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

关于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
关于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

关于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

摘要: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作为国家繁荣富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勇担历史责任和使命。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应通过完善学校章程和制度,坚持程序正义,建立健全校园民主监督机制,营造法治环境氛围等措施实现。

关键词:法治文化建设;高校;依法治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国家繁荣富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高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勇担历史责任和使命。

一、高校法治文化的概述

高校的法治文化[1],主要是指高校主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高校管理者、高校师生员工)对于高校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高校各主体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育。

高校所承载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不仅是适应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自身依法治校的需要,而且由此培育的法治理念、信仰、价值,关系到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乃至中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和文化安全。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纪校规尚不完善,并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不够

随着依法治国的推动和国家授予高校享有一定的教育自主权,高校为了更好地自治,就必须要制定校纪校规,以便更好地管理学生,从而达到依法治校的效果并促进校园的和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校纪校规常与国家法律法规发生冲突,不仅部分高校校纪校规与法律有冲突,而且在处罚学生时程序违法,也导致高校屡屡发生学生起诉学校导致学校败诉的情况

(二)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和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差,部分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就业过程中,不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听之任之,不进行对自己权益的维护,而只是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近几年,尽管高校通过《法律基础》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进行普法,由于课时较少和教学方式单一,其效果并不怎么明显,因此,高校应进一步改革法治文化建设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几年,频频被媒体曝光的高校各类案件,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却有增无减,大学生犯

罪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迫在眉睫。

(三)高校法治文化氛围的缺失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我国一直采用儒家思想进行治理国家,即是“贤人政治”,其实就是“人治”,这一思想长期影响着人们,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过法律,但其没有任何威信,于是出现了权大于法的现象,从而导致人们对法律失去了信心而相信权力的威力,因此我国缺乏让法治文化成长的土壤。在当代现实生活中,“官本位”、“人治”和“权大于法”等思想仍然有市场,于是滋生了司法腐败问题从而导致“关系案”“人情案”的出现,有人碰到了纠纷不是去找律师而是去找领导和法官,即使找律师也要看其是否有关系,这一现象的发生意味着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当前的法治现状也严重影响着高校法治文化氛围。

三、加强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措施构想

(一)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

学校在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制度制定的合法性与合宪性,强调树立以学生、教师权利为本位的立法思想。注重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系统构建规章制度体系[2]。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严谨、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更是保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高校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完善校园内各种规章制度,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实现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党群系统工作与管理制度、行政工作与管理制度、教学科研

管理制度、学生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高校应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系统审查和清理,对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的制度和规定,及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逐步建立起完备科学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

(二)坚持程序正义

高校要加强依法治校,必须建立严格的程序制度,让程序正义贯穿依法治校的全过程。具体实施中要以建立听证制度来保证程序正义。可以在对教师或学生依法作出处罚或不利评判时给予当事人申请公开听证的权利;在学校作出涉及教师或学生的切身利益的行政管理行为时,如果当事人认为明显不公平或不合理的,当事人同样可以提请公开听证;学校的重大决策、制度的出台也應当建立听证制度,重视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认真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充分尊重高校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及建议权。学校重大制度的制定必须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校园民主监督机制

“法治”的一项重要内涵就是限制公权力,对于高校公权力的限制无非是对于学校行政管理权力的限制。而民主监督的有效实施,能够防止管理者的违法、违纪行为,最大程度地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是推进依法治校的有力保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学校监督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纪检部门、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能;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监督热情;建立学校行政向教代会报告工作的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实行校务公开,方便有效监督。

(四)营造法治环境,形成精神引导,促进品格养成

校园环境是无声的教师,优良的校风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橱窗、墙报以及校园网络等平台进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宣传。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新法出台等机会组织学生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图片展、进行现场法律咨询等活动以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众多活动中可以打造一些“品牌”活动。通过“品牌”活动的常态化建设,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学校可加强法律援助中心的影响力,让师生更直接的想到进行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当碰到有关法律问题时可到该中心进行咨询,这能让师生感受到通过法律解决问题的益处,从而让法治深入人心,引导其他精神上坚持法治,并坚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达到师生形成良好法律思维和习惯的目的。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目前一个重要课题,高校能通过教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个基本职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平台,高校必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以达到依法治校的目的,从而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艳:高校法治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探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2]胡建华: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作者简介:

李红(1989-),女,河北南宫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天津外国语大学。

校园法治建设汇报材料

段家河初级中学校园法治建设汇报材料 段家河初级中学副校长曹廷斌 各位领导: 我校按照依法治教方略得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得中心工作,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得法律素质与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得进程,将学校管理与事业发展全面纳入法制得轨道,保障与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得顺利开展,在“依法治校"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一、全机构、加强领导 在依法治校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处、政教处及骨干教师为成员得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详尽实用得工作网络,使得依法治校工作层层有落实,处处有保障. 二、快实施依法治校工作得进程 1、制定章程、规范制度 学校结合实际,依法制定学校章程,依照章程建立学校行政、教育教学、总务、政教、工会、学生会、校园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等管理制度,使法制建设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落实,使法制建设工作经常化与制度化,把学校法制教育情况与本学校质量评估等工作联系起来,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得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我校法制建设工作深入发展。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增加学校各项工作得透明度,创设了依法治校得民主环境.

学校将依法治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使学校法制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开展一系列具体得法制建设活动,把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教师法制宣传教育 学校采用了主题班会、法制讲座、等方式在全体师生之中宣传《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与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以此来提高师生法律意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在学校得规章制度中,我们把普法工作进行了量化规定,使我校得推普工作有章可循。 3、注重普法形式多样化 我校采取主题班会、宣传展板、演讲、征文、测试等形式,进行学习渗透,使全体师生能够初步掌握部分得法律、法规得常识,加深教职工得法律意识,最终使我校师生犯罪率为零。我们充分利用了宣传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向广大师生宣传了法制教育得重要性。各个班级又认认真真地出了一期法制教育黑板报。在每学期得安全教育中,我校都要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得各种活动。我校少先队还根据自己得实际,开展了以法制教育为主题得中队活动。“法在我们身边"、“守法好少年”、“法律知识知多少”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们得智慧,同时也就是她们学法、知法得成果得反映。同时,我校还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瞧法制教育光盘,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法制教育,也净化了孩子们得心灵。

以法治文化引领法治建设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以法治文化建设奠定法治国家的坚实根基。 一、法治文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素 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法治文化意味着法治精神得以普遍化地实践和实现,社会活动是按照法治精神实践的方式、过程和实现的结果。 (一)法治文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精神支柱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主与法治具有内在统一性,真正的民主离不开法治。法治为民主创造稳定运行的空间,引领民主走向理性轨道,保障民主健康发展。没有法治及相关的意识形态建设,民主政治就无法立足,甚至会走向反面。作为意识形态的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法治文化具有规范力,可以内化为公民的个体思想,从而规定

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使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社会形成一种有法律且被严格遵守的状态。法治文化的形成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文化土壤,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对政治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只有培育和形成以法治精神为内核的法治文化,才能更加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法治文化是推进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根本保障 法律与任何制度性的东西一样,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美国现代化问题研究专家英格尔斯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制度以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化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法治文化体现个人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和实践。从历史上看,中国社会长期受封建统治,其后果是造成了法治基础相对薄弱。反映在文化上,人治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较为深远。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不仅是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也必然是人们的政治、文化观念转变的过程。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

关于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

关于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 摘要: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作为国家繁荣富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勇担历史责任和使命。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应通过完善学校章程和制度,坚持程序正义,建立健全校园民主监督机制,营造法治环境氛围等措施实现。 关键词:法治文化建设;高校;依法治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国家繁荣富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高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勇担历史责任和使命。 一、高校法治文化的概述 高校的法治文化[1],主要是指高校主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高校管理者、高校师生员工)对于高校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高校各主体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育。

高校所承载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不仅是适应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自身依法治校的需要,而且由此培育的法治理念、信仰、价值,关系到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乃至中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和文化安全。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纪校规尚不完善,并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不够 随着依法治国的推动和国家授予高校享有一定的教育自主权,高校为了更好地自治,就必须要制定校纪校规,以便更好地管理学生,从而达到依法治校的效果并促进校园的和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校纪校规常与国家法律法规发生冲突,不仅部分高校校纪校规与法律有冲突,而且在处罚学生时程序违法,也导致高校屡屡发生学生起诉学校导致学校败诉的情况 (二)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和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差,部分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就业过程中,不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听之任之,不进行对自己权益的维护,而只是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近几年,尽管高校通过《法律基础》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进行普法,由于课时较少和教学方式单一,其效果并不怎么明显,因此,高校应进一步改革法治文化建设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几年,频频被媒体曝光的高校各类案件,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却有增无减,大学生犯

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最近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全面部署,这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决定》对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充分认识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作为纪检监察的一项重要工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文化,是培养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全民法律水平,形成遵纪守法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载体。纪检机关在法治文化建设方面承担重大责任,并且有着其他国家机关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1、法治文化建设是现代民主法治的灵魂。 2、法治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需求。 3、法治文化建设,是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内在要求。 4、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5、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地方人大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 长期以来,纪检监察机关非常重视法治文化建设,把这项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法治文化建设仍然是整个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尚不能完全适应我国民主法治发展的新要求,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笔者认为,纪检监察机关进法治文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协调,把法治文化建设统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之中。 2、——突出重点,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中融入纪检监察工作元素,彰显人大工作的特色。 3、——增强文化色彩,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工作总结:XX市上半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XX市上半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扣“七五”普法规划,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核心,以满足社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需求为出发点,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服务法治XX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总结如下: 一、强化目标管理 年初,根据中央及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及时已市委办名义出台下发了《XX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重要举措201X年工作要点》,法治办也下发了《XX市201X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要点》,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对照“七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对全年法治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对象、重点内容等进行了统一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区县(市)及各部门、行业也针对各自特点,进一步确定完善了年度法治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 二、加强普法平台建设 市、区县(市)法治建设工作部门针对实际,进一步加强了普法平台建设,强化了信息考核制度。市本级利用电视台“法治先锋”、“和为贵”栏目,XX广电联盟“法治时间”和“法治XX”网站进行普法宣传;还建立了“法治XX”微信平台,加大了“法治手机报”的普发率,使群众时刻都能接受法治的熏陶。 三、组织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调研围绕法治文化建设这一法治建设工作的重点,我们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市委政法委等单位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县区、乡镇、村社区及

部分市直单位采取看现场、听介绍、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5月,市人大副主任王XX再一次带领市人大内司委、市政协群团委、市政府办、省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委法治办相关人员前往湖北襄阳学习法治襄阳建设工作经验。市办多次组织区县一起学习考察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四、加强国家公务员普法教育 我们组织了普法讲师团成员到各区县和市直各部门开展十九大宣讲,将法治教育纳入党校和行政学院各类培训,坚持了中心组学法和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组织全市副科以上公务员参加“法治XX专题培训班”学习。据统计上半年普法讲师团成员进行专题辅导60余堂次。 五、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 年初,我们得知今年省农委“法治进乡村、培育新农民”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安排我市资阳区承办,我们抓住契机,做好结合文章,将此次活动列入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的主要内容,4月初,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召集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委、市公安局、市国土局、市民政局、市水务局、市质监局、市司法局、市工商局、市信访局、市委法治办等部门的分管领导就如何搞好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进行了协调分工,强调各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积极参加印发资料、送法下乡、宣讲培训等具体活动,特别是市委法治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的职能作用,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送法下乡”、“送法入户”活动,并做到有声势、有实效。我们还积极向省办汇报,争取了全省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在我市启动。5月12日上午,由中共XX省委法治办、省司法厅、省农业委员会主办的201X年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暨“法治进乡村、培育新农民”活动在赤江咀村正式启动。省委

关于开展“校园法治文化”活动方案

关于开展“校园法治文化”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结合我校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实际,经研究在全校组织开展“校园法治文化”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普及法律常识、共建和谐校园”为目标,以“校园法治文化”活动为载体,掀起校园法制宣传教育的热潮,不断增强法制教育的渗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广大师生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工作水平,促进我校依法治教工作上新台阶。 二、活动主题 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共建和谐法治校园。 三、活动时间 “校园法治文化”活动安排在11月15日至12月15日。 四、活动内容 (一)学习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对师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国家意识、国家制度的认知和公民守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自觉明辨是非,崇礼守法; (二)学习教育宣传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三)学习教育宣传宪法、国家基本法律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和保障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学习教育宣传《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义务教育法》、《禁毒法》、《教师法》、《教育法》和《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五、活动形式 (一)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国旗下遵纪守法宣誓仪式(誓词见附件1); (二)举办一次“崇尚法治,追求和谐”为主题的法制手抄报征集评比活动(活动方案见附件2); (三)举办一期法制讲座,可邀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担任主讲; (四)举办一次法制图片展览。法制图片由区人民检察院编制,届时由教育局统一安排时间,巡回到各学校展览; (五)观看一次《少年口角之争酿祸害》法制专题片。该专题片是区普法办联合法院、检察院和电视台拍摄的刑事法庭审判过程制作而成,由区教育局将专题片发放到各学校,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六、活动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校园法治文化”活动作为今年德育教育的重点来抓,认真谋划,科学统筹,精心组织,各学校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以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实施。 (二)打造法制教育品牌,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各学校要根据全校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要明确专人负责,按照通知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求形成自身特色,打造具各校风格的法制教育品牌,促进形成优良校风学风。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及时宣传报道“校园法治文化”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典型经验,凡积极参加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绩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嘉奖,推广经验做法,以促进学校法制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

“法治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龙潭坪初级中学 “法治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提高依法治校水平,扎实做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创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根据建始县委法治办、县教育局、县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校园创建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法治校园”创建工作落到实处,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提高教师、学生法律素质和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改善学校校风、教风、学风,推进我校教育和谐、健康、优质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法治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创建目标 通过开展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深化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建立健全校内申诉制度,加强对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和校园安全管理,增强广大师生法治意识,构建依法领导、依法管理的有效机制,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争取本年度使学校创建成为“建始县法治校园”。 三、主要任务

1.管理制度体制完善。坚持校长负责制,实行岗位责任制,校长、教师岗位职责明确,教职工各司其职。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工作质量、考评体系完善。有专门机构和领导负责依法治校工作,定期研究依法治校工作。 2.办学行为依法规范。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熟悉教育的基本法律、基本原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校的权利义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明确教育方针、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校风良好,学校教职工、学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 3.民主管理机制健全。学校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有健全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组织,学校发展等重大决策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实行校务公开,校内监督机制完备。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绩效分配、职称评聘、评优选先、表彰奖励等涉及教职工权益的事项向教职工公布。 4.教师权益受到保障。推行教职员工聘任制,受聘的教职工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聘任合同内容符合《教师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教师能够履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义务。对教师的处理处分依据准确、程序合法。建立健全校内教师申诉制度。 5.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依法维护学生的人身、财产权利,尊重学生人格,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

最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意见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注重特色、开拓创新,通过有重点、多层面、全方位地开展法治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法治文化建设内涵,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增强干部职工群众的法治理念、法治精神,为全力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努力实现冲刺全国百强、建成中等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三大目标”,提供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 二、目标任务 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在“六五”普法工作结束时,使全市的法治文化建设机制更加健全、设施更加完善、载体更加优化、产品更加丰富,法治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及公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产品和品牌。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的教育、熏陶、示范、引导作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水平进一步提升,全体公民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使我市的法治文化建设走在市先进行列。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法治文化建设认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党和政府理国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和集中反映,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全体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有并遵循

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方式,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全市公民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普遍养成崇尚法治权威、依法办事的习惯,真正使法治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追求,有利于为法治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有利于创造具有浓郁特色,体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强化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创新法治建设论坛建立举办机制,组织引导理论界和法律工作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文化建设理论研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科学内涵,探索法治文化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改进法治文化的传播方式,力求把法治文化的内涵要求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三)加快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按照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加强各类法治文化设施的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全市建设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法治场馆、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画廊、法治文化街区及法治文化景观等法治文化阵地。全市将统筹协调,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建设四个法制教育基地、一个法治文化公园、一条法治文化街。每个镇(街道)建设一个法治文化长廊,每个村建设一个法制宣传专栏。将法治文化作为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要利用办公楼大厅、走廊、服务窗口等公用区域,精心打造法治

法制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法制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作为特定的民族、种族适应特定地理和人文环境而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的内涵自然包括了这些民族和种族关于法律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法律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人们的行为方式。 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当下意义。中国有着深厚的法治文化传统,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社会能够持续维持几千年而保持基本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不变,自然有其在社会治理和纠纷解决方式上的独特之处。重视道德教化、强调“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实施追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礼乐政刑综合为治等,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梁漱溟曾说过,“未来之世界文化,将为中国文化之复兴”。这当然也包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当代的自我超越与复兴。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是对中国传统“法治”的简单继承。它源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又植根于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它也不是对西方外来“法治”的全盘移植,而是对西方优秀法律文化与本土法律文化创造性结合和转换的成果。 公平正义的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法治文化建设应围绕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展开。公平正义是人类普遍认为的崇高价值,也是现代法治文化的精髓所在。现代法治承载着宣示公平正义的行为规范、通过执法和司法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任务。只有公平正义的法治,才能避免社会利益之争的激化和剧烈的社会冲突,才能形成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道义源泉。 文化强国必然是一个法治强国。当今世界,法治发展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拥有一个现代法律体系,以及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有法可循、依法治理是国家“软实力”的

重要指标。当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增强国家法治”软实力”的要求更加紧迫。良好的法律规则、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保障。 感谢您的阅读!

浅谈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

浅谈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 引言:法治文化,顾名思义是以法治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本质上,是人们对法治的崇尚和信守。法治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一环,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文化、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深入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法治文化在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法治文化是立法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是现代民主法治的灵魂;是正确使用法律的思想保证;更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所体现出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等精神也揭示了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于法治文化的需求日益提升,这也为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对法治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和推进。2014年将在南京举办的青奥会为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和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要把握青奥会这一重要机遇,深入研究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分析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积极探索建设方式,努力营造法治氛围,最大程度的将法治文化渗透进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的多发挥青少年在法治文化建设当中的先锋队作用,以期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深化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是当前全国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课

题。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作为祖国的未来,这一代青年人,肩负着将中国从人治社会转变为法治社会的重要历史责任。所以在他们的身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未来的社会发展浪潮中,懂得一定法律知识和具备较强法律意识的人才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肩负起更加重要的担当。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法治文化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他们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长远方针。当前青少年接触社会的年龄较小,机会较多,加之社会因为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导致道德失范,青少年以及青少年为主体违法犯罪案件只增不减。生活在这个敏感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就更需要法律作为思想上的坚强支撑。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有利于形成更好地用法习惯,提高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有利于从犯罪年龄的低端抓起,有效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起到抑制犯罪低龄化趋势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长期稳定。 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少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一些不健康书刊、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网站,宣扬色情、暴力、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而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容易误入歧途。长此以往一些青少年在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支配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诚然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需要优化,

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

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 [摘要]法治文化从其结构来看,主要表现为显型结构和隐型结构两个层面,即制度性文化和理念性文化。理念性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关键。认真理解法治及法治文化的内涵,吸收西方法治文化的精华,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在要求,从文化视角审视高校法治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促进高校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提升高校法治化水平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高校法治法治文化 高校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法治人才的主渠道,是构建和谐高校,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法治文化是高校法治建设的灵魂,法治文化建设水平直接关系高校法治建设效果。只有深刻理解法治及法治文化概念,把握高校法治文化内涵,关注高校法治实践问题,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才能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 一、法治及法治文化 法治的概念最早由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揭示。作为现代意义的法治是以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基础,是市场经济基础之上、民主政治体制之中的治国方略,它包括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法律对权力的制约与对人权的保障等一系列原则和基本要求,它表达了与人治根本对立的立场。所谓法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法治文化最早产生在西方,探讨法治文化首先要研究西方法律文化,西方法律文化具有法律主治性与范式性,其法律主治性表现在西方的法律文化就是法治文化。“法治”是西方法的传统精神,“正义”是西方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正是在“正义”价值目标的引导下西方社会主体形成了普遍的自由、平等、公平、民主和权利至上的观念及信仰法、崇尚法和尊重权利的法治精神和良法主治的文化,这和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基本相同。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价值也取向于“正义”,当代中国也正在培育和促使社会大众主体形成普遍的自由、平等、公平、民主和权利至上的观念,正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信仰法、崇尚法和尊重权利的法治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精神的高度凝

学校工作计划 2020年法制校园创建工作实施计划

2020年法制校园创建工作实施计划 深入开展法制校园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全校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使学校的管理在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有序、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20xx年法制校园创建工作实施计划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20xx年法制校园创建工作实施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以"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层层落实安全责任,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安全管理,确保我校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不受任何损失;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积极实施开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深入普法,努力创建法制校园、和谐校园;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努力做到制度健全,责任明确,措施得力。 二、工作目标 1、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加强安全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狠抓安全教育,健全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明确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建立长效机制,杜绝安全事故。 2、切实加强学校校舍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教学活动安全、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提高防范意识,杜绝安全事故。 3、切实提高师生防火、防溺水、防震、防雷、防病、防煤气、

防洪、防交通伤害、防食物中毒、防人身伤害侵害的"十防"意识,有基本的"十防"常识和技能,杜绝安全事故。 4、完善法制安全工作台帐,保证各项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三、主要工作 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开展好"中学生安全教育周"和"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认真学习、宣传相关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与公安交警部门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到学校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全校师生交通安全意识,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2、加强法制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教育青少年信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师生不参加非法组织,不参与危害社会秩序的活动。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利用好心理咨询室。 4、加强学生节假日的安全教育。一是学校对学生的节假日活动范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注意事项等做出安排;二是密切家庭联系,加强节假日期间对学生的安全监护;三是加强校内值班和巡查。 5、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校。实验室易燃易爆物品要有专门库房存放,专人管理,健全落实使用制度。经常检查电路设施、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清除隐患。食堂、锅炉、库房、实验室等重点防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活动方案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让我校全体师生了解、掌握宪法和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法治校园建设,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以“12.4国家宪法日”活动为契机弘扬法治精神,为此开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的主题活动。 二、活动主题: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 三、活动时间: xx四、活动地点 各班教室、彩色广场 五、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六、人员安排: 活动报道: LED(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好少年): 七、活动内容: 1、开展宪法晨读活动。 2、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宪法知识。 3、利用校园广播宣传宪法知识,营造宪法教育氛围。

4、开展主题教育课活动。 八、活动要求: 1、请各班主任查找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为主题的相关内容,在各班级开展晨读活动。并收集好相关素材,过程照片,并于12月8号前将活动照片发送给陈旖旎。活动期间请班主任注重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 2、请12月5日国旗下讲话的老师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主题进行宣传教育。 3、请林老师播音时传送有关“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方面的知识。(12月2日——9日) 4.12月9日(星期五)上午第三节以楼层为单位开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主题教育课,可采用活动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各楼层推选一位主教,一位负责拍照,将活动照片于12月9日前发给陈 xx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 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

我国法治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2012年第09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9,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7期) Total No .297 收稿日期:2012—04—20 作者简介:朱崇坤(1969—),男,山东临沂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政法部,博士生,研究方向:法政治学。 我国法治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朱崇坤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摘要:自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确立以来,理论界对如何在中国实现法治提出了不同观点。体制改革与制度变迁,是目前呼声最强烈的措施。本文认为,实现法治最重要的是首先在我国建设以人本主义、平等主义、理性主义、权利本位论为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法治文化。法治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下, 塑造法治所需要的文化观念绝非朝夕之功。当前在积极进行制度变革以及制度设计的同时,更应当加强现代法治文化建设,采取综合措施,改造并扬弃传统法律文化,建设并弘扬现代法治文化,潜移默化地改造人们观念,推进现代法治建设。 关键词:法治;法治文化;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142—03 自从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 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确立以来,理论界对如何在中国实现法治提出了不同观点。体制改革与制度变迁,是目前呼声最强烈的措施。但笔者认为,实现法治最重要的还是首先在我国建设以人本主义、平等主义、理性主义、权利本位论为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法治文化。 近百年以来,多少仁义志士对我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经历了血与火的斗争,进行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但是不管我们建设新制度的理想有多么高远,不管我们的决心有多少强大。法治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塑造法治所需要的文化观念绝非朝夕之功。因此,当前我们在积极进行制度变革以及制度设计的同时,更应当加强现代法治文化建设,采取综合措施,改造并扬弃传统法律文化,建设并弘扬现代法治文化,潜移默化地改造人们观念,推进现代法治建设。 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我国法治文化的建设路径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对推进我国法治进程能有所裨益。 一、发展民营经济,建立并夯实法治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市场经济是法治生长和发育的客观基础,这已 成为共识。我国目前提倡的市场经济发展, 主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作用及其所具备的优越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无法创造法治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只有发展民营经济,才能促进我国法治文化的发展。 1.民营经济的发展能够培养社会成员的平等及独立意识 我国传统上是自然经济一统天下,即使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落后的地区,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是产品不需要交换的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是在以人的依赖关系所组成的单位内独立进行的。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人要依附于其所依属的集团(家族、国家、社会),才有生存的必要和价值。个人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缺乏社会分工与社会交换,社会主体之间不具有相互制约性,无法建立平等意识。为培养社会成员的独立与平等意识,我们必须发展社会经济,尤其是发展以社会成员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在社会化的经济活动中,产生了社会分工,不同经济主体,生产不同的能够满意社会需要的产品及服务,并加以交换。此种经济活动凸显了各个 2 41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2013年哈尔滨市中小学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法治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根据全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总体部署,结合全市教育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为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以“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校园”为宗旨,以“文明守法,诚信责任”为主题,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法治理念,扎实推进“法律进学校”活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目标任务 以校园法治环境建设、民主法治学校创建等为载体,通过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校园法治文化”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学校法治文化内涵,使法治文化融入师生生活和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培养师生法治信仰,丰富师生法治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学校依法办学的意识和水平,提升广大师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有效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形成校校依法治、班班树文明、人人讲诚信的教书育人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三、活动内容 (一)开设法制教育课。全市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按规定将法制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切实做到法制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经费“四落实”。在形式上采取专题教育和相关学科渗透相结合,在内容上与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等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全市中小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科学设计和有效建设学校环境文化、楼廊文化和班级文化,并与学校特色建设有机结合。

法治文化建设

二)加强协调,把法治文化建设统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之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文化建设必须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大格局之中。把全面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更高的目标定位,在理念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内容上更加注重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的传播,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不同群体的需求,不断增强针对性、提升有效性,真正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追求。宣传部门要主动与司法、教育等部门加强联系与协调,定期检查有关法治文化建设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做到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注重特色,开拓创新,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措施地推进这项工作。 路径四:立足现实、继承传统、借鉴先进、革新自我、注重建设。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路径。所谓立足现实,我们法治文化建设,要从实情出发。离开现实,谈法治文化建设,显然是毫无益处的。继承传统,一个历史深厚的具有数千年文明的国家,如果否定自己的传统,我们很难想象,我们的民族的根在哪里,我们文化传承的血脉又从哪里流动到我们今天。从新文化运动以来,到现在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转型社会中,我们一定要认识,我们的传统法律文化中,有精华,但是也有糟粕。所以要革新自我。注重建设,对于法治文化来说,破坏是次要的,建设是更重要的,我们不是为了破坏而破坏,所有对传统文化的批评,除了血脉的传承、文化的保存之外,我们还要

注意,这个民族将怎么走向未来,我们要建构什么样的法治文化,才能使我们这个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与世界的其他民族共存,一起为世界的发展作出这个伟大民族应有的贡献。此刻,中国社会的未来是不确定的,这是一个开放的未来,我们必须自己去创造它,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自己去确定现代中国的含义。这就是所谓的制度建构,这就是所谓的文化重建。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不能够确知最后的结果;不过有一点应当是确定的,那就是我们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和守法的国家,也需要一个健康而有活力的社会,更需要无数享有自由与尊严的个人。为此,我们既需要法治,也需要民主。法治与民主的有效结合,是实现中国统一和稳定的制度保障,也是文化重建的制度基础;而通过推行法治、加强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在新的政治与社会实践中积累新的生活经验、使理性的精神融入整个社会、逐步建立起一个现代的、多元的和理性的社会,应当是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目标。

2017“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狮子楼第一小学 “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2017——2018学年度) 为认真贯彻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基本方略,扎实做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创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根据阳谷县教育局《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确保“法治学校”创建工作落到实处,现结合我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提高教师、学生法律素质和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改善学校校风、教风、学风,推进我校教育和谐、健康、优质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法治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创建目标 通过开展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深化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建立健全校内申诉制度,加强对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和校园安全管理,增强广大师生法治意识,构建依法领导、依法管理的有效机制,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争取本年度使学校创建成为“法治学校”。 三、主要任务 1.管理制度体制完善。坚持校长负责制,实行岗位责任制,校长、教师

岗位职责明确,教职工各司其职。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工作质量、考评体系完善。有专门机构和领导负责依法治校工作,定期研究依法治校工作。 2.办学行为依法规范。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熟悉教育的基本法律、基本原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校的权利义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明确教育方针、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校风良好,学校教职工、学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 3.民主管理机制健全。学校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有健全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组织,学校发展等重大决策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实行校务公开,校内监督机制完备。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绩效分配、职称评聘、评优选先、表彰奖励等涉及教职工权益的事项向教职工公布。 4.教师权益受到保障。推行教职员工聘任制,受聘的教职工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聘任合同内容符合《教师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教师能够履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义务。对教师的处理处分依据准确、程序合法。建立健全校内教师申诉制度。 5.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依法维护学生的人身、财产权利,尊重学生人格,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行为。 6.法制宣传教育成效明显。建立普法责任制,成立普法领导小组。认真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