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部分习题解答

控制器部分习题解答
控制器部分习题解答

控制器部分习题解答

一、选择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描述的句子是:______。(A、D)

A 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容性微操作

B 同一个CPU周期中,不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容性微操作

C 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斥性微操作

D 同一个CPU周期中,不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斥性微操作

2、流水CPU 是由一系列叫做“段”的处理线路所组成,和具有m个并行部件的CPU相比,一个m 段流水CPU______。(A)

A 具备同等水平的吞吐能力B不具备同等水平的吞吐能力

C 吞吐能力大于前者的吞吐能力D吞吐能力小于前者的吞吐能力

3、同步控制是______。(C)

A 只适用于CPU控制的方式

B 只适用于外围设备控制的方式

C 由统一时序信号控制的方式

D 所有指令执行时间都相同的方式

4、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______。(B)

A.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B.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微指令编写的微程序来解释执行

C. 每一条机器指令组成的程序可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D. 一条微指令由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

5、由于CPU内部的操作速度较快,而CPU访问一次主存所花的时间较长,因此机器周期

通常用______来规定。(A)

A 主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

B 主存中读取一个数据字的最长时间

C 主存中写入一个数据字的平均时间

D 主存中读取一个数据字的平均时间

6、指令周期是指______。(C)

A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的时间;

B CPU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C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加上CPU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

D 时钟周期时间;

7、在CPU中跟踪指令后继地址的寄存器是______。(B)

A 主存地址寄存器

B 程序计数器

C 指令寄存器

D 状态条件寄存器

8、异步控制常用于______作为其主要控制方式。(A)

A 在单总线结构计算机中访问主存与外围设备时;

B 微型机的CPU控制中;

C 组合逻辑控制的CPU中;

D 微程序控制器中;

9、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______。(B)

A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B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用微指令编成的微程序来解释执行;

C 一段机器指令组成的程序可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D 一条微指令由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

10、同步传输之所以比异步传输具有较高的传输频率是因为同步传输______。(B、D)

A 不需要应答信号;

B 总线长度较短;

C 用一个公共时钟信号进行同步;

D 各部件存取时间较为接近;

11、在某CPU中,设立了一条等待(W AIT)信号线,CPU在存储器周期中T的φ的下降沿采样WAIT线,请在下面的叙述中选出正确描述的句子:______。(C、D)

A 如W AIT线为高电平,则在T2周期后不进入T3周期,而插入一个T W周期;

B T W周期结束后,不管WAIT线状态如何,一定转入了T3周期;

C T W周期结束后,只要WAIT线为低,则继续插入一个T W周期,直到W AIT线变高,才转入

T3周期;

D 有了W AIT线,就可使CPU与任何速度的存贮器相连接,保证CPU与存贮器连接时的时序

配合;

12、操作控制器的功能是______。(D)

A.产生时序信号

B.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

C.完成指令操作的译码

D.从主存取出指令,完成指令操作码译码,并产生有关的操作控制信号,以解释执行该指令

13、描述流水CPU基本概念不正确的句子是______。(ABC)

A.流水CPU是以空间并行性为原理构造的处理器

B.流水CPU一定是RISC机器

C.流水CPU一定是多媒体CPU

D.流水CPU是一种非常经济而实用的时间并行技术

14、带有处理器的设备一般称为______设备。(A)

A.智能化

B.交互式

C.远程通信

D.过程控制

二、填空题

1、微程序设计技术是利用A.______方法设计B.______的一门技术。具有规整性、可维护性、C .______等一系列优点。(A.软件 B.操作控制 C.灵活性)

2、硬布线器的设计方法是:先画出A. ______流程图,再利用B. ______写出综合逻辑表达式,然后用C. ______等器件实现。(A.指令周期 B.布尔代数 C.门电路和触发器)

3、CPU从A. ______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和称为B. ______。由于各种指

令的操作功能不同,各种指令的指令周期是C. ______。(A.存储器 B.指令周期 C.不相同的)4、当今的CPU 芯片除了包括定点运算器和控制器外,还包括A.______,B.______运算器和C.

______管理等部件。(A. Cache B. 浮点 C. 存储)

5、流水CPU是以A. ______为原理构造的处理器,是一种非常B. ______的并行技术。目前的C. ______微处理器几乎无一例外的使用了流水技术。(A.时间并行性 B.经济而实用 C.高性能)

6、CPU中至少有如下六类寄存器,除了A.______寄存器,B.______计数器,C.______寄存器外,还应有通用寄存器,状态条件寄存器,数据缓冲寄存器。(A.指令B.程序C.地址)

7、硬布线控制器的基本思想是:某一微操作控制信号是A.______译码输出,B.______信号和

C.______信号的逻辑函数.(A.指令操作码 B.时序 C.状态条件)

8、CPU周期也称为A.______;一个CPU周期包含若干个B.______。任何一条指令的指令周期至少需要C.______个CPU周期。(A.机器周期 B.时钟周期 C. 2)

9、RISC CPU是克服CISC机器缺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是:(1)一个有限的A.______;(2)CPU配备大量的B.______;(3)强调C.______的优化。(A.简单指令系统 B.通用寄存器 C.指令流水线)

10、CPU从A______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和称为B______。由于各种指令的操作功能不同,各种指令的时间和是不同的,但在流水线CPU中要力求做到C______。(A.存储器B.指令周期C.一致)

11、CPU中,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寄存器为A______,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的寄存器为B______,保存CPU访存地址的寄存器为C______。(A.指令寄存器IR B.程序计数器PC C.内存地址寄存器AR)

12、并行处理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发展的主流。它可贯穿于信息加工的各个步骤和阶段概括起来,

主要有三种形式:A ______并行;B ______并行;C ______并行。(A .时间 B .空间 C .时间+

空间)

三、应用题

1、(11分)已知某机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其存储器容量为512×48(位),微程序在整个控制存储

器中实现转移,可控制微程序的条件共4个,微指令采用水平型格式,后继微指令地址采用断定方

式,如图所示:

(1) 微指令中的三个字段分别应多少位?

(2) 画出对应这种微指令格式的微程序控制器逻辑框图。

解:(1)假设判别测试字段中每一位为一个判别标志,那么由于有4个转移条件, 故该字段为4位,

(如采用字段译码只需3位),下地址字段为9位,因为控制容量为512单元,微命令字段是( 48 –

4 - 9 )= 3

5 位。

(2)对应上述微指令格式的微程序控制器逻辑框图B1.2如下:其中微地址寄存器对应下地址

字段,P 字段即为判别测试字段,控制字段即为微命令子段,后两部分组成微指令寄存器。地址转

移逻辑的输入是指令寄存器OP 码,各状态条件以及判别测试字段所给的判别标志(某一位为1),

其输出修改微地址寄存器的适当位数,从而实现微程序的分支转移。 图B1.2

2、(11分)假设某计算机的运算器框图如图B2.2所示,其中ALU 为16位的加法器(高电平工作),

S A 、S B 为16位锁存器,4个通用寄存器由D 触发器组成,O 端输出,其读写控制如下表所示:

写控制 读控制

图B2.2

要求:(1)设计微指令格式。

(2)画出ADD,SUB两条微指令程序流程图。

解:

各字段意义如下:F1—读RO—R3的选择控制。

F2—写RO—R3的选择控制。

F3—打入SA的控制信号。

F4—打入SB的控制信号。

F5—打开非反向三态门的控制信号LDALU。

F6—打开反向三态门的控制信号LDALU ,并使加法器最低位加1。

F7-锁存器SB清零RESET信号。

F8-一段微程序结束,转入取机器指令的控制信号。

R—寄存器读命令

W—寄存器写命令

(2)ADD、SUB两条指令的微程序流程图见图B2.3所示。

图B2.3

3、(11分)图B3.1所示的处理机逻辑框图中,有两条独立的总线和两个独立的存贮器。已知指令存贮器IM最大容量为16384字(字长18位),数据存贮器DM最大容量是65536字(字长16位)。各寄存器均有“打入”(R in)和“送出”(R out)控制命令,但图中未标出。

图B3.1

设处理机格式为:

加法指令可写为“ADD X(R1)”。其功能是(AC0)+ ((R i)+ X)→AC1,其中((R i)+ X)部分通过寻址方式指向数据存贮器,现取R i为R1。试画出ADD指令从取指令开始到执行结束的操作序列图,写明基本操作步骤和相应的微操作控制信号。

解:加法指令“ADD X(R i)”是一条隐含指令,其中一个操作数来自AC0,另一个操作数在数据存贮器中,地址由通用寄存器的内容(R i)加上指令格式中的X量值决定,可认为这是一种变址寻址。因此,指令周期的操作流程图如图B3.4:相应的微操作控制信号列在框图外。

图B3.4 图B3.5

4、(11分)某计算机有8条微指令I1—I8,每条微指令所包含的微命令控制信号见下表

,a—j 分别对应10种不同性质的微命令信号。假设一条微指令的控制字段仅限8位,

请安排微指令的控制字段格式。

解:为了压缩指令字的长度,必须设法把一个微指令周期中的互斥性微命令信号组合在一个小组中,进行分组译码。

经分析,(e ,f ,h )和(b, i, j )可分别组成两个小组或两个字段,然后进行译码,可得六个微命令信号,剩下的a, c, d, g 四个微命令信号可进行直接控制,其整个控制字段组成如下:

01 c 01 b

直接控制 10 f 10 i

4位 2位 2位

5、(11分)运算器结构如图B5.2所示,R 1 ,R 2,R 3 是三个寄存器,A 和B 是两个三选一的多路开关,通路的选择由AS 0 ,AS 1 和BS 0 ,BS 1端控制,例如BS 0BS 1 = 11时,选择R 3 ,BS 0BS 1 = 01时,选择R 1……,ALU 是算术 / 逻辑单元。S 1S 2为它的两个操作控制端。其功能如下:

图B5.2

S 1S 2 = 00时,ALU 输出 = A

S 1S 2 = 01时,ALU 输出 = A + B

S 1S 2 = 10时,ALU 输出 = A – B

S 1S 2 = 11时,ALU 输出 = A ⊕B

请设计控制运算器通路的微指令格式。

解: 采用水平微指令格式,且直接控制方式,顺序控制字段假设4位,其中一位判别测试位:

当P = 0时,直接用μAR1——μAR3形成下一个微地址。

当P = 1时,对μAR3进行修改后形成下一个微地址。

6、(11分)某计算机有如下部件:ALU,移位器,主存M,主存数据寄存器MDR,主存地址寄存器MAR,指令寄存器IR,通用寄存器R0——R3,暂存器C和D。

(1)请将各逻辑部件组成一个数据通路,并标明数据流向。

(2)画出“ADD R1,(R2)+ ”指令的指令周期流程图,指令功能是(R1)+((R2))→R1。

ALU

解:(1)各功能部件联结成如图所示数据通路:

图B 6.4

(2)此指令为RS型指令,一个操作数在R1中,另一个操作数在R2为地址的内存单元中,相加结果放在R1中。MAR

取当前指令到IR,

PC + 1,为取下条指令做好准备

② ③

图 B 6.5

(说明):①:取R 1操作数→C 暂存器。②:送地址到MAR 。③:取出内存单元中的操作数→D 暂存器。④:相加后将和数→R 1。

7、(11分)图B8.2给出了微程序控制的部分微指令序列,图中每一框代表一条微指令。分支点a 由指令寄存器I R5 ,I R6两位决定,分支点b 由条件码标志c 决定。现采用断定方式实现微程序的程序控制,已知微地址寄存器长度为8位,要求:

(1)设计实现该微指令序列的微指令字顺序控制字段的格式。

(2)画出微地址转移逻辑图。

图B8.2

解:(1)已知微地址寄存器长度为8位,故推知控存容量为256单元。所给条件中微程序有两处分支转移。如不考虑他分支转移,则需要判别测试位P 1 ,P 2(直接控制),故顺序控制字段共10位,其格式如下,A I 表示微地址寄存器:

8

(2)转移逻辑表达式如下:

A 8 = P 1·IR 6·T I A 7 = P 1·IR 5·T I A 6 = P 2·C 0·T I

其中T I 为节拍脉冲信号。在P 1条件下,当IR 6 = 1时,T I 脉冲到来时微地址寄存器的第8位A 8将置“1”,从而将该位由“0”修改为“1”。如果IR 6 = 0,则A 8的“0”状态保持不变,A 7,A 6 的修改也类似。

根据转移逻辑表达式,很容易画出转移逻辑电路图,可用触发器强制端实现

8、 (11分)CPU 结构如图B9.1所示,其中有一个累加寄存器AC ,一个状态条件寄存器,各部分之间的连线表示数据通路,箭头表示信息传送方向。

(1)标明图中四个寄存器的名称。

(2)简述指令从主存取到控制器的数据通路。

(3)简述数据在运算器和主存之间进行存/ 取访问的数据通路。

图B9.1

解:

(1)a为数据缓冲寄存器 DR ,b为指令寄存器 IR ,c为主存地址寄存器,d为程序计数器PC。(2)主存 M →缓冲寄存器 DR →指令寄存器 IR →操作控制器。

(3)存贮器读:M →DR →ALU →AC

存贮器写:AC →DR →M

9、(11分)今有4级流水线分别完成取值、指令译码并取数、运算、送结果四步操作,

今假设完成各步操作的时间依次为100ns,100ns,80ns,50ns。

请问:(1)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设计为多少?

(2)若相邻两条指令发生数据相关,而且在硬件上不采取措施,那么第二条指令要推迟多少时间进行。

(3)如果在硬件设计上加以改进,至少需推迟多少时间?

解(1)流水线的操作时钟周期t按四步操作中最长时间来考虑,所以t=100ns.

(2)两条指令发生数据相关冲突情况:

ADD R1,R2,R3 ; R2+R3->R1

SUB R4,R1,R5 ; R1-R5->R4

ADD指令在时钟4时将结果写入寄存器堆(R1),但SUB指令在时钟3时读寄存器堆(R1).本来ADD指令应先写入R1,SUB指令后读R1,结果变成SUB指令先读R1,ADD指令后写R1,因而发生两条指令间数据相关.如果硬件上不采取措施,第2条指令SUB至少应推迟2个操作时钟周期(2×100ns).

(3)如果硬件上加以改进(采取旁路技术),可推迟1个操作时钟周期(100ns).

10、(11分)在流水CPU中,将一条指令从取指到执行结束的任务分割为一系列子任务,并使各子任务在流水线的各个过程段并发地执行,从而使流水CPU具有更强大的数据吞吐能力。请用时空图法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解 :假设指令周期包含四个子过程:取指令(IF )、指令译码(ID )、进行运算(EX )、结果写回(WB ),每个子过程称为过程段(S i ),这样,一个流水线由一系列串连的过程段组成。在统一时钟信号控制下,数据从一个过程段流向相邻的过程段。

S 1 S 2 S 3 S 4

入→

图B18.4

图B18.4(B )表示非流水CPU 的时空图。由于上一条指令的四个子过程全部执行完毕后才能开始下一条指令,因此每隔4个单位时间才有一个输出结果,即一条指令执行结束。

图B18.4(C )表示非流水CPU 的时空图。由于上一条指令与下一条指令的四个过程在时间上可以重叠执行,因此,当流水线满载时,每一个单位时间就可以输出一个结果,即执行一条指令。

比较后发现:流水CPU 在八个单位时间中执行了5条指令,而非流水CPU 仅执行了2条指令,因此流水CPU 具有更强大的数据吞吐能力。

11、(11分)在流水处理中,把输入的任务分割为一系列子任务,并使各子任务在流水线的各个过程段并发执行,从而使流水处理具有更强大的数据吞吐能力。请用定量分析法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解:衡量并行处理器性能的一个有效参数是数据带宽(最大吞吐量),它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可以产生的最大运算结果个数。

设P 1是有总延时T 1的非流水处理器,故其带宽为1/T 1。又设P m 是相当于P 1 m 段流水处理器延迟时间Tr ,故Pm 的带宽为1/(Tc+Tr )。如果Pm 是将P 1划分成相同延迟的若干段形成的,则T 1≈mTc 因此P 1的带宽接近于1/mTc ,由此可见,当mTc>Tc+Tr 满足时,Pm 比P1具有更大的带宽。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

运筹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线性规划具有唯一最优解就是指 A.最优表中存在常数项为零 B.最优表中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部非零 C.最优表中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零 D.可行解集合有界 2.设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为 则基本可行解为 A.(0, 0, 4, 3) B.(3, 4, 0, 0) C.(2, 0, 1, 0) D.(3, 0, 4, 0) 3.则 A.无可行解 B.有唯一最优解medn C.有多重最优解 D.有无界解 4.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 对任意可行解X 与Y,存在关系 A.Z > W B.Z = W C.Z≥W D.Z≤W 5.有6 个产地4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10个变量24个约束

B.有24个变量10个约束 C.有24个变量9个约束 D.有9个基变量10个非基变量 6、下例错误的说法就是 A.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大值 B.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小值 C.标准型的常数项非正 D.标准型的变量一定要非负 7、m+n-1个变量构成一组基变量的充要条件就是 A.m+n-1个变量恰好构成一个闭回路 B.m+n-1个变量不包含任何闭回路 C.m+n-1个变量中部分变量构成一个闭回路 D.m+n-1个变量对应的系数列向量线性相关 8.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存在关系 A.原问题无可行解,对偶问题也无可行解 B.对偶问题有可行解,原问题可能无可行解 C.若最优解存在,则最优解相同 D.一个问题无可行解,则另一个问题具有无界解 9、有m个产地n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m+n-1个基变量 B.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 C.有mn个变量m+n-1约束 D.有m+n-1个基变量,mn-m-n-1个非基变量 10.要求不超过第一目标值、恰好完成第二目标值,目标函数就是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6章

第十六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一、 命名下列化合物: 1. N 2HSO 4 2. CH 3 CONH N 2Cl 3. CH 3 N=N OH 4. 6. .CCl 2 . 二氯碳烯 二、 当苯基重氮盐的邻位或对位连有硝基时,其偶合反应的活性事增强还是降低?为什么? 解:偶合反应活性增强。邻位或对位上有硝基使氮原子上正电荷增多,有利于偶合反应。 N N + N =N + N =N + + OH N =N OH 三、 试解释下面偶合反应为什么在不同PH 值得到不同产物?

H 2N OH + C 6H 5N 2 + PH=5 H 2N OH N=NC 6H 5 H 2N OH N=NC 6H 5 解:PH 等于5时,氨基供电子能力强于羟基,偶合反应在氨基的邻位发生。 PH 等于9时,为弱碱性,羟基以萘氧负离子形式存在,氧负离子供电子能力大于氨基,偶合反应发生在羟基的邻位。 四、 完成下列反应式:

2. OH OCH 3+ CH 2N 2 3.CH 3 3(CH 3)3COK CH 3 Cl Cl 4.CH 3CH 2CH 2 C=C CH 2CH 2CH 3 H H + CH 2 ..CH 2CH 2CH 3 CH 2CH 2CH 3 H 五、 指出下列偶氮染料的重氮组分和偶连组分。 解: 重氮组分 偶连组分 1. N=N HSO 3 N(CH 3)2 HSO 3N 2 + N(CH 3)2 2. N=N N=N OH N=N N 2 + OH 3. CH 3CONH N=N CH 3 OH CH 3CONH N 2 + HO CH 3 4. NaSO 3N=N HO NaSO 3 N 2 + HO 5. SO 3H NH 2 N=N SO 3H N 2 N=N NH 2 SO 3H N 2 ++ NH 2 六、 完成下列合成:

(完整版)大学土力学试题及答案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一.填空题 1. 颗粒级配曲线越平缓,不均匀系数越大,颗粒级配越好。为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良好的土料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2. 粘粒含量越多,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亲水性越强,可吸附弱结合水的含量越多,粘土的塑性指标越大 3. 塑性指标p L p w w I -=,它表明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它综合反映了粘性、可塑性等因素。因此《规范》规定:1710≤

p I 为粘土。 4. 对无粘性土,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的密实度,工程上用指标e 、r D 来衡量。 5. 在粘性土的物理指标中,对粘性土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塑性指数p I 。 6. 决定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好坏是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它是用指标r D 来衡量。 7. 粘性土的液性指标p L p L w w w w I --= ,它的正负、大小表征了粘性土的软硬状态,《规范》 按L I 将粘性土的状态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8. 岩石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 9. 岩石按坚固程度划分为硬质岩石,包括花岗岩、石灰岩等;软质岩石,包括页岩、泥岩等。 10.某砂层天然饱和重度20=sat γkN/m 3,土粒比重68.2=s G ,并测得该砂土的最大干重度1.17max =d γkN/m 3,最小干重度4.15min =d γkN/m 3,则天然孔隙比e 为0.68,最大孔隙比=max e 0.74,最小孔隙比=min e 0.57。 11.砂粒粒径范围是0.075~2mm ,砂土是指大于2mm 粒径累计含量不超过全重50%,而大于0.075mm 粒径累计含量超过全重50%。 12.亲水性最强的粘土矿物是蒙脱石,这是因为它的晶体单元由两个硅片中间夹一个铝片组成,晶胞间露出的是多余的负电荷,因而晶胞单元间联接很弱,水分子容易进入晶胞之间,而发生膨胀。 二 问答题 1. 概述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 答:三相组成的性质,特别是固体颗粒的性质,直接影响土的工程特性。但是,同样一种土,密实时强度高,松散时强度低。对于细粒土,水含量少则硬,水含量多时则软。这说明土的性质不仅决定于三相组成的性质,而且三相之间量的比例关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运筹学典型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计算题(60分) 1、已知线性规划(20分) MaxZ=3X1+4X2 X1+X2≤5 2X1+4X2≤12 3X1+2X2≤8 X1,X2≥0 其最优解为: 基变量X1X2X3X4X5 X33/2 0 0 1 -1/8 -1/4 X25/2 0 1 0 3/8 -1/4 X1 1 1 0 0 -1/4 1/2 σj 0 0 0 -3/4 -1/2 1)写出该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 2)若C2从4变成5,最优解是否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3)若b2的量从12上升到15,最优解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4)如果增加一种产品X6,其P6=(2,3,1)T,C6=4该产品是否应该投产?为什么?解: 1)对偶问题为 Minw=5y1+12y2+8y3 y1+2y2+3y3≥3 y1+4y2+2y3≥4 y1,y2≥0 2)当C2从4变成5时, σ4=-9/8 σ5=-1/4 由于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仍然都是小于0的,所以最优解不变。 3)当若b2的量从12上升到15 X=9/8 29/8 1/4 由于基变量的值仍然都是大于0的,所以最优解的基变量不会发生变化。 4)如果增加一种新的产品,则 P6’=(11/8,7/8,-1/4)T σ6=3/8>0 所以对最优解有影响,该种产品应该生产 2、已知运输问题的调运和运价表如下,求最优调运方案和最小总费用。(共15分)。 B1B2B3产量销地 产地 A1 5 9 2 15 A2 3 1 7 11 A3 6 2 8 20 销量18 12 16 解:初始解为

计算检验数 由于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小于0,所以不是最优解,需调整 调整为: 重新计算检验数 所有的检验数都大于等于0,所以得到最优解 3、某公司要把4个有关能源工程项目承包给4个互不相关的外商投标者,规定每个承包商只能且必须承包一个项目,试在总费用最小的条件下确定各个项目的承包者,总费用为多少?各承包商对工程的报价如表2所示: (15分) 项目 投标者 A B C D 甲 15 18 21 24 乙 19 23 22 18 丙 26 17 16 19 丁 19 21 23 17 答最优解为: X= 0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总费用为50 4. 考虑如下线性规划问题(24分)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15 15 A 2 11 11 A 3 18 1 1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5 13 0 15 A 2 -2 0 0 11 A 3 0 0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15 15 A 2 11 11 A 3 7 12 1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5 13 0 15 A 2 0 2 2 11 A 3 0 0 0 20 销量/t 18 12 16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冲突关系? 【参考答案】 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它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或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物价稳定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指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一致性主要是指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实现。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来看,任何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副作用,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业不利的影响。著名的“米德冲突”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处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同伙膨胀并存的情况时左右为难;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2.如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效应? 【参考答案】 财政政策效应是政府变动收支后对社会经济活动如就业、产出等产生的有效作用以及相应的反应。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应是指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这里考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变动。如图所示,当 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 0点时,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r 和均衡收入水平Y 。假

最新土力学试题与答案

1.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粒度成分)。根据颗分试验成果绘制的曲线(采用对数坐标表示,横坐标为粒径,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重(累计百分)含量)称为颗粒级配曲线,它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否良好。 2.土中水按性质可以分为哪几类? 3. 土是怎样生成的?有何工程特点? 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成的沉积物。与一般建筑材料相比,土具有三个重要特点:散粒性、多相性、自然变异性。 4. 什么是土的结构?其基本类型是什么?简述每种结构土体的特点。 土的结构是指由土粒单元大小、矿物成分、形状、相互排列及其关联关系,土中水的性质及孔隙特征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基本类型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粒径0.075~0. 005mm)、絮状结构(粒径<0.005mm)。 单粒结构:土的粒径较大,彼此之间无连结力或只有微弱的连结力,土粒呈棱角状、表面粗糙。 蜂窝结构:土的粒径较小、颗粒间的连接力强,吸引力大于其重力,土粒停留在最初的接触位置上不再下沉。 絮状结构:土粒较长时间在水中悬浮,单靠自身中重力不能下沉,而是由胶体颗粒结成棉絮状,以粒团的形式集体下沉。 5. 什么是土的构造?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土的宏观结构,常称之为土的构造。是同一土层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相近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其主要特征是层理性、裂隙性及大孔隙等宏观特征。 6. 试述强、弱结合水对土性的影响 强结合水影响土的粘滞度、弹性和抗剪强度,弱结合水影响土的可塑性。 7. 试述毛细水的性质和对工程的影响。在那些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 毛细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土中自由水从地下水位通过土的细小通道逐渐上升。它不仅受重力作用而且还受到表面张力的支配。毛细水的上升对建筑物地下部分的防潮措施和地基特的浸湿及冻胀等有重要影响;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中的可溶盐随毛细水上升后不断蒸发,盐分积聚于靠近地表处而形成盐渍土。在粉土和砂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

发育生物学8—17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神经系统发育 1、神经胚形成 答:神经胚形成:胚胎由原肠胚预定外胚层细胞形成神经管的过程。神经胚:正在进行神经管形成的胚胎。 2、初级神经胚形成和次级神经胚形成 答:初级神经胚形成:由脊索中胚层诱导上面覆盖的外胚层细胞分裂,内陷并与表皮质脱离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次级神经胚形成:外胚层细胞下陷进入胚胎形成实心细胞索,接着在细胞索中心产生空洞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3、什么叫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沟 答:神经板:外胚层中线处细胞形状发生改变,细胞纵向变长加厚,形成神经板。 神经褶:神经板形成后不久,边缘加厚,并向上翘起形成神经褶。 神经沟:神经褶形成后在神经板中央出现的U型沟。 4、无脑畸形和脊髓裂与哪些基因有关,如何避免 答:无脑畸形和脊髓裂均为人类胚胎的神经管闭合缺陷症。人的后端神经管区域在27天时如不能合拢,则产生脊髓裂;若前端神经管区域不能合成,则胚儿前脑发育被停止,产生致死的无脑畸形。 它们与pax3、sonic hedghog和openbrain等基因有关。 约50%神经管缺陷可由孕妇补充叶酸加以避免。 5、斑马鱼的神经管如何形成 答:斑马鱼的神经管如何形成:鸟类,哺乳类,两栖类动物胚胎的后端神经管及鱼类的全部神经管形成均采用次级神经胚形成的方式,所以斑马鱼的神经管形成也如此。 6、三个原始脑泡的发育命运 答:前脑发育成为前端的端脑和后面的间脑,端脑最终形成大脑两半球,间脑形成丘脑和下丘脑区域及视觉感受区。中脑腔最终形成大脑导水管。菱脑再发育成前面的后脑和后面的髓脑,后脑形成小脑,髓脑形成延髓。 7、菱脑节

答:菱脑节:在神经管闭合后,后脑前后轴逐渐被划分为8节,成为菱脑节,每个菱脑节是一个发育单位,节内细胞可交换而节间不能交换(其是临时性结构,到发育后期逐渐消失,但部分由后脑产生的结构如颜面神经节仍保持分节性结构)。 8、脊髓背腹区域细胞的发育命运各与哪些因子有关 答:脊髓背部区域依次产生6种中间神经元(dI1-dI6),腹部则形成运动神经元和4种腹侧神经元(V0-V3)。 BMP和Shh信号在脊髓的背腹轴划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BMP活性沿脊髓背-腹轴形成一个浓度梯度,Shh活性沿脊髓腹-背轴形成一个浓度梯度,与BMP相反。同时,Hedgehog和Wnt 信号分别在腹部和背部细胞分化起作用。另外,许多转录因子在脊髓不同背腹轴位置表达,将其分为不同区域,它们受BMP和Hedgehog信号控制。 9、原神经基因的功能 答:a.抑制其周围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b.促进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而抑制其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 c.调节细胞周期 10、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层 答: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层:在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元的最终停留位置不同。最靠近管腔的一层为室管膜层,其内的细胞维持了分裂能力;由于停止有丝分裂的细胞不断向外迁移,形成另外两层,外套层和边缘层.外套层:来自管膜层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边缘层主要为神经轴索和胶质细胞. 11、室管膜区细胞的分裂方式与特点 答:室管膜层区细胞的分裂方式与特点:垂直分裂(verticol dision):分裂面与表皮细胞长轴平行,产生2个有继续分裂能力的子细胞;水平分(horizontal division):分裂面与表皮长轴垂直,只产生一个有继续分裂能力的子细胞。原因:notch和numb层的不均匀分布。 12、神经轴突生长的引导机制 答:轴突生长的引导机制:神经轴突的生长首先决定于其自身表达的基因产物;神经轴突的生长也决定于其所处的环境,某些因素具有吸引作用,而有些具有排斥作用。 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其伸展途径中的组织结构,胞外基质成分,相领细胞的表面特性。长距离引导:利用可扩散的分子对神经有吸引或是排斥的作用来导引神经细胞去的位置,有化学性引导和化学性排斥两种。化学性排斥:体节生骨区中的netrin 对motor neuron的生长起排斥作用。化学性引导:神经管中的netrin分层只对中间神经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具有吸引作用。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3)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问最优解是否有变化; 4)c2 由 1 变为 2,是否影响最优解,如有影响,将新的解求出。 Cj CB 0 0 Cj-Zj 0 4 Cj-Zj 3 4 Cj-Zj 最优解为 X1=1/3,X3=7/5,Z=33/5 2对偶问题为Minw=9y1+8y2 6y1+3y2≥3 3y1+4y2≥1 5y1+5y2≥4 y1,y2≥0 对偶问题最优解为 y1=1/5,y2=3/5 3 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 则P2’=(1/3,1/5σ2=-4/5<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4)c2 由 1 变为2 σ2=-1<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7. 求如图所示的网络的最大流和最小截集(割集,每弧旁的数字是(cij , fij )。(10 分) V1 (9,5 (4,4 V3 (6,3 T 3 XB X4 X5 b 9 8 X1 6 3 3 X4 X3 1 8/5 3 3/5 3/5 X1 X3 1/3 7/5 1 0 0 1 X2 3 4 1 -1 4/5 -11/5 -1/3 1 - 2 4 X 3 5 5 4 0 1 0 0 1 0 0 X4 1 0 0 1 0 0 1/3 -1/ 5 -1/5 0 X5 0 1 0 -1 1/5 -4/5 -1/3 2/5 -3/5 VS (3,1 (3,0 (4,1 Vt (5,3 V2 解: (5,4 (7,5 V4 V1 (9,7 (4,4 V3 (6,4 (3,2 Vs (5,4 (4,0 Vt (7,7 6/9 V2 最大流=11 (5,5 V4 8. 某厂Ⅰ、Ⅱ、Ⅲ三种产品分别经过 A、B、C 三种设备加工。已知生产单位各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设备的现有加工能力及每件产品的预期利润见表:ⅠⅡⅢ设备能力(台.h A 1 1 1 100 B 10 4 5 600 C 2 2 6 300 单

电气工程学概论_林孔元主编_第十六章部分习题解答

16.1 用一理想运算放大器组成一个增益为-10,输入电阻为10k Ω的放大电路。 解:∵增益为-10 ∵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为10k Ω ∴ Ω=k 101R ∵ i i u u R R u 1012 0-=- = ∴ Ω=k 1002R 。 16.2 用一理想运算放大器组成一个增益为10的放大电路,并分析该电路的输入电阻。 解:∵增益为10 ∴该放大电路应为同相比例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 i i u u R R u 1011 2 0=+= )(, ∴ 若取Ω=k 101R ,则Ω=k 902R 。 16.3 设图示电路可实现输入输出之间关系:()012100u u u =-, 1)确定R 1、R 2、R 4的取值;2)设U oM =10.5V ,求u 1、u 2的最大差值。 解:∵ 所需构建的电路为差动放大电路 ∴ 该放大电路如图所示。u o 、u 1、u 2的关系为: 21 11323o 1u R R u R R R R R u F F -??? ??++= 由()012100u u u =-可得: 1001=R R F ,1002 3=R R 若取Ω==k 121R R ,则Ω==k 1003R R F 。 u 1、u 2的最大差值为0.105V . 16.5 图示电路中,R S =5k Ω,R =10 k Ω,R 1=5 k Ω,R 2=20 k Ω,R F =40 k Ω,C =10μF , 求:1)u o =f (u i ); 2)u o =f (u S ); 3) 请改进电路,使f (u S )=f (u i ); 解:1) ? ? +=--=?? ? ??-=-=t u u u R R u R R u t u RC u u u d 208 d 1 i i 2o 2 F 1o 1F o i 2o i o1 u o i R R o u S R

大学土力学试题及答案

第1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一.填空题 1.颗粒级配曲线越平缓,不均匀系数越大,颗粒级配越好。为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良好的土料作 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2.粘粒含量越多,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亲水性越强,可吸附弱结合水的含量越多,粘土的塑性 指标越大 3.塑性指标I P r W L -W P ,它表明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它综合反 映了粘性、可塑性等因素。因此《规范》规定:10 ::: I P _17为粉质粘土,I P 17为粘土。 4.对无粘性土,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的密实度,工程上用指标e、D r来衡量。 5.在粘性土的物理指标中,对粘性土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塑性指数I P 6.决定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好坏是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它是用指标D r来衡量。 W-W P 7.粘性土的液性指标I L ,它的正负、大小表征了粘性土的软硬状态,《规范》 W L-W p 按I L将粘性土的状态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岩石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 9.岩石按坚固程度划分为硬质岩石,包括花岗岩、石灰岩等;软质岩石,包括页岩、泥岩 10.某砂层天然饱和重度sat =20kN∕m3,土粒比重G^ 2.68 ,并测得该砂土的最大干重 度dmax =17.1kN∕m3,最小干重度dmin =15.4 kN/m3,则天然孔隙比e为0.68,最大孔隙比e f maχ =0.74,最小孔隙比e min =0.57。 11.砂粒粒径范围是0.075~2mm,砂土是指大于2mm粒径累计含量不超过全重50%,而大 于0.075mm粒径累计含量超过全重50%。 12.亲水性最强的粘土矿物是蒙脱石,这是因为它的晶体单元由两个硅片中间夹一个铝片组成,晶胞间露出的是多余的负电荷,因而晶胞单元间联接很弱,水分子容易进入晶胞之间,而发生膨胀。 二问答题 1.概述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 答:三相组成的性质,特别是固体颗粒的性质,直接影响土的工程特性。但是,同样一种土, 密实时强度高,松散时强度低。对于细粒土,水含量少则硬,水含量多时则软。这说明土的性质不仅决定于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七章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 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1 中得1-β(1-t) 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 =1× 1 ,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0.8×(1-0.1) =1× 1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 说明 1-0.8×(1-0.25) 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9.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来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

土力学习题与答案三

土力学习题与答案三 一、判断题。(60题) 1、黄土在干燥状态下,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但在遇水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沉降,产生严重湿陷,此性质称为黄土的湿陷性。(√) 2、经试验得知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圆锥仪入土深度为17mm,则土样的含水率等于其液限。(√) 3、土的饱和度只与含水率有关。(×) 4、土的密实度越大,土的渗透性越小。(√) 5、一土样颗粒分析的结果d10=0.16mm,d60=0.58mm,它的不均匀系数Cu=3.63。(√) 6、根据颗粒分析试验结果,在单对数坐标上绘制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图中纵坐标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占总质量的百分数,横坐标表示土的粒径。(√) 7、黄土都具有湿陷性。(×) 8、经试验得知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圆锥仪入土深度为2mm,则土样的含水率等于其液限。( × ) 9、土的含水率直接影响其饱和度的大小。(√) 10、土的孔隙比越大,土的渗透性越大。(×) 11、常用颗粒分析试验方法确定各粒组的相对含量,常用的试验方法有筛分法和密度计法、比重瓶法。(×) 12、湖积土主要由卵石和碎石组成。(×) 13、土层在各个方向上的渗透系数都一样。( × ) 14、土的物理指标中只要知道了三个指标,其它的指标都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15、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可通过试验测定。(√) 16、一土样颗粒分析的结果d10=0.19mm,它的不均匀系数Cu=3.52,d60=0.76mm。(×) 17、土的饱和度为0,说明该土中的孔隙完全被气体充满。(√) 18、岩石经风化作用而残留在原地未经搬运的碎屑堆积物为坡积土。(×) 19、一般情况下土层在竖直方向的渗透系数比水平方向小。(√) 20、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可通过试验测定。( × ) 21、一土样颗粒分析的结果d10=0.17mm,d60=0.65mm,它的不均匀系数Cu=3.82。(√) 22、残积土一般不具层理,其成分与母岩有关。(√) 23、两个土样的含水率相同,说明它们的饱和度也相同。(×) 24、同一种土中,土中水的温度越高,相应的渗透系数越小。( × ) 25、粘性土的塑性指数与天然含水率无关。(√) 26、土的含水率的定义是水的体积与土体总体积之比。(×) 27、土中水的温度变化对土的渗透系数无影响。( × ) 28、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29、岩石在风化以及风化产物搬运.沉积过程中,常有动植物残骸及其分解物质参与沉积,成为土中的次生矿物。(×) 30、粘性土的液性指数可通过试验测定。( × ) 31、曲率系数在1~3之间,颗粒级配良好。(×) 32、渗透力是指渗流作用在土颗粒上单位体积的作用力。(√)

第17章课后题答案

第17章 光的衍射答案 17-2. 衍射的本质是什么?衍射和干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光波的衍射现象是光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边缘或孔隙时发生的展衍现象,其实质是由被障碍物或孔隙的边缘限制的波振面上各点发出的子波相互叠加而产生。而干涉则是由同频率、同方向、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波的叠加而成。 17-7. 光栅衍射和单缝衍射有何区别?为何光栅衍射的明条纹特别明亮而暗区很宽? 答:光栅衍射是多光束干涉和单缝衍射的总效果。其明条纹主要取决于多光束干涉,光强与狭缝数成正比,所以明纹很亮;又因为相邻明条纹间有个暗条纹,而且一般较宽,所以实际上在两条明条纹之间形成一片黑暗背景。 17-8. 试指出当衍射光栅常数为下述三种情况时,哪些级次的衍射明条纹缺级?(1)a+b=2a; (2)a+b=3a; (3)a+b=4a. 答:当(1)a+b=2a 时,±2,±4,±6…2k…(k=±1,±2,…)级缺级; 当(2)a+b=3a 时,±3,±6,±9…3k…(k=±1,±2,…)级缺级; 当(3)a+b=4a 时,±4,±8,±12…4k…(k=±1,±2,…)级缺级。 17-9.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若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的公式为: 2)12(sin λ θ+=k a 当nm 600=λ时,k=2, ' λλ=时,k=3, 当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时,θ相同,所以有: 2 )132(2600)122(sin ' λθ+?=+?=a 由上式可以解得 nm 6.428'=λ 17-10. 单缝宽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用5000=λ埃的绿光垂直照射单缝,求:(1)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中央明条纹的宽度和半角宽度各为多少? (2)若把此装置浸入水中(),中央明条纹的半角宽度又为多少? 解:中央明纹的宽度为f na x λ 2=?,半角宽度为na λ θ1sin -= (1)在空气中,1=n ,所以有 3310100.55.01010.010500022---?=????==?f na x λ m 3310 1 1100.51010.0105000sin sin -----?=??==na λθrad

运筹学例题解析

(一)线性规划建模与求解 B.样题:活力公司准备在5小时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1 单位分别消耗2小时、1小时。又根据市场需求信息,乙产品的产量应该至少是甲产品产量的3倍。已知甲、乙两种产品每销售1单位的利润分别为3百元和1百元。请问:在5小时内,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单位,才能够使得总销售利润最大 要求:1、建立该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 2、用图解法求出最优解和最大销售利润值,并写出解的判断依据。如果不存在最优解,也请说明理由。 解:1、(1)设定决策变量: 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 1 、x 2 单位 。 (2)目标函数: max z=2 x 1+x 2 (3)约束条件如下:1221 12 25..3,0+≤??≥??≥?x x s t x x x x 2、该问题中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和顶点见图1所示,其中可行域用阴影部分标记,不等式约束条件及变量约束要标出成立的方向,目标函数只须画出其中一条等值线, 结论:本题解的情形是: 无穷多最优解 ,理由: 目标函数等值线 z=2 x 1+x 2与约 束条件2 x 1+x 2≤5的边界平行 。甲、乙两种产品的最优产量分别为 (5,0)或(1,3)单位;最大销售利润值等于 5 百元。 (二)图论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样题 A.正考样题(最短路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清华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第三版267-268页例 13)某企业使用一台设备,每年年初,企业都要做出决定,如果继续使用旧的,要付维修费;若购买一台新设备,要付购买费。但是变卖旧设备可以获得残值收入,连续使用1年、2年、3年、4年以上卖掉的设备残值分别为8万元、6万元、3万元和0万元。试制定一个5年的更新计划,使总支出最少。已知设备在各年的购买费与维修费如表2所示。要求:(1)建立某种图论模型;(2)求出最少总支出金额。

第十六章习题解答

第十六章 习题解答 16-1设某一时刻的横波波形曲线如图16-1(a)所示,水平箭头表示该波的传播方向,试分别用矢量标明图中A 、B 、C 、D 、E 、F 、G 、H 、I 等质点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并画出经过4 T 后的波形曲线。 解:波形曲线表示的是某一时刻波线上所有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振动位移的分布图。将波形曲线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就是下一时刻波线上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布,据此可确定各质点的运动方向,如图16-1(b )所示。将波形曲线图16-1(a)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λ/4就是经过T/4后的波形曲线,如图16-1(c )所示。 习题16-1图 16-3 一横波沿绳子传播,其波函数为()x t y ππ-=5.2cos 20.0(其中各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 (1)求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及波长; (2)求绳上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 解:(1) 将已知波函数化成标准形式,并与标准形式对应项比较,即可求出各参量。 ()x t y ππ-=5.2cos 20.0??? ? ?-=225.12cos 20.0x t π 与波函数标准形式??? ? ?-=λνπx t A y 2cos 相比较,得

20.0=A m ,25.1=νHz , 0.2=λm )(5.225.10.21-?=?==s m u λν (2)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 )(57.120.025.114.3221max -?=???===s m A A v πνω 16-4 一波源作简谐振动,周期为s 100 1,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时,作为计时起点。设此振动以1400-?s m 的速度沿直线传播,求: (1)该波动沿某波线的方程; (2)距波源为16m 处和20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和初相; (3)距波源为15m 处和16m 处的两质点的相位差。 解:(1)由题义可知s T 100 1=,1400-?=s m u 。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时,作为波源作简谐振动的计时起点,由旋转矢量法可得2π ?-=,波长m uT 4==λ。 将其带入波动方程的标准形式?? ????+-=?λπ)(2cos x T t A y 可得该波动沿某波线的方程为: ??????-??? ? ?-=241002cos ππx t A y (2)将m x 161=,m x 202=分别代入上面所得波动方程中,可得两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和初相分别为: ??????-=217200cos 1616ππt A y ,?? ????-=221200cos 2020ππt A y 21716π?-=,22120π?-=。或均为2 π?-=,即与波源同步调。 (3)距波源为15m 处和16m 处的两质点的相位差为 2216217πππ??=-= 16-5 有一波在介质中传播,其波速13100.1-??=s m u ,振幅m A 4100.1-?=,频率Hz 3100.1?=ν,若介质的密度32100.8-??=m kg ρ,求: (1)该波的能流密度;

土力学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土力学》第二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第2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一填空题 1.粘性土中含水量不同,可分别处于、、、、四种不同的状态。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 2.对砂土密实度的判别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3.土的天然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含水量由室内试验直接测定,其测定方法分别是、、。 4. 粘性土的不同状态的分界含水量液限、塑限、缩限分别用、、测定。 5. 土的触变性是指。 6.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越。 7. 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8.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mm的颗粒超过总重量50%的土。 9.土的饱和度为土中被水充满的孔隙与孔隙之比。 10. 液性指数是用来衡量粘性土的状态。 二、选择题 1.作为填土工程的土料,压实效果与不均匀系数C u的关系:( ) (A)C u大比C u小好(B) C u小比C u大好(C) C u与压实效果无关 2.有三个同一种类土样,它们的含水率都相同,但是饱和度S r不同,饱和度S r越大的土,其压缩性有何变化?( ) (A)压缩性越大(B) 压缩性越小(C) 压缩性不变 3.有一非饱和土样,在荷载作用下,饱和度由80%增加至95%。试问土样的重度γ和含水率怎样改变?( ) (A)γ增加,减小(B) γ不变,不变(C)γ增加,增加 4.土的液限是指土进入流动状态时的含水率,下述说法哪种是对的?( ) (A)天然土的含水率最大不超过液限 (B) 液限一定是天然土的饱和含水率 (C)天然土的含水率可以超过液限,所以液限不一定是天然土的饱和含水率 5. 已知砂土的天然孔隙比为e=0.303,最大孔隙比e max=0.762,最小孔隙比e min=0.114,则该砂土处于( )状态。 (A)密实(B)中密 (C)松散(D)稍密 6.已知某种土的密度ρ=1.8g/cm3,土粒相对密度ds=2.70,土的含水量w=18.0%,则每立方土体中气相体积为( ) (A)0.486m3 (B)0.77m3(C)0.16m3(D)0.284m3 7.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直接通过室内试验测定的是()。 (A)d s,w,e; (B) d s,w, ρ; (C) d s,e, ρ; (D) ρ,w,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