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考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学习国外农村社会保障的有益经验对于解决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应该实行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保障并举,加强社会服务与社会支持的功能,把基础社会保障与农民增收自主保障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从而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生产水平、收人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现实的差别,如城乡“二元结构”和不平等的“国民待遇”己经严重制约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而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也影响了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滞后

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经济与欠发达的农村经济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城乡差别很大,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同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为主与集体救助相结合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未在农村建立,绝大多数农民处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民不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所具有的就业、医疗、住房、退休金等福利。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薄弱,特别是占有主体地位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尤为突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已经与国际劳动组织的有关条约存在巨大差距。不同国家的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是加拿大为%,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的投人也是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

(二)我国农村经济落后是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条件更为严格。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条件下建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是工业化的前提或者是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为适应客观要求而自觉加以实施的,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我国从1958年起在绝大部分农村实行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种合作医疗事业的资金来源于集体提取的公益金。据统计,1978年人均公益金仅有元,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要。

(三)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观念根深蒂固

现行农村的土地制度是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又一原因。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民长期承包30年。农民子女的子女只要一出生,就有分配土地的权利,直到死亡为止,终身享受土地保障。所以,在人们眼中农民总是有经济保障,这就使政府忽视了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从而制约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外,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差。我国农民长期以来受封建文化的影响,认为人的生、老、病、死应该由家庭来负担,家庭保障在农民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我国农民十分看重自己的家庭。“养儿防老”是农民最传统的养老观念,也是我国农民家庭保障的根本。这样的观念不但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受阻,而且制约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四)社会流动对社会保障提出新的要求

与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不同的是农村人口流动,尤其是涌向城市的民工潮成为社会保障需要发展的新领域。绝大多数在城市工作的农村流动人口却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而如何实现农村流动人口的国民待遇与社会公正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意义深远。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新形势需要防止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城市化过度的综合

征,将进城农民融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有利于规范农民的进城行为,减少农民流动的盲目性,避免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

二、农村杜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

(一)西方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条件

西方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工业化的成熟时期,工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积累,还能够提供足够的资金来反哺农业,以工养农。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15%以下,农业劳动力的结构份额在20%以下,城乡趋于一体化。德国、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时,农业GDP的比重都在10%以下。由此可见,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

是工业化的结果。

(二)国外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一般都是实行保障经费三者分摊的制度,即通过个人和纳税或缴纳退休基金、国家财政补贴的形式,由雇员、雇主、国家按一定比例分摊各种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在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一种方式是农民不仅负担作为雇员的一份,还要负担作为雇主的那一份,如美国的养老保障基金是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来获取的,作为农民则要交纳在中作为雇员所交纳其收人的%这一部分,还要交纳在中作为雇主依据雇员收人而为雇员交纳的%这一部分,另外一种方式是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单独设立项目管理,所交的保险金比例,国家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据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131个国家城乡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筹集模式表明,至少有129个国家城乡社会养老保障资金的基本来源全部是由政府拨款或由国家、雇主出绝大部分,而受保人仅出一小部分。

(三)西方国家农村社会保障的对象

西方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初,其服务对象相对狭窄,农民最初没有被列人社会保险范围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多数国家社会保障对象已扩大到全体国民。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民皆保险,即农民和其他从业者享有实质平等的待遇。

(四)西方国家法律对农村社会保障的作用

西方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历程大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即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并推进其发展的。1881年,德国首次以皇帝诏书的形式颁布了《社会

保障法》,首开以法律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先河,并根据社会保障项目分别制定法律。美国于1935年就制定了《社会保障法》,英国于1916年制定了《社会保障法案》,以这些法律体系作为后盾,可以确保社会保险收人、支出和运作的规范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给予法律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对政府管理机构和被保险人都具有约束力,从而避免了人.为的主观随意性。日本于1938年7月首次制定了以面向农民为主的国民健康保险法,到上个世纪60年代,以农村公共医疗和养老保障为支柱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并开始得到迅速普及,从而成为在世界上较早建立覆盖全体农村劳动者和农村人口,并在许多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保障同等待遇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

三、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考

(一)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保障并举

现代社会保障虽然是作为社会运行的稳定机制而发生作用的,是为解决工业化、城市化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一些突出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对策性措施,但对社会结构变动的作用绝非是被动性的。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建立

农民工和乡镇工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农村过多的劳动力转移出去,在通过农业经营的规模与现代化壮大农村集体和农民自身的经济实力,为在农村推行真正意义的现代社会保障创造条件,使城乡一体化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同步进行。1978年以后,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城乡社会结构的转型提供了新的

动力和契机,前景必然是在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基础上的城乡一体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的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按照社会保障体系自身发展演变的客观趋势与中国的国情特点,以发展的眼光和城乡结合的观点来构建并完善。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以社会保险为重点,打破原来的封闭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以容纳城乡社会转型中新出现的结构因素,并在条件成熟时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以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nb

sp; (二)加强社会服务与社会支持的功能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来看,社会保险着重于经济效益,而社会服务则着重于社会效益,政府或社会机构应以其劳动和设备为农村社会弱者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公共事业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及良好的政策指导、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和组织管理等项目应成为社会保障的关键环节。社会服务和社会支持不是一种恩赐,而是一种社会心理保障机制,只有在生存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去提高自身素质,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和精神需要。

(三)基础社会保障与农民增收自主保障相结合

要在农村建立起类似于城市模式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来说还得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问题。城市模式的社会保障资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其中个人与交纳是主要的,财政只是适当支持。而在农村,农民人口众多,又基本上不是职工,财政无法为其提供与城市相当的财政支持。所以,我们要建立适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要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和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人。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家的财政投人,建立广覆盖的农村基础社会保障,给农民更多的机会

和信心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增加收人,为社会保障向更高层次发展创造条件。

(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要与养老、医疗、教育保障相兼顾

——让农民贫有所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人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助机制,其资金来源依靠国家财政、集体、自己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社会人道的表现,也是公民生存权的最低要求。当然,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对象及发放管理等都需要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

——让农民老有所养。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是未来农民养老的方向。解决农村社会养老问题的关键是确保费用交纳。国家可以把取消农业税的一部分让农户上缴养老保险,通过强制性的缴纳与政府补贴相结合,为农民的养老做好坚实保障。

——让农民病有所医。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医疗成为农民最头疼的问题。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较为普遍。因病致贫、返贫成为农村现存的突出问题。我国现有的合作医疗制度应在不同地区多模式地存在:高收人的农村可建立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中等收人的地区可推行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低收入的地区可实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由国家承担一定的财力。

——让农民的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取消农村义务教育费,但是高额的高等教育费同样使低收人的农民不堪重负。如果不平衡高校收费,农村人口的素质就会大部分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因此,农村的教育保障同样是应该受到关注的问题。养老、医疗、教育支出如果得不到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起到的作用也会微乎其微,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就会遇到瓶颈阻塞的困难。

论文在线 :s://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考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学习国外农村社会保障的有益经验对于解决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应该实行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保障并举,加强社会服务与社会支持的功能,把基础社会保障与农民增收自主保障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从而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生产水平、收人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现实的差别,如城乡“二元结构”和不平等的“国民待遇”己经严重制约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而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也影响了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滞后 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经济与欠发达的农村经济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城乡差别很大,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同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为主与集体救助相结合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未在农村建立,绝大多数农民处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民不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所具有的就业、医疗、住房、退休金等福利。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薄弱,特别是占有主体地位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尤为突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已经与国际劳动组织的有关条约存在巨大差距。不同国家的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是加拿大为%,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的投人也是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 (二)我国农村经济落后是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王海玲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主要内容及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它具体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3)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4)社会保障的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它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5)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6)社会保障既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也是一项社会事业,还是一种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同时还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是对社会保障最简洁的概括。

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上讲,参加社会保险是公民的义务,获得社会保障并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公民的权利。从政府职能上讲,对公民实行社会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一项基本责任。 (二)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臵和社会互助等内容。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其保障对象主要是全体劳动者,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具有补偿收入减少的性质。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社会保险实行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劳动者只有履行了缴费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收入补偿权利。 2、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救助的对象有三类:一是无依无靠、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主要包括孤儿、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浅析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国情的发展。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现状入手,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障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现阶段我国已经建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为骨架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也是在不断的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取得前进的现在,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1.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1.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发放为基础、以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生活救济为辅助而形成的一套制度。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滞后,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所制订的只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种立法的低层次状况不仅导致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强制力低,而且也导致现行法律往往更多注重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造成各部门之间立法的矛盾和各地方立法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各地社会保障的做法难以统一。 2.2.统筹层次低,覆盖面窄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的统筹层次很低,虽然国家也要求各地区尽快实现省级统筹,但大部分地区落实到地市级统筹,还存在不少的县级统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天然环境各不相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管理水平和人才条件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资金筹措能力。目前,我国过低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的良好运行,表现为:条件好的地方,较低的收费率即可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条件差的地方,较高的收费率也无法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

关于关于加快旧城改造的建议

关于关于加快旧城改造的建议 近年来,南昌市按照“一江两岸,南北双城,沿着赣江,两头延伸,张开双翼,敞开四门,内外有环,外带五个组团”的规划进行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在红谷滩新区的建设上,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统一开发,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但是与新城区建设开发的力度和速度相比,旧城区的改造则显得相对滞后。而旧城开发的迟缓,不仅严重影响南昌作为“省会城市、英雄城市、动感城市”的形象,而且容易引发消防、卫生、治安、交通堵塞等诸多社会问题,形成安全隐患,造成群众居住环境恶化,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改造已经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旧城改造——难在哪里 由于受政策、体制和拆迁成本高、安置难度大等多种因素制约,旧城改造进展缓慢,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 1、政策限制严。由于市政府决定对旧城区实施只拆不建的政策,致使招商引资改造旧城项目被搁置,政策限制已成为城区旧城改造进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对一些处在成片地块外的危旧房维修,因为市有关部门对审批控制较严,要求不倒架维修,不但施工成本过高,而且不能彻底排危,使城区的危房不能得到大面积的彻底改造翻修。 2、综合协调难。旧城改造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但是我市一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行政领导机构进行综合协调,造成责权利难以统一。在旧城改造中的政策措施、规划审批、土地拍卖出让及收益权均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控制,而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旧城区危旧房的管理维修和安全责任则落在区里,区里权力有限,有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而市、区有关部门由于各自职能不同、侧重点不一,在旧城改造中往往表现为各自为政,工作上有利则争、无利则推,仅仅靠一、两个部门主动往往难以推动,必然滞后整个旧城改造的工作进展。 3、拆迁安置难。旧城区一般均为中心城区,在居住生活各方面都比较方便,虽然百姓也希望旧城改造,改善居住条件,一旦真正拆迁,也还存在许多矛盾。 一是拆迁补偿和安置与群众心理承受能力有较大差距。群众对旧城的拆迁补偿认为差距较大且不够合理,加上老城区原房屋面积较小,当前市场上所开发出售的商品房均以大户型为多,群众想购理想住房不易,一旦拆迁,面临无房可住,造成不愿搬迁。 二是目前我市在拆迁中采取异地期房安置办法,由于安置房均已不在本区或处本区边缘,造成生活不便。加上期房安置,尚存在不少建房质量、交房时间等不确定因素,大多数群众对异地期房安置不满意,对拆迁积极性不高。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谈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 -07-26 17:07:33) 转载▼ 标签: 杂谈 谈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王静云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农民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且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因此,无论是基于权利与公平的观点,还是从发展市场经济和健全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需求角度出发,都没有理由将农民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所谓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她们提供的生活保障。由于中国当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尤为迫切。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构建和谐社会;

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现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长期滞后。总的说来,农村的养老保险情况并不理想,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也非常低。由于中国农民基数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能一蹴而就,以及中国城乡二元化的格局,成为当前城乡社会保障差异的人为历史性因素。城市居民享受的国家给予的退休金、公费医疗、福利住房、粮食和副食补贴等待遇,而这些农民都没有。经过多年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截至底,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参保人数约为6000万人,其中有财政补贴的约为1000万人。在农村低保方面,全国农村低保对象有4291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5.9%,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222.3亿元,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82元。在农村五保供养方面,全国有543万五保供养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全国已有2729个县(市、区)建立了新农合制度,覆盖到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的8.14亿人口,农民参合率91.5%。尽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架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保障水平较低,制度有待完善。 二、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力度,地方政府用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37572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2-07-26 17:07:33) 转载▼ 标签: 杂谈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王静云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农民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且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因此,无论是基于权利与公平的观点,还是从发展市场经济和健全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需求角度出发,都没有理由将农民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所谓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由于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尤为迫切。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构建和谐社会;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现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长期滞后。总的说来,农村的养老保险情况并不理想,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也非常低。由于我国农民基数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能一蹴而就,以及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格局,成为当前城乡社会保障差异的人为历史性因素。城市居民享受的国家给予的退休金、公费医疗、福利住房、粮食和副食补贴等待遇,而这些农民都没有。经过多年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参保人数约为6000万人,其中有财政补贴的约为1000万人。在农村低保方面,全国农村低保对象有4291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5.9%,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222.3亿元,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82元。在农村五保供养方面,全国有543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内容提要】自解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数十年来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有了可靠的保障。但从根本看,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急待继续建立和完善。本文即围绕该问题展开浅层次的论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保障,现状,不足,对策,意义

前言: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实现完全意义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条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放在当前全国发展议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项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之快显而易见,已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不保险,下岗人员基本生活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个模块共同运作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该体系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已初见成效。人民的生活已有较好的保障和改善。但是,目前的成绩并不能掩盖现行制度的缺点和不足,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要符合整个国情的发展要求,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SOCIALSECURITY)亦可理解为社会安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基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以及遭受意外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得到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概括地说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五大体系。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制度之一,由国家建立并实行。同时,国家必须立法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规范的调整。所有相关法律总称社会保障法,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表现和实施依据。建设一个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一个人国家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途径,被称为“铁血宰相”的贝斯麦曾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士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从现实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有切身关系的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活动迅速和世界接轨。市场变化日新月异,随着外来竞争力的影响,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使下岗和失业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为市场经济创建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避免了下岗人员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保证了社会稳定。从未来的角度看,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不但养老金的需求增加,而且医疗需求也将大幅上升。我们人口老龄化具有的三个特点:规模大,速度快,底子薄。更说明了在当前社会建立以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关于旧城改造的提案

关于新旧城改造的提案 近年来,沈阳市经济发展迅速,高楼林立,但仍面临新旧城区更替的问题。 为此提出建议: 1、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创建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规 划必须符合市情、县情‘镇情,采用各项建设标准 和定额指标,应与城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坚持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保护地 方风貌,体现城市特色,严格控制中心市区的规模, 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只有把握住沈阳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充分利用法律,税收,投资等手段,强化规划管理,调控和 引导沈阳市的建设规模和发展方向。例如,在经济 快速发展时,通过城市规划保证城市经发的有序发 展;在经济发展较慢时,城市规划应注重新的经济 增长点的培育与扶持。当城市规划因某种原因需要 重新修订时,应在政府指导,专家论证以及建设和 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注意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用 人以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导向、规划、建设城市, 今儿既要保证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用房,还要充分体 现沈阳特色。 2、新城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共同促进沈阳市 的经济发展 新城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作为城市系统工程

建设的两个方面,虽然均以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为基础,但又各具特点,并在资金、资源、等方面 存在一定矛盾。新城区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利润 较大,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社区服务、 人性化的管理都是吸引老城区居民来此居住、工商 业来此投资的必然优势。新城区开发的结果,短期 内可以缓解老城区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可能是 老城区的发展陷入困境,并诱发老城区的改造。老 城区改造的核心内容是调整用地功能、优化土地配 置、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显然改造后的 土地价格、使用费用将大大提高,这不但促进了城 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为新城区的进一步开发创 造条件。新城区的开发与老城区的改造作为矛盾的 两方面,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切不可因新 城区开发的高利润而无限制开发,也不可忽视历史 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放松老城区的改造,同时应该用 市场杠杆来调整人口分配,使老城区与新城区共同 繁荣。 3、完善老城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沈阳城市建 设的可持续发展 老城区的改造成功与否,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各区县应按照沈阳市城市规划的要求, 在完善本地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注意与相邻区县 的衔接,切不可因追求高利润而随意更改规划内容,更不能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随意变为建筑用 地。同时,应当树立寿命周期、生态城市、循环经 济的观念,通过创造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

谈如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谈如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发表时间:2010-10-22T10:17:07.79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11月第1期供稿作者:彭金英[导读]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着力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彭金英中共扶沟县委党校,河南周口 461300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王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与农村居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应深刻认识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加强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扎实推进。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着力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比如,去年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都有新的提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6927亿元,比上年增长44.2%。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城乡、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配套推进,积极而为、量力而行,逐步将各类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已有的各项保障制度,要不断完善政策,扩大覆盖面。要抓住社会保障制度薄弱环节加以推进,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认真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要加强城乡低保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与此同时,要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其中,特别是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新形势的要求,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创造条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要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不断堤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要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要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要发展农村老龄服务,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服务。要加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促进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 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要进一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广大农民幸福安康,必须惠及全体农民。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解决农村群众“病有所医”的一项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规范“新农合”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建立方便快捷的农民个人缴费方式,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协调一致的动态筹资机制,确保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要不断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要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免费培养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妥善解决乡村医生补贴,完善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要坚持预防为主,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加大地方病、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要通过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使农民得到优质、低廉、便捷有效的医疗服务,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协调、抓好落实。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刻把握农村社会保障特点和规律,增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系统性。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保障事业、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2020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初稿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初稿 1 2020年4月19日

学习中心:圆梦计划 分数: 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学号 学生姓名黄仲伦 导师姓名代立梅 10月9日 2 2020年4月19日

论文评定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3 2020年4月19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黄仲伦 日期: 10月9日 4 2020年4月19日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快建立覆盖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由于中国当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农村社会保障长期滞后,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保障意识落后,投入资金不够,职能管理不善等问题,如何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十分紧迫且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加快对农民保障的立法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要将自己的观点在这里亮出来,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的论文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5 2020年4月19日

2019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范文

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共青团组织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理顺思路,找准对策,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已成为当前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联社团委针对目前企业改革改制中团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联社系统内共青团组织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一、当前系统共青团组织的现状武汉市工业联社系统现有企业、事业单位44户,在册职工11636人,在岗职工仅有3369人,离岗职 工就有8267人。(其中:涉及企业改革改制改变身份的就有6500人,转入新企业1264人,协议内部退养1220人,自谋职业4016人)。联社系统现有团员青年49人分布在联社所 属各企业,青年团员分布非常散;另外市二轻工业学校有青年学生团员约1800人左右。联社系统所属16个二级公司目前有9家单位无28岁以下的团员青年,既无团员青年又无 团委负责人的有5家。所以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团的组织数,还是在岗团员青年数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共青团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1、团员和团组织数量锐减 一方面,由于联社所属企业大多属于集体企业,很多单位已

多年没有招收新职工,造成团员队伍后继乏人,加上团员青.年年龄的自然增大,每年都有大量团员超龄离团,使得团员青年数量逐年递减。另一方面,企业全力推进改革改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原有的人事关系被彻底打破,推动了人员的外流,加之新企业留用人员很有限,使得很大一部分的团员青年离开了工作岗位,自谋职业,使在岗团员青年数量进一步减少。还有,近几年来,联社系统企业由于生产不景气,企业经济效益差,工资水平较低,有的团员青年连基本生活都难有保障,恋爱婚姻孝敬父母更谈不上,不能安心企业的工作;有的团员青年受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扎根基层、艰苦创业意识不强,加之对企业改革改制信心不足,另外寻求天地;有的因无事可做,觉得自己的聪明才智没有得到发挥,工作干劲不足,不安心工作。所以使得团员青年数量的大幅度减少,有的基层团组织也因此失去发展动力面临逐步萎缩甚至瘫痪。2、团的活动开展困难由于团内活动多年来形成的单一模式,忽视了青年利益需求,致使团的活动在团员青年中逐渐失去吸引力而难以有效开展。加上受人员、时间、经费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组织团的活动,特别是一些长期的、大型的、集中性的活动已变得相当困难。3、团干部素质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面对当前企业改革改制给团组织带来的冲击,部分团干认识还不到位,对团的工作缺乏信心,往往被支应付,使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

我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利弊分析与对策

构成中国特色的劳动保障体系之我见 杨远尚 劳动保障体系是指劳动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当前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完善的劳动保障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它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我国当前的劳动保障现状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劳动保障体系也逐步的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养老、医疗、就业、住房等各类基本需求都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化保障机制。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种保障制度的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劳动保障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也在逐步的化解。劳动保障体系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我国劳动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实现全覆盖。劳动保障正在从就业人员扩大到非就业人员,从城镇居民扩展到农村居民,所有的群体都被纳入劳动保障制度覆盖范围。 3、劳动保障的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建国60多年来,我国基本养老金不断提高。另外,医疗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低收入生活者的生活保障标准也多次提高。近年来,几次物价上涨,一些城市还发临时物价上涨补贴,建立了物价上涨补贴发放联动机制。

4、劳动保障资金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入市场,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规模都在快速增长。这使得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二、我国劳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我国人口正在逐步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问题更加突出。中国养老保险长期实行现收现付制,没有留出积累资金。老龄化提前到来,意味着“未富先老”,中国劳动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养老负担重、筹集资金难和医疗费用大等诸多挑战。 2、当前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存在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够健全、监察执法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劳动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上,还存在临时性政策多,长期性政策少,制度设计越来越复杂,执行成本越来越高,而政策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等现象。 3、我国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给劳动保障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他们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进入城市后的社会保障问题急需研究。 4、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与责任边界不清晰。我国劳动社会保障改革的初衷是减轻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责任。但是现在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界定依然模糊不清。作为公民究竟有哪些权利,劳动社会保障到底保障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哪些方面是应该由政府保障的,哪些方面应该由个人保障,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样就导致应该被保障部分的权利没有被保障,不该由社会保障的却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一、导言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是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建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 旧城改造的首要目的是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让旧城区居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推进旧城成片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使城市记忆得以延续。但旧城改造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旧城改造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将问题简单化,不顾具体情况一律采用推倒重建的单一的开发方式,造成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过度提高容积率,造成过密开发和土地滥用,导致环境持续恶化。还有对于拆迁补助问题没处理好,导致居民情绪波动等。针对旧城改造的问题,我们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情况,分析具体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为以后旧城改造,规划,拆迁提供合理建议。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辖区居民为主题,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在辖区内随机抽取10个小区。在每个小区中,随机抽取20户居民,共200户居民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2.调查地点 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 3.调查时间 2016年7月6号至7月20号 4.调查内容 崇义街道是2008年5月涪陵区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建制调整的产物,由以前拥有“政经合一”职能的桥南开发区和原崇义街道6个社区构成,是承接重庆辐射涪陵主城的西大门,是涪陵主城江南片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城西经济带的核心增长极。辖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移民小区管委会,常住人口万人。辖区经济快速增长,这种巨大的发展规模与聚集效应,一方面,使辖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另一方面,使崇义街道辖区原有的城市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变异,也使城市这个载体难以承受,水电供应不足、交通路网不畅、邮电通讯不灵、居住拥挤不堪、公共设施不全、生态环境不佳等等。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城市老化现象严重,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而旧城改造又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研究旧城改造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保护的角度建设、从创新的角度来保护的理论,以解决相关问题。旧城改造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1)重视城市土地利用,忽视城市环境建设。2)重视城市再开发,忽视修复和保护。 5.调查目的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1 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应加强“新农合”、“新农保”在农村的宣传工作,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连续性和流动性。不断探索农村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加强监管,科学界定低保对象。政府财政还应当加大对农村福利设施、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之后,建议推行农业保险制度。农业虽然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小,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战略地位、农业的不可替代作用是永恒不变的,建立农业保险制度非常必要。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要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2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完善报销结算方法 建立强制性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和被征地农民一并纳入保障范围,并建立政府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基金,消除农村和城镇差别,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近十年来,河南省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河南生产总值达到27232.04亿元,比2010年增长11.6%。可见,政府能够拿出一定的财力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随着“新农合”的发展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启动,河南省政府也随之启动了大量资金投入其中。但考虑到农村收入本来就低,又没有较多的像城市那样可以依靠自主经营的单位。各级政府应继续扩大财政投入力度,以保证并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村保障水平。 针对农村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报销结算不合理等问题,应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建立跨省份的基本医疗转移结算办法;跨市、跨省份设立农民工定点医院;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疗信息化网络全覆盖,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3 政府应该为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提供有效的财政支持 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提高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主体的人口大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却只有很小的覆盖面,水平低,区域差异大,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农村社会保障己不能适应农民对其新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和探索。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与社会进步以及我国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传统模式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建立与健全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显得十分必要。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它包括农村“五保”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个方面。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和愿望是实现“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当前在农村社会保障各项制度建设中,应重点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农村社会保障是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将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缓慢,

养老保障的社会互济性低、保障能力弱,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等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重点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并不如人意,从整体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窄,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发展长期滞后。受我国情省情等因素所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项长期工程。还由于长期城乡二元化格局的人为性因素。农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在改革后却倒退了。农村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的边缘,有相当一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除在保障体制之外,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不平衡性日益加剧 (二)、国家重视不够,养老保险滞后。由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保障格局。国家把大量的物力、财力投入到了城镇社会保障建设,城镇社会保险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国家对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不甚重视,投入很少。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保险费的筹集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辅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支持,农民的个人账户完全由个人交纳,国家并无责任。这表明社会保障仍基本是或主要是城镇职工的。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及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缺项,帮扶力度偏小,应保障的未保障现象普遍存在;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东部相对发达完善,而西部地区集中了我

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始终带领青年,紧跟党走,为推动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新时期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形成了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氛围,80、90青年群体的生活环境和思想状况也随之改变,2011年作为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机关团委也在积极探索在这种日益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时调整策略,主动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创造性地开展共青团工作。 一、强化青年思想引导,引导和帮助青年向党组织靠拢。 1、加强形势教育。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大要务下,切实做好青年教育工作成为个人、组织以及社会的迫切需要,机关团委在团员青年中积极开展党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引领团员青年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掌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各方面工作的新要求,正确

对待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思想文化渗透,正确对待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使广大团员青年在认识上有所提高,思想上有所收获,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导工作和岗位实践。 2、做好推优入党。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是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机关中,发展党员的任务主要由党支部承担,但由于共青团工作的主要群体就是青年,对青年的思想认识和能力才干有着更为准确的了解,团组织就要承担起发现和培养青年中优秀人才的任务,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为优秀青年的成长开辟“绿色通道”。 3、健全组织生活。团组织和党组织一样,有着组织生活的优良传统,但目前由于机关团组织人员分散,工作繁重等原因,存在这一定的团组织生活不健全的现象,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健全团组织生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以增强团员意识,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在组织建设、制度落实和活动开展上,又不能拘于一种模式,要创造性的开展特色工作,才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出路。 4、提高团干素质。在中央大力倡导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要求下,青年工作更不容忽视。机关团委在不断探索团干部选拔新机制,真正把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管理潜质的优秀青年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中来,加强团干部党性锻炼,狠抓团干部作风建设,在推动团的工作落实中促进团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全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生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是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为保障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面临不少的问题,这为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所谓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不能维持必要生活水平等状况时,获得由国家或社会提供的保障基金。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进而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安全网”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在年老、失业、工伤等情况下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此外还保障无收入、低收入等群体有生活来源,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二是“平衡器”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一方面可以消除社会群体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 三是“助推器”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劳动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劳动群体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平衡社会供需的总量,防止经济发展出现波动。 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1.保障覆盖范围窄。我国虽已制定出社会保障体系,但是覆盖范围却很狭窄,特别是养老保险问题,目前也只有城镇的部分劳动者拥有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居民却未能覆盖到,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及8亿农民养老的迫切需求很不适应。 2.立法滞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法治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必然要求法制化。然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未颁布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费的征集、支付、运营都极不规范。滞后的社会保障国家立法势必对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保障程度等造成影响。 3.社会保障投入不足,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实际需要;各地社会保障制度差异过大,难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适度。 三、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调整支出结构,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