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报告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报告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成绩:

《遥感原理与应用》上机实验报告

学号: 07113021

姓名:田孟浩

班级:测绘11-3班

指导教师:赵银娣

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

2013年11月11日

目录

1、实验一、电磁辐射与地物电磁波谱

2、实验二、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3、实验三、遥感图像几何配准

4、实验四、遥感图像增强处理

实验一、电磁辐射与地物电磁波谱

一、实验任务与目的

熟悉ENVI软件提供的各种光谱库,针对五种典型地物:雪、植被、水体、土壤、矿物岩石,通过绘制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曲线,说明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并分别比较属于同一大类但处于在不同状态下的地物反射光谱特性。

二、实验数据

ENVI自带的波谱库。

三、实验过程

启动ENVI软件,在主菜单中打开Spectral>>Spectral Libraries>>Spectral Library Viewer;打开Spectral Library Input File 对话框,点击open>>new file;打开原始文件夹,然后分别选择雪、植被、水体、土壤、矿物岩石的波普图文件,得到五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波普曲线图。

实验过程中间图: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Minerals:

岩石成分、矿物质含量、含水情况、风化程度等都影响反射光谱特性曲线的形态,在遥感探测中可以根据所测岩石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波段。

Snow:

由图可知,不同状态的雪在波长0.5微米附近有个波峰,随着波长增加反射率逐渐降低,在可见光波段基本上是非选择性吸收体,既高反射体,但在近红外波段吸收很强。

由图可知,土壤的反射光特性曲线较平滑,因此在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的亮度并不明显。

Vegetation:

三种植物分别为confier(针叶树)、decidous(落叶植物)、grass(草)。观察图可看出在可见光波段0.55微米(绿光)附近的反射率较低,10%~20%左右,两侧0.45微米(蓝光)和0.67微米(红光)则有两个吸收带。在近红外波段1.2~1.5微米件有一个反射的陡坡,至1.6微米附近有一峰值在2~3微米件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

由图可知,出水在波长1微米左右的反射率较高,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很低。

实验二、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一、实验任务与目的

利用徐州地区的Landsat-5 TM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

二、实验数据

三、实验过程

File ---Open Image File,选择徐州Landsat-5TM影像图。在主影像窗口中选择overlay —Annotation ,利用注记功能在地物上添加文字和符号。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明白了如何通过目视解译和判读来看遥感地图,目视解译过程中可能要用到遥感图像的色、形、位,而这些方法也不是独立的,有时要判断某个地物,可以综合的运用这些东西。

图像的形状、纹理、大小、位置、图型、相关布局等都是目标地物的特征,都可以用来对目标地物的识别和判读。目视解译目标地物的特征作为分析、解译、理解和识别遥感图像的基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验三、遥感图像几何配准

一、实验任务与目的

本专题的这一部分将逐步演示影像到影像的配准处理过程。带有地理坐标的SPOT 影像被用作基准影像,一个基于像素坐标的 Landsat TM 影像将被进行校正,以匹配该 SPOT 影像。

二、实验数据

三、实验过程

?打开并显示 Landsat TM 影像文件 1. 从 ENVI 主菜单中,选择 File →Open Image File。

2. 当 Enter Data Filenames 对话框出现后,选择进入 envidata 目录下的bldr_reg 子目录,从列表中选择 tmhbldr_tm.img 文件。

3. 在文件选择对话框中,点击 Open(在 UNIX 操作系统下为 OK),把 TM 影像波段加载到可用波段列表中。

4. 在列表中选中波段 3 ,点击 No Display 按钮,并从下拉式菜单中选择 New Display。

5. 点击 Load Band 按钮,来把 TM 第 3 波段的影像加载到一个新的显示窗口中。

?开始进行影像配准并加载地面控制点 1. 从ENVI 主菜单栏中,选择Map →Registration →Select GCPs: Image to Image。

2. 在Image to Image Registration 对话框中,点击并选择Display #1 (SPOT 影像),作为Base Image。点击Display #2(TM 影像),作为Warp Image。

3.点击OK,启动配准程序。通过将光标放置在两幅影像的相同地物点上,来添加单独的地面控制点。

4. 在 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on 对话框的 Base X 和 Y 文本框中,分别输入 753 和 826,将 SPOT影像中的光标移动到相应的点上。

5. 使用同样的方法,在 Warp X 和 Y 文本框中,分别输入 331 和 433,将 TM 影像中的光标移动到相应的点上。

6. 在两个缩放窗口中,查看光标点所处位置。如果需要,在每个缩放窗口所需位置上,点击鼠标左键,调整光标点所处的位置。

7. 在 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on 对话框中,点击 Add Point,把该地面控制点添加到列表中。点击 Show List 查看地面控制点列表。尝试选择几个地面控制点找到选择地面控制点的感觉。注意对话框中所列的实际影像点和预测点坐标。一旦已经选择了至少 4 个地面控制点以后,RMS 误差就会显示出来。

8. 在 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on 对话框中,选择 Options → Clear All Points,可以清除掉所有已选择的地面控制点。

9. 从 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on 对话框中,选择 File → Restore GCPs from ASCII。

10. 在Enter Ground Control Points Filename 对话框中,选择文件bldr_tm.pts,然后点击 OK,加载这个预先保存过的地面控制点坐标。

11. 在 Image to Image GCP List 对话框中,点击单独的地面控制点。查看两幅影像中相应地面控制点的位置、实际影像点和预测点的坐标以及 RMS 误差。调整对话框的大小,观察 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on 对话框中所列的合计 RMS 误差(RMS Error)。

?操作处理地面控制点下面的内容仅提供处理方法,并且只对有限的地面控制点按钮的处理功能进行操作。

在 Image to Image GCP List 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地面控制点,然后在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on 对话框中进行修改,这样可以编辑单个控制点的坐标位置。可以通过输入一个新的像素坐标,或使用对话框中的方向箭头逐像素地移动坐标位置。

在 Image to Image GCP List 对话框中,点击 On/Off 按钮,屏蔽掉所选择的地面控制点。这样在校正模型和 RMS 计算中都将不会考虑这个地面控制点坐标。这些地面控制点并没有被真正地删除,仅仅是被忽略掉了,可以使用On/Off 按钮重新激活这些地面控制点。

在 Image to Image GCP List 对话框中,点击 Delete 按钮,可以从列表中删除一个地面控制点。

在两个缩放窗口中调整光标位置,然后点击 Image to Image GCP List 对话框中的 Update 按钮,更新所选的地面控制点,将其修改到当前光标的所在位置。

Image to Image GCP List 对话框中的 Predict 按钮,允许对新的地面控制点进行预测。它以当前的校正模型为基础。

1. 将包含 SPOT 影像的那个主影像窗口的光标放置到一个新的位置上。然后点击 Predict 按钮,放置在 TM 影像上的光标就会根据校正模型,移动到预测的匹配点上去。

2. 通过在 TM 数据中,轻微地移动光标,能够对所提取的位置点进行交互式的精确定位。

3. 在 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on 对话框中,点击 Add Point,把这个新的控制点添加到列表中。

?校正影像

我们可以校正显示的影像波段,也可以同时校正多波段影像中的所有波段。这里我们仅对已显示的波段进行校正。

1. 从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on 对话框中,选择Options →Warp Displayed Band。

2. 在Registration Parameters 对话框中的Warp Method 按钮菜单中,选择RST。在Resampling 的按钮菜单中选择Nearest Neighbor 重采样法。

3. 输入文件名bldr_tm1.wrp,点击OK。

4. 重复步骤1 和步骤2,还是使用RST 校正法,但是要相应地选择Bilinear 和Cubic Convolution 重采样法。

5. 将结果分别输出到bldr_tm2.wrp 和bldr_tm3.wrp 文件中。

6. 再一次重复步骤1 和步骤2,这一次选择一次多项式Polynomial 校正法,并使用Cubic Convolution重采样法。然后再选择Delaunay 三角网的Triangulation 校正法,相应地使用Cubic Convolution重采样法。

7. 将结果分别输出到bldr_tm4.wrp 和bldr_tm5.wrp 文件中。

?比较校正结果使用动态链接来比较校正结果:

1. 在可用波段列表中,点击原始的TM 波段影像名bldr_tm.img,然后从菜单栏中,选择File →Close Selected File。

2. 在随后出现的ENVI 警告对话框中,点击Yes 关闭相应的影像文件。

3. 在可用波段列表中,选择BLDRTM_1.WRP 文件。在Display #下拉式按钮中选择New Display,点击Load Band 将该文件加载到一个新的显示窗口中。

4. 在主影像窗口中,点击鼠标右键,选择Tools →Link →Link Displays。

5. 在Link Displays 对话框中,点击OK,把SPOT 影像和已添加了地理坐标的TM 影像链接起来。

6. 在主影像显示窗口中,点击鼠标左键,使用动态链接功能,对SPOT 影像和TM 影像进行比较。

7. 将bldr_tm2.wrp 和bldr_tm3.wrp 影像加载到新的显示窗口中,使用影像动态链接功能,比较采用三种不同的重采样法(临近法、双线性内插法和三次卷积法)所产生的效果。

注意观察,在使用近邻法重采样的影像中的锯齿状像素,而使用双线性内插法重采样的影像看起来

更加平滑,使用三次卷积法重采样的影像是好的结果,不但有平滑效果,而且保持了影像的细节特征。

8. 在相应的主影像窗口中,选择File →Cancel,关闭bldr_tm1.wrp(RST 校正,近邻法重采样)和bldr_tm2.wrp(RST 校正,双线性内插法重采样)影像的显示窗口。

9. 将bldr_tm4.wrp 和bldr_tm5.wrp 影像加载到新的显示窗口中,使用影像动态链接功能,同bldr_tm3.wrp 影像(RST 校正)进行比较。

注意观察采用三种不同校正方法(RST、1 次多项式和Delaunay 三角网)对影像几何信息所产生的效果。

10. 使用动态链接功能,与带有地理坐标的SPOT 影像进行比较。

?关闭所有文件在ENVI 主菜单中,通过选择File →Close All Files,可以关闭所有的数据文件。

实验四、遥感图像增强处理

一、实验任务与目的

本专题旨在向用户展示ENVI 数据融合的能力。要了解数据融合的细节,请参见《ENVI 遥感影像处理实用手册》(ENVI User's Guide)或ENVI 的在线帮助。本专题将介绍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使用了英国London 地区的TM 和SPOT 数据进行融合。TM数据由Eurimage/NRSC 发布,其版权归European Space Agency 所有。SPOT 数据由Spot Image/NRSC 发布,其版权归CNES(1994)所有。第二个例子使用了法国Brest 地区的SPOT XS 和全色(Panchromatic)数据。

二、实验数据

英国London 的TM and SPOT 数据

法国Brest 的SPOT XS 和全色数据

英国London 的TM and SPOT 数据

lon_spot London SPOT 数据

lon_spot.ers ER Mapper 的头文件lon_tm London Landsat TM 数据

lon_tm.ers ER Mapper 的头文件

法国Brest 的SPOT XS 和全色数据

s_0417_1.bil Brest SPOT 全色数据

s_0417_1.hdr ENVI 相应的头文件

s_0417_2.bil Brest SPOT 多光谱数据

s_0417_2.hdr ENVI 相应的头文件

三、实验过程

1.3. 英国London 数据融合的例子?读取并显示ERMapper 影像London 的TM 和SPOT 影像都是二进制的文件,含有ERMapper 的头文件。它们能够自动地被ENVI的ERMapper 读取程序读取。

1. 选择File →Open External File →IP Software →ER Mapper,然后进入lontmsp 子目录,选择lon_tm.ers 文件。

2. 在可用波段列表中,单击RGB Color 单选按钮,并依次选取红、绿、蓝字段所对应的波段,点击Load RGB 来显示一幅彩色的TM 影像。

3. 选择File →Open External File →IP Software →ER Mapper,然后进入lontmsp 子目录,选择lon_spot.ers 文件。

4. 在可用波段列表中,单击Gray Scale 单选按钮,选取Pseudo Layer 波段,从Display 的下拉菜单中选择New Display,点击Load Band 来显示一幅灰阶的SPOT 影像。

?调整影像大小 1. 在可用波段列表中单击SPOT 影像可以发现其空间尺寸为2820×1569,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知道TM影像的空间尺寸为1007×560。TM 影像的像素大小为28 米,而SPOT 影像的像素大小为10 米。TM 的影像大小必须以 2.8 的倍率来调整大小,以产生与SPOT 影像相匹配的10 米大小的像元。

2. 选择Basic Tools →Resize Data (Spatial/Spectral),选择lon_tm 并单击OK。在Resize Data Parameters 对话框的xfac 文本框中输入 2.8,在yfac 文本框中输入 2.8009(为了使影像正确地匹配,必须输入 2.8009 以在y 方向上增加额外的像素值,而不是 2.8)。在本专题中,这个值的不同无关紧要,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可能会很重要。输入一个输出文件名,点击OK 来调整TM 影像的大小。

3. 显示调整过的影像,选择Tools →Link →Link Displays 将调整过大小的TM 影像和SPOT 的全色影像链接起来。使用动态链接来分析比较这两幅影像。

?进行手动HSI 数据融合为了理解处理过程,选择进行手动数据融合。

第一步,TM 的彩色影像转换到色度-饱和度-数值(hue-saturation-value)彩色空间。将高分辨率的SPOT 影像替换数值(value)波段,并将其拉伸到0 至 1 之间以满足正确的数据范围。再将从TM 影像中获取的色度、饱和度以及从SPOT 影像中获取的数值进行反变换,转回到红-绿-蓝彩色空间。这个过程将产生出一幅输出影像,其包含了从TM 影像中获取的颜色信息以及从SPOT 影像中获取的空间分辨率信息。

1)HSV 正变换 1. 从ENVI 的主菜单选择Transform →Color Transforms →RGB to HSV,然后选择调整过大小的TM 数据作为输入的RGB 影像。输入要输出的文件名,点击OK 执行变换。

2. 作为灰阶影像或RGB 彩色影像,来显示色度、饱和度和数值的影像。

拉伸SPOT 影像并替换TM 的数值波段 1. 从ENVI 的主菜单选择Basic Tools →Stretch Data,单击lon_spot 文件,然后点击OK。

2.在Data Stretching 对话框的Output Data 部分中,在Min 文本框中输入0,Max 文本框中输入1,并输入一个输出文件名。单击OK 将SPOT 影像的数据拉伸为浮点型,范围为0 到 1.0。

2)HSV 反变换1. 从ENVI 主菜单选择Transform →Color Transforms →HSV to RGB,选择转换过的TM 影像的Hue 和Saturation 波段作为变换的H 和S 波段。

2. 选择拉伸过的SPOT 影像作为变换的V 波段,点击OK。在HSV to RGB Parameters 对话框中输入要输出的文件名,点击OK 进行反变换。

?进行自动HSV 变换融合

1. 在ENVI 的主菜单选择Transform →Image Sharpening →HSV。

2. 如果调整过大小的TM 彩色影像已在显示窗口中,则可以在Select Input RGB 对话框中直接选择合适的影像显示窗口。否则,就要在Select Input RGB Input Bands 对话框中,选择“Red Layer”、“Green Layer”和“Blue Layer”所相对应的调整过大小的TM 影像波段,然后点击OK。

3. 从High Resolution Input File 对话框中选择SPOT 影像,点击OK。

4. 输入输出文件名:lontmsp.img,在HSV Sharpening Parameters 对话框中点击OK。

?结果显示、链接和比较 1. 显示融合后的彩色影像,在可用波段列表中,选择

遥感原理与应用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名词解释: 1、电磁波 (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 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 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 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 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8、光谱反射率 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 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

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2897.8。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 0.47 μm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②③) 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 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 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3、大气窗口是指(③) 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大气瑞利散射(⑥)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 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 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⑦与波长无关。 5、大气米氏散射(②)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 波长无关。 问答题: 1、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 又有哪些共性? 电磁波组成: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不同点:频率不同(由低到高)。 共性:a、是横波;b、在真空以光速传播;c、满足f*λ=c E=h*f; d、具有波粒二象性。 遥感常用的波段: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 2、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 波长是多少? 有关因素:辐射通量(辐射能量和辐射时间)、辐射面积。 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9.66μm 。 3、叙述植物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植物:分三段,可见光波段(0.4~0.76μ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绪论 ★遥感的定义?遥感对地观测有什么特点?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磁力、重力)、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探(物理探测)的范畴,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狭义:是指对地观测,即从不同高度的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目标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记录、传输、处理和解译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定义:遥感是指不与目标物直接接触,应用探测仪器,接收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从而识别目标物的性质及变化的综合性对地观测技术。 英文定义:Remote Sensing 简写为RS(3S之一) 空间特点—全局与局部观测并举,宏观与微观信息兼取 时相特点—快速连续的观测能力 光谱特点—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经济特点—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遥感技术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 信息获取是遥感技术系统的中心工作 信息记录与传输工作主要涉及地面控制系统 信息处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遥感探测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各种处理 信息应用是遥感的最终目的,包括专业应用和综合应用 ☆遥感有哪几种分类方法及哪些分类? 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2)按工作方式分:主动式和被动式遥感.ps【主动式遥感是指传感器自身带有能发射电磁波的辐射源,工作时向探测区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物反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被动式遥感是传感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而是直接接受地物反射的太阳光线或地物自身的热辐射。】 3)按工作波段分: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遥感、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 4)按记录方式分:成像和非成像遥感 5)按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大气层、陆地、海洋遥感等,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城市遥感、环境、农业和林业遥感、地质、气象、军事遥感等。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现状(国内): 1)民用遥感卫星像系列化和业务化方向发展 2)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 3)航空遥感系统日趋完善 4)国产化地球空间信息系统软件发展迅速 5)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发展展望: 1)研制新一代传感器,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的遥感数据 2)遥感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迅速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期末考试整理

第一章 绪论 ? 什么是遥感? 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 狭义上:遥感探测地物基本原理: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现代遥感:特指在航天平台上,利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地球进行探测、信息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 电磁波的传输过程 PxYBRXQ 。SOt0ure 。MDGVcH2。 ? 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MR4gQja 。im8FEKh 。l0lznrK 。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②遥感仪器系统③数据传输和接收系统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处理系统。⑥分析应用系统。? 遥感应用过程 1.问题声明(分析问题、假设建模、指定信息需求) 2.数据收集(遥感、实地观测) 3.数据分析(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可视化分析、测试假设) 4.信息表达(数据库、误差报告、统计分析、各类图件) ? 遥感的发展趋势 高分辨率、定量化、智能化、商业化 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 电磁波、电磁波谱(可见光谱) 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电磁波的几个性质: 一般的光探测器或感光材料只对光强度有响应,因而只能感受到光波场的振幅信息,对相位信息则无响应。 干涉(interfere )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光/波相遇时,使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显得明亮),或者始终减弱(显得暗淡)的现象,叫光/波的干涉现象。应用:雷达、InSAR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 发射(Emission ) 吸收(Absorption ) 散射 (Scattering ) 反射(Reflection )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

武汉大学2009—2010学年上学期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 学号:姓名:院系:专业: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光的衍射;灰体;大气窗口;瞬时视场;静止轨道; 近地点;辐射分辨率;训练样区;异轨立体;光谱响应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 下面哪种传感器的成像几何属于斜距投影? ①画幅式相机②成像光谱仪③侧视雷达④推扫式传感器 2) 大气散射主要是在什么波段? ①紫外线②可见光③红外线④微波 3)同一时期的多光谱图像之间的运算可以消除地形对影像灰度影响的算法是? ①加法②减法③除法④乘法 4)在影像融合过程中,下列哪个处理是必须的? ①影像匹配②影像增强③影像滤波④影像分类 5)监督分类包括? ①最大似然法②ISODATA法③K-均值法④平行管道法 6)下面几种变化中,哪个变换可以提取土壤信息? ①K-L变换②K-T变换③哈达玛变换④NDVI变换 7)ISODATA分类方法中,哪个是类别合并的条件? ①类别数太多②类别中元素太多③类别中心的距离太小 ④类别中心的距离太大 8)太阳辐射与黑体辐射相似是在下面哪个位置? ①大气下界②大气上界③海平面上空④海洋表面 9)下面哪个卫星传感器影像可以用来进行干涉测量生成DEM? ①LANDSAT 7 ②SPOT4 ③RADARSAT ④MODIS 10)对同一幅图像进行目视判读,判读的准确度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①图像的色彩②图像的光谱分辨率③判读者的经验 ④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黑体辐射的三大特性是什么?简述三大特性给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简述地球资源卫星轨道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作用是什么? 3、简述扫描成像方式的TM图像与推扫式成像方式的HRV图像的主要成像 特点。

西南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 参考答案: 1、简述遥感概念及特点 遥感(Remote Sensing),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 遥感从飞机上或人造地球卫星上。居高临下获取的航空像片或卫星图像,比在地面上观察视域范围大得多。又不受地形地物阻隔的影响,景观一览无余,为人们研究地面各种自然、社会现象及其分布规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 遥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不仅能获得地物可见光波段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紫外、红外,微波等波段的信息。不仅能用摄影方式获得信息,而且还可以用扫描方式获得信息。遥感所获得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用常规传统方法所获得的信息量。这无疑扩大了人们的观测范围和感知领域,加深了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 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 遥感通常为瞬时成像,可获得同一瞬间大面积区域的景观实况,现实性好;而且可通过不同时相取得的资料及像片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地物动态变化的情况(版图),为环境监测以及研究分析地物发展演化规律提供了基础。 ④其他特点 此外,遥感还真有用途广,效益高,资料性,全天候,全方位的特点。 2、遥感的分类 1、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类型分类 ①地面遥感:1.5~300m,车、船、塔,主要用于究地物光谱特征 ②航空遥感:9~50km,飞机、气球,较微观地面资源调查 ③航天遥感:100~36000km,卫星、飞船、火箭、天飞机、空间站 2、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类 ①主动遥感:雷达 ②被动遥感:被动接受地物反射、发射的电磁波:摄影机、扫描仪 3、根据遥感信息的记录方式分类 ①成像遥感:以图象方式记录:航空性片、卫星图象 ②非成像遥感:图形、电子数据:数字磁带、光盘 4、根据遥感使用的探测波段分类 ①紫外遥遥:0.3~0.4μm ②可见光遥感:0.4~0.76μm ③红外遥感:0.7~14μm ④微波遥感:0.1~30cm ⑤多波段遥感:0.5-0.6,0.6-0.7,0.7-0.8,0.8-0.9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Final Version)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一、名词概念 1. 遥感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 传感器 传感器是遥感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收集和记录地物电磁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如光学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等,是获取遥感信息的关键设备。 3.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是转载传感器进行探测的运载工具,如飞机、卫星、飞船等。按其飞行高度不同可分为近地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4.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 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 5. 地物发射波谱曲线 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的发射波谱。按地物发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发射波谱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总发射) 6. 大气窗口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 瑞利散射 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许多时,也叫分子散射。 8.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三类。 9. TM 即专题测图仪,是在MSS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第二代多光谱光学-机械扫描仪,采用双向扫描。 10. 空间分辨率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间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最小单元,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来表示。 11. 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12. 波谱分辨率 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也称光谱分辨率。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13. 辐射分辨率 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14. 传感器 传感器,也叫敏感器或探测器,是收集、探测并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仪器。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题库

一、选择与判断 1、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包括遥感信息的获取、遥感信息传输和遥感信息提取应用三大部分 2、遥感按电磁波的波谱范围的分类 3、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可见光通常指波长范围为:390nm - 780nm 的电磁波。人眼可见范围为:312nm - 1050nm。 4、微波遥感的特点 波长1mm—1m。是一个很宽的波段。可分为毫米波(1—10毫米)、厘米波(1—10cm)和分米波(1—10分米)。 微波的特点是: (1)能穿透云雾和一定厚度的植被、冰层和土壤,可获得其它波段无法获得的信息;(2)具有全天候的工作能力; (3)可以主动和被动方式成像。 因此在遥感技术上是很有潜力的一个波段。 5、叶绿素的主要吸收波段 主要吸收红光及蓝紫光(在640-660nm的红光部分和430-450nm的蓝紫光强的吸收峰)。 6、异物同谱现象是什么 “同物异谱”说的是相同的地物由于周围环境、病虫害或者放射性物质等影响,造成的相同的物种但是其光谱曲线不同,“异物同谱”顾名思义也就是不同的地物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光谱曲线相同。这就给遥感分类造成了困难,遥感影像在分类时主要依靠的就是地物的光谱特征,尤其是非监督分类,它的前提就是不存在“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 7、黑体的反射率与吸收率

黑体的反射率=0,吸收率=1(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就叫做黑体。) 8、黑体辐射通量密度与波长、温度的关系 辐射出射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温度越高,辐射出射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相交。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即黑体总辐射出射度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它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温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辐射通量密度很大的变化。是红外装置测定温度的理论基础。 9、普朗克定律在全波段积分得到的定律 由普朗克公式可知,在给定的温度下,黑体的光谱辐射是随波长而变化;同时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也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是不相交的。 10、维恩位移定律的主要结论 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λ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反比。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移向短波方向。 11、地物反射的三种类型 黑体或绝对黑体:发射率为1,常数。 灰体:发射率小于1,常数 选择性辐射体:反射率小于1,且随波长而变化。 12、朗伯面反射的特点 对于漫反射面,当入射照度一定时,从任何角度观察反射面,其反射亮度是一个常数,这种反射面称朗伯面。把反射比为1的朗伯面叫做理想朗伯面。 特点:其反射亮度是一个常数 13、决定大气散射的主要因素 散射的方式随电磁波长与大气分子直径、气溶胶微粒大小之间的相对关系而变化 大气粒子的成分;大气粒子的大小;大气粒子的含量;波长 14、瑞利散射的特点 (1)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由分子与原子引起(分子散射) (2)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3)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波长>1um可忽略 15、列举典型的光机扫描仪 机载红外扫描仪;气象卫星上携带的AVHRR传感器;MSS多光谱扫描仪;TM/ETM专题制图仪 16、列举典型的推帚(固体)扫描仪 1)SPOT卫星上的HRV传感器 2)美国Ikonos、Quikbird卫星传感器 17、遥感平台按距地高度的分类

中国矿业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2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B) 一、名词解释(15): 1.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 3.传感器定标 4.方位分辨力 5.特征变换二、简答题(45)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5.写出SPOT多光谱,ETM,MODIS三类传感器获取图像的植被指数计算公式。 6.写出SPOT图像的共线方程(旁向倾斜θ角),在其纠正模型中涉及到的未知参数有哪些? 7.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 8.写出MODIS中文全称,指出其特点。 9.请你说出与遥感有关的书和专业杂志(至少各3种)? 三、论述题(40) 1.写出利用多时相图像来进行变化检测的流程图,写出相应的步骤和方法。2.比较SPOT多光谱CCD,LANDSAT的ETM以及SAR三类传感器以及获取的图像的特点。

B卷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透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衰减较小,透过率高,对遥感十分有利,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函数中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3.传感器定标: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4.方位分辨力:在航向上所能分辨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方位分辨率。 5.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 二、简答题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遥感的基础是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根据地物的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特性的不同,可以传感器成像获取图像,利用遥感图像来进行地物分类、识别、变化检测等。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答: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 1)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如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及地物纹理特性的复杂性。 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如几何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 3)目视能力的影响,不同的人视力和色彩分辨力不同,影响目视判读。 为了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有这么些常用判读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事项动态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答: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通过图像融合可以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取的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图像融合是指将多元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图像融合可以分成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像素级融合对原始图像及预处理各阶段上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加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成分,改善图像处理效果。特征级融合能以高的置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决策级融合允许来自多元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利用。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答: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具体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幻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得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遥感有如下特点: 1)波谱辐射量化性;2)宏观性:探测范围大,可以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3)多源性:多平台、多时性、多波段(多尺度);4)周期性、时效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变化情况;5)综合性和可比较性;6)经济性;7)获取信息的手段灵活;8)应用广泛;9)遥感信息的复杂性遥感的发展趋势: 1)传感器分辨率的大幅提高;2)遥感平台有遥感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短中期观测发展为以国际空间站为主的、多平台、多层面、长期的动态观测;3)光谱探测能力急剧提高,成像谱段范围拉大,光谱分辨率提高;4)遥感图像处理硬件系统从光学处理设备全面转向数字

遥感原理与应用作业答案

(0684)《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 1、遥感(Remote Sensing),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 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2、电磁波谱(Electramagitic spectrum):将电磁波按照波长的长短排列制成图表 3、太阳常数:当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单位时间内投射到位于地球大气上界,且垂直 于太阳光射线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为1385士7W/m’。此数值称为太阳常数。 4、地物光谱特性:自然界中,不同的地物具有的不同的对电磁波不同波段范围的辐射规律 (反射、发射、吸收、透射),称地物的该特性为其光谱特性。 5、地物反射光谱与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地物的反射率随人射波长变化的规律,叫做地物反 射光谱。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关系绘成的曲线(根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称为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6、黑体:所谓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 吸收系数恒等于1(100%)的物体。 7、基尔霍夫定律:在任一给定温度下,地物的辐射通量密度和吸收率之比,对任何地物都 是一个常数,并且等于该温度下黑体辐射通量密度。(T一定Wλ/α= Wλ黑) 8、大气窗口:大气层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透明度。通常 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9、饱和度:纯度,色彩纯粹和色彩鲜艳的程度 10、传感器:遥感中用来探测和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仪器。 11、反差contrast:感光材料的乳剂层上使影象表达出所摄物体各部分在光量方面有差别的能力,称为反差。根据感光材料的反差大小可将感光材料分为软性片、中性片、硬性片12、乳剂分辨率:感光材料区分景物细微部分的能力,通常以1mm宽度内能够清楚分辨出的平行线对数表示 13、像对stereopair: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地物所拍摄的两张相片 14、航向重叠(longitudinal overlap):为了使同一条航线上相邻相片的地物能相互衔接以及满足立体观察的需要,相邻相片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重叠率为53-60% 15、旁向重叠(lateral overlap):为了使相邻两条航线上相邻相片的地物能相互衔接,相邻相片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率为15-30% 16、中心投影,就是空间任意直线均通过一固定点(投影中心)投射到一平面嫩影平面〕上而形成的透视关系。 17、像点位移:地物在航空相片(中心投影)上的位置与其在平面图(垂直投影)上的位置比较,产生的位置移动。 18、投影差:因地形起伏而引起的地物在航空相片(中心投影)上的位置与其在平面图(垂直投影)上的位置比较,产生的位置移动。 19、倾斜差:因相片倾斜而引起的地物在航空相片(中心投影)上的位置与其在平面图(垂直投影)上的位置比较,产生的位置移动。 20、航空相片的使用面积:工作中只使用航空相片的中央部分称为使用航空相片的使用面积;通常以邻片重叠部分中线(可偏移1cm)所围成的区域表示。 21、判读标志:不同的地物在航空相片上具有不同的影象特征,其中一些影象特征构成

最新《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 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3.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 地物的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 影响因素包括:地物本身复杂性,传感器的性能以及目视能力。

遥感期末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①、②、③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2、绝对黑体不仅具有最大的___① ____,也具有最大的_②______,却丝毫不存在__ ③_____。 3、、当电磁波能量入射到地物表面上,将会出现三种过程,一部分能量被地物① _ ,一部分能量被地物 ②,成为地物本身内能,一部分能量被地物③。 4、陆地卫星的轨道是①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②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③。 5、、按高度划分,遥感平台大致可以分为__① ______、_ ② ____、__③ _三种。 6、_①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7、、引起辐射畸变的原因有两个,即① _ 和②。 8、遥感图象的数字化需要经过__① ____和___ ② __两个阶段。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绝对黑体是指() (A)某种绝对黑色自然物体 (B)吸收率为1,反射率为0的理想物体 (C)吸收率为0,反射率为1的理想物体 (D)黑色的烟煤 2、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 A、瑞利散射 B、米氏散射 C、择性散射 D、折射 3、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作用的强弱主要与下面哪一个有关。() A.电磁辐射的波长 B.大气物质成分的颗粒大小 C.大气物质成分的密度 D.电磁辐射的强弱 4、当前遥感发展的主要特点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A)高分辨率小型商业卫星发展迅速 (B)遥感从定性走向定量 (C)遥感应用不断深化 (D)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 5、下面遥感传感器属于主动方式的是:( ) A、TV摄象机 B、红外照相机

《遥感原理与方法》习题库

第一章遥感概述 1、阐述遥感的基本概念。 2、 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3、与传统对地观测手段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4、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5、 试述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第二章 遥感的物理基础 1、大气对通过其中传播的电磁波的散射有哪几类?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 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3、 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4、请绘出小麦、湿地、沙漠、雪的典型光谱曲线图,并分别对这些光谱反射率曲线的特征及其成因作出说明。 5、 遥感某火电厂冷却水的热污染(温度梯度为90-50度),试问在哪个波段、选用何种传感器,在每天什么时刻及天气状况下,遥感最为有利,为什么(b=2.898×10-3m.K,计算精确到0.1um)。 6、 熟悉颜色的三个属性。明度、色调、饱和度,选取自然界的某些颜色例如:树叶、鲜花、土地等,比较它们三种属性区别。 7、 光的合成怎样推算新颜色?用色度图说明。 8、加色法和减色法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加色法,什么时候用减色法? 9、 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说明为什么在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呈偏白色。 第三章

遥感图象获取原理 1、主要遥感平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何特征? 3、 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扫描图像与摄影图像有何区别? 4、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第四章 航空遥感与航空像片 1、按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关系,航空摄影可公为哪几类? 2、 影响航空像片比例尺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测定像片的比例尺? 3、比较航空摄影像片与地形图的投影性质有什么差别? 4、 什么是像点位移?引起像点位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航天遥感与卫星图像 1、 试从技术特性和应用两方面,对航天(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作一比较。 2、航天遥感平台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 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有哪些?常用的产品有哪几类? 4、简述卫星图像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1、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 什么叫辐射误差,其主要来源有哪些? 3、什么叫大气校正?试说明回归分析和直方图校正的原理。 4、 几何校正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像元灰度重采样?有几种方法?各有何优劣?几何校正时对GCP有何要求? 5、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重点整理 .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绪论 1、遥感的概念: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在地面,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 种传感器获取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 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学科。 遥感概念: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 2、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光谱遥感等。 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 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 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3、遥感起源于航空摄影、摄影测量等。 第一章 1、电磁波:通过变化电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又产生变化的电场之间的相 互联系传播的过程。电磁波的特性:具有二象性,即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现象)和粒 子性。 2、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最短的是γ 射线。 3、电磁波谱图: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制成的图案。 4、地物的反射率概念: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 化而变化。反射类型:漫反射、镜面反射、方向反射。 5、影响地物反射率的 3 个因素: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入射角的大小,地表颜色与粗糙程度。 附: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 a 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B 传感器的观测角和方位角 c 不同的地理位置 d 地物本身的变异 e时间、季节的变化 6、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绘成的曲线。 1.不同地物在不 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 2. 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性。不同植物;植 物病虫害 3. 地物的光谱特性具有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同物异谱,同谱异物)。 7、地物发射电磁波的能力以发射率作为衡量标准;地物的发射率是以黑体辐射作为参照 标准。 8、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灰体发射率小于1)。 9、黑体辐射的三个特性: a.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b. 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同。(绝对黑体表面,单位面积发出的总 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c.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 移动。(维恩位移定律) 10、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航空遥感活动区)、平流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在可见光波段, 引起电磁波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散射。在紫外、红外与微波区,引起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吸 收。引起大气吸收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水( 0.7~1.95)、臭氧( 0.3 以下)、二氧化碳 ( 2.6~2.8)。 11、散射作用:太阳辐射在长波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 改变了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干扰传感器的接收;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影像模糊,影响判 读。 12、三种散射方式:米氏散射: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波长差不多时的大气散射。 均匀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13、大气窗口的概念: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衰减程度较小,透过率较高的

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

2014——2015年度《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 (命题:2011级土管系)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①遥感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应用领域 ②电磁波及遥感的物理基础 ③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第二章遥感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1.图像的表示形式 2.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 3.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 4.数字图像处理的系统 考题: 第一二章(A卷) 1.电磁波谱中(A)能够监测油污扩散情况,(D)可以穿透云层、冰层。(2分) A.紫外电磁波(0.01-0.4μm) B.可见光(0.4-0.76μm) C.红外电磁波(0.76-100 0μm) D.微波电磁波(1mm-1m) 2.遥感按遥感平台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2分) 3.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格式包括BS、BIL、GeoTIFF。(1分) 4.遥感传感器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几部分组成。(2分) 5.地图数据有哪些类型?(3分) 答:DEM 数字高程模型 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

DLG 数字线划图 DRG 数字栅格图 6.何谓遥感?遥感具有哪些特点?(5分) 答:遥感,即遥远的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传感器,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特点: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④其他特点:用途广,效益高,资料性、全天候、全方位等. B卷 1.绿色植物在光谱反应曲线可见光部分中的反射峰值波长是( B )。(1分) A 0.50μm B 0.55μm C 0.63μm D 0.72μm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源包括多光谱数据源、高光谱数据源、全色波段数据 源和SAR数据源。(3分) 3.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是像元,它具有位置和灰度两个属性。(2分) 4.函数I=f(x,y,z,λ,t)表示的是一幅三维彩色动态图。(1分) 5.遥感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4分) 答:资源调查应用 环境监测评价 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 全球性宏观研究。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 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遥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3电磁波: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4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 5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 6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 7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叫热力学温标,符号T,单位K(开尔文,简称开) 8色温:在实际测定物体的光谱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就叫色温。 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 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2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3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问答题 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1 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 (5 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 a.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 b. 微波、红外波、可见光 3 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 少?

(完整word版)遥感原理与方法,复习资料

26041001 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 √1 遥感定义: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狭义指对地观测,从不同高度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面目标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进行探测,经信息记录传输处理和解译分析,对地球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原理: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的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遥感根据电磁波来判断地物 目标和自然现象。 √分类:按遥感平台分为地面、航空、航天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式、被动式遥感;按工作波段分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微 波、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 √作用: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资源调查、地质勘探、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优点: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客观性、综合性、可比性、经济性。 √2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电磁辐射的物体 4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物体。 6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7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8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0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11绝对温度:以-273.16摄氏度为绝对零度表示的温度。 √地球辐射:地球上的能源来自太阳的直射能量(太阳直射光)与天空慢入射的的能量(天空光或天空慢射光),一般白天收入大于支 出,地面温度不断升高;被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又重新被地表辐射,分短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以地球表面对太 阳的反射为主,地球自身的热辐射可忽略不计;长波辐射只考虑地标物体自身的热辐射,该区域内太阳辐照影响极小, 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红外波段太阳辐射和热辐射影响均有,不能忽略。 √物体的反射辐射:当电磁波辐射到达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入射能量的一部分或全部返回原介质的现象为反射,反射能量占入 射能量的比例为反射率,反射分镜面反射、漫反射、方向反射。 √大气对电磁辐射传输的作用:影响包括散射、吸收、反射、扰动、折射和偏振,对于遥感数据来说,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散射和吸收。 √散射类型: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详细见书P-28)√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1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 随温度T 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 (5 不同温度的黑体(物体),在任何波段的辐射通量密度是不同的,绝对温度 T 越高,所有波长上的波普辐射通量密度也越大。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 a.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伽玛射线等 b.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3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 (1 温度和波长 (2. b 为常数2897.8 约为9.72um ()常温25摄氏度,3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1)沙土: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反射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干燥条件下,土壤的波谱特征主要与成 土矿物和土壤有机质有关。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反射率就会下降 √2)植物:在可见光波段绿光附近有一个波峰,两侧蓝、红光部分各有一个吸收带 ,近红外波段(0.8-1.0um )有一个有一个反射陡 坡,至 1.1um 附近有一峰值。近红外波段( 1.3-2.5um )吸收率大增反射率下降。3)水:水体的反射主要在可见光中的蓝绿光波段,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水中含 有泥沙,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含有水生植物时,近红外波段反射增强。 4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 答: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温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 √5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b T m a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