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法律之维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法律之维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法律之维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法律之维

李琦张宝佳

中国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政策法规室

Legal Dimension of Aviation Risk Management

Li Qi Zhang Baojia

风险管理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研究领域,因为它总是与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密切相关。鉴于航空业的运行规范错综复杂,鲜有持续的盈利期,再加上9·11事件进一步增强了航空业的风险意识。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不确定的行为,航空公司面临着吸纳与控制风险的挑战。而在制定与实施风险管理计划过程中,法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方都必须了解所适用的法律,并且结合它们来实施各自的风险控制系统。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险管理可以被理解为这样的过程,即通过它,公司可以确定和控制风险,使其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或者在出现时,产生的损害最少。风险管理不仅仅是购买保险的行为,它还构成一个合理的、持续的、不断发展的程序,以对公司的财产、利益和员工进行保护,使风险最小化。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一般包括以下5个阶段:

(一)风险的确定

风险确定是系统的、持续的检查和确定公司所面临的潜在的损失源,通过确定程序和广泛调查,一个公司会完全发现在其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详细情况。只有公司确定了其面临的所有潜在损失,才能选择好最佳的处理方式。风险的发现和确定构成了风险管理计划中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它需要深层地了解公司的战略和运行目标,以及其运行的市场环境。

航空公司经常存在的风险有:财产风险、运营风险、责任风险、犯罪损失、关键人员的流失等。

(二)风险的评估

一旦确定了潜在的风险,就必须对与其相关的损失进行适当的评估。从经济的角度看,风险评估涉及对可能各种潜在影响的评估。这需要确定:1、这些损失发生的概率;2、可能发生的损失的严重程度;3、损失对公司财政的影响;4、从一个预算年度到另一预算年度,损失变化的程度;(5)对下一预算年度损失实际出现的预测能力。评估的过程,是预测潜在的威胁、衡量最大可能的损失和最小可能的损失,这对于运用风险管理工具的最优组合,做出风险控制的适当决定是至关重要的。

(三)风险处理的技术

在确定和评估风险之后,要对解决潜在风险的技术进行衡量。有四种风险处理的工具:排除;降低;转移和自担。风险管理者使用排除和降低技术来控制风险,运用转移和自担的方法来为风险提供资金支持。

(四)风险处理方式的选择

通过考察损失的频率和强度特性,可以对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式提供指导。一般有四种情况:1、低频率和低强度风险:该类风险由于对公司财政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对之不予考虑也是安全的;2、高频率和高强度风险:公司不应当从事该类风险活动或者尽快从这类行为中抽身,以立即避免该类风险;3、高频率和低强度:这些风险通常是降低和自担的对象;风险管理者可以衡量它们对公司运营和财政稳定性的影响,从而预测将来的损失。鉴于频繁提起小额赔偿诉讼的管理成本较高,一般不建议采取转移的方式;4、低频率和高强度:首先应该转移这些风险。其影响使得企业无法自担风险。一旦出现,公司就需要保险者提供

资金注入。降低的方法,作为一种补充措施也是有用的,因为它可以限制损失的强度。

(五)风险管理计划的监控

风险管理的最后阶段,就是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控。由常规的交流、审计、评估组成,以确保有效地确定和评定风险,执行适当的处理政策以及确定改善的时机。

二、航空公司的法律风险管理

(一)航空风险的表现形式

在航空业中,风险可以被定义为,航空活动中产生的不确定性或者从事航空活动的一方所面临损失的威胁。可以将风险粗略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政治风险:战争、劫机和恐怖袭击;征用、没收、查封和剥夺航空器;法律和规章的负面影响;禁运、内乱和敌对状态;

2、法律风险:职业和信赖责任;雇佣责任;违约、侵权和产品责任;主管和高级工作人员责任;

3、运营风险:盗窃、事故中的损失和损害;欺骗行为和对人身的伤害;自然灾害;生产线中的错误与疏忽;罢工或员工士气低落;航班延误与取消;跑道障碍;电子商务失灵与数据损失;

4、财政风险:经济性和财政性货币变化;利率的提高;公司破产或主要债务人或承租人的破产;经济萧条;航空器剩余价值的下降;税务责任;

5、业务中断风险:由于以上一个或更多风险导致公司业务的中断。为避免上述风险,航空公司必须明确自己的应对策略。

(二)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法律框架

1、违约风险管理

(1)航空运输合同类型

涉及航空的合同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租用合同、货运单和客票。租用航空器的所有人与租用人之间,就货物的特定航行运输所签订的合同,或者在一定时期内使用航空器所签订的合同,或者结合以上两种形式的合同。货运单是航空器的所有人或其代表,对装载其航空器上货物所出具的接收证明。租用协议是租用全部航空器或其大部分的证明,而货运单是适合运输小包装货物的合同形式。客票是运输乘客的证明。

(2)违约责任管理的总章程——蒙特利尔公约

1999年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蒙特利尔公约将华沙公约的大部分有用的规则纳入了单一的连贯的协议中,公约在下列领域被证明是新颖的和成功的:如果能够证明损害完全是由于第三方的过失或其他错误行为或不作为,承运人就没有义务支付超过10万特别提款权的赔偿;蒙特利尔公约的缔约方被要求责令其承运人维持足够的保险,有权要求在其领土内营运的承运人提供该保险的证明;明确规定对于公约使用的任何诉讼中,“不应当实施惩罚性、惩戒性或其他非补偿性的赔偿”。公约保持了华沙公约的基本结构,成功地重建了国际航空私法的统一。

但是,蒙特里尔公约仍存在一些不足:

·蒙特利尔公约只在货运方面允许仲裁,对于旅客的索赔则不允许,尽管总的趋势是应当更广泛的采用仲裁;

·第17条是从危地马拉议定书严重的后退,提到了身体而不是人身伤害,这在表面上就排除了精神损害。这个问题留给了司法解释,它可能会鼓励诉讼;

·第17条没有就事故术语给出任何指示,就承运人对旅客的责任问题,拒绝了更广泛的事件这一术语;

·虽然保留了通知的规定,但是它不是机票的强制性的部分,也没有规定不通知如何处罚;

·关于经检查的行李的责任限于1000特别提款权,这很难达到行李的成本;

·第5管辖权的用词可能会产生问题,因为在某些管辖权内,并不知道主要的和永久的居住地这一概念;

·提前支付的要求,虽然满足了欧盟的要求,但是它并无助于实现法律的统一;

·第55条允许华沙公约与蒙特利尔公约共存,这会造成混乱。

客观上,蒙特利尔公约在整合文本方面是成功的,但是在现代化方面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即便如此,它仍保证了一个稳定的法律制度和赔偿范围。

(3)航空公司并购、联盟协议的反竞争审查:欧盟的方法

竞争法规和并购规章构成了任何形式的联盟协议中应当考虑的法律问题,因为它们拥有限制或制止这种联合的内在权力。根据航空公司的结构,并购规章1310/97或者规章3975/87和3976/87会对之进行审查。

在确定航空公司的联盟协议是否符合共同市场原则时,欧委会考虑很多因素:与相关市场相比,在共同市场内部保持和发展有效竞争和存在实际的或潜在的竞争者的必要性;相关企业的市场地位,经济和财政能力,法律上或其他的准入障碍,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供需趋势;消费者的中期和最终利益;对消费者有利的技术发展和经济进步。在考虑这些因素后,如果联盟协议产生或加强了航空公司的支配地位,导致对共同市场内有效竞争的潜在破坏,它将会被宣布与共同市场原则相背。欧委会可以采取将联合分开、终止其联合控制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的措施,以“恢复有效竞争的条件”。

欧委会对以下企业间的某些协议准予审查豁免:容量的分配,时间表的协调,关税的咨询,联合经营新服务的特定协议,机场的时刻分配和计算机订座系统。根据欧委会,这些豁免“满足了航空承运人和其他市场营运人对法律确定性的真正需求,对放弃以前的更加限制型的协议提供了刺激”。

2、侵权风险管理

(1)侵权的类型

航空侵权有两种主要的类型:故意侵权和过失侵权。故意侵权进一步划分为两类:影响人身权的行为,如殴打、攻击、非法监禁和故意身体伤害;影响财产权的行为,如非法挪用、侵占等。对于航空公司的运营而言,过失是最重要的侵权。如果在空运期间,旅客受伤或死亡或物品损坏,则承运人的责任就取决于对过失的证明。

(2)对地面第三人的侵权责任风险

航空器对地面第三者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的问题,1952年《关于外国航空器对地(水)面第三方造成损害的公约》(简称“1952年罗马公约)作出了规定,公约的目的是“对于遭受外国航空器造成的损失的人给予充分的赔偿,同时以合理的方式对责任进行限制,以保证不妨碍国际民用航空运输的发展”。为了平衡这两个相互冲突得利益,公约的采用了严格但有限责任的制度。

1952年罗马公约得到了45个国家的批准,批准国家的数量有限的原因是责任限额较低,很多国家的国内立法向地面第三人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公约没有涉及噪声和音爆问题;采纳单一性的法院管辖等。1952年罗马公约实现了“一种妥协……,但是正如妥协经常发生的一样,没有人会满意的”。目前,考虑到9·11事件,国际民航组织正在考虑修改1952年罗马公约,包括责任限额的充分性;在发生事故的短期内向受害人无过错提前支付一定数额的必要性;建立根据通货膨胀率审查责任限额的机制;建立补充赔偿机制的必要性;去掉单一法院管辖的概念,采用多重管辖。

3、航空安全风险管理

(1)国际民航组织的安全审计计划

国际民航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第A32-11号决议,要求国际民航组织制定一个常规的、强制性的、系统性的和协调的安全监督审计计划,适用于所有的缔约国。国际民航组织普遍安全监督审计计划(USOAP)规定了由国际民航组织启动,而不是由缔约国申请的强制性的安全审计。但是,应当尊重缔约国的主权,因为审计的事实根据的是国际民航组织和被审

计缔约国之间签订的理解备忘录。

(2)国际航协的安全管理技术

国际航协通过分析数据、确定问题、提供行业建议,致力于改善航空公司的安全。国际航协制定了运行安全项目,将航空公司每年要通过的多重安全审计标准化、协调化和合理化。国际航协运行安全项目评估了航空公司的运行管理和控制系统,包括安全和质量监督、飞行运行、客舱安全、飞行签派、工程和维修。该项目确定了高质量的审计原则,规定了标准化的审计方法,建立了审计人资格标准。其总的目的是通过减少审计的繁杂提高效率。

4、航空保安风险管理

9·11事件明确的证明了民航安全并不仅仅与其运行风险和自然特征有关,它还包括针对民用航空器使用的暴力、侵犯性和犯罪行为等形式的人为威胁。这些风险包括非法劫持航空器、劫持航空器和机场的人质、破坏空中航行设施、将航空器作为大规模破坏的武器。

(1)国际民航组织的全球保安计划

目前应对航空保安的国际法律框架,由国际民航组织主持下的5个航空保安公约和国际民航组织之外的两个协定组成。这些保安文件构成了对非法暴力行为实施法律管理的重要一步。但是,它们主要的不足是并没有得到很多国家的批准,因此损害了确保理想效果所必需的普遍支持。航空保安公约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国际民航组织的重点工作之一。

此外,国际民航组织还通过了加强世界航空保安的全球战略,同意建立综合的航空保安行动计划,确认全球航空保安系统是所有国家的集体责任。全球保安计划的核心是采纳“常规的、强制的、系统的与协调的航空保安审计,在国家层面对所有缔约国进行保安评估,对每个缔约国的机场实施抽样评估。”计划还同意成立保安后续项目,通过纠正审计中查出的缺陷,向缔约国提供改善保安的援助。

(2)国际航协的保安风险管理技术

9·11事件之后,国际航协为了实现有效的全世界保安系统,确保公众对民航的信心,成立了全球航空保安行动小组。全球航空保安行动小组的主要立场是,航空保安及其资助应当是政府的责任。像9·11袭击这样的事件就表明了主要是对国家构成威胁,而不是航空业。因此,航空保安的成本应当由国家从其总收入中承担,而不应通过税收和使用费。

关于航空器保安,全球航空保安行动小组支持很多风险管理技术:应当在航空器上安装技术先进的驾驶舱门并应当全时锁上;客舱人员应当培训非致命的自我防卫技巧;制定航空器禁止运载的标准物品名单;所有国家均应制定便携式防空导弹威胁响应计划等。

(3)美国的航空保安计划

9·11事件明显的暴露了美国航空保安系统的缺点。之后不久,美国国会实施了大量的新的保安措施,确保航空旅行系统的安全,恢复公众对航空的信心。航空和运输保安法签署成为法律,组建了一个新的联邦机构——运输保安局(TSA);该法规定爆炸物探测系统要扫描所有的货物,查找炸弹和爆炸物;第一次要求由联邦职员处理美国全部的机场保安;要求加强驾驶舱门;安装录像监视器将客舱内的活动告知飞行舱内的飞行员;在机上配备更多的空警;对机组如何处理劫机实施强制培训;对保安职员要求最低工作资格和背景核查;规定协助制止劫机意图的个人不负责任;规定在特定条件下给飞行员配备武器等。

5、战争风险管理

目前对战争风险的管理措施主要是保险。机身零备件通过航空公司机身战争保险进行风险管理,即根据保单条件赔偿航空公司机身因战争、罢工、恐怖主义、政府没收、劫持等原因所遭受的物质损失及相关费用。航空公司机身战争保险保单年累计限额10亿美元,其中每个航空公司限额6亿美元。

对于地水面第三人的责任,如果通过保险进行风险控制要将机身责任险保单条款扩展,限额是1.5亿美元,对于1.5-10亿美元的保险需要政府担保。战争责任险的成本很高而且一

旦这种风险成为现实,对于航空业、保险业和整个国家都是灾难性的损失。因此9.11恐怖袭击以后,国际民航组织启动1952年罗马公约现代化的工作,力图在非法干扰的情况下建立补充赔偿机制,由各缔约国出资建立基金。当航空器上发生非法干扰造成地水面损害时,先由航空公司支付赔偿,超过航空公司承受限额的部分由补充赔偿机制赔偿,将针对全人类的恐怖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分散从而保护航空业和受害人。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展中。

三、结论

预测未来也许是不准确的,但是比较明确的是,在未来几年里,航空业的结构和组成将发生巨大变化。航空业为适应全球市场的现实而正在重组和调整之中。但是,这种过渡期需要特别予以关注,机遇和风险密切交织在一起,为了确保国际航空运输的安全、经济和有序的扩展,就需要一种平衡性的、规律性的方法。

在这一框架中,法律风险管理就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法律风险管理并不限于保险,它涉及到很多不但能使风险最小化同时能够创造机遇和价值的技术和程序。法律风险管理可以使航空公司有效的管理其内部运营,扩展其业务。航空公司不应当将风险管理视为一种对前进和价值实现的妨碍,而应将其视为保障公司利用风险开拓新市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安全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一方面企业不进行有风险的活动就无法从事商业活动,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对风险进行很好的管理,那么当风险成为现实时,企业就会面临巨大的、甚至致命的困难。从航空业来讲,越来越多新的风险成为航空公司面临的严峻问题,以9.11袭击引发恐怖主义作为风险的极端形式,引起了国际航空业对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关注,进一步意识到不能单纯依靠保险进行风险管理,必须应用各种管理技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制定与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法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航空活动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各方都必须了解适用的法律,并且结合它们来实施控制风险的系统。包括进行风险管理的法律预测确定风险的法律影响,以及航空公司在发生风险问题或事件时,需要法律上做出的回应及相应的法律活动。

航空业是资本集中、成本高度稳定的行业,这样的特征决定航空业的收益有高度的周期性,与世界经济状况相联系,以八到十年为一个周期,经历盈利到损失的波动。21世纪以来,经历了2000年美国和日本经济的衰退、9.11恐怖袭击以及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当前,油价飙升,国际航协连续降低航空业的盈利预测,航空业面临传统风险的同时不断受到各种新风险的挑战,正在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并由此带来了航空业国际兼并和并购的浪潮。仅仅依靠保险是无法应对这些风险的。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需要有序的法律环境,保障航空业在相对稳定的空间内从9.11之后的低迷中走出来,需要对风险进行全企业范围的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国际航空业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通过风险管理将风险最小化并且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样才能够有与风险并存的机遇为航空业创造价值的环境。而风险管理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航空业一方面是国际航空网络的一部分,国际航空风险的法律环境和框架也是我们要遵守的规则,应该是我们进行法律风险管理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的航空业需要按照自己的运营特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技术,应对航空市场的各种风险,并且利用风险开拓新的市场和新的服务,带来新的机遇和价值。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法律之维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法律之维 李琦张宝佳 中国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政策法规室 Legal Dimension of Aviation Risk Management Li Qi Zhang Baojia 风险管理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研究领域,因为它总是与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密切相关。鉴于航空业的运行规范错综复杂,鲜有持续的盈利期,再加上9·11事件进一步增强了航空业的风险意识。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不确定的行为,航空公司面临着吸纳与控制风险的挑战。而在制定与实施风险管理计划过程中,法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方都必须了解所适用的法律,并且结合它们来实施各自的风险控制系统。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险管理可以被理解为这样的过程,即通过它,公司可以确定和控制风险,使其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或者在出现时,产生的损害最少。风险管理不仅仅是购买保险的行为,它还构成一个合理的、持续的、不断发展的程序,以对公司的财产、利益和员工进行保护,使风险最小化。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一般包括以下5个阶段: (一)风险的确定 风险确定是系统的、持续的检查和确定公司所面临的潜在的损失源,通过确定程序和广泛调查,一个公司会完全发现在其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详细情况。只有公司确定了其面临的所有潜在损失,才能选择好最佳的处理方式。风险的发现和确定构成了风险管理计划中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它需要深层地了解公司的战略和运行目标,以及其运行的市场环境。 航空公司经常存在的风险有:财产风险、运营风险、责任风险、犯罪损失、关键人员的流失等。 (二)风险的评估 一旦确定了潜在的风险,就必须对与其相关的损失进行适当的评估。从经济的角度看,风险评估涉及对可能各种潜在影响的评估。这需要确定:1、这些损失发生的概率;2、可能发生的损失的严重程度;3、损失对公司财政的影响;4、从一个预算年度到另一预算年度,损失变化的程度;(5)对下一预算年度损失实际出现的预测能力。评估的过程,是预测潜在的威胁、衡量最大可能的损失和最小可能的损失,这对于运用风险管理工具的最优组合,做出风险控制的适当决定是至关重要的。 (三)风险处理的技术 在确定和评估风险之后,要对解决潜在风险的技术进行衡量。有四种风险处理的工具:排除;降低;转移和自担。风险管理者使用排除和降低技术来控制风险,运用转移和自担的方法来为风险提供资金支持。 (四)风险处理方式的选择 通过考察损失的频率和强度特性,可以对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式提供指导。一般有四种情况:1、低频率和低强度风险:该类风险由于对公司财政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对之不予考虑也是安全的;2、高频率和高强度风险:公司不应当从事该类风险活动或者尽快从这类行为中抽身,以立即避免该类风险;3、高频率和低强度:这些风险通常是降低和自担的对象;风险管理者可以衡量它们对公司运营和财政稳定性的影响,从而预测将来的损失。鉴于频繁提起小额赔偿诉讼的管理成本较高,一般不建议采取转移的方式;4、低频率和高强度:首先应该转移这些风险。其影响使得企业无法自担风险。一旦出现,公司就需要保险者提供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最新完整版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GB/T 27914-2011 前言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2 5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 3 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15 附录A 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20 附录B 法律风险清单示例21 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22 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24 前言 本标准在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1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1 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 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

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3694-2009风险管理术语(ISO/IEC Guide73:2002,IDT)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694-2009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企业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规定、监管要求或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或不作为,对企业目标产生的影响。 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为了有效管理法律风险,支持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原则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法律风险评估和应对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活动中应充分考虑法律风险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等因素。 (2)审慎管理的原则 由于法律风险的特殊性,对于法律风险应坚持审慎管理的原则。要在尊重法律、保持诚信前提下,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不应违反法律的强制性和义务性规定。 (3)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企业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信息管理等密切相关。法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等活动只有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融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原则 法律风险发生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其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都不可能脱离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法律风险管理必须融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5)纳入决策过程的原则 企业所有决策都应综合考虑风险,以便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法律风险作为企业的重要风险范畴,应纳入企业决策过程,作为企业决策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6)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原则 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应与其他风险的管理整合,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7)全员参与、全过程开展的原则 法律风险产生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法律风险管理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参与并承担相关责任,其中特别包括企业专职的法律管理部门(或人员)。各方人员分工负责,以形成法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8)持续改进的原则

公司法律风险控制基本框架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的基本框架 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故企业需要对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法律风险监控,实施法律风险控制措施,建立高效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从而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公司的法律风险防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管理法律风险及防范 1、针对产品开发风险,需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制定和颁布新产品开发的业务指引文件。 (2)与重要的客户建立日常沟通机制,及时获取有关的市场情况、产品缺陷以及客户需求等信息。 (3)建立与一线销售人员沟通的会议机制,确保及时依照市场形势做出适当反应,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4)实行专项听证制度:在一项投资产品推出前,应由运营管理中心组织风险管控中心、财务中心和其他各业务部门,召开质询会议,对产品进行反复质询和论证,以保证质量,控制风险。 (5)当产品项目正式推出时,应报备运营管理中心及风险管控中心,风险管控中心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及时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并编制风险报告,及时做出风险评估和适时调整。 2、针对市场营销风险,需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颁布营销策略,对岗位分工、岗位职责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对销售渠道分类、管理流程、选择标准、市场策略、激励措施和控制手段、培训内容及计划等方面做出详尽的规定并制定清晰的标准化业务流程。 (2)市场拓展业务可按照各项目分成项目小组,采用项目小组负责制。 (3)杜绝销售人员对客户进行不当承诺,采用欺诈方式促成客户成交,一经发现公司将严重处理。 3、针对合同管理风险,需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建立严格的合同起草、审批及签订的管理制度。 (2)严格依照流程和制度审查合同签订和费用支出,做到合同责任清晰,

利用外汇交易防范外汇风险

利用外汇交易防范外汇 风险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实验三:外汇风险防范 一、实验内容 分析以下案例,写出分析思路与结论。 案例1 (1)利用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规避汇率风险 某年9月20日,广东一企业出口一批货物,预计3个月后即12月20日,收入2 000万美元。若银行9月20日开报的3个月远期美元对人民币双边价为8.3649~8.4068,该企业同银行签订了人民币远期结售汇合同。试分析该企业避免外汇汇率风险的结果。而如果12月20日市场汇率变为8.2649~8.3068,若不做远期结售汇,该企业的损益情况又会是怎样 (2)利用期权交易规避汇率风险 一美国制造商购买日本某企业商品,货款为24亿日元,双方约定3个月后以日元支付。如果签订进出口合同时的期权价格为200 000$,协议价格为$1=JP¥240;同时,3个月的远期汇率为$1=JP¥240。则该美国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用外汇期权交易规避汇率风险;二是用远期外汇交易规避汇率风险。 假设3个月后市场汇率将出现下列三种情况,试分析该美国企业分别采用这两种交易方式在三种情况下的损益情况,并比较这两种交易方式的特点。 日元升值,3个月后现汇汇率为$1=JP¥220; 日元稳定不变,3个月后现汇汇率仍为$1=JP¥240; 日元贬值,3个月后现汇汇率为$1=JP¥260。 案例2 2009年下半年,的压力逐渐增大,不少企业已做了相应的准备。但即便如此,汇率依然成为出口企业为之困扰的难题之一。 最近,一的经理比较头痛:公司准备向美国出口一批服装。双方将在2010年1月1日签订合同,约定以美元支付总额为500万美元的货款,结算日期为2010年7月1日。目前,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元。 由于美元一直贬值,公司结汇后的人民币收入可能会明显减少,如何回避美元贬值所导致的外汇风险呢如果选用避险工具后,美元却升值了,又如何处理呢 银行介绍,目前的汇率风险回避工具包括远期、掉期、、掉期期权以及它们的组合。具体的使用,要看企业使用外汇的实际状况。 结合该服装公司的情况,银行设计了二种方案。 1.用远期锁定汇率,即在7月1日以实现约定的价格(1美元兑人民币元)结汇。这样就回避了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到时候该企业可以用的汇率换回3400万人民币。 2.企业买入一笔看跌美元期权。期权的标的是美元兑人民币,执行价为,期限是6个月,名义本金为500万美元。按照目前报价,看跌期权的期权费是3万美元。期权到期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如果低于就可执行看跌期权,如果高,可视情况放弃执行期权,执行期权,企业用500万美元换回来的是3425万元人民币。放弃或执行所付出的成本:3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文件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 文件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文件 一、目的: 在发生不安全事件并对安全绩效产生不利影响之前,就通过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措施来实施预防,使得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或其以下。 二、依据(相关文件): 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 CCAR-135(《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6《航空器运行》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Doc9859《安全管理手册》 FAA AC 120-92 《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FAA AC 120-59 A《航空器承运人内部评估方案》 三、范围: 适用于按照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和CCAR-135(《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运行的运营人。 四、定义: 危险源——有可能导致人员受到伤害,疾病或死亡,或者系统,设备或财产遭到破坏或受损,或者环境受到破坏的任何现有的或潜在的状况。

风险——某一危险源可能导致潜在后果预计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 衍生风险——作为风险控制结果无意中带来的新风险 风险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内的一个正式过程,由系统和工作分析,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组成。风险管理过程处于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不是一个独立的或特殊的过程。 安全管理体系——正式的,自上而下的,有条理的管理安全风险的做法。其包括安全管理的系统的程序,措施和政策 五、职责: -组成正式的安全风险管理队伍,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处理安全系统相关的各项程序 -检查并审核风险管理政策 -开展危害确认及相关作业,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 -检查并审核风险降低策略 -提出风险降低策略,提供安全专业意见 -发布安全信息给所有员工和利益相关方 -检查并审核内部,外部审计报告 -监督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施行 六、内容: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风险管控系统实施指南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风险管控系统实施指南》 目录 .目的错误!未指定书签。 .适用范围错误!未指定书签。 .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 背景错误!未指定书签。 . 系统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 系统建设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风险等级划分错误!未指定书签。 .审批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 过渡期错误!未指定书签。 附件一:系统功能示范错误!未指定书签。 附件二:航班运行风险因素分析样例错误!未指定书签。 附件三: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附件四:算例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编写说明错误!未指定书签。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风险管控系统实施指南 .目的 本咨询通告为航空承运人和航空运营人建设与实施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运行控制风险管控系统提供指南,为局方对航空承运人和航空运营人的运行控制风险管控系统的审定和监察提供依据和指导。

.适用范围 本咨询通告适用于按照部和部实施运行的航空承运人和航空运营人。航空承运人和航空运营人应按照本咨询通告的政策、标准与指南,结合自身运行实际,建立运行控制风险管控系统。部运营人可参照本咨询通告建立或使用运行风险控制系统。 本咨询通告附件中提供的运行控制风险管控系统实施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航空承运人和航空运营人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局方可接受的运行控制风险管控系统。 .依据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公约》附件《航空器运行》;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公约》附件《安全管理体系》;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安全管理手册》; 《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 《关于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航空承运人运行中心()政策与标准》。 . 背景 目前民航已进入系统安全管理()时代,开展系统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特征和手段。近年来,随着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安全管理》的正式颁布,更是明确提出了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运行控制在航空公司的整个运行中处于核心地位,运控部门是航空公司安全的神经中枢、是组织和实施飞行的指挥中心、是协调控制飞行运行的职能部门、是集中处理不正常或应急事件的决策和发布机构,更是航空公司运行风险管控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因此,建立有效的运行控制风险管控系统对于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航空公司的运行控制涉及到机组、签派、机务、乘务等多个部门及人员,对内需协调飞行、客舱、机务、地服、营销等部门,对外需协调空管、机场等单位,工作协调难度大、信息处理复杂度高、运行管理综合性强,导致了人为因素引发的差错概率高;同时,伴随着中国民航航班量的高速增长,运行风险在数量和复杂度上已呈几何式增长为进一步提升实际运行中风险的动态评估与管控能力,航空公司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进现有的风险控制手段,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并逐步实现运行控制风险管理由事件驱动型向数据驱动型的转变,强化对运行风险的有效识别、监控、预警、缓解和消除,充分发挥运行控制在航空公司风险管控中的核心作用,从而更好的适应行业高速发展的安全需求。 运控风险管理涵盖航班运行的各个阶段,需要建立航班运行风险控制系统,从气象、航路、机场、飞机、机组等方面对影响航班运行安全的危险源进行系统分析,并制定风险缓解方案,实现风险的主动管控,为相关运行单位和人员提供有力决策支持。本通告从管理政策、建设流程、风险等级划分、审批等方面对运控风险管控系统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系统要求 风险管控是涵盖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绩效评估、效果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过程,表现形式为手册、团队、指标体系等。运行控制风险管控系统具体应包括风险管控的政策、手册、危险源库、运行团队、工具等,同时应注重相关人员在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航空公司应建立运行控制风险管控政策,包括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风险管理和安全保证的流程和程序、人员配备、绩效评估方法等。 )运营人应建立并保持运行控制风险管控手册,手册可单独编制,也可整合进入公司运行手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GB/T27914-2011) 目次 前言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5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 6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 附录A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 附录B法律风险清单示例 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 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 前言 本标准在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第一会达风险管理科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市展达律师事务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晓红、叶小忠、吕多加、薄勇、王志华、白莲湘、艳武、瑛、孔雪屏、玉秀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1围 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完整版)外汇风险防范 案例

实验三:外汇风险防范 一、实验内容 分析以下案例,写出分析思路与结论。 案例1 (1)利用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规避汇率风险 某年9月20日,广东一企业出口一批货物,预计3个月后即12月20日,收入2 000万美元。若银行9月20日开报的3个月远期美元对人民币双边价为8.3649~8.4068,该企业同银行签订了人民币远期结售汇合同。试分析该企业避免外汇汇率风险的结果。而如果12月20日市场汇率变为8.2649~8.3068,若不做远期结售汇,该企业的损益情况又会是怎样? (2)利用期权交易规避汇率风险 一美国制造商购买日本某企业商品,货款为24亿日元,双方约定3个月后以日元支付。如果签订进出口合同时的期权价格为200 000$,协议价格为$1=JP ¥240;同时,3个月的远期汇率为$1=JP¥240。则该美国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用外汇期权交易规避汇率风险;二是用远期外汇交易规避汇率风险。 假设3个月后市场汇率将出现下列三种情况,试分析该美国企业分别采用这两种交易方式在三种情况下的损益情况,并比较这两种交易方式的特点。 日元升值,3个月后现汇汇率为$1=JP¥220; 日元稳定不变,3个月后现汇汇率仍为$1=JP¥240; 日元贬值,3个月后现汇汇率为$1=JP¥260。 案例2 2009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逐渐增大,不少企业已做了相应的准备。但即便如此,汇率依然成为出口企业为之困扰的难题之一。 最近,一服装公司的经理比较头痛:公司准备向美国出口一批服装。双方将在2010年1月1日签订合同,约定以美元支付总额为500万美元的货款,结算日期为2010年7月1日。目前,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6.85元。 由于美元一直贬值,公司结汇后的人民币收入可能会明显减少,如何回避美元贬值所导致的外汇风险呢?如果选用避险工具后,美元却升值了,又如何处理呢? 银行介绍,目前的汇率风险回避工具包括远期、掉期、期权、掉期期权以及它们的组合。具体的使用,要看企业使用外汇的实际状况。 结合该服装公司的情况,银行设计了二种方案。 1.用远期外汇交易锁定汇率,即在7月1日以实现约定的价格(1美元兑人民币6.80元)结汇。这样就回避了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到时候该企业可以用6.80的汇率换回3400万人民币。 2.企业买入一笔看跌美元期权。期权的标的是美元兑人民币,执行价为6.85,期限是6个月,名义本金为500万美元。按照目前报价,看跌期权的期权费是3

航空公司成本构成分析及成本控制措施

航空公司成本构成分析及成本控制措施摘要:我国航空公司在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方面仍没有较大进展,在航空工业发展时 成本的控制至关重要,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益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成本的构成从内容和特点上进行分析,并提出成本控制措施。 关键词:航空公司;成本;构成;控制措施 一、绪论 在目前全球经济深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油价上升上涨背景下,航线票价也遇上更大压力。油价高企、加上票价下跌对国内地航空公司盈利能力构成严峻考验。我国航空业要从上世纪70美国航空业的大危机中汲取教训和经验,从航空公司发展战略入手,严格控制运营成本,实行总成本领先战略,以适应日益严峻的航空竞争。总成本领先战略重点是不断地寻求在不牺牲可接受的质量和关键特色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使企业的成本低于主要竞争对手,并以行业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或其平均成本水平为其产品定价。采用成本领先战略,不仅可以应对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而且在强有力的供应商、用户价格压力下,保持较好的收益,并且通过以规模经济或成本优势等形式建立的提高进入壁垒,阻挡潜在进入者;在与替代品竞争时,成本领先企业比本产业中的其他企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二、航空公司成本构成 就航空公司总的成本而言,根据成本变动情况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根据成本可控程度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和不完全可控成本,比如旅客服务费、业务代理费、利息支出、营业费用、工资支出等管理费用属于可控的成本,飞机的拥有成本、航油成本、个别营运成本等成本属于不完全可控成本,民航建设基金、税金、起降服务费、机场收费等属于不可控成本。从成本的发生状况来看,飞机拥有成本、飞机和发动机的维修成本、航油费用、机场费用、人工成本是总成本中的几个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其中,飞机拥有成本是在飞机引进阶段决定的,控制该项成本的要点是在引进阶段决策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后面几项成本项目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基本都是变动成本,运行过程中的变动性比较大,是运行流程中成本控制的重点。从整个成本构成方面看,国内的航空公司与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成本可控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对成本的可控程度要远远地高于我们。西方和欧洲国家的天空是开放的,机场收费标准更趋于合理,航线是航空公司自己选择的。那些低成本航空公司基本上飞一些收费偏低的中小机场,大大提高飞机的利用率,减少过站时间,基本不配旅客餐食,减少人机比。 三、我国航空公司成本构成特点 1固定成本高。民航运输企业的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固定成本的主要部分是民用航空器的折旧费用、飞机租赁费构成、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据调查,购置1架空中客车需耗费4000万美元以上,一架宽体波音777价值1.5亿美元,一架波音747货机1.6亿美元以上,一架空客A380更需要2亿美元。由于飞机购置成本很高,加之我国民航的行业会计准则规定飞机、发动机的折旧期限是10-15年,远低于国际通行会计准则

航空公司管理系统安全系统风险管理系统文件资料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文件 一、目的: 在发生不安全事件并对安全绩效产生不利影响之前,就通过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措施来实施预防,使得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或其以下。 二、依据(相关文件): 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 CCAR-135(《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6《航空器运行》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Doc9859《安全管理手册》 FAA AC 120-92 《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介绍》FAA AC 120-59 A《航空器承运人内部评估方案》 三、范围: 适用于按照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和CCAR-135(《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运行的运营人。 四、定义: 危险源——有可能导致人员受到伤害,疾病或死亡,或者系统,设备或财产遭到破坏或受损,或者环境受到破坏的任何现有的或

潜在的状况。 风险——某一危险源可能导致潜在后果预计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 衍生风险——作为风险控制结果无意中带来的新风险 风险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内的一个正式过程,由系统和工作分析,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组成。风险管理过程处于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不是一个独立的或特殊的过程。 安全管理体系——正式的,自上而下的,有条理的管理安全风险的做法。其包括安全管理的系统的程序,措施和政策 五、职责: -组成正式的安全风险管理队伍,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处理安全系统相关的各项程序 -检查并审核风险管理政策 -开展危害确认及相关作业,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 -检查并审核风险降低策略 -提出风险降低策略,提供安全专业意见 -发布安全信息给所有员工和利益相关方 -检查并审核内部,外部审计报告 -监督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施行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最新完整版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前言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2 5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 3 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15 附录A 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20 附录B 法律风险清单示例21 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22 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24 前言 本标准在《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1 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 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3694-2009风险管理术语(ISO/IEC Guide73:2002,IDT)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694-2009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企业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规定、监管要求或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或不作为,对企业目标产生的影响。 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为了有效管理法律风险,支持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原则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法律风险评估和应对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活动中应充分考虑法律风险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等因素。 (2)审慎管理的原则 由于法律风险的特殊性,对于法律风险应坚持审慎管理的原则。要在尊重法律、保持诚信前提下,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不应违反法律的强制性和义务性规定。 (3)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企业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信

简述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简述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如今,法律风险已成为影响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对企业安全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因此,法律风险管理属于企业风险管理的范畴。那么,企业在遇到法律相关的风险管理问题时如何做到积极的事前防控,而不仅仅是被动的事后补救,这可能是企业一直在探索而又无力解决的问题。 现代经济和商事法律直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着规范作用,企业必须不断研究法律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把法律的要求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能动地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立足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将法律风险的损害控制到最低,把法律赋予的权利用到最好。 面对企业越来越迫切的法律风险防控要求,京都凭借专业的律师团队和深厚的法律资源,逐步建立了一套概念清晰、标准严格、流程顺畅的综合性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并且,京都专门设立了京都律师事务所法律风险防控部,为企业提供发现、预防、管理法律风险的解决方案及服务,通过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管理方案和法律风险防控服务,保障企业安全,提升企业价值。本文旨在根据我们的实践,介绍法律风险防控的一般概念、价值目标和工作原理等内容。 1.如何理解企业法律风险防控

(一)从一个坏例子说起 我们曾经根据某集团公司要求,对其某一子公司进行专项尽职调查,根据该集团公司的要求,我们的调查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外该子公司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 2)影响该子公司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 3)该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4)该子公司员工道德操守的遵从性; 5)该子公司签订的重大协议和有关贸易合同; 6)该子公司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 7)该子公司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及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冲击刷新了我们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认识,也拉近了我们与风险管理的距离。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专题指引》以及新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使得法律风险、全面风险管理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词[1]。但法律风险是什么,以及企业如何对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等问题仍然是困扰企业的难题。我国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对法律风险的管理大多仍然游离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殿堂之外。《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作为我国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一份法律文件,其所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及ERM框架值得企业在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时学习借鉴。本文将结合《中央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以下称“ERM框架”)对此进行论述,并从法律风险的管理实务角度出发提出全面风险管理背景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理念、框架和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推进路径。 一、厘定法律风险定义,奠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基础 目前我国尚未有正式法律文件对法律风险的定义作正面描述,律师、会计师、管理咨询顾问等实务界对法律风险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仅仅提到了法律风险,但并没有该术语加以定义。《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给出了企业风险的定义及分类,但却没有对法律风险进行界定,而是给出了法律风险信息收集方面的要求[3]。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认为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该定义涵盖了企业的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并强调企业风险与企业经营目标的相关性。该指引将法律风险与企业所面临的其他风险相并列,把企业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从该指引对法律风险信息收集的要求来看,法律风险信息收集的不仅包括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能力不足或缺陷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信息,还包括合规风险信息、监管风险信息等。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该指引要求企业收集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这打破了将法律风险管理归结为责任风险的狭隘立场,关注企业的权利减损或扩张,有利于通过对企业权利如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企业战略/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价值的提升。 结合上述内容本文认为,一个清晰的法律风险定义应当符合如下四个要求: (1)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法律风险是由严重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事项或一系列事项引起的。这排除了过分强调法律风险且认为法律风险无处不在的情形。 (2)与企业自身经营环境、内部业务流程及基础管理等因素相关,便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开展。 (3)与企业其他风险相区别。尽管法律风险与企业其他风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并不能据此认为企业风险都是法律风险。这有利于全面风险管理中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 (4)适应战略/竞争优势管理的需要,超越责任风险的概念。

某公司法律风险管理办法

法律风险管理办法V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增强公司法律风险管理能力,有效防控法律风险,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国移动法律风险管理办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及其地市分公司(以下合称“公司”)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由于公司内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者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或者不作为,而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本办法所称法律风险管理,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针对法律风险开展的风险识别、风险测评、风险分析、风险控制、控制实施评估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第四条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以公司战略目标为导向。法律风险管理应当与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相适应,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与公司经营管理相融合。法律风险管理应当融入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三)全员参与。公司所有部门及员工都应当参与法律风险管理,并履行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责。 (四)持续改进。法律风险管理应当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完善,

实现持续改进。 (五)坚持合法性、可行性和效益性。公司用合法的手段防控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控制措施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应当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第五条法律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制度、流程建设为重点,形成法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一个全面、规范、动态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将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延伸到经营管理由始至终的各个环节,将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职责落实到公司的各部门、各岗位,形成法律风险管理的合力,最终形成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管控机制。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公司管理层或者由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法律风险管理委员会是法律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批准法律风险管理的制度、流程; (二)批准法律风险控制计划; (三)对有关法律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四)其他应当由法律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履行的职责。 第七条公司总法律顾问全面负责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履行下列法律风险管理职责: (一)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保证决策的合法性,并对相关法律风险提出防范意见; (二)指导建立和完善法律风险管理的制度、流程; (三)批准重大法律风险的判断标准或者判断机制;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控制

引言 同学们下午好,非常高兴再次受点睛网的邀请,和大家沟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控制相关的主题。今天在这样的场合下,设立什么主题讲什么内容,对我们来说都是有一定困难。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以及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的概念,在实践当中有不同的理解和掌握,也有一些不同类型的产品,大家都会认可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确实是律师新兴的业务领域,未来还是会有很大发展空间。实际上真正能够有机会参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的运作,能够参与到产品的操作以及项目法律服务当中,并不是一个特别容易的事情。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跟过去律师接触的业务是截然不同的,在于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工作成果不同,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全新也是体现在方法和细节上。 一、企业全面法律风险管理项目概况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我们在谈这个概念的时候,过去是谈企业法律服务,也就是诉讼和非诉讼。传统法律服务的概念,你会发现它有个共同的特点,针对是企业现存法律问题。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和这些不一样,不是针对企业现存或者正要解决的某一个问题出现的,在业务中就有一个困难,企业在没有具体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找律师?让律师解决什么东西?在谈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时候,就要看什么是企业法律风险,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和控制之下的,企业法律风险是什么? 企业法律风险是我们管理的标的,是企业环境发生各方面的变化,企业会遇到发生不利后面的一种可能。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当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的,企业法律风险是把律师拽到前台,很多人都讲法律顾问是保健医,诉讼等于手术去开刀,企业法律风险是把律师拉到企业管理的内部当中。 在实践当中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有大的误区,什么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公司的合同制度有问题,我现在面临的管理难题,找律师解决是否是法律风险管理?这些具体事项还是一种具体服务,企业法律风险是个系统化的工作,是企业一系列的制度、规章、体系完成,体现的这种管理,而不是某些具项的内容,它是要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和活动,让企业管理过程当中时时刻刻存在,具项的东西不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内容。现在很多律师为了扩展日常法律服务的内容,把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植入到企业日常顾问当中,这还是一个很借鉴的方法。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服务未来的走向,一个走向就是系列化企业法律风险服务,另外一个,就是把服务的理念植入到现在在提供日常法律服务当中,提升日常法律服务的理念和水平,这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的延展,对律师开展业务特别有好处。 在日常法律服务的延展,只是对律师开拓日常业务的好处,但不是算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企业法律风险整体管理是不同的法律依据跟渊源,2005年10月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2006年6月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7年4月保监会《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2007年5月14日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2007年1月19日全国工商联《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必备条件。 全面风险管理,还没有哪个规定单纯讲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管理,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当中的一条线。企业法律风险是否独立成为一个产品?我认为也是仁者见仁,还要看企业具体的情况。 但是大家要有一个概念,你跟企业谈法律风险,跟企业其他管理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从2006年国资委的规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是从财务风险、商业风险、法律风险等,法律风险只是它其中几大风险之一。它要求中央企业做全面风险

机场货运风险点查找和防控措施

机场货运风险点排查及防范措施 机场货运工作内容涵盖范围广,工作区域涉及机场飞行控制区各个角落。在货运工作 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操作步骤都蕴含着严格、复杂的业务标准,安全风险高,任何细 小的差错都可能直接影响着航空运行安全。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航空货运各操作节点的技术标准,总结近年来货运部为降低高风险 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并结合货运工作特点谈谈如何提升货运安全运行品质。首先,介绍货运部各环节主要工作内容:一、运价管理和匹配使用 机场货运以航空公司结算运价为基础,结合运力、货运量等综合因素制定货运部顺达 销售运价。由专人(专岗)对运价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核算,确保运单货物符合运价 使用条件。运价调整变更,应及时下发运价变更通知至岗位,保证运价的时效性和准 确性。如果运价使用不合理,低于航空公司结算运价可能造成企业的销售和结算的经 济损失。二、货邮收运 货物收运保管要严格审核托运人交付的运输文件和货物,货物是否如实填报申报货物 品名,是否经过安全检查符合航空运输条件,是否有隐含危险品,并且货物要准确计重、计件,准确粘贴货物识别标签及操作标签,超重超限货物要计算待配运航班的地 板承受力,必要时要增加垫板。特种货物(危险品、贵重物品、鲜活易腐类货物等) 的收运操作要严格执行行业相关标准。危险品收运要符合国际航协《危险品操作规则》(DGR)及民航局CCAR-276部要求;活体动物和植物收运要符合国家相关管理规定;特种货物的存储还需根据其性质分类按要求进行存放。三、货物仓储管理 入库货物要根据性质及仓储要求进行分类管理。为便于提高货物出库操作效率,进港 货物按件数分类存储、出港货物按航空公司、流向目的站、或货物流程分类存储,特 种货物根据货物性质及储运要求入库存储,并以货物安全、正常、服务标准规范为目 的进行的货物仓储及保管。货物码垛原则:大不压小、重不压轻、木不压纸,并根据 操作指示标签(方向性标签)码放货物。库区管理要做到五防并严格执行每日清库制度,掌握库存信息。对不正常货物及时处置。四、货物配运 货物配运环节重点在于:要根据货物发运顺序、承运人要求以及库存货量,结合当日 航班运力、机型等因素合理搭配货物,保证收运货物及时发运、装机,进入下一个运 输环节。 货物配运人员要掌握当日航班班次及库存货物信息,及时和地服配载联系获取航班货 邮载量,充分考虑航线待运货物体积、重量、性质等因素,以承运人、目的站、中转 站以及机型保障能力为条件对待运货物进行筛选匹配。同时注意冬夏季节雨雪温度风 向风力变化、行李、飞机油量使用等情况引起的货物业载的变化,合理分配航班、搭 配货物,提高航班载运率及舱位利用率。五、货物出库组装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研究

2011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10269 学号:xxxxxxxxxx XX航空公司安全管理 问题研究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XXX 教授/副教授 论文作者: 2011年3月

2011’ Master’s degree thesis University code: 10269 Graduate code: XXXXXXXXXX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XX airline security management research School: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 Direction: Tutor: Graduate: March 2011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博士(请勾选)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博士(请勾选)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勾选) ()1.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本人签名 年月日 *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 论文(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未经上 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 上述授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