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国际市场营销学二》名词解释

自考《国际市场营销学二》名词解释
自考《国际市场营销学二》名词解释

自考“国际市场营销学(二)”名词解释 2007-7-20

间接出口:是通过本国的外贸公司或外国公司设在本国的机构以采购或代理的方式出口产品。

直接出口:是指企业把产品直接出售给海外的中间商或最终用户的方式。其主要形式为:利用国外的经销商或代理商;直接卖给海外最终用户;在国外市场设立办事处或营销子公司。

合同进入:模式是国际营销企业和目标国家的企业之间在转让技术、工艺、经营方式等方面订立长期的非投资性合同,转让方由此而进入接受方市场。

投资进入:模式是指企业用股份控制的方式,直接参与海外企业的生产或服务业的经营。国际投资者可以以合资或独资的形式,通过组建新企业或兼并某个当地公司在目标市场国家直接进行生产、商业或服务等经营活动。

替代信息误差:是指所用设计概念与收集的信息之间差距而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与调研设计的主要问题有关,特别是对一些问题的不恰当定义。

测量工具误差:是因为测量工具或问卷而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由于所提出的问题或问卷设计中的某些因素而导致回答的偏差或使回答时容易产生错误。

处理过程误差:主要是指调研资料或者调研数据在向计算机输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

回答误差:如果被调查对象在某一特定问题的回答中有特定的偏向,则会产生回答误差。回答误差包括有意错误和无意错误两种基本形式。

文化模型:科特勒的文化模型认为,人们赖以成长和生活的社会形成人们的基本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准则。人们几乎是不自觉地接受了规定着他们相互之间、与其他人之间、与自然及与宇宙关系的世界观。

文化作用力:文化植根于多种社会因素,包括宗教、语言、教育以及风俗习惯等,这些因素可以通称为文化作用力。文化信息传递:此过程是指宗教、语言和教育等因素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选择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包括标识和行为规范等。

企业市场:是由所有采购商品(产品或劳务),并将这些商品用于进一步生产其他商品,以供销售、出租或供应给他人的组织所构成的市场,包括农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金融业、商业、运输业、通信业等各个行业的企业。

经验移植:全球性企业可以在世界各国的不同市场利用成功经验。各种经过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都可以应用于同类市场。

规模效益:与在一国市场经营相比,全球性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获得优势。此外,全球性企业还可以在不同国家组织高效率、低成本的产品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

资源利用: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是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力量。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员、获取原材料、调配物资和进行融资等,使全球性企业获得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全球战略:实施全球战略是全球性企业的最重要优势。通过企业营销环境扫描,全球战略建立在识别机会、威胁、趋势和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全球战略的实施,全球性企业将其资源和技术力量集中于最有利的市场机会,通过创造更多的顾客价值获取竞争优势。

汇率风险:出口商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汇率的波动。由于汇率的波动给国际营销企业带来的各种风险统称为汇率风险。交易风险:当出口商以外币报价,而随后汇率升值,这样企业的财政收入会受影响,这就是交易风险。

竞争风险:当由于一个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的地理位置原因而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时,我们将其称为竞争风险。市场组合风险: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范围较窄,仅限于几个市场,那么当汇率发生变动时所受的影响就会比那些在许多市场经营的企业要大,因为经营范围广的企业可以通过在多国市场上同时经营而达到平衡,这就是市场组合风险。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物质与能量的范围逐步扩大。

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外部性的类型:外部性的影响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性,有害的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外部性。此外,外部性是伴随着生产或消费活动而产生的,带来或是积极的影响,或是消极的影响,因此可以把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消费的外部经济性、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四种类型。

天然源和人为源:大气污染可分为两类:天然源和人为源。天然源系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放物质的场所。人为源系指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购买中心:生活资料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往往是由消费者个人或一两个家庭成员做出的购买决策,而企业用户是集体作出购买决策,这一集体就称为购买中心,它包括所有参与决策的人或部门。

专家购买:由于企业用户对生产设备、原料、办公用品等的选择,对企业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生产企业的采购人员一般都受过专业培训,具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就是所谓的专家购买。

互惠购买:即“你买我的商品,我买你的商品”,或形成三角形互惠。这是市场竞争激烈条件下产生的购买方式,使企业优先选择某供货商,同时保证自己产品的销路。

租赁:所谓租赁是指企业用户不是通过购买商品所有权,而是以租赁方式获得商品使用权。租赁可以解决买方资金不足的困难,引进先进设备,得到更好的服务等。供应商可以灵活采用买方乐于接受的方式达成交易,争取更多的用户,取得竞争优势。

进口配额制: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数额,超过此数额,则或禁止进口、或征收高额关税、或处以罚款。

自动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规定一定时期内特定商品对进口国的出口数额,超过这个数额即禁止进口。

进口许可证制:是指政府规定凡进口商品必须领取进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一律禁止进口。

外汇管制:即国家通过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交易实行管制的方法,来控制商品进口量、种类和国别。在这种制度下,进口商所需外汇必须向国家申请,得到批准后才能向国家购买外汇,由此国家可以进行进口限制。

许可贸易: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将其工业产权(专利、技术秘诀或商标等)的使用权转移给国外的另一家企业,并得到许可费或其他补偿。

特许经营:与许可贸易有相似之处,即企业(特许方)向特许接收者提供商标、商号和经营模式,容许销售其商标的产品,并收取使用费。与许可贸易不同的是,出售特许权的企业还要对被许可方提供建议和支持,包括在建立组织机构、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等方面的帮助。

合同制造是指企业与国外的生产厂家签订合同,规定由对方按照本企业的要求生产某种产品,由企业负责产品的营销。管理合同:是指企业以出售管理合同的方式进入外国市场,通常是企业为国外的旅馆、飞机场、医院或其他组织提供管理服务,并收取管理费。在这种方式下,企业出口的不是产品或技术,而是管理服务。

出口商:凡经营出口业务,在本国市场上买进商品再卖给国外买主的企业,通称为出口商。出口商以自己的名义买卖货物,自己选择货物的种类并决定买进和出售的价格,自有资金、自有库存、承担交易风险。

进口商:是以自己的名义从国外进口货物,并向国内市场销售获取商业利润的企业。

分销商:被出口企业指定销售其产品的商号称为分销商。出口企业与进口国某家商号订立长期契约,以进口商商号特许经营的形式销售其产品。

代理商:接受制造商或其他卖方的委托,在规定的条件下代委托人推销产品,收取佣金。

潜在产品:是产品的第五个层次,是某种产品最终可能的所有的增加或改变,是产品将来的可能形态。

品牌:美国营销协会将品牌定义为:用来识别一个或某些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用以和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别的一个名词、术语、符号或设计,或者这些内容的组合。

品牌化:是指企业为其产品规定品牌名称、品牌标准,并向整个有关主管部门注册登记的一种业务活动。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是指产品由进入市场开始直至被市场淘汰的持续时间。该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文化适应:所谓文化适应是指企业应根据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特点制定与调整营销战略与策略。

自我参照标准,即人们在评价、理解其他文化时,总是无意识地参照我们自己的文化标准。

低背景相关文化:是指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信息的表达比较直接、明确,主要依靠口头和书面语言相互理解。信息发出者编码信息时,期望信息接收者能够准确地译码,从而很好的理解他的意图。信息接收者能够依据有关陈述、实际数据理解对方意图。在这种背景下,谈判往往进行得简单而顺利。

高背景相关文化:在高背景相关文化下,语言只传达部分信息,大部分信息隐含在交流过程的其他方面,包括人员地位、场景选择、时间安排等,人们使用和解释更多的环境因素推导对信息的理解。

政治风险:是指当地政治环境中突然的或渐进的变化,导致外国企业和市场处于劣势或面临减产的风险。

可控制限制:是指交易控制、雇佣政策等坚持在当地对物主和特殊商品的要求。

歧视性限制:一般是单纯针对外国公司,有些时候是针对特殊国家的。这些限制是特殊税、关税、强制的代理合同、财务自由损失等。政治干预:是指政府直接干预行为。如没收、政府强制接管、征用、国有化或通过暴动和战争破坏财产或员工队伍。密封投标竞价法:是买方引导卖方通过竞标的方式来确定商品价格,通常用于建筑公司承包、大型

机器设备采购及政府大宗采购等。主动竞争定价法:是指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的实际情况及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差异情况,以高于、低于或等于竞争产品的价格水平来确定产品价格。

标准化定价法:采用标准化定价法的企业给销往任何市场的产品都制定统一的出厂价格。虽然产品出厂时价格是统一的,但由于消费者需要直接或间接地支付运输费用及进口关税,所以对于最终消费者来说,不同地区的产品价格差异是相当大的。随行就市法:是根据竞争企业产品的平均价格来确定企业自己的产品价格。

目标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以何种方式进入哪些细分市场的营销活动。

无差异型国际营销:所谓无差异型国际营销,即企业将整个世界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关注消费者在需求方面的共同点,忽略他们之间的差异,设计一种标准化的营销组合计划,努力进入更多国家,尽可能争取更多顾客。

差异型国际营销:所谓差异型国际营销是指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将全部或多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针对每个子市场制定营销组合方案。

密集型国际营销:所谓密集型国际营销,是指企业将目标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少量国际细分子市场,并针对这部分市场制定市场营销方案。

进出口的国家垄断:是指国家在对外贸易中把部分商品,如粮食、烟酒、武器等战略性或垄断性商品的进出口交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经营,或授权给某些垄断组织经营。

综合计划:是有关企业国际营销各项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安排。综合计划往往要被分解为项目计划,如产品营销计划、渠道计划和促销计划等。

战略计划:所谓战略计划是有系统地评估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基本使命和目标,对应不同的、变化的国外环境,采取必要的政策和行动以达到企业目的的一项工作。

作业计划是由企业的战略计划衍生出来的,是战略计划的贯彻和实施方案,期限一般较短,一般由各部门的主管制定。关税壁垒:通常是指高额进口关税,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式下,各国政府通常以调高关税阻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进口,如对消费品和奢侈品征收很高的税。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外,一些国家和政府还采取名目繁多的措施限制商品进口,包括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严格的商品检查、对包装和商标的特殊规定等。

转移价格:就是母公司向其在国外的子公司销售产品时的价格。通常公司将转移价格定在使整个公司的关税与公司税最低的水平上。例如,如果一国对某种特定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特别高,那么如果在这个国家的分公司以很低的名义价格从在其他国家的母公司进口这种产品,它所交的关税就很低了。

自由贸易区:是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商品可完全自由流动,但各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并且各自对内政策也是独立的。

连锁店:是由同一家公司所有,统一经营管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商店组成,这些商店经营管理类似的商品大类,实行集中采购和销售,还有相似的建筑风格和标志。

正规连锁:是指以单一资本经营的10个以上分店组成的零售业或饮食组织。正规连锁是最典型的连锁,也是最容易形成权力集中的大资本。自愿连锁:是指由批发企业牵头,成员在保持资本独立前提下自愿组成的零售集团。

特许连锁:是由主导企业将自己开发的商品、服务或营销技术,以特许形式授予加盟店在规定区域的经销权,加盟店则需交纳一定的营业权使用费,并承担规定的义务。

绝对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绝对数额,超过这个数额即禁止进口。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全球配额,二是国别配额。

相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进口的数量或金额也规定一定数额,超过这个数额,商品仍允许进口,但要征收较高关税、附加税或罚款。

定额许可证:即在进口国家规定的进口配额内,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对进口的商品发放许可证,当进口配额用完后就不再发放许可证。

无定额许可证: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是指进口国家事先不公布进口限制,只是在进口商品时个别考虑是否发放许可证。成本加成定价法:所谓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指企业在定价时预先估计产量,将所有预期成本相加,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然后将估计的总成本除以计划的产量,以此计算单位成本,最后在单位成本上加上预期利润百分比以得到一个单位价格。竞争导向定价法是以市场上相互竞争的同类产品价格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根据竞争状况的变化确定企业的产品售价。地心定价法:使用地心定价法的企业既不规定一个固定的产品价格,也不允许当地分公司全权负责定价,而是尽可能利用两种定价方法的优点。

多样化定价法:允许企业在当地的分公司或合伙人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制定最合适的产品价格,而不考虑各国之间的价格协调性。使用这种方法的唯一限制就是它牵涉到公司内部的转移价格。

国际金融 名词解释全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C2 balance of payments:The set of accounts recording all flows of value between a nation’s residents and the residents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during a period of time. the current account:Records the valu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sold and purchased abroad, net interest and other factor payments and net unilateral transfers and gifts. the capital account:consists of capital transfer and the buying and selling of nonproductive assets and non-financial assets. th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Any exchange automatically enters the balance-of-payment accounts twice: as a credit and as a debit of the same valu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equals the net credits - debits on the flows of goods, services, income, and unilateral transfers. It also equals the change in the nation’s foreign assets minus foreign liabilities, also known as net foreign investment. the overall balance:equals the sum of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and the private capital account balance.(算式)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is a statement of the stocks of a nation’s international assets and foreign liabilities at a point in time, usually the end of a year. the IMF:The IMF was set up with contributions of gold and foreign exchange from member governments. It grants all member countries the right to borrow reserves to finance temporary deficits. SDRs:(Special Drawing Right)is an artificial "basket" currency used by the IMF for internal accounting purposes. The SDR is also used by some countries as a peg for their own currency, and is used as an international reserve asset. C3 foreign exchange:holdings of foreign currencies: (1) foreign currencies; (2) payment instruments dominated in foreign currencies, like demand bank deposits; (3) securities in terms of foreign currencies; (4) other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情况

名词解释 1.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2.审阅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经营审计: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4.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5.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对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部控制和基础。 6.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资料,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7.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8.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所必需遵循的行为规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9.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鉴证报告,在鉴证报告中应当清楚地表达其

鉴证结论,对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 10.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容的综合计划。 11.鉴证业务: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12.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13.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 14.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精髓,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做到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15.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16.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7.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的检查。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最新自考现代管理学名称解释

1、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日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合理高效地协调和使用管理组织的人、财、物等资源,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包括对各种资源在使用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问题。 3、现代管理学——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4、行为科学——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5、例外原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般日常事务处理权授给下级管理人员,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 的决策与监督权 6、管理的人本原则——就是要求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并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系统——是指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其各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并和一定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8、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 9、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是通过提高经济活动的效果而得到的实际经济利益。 10、社会效益一一是人们的各种活动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或有益的效果。 11、道德——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12、管理人格——就足管理者的人格,足管理道德的最高实现,是管理规范在管理者心灵中的内化。 13、行政手段——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力,运川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对下属或下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方法 14、法律手段——(广义)是一种运用法律规范和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各种行为规则进行管理的方法(人到国家的宪法,小到学生守则,村民公约); 15、经济手段——是一种通过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去刺激组织和个人行为动力的管理手段。 16、思想教育手段——是,是一种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把管理意志传达给被管理者,以求得到被管理者的响应和配合的管理方法; 17、目标——是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争取达到的理想状态或期望获得的成果,它包括组织的目的和任务,而这些目的和任务也包括时间的的限制: 18、目标展开——是目标确定过程的继续,是目标更接近于实现的一个重要步骤。 19、组织——是指由若干因素构成的有序的结构系统:二是指一种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一些事物进行安排和处理的活动或行为; 20、职能型组织——是一种通过对管理职能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刊的管理职能来设立一些相应的部门,共同承担管理工作的组织结构形式 2l、矩阵型组织——也称作“规划一目标”结构,这是较新的组织结构形式,它既保留了职能型组织的形式,又成立了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项目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 22、部门制——是提高组织效率的主要途径,它通过把组织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单位,确实组织中各项任务的分配与责任的归属,以求分工合理、职责分明,有效地达到组织的同标: 23、组织设计——是对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各个部门进行总体的规划,以保证这些要素和部门所构成的组织足一个有机整体,能够协调地运作。 24、组织规模——是指一个组织所拥有的人员数量以及这些人员之间的斗相互作用的关系; 25、组织技术——是指组织能够把输入资源转化为产出的整个过程中的信息决策和沟通系统、机器设备、工艺及流程的总和 26、组织的权力体制——也就是它的权力控制方式,它是由那些与组织职位联系在一起的权力所组成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权力运行模式;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 羊群效应:某些有影响的国际资金的突然行动,会带来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纷纷效仿,从而很容易对经济形成严重冲击。某些投资机构就利用了国际资金流动的这一特点,有意识通过散布某些信息而诱发市场恐慌情绪,通过从众心理来实现其意图。 劳尔森-梅茨勒效应:如果居民要维持他们原有的生活标准,那么势必在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吸收支出,也就是说,贬值可能增加自主性吸收支出。 预期自致性货币危机:在货币危机的成因上,这种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独特的运动规律有关,它主要是由于市场投机者的贬值预期心理造成的。这种投机预期可以完全与经济基本面无关,只要它的幅度足够大,就可以通过利率变动最终迫使政府放弃平价,从而使这一预期得到实现。 蔓延性货币危机:在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一国发生货币危机极易传播到其他国家,这种由其他国家爆发的货币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货币危机被称为“蔓延性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最容易传播到以下三类国家:第一类是与货币危机发生国有着密切的贸易联系或者是出口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第二类是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着较为相近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尤其是存在潜在的经济问题的国家;第三类是过分依赖于国外资金流入的国家。 一价定律: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动将使它的地区间价格差异保持在叫嚣范围内。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我们将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称为“一价定律”。 弱(相对)购买力平价:对绝对购买力平价假定的放松而得出的,它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使一价定律并不能完全成立,同时各国一般价格水平的计算中商品及其相应权数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各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完全相等,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较为稳定的偏离。 三元悖论(克鲁格曼三角):如果将资金的完全流动、稳定的汇率制度、独立的货币政策作为三个独立的目标,那么经济当局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目标,而必然放弃另外一个目标。因市定价: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定价理论,如果垄断厂商能够对市场进行分割,那么会根据这些市场不同的需求弹性来确定不同的价格。 沉淀成本:如果一个出口商为了进入一国市场已经付出了很多成本,并且这些成本是难以收回的,即沉淀成本较高,那么在汇率发生大幅度变化的时候,出口商会尽量通过内部消化而避免调整在出口国的价格,以防止由于调价失去市场份额而使得先期投入的成本付诸流水。汇率移递(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汇率变动引起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化幅度。 荷兰病:当本国发现矿产资源时,由于矿产开采后可以直接出口,因此可贸易部门的产出提高了,在矿产产出上升的同时,原有可贸易品部门的制造业产出将出现一定下降,这主要是本国货币升值带来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下降引起的,矿产的出口越多,制造业的产出下降就越大,因此,自然资源的发现往往将通过本币升值而损害本国原有的制造业部门。在20世纪60年代,荷兰发现了大量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由此带来的贸易顺差与货币升值,使得荷兰的制造业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 贬值税效应:货币贬值后,对同样数量的进口品的支出将上升,这就会导致对本国产品需求的下降,这实际上是货币贬值加在社会总需求上的一种赋税,称为“贬值税”。 冲销式干预(sterilized intervention):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 非冲销式干预(unsterilized intervention):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它引起了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 简答及论述题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 审计: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估证据。并 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 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及结果。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公布目的审计报告:一般是用于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非特定利益关系者公布的附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非公布目的的审计的报告:一般是用于经营管理、合并或业务转让、融通资金等特定目的而实施审计的审计报告。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为短式审计报告。它是注册会计师对应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简明扼要的审计报告。 像是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它是指对审计对象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和情况都要做详细说明和分析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是指注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适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在各年之间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联通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审计模式:某一时期审计目标、对象、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 风险基础审计:是一种有别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模式。它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重点,在确 定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 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抽样单元: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是由随机生成的从0到9十个数字所组成的数表,每个数字在表中出现的次数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出现在表上的顺序是随机的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的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采用系统选样法,首先要计算选样间距,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 随意选样:也称任意选样,是指注册会计师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即注册会计师不考虑样本项目的性质、大小、外观、位置或其他特征而选取总体项目 PPS抽样:也称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是一种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也被称为金额加权抽样j货币单位抽样,累计货币金额抽样,以及综合属性变量抽样 等 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 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治理结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管理建议书:注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 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篇一: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差异性B.层次性 c.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

自考考试管理学原理2003-2010真题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

10年4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经济环境 27.委员会管理 28.职位权力 29.链式沟通 30.管理审核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2.简述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33.领导工作的实质是对他人施加影响力,其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34.简述现场控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试举例分析技术因素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36.试述激励强化理论及其应用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37.案例: 宏大集团公司是一家拥有20家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大型集团企业,集团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方式是独立经营,集中核算。 有一位分公司的张经理最近听了关于目标管理的讲座,很受启发和鼓舞,计划在分公司内推行目标管理。在一次部门经理会议上他详细叙述了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与发展情况,指出了在公司推行这种方法的好处,提出计划在公司实施目标管理,并要求下属人员考虑他的建议。一段时间后,在又一次部门经理会议上,大家对实施目标管理进行了讨论。财务经理提出,集团总公司对分公司下一年的目标没有明确指示,生产经理也提出,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目标也无明确要求,分公司要做什么也不清楚,等等。听到这些后,张经理说:“这些都无关紧要,不会影响我们实施目标管理。其实,目标没什么神秘的,我们分公司计划明年的销售额达到500万,税后利润达到8%,投资收益率达到15%,正在进行的新产品项目很快就能投产,我们以后还会有更进一步的明确目标,如今年年底前完成我们的新市场开发工作,保持员工流动率在15%以下……”。张经理越说越兴奋,“下个月,你们每个人要把这些目标转换成自己部门可考核的目标,并能用数字表达,这些数字加起来就构成我们分公司的总目标了”。部门经理听到这里,对自己的领导提出这些可考核的目标及如此明确和自信的陈述感到惊讶,一时无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目标管理?其特点是什么?(6分) (2)张经理设置目标的方法是否妥当?你认为应该如何做。(9分) 8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指明目标原理 27.沟通 28.前馈控制 29.投资报酬率控制法 30.数据挖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指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者,并简要说明该学派的基本观点。

金融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1.货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3)货币是“流动性”(4) 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5)货币是财富(6)货币是一种法律规定(7) 货币是M0, M1,M2…… 2.纸币:纸制的货币 3.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4.辅币: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 5.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6.银行券: 7.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直接以商品形式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形式 8.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 9.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10.存款货币: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 11.电子货币:以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利用电子信息形式进行价值存储和转移的货币形式 12.狭义货币:现实流通的货币,为实现即期社会购买力服务(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 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13.广义货币: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 款) 14.货币制度:关于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的一系列规定 15.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 把铸币融化,还原为金属 16.限制铸造: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 构和个人不得铸造 17.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18.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 收 19.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20.牙买加体系: 21.区域性货币制度: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共同实行的,取代原有的国 家货币制度的统一的货币制度 22.外汇:(1)动态:货币之间的兑换 (2)静态:以外币标示的,能够用于结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23.汇率:两国货币的兑换比例,货币的对外价值 24.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也被 称为应付标价法 25.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汇率,也 被称为应收标价法 26.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 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27.浮动汇率: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 28.换汇成本说:将购买力平价说中的非贸易品剔除,而只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如何决定 汇率及其变动。 29.购买力平价: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1916提出,基本思想是货币价值在于购买力,汇率 取决于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30.利率平价:关于短期汇率波动的理论,认为汇率与利率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若其他条

2015年10月自考审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审计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160) 本试卷共7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选择题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0 1.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以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称为 A.审计主体 B.审计客体 C.审计依据 D.审计目标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B.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C.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D.遵守《公司法》的需要3.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将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降至可接受水平,则应当采取 A.拒绝接受委托 B.终止业务约定 C. 与审计客户的管理层沟通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 D.与审计客户治理层讨论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4.下列行为中,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构成不利影响的是 A.注册会计师搭乘审计客户的航班 B.注册会计师到审计客户中按正常条件办理房贷 C.注册会计师担任审计客户的会计顾问 D.注册会计师为审计客户提供营改增的业务培训 在确定鉴证业务是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还是直接报告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5. 考虑 的因素是 A. 提供的保证程度是合理保证还是有限保证 B.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 C,提出结论的方式是积极方式还是消极方式 D.提出鉴证报告的形式是书面报告还是口头报告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

A, 题型: 一、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 二、 判断题 三、 名词解释 四、 简答题 五、 论述 / 案例分析 B,复习内容 一、选择 1. 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 A 、战略管理; B 、现场管理; C 、组织协调; D 、开拓创新; E 、组织实施 2. 之于管理,最形象的描述是( )。 A 、艺术; B 、科学; C 、知识; D 、能力; E 、以上都不是 3. 下面几项,能够被列入技术技能范畴的是( )。 A.生产技能 B.财务技能 C.营销技能 D.协调技能 E.激励技能 4. 下列属于在整个组织的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发挥的主要作用的有( )。 A.协调作用 B.指挥作用 C.打击作用 D.激励作用 E.宽容作用 5. 根据“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的缺失将导致员工( )。 A.满意 B.没有满意 C.不满 D.很不满 6. 决策过程中,不能只是着眼于需要,而不考虑可能性,这一观点体现 装 订 线

了决策的()。 A. 可行性的原则 B. 系统性的原则 C.对比择优原则 D. 风险性 D、下属部门工作非管理特征明显; E、以上皆是 7.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是()。 A.动机激励理论 B.组织与冲突理论 C.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 D.领导方式的理论 8.培训和发展项目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是( )。 A、培训是否影响生产工期; B、培训者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C、被培训者的工作绩效在培训后是否得到了提高; D、被培训者实际工作能力提升; E、被培训者是否乐于参加培训 9.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B.个人权力与技术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 术技能D.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E.规划能力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组织变革举措。下列属于这些举措的 有()。 A.组织文化多样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组织运行柔性化 D.组织协作团队化 E.大企业内部的“小企业化经营” 11.为了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由此而 提出的 论断是____ 。

XXXX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汇总

管理学原理 名词解释 管理突破: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人才生命周期: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主管人员培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零期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 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为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直线职权:指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涡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沟通: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社会责任: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义务。 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控制工作:指管理者通过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拟订标准,对下发工作成交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结果。 1.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首要内容是愿景和使命陈述,第二项内容是战略环境分析,即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第三项内容是战略选择,选择企业合适的发展途径。最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战术性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 2.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3.标杆管理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秀的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 4.风险型决策: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风险性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不能预先确知环境条件,各种决策方案未来的若干种状态是随机的。 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管理主体有效整合组织资源,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过程。 6.激励通常和动机连在一起。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的精神状态。它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和加强的作用。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在管理实践中,“激励“指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即为了特定目的而影响或满足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的行为的过程。 7.目标管理: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

国际金融学复习要点

国际金融学 本国货币升值(汇率下降)表示本国货币币值高估,本国货币贬值(汇率上升)表示本国货币币值低估。 一、名词解释 外汇外延式经济增长: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带来的经济增长。 内涵式经济增长:指要素生产率提高 而带来的经济增长。 国际资本市场:指1 年以上的中长期融资市场,参与者有银行、公司、证券商及政府机构。 汇率浮动汇率:指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本国货币当局不加干预的货币比价。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基础的货币制度。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指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收入和支出,国际收支的差额需要由各国普遍接受的外汇来结算。 内部均衡:反映了国内总供给与国内总需求相等的状态。 、简答

1.国际收支平衡表基本原理 一、账户分类:一级账户:(1)经常账户(2)资本与金融账户(3)错误和遗漏账户 (1)经常账户:二级账户①货物②服务③收入④经常转移 (2)资本与金融账户:二级账户①直接投资②证券投资③其他投资 ④储备资产 二、复式记账法 (1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平衡 (2)借方记录的是资金的使用和占用,贷方记录的是资金的来 源。 三、记账货币 为了使各种交易间具有记录和比较的基础,需要在记账时将其折算成同一种货币,这种货币就被称为记账货币。在国际收支平衡表记账时,以不同货币结算的对外交易需要按记账货币和具体交易货币之间的比价(即汇率)折算为记账货币。 2.影响汇率的经济因素 1 )国际收支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大于支出即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说是外汇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与之相反,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小于国际支出即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说是外汇的供应小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 (2)相对通货膨胀率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终极版)

审计: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 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及结果。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公布目的审计报告:一般是用于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非特定利益关系者公布的附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非公布目的的审计的报告:一般是用于经营管理、合并或业务转让、融通资金等特定目的而实施审计的审计报告。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为短式审计报告。它是注册会计师对应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简明扼要的审计报告。 像是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它是指对审计对象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和情况都要做详细说明和分析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是指注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适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在各年之间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联通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审计模式 法等要素的组合 风险基础审计试的程度和范围。 审计风险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抽样单元: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是由随机生成的从09随机的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间隔从审计 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的一种选样方法。采用系统选样法,首先计算选样间距 ,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 随意选样:也称任 意选样,是指注册会计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即注册会计师 考虑样本项目的性质、大小、外观、位置其他特征而选取总体项目 PPS 抽样:也称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是一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生率得出 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也被称为额加权抽样j 货币单位抽样,累计货币金抽样,以及综合属性变量抽样等 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设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各类交易、账户 余额、列报(包括披露,同)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内部控制 :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理结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在合理保证实现 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动 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管理 建议书:注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 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 书面建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 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 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分 析程序:注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 务信息作出评价 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函证 :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要求核实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 会计估计: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应当对其作出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估计负责 关联方及其交易:为了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是否真是存在、关联方交易的记录是否适当、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是否适当以及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是否恰当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 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期后事项:是只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 审计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的专业指南,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职业道德:是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 法律责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一种责任,是行为人有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或仅因法律规定,而承担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管理层: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或组织 验资工作底稿:验资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财务报表审阅:指注师接受委托,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重大方面公允的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鉴证业务 简答题 鉴证业务设计的三方关系人:注册跨及时、责任方、预期使用者 审计主体的分类: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 美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鉴证服务、其他保证服务和非保证服务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审计、审阅、审核、执行商定程序、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会计服务 财务报表验证阶段:财务报表的验证阶段依据所侧重的财务报表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负债标验证阶段和会计报表验证阶段。 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注师应做到:1、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2、注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3、注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与交易事项相关的管理层 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内是否确实发生。2、完整性。是指在会计报表应该列示所有交易和各项是否都列入了。3、权利和义务。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审计单位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4、估价或分摊。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要素按照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5、表达与披露。是指被审计单位已经正确列示、说明和披露会计报表的各个组成项目、附注及说明。 审计报告的作用:1、鉴证作用。注师签发审计报告,不同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报告,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2保护作用,注师会计师通过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厉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3、证明作用,审计报告是对注师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及其结果所做的总结,它可以表明审计工作的质量并明确注师审计责任。 审计报告种类:1、按照审计报告的性质分类,可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2、按照审计报告的目的分类,可分为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和非公布的审计报告。3、按照审计报告的详略程度,可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类型: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分类:1、按外形特征划分。分为实物证据、文件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2、按来源不同划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3、按获取的证据对审计结论的支持程度划分为正面证据和反面证据。 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1、风险评估程序。通过风险评估程序,注师可以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明确审计工作中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为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提供公钥基础,从而可以帮助注师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2、控制测试,其目的在于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3、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证据的评价 审计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这是审计证据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2、合理怀疑原则,即要求以合理怀疑的态度,在事实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运用因果分析、逻辑推理的方法,对造成证据缺陷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假设,以便找出证据缺陷途径2、恰当分析原则。及要求分析问题时,应恰如其分地给予评价,做到具体问题分析、综合分析,并认真分析和妥善解决审计证据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之间的矛盾。 审计证据评价需考虑的因素:审计证据的评价主要针对证据是否符合充分性和适当性,能否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满足审计目的和要求。(1)审计证据的特性。适当性:相关性和充分性。(2)审计证据的经济性(3)审计证据评价中是职业判断。1、审计准则2、职业竞争3、法律诉讼4、审计客户的具体情况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审计工作底稿是链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2、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3、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考核注师专业胜任能力与工作业绩的依据4、审计工作底稿便于进行审计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5、审计工作底稿 1、重要性原概念中的 2、重要性包括对 3、确定重要 4、重要 5、对 3)(38(2判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3)评价样本结果:前者运用概率论和职业判断评价样本结果,后者3)对集团财务 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b 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2)总体审计策略(a 制动总体审计策略的目的b (3)具体审计计划的主要内容(4)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a 对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b 对具体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单位的内部3)组织结构 2)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3)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行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4)会计政策的变更(5)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性(3)设计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征(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5)注师是否拟获得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 2)企业文化(3)人力资源政策(4)内部审计机制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制的运用(3)检查文件和报告(4)追踪交易在 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 制的频率(2)在所审计期间,注会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3)为证实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所需要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4)通过测试与认定的其他控制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范围(5)在风险评估时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程度(6)控的规定,充分体现了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理论的精髓。由于被审计单位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均有可能引发审计风险乃至审计失败,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成为审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并且为重其环境(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3)在审计结束识别风险(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提高审计程序的不选择高度汇总的财务数据层次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重大错报风险的性质和水平调整分析程序(2)需要对什么幅度或性质的偏差张开进一步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未审计财务报表填列(2)有些财务报表项目往往会为调整这些审计差异所作的会计分录中多次出现,因此,要进行重分类汇总(3)在编制完试算平衡表后,应注意核3) 部控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实施进一步审a 通过交易和财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认的为更正错报,即“已知错报”b 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c 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报(2)确定可能的错保金额的影响程度a 这里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指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b 这里的可能错报总额一般是指各财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但也可能包括上一期间任何未更正可量,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更a 首次接受委托的沟通b 签订业务约定书时的沟通c 编制审计计划时的沟通(2)审计实施阶段的沟通事项a 审计计划中确定的需要其协助的工作b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对有关事项的解释、声明及提供的其他证据c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财务报表认定d 已发现的重大错误、舞弊或可能违反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