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风向和风速》属于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中的“天气”单元,选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进行研究,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

本课内容就是对四种基本特征之一的风进行研究。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习了温度和气温,并且能够做简单的天气日历,在天气日历中就需要学生描述风向和风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掌握风向和风速的知识并能记录天气情况。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他们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已经有了观察的意识、探究的能力,记录的习惯,为本节课的任务(成立气象小组)做了知识与情感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过程与方法:自制简易风向标。用专业的测风仪和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速和风向,并坚持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专业的测风仪和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速和风向,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坚持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张风向图、自制风向标、多媒体课件、指南针、电风扇、红色布条、为每组准备一个风杯式风速仪。

学生准备:1根粗吸管、1根细吸管、1个盒子(用来存放实验器材,盒盖上帖好一张白纸)、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1张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的硬纸片。

【教学环境】小风天气(扬起尘土和制片,树枝摇动)、教室、操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法和学法】

本课教学以实验验证法为主,通过让学生制作风向标的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制作风向标以及正确使用风杯式测风仪,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坚持记录一周天气变化情况,培养他们的热爱科学和探究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将红色布条贴在电风扇的扇罩上并开启不同档位,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