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读《教育文摘》感言

张丕红

在假期里学校开展了让每一位老师读《教育文摘》的活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当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宽容是老师应有的一种态度》时,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的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

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学《文摘》用《文摘》感言

项俊兰

读罢《教育文摘》2009年第6期的《为师者请三思而言》一文,使我深受触动,并且也引发我的深思。因为与我亲身经历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文中引用了两个事例:一个事例是讲述一位老师用她的一句话改变了一名身有残疾的二年级学生对人生的看法,并从此鼓足勇气不懈努力,终于成了一名学有所成的人。而另一个事例则是讲述一名校长在高中时因一位语文老师的话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刺痛,并导致他放弃了爱好的语文改修数学。虽然他成为了一名校长,但他却对此事深表遗憾:“对那篇习作,我自感满意,可是,教师给的‘0’分以及拆下来在班上讲的话,把我对语文的自信全部摧毁了,使我完全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并因此改变了我后来的发展道路……”作者表示:“如果当初没有老师的那番评论,也许他会成为一名很出色的作家!”由这两个事例我们不禁要深思:“教育工作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工作,面对学生稚嫩而幼小的心灵世界,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三思而言之。因为,你的一句话,也许影响他们一辈子!”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学生施以真情的爱,在思想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特别是对后进生给予真情的鼓励,哪怕只是一句简短的话语,也能使学生觉得老师没有放弃自己。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对你说句悄悄话”的活动。说“悄悄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自然和孩子们进行真心的交流。

这“悄悄话”轻如丝丝细雨,柔若习习春风,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架起了一座由教师通向大朋友的桥梁。每堂课开始之前,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兴兴的来到微机室,我会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的和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你今天真漂亮!”“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很出色。”诸如此类的话给孩子们信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的迎接新的一课;每次在学生们进行练习时,我也会送上几句“悄悄话”:“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的操作能像你弹琴那样熟练,那该多好啊!”恰当委婉的语气使孩子们受到莫大鼓舞,增强了前进的动力。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着春意融融的心灵土壤,关注每一颗心灵,使新型人才具备着健全的心理。我们播种知识,我们播种希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为每一个学生种下一颗自信、自强的种子。为了激发这颗种子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我想,任何一位以育人为天职的教师都不会拒绝这千百次的浇灌与耕耘吧!

愿被誉为“人类心灵工程师”的教师们都能将自己的语言化作滴滴甘露去浸润学生们那等待灌溉的心田。

学文摘感言

卢翔云

多读书,勤学习,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基础,是教师充实内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推荐一些教育报刊。《教育文摘》以“关注教育热点,广采教育信息,传播教育理念”为宗旨,形成了专辑化的特色,既有“课题研究资料”、“教育文稿写作指导”、“教育科研方法指导”等专辑,也有围绕课程改革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校本课程资料”专辑,给教师提供大容量、专题性的学习资料。通过认真自学,及时做好《读书摘要》,吸取先进的教育观念,获得前沿的教育信息,本人受益匪浅。

学习了《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我常想,作为一个老师,我应该怎样去爱我的学生呢?“让我的爱渗透到他们心灵当中吧!”只有他们真正用心灵感受到了我的爱,他们才会成长,才会进步。

心灵的渗透需要我不断的付出,永不放弃。用我的真诚,用我的真心来打动他们,让他们接受我,信任我,用心灵来交换心灵。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追求的目标吧!

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好:“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他只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有像父母那样对学生的爱,那么他也比读过许多书,但又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与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我

确实亲身体验到了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感受到了师爱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凝聚智慧和心血的高尚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特别需要我们付出情感的孩子,就让我们用爱心为学生筑就一级级台阶,帮助他们拾级而上,努力攀登到人生新的高度。

学习《教育文摘》体会

项俊兰

《教育文摘》是一本范围广泛、角度多样的文摘期刊。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对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更有指导意义。

通过书中的文章,使我了解了小学英语的教学原则和外语教学的各种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学理念更加清晰,可以为我日常的英语教学找到切实的理论依据。如:在英语教学中较常用的“全身反应法”即“TPR”活动,其优点是通过身体动作和其他直观手段语言情景,有利于语言教学,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说的表达能力,强调情意因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其缺点是忽视了“对话”这一交际活动的重要功能,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文摘中也明确指出:既要扎实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交际的能力;在处理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外语教学,适当利用母语;强调在情景中传授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从强调教师的教,逐步变为强调学生的学。“英语教与学”这一章节中详细地罗列出了九项教育原则,如:兴趣性原则、交际性原则、情景性原则、多样式

变化原则、理解性模仿原则等。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尝试过运用上述原则。其中“兴趣性原则”尤为重要,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就可以使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或求知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情景性原则也是我在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情境化和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操练英语知识,能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的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上述的这些教学原则是通过长期以来对小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而制定的英语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对小学英语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将运用领会到的精神和涵义指导我的教学,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有选择地、有机地运用这些教育原则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学文摘用文摘反思

项俊兰

我闲暇时认真地阅读了《教育文摘》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有个专栏叫做“反思与成长”,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论语》中的名句,向我们揭示了思考在工作、学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