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性能测定

实验一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性能测定
实验一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性能测定

实验一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性能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加深了解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

2、学习测定制冷压缩机性能的方法;

3、通过实际测定和制冷压缩机的运行,分析影响压缩机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装置

实验采用普通商业用制冷压缩机性能实验台。实验台采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均为水换热器。压缩机的轴功率通过输入电功率来测算。实验台的主实验为液体载冷剂法,辅助实验为水冷冷凝器平衡法。各测点均用铜电阻温度计。实验台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制冷压缩机实验台外观图片

图2 制冷系统循环原理图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及压缩制冷原理的有关内容。实验时,必须弄清教师对实验装置及其仪表使用方法的进一步介绍,方可进行实验。

2、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在工况稳定的情况下,开始实验测试,测定改工况下的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吸气温度、排气温度、过冷温度、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进水出水温度以及它们的流量、压缩机的输入电功率等参数。

2)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每隔3分钟读取一次数据,取三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三次记录数据均在稳定工况下测试)。

3)调节截流装置的开度,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测得一组新的实验数据。 4)数据记录完毕后,慢慢减小各种调节装置的开度。

5)关闭压缩机开关,然后关闭水泵电源开关。切断总电源,清洗水箱,排掉水箱中的水。

规定工况:P 吸=0.15MPa ,P 排=0.88MPa t 吸=18.1℃,t 排=74.1℃,t 过冷=34.7℃

未经现场指导教师同意,除上述所需开关旋钮,阀门允许操作外,实验仪上其余装置及开关均不得擅自乱动,否则后果自负。

四、实验数据处理

1. 压缩机制冷量

忽略压缩机进排气阀的压力损失,忽略由膨胀阀出口至压缩机入口,由压缩机出口至膨胀阀入口各段的压力损失及膨胀阀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考虑到压缩机的实际压缩是一多变过程,试验中蒸发器中的绝对压力为0P (kN/m 2),冷凝器中的绝对压力为k P (kN/m 2),热力膨胀阀前制冷剂液体温度为3t (℃)、压缩机吸排气口制冷剂气体温度为1t (℃)、2t (℃),蒸发器出口制冷剂温度为1t (℃)、冷凝器出口液体温度为3t (℃),就可画出相应的制冷循环h P -lg 图,如图3所示。

图3 压缩机制冷循环h P -lg 图

压缩机制冷量可按下式计算:

1

'

1

'

'4''1411v v i i i i Q Q ?--= (kW ) (1) 式中,1Q ——蒸发器换热量,kW ,)(211z z p z t t c G Q -=;

z G ——载冷剂(水)流量,kg/s ; p c ——载冷剂(水)定压比热,kJ/ kg·K ; 1z t 、2z t ——载冷剂(水)进出水温度,℃

; 1i ——在规定吸气温度、吸气压力下制冷剂蒸气的焓值,kJ/kg ; 4i ——在规定过冷温度下节流阀前液体制冷剂焓值,kJ/kg ;

'

'1i ——在实验条件下,离开蒸发器制冷剂蒸气的焓值,kJ/kg ; '

'4i ——在实验条件下,节流阀前液体制冷剂焓值,kJ/kg ;

'

1v ——压缩机实际吸气比容,m 3/kg ;

1v ——在压缩机规定吸气温度、压力下制冷剂吸气比容,m 3/kg 。

2. 压缩机轴功率

η??=V I N (2)

式中,V ——电动机电压值,V ;

I ——电动机电流值,A ; η——功率因素,0.75。 3. 制冷系数

N

Q

=ε (3)

4. 热平衡误差

%100)

(1

21?--=

?Q N Q Q

式中,2Q ——冷凝器换热量,kW ,)(122w w p L t t c G Q -=;

L G ——冷却水流量,kg/s ;

1w t 、2w t ——冷却水进出水温度,℃

思考题:

1、按表2整理试验结果,并要求在以蒸发温度(℃)为横坐标,以制冷量(W )为纵坐标的图上画出冷凝温度不变(40℃)时的00t Q -图。

2、试就表1的试验数据及表2的试验结果分析一下蒸发温度对制冷系统制冷量、耗功率及制冷系数等的影响。

3、按照下列表格所示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4、整理数据一定注意把测得数据单位转成标准单位。

双级压缩制冷装置中间压力和压力的确定

双级压缩制冷装置中间压力的确定 论文作者:吴春江 摘要: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对于用冷量大的系统采用单机双级压缩制冷装置已不是最佳方案,而采用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双级压缩制冷过程中间压力对制冷系数的影响,从而为设计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时,合理的选择中间压力提供依据。 关键词:制冷工况蒸发压力冷凝压力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双级压缩制冷技术已在国防、科研、化工、医院、食品等建筑中广泛应用,从而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于制冷技术方面的能耗逐年增长。一些单位或工厂企业使用双级压缩制冷技术面越来越广,而对于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设计使用过程中的通常是简单选择中间温度,也因为目前国内、外对于双级压缩制冷中间温度没有系统的标准,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双级压缩冷冻机经常不处于最大制冷系数的工况下工作,影响整套设备的制冷效果,不利于节能要求。 我国的节约能源法中指出,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的管理,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担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能还包括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节能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更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各地电力十分紧张,但所需能量也在迅速增长。由此要求我们制冷专业人员在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应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节能的目的。 1、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基本类型及制冷经济技术指标 两级压缩制冷机是将压缩过程分为两次来实现,系将来自蒸发器压为为Pe的低压制冷剂蒸气先用低压压缩机(或压缩机的低压级)压缩到中间压力Pm,然后再用高压压缩机(或压缩机的高压级)压缩到冷凝压力Pc。因此,它需要用两台压缩机(或使用双级压缩机)。现在,对于活塞式和螺杆式压缩机,大多是选用单级压缩机组合成两级压缩制冷机,而不专门针对两级压缩制冷的要求设计和生产高压及低压压缩机。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基本类型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 # T-S图: P-S图

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制冷相比的特点和区别

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制 冷相比的特点和区别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制冷相比有何特点 答: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式制冷一样同属于液体气化法制冷,既都是利用低沸点的液体或者让液体在低温下气化,吸取气化潜热而产生冷效应 然而两者之间又有很大的区别,主要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⒈吸收式制冷循环是依靠消耗热能作为补偿,从而实现“逆向传热”。而且对热能的要求不高,它们可以是低品位的工厂余热和废热,也可以是地热水,或者燃气以至经过转化成热能的太阳能。可见它对能源的利用范围很宽广,不像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需要消耗高品位的电能,因此对于那些有余热和废热可利用的用户,吸收式制冷机在首选之列。 ⒉吸收式制冷机是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和节流阀等部件组成,除溶液泵之外没有其他运转机器设备。因此结构较为简单;另外由于运转平静,振动和噪声很小,所以尤为大会堂、医院、宾馆等用户欢迎。 ⒊吸收式制冷系统内虽然也分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但溴化锂吸收式系统内的高压仅左右,故绝热无爆炸的危险。加上它所使用的工质对人体无害,因此从安全的角度看它又是十分可靠的。 ⒋吸收式制冷机使用的工质不像蒸汽压缩式制冷机那样使用单一的制冷剂,而是使用又吸收剂和制冷剂配对的工质对。它们呈溶液状态。其中吸收剂是对制冷剂具有极大吸收能力的物质,制冷剂则是由汽化潜热较大的物质充当。例如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工质对,是由吸收剂——水和制冷剂——氨组成;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工质对,是由吸收剂——溴化锂和制冷剂——水组成。

⒌吸收式制冷机基本上是属于机组型式,外接管材的消耗量较少;而且对基础和建筑物的要求都一般,所以设备以外的投资(材料、土建、施工费等)比较省。如此看来,吸收式制冷机的优点是如此之多,似乎可以取代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当然也不是这样吸收式制冷机的缺点也客观存在。首先是它的热效率低。在有废热和余热可利用的场所使用这种制冷设备是合算的,但如果特地为它建立热源则不一定经济;其次是由于换热器中大量使用铜材,所以设备投资较高;再则其冷却负荷约为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一倍,冷却水量大,用于冷却水系统的动力耗费和水冷却设备投资比较大,因此在选择制冷机的型式时,应该做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理应使它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一、两级压缩采用得原因 制冷系统得冷凝温度(或冷凝压力)决定于冷却剂(或环境)得温度,而蒸发温度(或蒸发压力)取决于制冷要求、由于生产得发展,对制冷温度得要求越来越低,因此,在很多制冷实际应用中,压缩机要在高压端压力(冷凝压力)对低压端压力(蒸发压力)得比值(即压缩比)很高得条件下进行工作、由理想气体得状态方程Pv/T≡C可知,此时若采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则压缩终了过热蒸气得温度必然会很高(V一定,P↑→T↑),于就是就会产生以下许多问题。 1、压缩机得输气系数λ大大降低,且当压缩比≥20时,λ=0 。 2。压缩机得单位制冷量与单位容积制冷量都大为降低。 3。压缩机得功耗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4、必须采用高着火点得润滑油,因为润滑油得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被高温过热蒸气带出得润滑油增多,增加了分油器得负荷,且降低了冷凝器得传热性能。 总上所述,当压缩比过高时,采用单级压缩循环,不仅就是不经济得,而且甚至就是不可能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生产要求,实际中常采用带有中间冷却器得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但就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所需得设备投资较单级压缩大得多,且操作也较复杂。因此,采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就是有利得,一般当压缩比≥8时,采用双级压缩较为经济合理。 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得组成及常见形式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就是指来自蒸发器得制冷剂蒸气要经过低压与高压压缩机两次压缩后,才进入冷凝器。并在两次压缩中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可以就是由两台压缩机组成得双机(其中一台为低压级压缩机,另一台为高压级压缩机)两级系统,也可以就是由一台压缩机组成得单机两级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汽缸作为高压缸,其余几个汽缸作为低压缸,其高、低压汽缸数量比一般为1:3或1:2 。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由于节流方式与中间冷却程度不同而有不同得循环方式,通常分为:两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两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与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四种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方式。其中,两次节流就是指制冷剂从冷凝器出来要先后经过两个膨胀阀再进入蒸发器,即先由冷凝压力节流到中间压力,再由中间压力节流到蒸发压力,而一次节流只经过一个膨胀阀,大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压力直接节流到蒸发压力,相比之下,一次节流系统比较简单,且可以利用其较大得压力差实现远距离或高层冷库得供液。因此实践中

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影响

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影 响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影响通常空调系统使用的制冷机组,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蒸汽压缩式制冷剂循环系统。在该系统循环过程中,由制冷压缩机抽吸从蒸发器流过来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气,经压缩机压缩成高压、高温蒸气而排出,这样就把制冷剂蒸气分成了高压区和低压区。从压缩机的排出口至节流元件的入口端为高压区,该区压力称高压压力或冷凝压力,温度称为冷凝温度。从节流元件的出口至压缩机的吸入口为低压区,该区压力称为低压压力或蒸发压力,温度称为蒸发温度。正是由于压缩机造成的高压和低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制冷剂在系统内不断地流动。一旦高、低压之间的压力差消失,即高低压平衡之一,制冷剂就停止了流动。高压区和低压区压力差的产生及压力差的大小,完全是压缩机压缩蒸气的结果,压缩机一旦推动压缩蒸气的能力,即形成的压力差很小,制冷循环也就不存在了。压缩机不停地运转是靠消耗电能或机械能来实现的。 在蒸汽压缩式循环系统运行过程中,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制冷量、制冷系数有影响,而且蒸发温度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 1、蒸发温度降低,制冷循环性能变差,制冷量迅速减小,制冷系数降低。而随着制冷循 环的蒸发温度的降低,制冷压缩机所消耗的功率的变化则是不确定的。 2、冷凝温度升高后,制冷循环性能变差,制冷量减少,制冷系数降低,压缩机功耗升 高。 3、蒸发温度在一定限度内升高,能提高制冷系数、增加制冷量,但蒸发温度过高,自节 流装置过来的制冷剂液体容易闪发,堵塞制冷剂通道,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故蒸发温度不宜过高。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一、萨震两级压缩采用的原因 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或冷凝压力)决定于冷却剂(或环境)的温度,而蒸发温度(或蒸发压力)取决于制冷要求。由于生产的发展,对制冷温度的要求越来越低,因此,在很多制冷实际应用中,压缩机要在高压端压力(冷凝压力)对低压端压力(蒸发压力)的比值(即压缩比)很高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T≡C可知,此时若采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则压缩终了过热蒸气的温度必然会很高(V一定,P↑→T↑),于是就会产生以下许多问题。 1.压缩机的输气系数λ大大降低,且当压缩比≥20时,λ=0 。 2.压缩机的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都大为降低。 3.压缩机的功耗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4.必须采用高着火点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被高温过热蒸气带出的润滑油增多,增加了分油器的负荷,且降低了冷凝器的传热性能。 总上所述,当压缩比过高时,采用单级压缩循环,不仅是不经济的,而且甚至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生产要求,实际中常采用带有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但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所需的设备投资较单级压缩大的多,且操作也较复杂。因此,采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利的,一般当压缩比≥8时,采用双级压缩较为经济合理。 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组成及常见形式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是指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要经过低压与高压压缩机两次压缩后,才进入冷凝器。并在两次压缩中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可以是由两台压缩机组成的双机(其中一台为低压级压缩机,另一台为高压级压缩机)两级系统,也可以是由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机两级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汽缸作为高压缸,其余几个汽缸作为低压缸,其高、低压汽缸数量比一般为1:3或1:2 。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由于节流方式和中间冷却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循环方式,通常分为:两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两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和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四种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方式。其中,两次节流是指制冷剂从冷凝器出来要先后经过两个膨胀阀再进入蒸发器,即先由冷凝压力节流到中间压力,再由中间压力节流到蒸发压力,而一次节流只经过一个膨胀阀,大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压力直接节流到蒸发压力,相比之下,一次节流系统比较简单,且可以利用其较大的压力差实现远距离或高层冷库的供液。因此实践中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一次节流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至于采用哪一种中间冷

蒸汽压缩式制冷概述

蒸汽压缩式制冷概述 蒸气制冷是利用某些低沸点的液态制冷剂在不同 压力下汽化时吸热的性质来实现人工制冷的。在制冷技术中,蒸发是指液态制冷剂达到沸腾时变成气态的过程。液态变成气态必须从外界吸收热能才能实现,因此是吸热过程,液态制冷剂蒸发汽化时的温度叫做蒸发温度,凝结是指蒸汽冷却到等于或低于饱和温度,使蒸汽转化为液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观察到许多蒸发吸热的现象。比如,我们在手上擦一些酒精,酒精很快蒸发,这时我们感到擦酒精部分反应很凉。又如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F—12液体喷洒在物体上时,我们会看到物体表面很快结上一层白霜,这是因为F—12的液体喷到物体表面立即吸热,使物体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当然这是不实用的制冷方法,制冷剂F—12不能回收和循环使用)。目前一些医疗机构采用的冷冻疗法即是利用了这一原理。蒸气压缩式制冷是利用液态制冷剂汽化时吸热,蒸汽凝结时放热的原理进行制冷的。一、制冷循环压缩机是保证制冷的动力,利用压缩机增加系统内制冷剂的压力,使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循环,达到制冷目的。开始压缩机吸入蒸发制冷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然后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冷凝器;高压高温气体经冷凝器冷却后使气体冷凝变为常温高压液体;当常温高压液体流入热力膨

胀阀,经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湿蒸气,流入蒸发器,从周围物体吸热,经过风道系统使空调房间温度冷却下来,蒸发后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中,又重复下一个制冷循环,从而实现制冷目的。二、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状态从压缩机出口经冷凝器到膨胀阀前这一段称为制冷系统高压侧;这一段的压力等于冷凝温度下制冷剂的饱和压力。高压侧的特点是:制冷剂向周围环境放热被冷凝为液体,制冷剂流出冷凝器时,温度降低变为过冷液体。从膨胀阀出口到进入压缩机的回气这一段称为制冷系统的低压侧,其压力等蒸发器内蒸发温度的饱和压力。制冷剂的低压侧段先呈湿蒸气状态,在蒸发器内吸热后制冷剂由湿蒸气逐渐变为汽态制冷剂。到了蒸发器的出口,制冷剂的温度回升为过热气体状态。过冷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时,由于节流作用,由高压降低到低压(但不消耗功、外界没有热交换);同时有少部分液态制冷剂汽化,温度随之降低,这种低压低温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蒸发(汽化)吸热。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并通过压缩机进入下一个制冷循环。三、制冷量在制冷循环中,循环流动的每千克制冷剂从被冷却物体吸收的热量叫做单位重量制冷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kcal/kg,单位重量制冷量是表示制冷循环效果的一个特殊参数,这由制冷剂的性质,循环温度等条件决定,蒸发温度越低,冷凝温度越高,其值越小,反之越大。制冷装置的产冷量是单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原理

第二节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原理 自然界中的物质是以三种不同的聚集态存在的,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一、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物质集态的改变称之为相变。相变过程中,由于物质分子的重新排列和分子热运动速度的改变,会吸收或放出热量。这种热量称作潜热物质发生从质密态到质稀态的相变是将吸收潜;反之,当它发生有质稀态向质密态的相变时则放出潜热。 液体气化形成蒸汽,利用该过程的吸热效应制冷的方法称液体蒸发制冷。当液体处在密闭的容器内时,若容器内除了液体和液体本身的蒸汽外不含任何其它气体,那么液体和蒸气在某一压力下将达到平衡。这种状态称饱和状态。如果将一部分饱和蒸汽从容器中抽出,液体就必然要再气化出一部分蒸汽来维持平衡。我们以该液体为制冷剂,制冷剂液体气化时要吸收气化潜热,该热量来自被冷却对象,只要液体的蒸发温度比环境温度低,便可使被冷却对象变冷或者使它维持在环境温度下的某一低温。 为了使上述过程得以连续进行,必须不断地从容器中抽走制冷剂蒸汽,再不断地将其液体补充进去。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蒸汽抽出,再令其凝结为液体后返回到容器中,就能满足这一要求。为使制冷剂蒸气的冷凝过程可以在常温下实现,需要将制冷剂蒸气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这样,制冷剂将在低温低压下蒸发,产生制冷效应;又在常温和高压下凝结向环境温度的介质排放热量。凝结后的制冷剂液体由于压力较高,返回容器之前需要先降低压力。由此可见,液体蒸发制冷循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过程: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下气化产生低压蒸汽,将低压蒸汽抽出并提高压力变成高压气。将高压气冷凝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再降低压力回到初始的低压状态。其中将低压蒸汽提高压力需要能量补偿。 利用沸点很低的制冷剂相态变化过程所发生的吸放热现象,借助于压缩机的抽吸压缩、冷凝器的放热冷凝、节流阀的节流降压、蒸发器的吸热汽化的不停循环过程,达到使被冷对象温度下降目的的制冷方法。 二、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系统组成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其工作过程如下:制冷剂在压力温度下沸腾,低于被冷却物体或流体的温度。压缩机不断地抽吸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气,并将它压缩到冷凝压力,然后送往冷凝器,在压力下等压冷却和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冷却和冷凝时放出的热量传给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空气),与冷凝压力相对应的冷凝温度一定要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冷凝后的液体通过膨胀阀或其他节流元件进入蒸发器。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如下图1-2所示。

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

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 2.5两级压缩及复叠式制冷原理 2.5.1采用两级压缩的原因 单级压缩在选用合适的制冷剂时,其蒸发温度只能达到-25~-35℃,原因是压缩比0 p p k 不能 再提高了。因为: (1)↑↓ ↓→ ↓→00p p p T k o ,压缩机输气量↓→制冷量↓ (2)↑→0p p k 压缩机排气温度↑(↑=↑RT pv )→汽缸壁温↑→吸入蒸汽温度↑→↑v →吸气量↓ 例如:当蒸发温度-30℃,冷凝温度40℃时,单级氨压缩机排气温度可达160℃以上。必须作如下限制: ① 单级氨压缩机排气温度<140℃ ② 单级氟压缩机(R12)排气温度<100℃ ③ 单级氟压缩机(R22)排气温度<115℃ (3) ↑→0 p p k 偏离理想等熵压缩机过程的程度↑→压缩机效率↓ 我国规定:R717: 0p p k ≤8 R12、R22:0 p p k ≤10 (P38表2-3) 要获得-30~-65℃的蒸发温度,又要符合合适的压缩比,则需要两级压缩制冷。 2.5.2两级压缩制冷循环 1.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类型 k m p p p p 压缩 压缩 (中间冷却器冷却后)→→→0201 总压缩比02 01p p p p k m ?= 每一级压缩比≤8~10以下 可分为???一级节流两级节流? ? ?中间不完全冷却中间完全冷却 * 两级节流:冷凝压力k p 节流到m p 中间压力,再节流到蒸发压力0p

* 一级节流:冷凝压力k p节流到蒸发压力0p,容易调节,实际生产中常用一级节流。 * 两级压缩采用中间冷却的目的是降低高压级的排气温度,降低压缩机功耗。 ①中间完全冷却——低压级排气温度(过热蒸汽)被冷却成m p中间压力下的干饱和蒸汽温 度。(氨压缩机) ②中间不完全冷却——低压级排气温度(过热蒸汽)被冷却降低了温度,来达到m p中间压 力下的干饱和蒸汽温度。(氟压缩机) 2.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 这种循环形式被大多数的两级压缩氨制冷系统所采用。 如图所示:从压缩机高压级排出的高压高温过热蒸汽4,进入冷凝器后被冷却成饱和液体5;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分为两路,一路经膨胀阀A进行节流,节流后降温为6,然后进入中间冷却器吸热,使中间冷却器中来自低压级的排气2充分冷却,6与2混合后的气体3为中间压力m p下的饱和温度m t,3作为高压级的吸气经高压级压缩后变成过热蒸汽4,至此构成一个高压级的循环回路;另一路饱和液体5经中间冷却器过冷后变成过冷液7,经膨胀阀B进行节流后变成低压液体8,进入蒸发器汽化制冷,然后变成饱和蒸汽1,在低压级压缩后变成过热蒸汽2,在中间冷却器冷却并与在中间冷却器汽化的蒸汽混合,变成饱和蒸汽了,作为高压级的吸气经压缩后变成高压级排气4,形成另一个循环,这是实现低温制冷的主循环。如果高压液体不要过冷时,可经过旁通阀直接进入膨胀阀B。 从图(b)可看到,循环3—4—5—6—3在中间冷却器里产生冷量,供另一个循环中饱和液体的过冷(过程5—7)和低压级过热蒸汽的完全冷却(过程2—3)之用。另一个循环1—2—3

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制冷相比的特点和区别

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制冷相比的特点和区别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制冷相比有何特点 答: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式制冷一样同属于液体气化法制冷,既都是利用低沸点的液体或者让液体在低温下气化,吸取气化潜热而产生冷效应 然而两者之间又有很大的区别,主要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⒈吸收式制冷循环是依靠消耗热能作为补偿,从而实现“逆向传热”。而且对热能的要求不高,它们可以是低品位的工厂余热和废热,也可以是地热水,或者燃气以至经过转化成热能的太阳能。可见它对能源的利用范围很宽广,不像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需要消耗高品位的电能,因此对于那些有余热和废热可利用的用户,吸收式制冷机在首选之列。 ⒉吸收式制冷机是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和节流阀等部件组成,除溶液泵之外没有其他运转机器设备。因此结构较为简单;另外由于运转平静,振动和噪声很小,所以尤为大会堂、医院、宾馆等用户欢迎。 ⒊吸收式制冷系统内虽然也分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但溴化锂吸收式系统内的高压仅左右,故绝热无爆炸的危险。加上它所使用的工质对人体无害,因此从安全的角度看它又是十分可靠的。 ⒋吸收式制冷机使用的工质不像蒸汽压缩式制冷机那样使用单一的制冷剂,而是使用又吸收剂和制冷剂配对的工质对。它们呈溶液状态。其中吸收剂是对制冷剂具有极大吸收能力的物质,制冷剂则是由汽化潜热较大的物质充当。例如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工质对,是由吸收剂——水和制冷剂——氨组成;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工质对,是由吸收剂——溴化锂和制冷剂——水组成。

单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3.1.1 制冷系统与循环过程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大部件组成,如图3-1所示。对制冷剂蒸气只进行一次压缩,称为蒸气单级压缩。整个循环过程主要由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节流过程以及蒸发过程四个过程组成,每个过程在不同的部件中完成,制冷剂在每个过程中的状态又各不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图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1 压缩机 2 冷凝器 3 膨胀阀 4 蒸发器 压缩过程:整个循环过程中,压缩机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气并造成蒸发器中低压和冷凝器中高压的作用,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制冷循环的压缩过程是在压缩机中完成的:压缩机不断抽吸从蒸发器中产生的压力为p o、温度为t o的制冷剂蒸气,将它压缩成压力为p k、温度为t k的过热蒸气,并输送到冷凝器中。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需要做功。 冷凝过程: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输出热量的设备,冷凝过程是在该部件中完成的。在压力p k下,来自于压缩机的制冷剂过热蒸气在冷凝器中首先被冷却成饱和蒸气,然后再逐渐被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冷却和冷凝时放出的热量传给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空气)。在冷凝过程中,与冷凝压力p k相对应的冷凝温度t k一定要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冷凝后的液体通过膨胀阀或其它节流元件进入蒸发器。 节流过程:节流过程是在膨胀阀中完成的。当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阀时,压力由p k降至p o,温度由t k降至t o,部分液体气化。所以离开膨胀阀的制冷剂为温度为t o的两相混合物,该两相混合物进入蒸发器。 蒸发过程: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冷量输出设备,蒸发过程是在蒸发器中完成的。在蒸发器中,来自膨胀阀的两相混合物在压力p0和温度t0下蒸发,从被冷却介质中吸取它所需要的气化潜热,从而达到制取冷量的目的。在蒸发过程中,与蒸发压力p0相对应的蒸发温度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图文稿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一、萨震两级压缩采用的原因 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或冷凝压力)决定于冷却剂(或环境)的温度,而蒸发温度(或蒸发压力)取决于制冷要求。由于生产的发展,对制冷温度的要求越来越低,因此,在很多制冷实际应用中,要在高压端压力(冷凝压力)对低压端压力(蒸发压力)的比值(即压缩比)很高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T≡C可知,此时若采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则压缩终了过热蒸气的温度必然会很高(V一定,P↑→T↑),于是就会产生以下许多问题。 1.压缩机的输气系数λ大大降低,且当压缩比≥20时,λ=0 。 2.压缩机的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都大为降低。 3.压缩机的功耗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4.必须采用高着火点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被高温过热蒸气带出的润滑油增多,增加了分油器的负荷,且降低了的传热性能。 总上所述,当压缩比过高时,采用单级压缩循环,不仅是不经济的,而且甚至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生产要求,实际中常采用带有中间冷却器的制冷循环。但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所需的设备投资较单级压缩大的多,且操作也较复杂。因此,采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利的,一般当压缩比≥8时,采用双级压缩较为经济合理。 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组成及常见形式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是指来自的蒸气要经过低压与高压压缩机两次压缩后,才进入冷凝器。并在两次压缩中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可以是由两台压缩机组成的双机(其中一台为低压级压缩机,另一台为高压级压缩机)两级系统,也可以是由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机两级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汽缸作为高压缸,其余几个汽缸作为低压缸,其高、低压汽缸数量比一般为1:3或1:2 。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由于节流方式和中间冷却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循环方式,通常分为:两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两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一、两级压缩采用的原因 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或冷凝压力)决定于冷却剂(或环境)的温度,而蒸发温度(或蒸发压力)取决于制冷要求。由于生产的发展,对制冷温度的要求越来越低,因此,在很多制冷实际应用中,压缩机要在高压端压力(冷凝压力)对低压端压力(蒸发压力)的比值(即压缩比)很高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T≡C可知,此时若采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则压缩终了过热蒸气的温度必然会很高(V一定,P↑→T↑),于是就会产生以下许多问题。 1.压缩机的输气系数λ大大降低,且当压缩比≥20时,λ=0 。 2.压缩机的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都大为降低。 3.压缩机的功耗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4.必须采用高着火点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被高温过热蒸气带出的润滑油增多,增加了分油器的负荷,且降低了冷凝器的传热性能。 总上所述,当压缩比过高时,采用单级压缩循环,不仅是不经济的,而且甚至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生产要求,实际中常采用带有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但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所需的设备投资较单级压缩大的多,且操作也较复杂。因此,采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利的,一般当压缩比≥8时,采用双级压缩较为经济合理。 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组成及常见形式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是指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要经过低压与高压压缩机两次压缩后,才进入冷凝器。并在两次压缩中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可以是由两台压缩机组成的双机(其中一台为低压级压缩机,另一台为高压级压缩机)两级系统,也可以是由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机两级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汽缸作为高压缸,其余几个汽缸作为低压缸,其高、低压汽缸数量比一般为1:3或1:2 。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由于节流方式和中间冷却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循环方式,通常分为:两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两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和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四种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方式。其中,两次节流是指制冷剂从冷凝器出来要先后经过两个膨胀阀再进入蒸发器,即先由冷凝压力节流到中间压力,再由中间压力节流到蒸发压力,而一次节流只经过一个膨胀阀,大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压力直接节流到蒸发压力,相比之下,一次节流系统比较简单,且可以利用其较大的压力差实现远距离或高层冷库的供液。因此实践中采用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 压缩机的冷凝温度取决环境温度及冷凝器的传热温差,蒸发温度取决被冷却物体的需要温度及蒸发器的传热温差。当冷凝温度过高,蒸发温度过低时压力差就会增大,压力比也增大,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减小,排气温度升高,制冷系数减小。 根据压缩机的使用情况确定压力差和压力比来选择是用单级还是双级。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的特点是压缩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并在高压级与低压级之间设有中间冷却器。 根据节流级数和中间冷却程度的不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有多种形式。 1. 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2. 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3.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4. 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5. 两级节流,具有中间蒸发器的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现只介绍以氨为制冷剂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 以氨为制冷剂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一般采用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节流前液体过冷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经高压级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中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分两部分,一路经第一个节流伐节流进入中间冷却器,与低压级压缩机的排气混合,完全冷却为中间压力下的饱和蒸汽,与中间冷却器产生的饱和蒸汽混合后进入高压级压缩机:另一路制冷剂液体在中间冷却器的蛇行盘管内冷却成为过冷液体,在进入第二个节流伐节流后进入蒸发器,蒸发后进入低压级压缩机。另一路制冷剂液体在中间冷却器的蛇行盘管内冷却成为过冷液体,在进入第二个节流伐节流后进入 1.直接供液系统,进入蒸发器,蒸发后进入低压级压缩机 2.重力供液系统,进入氨分后在进入蒸发器,蒸发后进入低压级压缩机 3.氨泵供液系统,进入低循后在进入蒸发器,蒸发后进入低压级压缩机 中间压力的确定 1. 按压力比例确定(有误差) 中间压力=冷凝压力乘以蒸发压力后,在开根号。压力值为绝对压力 2. 按温度确定(中间温度对应的压力是中间压力) 中间温度=冷凝温度乘以蒸发温度,在开根号,再加5。单位是 K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教案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教案 西华一职专:汪伯超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循环过程中制冷剂的物态及温度压力的变化 ②理解掌握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 熟知制冷循环工作原理各部件的作用与结构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 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的意识,养成做中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①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②掌握循环过程中制冷剂的物态及温度压力的变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 冰箱一台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常识,洗过脸后会感到凉快,皮肤擦过酒精后会感到凉意,这是由于液体挥发时带走了热量,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冰箱,空调是怎么制冷的,从而引出这节课的内容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 二、讲授新课

2.制冷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过程。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是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部件,如图所示 3.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蒸发过程。 蒸发过程是在蒸发器中进行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时吸收热量,使其周围的介质温度降低或保持一定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2)压缩过程。 压缩机将从蒸发器流出的低压制冷蒸气压缩,使蒸气的压力提高到与冷凝温度对应的冷凝压力,从而保证制冷剂蒸气能在常温下被冷凝液化。 (3)冷凝过程。 冷凝过程在冷凝器中进行,他是一个恒压放热过程。将从压缩机送来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液化,使制冷剂循环使用。 (4)节流过程。 使从冷凝器中流出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冷凝压力降到蒸发温度蒸发压力下,从而使制冷剂能在低温下汽化。 再开始下一次气态、液态、气态的循环,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达到人工制冷的目的。 三、本节小结 四、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2

双级压缩

双级压缩制冷装置中间压力的确定 作者:吴春江 阅读:2137次 上传时间:2005-05-02 推荐人:wcj6296539 (已传论文3套) 简介: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对于蒸发温度低、用冷量大的系统采用单机双级压缩制冷装置已不是最佳方案,而采用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双级压缩制冷过程中间压力对制冷系数的影响,从而为设计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时,合理的选择中间压力提供依据。 关键字:制冷工况蒸发压力冷凝压力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双级压缩制冷技术已在国防、科研、化工、医院、食品等行业中广泛应用,从而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于制冷技术方面的能耗逐年增长。一些单位或工厂企业使用双级压缩制冷技术面越来越广,而对于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设计使用过程中的通常是简单选择中间温度,也因为目前国内、外对于双级压缩制冷中间温度没有系统的标准,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双级压缩冷冻机经常不处于最大制冷系数的工况下工作,影响整套设备的制冷效果,不能满足节能要求。 我国的节约能源法中指出,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的管理,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担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能还包括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节能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更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各地电力十分紧张,但所需能量也在迅速增长。由此要求我们制冷专业人员在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应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节能的目的。 1、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基本类型及制冷经济技术指标 两级压缩制冷机是将压缩过程分为两次来实现,系统将来自蒸发器压力为Pe的低压制冷剂蒸气先用低压压缩机(或压缩机的低压级)压缩到中间压力Pm,然后再用高压压缩机(或压缩机的高压级)压缩到冷凝压力Pc。因此,它需要用两台压缩机(或使用双级压缩机)。现在,对于活塞式和螺杆式压缩机,大多是选用单级压缩机组合成两级压缩制冷机,而不专门针对两级压缩制冷的要求设计和生产高压及低压压缩机。 1.1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基本类型 1.1.1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

双级压缩的优点

一、采用两级压缩的原因 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或冷凝压力)决定于冷却剂(或环境)的温度,而蒸发温度(或蒸发压力)取决于制冷要求。由于生产的发展,对制冷温度的要求越来越低,因此,在很多制冷实际应用中,压缩机要在高压端压力(冷凝压力)对低压端压力(蒸发压力)的比值(即压缩比)很高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T≡C可知,此时若采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则压缩终了过热蒸气的温度必然会很高(V一定,P↑→T↑),于是就会产生以下许多问题。 1.压缩机的输气系数λ大大降低,且当压缩比≥20时,λ=0 。 2.压缩机的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都大为降低。 3.压缩机的功耗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4.必须采用高着火点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被高温过热蒸气带出的润滑油增多,增加了分油器的负荷,且降低了冷凝器的传热性能。 总上所述,当压缩比过高时,采用单级压缩循环,不仅是不经济的,而且甚至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生产要求,实际中常采用带有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但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所需的设备投资较单级压缩大的多,且操作也较复杂。因此,采

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利的,一般当压缩比≥8时,采用双级压缩较为经济合理。 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组成及常见形式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是指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要经过低压与高压压缩机两次压缩后,才进入冷凝器。并在两次压缩中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可以是由两台压缩机组成的双机(其中一台为低压级压缩机,另一台为高压级压缩机)两级系统,也可以是由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机两级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汽缸作为高压缸,其余几个汽缸作为低压缸,其高、低压汽缸数量比一般为1:3或1:2 。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由于节流方式和中间冷却程度不同而有不同 的循环方式,通常分为:两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两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和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四种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方式。其中,两次节流是指制冷剂从冷凝器出来要先后经过两个膨胀阀再进入蒸发器,即先由冷凝压力节流到中间压力,再由中间压力节流到蒸发压力,而一次节流只经过一个膨胀阀,大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压力直接节流到蒸发压力,相比之下,一次节流系统比较简单,且可以利用其较大的压力差实现远距离或高层冷库的供液。因此实践中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一次节流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至于采用哪一种中间冷却方式,由选用制冷剂的种类来决定。通常两级压

制冷课后模拟题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习题 绪论 1. 什么是制冷? 2. 人工制冷的方法都有哪些?空气调节领域最常用的两种制冷方法是什么? 3. 什么液体汽化制冷? 第一章 蒸气压缩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1.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各有何作用? 2. 在图示有液体过冷,又有回汽过热的制冷循环中,写出各热力设备名称、其 中发生的热力过程及制冷剂在各热力设备前后所处的状态(温度、压力、物 态) 压缩机1 23 4( ) ( )( )绝热压缩 高温高压过热气体 3. 制冷剂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热力状态是如何变化的? 4. 试画出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lg p -h 图,并说明图中各过程线的含 义。 5. 已知R22的压力为0.1MPa ,温度为10℃。求该状态下R22的比焓、比熵和 比体积。 8. 有一个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高温热源温度为30℃,低温热源温度为 -15℃,分别采用R22和R717为制冷剂,试求其工作时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 9.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有何区别?试说明针对这些区别 应如何改善理论循环。 10. 什么是回热循环?它对制冷循环有何影响? 11. 某空调用制冷系统,制冷剂为氨,所需制冷量为48kW ,空调用冷水温度 tc=10℃,冷却水温度tw=32℃,试进行制冷剂的热力计算。计算中取蒸发器 端部传热温差δt0=5 ℃,冷凝器端部传热温差δtk=8 ℃,节流前制冷剂液 体过冷度δtsc=5 ℃,吸气管路有害过热度δtsh=5 ℃,压缩机容积效率ηv =0.8,指示效率ηi=0.8。 12. 在同一T-S 图上绘出理想循环(逆卡诺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循环过程,比较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