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砼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水泥砼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水泥砼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试验路段

施工总结报告

一、试验目的

按规要求在水泥混凝土面层大面积施工前应铺筑长度不小于200m的水泥混凝土面层试验段,通过试验路段对施工整个过程的人、机、物、料的配给、使用和管理进行评价和总结,制定一套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现场质量保证措施等细节进行经验总结和数据收集,综合试验路段施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缺陷,以及采取的补救措施,确定最佳施工方案来指导后期施工。

本试验路段的试验目的为获取下列现场参数:

1、施工准备

2、试验配合比的验证与调整,施工配合比的微调与控制。

3、拌合物的松铺系数。

4、验证水泥砼拌合物的质量和施工工作性,落实最佳水灰比、

施工坍落度等。

5、模板的安装架设与脱模的最佳时间。

6、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

A、集料数量的控制、集料的级配掺配

B、拌合物的拌和设备、拌和时间、拌和方法

C、拌和物出料到运输至铺筑完毕允许最长时间

D、人工布料的方式

E、振捣的方法、振捣时间及移动间距的确定

F、拌和料的摊铺工具和摊铺方法

G、精平饰面的合适机具和施工方法

H、抗滑构造的施工机具和施工方式

I、切缝、灌缝作业的最佳时间和施工方法

J、覆盖养生的时间、方式

K、拌和、运输、摊铺、振捣和整平饰面的协同作业能力二、试验路段基本情况

经过项目部现场调查研究,经请示业主、监理处同意将K0+000~K0+200段左幅作为面层施工的试验路段。该地段总长200米,面积约650㎡。砼面层施工之前,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已经完成,可进行半封闭施工,施工现场干扰也相对较小,便于施工现场观察和分析总结,具备良好的路面施工条件。

开工日期:2015年10月18日

完工日期:2015年10月18日

三、试验材料基本情况

材料

a.粗集料

碎石采用大水友谊碎石场生产的碎石,碎石材料颗粒组成围经掺配后符合设计和技术规的要求,压碎值小于20%,含泥量小于1.5%,针片状含量小于20%,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其级配符合设计和施工规的要求。

b.细集料

细集料采用洞口河砂场的河砂,其含泥量小于3%,石粉含量小于7%,细度模数为3.1,属粗砂。

c.水泥和水

采用凤阳珍珠生产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经检测合格。施工及养生用水采用洁净不含有害物质的水。

四、施工情况总结

1、施工准备

⑴在进行试验路段开工前,项目部对全体参建人员进行了施

工技术、岗位职责、安全技术交底。

⑵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全面的破损检查,当基层产生纵、横

向断裂、隆起或碾坏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修复,所有挤碎、隆

起的基层应清除,并使用相同的基层料重铺或采用低标号混

凝土局部修复。

2、拌和料配合比

⑴试验室理论配合比:

水:水泥:砂:碎石(10-30mm):碎石(5-10mm)=160:356:678:784:422

⑵施工配合比:

水:水泥:砂:碎石(10-30mm):碎石(5-10mm)=90:200:380:440:238

3、松铺系数

在摊铺之前,首先按照设计初定摊铺厚度,用水准测量出基层顶面高程A值,待拌和料初摊铺之后,在相同断面的同一位置进行测量,得高程值为B值,随后摊铺成型后,再在相同断面相同点进行测量,得高程值为C值,通过测量数据,按照下式计算松铺系数K:

K=(B-A)÷(C-A)

在试验路段开始摊铺、并未验证松铺系数时,根据规和以往类似施工经验,结合实际施工机具,我们采用1.25的系数进行试摊。

4、施工坍落度与水灰比的控制

⑴采用小型机具摊铺,经试验现场检测:坍落度平均为25mm,拌和料粘聚性好,保水性良好,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

⑵实际施工生产过程中按现场检测的砂、石含水量计算作为现场施工标准,实际中因气候、气温等因素现场调整,并以摊铺现场工

作性为指导标准。

5、模板的安装与脱模的最佳时间

⑴采用钢模架设。支模前在基层上进行模板安装及摊铺位置的测量放样,每10m设置中心桩,经测量员测量:模板平面偏位8mm,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值,厚度平均为289mm,顶面接茬平整度小于2mm ,模板安装纵向顺直,支架牢固。

⑵项目部选定脱模时间为18小时。模板拆卸使用专用拔碶工具,严禁使用大锤强击拆卸模板。

6、施工方法

1、集料质量、数量的控制

⑴开工前首先应对粗、细集料分别进行级配筛分试验并测出相应的含水量、含泥量等,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现场掺配,直至集料颗粒组成、合成级配符合规要求,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理出场。

⑵每盘料各项集料采用计重的方式严格配料。

2、拌和

在料场设砼搅拌机,采用集中拌合,搅拌机加料顺序为:砂、水泥、碎石,边搅拌边加水。加水量要以实验室提供的数据为准,以保证砼的和易性,塌落度不易过大。

3、运输、卸料

⑴拌合料的运输采用东风自卸车运至现场,共投入6台。

⑵装料时各车的数量做到大致相等。

(3)设专人指挥运输车卸料,并作好相应的记录。拌合料从出料到铺筑完毕时间严格控制在1.25小时以。

4、布料、振捣、摊铺和整型

⑴卸料后以人工尽快布料,人工布料采用铁锹反扣,严禁抛掷和耧耙,按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进行初平。

⑵人工布料完成后,在待振横断面上使用人工手持2根75型振

动棒沿断面振捣密实,注意路面板底、部和边角处不要欠振或漏振。振捣时间不少于30S,以拌合物全面振动液化,表面不再冒气泡和泛水泥浆为限。振捣棒移动间距为300mm,至模板边缘距离为200mm 并避免碰撞模板、钢筋传力杆和拉杆。振捣棒插入深度离基层50mm,振捣棒轻插慢拔,不得猛插快拔,严禁在拌合物中推行和拖拉振捣,振捣时应辅以人工补料。

⑶采用直径为168mm具备自动行走功能的三轴摊铺整平机。由于单幅施工,根据摊铺宽度选择轴长为4.5m,轴长比路面宽度长出1000mm。摊铺长度达到10m且振捣密实后可立即进行摊铺机整形工作,振捣密实与三轴整平两道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5min。摊铺机在一个作业单元长度采用前进振动、后退静滚的方式作业,每次为4遍,每遍行走速度控制在13m/min。在三轴机作业时派专人处理轴前料、浆位的高低,过高时应人工铲除,轴下有间隙时,用混凝土找补。整个工序完成后用整平轴前后静滚整平,直到平整度符合要求为止。

⑷精平饰面

三轴摊铺整形完后,项目部配备4人使用刮尺、刮板、抹刀等工具在纵、横两个方向进行人工精平饰面。饰面时应注意进行清边整缝,消除粘浆,修补缺边、掉角,当烈日暴晒时应加快表面的修整速度。饰面后面板表面无抹面印痕,致密均匀,无露骨,平整度达到要求。

⑸抗滑构造

该试验路段位于陡坡区,采用硬刻槽方式。

⑹切缝、灌缝

项目部采用日本进口的手推式锯缝机进行切缝。切缝深度为板厚的1/3。本试验路段施工时昼夜温差小于10℃,因此项目部确定切缝时间为铺筑完毕12小时后进行,以切缝时不掉边、掉角为准,横向缩缝的间距为4m,缝宽为4mm。切缝顺直,无明显拐弯现象。

待混凝土养生期满后进行灌缝,灌缝材料采用石油沥青。灌缝前先清除缝中夹杂的砂石、凝结的泥浆等杂物,再用水冲洗干净,确保缝壁部清洁。使用加热填缝时应将填缝料加热至规定温度,搅拌均匀,并保温使用。灌缝的形状系数控制在2,灌缝深度20mm,填缝饱满、均匀、厚度一致并连续贯通,无缺失、开裂现象。灌缝养生时间6小时,养生期间封闭交通。

⑺覆盖养生

项目部采用土工毡覆盖保湿养生,配置10T洒水车一台及时洒水使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每天洒水次数以混凝土表面不干燥、不泛白为准。特别注重了前7d的保湿养生。试验路段施工后属于连续高温天,项目部选定覆盖养生天数为14天。混凝土板养生期间严禁车辆通行。

⑻根据施工现场观察,结合拌和、摊铺设备和协同作业能力,每日作业段的合适长度为单幅250m左右。

五、安全施工措施

⑴设立安全管理小组,由专职安全员全面负责施工安全管理、交通组织、维护工作。

⑵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坚持持证上岗,严禁三无车辆进入施工现场。

⑶机械作业时,非机械操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半径围,与作业机械保持安全距离。

⑷施工现场两端各100m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

六、其它

⑴本试验路段施工长度200m,按规要求,制作试件1组,经测试:7d抗折强度为4.2Mpa,28d抗折强度为5.12Mpa,强度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要求。

⑵受业主委托,2011年8月4日湘西自治州凯顺试验检测对本试验路段进行了钻芯劈裂强度检测,检测结论:合格

⑶整个施工过程有监理工程师全程旁站、记录。

七、结论:

通过对该试验路段进行检验,其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要求,本试验路段工程合格。其各项现场施工技术参数有效,可以指导后续工作的进行。

金光道建设工程集团

下沱公路A3合同段项目部

2011年8月25日

AC-20C沥青混凝土中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沥青砼中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我公司承建的灞陵大道建设项目,A标段起点里程K0+000,终点里程K4+500,本合同段路面中面层采用AC-20沥青混凝土铺筑,我项目部于2013年10月22日在K2+300~K2+500左幅进行了沥青混凝土中面层试验段的施工,进行了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通过试验段的现场摊铺和试验检测,我项目部确定了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最佳的机械组合方式、人员配置等,现总结如下: 一、试验段施工依据 1、设计图纸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4、《公路工程集料试规程》(JTG E42-2005) 5、试验路技术方案 6、我单位现有技术力量、队伍素质、机械设备、财务实力等生产能力及多年来类似工程施工中积累的施工经验。 二、试验段概况 试验路段选在K2+300—K2+500左幅,全长200m,距离拌和站7.2km。沥青中面层设计为中粒式沥青砼(AC-20C),厚度5cm,宽度11 m,采用集中厂拌,机械摊铺。施工路段为全部封闭施工状态,沥青混合料摊铺方向为:由K2+300向K2+500施工。 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试验段施工主要人员 1、管理人员 项目姓名项目姓名 柳君现场总指挥杨建东 试验负责人 现场技术负责人张徐花利芝 王潮安全及环保负责人赵金松现场负责人 张明良后勤保障负责人陶健

现场机械负责人陶迎送材料负责人胡维维测量负责人张坤 2、机械操作手及劳务人员 机械操作手:拌和站操作手5人,装载机操作手5人,车辆驾驶员12人,摊铺机操作手5人,压路机操作手7人,共34人。 劳务人员:拌和站辅助工人8人、摊铺辅助工人20人、测量放样8人、交通管制2人,共38人。 (二)、主要机械设备 序号名称单位型号、规格数量状况 1 沥青拌和站套西筑J40001良好 2 沥青摊铺机台三一重工 DTU90SC 2良好 3 双钢轮压路机台DYNAPAC2良好 4 双钢轮压路机(水 平振荡) 台 三一重工 YZC22E 1良好 5 胶轮压路机台江麓L262良好 6 洒水车台东风 1 良好 7 混合料运输车辆15t 20 良好 (三)、主要测量、试验仪器设备 1、试验设备

道路施工总结

道路施工总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洋浦经济开发区三都区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 冠英至水流公路项目 (K0+000~K1+ 施 工 总 结 海南椰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十一月一十六日 施工总结 由我公司承建的洋浦经济开发区三都区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冠英至水流公路项目,在业主、设计及监理单位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本公司全体参加人员的努力,终于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交出了一条优质的公路,并为完善三都区农村公路网,方便沿线居民出行和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本合同段的施工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程概况 1、路线起讫点

三都区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冠英至水流公路。起点为K0+000,止点为K1+,路线全长约,路面沿砂土路铺筑。路面结构设计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行车道路面总厚度35cm,面层为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基层15cm厚级配碎石。 2、技术标准 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及《海南省交通基础设施扶贫攻坚站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设计导则》()规定,线路主要控制指标如下: (1)、公路等级:四级公路; (2)、设计速度:20km/h(受限路段15km/h); (3)、路基宽米,路面宽为米; (4)、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 (5)、交通等级:轻交通; (6)、设计洪水频率: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不做规定; (7)、路面结构设计基准期:10年; (8)、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3、地理位置和气候、水文等条件 (1)、地理位置 洋浦经济开发区三都区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冠英至水流公路位于三都区冠英村委会。 (2)、气候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国道303线通辽至凤凰岭公路工程土建施工第一合同段 沥青面层摊铺试验段总结报告 (K632+000 ~ K632+500) 编制: 审核: 通辽至凤凰岭公路工程土建施工第一合同段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沥青下面层摊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第一合同段,起讫里程为K602+500~K632+500,全长30公里。本路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采用整体式断面路基宽26米,计算行车速度100km/h。 二、路面主要工程数量: 本合同段沥青混凝土面层分两层,下面层采用6cm厚Superpave19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其摊铺工程量为681763㎡,上面层采用4cm厚Superpave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其摊铺工程量为686341.1㎡。 三、施工组织 经协调最终选定邻近段的K632+000~K632+500,共500m,作为本合同段的沥青下面层的摊铺试验段。试验日期从2012年8月25日开始,于同月25日结束。历时1天。其人员、机械、设备组织如下: 1、人员组织(见下表) 我合同段投入1台产量J4000型的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进行混合料的集中拌合工作,沥青拌合设备已经调试完毕,各料斗流量已经标定,其他各

种机械业已经保养完毕能够满足施工需要。(主要施工设备见下表)

四、施工工艺 1、原材料准备及配合比 1)、沥青:采用辽宁盘锦北方沥青厂A级90#基质沥青,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2)、碎石:采用吉林双辽那木斯西山采石场生产的玄武岩碎石,石料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近立方体、有棱角,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沥青下面层试验段总结(精)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试验段 施工技术总结 中冶交通古冶外环路南线路面工区项目部 2009年6月23日 AC-25C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试验段施工技术总结 本合同段为古冶外环路南线路面工程,主线全长为18.5353公里,起讫里程: K0+750-K19+285.3。 本路段K0+750-K19+285.3下面层设计为AC-25C型沥青混凝土。6月22日在K6+390-K6+700段右幅进行了试验段施工。经检测其结果完全符合技术规要求,施工过程正常,达到试验段试铺目的,能够指导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施工,现将此段施工作为试验段进行总结如下: 一、虚铺系数确定 开始正常铺筑后,按1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3点,共检测了7个断面。铺筑前、铺筑后未压前、碾压合格后三项相对高程指标进行比较,经计算所得虚铺系数为1.23,各测点相对高程及虚铺系数计算详见附表。 二、生产配合比验证 热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马歇尔试验方法为标准。批复后的目标配合比集料掺配比例为:10-30mm:10-20mm:5-10mm:机制砂:矿粉=20:27:20:31:2,最佳油石比为4.0 %;生产配合比为: 5#仓:4#仓:3#仓:2#仓:1#仓:矿粉=10:36:17:7:27:3,最佳油石比为4.0%。 经过对批复后的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后我们取样进行了油 石比试验,并对热料仓料进行了筛分和取样进行了马歇尔试验。其各项指标均合格,如下表所示: 从试铺结果看,生产配比可满足生产要求,可用于指导大面积施工。 三、施工设备 1、拌和设备 沥青混合料拌合采用DMAP-3500(国大明)拌合设备,时产达240t以上,生产能力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干拌时间5秒,总拌时间控制在50秒。

水泥砼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试验路段 施工总结报告 一、试验目的 按规范要求在水泥混凝土面层大面积施工前应铺筑长度不小于200m的水泥混凝土面层试验段,通过试验路段对施工整个过程的人、机、物、料的配给、使用和管理进行评价和总结,制定一套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现场质量保证措施等细节进行经验总结和数据收集,综合试验路段施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缺陷,以及采取的补救措施,确定最佳施工方案来指导后期施工。 本试验路段的试验目的为获取下列现场参数: 1、施工准备 2、试验配合比的验证与调整,施工配合比的微调与控制。 3、拌合物的松铺系数。 4、验证水泥砼拌合物的质量和施工工作性,落实最佳水灰比、 施工坍落度等。 5、模板的安装架设与脱模的最佳时间。 6、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 A、集料数量的控制、集料的级配掺配 B、拌合物的拌和设备、拌和时间、拌和方法 C、拌和物出料到运输至铺筑完毕允许最长时间 D、人工布料的方式 E、振捣的方法、振捣时间及移动间距的确定 F、拌和料的摊铺工具和摊铺方法 G、精平饰面的合适机具和施工方法

H、抗滑构造的施工机具和施工方式 I、切缝、灌缝作业的最佳时间和施工方法 J、覆盖养生的时间、方式 K、拌和、运输、摊铺、振捣和整平饰面的协同作业能力二、试验路段基本情况 经过项目部现场调查研究,经请示业主、监理处同意将K0+000~K0+200段左幅作为面层施工的试验路段。该地段总长200米,面积约650㎡。砼面层施工之前,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已经完成,可进行半封闭施工,施工现场干扰也相对较小,便于施工现场观察和分析总结,具备良好的路面施工条件。 开工日期:2015年10月18日 完工日期:2015年10月18日 三、试验材料基本情况 材料 a.粗集料 碎石采用大水友谊碎石场生产的碎石,碎石材料颗粒组成范围经掺配后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压碎值小于20%,含泥量小于1.5%,针片状含量小于20%,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其级配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b.细集料 细集料采用洞口河砂场的河砂,其含泥量小于3%,石粉含量小于7%,细度模数为3.1,属粗砂。 c.水泥和水 采用凤阳珍珠生产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经检测合格。施工及养生用水采用洁净不含有害物质的水。 四、施工情况总结 1、施工准备

下面层试验段总结

经过充分的准备, 6月8日, 我项目部在K117+757-K118+030段右幅进行了沥青砼下面层试验路段施工, 铺筑长度为252.5米; 试验路段铺筑于6月8日下午2:00 开始, 5:00结束. 在公司领导、中心试验室、监办及驻地办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试验路段取得了多项试验数据, 现将本次试验路段情况总结如下: 一、通过检测取得的各项结果 1、试铺段使用松铺系数为1.3,通过下承层高程、松铺高程、压实后高程,总结出压实度系数为1.25。 2、拌和站沥青加热温度控制为160℃,集料为180℃,混合料出场温度为160℃-170℃之间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拌和时间为干拌5秒,湿拌40秒,经现场外观检测,混合料均匀,无花白料,结团成块和严重离析现象。 3、压实机具组合 试验段方案确定碾压组合为:CC522静压一遍,振动一遍,两台双钢轮DD130共振压3遍;2台胶轮压路机XP261各碾压2遍,最后终压用1台双钢轮DD130静压2遍。成型后检测压实度能够

达到要求,但表面有少部分表面离析的现象,并出现渗水。故此要增加胶轮压路机的碾压遍数,并适当提前压路机紧跟碾压。 4、马歇尔试验汇总表 二、现场资源配备 1、现场人员 2、机械配备清单 3、材料准备

本标段沥青采用产自江苏江阴优质的道路石油沥青70#,集料产自西泉姚正开石厂, 粗集料为石质坚硬、清洁、无风化、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4.75mm。细集料采用有适当集配的机制砂。沥青及集料的具体技术指标见《施工技术指导意见汇编》。 4、检、试验仪器配备清单

三、沥青面层施工工艺及方法(施工工艺框图见附图1) 3.1 施工前准备工作 3.1.1 施工前对沥青下封层的完整性及与基层表面的粘结性进行 检查,达到要求.对下封层表面浮动矿料及杂物清扫干净, 对表面灰尘提前进行了冲洗,并用鼓风机吹干净. 3.1.2 对路面基层加密复测:每10米一个断面对中线、高程、宽 度、横坡、平整度等进行测量并作好详细记录. 3.1.3 原材料按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和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 术规范的频率、方法已进行严格检验,各种材料均符合要 求。 3.1.4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现场试拌确定生产配合比如 下:1#:2#:3#:4#:5#:矿粉= 24:17:19:11:25:4 油石 比:4.3%(配合比报告见附表1)。 3.1.5 在铺筑试验段前,相关的全部试验仪器和设备及足够数量 熟练技术人员名单,已经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3.2 施工放样: 6月8日上午开始对K117+757-K118+030段右幅进行施工

路面水泥砼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路面水泥砼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试验段简介 永福(苏桥)至鹿寨公路工程№2合同段设计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起点桩号K26+000,终点桩号K53+472.235,路线全长为27.472公里。本项目为双车道路基,路基宽度8.5m,行车道宽2×3.5m,硬路肩宽2×0.25m,土路肩2×0.5m,不设超高的路段行车道、硬路肩的横坡为2%,土路肩的横坡为3%,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中心线标高。路面结构为15cm级配碎石垫层+15cm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cm沥青碎石封层透层+24cm水泥混凝土面层。路面铺筑采用抗弯拉强度5Mpa混凝土。我部水泥混凝土面层试验路设在K27+300-K27+400段左幅。于2015年4月29日完成。经检验并报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各项检测数据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表明K27+300-K27+400段左幅长度100m水泥砼面层试验段铺筑成功。 二、试验段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校核平面及高程控制桩,恢复路线中桩及边桩,桩间距为直线段10m,缓和曲线和圆曲线段为5m。 人员培训与施工技术交底: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一级技术交底,对操作工人班组进行二级技术、安全、环保交底。 2、施工人员安排情况

3、机具准备 4、材料准备 三、试验段的施工目的

1、通过试验段的生产,对投入正式生产人员、机具设备及组织管理进行磨合,总结出最佳的施工方案指导本标段大规模施工。 2、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生产,确定以下主要项目: 1)、主要铺筑设备的工艺性能质量指标和生产能力满足要求;辅助设备的配备合理适用;模板架设固定方式或基准线设臵方式能够保证高程和厚度要求. 2)、实测试验路段的松铺系数摊铺速度振捣时间与频率滚压遍数拉杆与传力杆臵入精度等. 3)验证施工各工艺环节操作要领,确定各关键岗位的作业指导书. 4)检验施工组织形式和人员编制. 5)通信联络生产调度指挥及应及管理系统满足施工组织要求. 四、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层及封层验收→测量放样及模板安装→混凝土拌和→混凝土运输→卸料及布料→密集排振→拉杆安装→三辊轴整平→精平饰面→切缝→养生→硬刻槽→填缝→成品检测及交工验收。 2、操作方法 测量放样及模板安装 1)测量放样:支立模板前在封层上进行模板安装及摊铺位臵的测量放样,每10m布设中桩和边桩,在曲线处每5m布设;测量放样的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符合相应测量规范的规定,并不能超出规范对模板安装精确度的规定。2)模板的制作:本部所加工模板采用刚度足够的槽钢制成,高度为22cm;长

沥青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

成新蒲快速路(新津段)2标段 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K22+000~K22+180右幅) 试验总结报告 1、施工过程情况简介 根据施工现场准备及基层情况,报监理工程师同意,确定成新蒲快速路(新津段)2标项目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桩号为K22+000~K22+180右幅。施工技术组和监理工程师对该部位的路基标高、弯沉、压实度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复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施工技术组积极对该试验段的下承层进行了充分准备,并于2012年6月22日具备试验段施工的全部条件,同时,施工技术组所报的该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施工的批复。 2012年6月21日下午完成试验段透层油施工,2012年6月22日上午8:00-9:00完成了下封层(稀浆封层)施工,2012年6月22日15:00-17:00进行了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的铺筑施工。本试验段为6cm厚(压实)中粒式密级配普通沥青混凝土(AC-20F),摊铺宽度为11.5m,摊铺长度为180m。 2、现场试验段施工 2.1沥青及碎石来源 本工程所用的乳化沥青和沥青混凝土所用的70#A级道路石油沥青全部采用新疆克炼石油沥青,经检验合格后发运至沥青拌合场现场。碎石均按照规范要求的现场试验室取样结果所得的配合比从新津当地碎石加工厂采购,满足施工要求。 2.2试验目的 通过铺筑试验路段,验证生产配合比,检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的适用性,确定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为沥青路面下面层6cm中粒式密级配普通沥青混凝土(AC-20F)的施工提供技术依据,总结中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 (2)掌握摊铺机作业中的施工技术。 (3)确定沥青面层的调平方法,掌握使用性能。

沥青砼上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样本

A-1-03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 项目名称: 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路面二期工程承包单位: 太原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合同段: 监理单位: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编号:

附注: 一般由工程部批准, 重要或特殊施工技术、工艺方案承包人报四份, 经总监(代表)批准后, 报业主一份。 包商一份。 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路面二期工程 GAC-16C沥青砼上面层 试验段施工总结 编制人: 审核人: 太原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路面二期工程项目部 年月日

目录 一、试验路段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试验段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试验段施工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试验段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机械设备和人员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主要施工过程控制及检测结果 (3) 八、试验段结论 (7) 九、试验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8)

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NNK0+000~NNK0+200) 试验总结报告 1、施工过程情况简介 根据施工现场准备及下承层(下面层)情况,报监理工程师同意,确定援巴马科第三大桥项目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桩号为NNK0+000~NNK0+200。施工技术组和监理工程师对该部位的路基标高、弯沉、压实度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复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施工技术组积极对该试验段的下承层进行了充分准备,并于2011年5月13日具备试验段施工的全部条件,同时,施工技术组所报的该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施工的批复。 2011年5月12日下午完成试验段粘层施工,2011年5月13日15:00-18:30进行了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的铺筑施工。本试验段为4cm(压实)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摊铺宽度为13m,摊铺长度为200m,设计总量为270吨。 2、现场试验段施工 2.1沥青及碎石来源 本工程所用的乳化沥青和沥青混凝土所用的A50道路石油沥青都是从国内经检验合格后发运至施工现场。碎石均按照规范要求的现场试验室取样结果所得的配合比从马里当地碎石加工厂采购,满足施工要求。 2.2试验目的 通过铺筑试验路段,验证生产配合比,检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的适用性,确定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为沥青路面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的施工提供技术依据,总结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 (2)掌握摊铺机作业中的施工技术。 (3)确定沥青面层的调平方法,掌握使用性能。 (4)确定与拌和机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摊铺速度。 (5)确定松铺系数。 (6)确定压实机具的种类、组合方式,确定碾压方式、顺序、速度及遍数。 (7)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工序连续施工的合理衔接与配合方式。 (8)接缝的正确处理方法。

sbs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试验段总结报告_secret

xx高速公路xx路面工程 xx合同段 SBS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 试 验 段 总 结 报 告 xx工程总公司 xx高速公路xx路面xx项目经理部 年月日

SBS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本次试验段为SBS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 二、试验段桩号:K9+650~K9+955右幅。 三、试验时间及天气:2007年7月28日上午10:25开始到11:30结束,天气晴,温度37~40℃。 四、施工现场检测 1、沥青下封层沥青撒布量试验 根据现场试验,下封层试验段的纯沥青用量符合规范要求的0.9~1.0kg/m2。 2、沥青下封层集料撒布量试验 根据现场试验,下封层试验段的集料撒布量符合规范要求的5~8m3/103㎡。 3、渗水试验 在8月2日上午,我部试验人员与监理组成员一同做了渗水试验,试验结果合格:沥青下封层基本不漏水。 4、刹车试验 在8月4日中午,我部试验人员与监理组成员一同进行了刹车试验,用BZZ-100标准汽车以50km/h车速急刹,沥青表面无破裂现象。 5、外观检查

外观均匀一致,用刀片刮开下封层观察,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牢固粘结,无起皮、无油包和基层外露等现象,无多余改性乳化沥青。 五、经过试验段试铺,可以确定乳经沥青下封层施工方案如下: (一)材料准备 1、下封层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 SBS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要求 改性乳化沥青采用沥青洒布车按计算的富余用量运输至现场进行喷洒作业。 2、下封层应采用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并有适当级配的颗料组成的集料,规格为2.36~4.75mm,并严格控制粉尘含量(小于0.075mm含量比例不超过1%)。 沥青下封层所需集料采用自卸汽车从料场运至施工现场,按施工计算用量临时堆放在结构物上或暂不施工区域。施工时用装载机将集料装入集料撒布机。 (二)基层顶面清扫和裂缝处理 1、用自行式强力清刷机在基层养生期结束后即对基层顶面进行全面清扫。清扫后的基层顶面必须确保浮灰清除干净、骨料外露。 2、用强力清刷机清扫完成后,组织专人清扫表面的碎石,用空压机(或大功率森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

甬梁线鄞州段(K0+900–K8+300)改建工程 第三合同段 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 总结报告 浙江良和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第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起点位于新丰路(桩号K3+800),终点位于绕城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西侧,与老甬梁线公路顺接(桩号K7+470),全长3.67Km。 我项目部于2015年10月1日在K3+800~K4+105左幅进行沥青混凝土(AC-25C)试验段的施工,当天天气为晴,气温26℃。 本次沥青混凝土试验段长度为305米,其宽度为16.5米,厚度为8cm,沥青混合料用量为402.6m3。试验路段油石比4.0%,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拌制,根据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及结构类型,采用两台TITAN325型号摊铺机,一前一后并排摊铺前进。于10月1日上午7:00正式开始混合料拌和,7:40开始摊铺,13:30摊铺完成,于14:10完成碾压。 二、沥青混凝土(AC-25C)配合比设计 2.1、目标配合比设计 2.1.1设计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4《.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1.2设计过程 2.1.2.1原材料 本次试验所用石料为宁波宏业采石场,矿粉为长兴矿粉厂石灰岩矿粉。沥青为道路石油70#A级沥青。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各种材料的试验检测,试验结果都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原材料检测结果见表2-1,表2-2,表2-3。 表2-1石油70#A级沥青检验结果

试验段总结报告沥青

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工程简介 .............................................................................................................. ...................,路线全长95.18公里,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 二、施工工期安排 我标段于2005年8月7日完成K89+000~K89+300段左幅的沥青砼上面层试验段的铺筑。 三、施工方案及质量控制 1、面层沥青混凝土拌和 1.1 拌和场地的布置:拌和场设置在空旷、干燥、运输条件良好的地方,并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对拌和场地清理、整平,用压路机碾压密实。 1.2 沥青储运及加热: (1)按业主要求的沥青进场后,按标号不同分别贮存。配备拼装式沥青储存罐6个,总储量为200吨。沥青加热用导热油装置。沥青被加热到165-170℃,通过管道,沥青泵输送到拌和机的拌缸。 (2)集料的堆放及质量控制 A.集料的堆放:要按种类、规格的不同,分别堆放,各集料堆插立标示牌,写明材料名称和规格。相临料堆之间用编织袋装石料码起隔开,码起的高度视料堆高度需要而定。 B.集料进场质量控制:认真执行原材料进场前取样试验制度,

按照业主指定或同意的料场进行采购。对进场的集料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检试验,频率按规范要求执行。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采购、不进场、不使用。 (3)材料要求: 沥青:按设计要求,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沥青应符合JTJ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C表C.1的技术要求。 级配要求:上面层采用AC-16I型级配。 填料: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填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得低于75%。 由总监办试验室根据要求的沥青混凝土类型,确定集料的级配曲线。对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各种集料,分别筛分试验,测定比重。根据集料颗粒组成,用计算机程序确定符合级配曲线要求的各种集料的配合比例。 (4)在试铺工作开始前将配合比、集料级配以及原材料和混合料的各种试验结果整理,输入拌和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 1.3 沥青混凝土拌和 (1)沥青拌和站采用3000型拌和站, 该站具有计算机控制的自动筛分、电子秤、自动喷沥青等功能。集料经过初步级配后,进入烘干筒烘干脱水加热温度在190-210℃,重新筛分进入集料储料仓分别储存,再按配合比倒入主拌缸,拌和均匀,然后,把拌和好的混合料(混合料出料温度为175-190℃)采用自卸车运到现场,2台带VDT

透层试验段总结

G242米脂过境公路改建工程LM-1合同段透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编制: 审核: 榆林市凤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242国道米脂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 LM-1项目经理部 2017年8月24日

透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一、施工准备 1、原材料、配合比、渗透深度 透层沥青克炼昆仑牌70#重交普通沥青,煤油采用航空煤油。 沥青:煤油=50:50(重量比)。 渗透深度不小于5mm。 2、机械设备 配备10T重路达牌沥青洒布车1台,洒布宽度6米,喷洒头37个,柴油加热。 3、洒布量 (1)拟定洒布量:(2)稀释剂挥发时间、下道工序间隔时间:24小时。 4、检测方案 (1)试验检测 试验路段的检测严格按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42国道米脂县城过境公路路面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文件和规范进行检测,沥青掺配比例、掺配方式、加热温度在拌和站检测,洒布量、喷洒温度在喷洒现场检测,渗透深度24小时后钻芯检测。 (2)时间记录 施工人员准确记录喷洒时间,24小时内经常性到喷洒现场进行观察,确定挥发时间及下一道工序的间隔时间。 二、施工过程 8月23日,在主线K9+900—K10+140(十里铺终点平交)处进行了透层试验路段的施工,试验段长240m。下午16:00,沥青洒布车进入现场,16:10开始喷洒透层油,17:00完成试验段透层洒布。 在试验段左侧车道、右侧车道、平交中心岛、匝道设置4处不透水土工布测定洒布量。 8月24日,钻芯测量渗透厚度。 三、试验段成果 (一)施工结果分析 1、掺配比例:取样品2份试验,沥青含量分别为49%、52%,符合设计要求;

隧道路面首件施工总结

延安安塞经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 隧道路面 首件工程评价报告 江西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LJ-2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年月日 延安安塞经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 首件工程认可证书 合同段:LJ-24 编号:046 单位工程名称ZK106+145-ZK106+5 06 花盖梁隧道 里程桩号 ZK106+145-ZK106 +506 分部工程名称隧道路面里程桩号ZK106+145-ZK106 +506 分项工程名称面层里程桩号ZK106+145-ZK106 +205 首件工程名称面层桩号或部位ZK106+145-ZK106 +205

经对表列分项工程的首件工程进行完工后的检查验收,其工程内外在质量符合本项目的技术规范和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施工组织科学合理,施工工艺可行,同意按照首件工程在中所采取的施工组织、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指导后续隧道混凝土路面分项工程的大面积施工,现对该首件工程予以认可。 施工单位自检意见: (盖章) 签字: 年月日 高驻办检查意见: (盖章) 签字: 年月日 总监办检查意见: (盖章) 签字: 年月日 隧道混凝土路面首件工程总结 一、工程概况 ZK106+145-ZK106+506花盖梁隧道ZK106+145-ZK106+205段作为此隧道混凝土路面的首件工程。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1.25米(0.75m检修道+0.5m左侧侧向宽度+2×3.75m行车道+1.50m右侧侧向宽度+1.00m检修道),隧道按喷锚

构筑法技术要求设计,均采用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洞口段围岩超前支护采用超前管棚周壁预注浆支护,初级支护采用径向系统锚杆、钢架支撑配合喷射砼形成整体。 二、施工目的 延吴高速公路LJ-24合同段花盖梁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不确定因素较多,出现问题后很难处理,为确保隧道工程质量,根据《延安安塞经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我项目部进行了隧道混凝土路面(ZK106+145-ZK106+205)首件工程施工,本着“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原则,对首件工程的各项工艺、技术和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工艺,建立样板工程,以指导后续工程批量生产,预防和纠正后续批量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通过首件工程施工达到以下目的: (1).施工组织检验:通过首件工程施工,确定人员、机械之间的最佳组合。 (2).收集数据:由首件工程确定在此施工工艺下各项技术指标的控制方法。总结出的技术参数作为指导大批量施工控制的依据。 三、首件工程总结 目前,花盖梁隧道混凝土路面首件工程已经完成,总结如下:(一)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地质和气象水文条件,编制了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熟悉施工图,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

沥青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精)

沥青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是高新区和红岛规划中区域性城市纵向干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双高路,南接海湾大桥红岛收费站,与建设中的红岛连接线(正阳路至双高路段)构成贯穿高新区和红岛的一条南北向对外交通要道,它由北向南串连了正阳路(S395)、双积公路、胶州湾产业基地和黄岛区的高效互动,同时也是一条滨海生态观光大道。该道路的建设对于加快环湾区域道路网主框架的形成,完善和优化区域道路网布局,改善行车条件,加强各经济开发区间的联系,促进青岛市经济的发展,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路面面层结构形式: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6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上面层试验段拟定在k4+960-k5+120段。 二、编制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我部现有可投入该工程的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 三、试验段人员组织机构表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铺筑领导小组 四、现场施工机械设备配臵一览表

五、施工工艺 1、原材料准备 ①沥青: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②碎石:采,石料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近立方体、有棱角,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③矿粉:采用5mm以上石灰岩碎石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干燥、洁净。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 要求。 2、下承层准备 粘层油应在沥青铺筑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后,紧接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路面下封层试铺总结

沥青下封层试验段试铺总结 1、试铺过程 我标段下封层施工队于2005年4月4日在主线K46+500-K47+210左幅进行了沥青下封层试铺。试铺从当天中午1时30分至4时30分,历时3小时。当天下午气温22℃。试铺具体过程如下: 1.1试铺前的准备工作 (1)按照试铺方案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和质量交底,明确职责,明确任务内容、工作标准。 (2)对沥青洒布车及集料撒布车进行了调试,试铺前对沥青洒布车及集料撒布车进行了彻底的维修和保养,确保了设备的良好运转,然 后进行了试洒布,在试验人员配合下,测定单位面积洒油量,满足 规范要求,从而确定了洒油车喷嘴数量及洒布车的行驶速度为 4km/h;同样根据单位面积集料撒布量确定了集料撒布车的行驶速 度为4.5km/h。 (3)对试铺段上基层进行了清扫、吹尘、润湿、放样、划线工作。并且在路缘石上铺上塑料薄膜,防上沥青污染。 1.2 乳化沥青的喷洒 沥青洒布车起步、终止时垫有油布,避免了局部喷量过多,纵向和横向搭接处的乳化沥青喷洒也基本不存在过多或漏洒现象。小面积漏洒处也进行了手工补洒。整个施工段做到了喷洒均匀,沥青喷洒量满足规范要求。 1.3 集料的撒布 沥青洒布有足够施工面积即进行了集料的撒布,确保了在乳化沥青破乳前完成撒布集料工作。集料撒布机退向行驶,行驶速度稳定,撒布均匀。集料撒布量满足5~6m3/1000m2的要求,乳化沥青被集料完全覆盖,不露黑,确保了不粘轮,局部不均匀处人工修补。

1.4 碾压 集料撒完后,就进行了碾压,采用YL9/16胶轮压路机,由于试铺前进行了检修,压实设备运转正常。实际碾压速度为2.3km/h,碾压遍数为3遍,碾压时没有急刹、调头等违规操作。由于集料撒布均匀充足,没有发生粘轮现象。 1.5养护及交通管制 碾压完毕后封闭交通3天,水分蒸发后,才允许施工车辆通行以均匀碾压。 2、试铺结果分析(试验资料见附件) 2.1集料:此次试铺使用的集料经试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指挥部的有关质量要求。 各项指标均符合市高指《沥青下封层指导意见》的有关技术要求。 2.3乳化沥青量 乳化沥青洒布量试验结果为0.92、0.92、0.93(折算为纯沥青用量)kg/m2,满足0.9-1.1 kg/m2的规范要求。 2.4集料量 集料量试验结果为5.8、5.8、5.8kg/m2,满足5~6m3/1000m2的规范要求。 2.5渗水试验 进行17处渗水试验,渗水系数均低于5ml/min,符合规定要求。 2.6刹车试验

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

公路路面工程 (K7+720-K8+100 左幅) 试 验 路 段 总 结 报 告 单位: 日期:二○一一年一月 目录

一、施工技术方案申报批复单 二、水泥砼路面试验路段总结报告 三、附件资料(成果资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一、概述 107国道绕城公路路面工程C1合同段为路面标,起于K0 +000.止于K9+592.493,中间短链564.984m,全长10.157km.主要工程量有:厚34cm(混凝土弯拉强度5.0MP): 168213 m2 ;钢筋:291吨。 此次路面试验段选在K7+720-K8+100左幅进行380m. 二、进行所属试验段的目的 路面是直接承受运输车辆等荷载的结构力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营后的行车舒适及运营年限。因而,混凝土路面质量要求十分重要。要控制好路面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其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原材料的质量,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等。 (一)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施工最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并总结出如何依据招标文件的技术及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二)通过本试验段施工,能寻求一种最有利于路面质量或能到达设计标准路面质量要求的施工工艺流程。 (三)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数据,纠正偏差,形成一套完整的,能确保质量的工艺流程,指导全线路面填筑施工达

到技术质量标准。 三、施工准备: (一)、技术工作的准备 1、测量放样 道路施工中测量放样是一项紧前又严格的工作,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总体施工的成果;所以,测量放样要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进行。 在施工放样中一定要超前于现场施工,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工作面,同时严格控制好施工中的三维。测量要牢固树立服务于施工,同时又要超前施工。先根据滑膜摊铺的具体情况放样出半幅路面板的中边桩及基线桩,为了便于操作放样桩位距拟为主板切缝长度(5m)的倍数;然后再用水准仪精确地测量桩位的高程,并计算出挂线高度。经自检准确无误后报监理检验。 此次试验中摊铺的参数:L右=1.1m,L中=2.0m,挂线常数e=0.2m。放样后在摊铺开始的前5.0米检测板厚,校准常数。 2、工地试验室 A、配合比试验调试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依经验来说,配合比的可操作性对整体施工的成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设计配合比的基础上,根据我标段的实际情况试验出一个操作性强又经济的配合比,同时测定出塌落度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值。 B、原材质量控制

坝顶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总结

际下水库坝顶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总结 由我公司承建的际下水库坝顶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在业主、设计院和监理单位等部们的大力支和帮助下,经过本公司全体参人员的努力,终于保质保量圆满完成了坝顶分部工程的施工任务?交出一顼合格的分部工程,现将本分部工程的施工情况总结如下:一、工程概况 际下水库位于建瓯市徐墩镇归宗村境内,距徐墩7.2km.距建瓯23.2km.在京台高速公路左侧上方100m处.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81k m2.主河道长度3.35km. 平均坡降 81.64 %。.际下水库是一座结合灌溉、防洪的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 水库灌溉面积550亩. 际下水库坝顶水泥砼路面采用C30混凝土路面(厚18cm),碎石垫层(10cm厚). 长59m(桩号:0+000—0+059),路面宽3.6m. ⑵、10cm厚碎石垫层:212.4 m2:坝顶改造工程量(1)、坝顶人工清除表土: 236 m2。 (3)、公路路面混凝土压实厚度15cm 212.4 m2。 二、开工、竣工日期 本道路自2016年3月1日开工,2016年3月10日竣工。 三、施工方法 1、人员与施工组织 针对本工程工期紧,选调了一支有丰富施工经验协调能力强,善打硬仗的优秀施 工队伍,并配以足够的技术管理人员。 根据工程数量和现场施工条件,我项目部计划安排充足的人员和机械设备,投入主要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安排如下: 2、机械设备配备计划投入设备见下表:

3、材料的准备及其性能检验、水泥:水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要符合国家标准,并且每一批水泥都应有质保1)(书。并且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的频率进行自检。以上。含泥量(冲洗) 2、砂:质地坚硬、耐光、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量在2.5(3%法)不大于,有机含量(比色法)不深与标准溶液的颜色。。石料、碎石:质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沥青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 1、施工过程情况简介 根据施工现场准备情况,报监理工程师同意,确定肥西县柿防路改建工程沥青路面试验段桩号为K6+200~K6+500。施工技术组和监理工程师对该部位的路基标高、弯沉、压实度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复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施工技术组积极对该试验段进行了充分准备,并于2016年12月10日具备试验段施工的全部条件,同时,施工技术组所报的该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施工的批复。 2016年12月18日下午完成试验段粘层施工,2016年12月19日11:00-14:30进行了沥青路面试验段的铺筑施工,摊铺宽度为6.5m,摊铺长度为300m。 2、现场试验段施工 2.1沥青及碎石来源 本工程所用的乳化沥青和沥青混凝土所用的A70道路石油沥青都是从国内经检验合格后发运至施工现场。碎石均按照规范要求的现场试验室取样结果所得的配合比从巢湖当地碎石加工厂采购,满足施工要求。 2.2试验目的 通过铺筑试验路段,验证生产配合比,检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的适用性,确定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为沥青路面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的施工提供技术依据,总结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 (2)掌握摊铺机作业中的施工技术。 (3)确定沥青面层的调平方法,掌握使用性能。 (4)确定与拌和机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摊铺速度。 (5)确定松铺系数。

(6)确定压实机具的种类、组合方式,确定碾压方式、顺序、速度及遍数。 (7)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工序连续施工的合理衔接与配合方式。 (8)接缝的正确处理方法。 (9)确定每天合理的作业段长度,调整施工组织设计。 2.3施工基本流程 下承层准备→粘层施工→摊铺机摊铺→13t双钢轮路机静压4遍→13t双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4遍→26吨轮胎压路机碾压2遍→13t双钢轮压路机碾压2遍→压实度检测。 2.4粘层施工 2.4.1下面层清扫 施工前,对下面层由于开放交通后,路面从施工区外带入施工现场的松动的石头进行清扫,同时对沥青混凝土表面的灰尘进行清扫,局部用清水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的路面,必须进行交通管制,防止对路面进行再次污染。 2.4.2粘层撒布 本工程粘层采用PC-1型乳化沥青。采用多功能沥青撒布车进行喷洒,局部采用人工喷洒。 ⑴粘层撒布前,应确保下面层沥青混凝土表面清洁、干燥,且经监理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撒布。洒布量控制为0.5 L/m2。 ⑵洒布车喷洒前,根据路面宽度合理调整喷洒宽度,尽量减少重叠;喷洒后要达到喷洒均匀,不流淌的效果。 ⑶喷洒完后对未喷洒到的部位进行人工补洒。 ⑷对喷洒过粘层的路段封闭交通,禁止行人及车辆通行,以免污染。 2.5沥青混凝土施工 2.5.1施工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