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工学_习题(有答案)_15

建筑热工学_习题(有答案)_15
建筑热工学_习题(有答案)_15

《建筑物理》补充习题(建筑热工学)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围是()微米。

A.0.28~3.0 (B) 0.38~ 0.76 (C) 0.5~1.0 (D) 0.5~2.0

2.下列的叙述,()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 天空和云层的散射(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3.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

(A) 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4.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 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5.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

量传递称为()。

(A) 辐射(B) 对流(C) 导热(D) 传热

6.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B )?Ⅰ、钢筋混凝土;

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A)Ⅱ、Ⅴ、Ⅰ、Ⅳ、Ⅲ(B)Ⅴ、Ⅱ、Ⅲ、Ⅳ、Ⅰ

(C)Ⅰ、Ⅳ、Ⅲ、Ⅱ、Ⅴ(D)Ⅴ、Ⅱ、Ⅳ、Ⅲ、Ⅰ

7.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A) 30~70 % (B) 50~60% (C) 40~70% (D) 40~50%

8.下列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9.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C.相差极大

D.相差极小

10.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通过1m2截面

积的导热量,称为()。

A.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11.下面列出的传热实例,()不属于基本传热方式。

A.热量从砖墙的表面传递到外表面

B.热空气流过墙面将热量传递给墙面

C.人体表面接受外来的太阳辐射

D.热空气和冷空气通过混合传递热量

12.平壁的导热过程,()是正确的。

A.平壁无孔隙时,只有导热现象

B.平壁中孔隙空气不流动时,没有对流传热现象

C.平壁中孔隙壁面温度不随时间变化,没有辐射传热现象

D.平壁对流、辐射传热现象处处都存在,但传热量比例很小

13.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钢筋混凝土、重砂浆粘土砖砌体、水泥砂浆(B)岩棉板、加气混凝土、水泥砂浆

(C)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重砂浆粘土砖砌体(D)加气混凝土、保温砂浆、玻璃棉板

14.当室温度为20℃时,饱和蒸汽压为2337.1Pa,若室的水蒸气分压力为1051.7Pa,相对

湿度为()。

(A)35% (B) 45% (C) 55% (D) 65%

15.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当空气温度升高时,以下关于其相对湿度的变化,哪一种说法

是正确的?()

(A)相对湿度随之降低(B)相对湿度也随之升高

(C)相对湿度保持不变(D)相对湿度随之升高或降低的可能性都存在

16.在冬、夏季室气温都是25℃的房间里,对同一个人夏季只需穿一短袖衫,冬季则要穿

一毛衣才感到舒服,这是因为()。

(A)冬夏季室外温度不同(B)冬夏季室湿度不同

(C)墙壁的热辐射不同(D)冬夏季室风速不同

17.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有五个,其中()没有相关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A)严寒地区、寒冷地区(B)夏热冬冷地区(C)夏热冬暖地区(D)温和地区

18.在夏热冬暖地区,对建筑热工设计的要()。

(A)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B)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应兼顾冬季保温

(C)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D)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满足夏季防热

19.下传热的各部分,()更符合单层平壁一维传热的条件。

(A) 窗拐角处(B) 窗玻璃(C) 玻璃与窗框边界处(D) 窗框

20.热阻的单位是()。

(A) W/㎡(B) W/(㎡·K) (C) W/(m·K) (D) (㎡·K)/W

21.有关材料的导热热阻,()是正确的。

(A) 厚度不变,材料层热阻随导热系数的减少而增大

(B) 温度升高,材料层的热阻随之增大

(C) 只有增加材料层的厚度,才能增大其热阻

(D) 材料层的热阻随导热系数的减少而增大,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22.有关围护结构在周期性热作用下的传热特征,()不正确。

(A) 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都作周期性波动

(B) 围护结构部温度波动的周期和振幅处处相等

(C) 外表面温度最高值出现时间比表面早

(D) 室温度最高值比室外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要晚

23.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有关。

(A)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B)采暖期度日数

(C)采暖期天数(D)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24.如果把下述材料按半无限大物体考虑,在相同的简谐热作用下,()表面的温度

波动最大。

(A)砖砌体(B)加气混凝土(C)钢筋混凝土(D)水泥砂浆

25.对于热带地区常有的拱顶和穹顶建筑的优点叙述中,()是错误的?

(A) 室高度有所增加,可使热空气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

(B) 拱顶和穹顶建筑是为了建筑的美观需要

(C) 屋顶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室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

(D) 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部分热量

26.下列围护结构,哪一种热惰性指标最小()

(A) 外墙(B) 屋顶(C) 地面(D) 外窗

27.使房间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快,围护结构的表面(或侧),应用()的材料。

(A)导热系数小(B)蓄热系数小(C)热惰性大(D)蓄热系数大

28.围护结构在某一简谐波热作用下,若其热惰性指标D大,则在部离外表面某距离处的

温度波动,该维护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

(A) 大、弱(B) 小、强(C) 大、强(D) 小、弱

29.试问在下列有关热工性能的叙述中,()是正确的。

(A) 墙体的热阻,随着吹向墙体的风速增大而增大

(B) 空气间层的隔热效果与它的密闭性无关

(C) 在同样的室外气温条件下,总热阻R o越大,通过围护结构的热量越少;

(D) 砖比混凝土容易传热

30.为增加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以下措施哪些是可取的()。

(A)将封闭空气间层置于维护结构的高温侧

(B)(B) 在封闭空气间层壁面贴铝箔

(C) 大幅度增加空气间层的厚度

(D) 在封闭空气间层壁面涂贴反射系数小、辐射系数大的材料

31.围护结构墙体的一个3cm厚封闭空气间层,它的冬季热阻和在夏季热阻是()。

(A)大于(B)小于(C)相等(D)没可比性

32.在围护结构保温设计时,按()值将围护结构分成四类。

(A)传热组R (B)蓄热系数S (C)导热系数λ(D)热惰性指标D

33.从保温要求看,下列热桥的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贯通式热桥最不合适(B)非贯通式热桥在冷测较合理

(C)非贯通式热桥在热测较合理(D)非贯通式热桥在热测时其表面易产生冷凝现象

34.在夏热冬冷地区,对建筑热工设计的要()。

(A) 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兼顾夏季防热

(B) 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C) 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D) 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35.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与下列哪一种因素无关()?

(A) 太阳辐射强度(B) 外墙外表面的换热系数

(C) 室外气温(D) 外墙外表面吸收率

36.室外综合温度振幅与围护结构表面的温度振幅的比值,称为该围护结构的()。

(A) 蓄热系数(B) 热惰性指标(C) 衰减倍数(D) 延迟时间

37.下列哪一种述是错误的()?

(A) 间歇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侧和围护结构宜采用轻质材料

(B) 间歇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侧宜采用蓄热系数大的材料

(C) 连续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侧宜采用重质材料

(D) 连续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外侧宜采用蓄热系数小的材料

38.对建筑节能来说,下属哪种措施是不合理的? ()

(A)采用双层窗(B)增加窗的气密性(C)对热桥保温(D)增加单一实体厚度

39.下列墙体最大的热阻是:()

(A) 370mm厚的粘土实心砖墙(B) 370mm厚的粘土空心砖墙

(C) 60mm厚岩棉板(D) 25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保温层

40.厚度为200mm的钢筋混凝土与厚度为d(mm)、导热系数为λ[W/(m·K)]的保温材

料层组成双层平壁,()热阻最大。

(A) d=30,λ=0.04 (B) d=150,λ=0.19 (C)d=40,λ=0.06 (D)d=40,λ=0.045

41.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在其间层贴上铝箔后会大量增大,这是因为()。

(A) 铝箔减小了空气间层的辐射换热(B) 铝箔减小了空气间层的对流换热

(C) 铝箔减小了空气间层的导热(D) 铝箔减小了空气间层的导热热阻

42.为增加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是不可取的。

(A) 在封闭的空气间层壁面贴铝箔(B) 适当增加间层的厚度

(C) 间层部抽真空(D) 在封闭间层表面用白色涂料粉刷

43.某一采暖房间的外墙,传热系数为2W/(㎡·K),其表面换热系数为10W/(㎡·K),室、

外空气温差为25℃,如室空气温度为18℃,则外墙表面的温度为()℃。

(A) 15 (B) 13 (C) 10 (D) 23

44.关于建筑材料热物性的下列述中,正确的是:()

(A) 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Y与热流方向无关

(B) 干砖的导热系数比湿砖的大

(C) 重型结构的蓄热系数S大于轻型结构

(D) 白颜色物体的反射率比黑颜色物体的大

45.若围护结构的衰减倍数为6.5,当室外温度谐波的振幅为16.25℃时,围护结构表面受

该室外温度谐波的作用而产生的温度波动的振幅为:()。

(A)3.5℃(B)2.5℃(C) 9.75℃(D) 4.5℃

46.围护结构在某一简谐波作用下,若其热惰性指标D大,则离外表面某距离处温度波

动,围护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A) 大,弱(B )小,强(C) 大,强(D) 小,弱

47.关于简谐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叙述正确的是:()

(A) 材料的蓄热系数是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与外界热作用性质无关

(B) 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较大,它的热惰性指标也较大

(C) 当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较大时,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与材料的蓄热系数近似相等

(D) 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影响周围结构的衰减倍数,而与总延迟时间无关

48.热惰性指标D大的外围护结构,对()不一定合适。

(A) 白天实用为主的建筑(B) 连续空调建筑

(C) 间歇性空调建筑(如影剧院)(D) 居住建筑

49.以下哪条措施对增强玻璃的保温性能基本不起作用?()

(A) 在两层玻璃的中间再加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

(B) 将中空玻璃的间隔从6mm增加到9mm

(C) 在两层玻璃的中间充惰性气体

(D) 增加两层玻璃本身的厚度

50. 以下对实体金属窗框采取的改进保温性能的措施中,( )不可取。

(A) 增加金属窗框的厚度 (B) 采用空心断面的金属框

(C) 改为木框 (D) 改为塑料框

51. 在采暖建筑节能计算中,( )是不正确的。

(A) 对一般住宅建筑,全部房间的平均室计算温度为16℃

(B) 外墙周围的混凝土圈梁、抗震性等构成的热桥影响可忽略不计

(C)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需要修正

(D) 住宅建筑的部得热取3.8 W/m 2

52. 从建筑物的冬季保温考虑,( )不可取。

(A) 建筑物宜设在避风和向阳的地段 (B) 外围护结构表面饰以浅色

(C) 采用气密性良好的窗户 (D) 增加外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53. 冬季赤脚走在松木板上感觉比混凝土底板暖和些,这是因为松木地板的( )。

(A) 导热系数小 (B) 蓄热系数小 (C) 传热系数大 (D) 热惰性指标大

54. 下列述中,正确的是( )。

(A) 间歇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侧宜采用蓄热系数大的材料

(B) 连续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侧和围护结构宜采用轻质材料

(C) 间歇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侧和围护结构宜采用轻质材料

(D) 连续使用的空调建筑,起外围护结构侧宜采用蓄热系数小的材料

55. 下列关于建筑材料热工性能的述,( )是不正确的。

(A) 松散、多孔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蒸气渗透系数较大

(B) 重质材料的蓄热系数较大,蒸气渗透系数较小

(C) 材料密度增加,其蒸气渗透系数减小

(D) 材料湿度增大,其导热系数减小

56. 外墙某局部如图所示,比较外表面温度θ1

和θ2,以下选项中哪个是正确的?( )

(A)12θθ>

(B) 12θθ<

(C) 12θθ=

(D) 12θθ=和12θθ<都有可能

57. 冬季墙交角处表面温度比主体表面温度低,其原因为( )。

(A)交角处材料的热导系数较大

(B)交角处的总热阻较小

(C)交角处外表面的散热面积大于表面的吸热面积

(D)交角处外表面的散热面积小于表面的吸热面积

58.冬季室外墙表面结露的原因()。

(A)室温度低(B)室相对湿度大

(C)外墙的热阻小(D)墙体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59.对于采暖房间,为了防潮,下列做法哪些不正确?()

(A)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汽沟道(B)墙体外侧设隔汽层

(C)墙体外侧设保温层(D)墙体侧设隔汽层

60.南方地区控制和防止夏季地面泛潮的措施()

(A)普通粘土砖地面(B)水磨石地面

(C)水泥砂浆地面(D)塑料地板地面

61.对于屋顶的围护结构部冷凝界面容易产生在哪个部位?( )

(A)在保温层部(B)在结构层部

(C)在保温层与防水层的界面(D)在保温层与结构层的界面

62.关于建筑物结露的问题,以下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

(A)沿外墙放置家具,容易促使结露发生

(B)外墙室墙角部分,与其它地方相比不易结露

(C)在外墙的室墙面上只铺设防水材料并不能有效的防治表面结露

(D)在外墙的室墙面上铺贴透气性的隔热材料,往往发生部结露

63.围护结构部最易发生冷凝的界面是?( )

(A)蒸汽渗透系数出现由小变大的界面(B)蒸汽渗透系数出现由大变小的界面

(C)导热系数由小变大的界面(D)导热系数由大变小的界面

64.下列述正确的是()。

(A)水蒸气含量大的湿空气比水蒸气含量小的湿空气更容易结露

(B)水蒸气含量小的湿空气比水蒸气含量大的湿空气更干燥

(C)相对湿度小的湿空气具有较大的吸湿能力

(D)水蒸汽含量大的湿空气,其相对湿度也大

65.水蒸汽含量不变的湿空气其温度越高,其相对湿度;绝对湿度。( )

(A)越小;越大(B)越小;不变(C)不变;越小(D)越大;越小

66.为了消除或减弱围护结构部的冷凝现象,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在保温层蒸汽流入的一侧设置隔汽层

(B) 隔汽层应布置在采暖房屋保温层的侧

(C) 隔汽层应布置在冷库建筑的隔热层的外侧

(D) 在保温层蒸汽流出的一侧设隔汽层

67.在围护结构设置隔汽层的条件是()。

(A) 围护结构表面出现结露

(B) 保温材料层收草以后的重量湿度增量超过允许湿度增量

(C) 围护结构部出现冷凝

(D) 保温材料层部温度低于室空气的露点温度

68.下列关于建筑材料热工性能的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 松散、多孔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蒸汽渗透系数较大

(B) 重质材料蓄热系数较大,蒸汽渗透系数较小

(C) 材料密度增加,其蒸汽渗透系数减少

(D) 材料湿度增加,其导热系数减少

69.下列哪一种构造的外墙用于采暖房间,其部易产生冷凝()?

(A) 、外侧均采用实体材料

(B) 侧采用实体材料,外侧采用保温及防水层

(C) 侧采用保温材料,外侧采用实体材料

(D) 侧采用保温材料,外侧采用轻质材料

70.对建筑防热来说,是()天气作为设计的基本条件。

(A) 多云(B) 阴天(C) 晴天(D) 无所谓

71.下列哪些措施虽有利于隔热,但不利于保温? ()

(A) 采用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B) 采用通风屋顶

(C) 采用蓄水屋顶隔热(D) 采用屋顶植被隔热

72.对于自然通风的房间,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主要控制其()。

(A) 外表面温度值(B) 表面温度值(C) 室空气温度(D) 室空气湿度

73.夏季组织通风的主要方式是()。

(A)自然通风(B)室外温差(C)热压通风(D)风压通风

74.从通风的角度来看,建筑群的平面布局以()较好。

(A) 周边式(B) 斜列(C) 行列式(D) 自由式

75.对建筑自然通风的功能描述,()是错误的。

(A)健康通风(B)热舒适通风(C)提高相对湿度(D)降温通风

76.对于建筑的热压通风,其大小决定()。

(A)室外环境风速(B)室外空气温度差和进排气口高度差

(C)建筑物迎风面和背风面压力差(D)建筑的朝向

77.考虑的窗子冬季得热和夏季的防热需要,南向窗的窗墙比应控制在()。

(A)20% (B) 25% (C) 30% (D) 35%

78.某地区,当地太阳时为12时,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分别是()。

(A)高度角为0,方位角为0 (B)高度角为0,方位角最大

(C)高度角最大,方位角为大(D)高度角最大,方位角为0

79.适用于东北、北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遮阳的形式为()。

(A)水平式(B)垂直式(C)综合式(D)挡板式

80.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隔热,也有利于保温。

(A)采用通风屋顶(B)采用有木植被屋顶

(C)外窗口遮阳(D)外围护结构外表面饰以浅颜色

81.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作屋顶和东西墙隔热设计时,起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的要()。

(A)小于当地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B)小于或等于当地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

(C)小于当地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D)小于或等于当地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82.在夏热冬暖地区,为了防止室过热将建筑物外表面设计为浅颜色是因为()。

(A)浅色表面比深色表面对短波辐射的反射能力强

(B)浅色表面比深色表面对长波辐射的反射能力强

(C)浅色表面和深色表面对短波辐射的反射能力差不多

(D)浅色表面的反射能力与外来辐射的波长无关

83.下列述,()是正确的。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B)浅颜色物体的吸收率小于浅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C)玻璃是透明体(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小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84.下列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民用建筑的室气候主要决定于室外热湿作用

(B)房屋的朝向、间距、环境绿化对室气候有影响

(C)围护结构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及构造方法,对室气候的影响较大

(D)建筑物设置了空调、供暖等设备,就可以创造舒适的室热环境

85.为了防止炎热地区的住宅夏季室过热,一般而言,以下哪项措施是要优先考虑的?

()

(A)加大墙体的热阻(B)加大屋顶的热阻

(C)屋顶上设架空层(D)窗口外设遮阳装置

86.以下哪条措施对建筑物的夏季防热是不利的?()

(A)外墙面浅色粉刷(B)屋顶大面积绿化

(C)窗户上设遮阳装置(D)增大窗墙面积比

87.建筑物高度与建筑物后面的漩涡区深度的关系是()。

(A)漩涡区深度不随建筑物高度变化(B)呈相同变化

(C)呈相反变化(D)无规则变化

88.为了得到最佳的通风效率,下列数据中,合适的一组数据为()。

(A)房间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开口面积为地板面积的15%~20%

(B)房间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5%~25%,开口面积为地板面积的1/3~2/3

(C)房间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开口面积为地板面积的1/3~2/3

(D)房间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5%~25%,开口面积为地板面积的15%~25%

89.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

(A)赤纬δ (B)地球纬度和时角(C)赤纬δ、地球纬度和时角(D)赤纬δ和时角

90.南方建筑设置哪种形式的外遮阳能够有效地阻止夏季的通过东向的窗口进入室?

()

(A)水平式遮阳(B)垂直式遮阳

(C)挡板式遮阳(D)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

91.下列哪个关于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说法是正确的?()

(A)高度角与建筑的朝向有关(B)高度角和方位角都与建筑物的朝向有关

(C)方位角与建筑物的朝向有关(D)高度角和方位角都与建筑物的朝向无关

92.冬季在同一室温度条件下,A墙体总热阻比B墙体大则()

(A)A 墙体外表面温度高(B)A墙体外表面温度高。

(C)A墙体表面温度高。(D)B墙体外表面温度高。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 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 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 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 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 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 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 1.温度; 2.湿度; 3.速度; 4.平均辐射温度; 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 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 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 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 ⑶同一温度(T 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 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建筑热工学复习题集(答案解析)

2016年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20分)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围是(B )微米。 A.0.28~3.0 B.0.40~ 0.70 C.0.5~1.0 D.0.5~2.0 2、对于热带地区常有的拱顶和穹顶建筑的优点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 室高度有所增加,可使热空气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 B 拱顶和穹顶建筑是为了建筑的美观需要 C 屋顶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室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 D 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部分热量 3、下列的叙述,(D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 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4、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C )。 A 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5、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 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6、冬季室外墙表面结露的原因(D )。 A 室温度低 B 室相对湿度大 C 外墙的热阻小 D 墙体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7、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C )。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8、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B )。 A.小于0.4W/(m*K) B.小于0.3W/(m*K) C.小于0.2W/(m*K) D.小于0.1W/(m*K) 9、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B )?

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辅导之建筑热工学(1)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 建筑热工学的主要任务是以热物理学、传热学和传质学作为理论基础,应用已揭示的传热、传质规律,通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的手段有效地防护和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合理地解决建筑设计中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防潮等方面的间题,以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节约能源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第一节建筑热工学基本原理 一、传热方式 热量的传递称为传热。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导热、对流和辐射。 (一)导热(热传导) 导热是指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同的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发生的传热现象 1.傅立叶定律 导热基本定律,即傅立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q——热流密度(热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 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为W/m2 ——温度梯度,温度差△t与沿法线方向两个等温面 之间距离△n的比值的极限,单位为K/m λ——材料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K) 均质材料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图1-1 等温面示意图 但指向温度降低的方向。式(1-1)中的负号表示热量的传递方向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2.导热系数

表征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的量是导热系数,单位是W/(m·K)。其数值是物体中单位温度降度(即1m厚的材料的两侧温度相差1oC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各种材料导热系数入的大致范围是: 气体: 0.006~0.6 W/(m·K) 液体: 0.07~0.7 W/(m·K) 金属: 2.2~420 W/(m·K) 建筑材料和绝热材料:0.025~3 W/(m·K) 空气在常温、常压下导热系数很小,所以围护结构空气层中静止的空气具有良好的保温能力。 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但因物质的种类而异,而且还和材料的温度、湿度、压力和密度等因素有关。而影响导热系数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密度和湿度。 (1)密度。一般情况下,密度小的材料导热系数就小,反之就大。但是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保温材料,特别是某些纤维状材料和发泡材料,当密度低于某个值以后,导热系数反而会增大。在最佳密度下,该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小。 (2)湿度。建筑材料含水后,水或冰填充了材料孔隙中空气的位置,导热系数将显著增大,在建筑保温、隔热、防潮设计时,都必须考虑到这种影响。 (3)温度。大多数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工程计算中,导热系数常取使用温度范围内的算术平均值,并把它作为常数看待。 (4)热流方向。各向异性材料(如木材、玻璃纤维),平行于热流方向时,导热系数较大,垂直于热流方向时,导热系数较小。 (二)对流 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液体、气体)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热能的。 由于引起流体流动的动力不同,对流的类型可分为自然对流和受迫对流: (1)自然对流:由于温度的不同引起的对流换热。 (2)受迫对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对流。受迫对流在传递热量的强度方面要大于自然对流。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习题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习题 自己收集整理的 错误在所难免 仅供参考交流 如有错误 请指正!谢谢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习题 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 在居室内 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 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 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 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 对室内热环境而言 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 冬季 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 气流速度不同时 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 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 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 即使人们富裕了 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 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 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 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 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 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

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 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 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 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严格地说 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 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 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 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

(整理)建筑热工学基础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础 一、传热的基本知识 二、平壁的稳定传热过程 三、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 四、周期性不稳定传热 五、湿空气的概念及蒸汽渗透阻的概念第二章建筑热工设计 一、建筑热工设计中常用名词的解释 二、建筑热工设计中常用参数的计算第三章、建筑节能设计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要求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一、传热的基本知识 1、为什么会传热? 传热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有温度差。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地方就会有热量转移现象的发生,热量总是由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2、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其区别 导热—指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靠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转移现象。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发生,但只有在密实的固体中才存在单纯的导热过程。 对流—指依靠流体的宏观相对位移,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这是流体所特有的一种传热方式。工程上大量遇到的流体留过一个固体壁面时发生的热流交换过程,叫做对流换热。单纯的对流换热过程是不存在的,在对流的同时总是伴随着导热。 辐射—指依靠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热射线(能显著产生热效应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参与辐射热换的两物体不需要直接接触,这是有别于导热和对流换热的地方。如太阳和地球。 实际上,传热过程往往是这三种传热方式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3、温度场的概念 实际的温度往往都是变化的,各点的温度因位置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温度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在某一瞬间,物体内部所有各点温度的总计叫温度场。若温度是空间三个坐标的函数,这样的温度场叫三向温度场;当物体只沿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变化时,相应地称做一向或二向温度场。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叫不稳定温度场,反之为稳定温度场。 二、平壁的稳定传热过程 室内、外热环境通过围护结构而进行的热量交换过程,包含导热、对流及辐

建筑热工学习题(含答案)

《建筑物理》补充习题 (建筑热 工学 ) 1.太阳辐射的 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微米。 A .0.28~3.0 (B) 0.38~ 0.76 (C) 0.5~1.0 (D) 0.5~2.0 2.下列的 叙述,( )不是属于太阳的 短波辐射。 (A)天空和云层的 散射 (B)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 反射 (D)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 辐射能 )。 (C)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 反射 3.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 措施,描述错误是( (A)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扩大绿化面积 (C)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 设计 4.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 主要因素的 叙述中, (A)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C)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是不正确的 。 (B)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D)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5.在热量的 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 能 量传递称为( )。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6.把下列材料的 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 哪一组是正确的 ( B )?Ⅰ、钢筋混凝土; 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A)Ⅱ、Ⅴ、Ⅰ、Ⅳ、Ⅲ (C)Ⅰ、Ⅳ、Ⅲ、Ⅱ、Ⅴ (B)Ⅴ、Ⅱ、Ⅲ、Ⅳ、Ⅰ (D)Ⅴ、Ⅱ、Ⅳ、Ⅲ、Ⅰ 7.人感觉最适宜的 相对湿度应为( ) (A) 30~70 % (B) 50~60% (C) 40~70% (D) 40~50% 8.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 A.铝箔的 反射率大、黑度小 )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 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 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 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 反射率 9.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 吸收能力( )。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C.相差极大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D.相差极小 2 1m 截 10.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 1m 两表面的 温差为 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 面积的 导热量,称为( )。 A.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11.下面列出的 传热实例,( )不属于基本传热方式。 A.热量从砖墙的 内表面传递到外表面 B.热空气流过墙面将热量传递给墙面

有关建筑物理热学复习习题

1、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C)。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2、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C)。 a.小于0.45W/(m.K); b.小于0.35W/(m.K); c.小于0.25W/(m.K); d.小于0.15W/(m.K)。 3、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Ⅰ、钢筋混凝土;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B )。 a. Ⅱ、Ⅴ、Ⅰ、Ⅳ、Ⅲ; b. Ⅴ、Ⅱ、Ⅲ、Ⅳ、Ⅰ; c. Ⅰ、Ⅳ、Ⅲ、Ⅱ、Ⅴ; d. Ⅴ、Ⅱ、Ⅳ、Ⅲ、Ⅰ。 4、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B )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5、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D )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c.相差极大;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d.相差极小。 6、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D )。 a.热流密度b.热流强度c.传热量;d.导热系数 7、当空气中实际含湿量不变,即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D ) a.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增高; b.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降低; c.空气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将降低; d.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不变。 8、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C ) a. 30~70 % ; c. 50~60% ; b. 40~70% ; d. 40~50% 。 10.空气的绝对湿度 B 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a.能;b.不能) 11.下列各量的单位是:对流换热系数αB ;热阻R A 。(a.m2K/W;b.W/m2K)12.人体正常热平衡是指对流换热约25%-30;辐射换热约占45%-50%,蒸发散热约占25%-30% 。

关于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壁面热辐射。 2.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量占45%-50%, 蒸发散热量占25%-30% 3.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4.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 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 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 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 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 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 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5.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6.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7.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8..热环境的综合评价: 1)有效温度:ET 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HSI 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 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 而提出的。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 3)预计热感指数:PMV 人体蓄热量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4个环境参数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皮肤平均温度、肌体蒸发率、所着衣热阻的函数。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

建筑物理(热工学) 1+2

一、选择题(在每道题的被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共40分) 1.以下哪种措施会导致加气混凝土墙体导热量的增加?(D )(4分) A.增加墙体的厚度 B.减小墙体内外表面的温差 C.减小墙体的表面面积 D.向墙体淋水增加墙体含湿量 2.华工27号楼屋面为佛甲草种植屋面,下面哪项不是种植屋面的隔热原理(C )?(4 分) A.水份蒸腾 B.植物光合作用 C.促进通风 D.遮挡阳光 3.以下广州地区常见的墙体材料中,导热系数最小的是(B )。(4分) A.灰沙砖砌体 B.加气混凝土 C.钢筋混凝土 D.红砖砌体 4.档案馆要求墙体室内侧表面的温度波动小,稳定性强,一般选择(A )的材料放于室 内侧。(4分) A.蓄热系数大 B.热惰性指标大 C.蓄热系数小 D.热惰性指标小 5.下述关于建筑物自然通风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4分) A.岭南传统民居的庭院与天井设计符合风压通风原理 B.为促进自然通风,广州地区建筑物的朝向应为南向或偏南向 C.错列式的建筑群布局方式优于行列式 D.房间进出风的开口位置应使气流经过房间的主要使用区域 6.以下关于广州气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C )。(4分) A.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 B.大气透明度和日照百分率不高 C.风向随季节发生规律性变化,夏季的主导风向为东风 D.降雨较为丰富 7.冬季赤脚接触大理石地板和木地板,热感觉会有明显不同,其原因在于二者的(C )不

同。(4分) A.导热系数 B.密度 C.蓄热系数 D.热惰性指标 8.夏天雨后潮湿闷热的感觉主要与人体的(D )有关。(4分) A.产热量 B.对流换热量 C.辐射换热量 D.蒸发散热量 9.下面城市对气候影响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D )(4分) A.大气透明度小,削弱了太阳辐射 B.热岛效应 C.降水增多 D.市区风速变大 10.广州地区夏季空调室内设计计算温度为(C )。(4分) A.16℃ B.18℃ C.26℃ D.30℃ 二、简述题(共60分) 1.绿化遮阳、结合建筑构件处理的遮阳和遮阳板遮阳为建筑遮阳常见的3种形式,试各举 一例,简要说明其遮阳原理。(15分) 评分依据:各给出一例合理遮阳的设计作品,并阐明其原理即给满分。

(完整版)建筑热工学习题(有答案)-15

《建筑物理》补充习题(建筑热工学) 6. 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 n 、水泥膨胀珍珠岩 哪一组是正确的(B ) ?1、钢筋混凝土; (A) n 、v 、i 、w 、川 (B) v 、n 、 川、W 、I (C) i 、w 、川、n 、v (D) v 、n 、 W 、川、I 7.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 (A) 30~70 % (B) 50~60% (C) 40~70% (D) 40~50% 8.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9.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C.相差极大 D.相差极小 10.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 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 1m 两表面的温差为 1 C 时,在一小时内通过 1m 2截 A. 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11. 下面列出的传热实例,( )不属于基本传热方式。 C. 人体表面接受外来的太阳辐射 D.热空气和冷空气通过 1. 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A . 0.28~3.0 (B) 0.38~ 0.76 2. 下列的叙述,() )微米。 (C) 0.5~1.0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C)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3. 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 (A)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C)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4. 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 (A)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C)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5. 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 量传递称为( )。 (A)辐射 (B)对流 (D) 0.5~2.0 (B)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 (B)扩大绿化面积 (D)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是不正确的。 (B)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D)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 (C)导热 (D)传热 ;川、平板玻璃;W 、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V 、胶合板 A. 热量从砖墙的内表面传递到外表面 B. 热空气流过墙面将热量传递给墙面

建筑物理热工学作业

《建筑物理热工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间的夹角h。 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射线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A。 2.传热系数、导热系数与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导热系数是在稳定条件下1m宏的 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时,在1h内通过的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围护结构外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照度与其投射到的太阳辐射照度之比值 3.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是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相对湿 度是在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的饱 的百分比。 和水蒸气量f max 4.PMV-PPD 5.露点温度本来是不饱和的空气,终于因室温下降而达到饱和状态,这一特定 温度称为该空气的“露点温度” 6.P110风压与热压风压:气流受房屋阻挡后流向和流速改变,在房屋各个面上 造成了正负大小不同的静压。热压:渐层空气被加热后温度升高,密度变小。 7.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由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当量温度和建筑外 表面长波辐射温度三者叠加后综合效果的假想温 二、简答题 1.P98举例说明防止夏季结露的方法并说明原理。⑴架空层防结露。架空地板 对防止首层地面、墙面夏季结露有一定的作用。把住宅首层设为车库等公用设施,地板脱离土地,提高了住宅首层地面的温度,降低了居室地面夏季结露的强度。⑵空气层防结露。利用空气层防潮技术可以满意地解决首层地板的夏季结露问题。⑶材料层防结露。采用热容量小的材料装饰房间内表面特别是地板表面,如木地板、三合土、地毯等地面材料,提高表面温度,减小夏季结露的可能性。⑷呼吸防结露。利用多孔材料的对水分吸附冷凝原理和呼吸作用,不仅可以有限地调节室内空气的湿度。如陶土防潮砖和防潮缸砖就有这种呼吸防结露作用。⑸密闭防结露。在雷暴将至和久雨初晴之时,室外空气温湿度骤升,应尽量将门窗紧闭,避免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低温表面接触;减少气流将大量水分带进室内,在温度较低的表面上结露。⑹通风防结露。梅雨时节,自然通风愈强,室内结露愈烈;但是。有控制的通风,仍然不失为防止夏季结露的有效方法之一。白天,夏季结露严重结露发生之前,应该把门窗紧闭,限制通风。在夜间,室外气温降低以后,门户开放,通风有减湿、干燥、降温、防潮作用。⑺空调防结露。近来,居民使用空调越来越多。利用空调器的抽湿降温作用,对防止夏季结露也十分有效。 2.节约建筑空调能耗的设计方法有哪些?⑴合理确定空调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标 准⑵合理设计建筑平面与形体⑶改善和强化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⑷窗户隔热和遮阳⑸空调房间热环境的联动控制(自然通风+电扇调风+空调器降温)⑹3.外围护结构的隔热重点在什么部位?重点是屋面,其次是西墙和东墙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

室内热环境: 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 影响因素(重点掌握人体热舒适及其影响因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壁面温度、新陈代谢率、衣服热阻。 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单因素评价: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室内舒适性标准:夏季26—28度,冬季18—20度;可居住性标准:夏季不高于30度,冬季不低于12度 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有利于发挥各种热环境改善措施的作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经济成本。有效温度(ET*) 热应力指数(HSI) 预计热感觉指数(PMV-PPD) 生物气候图 采暖期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度)与当地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的差值乘以采暖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 “制冷期度日数”(空调期度日数):当地空调期室外平均温度与室内基准温度(26度)的差值乘以空调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 室外热环境 室外热环境主要因素(重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 太阳辐射:地球基本热量来源,决定地球气候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建筑的得热状况…… 辐射量表征:太阳辐射照度(强度)和日照时数 直接辐射照度、间接辐射照度、总辐射照度 太阳辐射照度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空气质量、云量云状,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朝向…… 太阳辐射特点:直接辐射: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云量少的地方日总量和年总量都较大 海拔越高,直接辐射越强 低纬度地区照度高于高纬度地区 城市区域比郊区弱 间接辐射: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高层云的散射辐射照度高于低层云 有云天的散射辐射照度大于无云天 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实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可照时数*100% 我国日照特点:日照时数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减少 四川盆地日照时数最低 一般在太阳能资源区划中有丰富区、欠丰富区、贫乏区 空气温度:气温是常用的气候评价指标,单位摄氏度、华氏度(F=32+1.8C) 气象学中所指的空气温度是距离地面1.5m高,背阴处空气的温度。测量空气温度必须避免太阳辐射的影响。 空气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迟滞效应) 地表状况(下垫面)大气对流作用

建筑物理热工学选择题

建筑物理热工学选择题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B)微米。 A.0.28~3.0 B.0.38~ 0.76 C.0.5~1.0 D.0.5~2.0 2、对于热带地区常有的拱顶和穹顶建筑的优点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室内高度有所增加,可使热空气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 B 拱顶和穹顶建筑是为了建筑的美观需要 C 屋顶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室内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 D 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内部分热量 3、下列的叙述,(D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4、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C )。 A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5、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6、冬季室内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D )。 A室内温度低 B 室内相对湿度大 C 外墙的热阻小 D 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7、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8、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 A.小于0.4W/(m*K) B.小于0.3W/(m*K) C.小于0.2W/(m*K) D.小于0.1W/(m*K) 9、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 Ⅰ、钢筋混凝土;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A.Ⅱ、Ⅴ、Ⅰ、Ⅳ、Ⅲ B.Ⅴ、Ⅱ、Ⅲ、Ⅳ、Ⅰ C.Ⅰ、Ⅳ、Ⅲ、Ⅱ、Ⅴ D.Ⅴ、Ⅱ、Ⅳ、Ⅲ、Ⅰ 10、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11、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C.相差极大 D.相差极小 12、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A.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13、当空气中实际含湿量不变,即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增高 B.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降低 C.空气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将降低 D.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不变 14、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A.30~70 % B.50~60% C.40~70% D.40~50%

建筑热工学习题(有答案)-15

《建筑物理》补充习题(建筑热工学)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微米。 A.0.28~3.0 (B) 0.38~ 0.76 (C) 0.5~1.0 (D) 0.5~2.0 2.下列的叙述,()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 天空和云层的散射(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3.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 (A) 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4.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 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5.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 量传递称为()。 (A) 辐射(B) 对流(C) 导热(D) 传热 6.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 B )?Ⅰ、钢筋混凝土; 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A)Ⅱ、Ⅴ、Ⅰ、Ⅳ、Ⅲ(B)Ⅴ、Ⅱ、Ⅲ、Ⅳ、Ⅰ (C)Ⅰ、Ⅳ、Ⅲ、Ⅱ、Ⅴ(D)Ⅴ、Ⅱ、Ⅳ、Ⅲ、Ⅰ 7.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A) 30~70 % (B) 50~60% (C) 40~70% (D) 40~50% 8.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9.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C.相差极大 D.相差极小 10.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 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自选建筑物理考题精选

自选建筑物理考题精选 一、建筑热工学(50分)10.简要解释以下术语(10分) 名词解释 1、相对湿度:一定大气压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力)之比。建筑热工设计中常用来评价环境潮湿程度。 2、材料导热系数:建筑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λ单位为W/(m·K)。 3室外综合温度:也称为室外气候,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首要因素。 4:材料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 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 度(K,°C),在 1 秒内,通过1 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 可用℃代替)。 2,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3,房间在自然通风的情况下,建筑物的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 6,判断室内潮湿程度的数值——相对湿度 4,室内热量的主要来源 1)室外高气温通过室内外空气对流将大量的热量传入室内 2)太阳辐射热通过向阳的窗口直接进入室内 3)围护结构传入热量 4)室内生产、生活、及设备产生余热 5)临近建筑物、地面路面的反射辐射热及长波辐射热 5,围护结构隔热措施 1)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小当量温度 2)增大热阻与热惰性,围护结构总热阻的大小,关系到内表面的平均温度值,而热惰性指标值却对谐波的总衰减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3)通风隔热屋顶,利用屋顶内部通风,带走面层传下的热量,达到隔热目的 4)水隔热屋顶,

5)种植隔热屋顶,在屋顶上种植物,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将热能转化为生物能,利用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增加蒸发散热量均可大大降低屋顶的室外综合温度,同时利用植物培植基质材料的热阻与热惰性降低内表面平均温度与温度振幅 6,与导热系数有关的因素 1)材质的影响,由于不同材料的组成成分或者结构不同,其导热性能也就各不相同,甚至相差悬殊,导热系数值就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2)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干密度反映材料密实的程度,材料愈密实干密度愈大材料内部的孔隙愈少,其导热性能也就愈 3)材料含湿量的影响,一般非金属建筑材料常常并非绝对干燥,而是在不同程度含有水分,表明在材料中水分占居了一定体积的孔隙。含湿量愈大,水分所占有的体积愈多,水的导热性能约比空气高 20 倍,因此材料含湿量的增大必然使导热系数值增大 8,室外综合温度,受到的热作用: 1)太阳辐射热的作用; 2)室外空气的传热; 3)在围护结构受到上述两种热作用后,外表面温度升高,辐射本领增大,向外界发射长波辐射热,失去部分热能。 9 , 建筑防热的途径: 1)减弱室外热作用;2)窗口遮阳 3)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4)合理的组织自然通风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11,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空气温度 2)空气湿度 3)太阳辐射 4)风 12 怎样增大围护结构的热阻加大平壁的厚度或采用导热系数值较小的材料。

《建筑热工学》考试复习提纲

上海理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第 1 章导热理论基础 1.1 导热的定义; 1.2 温度场、等温面、等温线、温度梯度、热流矢量; 1.3 傅里叶定律、导热系数; 1.4 直角坐标系的导热微分方程式、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 第 2 章稳态导热 2.1 通过平壁的导热、平壁热阻; 2.2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圆筒壁热阻; 2.3 通过肋壁的导热、肋片效率。 第 3 章非稳态导热 3.1 基本概念; 3.2 集总参数法。 第 4 章导热问题数值解法基础 4.1 有限差分法的基本术语、概念; 4.2 掌握用热平衡法写出内节点和边界节点的温度离散方程。 第 5 章对流换热分析 5.1 确定表面传热系数的几种方法;

5.2 求解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的基本途径; 5.3 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临界雷诺数; 5.4 数量级分析与边界层微分方程式; 5.5 各相似准则、相似准则间的关系及定性温度和定型尺寸。 第 6 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系式 6.1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的概念; 6.2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的计算; 6.3 无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 第7 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7.1 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及增强换热的措施; 7.2 大空间沸腾曲线。 第8 章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8.1 热辐射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8.2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第9 章辐射换热计算 9.1 基本术语和概念; 9.2 热阻概念和计算; 9.3 代数法确定角系数; 9.4 封闭空腔中灰表面间辐射换热的网络法求解。 第10 章传热和换热器

10.1 传热过程、传热系数; 10.2 肋片效率、肋壁总效率、肋化系数; 10.3 换热器的型式和基本构造; 10.4 换热器计算的对数平均温差法

建筑物理光学与热工学部分简答题15846.docx

建筑物理光学与热工学部分简答题 光学 1、混响声与回声有何区别?它们和反射声的关系如何? 2、什么叫共振频率的“简并” ?如何避免? 简并现象:当不同共振方式的共振频率相同时,岀现共振频率的重亞,称为“简并覚 防止简并现象的根本原则是:使共振频率分布尽可能均匀。具体措施有: 1)选择合适的房间尺寸、比例和形状; 2)将房间的墙或天花做成不规则形状; 3)将吸声材料不规则地分布在房间的界面上 3、什么是吻合效应?在隔声构件中应如何避免或减小吻合效应对隔声的影响? 墙体在声音激发下会产生受迫振动,振动既冇垂直于墙面的也冇沿墙面传播的,不同的入射频率或入射角度将产生不同的沿墙面传播的传播速度Cfo然而,不同频率的声波,墙体本身存在沿墙面传播固冇传播速度Cb。在某种入射频率和入射角度下,出现Cf=Cb时,将产牛“吻合效应”,这时,枪板非常“顺从”地跟随入射声波弯Illi,使人量声能透射到另一?侧去,形成隔声量的低谷。 声波无规入射时,每种隔声材料都会在某一频率上发生吻合效应,这一频率被称为“吻合频率",在隔声曲线上的低谷称为“吻合谷雹 薄、轻、柔的墙体吻合频率高;厚、重、刚的墙体吻合频率低 4、什么是质量定律?在理想情况下,(无刚度、无阻尼、柔顺质量、忽略边界条件),单层墙体隔声蜃理论推导得到:隔声罐R=201g(f*m)-48 得到质量定律(mass law):墙体越重空气声隔声效果越好。 1)面密度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B。 2)频率增加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B。 在实际情况卜",在质量控制的频率范围内明显出现质量定律的表现,但比6dB要小,一般地,血密度增加一倍,隔声聚增加4-5dB 5、声波透入维护结构有那些途径? 声波传入围护结构的三种途径 1)空气。通过孔洞、缝隙传入。 2)透射。声波d结构产生?振动d再辐射 3 )撞击和机械振动。结构振动d再辐射 6、在游泳馆设计吸声时,应如何选材为宜? 7、什么是等传声量设计原则? 等传声量设计原则:墙上设计有门时,最合理的隔声 计是两者透射量相等。BP T WSW= TdSdo从经济角度來讲,通常,墙的隔声量略大于门即可,最大可不超过10dB。 热工学 1、建筑热环境分为室内热环境和室外热环境。属于室内和室外的因素分别有哪些?室外气候因素:太阳热辐射、空气温湿度、风、雨、雪等,统称为“室外热作用”; 室内气候因素:空气的温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与水分等,统称为“室内热作用” 2、建筑热环境设计包括哪些,设计目标是什么? (1)如何通过建筑物和规划上的手段有效防护或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合理解决房屋的H 照、保温、防热、防潮等问题; (2)如何配备适当的设备进行人工调节(如采暖、空调等); (3)如何创造和完善装配房屋的建筑构件,以创造好室内热坏境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

建筑物理光学与热工学部分简答题

光学与热工学部分简答题 光学 1、混响声与回声有何区别?它们和反射声的关系如何? 2、什么叫共振频率的“简并”?如何避免? 简并现象:当不同共振方式的共振频率相同时,出现共振频率的重叠,称为“简并”。 防止简并现象的根本原则是:使共振频率分布尽可能均匀。具体措施有: 1)选择合适的房间尺寸、比例和形状; 2)将房间的墙或天花做成不规则形状; 3)将吸声材料不规则地分布在房间的界面上 3、什么是吻合效应?在隔声构件中应如何避免或减小吻合效应对隔声的影响? 墙体在声音激发下会产生受迫振动,振动既有垂直于墙面的也有沿墙面传播的,不同的入射频率或入射角度将产生不同的沿墙面传播的传播速度Cf。然而,不同频率的声波,墙体本身存在沿墙面传播固有传播速度Cb。在某种入射频率和入射角度下,出现Cf=Cb时,将产生“吻合效应”,这时,枪板非常“顺从”地跟随入射声波弯曲,使大量声能透射到另一侧去,形成隔声量的低谷。 声波无规入射时,每种隔声材料都会在某一频率上发生吻合效应,这一频率被称为“吻合频率”,在隔声曲线上的低谷称为“吻合谷”。 薄、轻、柔的墙体吻合频率高;厚、重、刚的墙体吻合频率低 4、什么是质量定律?在理想情况下,(无刚度、无阻尼、柔顺质量、忽略边界条件),单层墙体隔声量理论推导得到:隔声量R=20lg(f*m)-48 得到质量定律(mass law):墙体越重空气声隔声效果越好。 1)面密度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B。 2)频率增加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B。 在实际情况下,在质量控制的频率范围内明显出现质量定律的表现,但比6dB要小,一般地,面密度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4-5dB 5、声波透入维护结构有那些途径? 声波传入围护结构的三种途径 1)空气。通过孔洞、缝隙传入。 2)透射。声波à结构产生振动à再辐射 3 )撞击和机械振动。结构振动à再辐射 6、在游泳馆设计吸声时,应如何选材为宜? 7、什么是等传声量设计原则? 等传声量设计原则:墙上设计有门时,最合理的隔声 计是两者透射量相等。即τw S w= τd S d。从经济角度来讲,通常,墙的隔声量略大于门即可,最大可不超过10dB。 热工学 1、建筑热环境分为室内热环境和室外热环境。属于室内和室外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室外气候因素:太阳热辐射、空气温湿度、风、雨、雪等,统称为“室外热作用”; 室内气候因素:空气的温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与水分等,统称为“室内热作用”2、建筑热环境设计包括哪些,设计目标是什么? (1)如何通过建筑物和规划上的手段有效防护或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合理解决房屋的日照、保温、防热、防潮等问题; (2)如何配备适当的设备进行人工调节(如采暖、空调等); (3)如何创造和完善装配房屋的建筑构件,以创造好室内热环境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习题 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 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如: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而抛光的金属表面,不论对于短波辐射或是长波辐射,反射能力都很高,所以围护结构外表面刷白在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是非常有效的,而在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刷白是不起作用的。 1-5、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对开发有利于夏季防热的外表面装修材料,有什么启发? 答:选择性辐射体又称非灰体,其辐射光谱与黑体光谱截然不同,甚至有的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 由图可知,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具有间断性,可将此特性利用起来,将外表面装饰材料刷白,或进行浅色处理,对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也非常有效。 1-6、书中给出的自然对流时计算αc的三个公式中,系数分别为2.0,2.5, 1.3,试说明系数不同的原因。 答:因为热流一般都是由下向上流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