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第1.5

建筑物理第1.5
建筑物理第1.5

建筑物理第1.5章课后练习题

(1)试说明赤纬角的意义,春分和秋分、冬至及夏至的赤纬角各为多少?

答: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行程中,太阳赤纬角的变化反映了地球的不同季节,或者说,地球上的季节可用太阳赤纬角代表。春分的赤纬角是0°,秋分的赤纬角是0°,冬至的赤纬角是-23°27′,夏至的赤纬角是+23°27′。

(2)计算北京(北纬39°57′)、齐齐哈尔(北纬47°20′)、南京(北纬32°04′)、海口(北纬20°00′)在冬至日当地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并比较其与纬度的关系。解:北京:φ=39°57′,δ=-23°27′

hs=90-|φ-δ|=90°-|39°57′+23°27′|=26°36′

由于φ>δ,太阳位置在观察点北面

齐齐哈尔:φ=47°20′,δ=-23°27′

hs=90-|φ-δ|=90°-|47°20′+23°27′|=20°13′

由于φ>δ,太阳位置在观察点北面

南京:φ=32°04′,δ=-23°27′

hs=90-|φ-δ|=90°-|32°04′+23°27′|=34°29′

由于φ>δ,太阳位置在观察点北面

海口:φ=20°00′,δ=-23°27′

hs=90-|φ-δ|=90°-|20°00′+23°27′|=46°33′

由于φ>δ,太阳位置在观察点北面

(3)北京时间是以东经120°为标准时间,试求当地平均太阳时12h相当于北京标准时间为几时几分?两地时差多少?

解:柳州市,地处北纬23°54′~26°03′,东经108°32′~110° 28′之间

T0=Tm+4(L0-Lm)=12+4(120°-108°32′)=12:46(12h47min)

T0= Tm+4(L0-Lm)=12+4(120°-110°28′)=12:38(12h38min)

所以,柳州地区当地平均太阳时12h,相当于北京标准时间12h38min~12h47min,两地时差为38min~46min。

(4)根据自己所在的城市,说明该城市中住宅、幼儿园、中小学校的日照标准分别是多少?答:

第五讲建筑物理

第五讲: 第3章:建筑保温节能设计 建筑的体型与围护结构的设计 围护结构的作用 建筑保温问题 在我国大约有占全国总面积70%的地区冬季室内需要采暖。这些地区的建筑在设计上既要考虑保证良好的室内热环境,还要注意节省采暖的能耗和建造费用,即需要注意建筑保温问题。 建筑保温包括: 建筑方案设计中的保温综合处理 围护结构保温 本讲主要内容 5.1: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 5 2: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 5.3:保温材料与构造 5.4: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 5.5:被动式太阳能利用设计 5.1 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为了保证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一方面加强建筑保温,另一方面有采暖设备提供热量。 当建筑本身设计有良好的热工性能时,维持室内热环境需要的供热量较小;反之,建筑本身的热工性能较差时,则不仅难以达到应有的室内热环境标准,还将使供暖能耗大幅度增加,甚至在围护结构内表面或内部产生结露、受潮等。 在进行建筑保温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处理措施: 充分利用太阳能 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一般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太阳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将其作为采暖能源,可以节约常规能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二是从卫生角度考虑;太阳辐射中的短波成份有强烈的杀菌防腐效果,室内有充足的日照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 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 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通过门窗口或其他孔隙进入室内,形成冷风渗透,冷风渗透量愈大,室温下降愈多;一般砖混结构空气渗透所致热耗占采暖热耗的1/4~1/3; 二是作用在围护结构外表面上,使对流换热系数变大,增强外表面的散热量,外表面散热愈多,房间的热损失就愈多。 对寒冷地区的建筑,从体型上考虑节能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尽量节省外围护结构面积;二是使建筑物能充分争取到冬季的日辐射得热。如体型过于复杂,外表面面积较大,热损失越多。 对同样体积的建筑物,在各面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情况均相同时,外围护结构的面积愈小则传

建筑物理 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1.建筑防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建筑防热的途径有: (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 (2)窗口遮阳。 (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2.何谓室外综合温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 室外综合温度是指以温度值表示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给定外表而的热作用。

(2)室外综合温度的物理意义一般用室外综合温度计算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性能、建筑冷负荷和热负荷。 (3)室外综合温度受影响的因素 主要受到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太阳辐射照度、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等的影响。 3.由【例1. 4-2】可知,该种构造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隔热要求。拟采取的改善措施是:(a)在钢筋混凝土外侧增加20mm厚的苯板(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下同);(b)在钢筋混凝土内侧增加20mm 厚的苯板。试分别计算这两种构造方案的内表面温度是否能满足要求?哪种构造方案的效果更好? 己知:苯板的热工指标为:干密度P o=30kg / m3;导热系数入=0. 042W / (m -K);蓄热系数S24=0. 36W / (m2 ? K)。 答:略 4.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是否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试

分析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 同。 答:(1)对于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不一定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因为冬季保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阻,而夏季隔热则与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蓄热性能密切相关。 (2)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同 ①相同之处在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阻都有一定的要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惰性指标也应该满足在谐波热作用下保证有足够的热稳定性的要求。 ②不同之处之在于围护结构保温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阻。而围护结构的防热主要的为了控制内表而的最髙辐射温度,因此防热设计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惰性指标。 5.屋顶隔热的措施主要有哪些?这些措施的隔热机理是什么? 答:屋顶隔热的措施及其隔热机理是:

(完整版)建筑物理简答题、计算题重点摘要

热工 简答、名词解释、计算题 1、室外综合温度意义 也称为室外气候,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首要因素。 2、最小总热阻的意义中[△t]意义及作用 意义: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 作用:使用质量要求较高的房间,允许温差较小,相应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高。(温差越小,最小传热阻越大) 3、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该状态下的空气的露点温度。 4、保温层放在承重层外有何优缺点 优点:1、使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2、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3、外保温有利于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能防止热桥内部表面局部结露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缺点:构造较复杂,造价高, 5、说明四种遮阳形式适应的朝向 水平式遮阳:能够有效的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大、从窗口前方投射下来的直射阳光。就我国地域而言它适用于南向附近的窗口;而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它既可用于南向窗口也可用于北向窗口。 垂直式遮阳:有效的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小、从窗侧向斜射过来的直射阳光,主要适用于北向、东北向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 综合室遮阳:有效的遮挡从窗前侧向斜射下来的、中等大小太阳高度角的直射阳光,主要适用于东南向或西南向附近的窗口,且适应范围较大。 挡板式遮阳:有效的遮挡从窗口正前方射来、太阳高度角较小的直射阳光,只要适用于东向、西向附近窗口。 6、气候通过那些途径作用于建筑 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7、传热的几种方式以及各自的机理? 导热:当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或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互相掺混而传递热量。 热辐射: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由于物体原子中的电子振动或激动,就会从表面向外界空间辐射出电磁波。(内能电磁波能内能) 8、P138、例1.5-4 9、节能建筑热工设计控制指标有哪些 名词解释 a、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 b、相对湿度:一定大气压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力)之比。建筑热工设计中常用来评价环境潮湿程度。

西南交大建筑技术科学考研经验(有间快题)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技术考研经验(有间快题) 一、建筑类到底都有哪些方向啊? 建筑学专业(不论学硕或专硕)均包括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建筑技术(三大方向),建筑技术方向只有学硕招。 ①学硕需要在学校呆满3年; ②学硕颁发工学硕士。学硕无论本科来自外专业还是本专业,本专业通过评估与否,都统一颁发工学硕士; ③学硕和专硕学费一样,奖学金评定公平; ④考试科目均一致,学、专硕的英语也是考英语一。 注意: 录取的时候技术方向和学硕的设计和历史方向一起录取,但不分方向,从高到低录取,但是会有一个平衡,比如技术方向今年进复试的特别多,可能刷的也会多一些,从这几年来看,交大的录取是很公平的。 二、建筑技术考研与其他方向相比有什么优势和特点? ①考研难度比设计与历史方向低 这是建筑技术最直观的特点,得益于考研所考的两门专业课。建筑技术考的两门专业课分别为建筑物理和建筑构造,这两门课的特点是需要记忆的点多,可以说是“背多分”,所以专业课的成绩一般比其他方向要高,录取更有优势。 ②入学后与其他方向所享受的资源一致 这是因为交大的建筑学培养方案里,建筑技术的划分并没有很明确。比如,你学技术方向,依然可以选设计方向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甚至可以选院长,另外还可以选设计和历史方向的一些专业课,上课的老师和能享受的资源和其他方向无异。 ③毕业相对简单 这是因为,建筑技术方向的毕业论文,涉及定量的点相对较多,无论声、光、热,还是详图大样,都可以量化来进行研究,因此,容易出成果。而设计和历史方向,则需要比较深厚的理论积淀,才能写出比较创新的文章,因此,设计和历史方向的毕业要稍难。

④就业与其他方向无差别 目前就业市场来看,建筑学毕业的学生主要去向是设计院和地产公司。设计院比较缺人,所以他才不管你的研究方向,只要你肯加班,肯熬夜,抢着要,有一家国内较大的民营设计院HR请我帮他在交大宣传招人,明确给我说,只要你交大的学生来,我就要,来多少,要多少,越多越少,所以,方向并不影响。至于地产公司,他们的HR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根本不知道建筑学还分方向,你的专业是建筑学就足够了,也不要求你会画图,需要你能管理和协调,沟通的能力。 ⑤报考时不限制专业和学历,且录取时无歧视 建筑技术录取上的,大部分比例都是跨专业的,尤以土木,工程造价,工民建等专业的人为多。因为建筑技术方向的研究需要多学科背景,建筑技术的导师也多为跨专业,因此,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往往更能碰撞出学术火花。另外,专科学历也能报考,且无歧视。跨专业和专科的同学会在复试加试两门专业课,难度较低。 二、报考情况。 去年约80人左右报考。从去年来看,技术录取10个左右,保送生无保学硕的,保送生一般只能保设计和历史方向,竞争相对来说小)。 三、关于统考初试 (一)英语 考研英语和四六级不一样,考的方向也不同,考研英语经常给你下陷阱。2015年的考研英语让我汗颜,出现了很多生僻单词,所以英语单词是基础,必须每天都要夯实。 单词:首先核心词汇3300,49个单元,好好规划,网上有一个17天搞定GRE的计划表,可以参考。利用碎时间去背单词,贵在反复,同时掌握一词多义,考研一般不会考常用的词义,考的都是偏意。你可以结合历年真题来背诵,有本新航道的书,把所有年份的真题整理好了,然后把单词摘出来反复记忆。直到考试前一天都要一直背诵单词,切不可背过就觉得可以记住了。 阅读:我参加了春季班,觉得没啥用,辅导班就是给你讲讲基础,基础不好的人觉得他老牛了,其实不然。但是辅导班主张划句子成分,剖析长难句,这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后来在网上下了宫东风的阅读分析音频,对于以前几年的分

建筑物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建筑物理第1.1章课后练习题 (1)为什么从事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需要学习热环境知识、研究热环境问题?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房屋中将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采暖和空调设备;因此,建筑热工学的知识,对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节约能源消耗,降低采暖和空调费用,取得全面的技术经济效果,意义尤为明显。 (2)人体有哪几种散热方式?各受哪些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答: 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2.对流换热:取决于着衣体和空气间的温度差、气流速度以及衣着的热物理性质; 3.辐射换热:是在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表面间进行的,它取决于两者的温度,辐射系数,对位置以及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4.人体的蒸发散热:它与空气流速、从皮肤表面经衣服到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压力分布、衣服对蒸汽的渗透阻等因素有关。 (3)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自涉及哪些因素? 答:人体舒适度与人体本身和室内热环境有关;其中人体本身包含人体产热量、衣着情况;室内热环境包含室内空气湿度、温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四个因素。 (4)为什么人体达到了热平衡,并不一定就是热舒适? 答: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Δq= qm ±qc ±qr –qw W / m 2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许多种不同的组合都可以满足上述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换句话说,从人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当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5)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A:有效温度:根据半裸或者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映的瞬时热感,作为决定各因素的综合评价标准。不足:对湿度影响估计过高,未考虑热辐射影响 B热应力指数:是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不足:只适用于空气温度偏高,衣着单薄的情况,常用于夏季 C预计热感觉指数:为全面评价室内热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状况(活动与衣着)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丹麦学者房格尔在实验研究,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预计感觉指数。根据房格尔热舒适方程,绘制的线图,可以根据房间的用途,球的不同衣着及活动量时,确保人体热舒适状态的气候因素的组合,作为设计依据。 D心理适应性模型:是解释自然通风建筑中实际观测结果和PMV预测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并归纳出室内热中性温度和室外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 (7)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8)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对设计有何要求? 答: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划分成五个区

《建筑物理2(声光)》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物理2(声光)》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141014 课程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physics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践:0 习题:0 适用专业:建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2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地位: 《建筑物理2》是建筑环境科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中的热、声、光学的基本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今后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以进一步提高建筑的功能和使用质量提供保证。 2.教学目标: 1.理论及习题课教学目标 在建筑热学方面,了解建筑热学基本概念,理解建筑热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建筑保温、防潮、防热、日照、节能的基本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和应用措施。 在建筑光学方面,了解天然采光和建筑照明的设计要求,理解天然采光和建筑照明的方法,掌握建筑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建筑声学方面,了解建筑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测量和模拟方法,理解吸声材料和吸声构造的声学特性,掌握噪声控制和厅堂音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了解天然采光和建筑照明的设计要求,理解天然采光和建筑照明的方法,掌握建筑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建筑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测量和模拟方法; 3、了解吸声材料和吸声构造的声学特性; 4、掌握噪声控制和厅堂音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条件 (1) 采用辅助教材及参考书目作为教学辅导资料; (2) 以国家标准规范为指定设计参照标准; (3) 为学生提供指定专业制图教室、制图桌、制图工具等; (4) 学生课下自学可利用系资料室、校图书馆、网络资源。 2.教学手段 (1) 理论讲授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 习题课采用“教师讲解+分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 (1)结合工程实例讲授,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2)安排部分作业题和思考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河南理工大学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 闫海燕职晓晓编 光 班级: 学号: 姓名: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

2011年3月

目录 学生试验守则 (2)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实验 实验一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3) 实验二建筑日照实验 (5) 第二篇建筑光学实验 实验三照明模型试验 (7) 实验四天然采光模型试验 (9) 第三篇建筑声学实验 实验五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 (12) 实验六环境噪声测量 (14)

建筑物理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 一、要按时进入实验室并签到,迟到15分钟禁止实验。 二、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回答指导教师的提问,否则应重新预习,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进行实验。 三、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穿拖鞋、短裤和背心,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废物,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 四、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服从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不得弄虚作假。 五、要爱护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内其它设施,节约使用材料。使用前要仔细检查仪器设备,认真填写使用情况登记表,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对不听劝阻造成仪器设备损坏者,按学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人身事故,防止损坏仪器设备,若出现问题,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指导教师,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七、实验结束后要如实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无误后方可离开,严禁擅自将实验室任何物品带走。 八、值日人员要认真打扫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学生应认真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指导教师批发的报告要认真改正。实验报告交实验指导教师留存。 十、课外到实验室做实验,须经实验室主任同意。 十一、学生因病、事假缺实验者,可凭假条找任课教师补做实验。因旷课缺实验者,必须写出检查,经辅导员签字同意后,方可补做实验。 十二、学生未完成实验室安排的全部实验无权参加最后考试。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实验 实验一: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指导老师: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温湿度计 热舒适度仪 自动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浙大_建筑物理00-05年真题整理版(带答案解析)

浙江大学建筑学建筑物理历年试题 2000年 建筑热工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最小传热阻:是设置集中采暖设备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最低要求,能够保证在系统正常供热及室外实际空气不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前提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不致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P56 2材料蓄热系数:在建筑热工学中,把无限厚的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P46 3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边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为该状态的下空气的露点温度。 P77 4遮阳系数:是指在照射时间内,透过有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无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P123 5热舒适必要条件: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即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P6 二简答题 1稳态导热时,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对么?为什么。 P42-43 答:正确的,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热阻越小,室内外表面的温差就越小,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就越小(斜率=温度变化/厚度)。所以成反比。 2简述用普通玻璃制成温室的原理 答:建筑中应用的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高达85%,其反射率仅为7%,显然是相当透明的一种材料,但对于红外线却几乎是非透明体。用这种玻璃制作的温室,能透入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而阻止室内的长波辐射向外透射,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P30 3为了更好的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哪些问题? 答:1)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 2)建筑的平面布置与剖面设计 3)房间的开口和通风构造措施P103 4建筑保温与防热所需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保温:节省采暖的能耗以及维持室内所需的热环境条件,房屋建筑必须有足够的保温能力。详细答案见 01年简答3 隔热:建筑防热的主要任务是,在建筑规划以及建筑设计中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减弱室外热作用,使室外热量尽量少传入室内,并使室内热量能很快地散发出去,从而改善室内热环境。详细答案见01年简答4 建筑光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采光系数:室内给定水平面上某一点的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的比

建筑物理

第一讲:绪论 1、什么是建筑物理 是研究建筑与环境中的声、光、热等物理现象以及这些物理现象与建筑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建筑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环境的特点在于对人体的影响是潜在的、渐变的,对人体的伤害是可恢复的 2、建筑物理研究的内容 主要包括建筑热工学、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三篇 研究建筑与环境中的声、光、热等物理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理环境要求或标准 研究材料的热工、光学、声学性能 研究为获得良好的物理环境的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 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交叉学科,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建筑学、环境学、物理学、美学、材料学等等 3、为什么要学习建筑物理 建筑物理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形式有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物理环境是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的基础 注册建筑考试科目之一 4、如何学习建筑物理课程 注重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 探求建筑设计方法的本质 对建筑范例作深度思考,去皮抽筋 结合实际工程、课程设计,有意识地考虑设计中的建筑物理要求,把学到的知识融入作品。建筑热环境 第二讲:人、建筑与气候 1、人与室内热环境。 2、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3、热工设计分区及改善室内热环境的途径 第三讲:传热基础知识 1、传热的方式。 2、平壁的传热过程。 3、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四度)。 第四讲:建筑保温 1、建筑保温的途径 2、建筑保温层的布置方式及其特点 3、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 第五讲:建筑防热 1、夏季室内过热的原因与防热途径。 2、屋顶的隔热设计。 3、建筑的自然通风----房间的自然通风 第六讲:建筑遮阳 建筑遮阳的形式及使用朝向(画图示)。 第七讲:课程串讲与习题课 建筑光环境 第八讲: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1、视度及其影响因素。 2、光气候。 3、光气候的影响因素。 第九讲:天然光环境(一)-光气候与采光。 1、防止眩光的措施 2、采光口。 3、采光设计的任务。 第十讲:天然光环境(二)---采光设计步骤。 第十一讲:人工光环境(一)---电光源及人工光环境设计

(完整版)建筑热工学复习题(答案)

2016年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20分)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B )微米。 A.0.28~3.0 B.0.40~ 0.70 C.0.5~1.0 D.0.5~2.0 2、对于热带地区常有的拱顶和穹顶建筑的优点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 室内高度有所增加,可使热空气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 B 拱顶和穹顶建筑是为了建筑的美观需要 C 屋顶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室内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 D 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内部分热量 3、下列的叙述,(D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 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4、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C )。 A 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5、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 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6、冬季室内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D )。 A 室内温度低 B 室内相对湿度大 C 外墙的热阻小 D 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7、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C )。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8、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B )。 A.小于0.4W/(m*K) B.小于0.3W/(m*K) C.小于0.2W/(m*K) D.小于0.1W/(m*K) 9、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B )?

建筑物理与设备真题2011年

建筑物理与设备真题2011年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声学的概念中,哪条错误? A.在声波传播路径上,两相邻同相位质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 B.物体在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C.当声波通过障板上的小孔洞时,能改变传播方向继续传播,这种现象称为“透射” D.弹性媒质中质点振动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 答案:C [解答] 当声波通过障板上的小孔洞时,能改变传播方向继续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 2. 通常室温下空气中的声音速度为______。 A.330m/s B.340m/s C.350m/s D.360m/s 答案:B [解答] 室温下空气中的声音速度为340m/s。 3. 已知甲声压是乙声压的2倍,甲声压的声压级为90dB,则乙声压的声压级为______。 A.84dB B.87dB C.93dB D.96dB

答案:A [解答] 声压级计算公式: 式中P0——参考声压,P0=2×10-5N/m2,使人耳感到疼痛的上限声压为20N/m2。从上式可知,声压每增加一倍,声压级就增加6dB。 4. 多孔吸声材料最基本的吸声机理特征是______。 A.良好的通气性 B.互不相通的多孔性 C.纤维细密 D.适宜的容重 答案:A [解答] 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特征是良好的通气性,声音在材料的空隙中向前传播,由声能变为热能。 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是______。 A.平均隔声量 B.计权隔声量 C.1000Hz的隔声量 D.A声级的隔声量 答案:B [解答] 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都是以频率计权的隔声量。

2019年北京工业大学355建筑学基础考研

2019 年北京工业大学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建筑学基础考试科目代码:355 一、考试要求建筑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考试内容包含中国建筑历史(古代、近现代)、外国建筑历史(古代、近现代)、建筑技术(建筑物理、构造、结构)部分,这几门课程是建筑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建筑历史的演化发展的状况、建筑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中国建筑历史部分 (1)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城市与建筑的起源和演化。 (2)熟悉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典型建筑的类型和特征,以及木作、瓦石、彩画等技术细节。 (3)认识中国建筑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二)外国建筑历史部分 (1)熟练掌握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这一时期的建筑演变的史实;理解这些风格背后的技术及社会成因。(2)熟练掌握近现代建筑的各种流派及影响;理解功能、空间、形式、秩序、文脉和建构等建筑语汇。 (三)建筑技术部分:(不超过总分20%) (1)建筑物理①掌握建筑声、光、热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②了解建筑物学在建筑规划、总体布局、建筑单体设计、室内设计、构造设计等环节中所涉及到的主要环境要素的基本分析方法。 (2)建筑构造①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②理解常用建筑的典型构造做法; ③熟悉常用建筑材料性能及其构造方法和建造技术。④正确设计与表达常用建筑的一般构造。 (3)建筑结构①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②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应用结构造型的能力; ③

(三)建筑学专业

(三)建筑学专业 1、专业基础平台 认识实习( Cognition Practice)实习教学大纲 实习时间(周数):1 一、参考书与资料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钟训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的涵意》刘育东天津大学出版社 美术3(Fine Arts(3)) 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实训102 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 先修课程:美术1、2 六、推荐教材:《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美术3(Fine Arts(3))实训(实操)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102 实训(实操)学时数:102 实训(实操)项目数:5 二、使用教材与参考书《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建筑美术(Architectural Sketch) 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实训102 先修课程:美术1、2、3 六、推荐教材:《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建筑美术(Architectural Sketch)实训(实操)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美术 课程总学时:102 实训(实操)学时数:102 实训(实操)项目数:5 二、使用教材与参考书《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建筑力学(1)(Architectural Mechanics(1))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建筑力学》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建筑力学》钟光珞,张为民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理论力学》马棣勋等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力学(2)(Architectural Mechanics(2))一、课程说明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 推荐教材:《建筑力学》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建筑力学》钟光珞,张为民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完整word版建筑物理题库大全

建筑物理光学选择题60道 1. 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D )光最明亮。 A、700nm红光 B、510nm蓝绿光 C、580nm黄光 D、555nm黄绿光 2.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B )是错误的? A、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都取决于光辐射的光谱组成 B、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尽管光谱组成不同,也会有完全相同显色性 C、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光谱组成不同,显色性有很大差异 D、色标有明显区别的两个光源,显色性不可能相等 3.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C )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 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4.下列(D )是亮度的单位 A、Ix B、Cd C 、Im D、Cd/m2 5.下列材料中(C )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 C、石膏 D、乳白玻璃 6. 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7下列材料中,(C )是漫透射材料 A、透明平板玻璃 B、茶色平板玻璃 C、乳白玻璃 D、中空透明玻璃

8.光源显色的优劣,用(C )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 B、光源的亮度 C、光源的显色性 D、识别时间 9.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A ) A、灯的光通量 B、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桌子表面亮 10、下列减少反射眩光措施的叙述中,(D )是错误的? A、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 B、使视觉作业避开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镜面反射区域; C、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 D、提高引起镜面反射的光源照度在总照度中的比例。 11、在照度为10lx的房间里,增加1lx的照度刚能察觉出变化;在另一个照度水平为500lx的房间里,需要增加(D )lx的照度才能刚刚察出有照度的变化。 A、2 B、5 C、10 D、50 12.关于直接眩光的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直接眩光是由视野中的高亮度或未曾充分遮蔽的光源引起的 B、直接眩光是由视野中的光泽表面反射所产生的 C、通过增大光源面积,降低亮度可以减轻直接眩光; D、通过增大光源的仰角,消除直接眩光。 13.下列A-D选项评价优良光环境的基本要素,(B )是不正确的? A、适当的照度水平 B、选用相关色温低于5000K的低温光源 C、宜人的光色,良好的显色性 D、避免眩光干扰 14.在下列措施中,(D )对提高视度是无益的。 A、增加照度 B、增大视角 C、提高视看对象与背景之间亮度之比 D、将识别物体时间提到5 min 以上。

(完整版)建筑物理补充复习题及答案考前必看重点

第一、二讲作业(建筑与气候、热环境基础知识) 选择题 1、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 A、小于0.4()K W? /; m /; B、小于0.3()K W? m C、小于0.2()K W? / m m /; D、小于0.1()K W? 2、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Ⅰ、钢筋混凝土;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A、Ⅱ、Ⅴ、Ⅰ、Ⅳ、Ⅲ; B、Ⅴ、Ⅱ、Ⅲ、Ⅳ、Ⅰ; C、Ⅰ、Ⅳ、Ⅲ、Ⅱ、Ⅴ; D、Ⅴ、Ⅱ、Ⅳ、Ⅲ、Ⅰ。 3、冬季室内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 A、室内温度低; B、室内相对湿度大; C、外墙的热阻小; D、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4、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A、相差极小; B、相差极大; C、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D、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5、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6、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简答题: 1、建筑热环境分为室内热环境和室外热环境。属于室内和室外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2、建筑热环境设计包括哪些?建筑热环境设计目标是什么? 3、拱顶和穹顶的优点在于: 4、结合气候设计的五大要素: 5、什么是“城市热岛”现象?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 6、什么是空气的露点温度? 7、传热方式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8、导热系数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强。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 9、什么是玻璃的温室效应? 10、人的热舒服受环境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讲:建筑材料的热工特性 1、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包括那几个基本过程,几种传热方式?分别简述其要点。

(完整版)建筑物理(第四版)刘加平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

第二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计算 习 题 2-1、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过程,几种传热方式?分别简述其要 点。 答: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过程主要包括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表面吸热——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冬季),或外表面从事外空间吸热(夏季) 结构本身传热——热量由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 表面放热——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散发热量(冬季),或内表面向室内散热(夏季) 2-2、为什么空气间层的热阻与其厚度不是成正比关系?怎样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 答:在空气间层中,其热阻主要取决于间层两个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和界面之间 的辐射换热强度。所以,空气间层的热阻于厚度之间不存在成比例地增长关系。 要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可以增加间层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以增加对流换热热阻; 或是在间层壁面上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以增加辐射换热热阻。 2-3、根据图2-17所示条件,定性地作为稳定传热条件下墙体内部的温度分布线,应 区别出各层温度线的倾斜度,并说明理由。已知λ3〉λ1〉λ2。 答:由可知,由于是稳定传热,各壁面内的热流都相同,当值越大时,dx d q θλ -=λ各壁层的温度梯度就越小,即各层温度线的倾斜度就越小。dx d θ2-4、如图2-18所示的屋顶结构,在保证内表面不结露的情况下,室外外气温不得低 于多少?并作为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线。已知:ti=22℃,ψi=60%,Ri= 0.115m2?k/W ,Re=0.043 m2?k/W 。 解:由t i =22℃,ψi =60% 可查出Ps=2642.4Pa 则 pa p p i s 44 .15856.04.2642=?=?=?可查出露点温度 ℃ 88.13=d t 要保证内表面不结露,内表面最低温度不得低于露点温度1)将圆孔板折算成等面积的方孔板m a a d 097.0422==π 2)计算计算多孔板的传热阻 有空气间层的部分(其中空气间层的热阻是0.17) W K m R /)(35.004.011.074 .10265.017.074.10265.0201?=++++=无空气间层的部分W K m R /)(24.004.011.074.115.0202?=++= 3)求修正系数

2013二级建造师精讲课件(全)第5讲 建筑工程技术(五)(2012年新版)

第五讲 2A311020 建筑构造要求 2A311021 熟悉民用建筑构造要求 一、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7至9层为中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10真题3某住宅建筑,地上层数为八层,建筑高度为24.300m,该住宅属() A.低层住宅 B.多层住宅 C.中高层住宅 D.高层住宅 二、建筑高度的计算 1.实行高度控制区的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10真题4某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房屋,室外地面标高为-0.300m,屋面面层标高为18.000m,女儿墙顶点标高为19.100m,突出屋面的水箱间顶面为该建筑的最高点,其标高为21.300m。该房屋的建筑高度是()m。 A.18.300 B.19.100 C.19.400 D.21.600 2.非高度控制区的,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通信设施和空调冷却塔等。 3.民用建筑不宜设置垃圾管道,通风道应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0.60m,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高度。 4.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m。临空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高度由楼地面起计算,不应低于0.8m。住宅窗台低于0.9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建筑物理(第四版)刘加平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二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计算 习题 2-1、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过程,几种传热方式?分别简述其要点。 答: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过程主要包括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表面吸热一一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冬季),或外表面从事外空间吸热(夏季)结构本身传热一一热量由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 表面放热一一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散发热量(冬季),或内表面向室内散热(夏季) 2-2、为什么空气间层的热阻与其厚度不是成正比关系?怎样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 答:在空气间层中,其热阻主要取决于间层两个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和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所以,空气间层的热阻于厚度之间不存在成比例地增长关系。 要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可以增加间层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以增加对流换热热阻;或是在间层壁面上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以增加辐射换热热阻。 2.3、根据图2.17所示条件,定性地作为稳定传热条件下墙体内部的温度分布线,应区别出各层温度线的倾斜度,并说明理由。已知入3〉XI)入2。 答:由q =-普可知,由于是稳定传热,各壁面内的热流都相同,当人值越大时,dx 各壁层的温度梯度丝就越小,即各层温度线的倾斜度就越小。 dx 2-4、如图2.18所示的屋顶结构,在保证内表面不结露的情况下,室外外气温不得低于 多少?并作为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线。已知:ti=22°C, 4)i=6O%, Ri= 0.115m2*k/W, Re=0.043 m2*k/Wo 解:由ti=22"C,虬=60% 可查出Ps=2642.4Pa 贝p = Ps x/=26424x0.6 = 158544/pa 可查出露点温度七=13.88 °C 要保证内表面不结露,内表而最低温度不得低于露点温度 1)将圆孔板折算成等面积的方孔板 -d2 =a2 a = 0.091m 4 2)计算计算多孔板的传热阻 有空气间层的部分(其中空气间层的热阻是0.17) =四竺 +0.17 +丝竺? + 0.11 + 0.04 = 0.35 (m2 K)/W 01 1.74 1.74 无空气间层的部分 % =停 + 0.11+0.04 = 0.24 (m2-K)/W 3)求修正系数 0 097 A, =1.74 W/(m K)%=号言=0.57 W/(m K)

建筑物理第三版本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本社课后习题包括答案1.4章.doc

---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1.建筑防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建筑防热的途径有: (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 (2)窗口遮阳。 (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2.何谓室外综合温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1) 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 室外综合温度是指以温度值表示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给定外表而的热作用。 ---

--- (2)室外综合温度的物理意义一般用室外综合温度计算出建筑外围护 结构的热性能、建筑冷负荷和热负荷。 (3)室外综合温度受影响的因素 主要受到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太阳 辐射照度、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围护结构外 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等的影响。 3.由【例 1. 4-2 】可知,该种构造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隔热要 求。拟采取的改善措施是:( a) 在钢筋混凝土外侧增加20mm 厚的苯 板(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下同); (b) 在钢筋混凝土内侧增加20mm 厚的苯板。试分别计算这两种构造方案的内表面温度是否能满足要 求?哪种构造方案的效果更好? 己知:苯板的热工指标为:干密度P o=30kg / m3;导热系数入 =0. 042W

/ (m -K);蓄热系数S24=0. 36W / (m2? K) 。 答:略 4.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是否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试---

--- 分析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 同。 答:(1) 对于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不一定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 热性能。因为冬季保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阻,而夏季 隔热则与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蓄热性能密切相关。 (2)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同 ①相同之处在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阻都有一定的要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惰性指标也应该满足在谐波热作用下保证有足够 的热稳定性的要求。 ②不同之处之在于围护结构保温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阻。而围护结构的防热主要的为了控制内表而的最髙辐射温度,因此防热设计的设 计指标主要是热惰性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