医院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医院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医院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文档序号:XXYY-AQMB-001

版本编号:AQMB-20XX-001

XXX医院

精神科护理

安全质量目标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一)建立和落实护理风险评估制度,持续改进护理风险评估质量。

1.建立高风险患者(如自杀自伤、冲动毁物、伤人、外走、跌倒、压疮、噎食等)护理风险评估制度。

2.建立与护理风险评估制度相配套的各种护理风险评估表格及使用指引。

3.加强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评估知识和表格使用的培训。

4.定期监测和分析护士使用护理风险评估表格进行评估的情况,持续改进护理风险评估质量。

(二)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确保患者安全和正确用药。

1.严格执行给药法护理技术规范(即《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第二版),重点做好“三查八对两注意”。

2.至少有2名护士参与口服药物的派发,一名护士负责发药到口,另外的护士督促并确认患者将药物服下。

3.发药前要确认患者身份,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方式识别患者身份,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4.注意观察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和服药后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如未正确用药、藏药、因抗拒服药发生攻击行为等。

5.根据需要告知患者或其家属药物服用的方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6.定期监测和分析安全用药和对药物依从情况,持续改进有关质量。

(三)严格执行法规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约束隔离的使用及相关的伤害。

1.完善被约束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

2.建立被约束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3.加强护士培训,增加护士对精神卫生法的理解,严格执行法规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

4.丰富其它干预的手段,如增加工作人力、改善病区环境、提供多种人性化服务等。

5.定期监测和分析患者约束隔离情况,持续改进有关质量。

(四)及时处理自杀高风险患者,减少自伤和自杀的发生。

1.对识别的自杀高风险患者加以重点关注,在病例资料、一览表或特定区域设立警示标识。

2.病区所有工作人员知晓自伤自杀高风险患者。

3.改善病区环境,利于监控患者情况和不容易被患

者利用来自伤和自杀。

4.严格执行巡视制度。

5.医护人员自己或动员其它人员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6.定期监测和分析患者自伤、自杀情况,持续改进有关质量。

(五)及时处理暴力高风险患者,减少伤人和毁物的发生。

1.对识别的伤人和毁物高风险患者加以重点关注,在病例资料、一览表或特定区域设立警示标识。

2.病区所有工作人员知晓伤人和毁物高风险患者。

3.改善病区环境,利于监控患者情况和不容易被患者利用来攻击和破坏。

4.严格执行巡视制度,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

5.护士运用恰当的沟通技巧缓和患者的情绪。

6.定期开展脱身法、约束和控制技术的学习。

7.定期监测和分析患者伤人、毁物情况,持续改进有关质量。

(六)及时识别和处理不安心住院患者,减少患者擅自离院。

1.对识别的外走高风险患者加以重点关注,在病例资料、一览表或特定区域设立警示标识。

2.经常检查病区门窗设施是否正常。

3.有钥匙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

4.加强引导,提高患者对住院必要性的认识。

5.丰富患者住院生活。

6.定期监测和分析患者外走情况,持续改进有关质量。

(七)及时识别和处理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发生。

1.识别跌倒/坠床的高风险患者并加以重点关注,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方法防止患者跌倒。

2.认真实施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

3.改善病区环境和设施,符合防跌倒/坠床要求。

4.配备足够的护士人力,落实基础护理。

5.定期监测和分析患者跌倒/坠床情况,持续改进有关质量。

(八)及时识别和处理压疮高风险患者,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1.识别压疮高风险患者,重点防范。

2.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摄入。

3.认真实施压疮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4.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避免不必要的卧床和增加离

床活动时间。

5.定期监测和分析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持续改进有关质量。

(九)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推广护理安全文化。

1.医院倡导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有鼓励护士报告的机制和措施。

2.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为护理安全提供信息支持。

3.形成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范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环境。

4.不良事件要有原因分析和持续改进讨论意见。

(十)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监护人)参与护理安全,提高护患双方在护理安全方面的合作程度。

1.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监护人)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保护性约束、特殊治疗和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

2.护士在进行治疗处置、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活动时,告知患者配合和怎样配合的重要性。

3.通过多种途径接收患者或家属(监护人)对护理安全的意见和建议。知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