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数据的三维地形地貌

基于DEM数据的三维地形地貌
基于DEM数据的三维地形地貌

DEM数据获取方法

一、DEM数据获取方法: 定义: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 特点: (1)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的高程系统 (2)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国家基本地形图含1:5千、1:1万、1:2:2.5/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8种比例地形图。 缺点: (1)地形图现势性较差:纸质地形图制作工艺复杂,更新周期比较长,一般不及时反映局部地形地貌的变化情况 (2)地形图存储介质单一,容易变形:传统地形图多为纸质存储介质,存放环境(温湿度)导致地形图图幅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这种变形表现在不同方向上的长度变形和图幅面积上的变形 (3)地图精度有限:地图精度决定这地形图对实际地形表达的可信度,与地形图比例尺、等高线密度(由等高距表示),成图方法有关。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其所表示的几何精度和内容详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在应用DEM的时候要考虑DEM分辨率、存储格式、数据精度和可信度等因素。 二、DEM数据采样策略与采样方法:

采样:确定在何处需要测量点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参数。 决定:点的分布、点的密度和点的精度。 1.采样数据的分布:由数据位置和结构(分布)来确定,指数据点的分布形态 位置有地理坐标系统中经纬度或者网格坐标系统中坐标决定。 结构的形式很多,因地形特征、设备、应用的不同而不同。 2.数据的密度:是指采样数据密集程度,与研究区域的地貌类型和地形复杂程度有关。用于刻画地形形态所必须的最少的数据点。 表示方式:相邻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单元面积内的点数、截止频率(采样数据所能表示的最高频率)、单位线段上的点数等。 采样距离: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也称采样间隔。 ·通常数字加单位来表示,如采样距离为20米,表示规格网分布的采样数据 ·另一种表示法是单位面积内的点数,如每平方米500点,描述随机分布的采样数据 ·描述数据分布是沿等高线或特征等线状分布采样点,常用单位线段

地形地质作用与地貌专题

专题 地质作用与地貌 【知识结构】 知识点一:岩石类型及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1.岩石及其成因 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按照岩石成因可以分为: 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而成,在地表以下凝结(花岗岩)形成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又叫火成岩(玄武岩); 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由化学沉积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变化岩,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例1:(2011·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变质岩 知识点二:地质作用与地貌 1.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 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 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 动、变质作用、地震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 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 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 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 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性质方向概念结果关系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 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 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升降运动 (垂直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亚欧、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几乎全部是海洋)。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 为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 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板块相撞(消亡边 界)地区 运动结果

地形地貌专题 考核

地球表面形态 12.30考核 一、单项选择题(20*3=60分) 1.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A .花岗岩、玄武岩 B .石灰岩、砂岩 C .石英岩、大理岩 D .大理岩、石灰岩 2.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 B.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是弱小而不普遍 C.“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的方法之一 D.断层构造地带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化作用 D .风力沉积作用 读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4~5题。 4. 图1所示地貌名称为( ) A .三角洲 B .沙丘 C .冲积扇 D .沙丘 5.图2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风力侵蚀 B .风力堆积 C .流水侵蚀 D .流水堆积 6、关于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向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B.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利于隧道工程建设 C.背斜谷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自流水盆地 D.水库建设应该避开断层带 7、红海将会不断扩大的是因为它位于(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撞处 C.板块的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 8.右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I 、II 、III 、IV 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I 、II B III 、IV C I 、III D II 、IV

9.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11.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 A.生长边界 B.陆地边界 C.消亡边界 D.海洋边界 12.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 该区域先后发生()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①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 A.在褶皱运动之前 B.在断层运动之后 C.在断层运动之前 D.在图中④处岩层形成之前 14.图中②处的山地成因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 15.造成③处易成谷地的内因是() A.岩石破碎 B.挤压力大 C.张力影响 D.侵蚀作用 下图为“内蒙古某山一处花岗岩‘石林’景观”。完成16题。

高中地理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含答案)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 ℃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1~3题。 1.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A.500米以下B.1500~2000米 C.2500~3000米D.3500~4000米 2.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冻融堆积B.冻融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3.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A.南坡沟谷 B.北坡沟谷 C.南坡高地 D.北坡高地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 )

A.起伏和缓 B.陡峭高峻 C.低洼积水 D.平坦广阔 5.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 ) A.岩层性质差异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浆向上喷发 D.岩层挤压隆起 冰帽是一种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而穹形更为突出的覆盖型冰川。下图为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附近丘陵地貌(a~d)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丘陵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风化作用 7.丘陵地貌a~d( ) A.厚度由大到小 B.组成颗粒物由大到小 C.坡度由小到大 D.形成年代由新到老 8.冰帽附近丘陵地貌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 A.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 C.气候变湿D.气候变干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挪威,位于欧洲的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是北欧四国中海岸线最长、港口最多的一个国家。挪威的海岸线长度足足有2.1万公里,比海

地质地形地貌专题复习

地质地形地貌专题复习 一、专题精析 (一)关于地质地形地貌的有关知识 1、地壳的组成(元素、矿物、岩石) 2、地质作用(概念、按能量来源分类、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3、地壳运动(分类、机制、地形、构造、地貌) 4、外力作用与地形、地貌 5、地质作用与自然资源:岩浆活动金属矿产的形成、沉积岩的形成 火山爆发温泉变质作用 6、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7、地壳物质循环(包括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地形地势的变化,自然资源的形成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地形 1、地形的特点的描述 a 对高度(地形的起伏)b平均海拔(地形的高低)c地形的类型d主要地形类型e地势 2、各类地形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区 3、地形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 4、地形的分布(各大洲及我国地形的特点)1)各大洲分布 (2)我国地形分布 5、地形类型的判断(依经纬度位置判断、依“等高线”判断、依河流判断、依等温线判断、依等降水量线判断、依等潜水位线判断、) 6、地形的部位的判断(山谷、山岭、山坡、山脊、鞍部、陡崖等) 7、地形、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地形不仅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而且是和气候一样的两大基本要素之一。 (1)地形与气候 A、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道作用、阻挡作用(例如北美洲气候的形成),热力作用(例如青藏高原、东非高原、横断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界线作用(如秦岭)。 B、气候对地形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影响地形,使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 (2)地形与植被、自然带 A、地形对植被、自然带的作用 从山麓到山顶形成垂直地域分布(如喜马拉雅山南坡)。 非地带性因素(如南美洲温带沙漠气候的形成)。 B、植被对地质、地形、地貌的影响(参与沉积的形成,促成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3)地形与水文 A、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a、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能的多少。 b、地形地貌影响水系特点和流域范围(分水岭划分流域)、河流的形态,干

地形地貌划分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等。

dem数据使用教程

DEM高程数据 (2013-11-12 15:06:40) 转载▼ 标签: 杂谈 DEM高程数据包括两个部分:ASTER GDEM30米分辨率高程数据和SRTM90米分辨率高程数据。ASTER GDEM数据来源于NASA,数据覆盖范围为北纬83°到南纬83°之间的所有陆地区域,时间范围为2000年前后;SRTM数据来源于CIAT,数据覆盖范围为北纬60°至南纬60°之间的所有陆地区域,时间范围为2000年前后。 ASTER GDEM 30米分辨率高程数据 本数据集利用ASTER GDEM第一版本(V1)的数据进行加工得来,是全球空间分辨率为30米的数字高程数据产品。由于云覆盖,边界堆叠产生的直线,坑,隆起,大坝或其他异常等的影响,ASTER GDEM第一版本原始数据局部地区存在异常,所以由ASTER GDEMV1加工的数字高程数据产品存在个别区域的数据异常现象,可以和全球90米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产品互相补充使用。ASTER GDEM数据采用UTM/WGS84投影,数据格式为IMG栅格影像,数据的值域范围为-152-8806米之间,比例尺为1:25万,其垂直精度20米,水平精度30米。 数据命名规则:ASTER GDEM基本的单元按1度X1度分片。每个GDEM数据包有两个文件,一个数据高程文件和一个质量评估(QA)文件。每个文件的命名是根据影像几何中心左下角的经纬度产生。例如,ASTGTM_N29E091代表左下角坐标是北纬29度,东经91度。ASTGTM_N29E091_dem和ASTGTM_N29E091_num对应的分别是高程数据和质量控制数据。 SRTM 90米分辨率高程数据 SRTM(ShuttleRadarTopographyMission)90米分辨率高程数据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和国防部国家测绘局(NIMA)联合测量。2000年2月11日,美国发射的“奋进”号航天飞机上搭载SRTM系统,共计进行了222小时23分钟的数据采集工作,获取北纬60度至南纬60度之间总面积超过1.19亿平方公里的雷达影像数据,覆盖地球80%以上的陆地表面。SRTM系统获取的雷达影像的数据量约为9.8万亿字节,经过两年多的数据处理,制成了数字地形高程模型(DEM),即现在的SRTM地形产品数据。SRTM因插值算法不同,存在不同版本,本平台发布数据为V4.1版本。 SRTM数据采用WGS84椭球投影,使用16位的数值表示高程数值的(-32767米),空数据用-32726表示。数据格式为IMG栅格影像,数据的值域范围为-12000-9000米之间,水平精度20米,高程精度16米。 SRTM的数据组织方式为:每5度经纬度方格划分一个文件,共分为24行(-60至60度)和72列(-180至180度)。文件命名规则为srtm_XX_YY.zip,XX表示列数(01-72),YY表示行数(01-24)。示意图如下: 高程数据处理方法 第一次使用DEM高程数据的朋友常常遇到这个问题,IMG是压缩包么?怎么不能解压呢?为什么我打开之后数据是灰色的呢?明明是平原地区,为什么显示的高程范围却在-32767-32767之间呢?为什么展示图里是五颜六色的,而我打开的却是灰色影像呢? 首先IMG不是压缩包,“.img”作为一种栅格影像格式,可以直接在ArcMap、ENVI、ERDAS等遥感软件中打开使用,无需解压。 其次,怎么去除高程影像中的空值(如-32767),让它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显示呢?小编这里以TIF格式的DEM高程影像为例(IMG的处理方式同样),一步步带大家来操作。 1. 在ARCMAP里打开一幅DEM高程数据(ADD DATA),可以从左边看到其显示的数据范围是-32767-32726,右侧为灰色影像。 2. 在ArcMap里打开Spatial analyze工具,选择Raster Calculator,设置DEM高程数据值为0并进行计算(点击Evaluate按钮),页面如下:

地质地形专题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二):地质地形专题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 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例1: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形成。(可类于四川盆地) 例2: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吐鲁番盆地、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例3: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冰川作用 金字塔多年来不断遭受着破坏,遭破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风化与风蚀作用 例4: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落基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 例5:地貌倒置的产生: ①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②向斜成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称为山岭。 日本(台湾)火山地震的原因: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火山活动频繁。 (3) 东南亚(南亚)多火山地震原因: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壳运动、火山活动频繁。 注:必须答出具体的板块名称和交界是挤压还是拉伸表明是生长或是消亡。 (4)七大洲地形地势特点: 分析地形地势特点重要因素:什么地形;地形走向;海拔高低;地势起伏;地表状况 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高原山地占地面积广; ②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东部裂谷; ②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①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冰川广布; ②地势地平,南北高,中间低 北美洲:①三大地形区,西部山地,东部山地高原,中部平原,北部冰川; ②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南美洲:①西部山地,东部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①地形三分,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地; ②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南极洲:①海拔高;地形以冰川为主 (5)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获取室内模型流域DEM数据的实用方法

获取室内模型流域DEM 数据的实用方法 杨超1 赵军2 高佩玲2 (11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收稿日期:2004210216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KZCX32SW 2422)作者简介:杨超,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侵蚀机理及计算机模拟研究。 摘 要 为获得模型流域的高精度DEM 数据,自制了高程测量仪,对6519m 2流域模型进行011m ×011m 网格的逐点测量,获得高程数据,并利用GIS 软件生成模型流域的DEM 。降雨强度100mm/h 和降雨历时40min 条件下,降雨前后DEM 处理后得到的模型流域土壤侵蚀量为4465kg ,相对人工采样误差715%。处理所得DEM 与原模型流域地形特征点数据比较误差为±01005m 。模型流域降雨侵蚀后高程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在室内小模型流域的降雨侵蚀定量研究中是可行的。关键词 模型流域;GIS ;地形测量;土壤侵蚀 中图分类号 S 29 文章编号 100724333(2005)0120013203 文献标识码 A Practical method for DEM of a laboratory watershed model Y ang Chao 1,Zhao J un 2,Gao Peiling 2 (11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ing 100083,China ; 21I nstitu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 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Y angling 712100,China ;) Abstract It is well known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get the morphological data for a laboratory watershed model in s oil ero 2sion study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the RS ,GPS and GI technologies.A practically us eful app aratus was devel 2op ed to quantify the digital elevation of a laboratory watershed model for a 66m 2 watershed with 10by 10cm grids.A GIS s oftware was us ed to generate the DE M of the watershed and the meas ured elevation values were verified with the actual ones at control p oint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error was less than 5mm.This method can be us ed for geomor 2phologic determination of a watershed and for quantifying the s oil erosion in a rainfall event by comp aring the elevation changes. K ey words watershed model ;GIS ;elevation meas urement ;s oil erosion 目前,流域次降雨侵蚀研究多在野外条件下进 行。由于野外条件复杂,影响因子较多,不利于流域侵蚀与各影响因子之间关系和侵蚀在流域内分布情况的分析;而室内次降雨侵蚀研究多在坡面上进行,反映的是坡面相关因子与侵蚀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模型流域的次降雨侵蚀研究,有利于确定流域侵蚀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定量关系和侵蚀在流域中的分布情况。 室内模型流域次降雨总侵蚀量通常由流域出口处流量和水流含沙量的测量值换算得到,侵蚀量在流域内的空间分布一般采用REE (稀土元素)法进行分块研究[1],或采用侵蚀针观测法布点研究,但 REE 法受REE 种类的限制分块不可能很小,侵蚀 针在全流域的高密度布设也不现实。野外传统数字化地形测绘法因操作原因[2],不能对模型流域进行非破坏性测量,而目前流行的3S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因运行空间不足而无法对室内小型流域进行测量[3]。进行室内坡面土壤侵蚀研究通常使用的激光微地貌扫描仪,测量宽度限制在1m 内[4],无法满足较大面积模型流域的测量要求。 为获得大面积(6519m 2)模型流域次降雨的侵蚀量和侵蚀分布,本试验用自制高程测量仪(图1)测量模型流域高程数据,结合GIS 技术获取模型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10(1):13-15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专题地貌教学设计

《专题7 地貌》教学设计 和衷高级中学冯静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地貌也叫地形,是指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主要的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地貌与经济建设三部分。 2.地位作用 岩石与地貌是构成人类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册教材的主题内容之一。教材将岩石圈部分安排在第二篇,位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在构成人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所在各大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首。在本专题(专题7地貌)之前,教材先介绍了板块运动(专题5),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表形态形成的内动力因素,又介绍了岩石和矿物的成因和类型(专题6)。为本专题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知识铺垫。可见本专题在整个岩石圈部分中地位之重要。 本专题内容阐明了地貌的形成不仅受到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还无时不受各种外力作用的影响。地球表面出现千姿百态的地貌不仅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并提出了人类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人地关系,这是地理学科的核心问题,这进一步证明了本专题的地位和作用。 3.课时安排 本专题共需3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主要的地貌类型”;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第三课时主要学习“地貌与经济建设”。 4.教学目标 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地图册、练习册、学情。(《上海市地理课程标准》对本专题内容的学习要求级别是B,具体由教师根据学情把握。)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貌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外力作用的几种主要表现,并知道风力、流水、海浪是外力作用的主要因素。 2)能够借助情景识别流水地貌、黄土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和海岸地貌,并能简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各种地形名称、主要地貌部位及海拔高度。 4)理解地貌对农业生产、对工程建设、对城市发展及对旅游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一系列地理图片、视频等使学生认识各种地貌类型,区分流水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和海岸地貌的主要差异。 2)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分析各种地貌的主要成因并探索合理利用和改造的有效途径。 3)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技能、完善已有知识。 4)通过有关工程建设的案例呈现与引导,使学生感受地貌对人类活动具体影响,理解地貌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用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分析人地关系的两面性。 2)通过介绍青藏铁路、三峡水利工程、洋山深水港等我国的重大工程建设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对山区地貌的了解,增强国情意识,激发的社会责任感。 5.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地貌类型的识别;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主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析 6.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上曾学习过有关地形的知识。 2)大部分学生在自然地理学习方面有较强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DEM高程数据处理教程

DEM高程数据 DEM高程数据包括两个部分:ASTER GDEM30米分辨率高程数据和SRTM90米分辨率高程数据。ASTER GDEM数据来源于NASA,数据覆盖范围为北纬83°到南纬83°之间的所有陆地区域,时间范围为2000年前后;SRTM数据来源于CIAT,数据覆盖范围为北纬60°至南纬60°之间的所有陆地区域,时间范围为2000年前后。 ASTER GDEM 30米分辨率高程数据 本数据集利用ASTER GDEM第一版本(V1)的数据进行加工得来,是全球空间分辨率为30 米的数字高程数据产品。由于云覆盖,边界堆叠产生的直线,坑,隆起,大坝或其他异常等的影响,ASTER GDEM第一版本原始数据局部地区存在异常,所以由ASTER GDEMV1加工的数字高程数据产品存在个别区域的数据异常现象,可以和全球90米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产品互相补充使用。ASTER GDEM数据采用UTM/WGS84投影,数据格式为IMG栅格影像,数据的值域范围为-152-8806米之间,比例尺为1:25万,其垂直精度20米,水平精度30米。 数据命名规则:ASTER GDEM基本的单元按1度X1度分片。每个GDEM数据包有两个文件,一个数据高程文件和一个质量评估(QA)文件。每个文件的命名是根据影像几何中心左下角的经纬度产生。例如,ASTGTM_N29E091代表左下角坐标是北纬29度,东经91度。ASTGTM_N29E091_dem和ASTGTM_N29E091_num对应的分别是高程数据和质量控制数据。 SRTM 90米分辨率高程数据 SRTM(ShuttleRadarTopographyMission)90米分辨率高程数据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和国防部国家测绘局(NIMA)联合测量。2000年2月11日,美国发射的“奋进”号航天飞机上搭载SRTM系统,共计进行了222小时23分钟的数据采集工作,获取北纬60度至南纬60度之间总面积超过1.19亿平方公里的雷达影像数据,覆盖地球80%以上的陆地表面。SRTM 系统获取的雷达影像的数据量约为9.8万亿字节,经过两年多的数据处理,制成了数字地形高程模型(DEM),即现在的SRTM地形产品数据。SRTM因插值算法不同,存在不同版本,本平台发布数据为V4.1版本。 SRTM数据采用WGS84椭球投影,使用16位的数值表示高程数值的(+-32767米),空数据用-32726表示。数据格式为IMG栅格影像,数据的值域范围为-12000-9000米之间,水平精度20米,高程精度16米。 SRTM的数据组织方式为:每5度经纬度方格划分一个文件,共分为24行(-60至60度)和72列(-180至180度)。文件命名规则为srtm_XX_YY.zip,XX表示列数(01-72),YY表示行数(01-24)。示意图如下:

地形地貌专题

地形地貌专题 一、【基本概念】 地形: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形态。常见地形有五种: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 地貌: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侧重于从成因上来划分。种类主要有流水地貌、风力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等大类。 地势:是地表形态高低起伏、险峻的总体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海拔,相对高差及坡度的陡缓等。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地形区的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如青藏高原地形区,分解为青藏(青海和西藏)+高原(地形类型)。 二、地形特征描述 【描述角度】 ①首先主要地形类型(以什么(五种地形)地形为主);地形区空间分布;地势特征(高低起伏、倾斜方向); ②其次海岸线(曲折/平直),山脉及走向;特殊地貌等 描述地形特征的一般思路(类推区域的显著征象和标志) 例题: 1、读“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3、归纳巴拉圭的地形特征。 三、地势特征描述 【描述角度】 ①地形倾斜状况:哪里高,哪里低或由哪里向哪里倾斜 ②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崎岖或地势起伏大,地势低平或地势起伏小 ③山脉走向:有山脉分布,则要答什么走向

4、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5、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分) 6、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4分)

【高考地理微专题】高考地理地形专题整合

高考地理地形专题整合 一、地形相关概念区别 1、地形与地貌 2、地形与地形区 3、地形类型与地形部位 4、地形与地势 5、地势特征和地形特征的区别 6、五种基本地形的区别 二、地形类型的判断方法 ①等高线 ②流水系特征; ③气温分布; ④水量分布; ⑤通线分布; ⑥聚落分布。 三、描述某区域地形特征。 四、描述某地形区地形特征。 五、描述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六、地形成因 (一)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形态 (二)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形; (三)地形地貌成因分析的典型案例 1、年轻(或古老)地形成因的分析 2、背斜成山的原因;向斜成谷的原因。 3、背斜成谷的原因;向斜成山的原因。 4、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的成因。 5、渭河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成因。 6、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V”型河谷的形成。 7、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U”型河谷的形成。 8、河流中下游平原的成因。 9、冲积扇-洪积扇其成因 10、河漫滩平原的成因 11、三角洲的成因 12、峡谷(如雅鲁藏布江峡谷、三峡等)的成因。 七、地形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 (一)地形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二)地形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八、高考地理地形专题整合参考答案

一、地形相关概念区别 1、地形与地貌 地形是一个区域内的地表形态.它侧重于根据地面的形态来分类。从一个地区的高低起伏、开阔闭塞、地貌组合等因素综合起来显现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可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主要体现在山脉)。 地貌侧重于从成因上来划分。因种每种营力为主形成的地貌,都有其特定的地表特征、演变规律。这样便于研究。它主要分为:流水地貌、岩溶地貌、风力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等大类。每种里面又可以分出若干亚种。比如流水地貌就还可以分为侵蚀地地貌,沉积地貌等等。 【典型例题1】图12、图13为我国两大地形区图。 比较甲、乙两地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8分) 【典型例题2】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4分) 2、地形与地形区 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地形区的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如青藏高原地形区,分解为青藏(青海和西藏)+高原(地形类型)。

DEM数据采集

DEM数据采集 为了建立DEM,必需量测一些点的三维坐标,这就是DEM数据采集或DEM数据获取,被量测三维坐标的这些点称为数据点或参考点。 一、DEM数据点的采集方法 l.地面测量 利用自动记录的测距经纬仪(常称为电子速测经纬仪或全站经纬仪)在野外实测。这种速测经纬仪一般都有微处理器,它可以自动记录与显示有关数据,还能进行多种测站上的计算工作。其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串行通讯,输入其它计算机(如PC机)进行处理。 2.现有地图数字化 这是利用数字化仪对已有地图上的信息(如等高线、地性线等)进行数字化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数字化仪有手扶跟踪数字化仪与扫描数字化仪。 (1)手扶跟踪数字化仪 将地图平放在数字化仪的台面上,用一个带有十字丝的鼠标,手扶跟踪等高线或其它地形地物符号,按等时间间隔或等距离间隔的数据流模式记录平面坐标,或由人工按键控制平面坐标的记录,高程则需由人工按键输入。其优点是所获取的向量形式的数据在计算机中比较容易处理;缺点是速度慢、人工劳动强度大。 (2)扫描数字化仪 利用平台式扫描仪或滚筒式扫描仪或CCD阵列对地图扫描,获取的是栅格数据,即一组阵列式排列的灰度数据(也就是数字影像)。其优点是速度快又便于自动化,但获取的数据量很大且处理复杂,将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数据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要实现完全自动化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目前可采用半自动化跟踪的方法,即采用交互式处理,能够由计算机自动跟踪的部分由其自动完成,当出现错误或计算机无法处理的部分由人工进行干预,这样既可以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又能使处理软件简单易实现。 3.空间传感器 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雷达和激光测高仪等进行数据采集。 4,数字摄影测量方法 这是DEM数据点采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附有自动记录装置(接口)的立体测图仪或立体坐标仪、解析测图仪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人工、半自动或全自动的量测来获取数据。 二、数字摄影测量的DEM数据采集方式 数字摄影测量是空间数据采集最有效的手段,它具有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可进行人工控制的采样,即X,Y,Z三个坐标的控制全部由人工操作;利用解析测图仪或机控方式的机助测图系统可进行人工或半自动控制的采样,其半自动的控制一般是由人工控制高程Z,而由计算机控制平面坐标X,Y的驱动;利用自动化测图系统则是利用计算机立体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 在人工或半自动方式的数据采集中,数据的记录可分为“点模式”与“流模式”,前者是根据控制信号记录静态量测数据,后者是按一定规律连续性地记录动态的量测数据。 1.沿等高线采样 在地形复杂及陡峭地区,可采用沿等高线跟踪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而在平坦地区,则不易采用沿等高线的采样。沿等高线采样可按等距离间隔记录数据或按等时间间隔记录数据方式进行。当采用后者时,由于在等高线曲率大的地方跟踪速度较慢,因而采集的点较密集,而在等高线较平直的地方跟踪速度较快,采集的点较稀疏,故只要选择恰当的时间间隔,所记录的数据就能很好地描述地形,又不会有太多的数据。

DEM数据的介绍,获取,处理

DEM网格单元大小的确定 简单方法1 由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生成DEM时,DEM网格大小的粗略估计: CELL Size = Scale分母/ 纸张分辨率纸张分辨率为300bpi(一般为200bpi),即一英寸纸张上面可以印刷300条线,以1:5万地形图为例:cell size = 50000/300 (inch) = 4.24 (meter) 方法2 地图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影像分辨率的关系带来的启示航摄规范(GB/T 15661-1995)中规定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每毫米内不少于25 线对”。根据物镜分辨率和摄影比例尺可以估算出航摄影像上相应的地面分辨率D,即D=M/R。(其中M 为摄影比例尺分母,R 为镜头分辨率。)根据航摄规范中“航摄比例尺的选择”的规定和以上公式,可得下表。 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影像地面分辨率(m) 1:5000 1:10,000~1:20,000 0.4~0.8 1:10,000 1:20,000~1:40,000 0.8~1.6 1:2,5000 1:25,000~1:60,000 1.0~2.4 1:50,000 1:35,000~1:80,000 1.4~3.2 补充: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选择考虑不同比例尺成图对影像分辨率要求和对应规格商用卫星影像产品的稳定货源。 卫星QuickBird-2 IKONOS-2 SPOT-5 SPOT-4 Landsat-7 最高分辩率(m) 0.61 1 2.5 10 15 成图比例尺卫星影像(分辨率) 1:5000~1:10,000 QuickBird(0.61m) IKONOS-2 (1m) 1:25,000 QuickBird-2(0.61m) IKONOS-2 (1m) SPOT-5(2.5m) 1:50,000 SPOT-5(2.5m) DEM生成方法- ANUDEM 模型 水是地貌形成的主要侵蚀因素。ANUDEM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采用了这一思想,使用地貌与水文数据作为插值约束条件,插值等高线高程。大大减少了DEM中的凹陷数据错误,显著提高了DEM在水文特征方面的质量。插值方法为递归有限元差分插值技术,拟合样条曲面。 ANUDEM插值处理方法: 等高线是最常见的高程信息表达方法,也最难适用各种通用插值方法进行处理,处理要点:(1) 地表曲面形态:等高线->等高线局部最大曲率->坡度最陡区域->山脊线/河流径网->确认输出DEM的水文地貌特征/验证DEM的精确度。 (2) 地表曲面插值:每个网格单元的插值计算,使用临近等值线上的点。 (3) 多分辨率逐级插值:低分辨率DEM->高分辨率DEM->用户定义分辨率DEM。每级分辨率插值操作,水系限制条件都用于DEM凹陷生成的控制,保留下的凹陷会纪录在log文件中 等高线插值的举例(arcinfo: topogrid) Arc: topogrid laodem20 20 TopoGrid: datatype contour TopoGrid: contour laocontour elev TopoGrid: stream laostream TopoGrid: enforce on TopoGrid: end Arc: 其中:laodem20 –输出DEM的文件名

二轮专题复习 地质地貌专题练习题

地质地貌专题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及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值有100米、200米、300米、400米。据此完成1—3题。 ¥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三条支流中只画错一条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m,H处为300m C.该地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该地河流汛期与赞比西河汛期出现月份大致相同 2.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A.300<h<400 B.389<h<490 C.399<h<400D.400<h<401 3.下列地区最可能与图中地区相对应的是 A.古希腊文明区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区C.古印度河文明区D.古代中国文明区面积近240平方千米,由火山喷发、湖盆相对下陷而形成的达里诺尔湖,位于我国某省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下图是该湖及周边的水系图,据此回答4-5题。 4.以下描述完全符合该湖泊所处的地理环境的是 A.处于辽宁省的北部,丘陵地形,分布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是淡水湖 B.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形,分布着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是咸水湖{ C.位于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和大理岩石,是淡水湖 D.位于河北省,太行山麓,地表多盐碱低洼地,是华北平原面积较大的淡水湖 5.与湖泊中心经线(116°30′)大致吻合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通过我国的 1月均温8°C 7月均温26°C ≥10°C积温5200°C 降 ( 水 量 (mm) 3~5月160 6~8月70 9~11月" 310 12~2月270 全年821

A.粤、赣、皖、豫、鲁、京等省市B.晋、豫、鄂、湘、黔、桂等省区 C.粤、湘、赣、皖、豫、津等省市D.沪、苏、鲁、冀、豫、京等省市 读下列四幅示意图,完成6—7题。 6.属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带示意图的是()A.①B.②C.③D.④ 7.这四幅示意图的共同特征是()A.都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B.洋壳岩石年龄都比陆壳轻 C.都位于地壳活跃地带D.地质构造只表现为褶皱 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8--10题。 8.图中①、②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9.图中③示意的是()' A.大西洋中脊B.①②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中脊D.印度洋中脊 10.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A.大分水岭B.安第斯山C.海岸山脉D.阿巴拉契亚山 地震是突发性强、破坏大的自然灾害,研究地震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破坏程度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前提,这也为地震多发地区的防震减灾教育提供必要的依据,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区域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耳其多地震与其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有关;②日本、我国台湾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③印度尼西亚南侧多地震与其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有关;④美国西海岸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有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下列影响地震结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读右图回答26-27题。 13.若右图所示曲线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a、b、c三处岩石年龄关系为a=c>d,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①剖面处是背斜构造②剖面处是向斜构造 ③一般中午时d处气压略高于a处④深夜c处常吹山风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14.若图示曲线为等高线,且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