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良性癫痫的七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小儿良性癫痫的七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小儿良性癫痫的七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小儿良性癫痫也称良性部分发作性癫痫,属儿童期特有的一种类型,特点是只发生在小儿某一特定的发育时期(成人无此病),不是由于局限性疾病所致,有明显遗传因素,发作时意识不丧失,没有智力缺损,能自然缓解,预后良好。小儿良性癫痫起病年龄在2~14岁之间,多数为6~10岁,3岁前、12岁后起病者少见,但都在15岁前停止发作。

七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一、儿童良性中央回-颞区棘波灶癫痫:有遗传倾向,是小儿良性癫痫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占小儿癫痫的15%~25%,起病年龄为2~13岁,76%在5-10岁,男孩多于女孩,不管治疗与否,在15岁前多停止发作,常为口咽发作,如:唾液增多,喉头咕咕作响,口唇及舌抽动,下颌关节挛缩,不能张口,不能说话,舌僵硬,不能吞咽,有窒息感,肢体抽搐可限于一侧,也可同侧上下肢抽动,常伴有躯体感觉障碍。部分发作时意识不丧失,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若继发全身发作则意识完全丧失。75%的患者在入睡后不久或清晨刚醒时发作,发作比较稀疏,一般隔月或更长时间发作一次。脑电图表现为背景波异常,在脑中央区或中央颞区有典型的高幅棘波或尖慢波,睡眠期发作频繁明显多于清醒期,自然睡眠脑电图容易记录到这种异常,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可诱发。

二、儿童枕部放电灶癫痫:发病年龄自15个月至17岁,47%有癫痫家族史,92%的病例在19岁以前缓解,发作是以视觉症状开始,如黑朦、光幻觉,接着出现半侧阵挛、精神运动型发作或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发作后常有恶心、呕吐、头痛等,发作可在入睡或清醒时发作,青春期后可自动停止发作,但有5%可转变成其他类型发作。

三、儿童良性转侧发作性癫痫:在儿童晚期或青春期起病,25%有癫痫家族史,发作多在睡眠醒来时,眼及头或躯干向一侧转动,有时扩展为全身发作持续5~15秒,有时可伴有其他发作。

四、小儿良性感情性癫痫:3~10岁起病,发作以恐慌、叫喊等情感症状为主,可有咀嚼、吞咽等自动症,意识不丧失,在15岁以前停止发作。

五、良性少年肌阵挛癫痫:少年期发病,有遗传倾向,发作表现为肢体肌阵挛性抽动,常在晨醒或午睡醒来时发作,自发频发,尤以疲劳时显著,睡眠时消失,无意识障碍,光、声、睡眠剥夺可诱发,预后良好。

六、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为家族性疾病,多在2~3天至数周内起病,个别可在生后3个月时出现频繁的惊厥发作,发作形式为部分性或全身性,表现为阵挛性、强直性抽搐或呼

吸暂停。家族中数代连续多人在新生儿期有惊厥,一般3周内停止发作,个别可达生后8个月,约15%的患者婴儿至儿童期或成年期又发生癫痫。

七、不典型小儿良性部分性癫痫:起病年龄为2~6岁。发病前后神经系统发育正常,发作形式有睡眠或清晨醒来时的部分运动性发作、失神、短暂的失张力和肌阵挛,每例均有两种以上形式的发作。抗癫痫yao物效果欠佳,大部分在8岁以前停止发作。睡眠脑电图表现为连续的广泛的棘-慢波,有时可达3次/秒,两侧不一定对称。清醒时脑电图正常。有时在中央-颞区有棘波灶,或3次/秒的棘-慢波爆发,本型系"伴中央-颞区棘波灶的小儿良性癫痫"的一种不典型类型。根据发作形式、治疗反应及睡眠脑电图的改变,常被认为是Lennox-Gaxtant综合征。但本病患儿智力正常,清醒时脑电图正常或改变不明显,以及发作的自限性可区别之。

文章来源于:https://www.360docs.net/doc/1a608016.html,/

小儿良性癫痫的七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小儿良性癫痫也称良性部分发作性癫痫,属儿童期特有的一种类型,特点是只发生在小儿某一特定的发育时期(成人无此病),不是由于局限性疾病所致,有明显遗传因素,发作时意识不丧失,没有智力缺损,能自然缓解,预后良好。小儿良性癫痫起病年龄在2~14岁之间,多数为6~10岁,3岁前、12岁后起病者少见,但都在15岁前停止发作。 七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一、儿童良性中央回-颞区棘波灶癫痫:有遗传倾向,是小儿良性癫痫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占小儿癫痫的15%~25%,起病年龄为2~13岁,76%在5-10岁,男孩多于女孩,不管治疗与否,在15岁前多停止发作,常为口咽发作,如:唾液增多,喉头咕咕作响,口唇及舌抽动,下颌关节挛缩,不能张口,不能说话,舌僵硬,不能吞咽,有窒息感,肢体抽搐可限于一侧,也可同侧上下肢抽动,常伴有躯体感觉障碍。部分发作时意识不丧失,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若继发全身发作则意识完全丧失。75%的患者在入睡后不久或清晨刚醒时发作,发作比较稀疏,一般隔月或更长时间发作一次。脑电图表现为背景波异常,在脑中央区或中央颞区有典型的高幅棘波或尖慢波,睡眠期发作频繁明显多于清醒期,自然睡眠脑电图容易记录到这种异常,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可诱发。 二、儿童枕部放电灶癫痫:发病年龄自15个月至17岁,47%有癫痫家族史,92%的病例在19岁以前缓解,发作是以视觉症状开始,如黑朦、光幻觉,接着出现半侧阵挛、精神运动型发作或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发作后常有恶心、呕吐、头痛等,发作可在入睡或清醒时发作,青春期后可自动停止发作,但有5%可转变成其他类型发作。 三、儿童良性转侧发作性癫痫:在儿童晚期或青春期起病,25%有癫痫家族史,发作多在睡眠醒来时,眼及头或躯干向一侧转动,有时扩展为全身发作持续5~15秒,有时可伴有其他发作。 四、小儿良性感情性癫痫:3~10岁起病,发作以恐慌、叫喊等情感症状为主,可有咀嚼、吞咽等自动症,意识不丧失,在15岁以前停止发作。 五、良性少年肌阵挛癫痫:少年期发病,有遗传倾向,发作表现为肢体肌阵挛性抽动,常在晨醒或午睡醒来时发作,自发频发,尤以疲劳时显著,睡眠时消失,无意识障碍,光、声、睡眠剥夺可诱发,预后良好。 六、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为家族性疾病,多在2~3天至数周内起病,个别可在生后3个月时出现频繁的惊厥发作,发作形式为部分性或全身性,表现为阵挛性、强直性抽搐或呼

癫痫症状描述

癫痫症状描述 癫痫发作现象的标准化描述词汇 一、发作期症状学描述的术语 (一)概括性名词 1 癫痫(epilepsy) a 癫痫性紊乱(epileptic disorder):具有反复癫痫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情况。 b 癫痫(epilepsies):能被考虑为癫痫性紊乱的慢性反复癫痫发作。 2 癫痫发作 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并通常具有自限性的活动所引起癫痫的临床表现。 3 局灶性(focal) 最初的症状学提示或初期的活动表明发作仅源于一侧半球的部分区域。 4 全面性(generalised) 最初的症状学提示至少起源于双侧半球或由超过双侧半球部位引起。 (二)癫痫发作的症状学名词 1 运动(motor) 指任何形式的肌肉活动,包括肌肉收缩增多(正性)或减少(负性)引起的运动。 1.1 简单运动(elementary motor) 由1块或1组肌肉收缩引起单一形式的运动,这种运动通常是刻板的,不能分化运动的时相。 1.1.1 强直(tonic) 肌肉收缩持续增加,维持数秒到数分钟。

1.1.1.1 癫痫性痉挛(epileptic spasm) 指以前的婴儿痉挛。表现为突然的,主要由近端或躯干的屈、伸或屈伸肌收缩引起的发作,持续时间比肌阵挛长,但比强直性发作短,多持续1秒钟左右,也可有局限性发作,出现扮怪相、点头等。癫痫性肌痉挛常丛集性出现。 1.1.1.2 姿势性强直(postural tonic) 一种姿势的固定,可能双侧对称或不对称。 1.1.1. 2.1 扭转(versive) 持续、强制性头、眼联合运动和/或躯干旋转或从中线偏向一侧。 1.1.1. 2.2 张力障碍(dystonic) 主动肌和对抗肌持续收缩引起的手足徐动或扭转运动,当这种运动持续存在时可能引起姿势改变。 1.1.2 肌阵挛(myoclonus) 单个或不同部位(体轴、近端或远端)多个肌肉突然、不自主的、短暂性(<100毫秒)收缩。 1.1. 2.1 负性肌阵挛(negative myoclonic) 持续500毫秒以下的强直性肌肉活动终止。其前没有肌阵挛的证据。 1.1. 2.2 阵挛(clonic) 与节律性肌阵挛同义。指同组肌肉节律性、反复收缩,其频率大约为2~3次/ 秒,也可延长。 1.1. 2.1.1 贾克森扩布(Jacksonian march) 传统上指阵挛活动沿单侧身体向临近部位扩展。 1.1.3 强直-阵挛(tonic-clonic) 强直后紧跟有阵挛的序列活动。可有不同的变异型,如阵挛-强直-阵挛等。 1.1.3.1 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 与双侧强直-阵挛性发作同义,也指以前的癫痫大发作(Grand Mal seizure)。表现为

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精)

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发病年龄为3~13岁,75%在5~10岁间起病。男女患病比例为3:2。多数围产期无异常事件,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颅CT或MRI无结构性脑损伤。 临床上人们通常将以局部性发作为主,临床呈良性经过的儿童特发性癫痫称为儿童良性局部性癫痫,其具有下列特征:①年龄相关性发病,首发始于儿童期,多数在青春期后自发缓解;②部位相关性症状,以局部性发作为主,发作多出现在睡眠期,无长时间的发作后状态;③发病前后精神运动发育正常,无明显智力缺陷;④无脑损伤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神经影像学无异常结构性病变;⑤EEG背景活动正常,部位相关性的限局性异常,多在睡眠中出现或增多,EEG异常在青春期后消失; ⑥多数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良好;⑦常有良性惊厥家族史,提示和遗传有关。有些特发性部位相关性癫痫具有特殊的诱发因素,也属于反射性癫痫的范畴。本节介绍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及其变异型。 一、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又称良性Rolandic癫痫,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癫痫综合征之一,约占儿童癫痫的15%~24%,人群发病率为21/100,000。 【病因学】 BECT的临床症状提示发作起源于感觉运动皮层及外侧裂周围皮层(Rolandie区。7%~10%的BECT患儿在婴幼儿期有热性惊厥史。40%的患儿家族成员中有热性惊厥、部分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或仅有EEG异常。推测中央颞区棘波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伴年龄依赖性外显。基因缺陷的位点可能与常染色体15q14连锁。 【临床表现】BECT的发病年龄为3~13岁,75%在5~10岁间起病。男女患病比例为3:2。多数围产期无异常事件,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颅CT 或MRI无结构性脑损伤。有少数报道BECT患儿合并有头部外伤(4%、围产期问

癫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点

癫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点 癫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点,癫痫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痫性发作和癫痫症两方面。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部分性、复杂部分性、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三类。系神经元异常放电从局部扩展到侧脑部时出现的临床发作。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癫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点。 癫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点,小编详细的分析如下: 1、全身性发作 ①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大发作):典型大发作分为先兆期、强直期、阵挛期、恢复期。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肌肉强直收缩,常伴有痫叫,四肢抽搐,双目直视,口吐涎沫,发作后呈昏睡状,逐步清醒。 ②失神发作:小儿多见,典型失神为突然发生,突然停止的短暂(不超过1分钟)频发的意识障碍;非典型失神发作半数以上有智能障碍,类似失神发作,但时间短,意识障碍轻,有时仅有短暂的精神错乱,还可表现为肌阵挛发作,强直性发作等。 2、部分性发作 ①单纯部分性发作:发作时间较短(不超过1分钟),不伴有意识障碍,包括运动性发作,感觉性发作,植物神经性发作。 ②复杂部分性发作:发作伴有精神、意识、运动、感觉等症状。 3、特殊类型发作 ①婴儿痉挛症:痉挛发作,智能发育迟缓,脑电图高峰节律紊乱。 ②小儿良性癫痫:有遗传因素,发作时意识不丧失,无智力缺损,抗痫药物有效。 ③小运动型发作:有智力障碍,表现非典型失神,强直发作等。 ④新生儿癫痫:出生4周内发生的癫痫。 ⑤晚发性癫痫:20岁以后起病的癫痫,多为外伤、感染、脑肿瘤,脑血管病所致。

⑥腹型癫痫:以内脏感觉性发作为主,腹部疼痛为特点。 4、反射性癫痫 属部分性发作,常为视觉(光、电刺激)、听觉、躯体感觉、触觉、内脏诱发等刺激反射性发作。 5、癫痫持续状态 频繁而持续的癫痫发作,形成一个固定而持续的癫痫状态,包括一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隙期意识不恢复者。 6、精神症状性发作:可表现为: ①言语障碍性发作:多为重复一字或一句,表现为不完全性失语。病灶在颈叶外侧面。 ②记忆障碍性发作:常见者为似曾相识感,即对生疏事物感到曾经经历;似不相识感,即对熟悉事物感到陌生。偶有快速回顾往事,或强迫思维、病炊多在海马部。 ③认识障碍性发作。如环境失真感,脱离接触感、梦样状态等。病灶多在海马体。 ④情感性发作;多为无名恐惧;也有感到愤怒北郁或欣快者。一般仅持续数分钟。病灶在扣带回。 ⑤错觉性发作:如视物变大或变小,听声变强或变弱;以及感觉本人肢体变化等。病灶在海马部或颓枕部。 ⑥复杂幻觉性发作;复杂视幻觉如人物,复杂听幻觉如音乐等。病灶在诲马部或颈枕部。 以上文章内容介绍的是癫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点,希望通过以上的文章内容可以帮助更多的癫痫病患者,祝大家健康。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a608016.html,/dxb/2012/1126/32758.html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 【摘要】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对39例BECT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在3~14岁,发作均与睡眠密切相关,30例为部分性发作,39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中央和(或)中颞区棘波、尖波,口服传统抗癫痫药疗效满意。结论:BECT临床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发作的基本类型为部分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中央和(或)中颞区棘波或尖波,预后良好。 【关键词】癫痫/诊断;脑电描记术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又称良性Rolandic癫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原发性部分性癫痫,约占儿童癫痫的15%~24%[1]。现将本院近年诊治的39例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0~2010年共收集符合BECT诊断标准的患儿39例,其中男25例,14例,发病年龄3~14岁,其中5~10岁发病者30例,占77%。4例有热性惊厥史,2例有癫痫家族史,1例有生后窒息史。1.2方法 1.2.1脑电图检查:应用康泰KT88-2400脑电图仪,电极安放采用国际10/20系统。均进行睁闭眼反应、过度换气等诱发试验。每例行脑电图检查2~6次,39例均行清醒及睡眠脑电图描记,记录时间1~2h。1.2.2影像学检查:22例行头颅CT检查,17例行头颅MRI检查。1.2.3回顾性分析每个患儿起病年龄、可能的病因、发作形式、初诊时间、发作频度、病程、用药情况、EEG及影像检查等资料。随访时间0.5~6年。2结果2.1临床特点:39例发作均与睡眠密切相关,其中刚入睡后发作26例,早晨将醒时发作9例,4例午间睡眠时发作,6例清醒期、睡眠期均有发作。发作类型:30例为单纯部分性发作,9例为继发全身性发作。27例表现为面肌阵挛、流涎,一侧口角最为明显。13例伴有同侧肢体的抽动,9例伴有喉中发声。18例发作前有手及同侧面部麻木感。7例发作前有恐惧感。发作时不能言语,但意识清楚,能理解周围人的语言。发作后有Todd麻痹4例。继发全身性发作的表现为全身性强直或阵挛发作。发作时间最长者12min,多为1-6min,均无癫痫持续状态病史。发作频度:3例只有一次发作,短期发作数次者(仅1~3个月内发作数次)19例,偶发者(1~2次/年)12例,频发者(≥3次/年)5例。2.2神经系统查体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本组神经系统查体均无异常体征,智力均正常。头颅CT及头颅MRI 检查38例未见异常,蛛网膜下腔囊肿1例,侧脑室轻度扩大1例。2.3脑电图特点:在发作间期,所有病例的EEG背景均正常,清醒期13例出现痫样放电,其余26例正常;睡眠期35例出现痫样放电,余4例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均发现棘慢波。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反复出现的棘波、棘慢波,成簇出现或孤立存在。其中一侧改变13例,双侧改变19例。入睡后放电频率明显增加,睡眠Ⅰ、Ⅱ期放电频率最高。2.4治疗及预后:本组经确诊后,3例因发作少,未抗癫痫治疗,余患儿应用药物资料,21例应用丙戊酸钠,其中2例因短期内发作频繁联合妥泰治疗,11例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分别随访2-3年,35例临床发作得到控制。3讨论

癫痫发作最常见的六大类型

癫痫发作最常见的六大类型 癫痫,一种普遍存在的发作性慢性疾病,癫痫在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症状表现,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着不同的症状类型,趁早了解其症状表现有利于疾病的治愈。那么,癫痫发作有哪六大类型呢?专家为我们详细分析如下: 一、失神发作(小发作):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脑电图出现3次/秒的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二、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精神感觉性、精神运动性及混合性发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明显的思维、知觉、情感和精神运动障碍,可有神游症、夜游症等自动症表现,有时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发生伤人、自伤等暴力行为。 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四、植物神经性发作(间脑性):可有头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晕厥型或心血管性发作。 五、单纯部分性发作:表现为某一局部或一侧肢体的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异常发作,历时短暂,意识清楚。若发作范围沿运动区扩及其他肢体或全身时可伴意识丧失,称杰克森发作(Jack);发作后患肢可有暂时性瘫痪,称Todd麻痹。 六、其他:无明确病因者为原发性癫痫,继发于颅内肿瘤、外伤、感染、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全身代谢病等引起者为继发性癫痫。 权威癫痫专家介绍:南京同善癫痫病研究所是一所集教学、科研、预防、临床诊疗为一体的正规癫痫医院。医院资质雄厚,始终秉承“科技兴院,患者至上,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给患者提供优秀的保障。 南京同善癫痫病研究所是一家拥有特色治疗技术--“SNRC国际超导神经调控修复技术”的医院,运用国际尖端癫痫检测定位系统,迅速查出大脑异常放电区域,精确定位癫痫病灶部位。癫痫病的真正瓶颈——“星形胶质细胞”是治愈癫痫的关键所在,只要调控修复“星形胶质细胞”,就可以通过其不断的自我更新、迁移和分化补充丢失或受损的神经细胞,并迅速使大脑神经元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推荐阅读:南京同善癫痫病研究所

儿童良性癫痫23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精)

儿童良性癫痫23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杨穗明 2005-12-13 13:08:04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7月第2卷第7期 癫痫是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大部分癫痫儿童一旦被确诊后,即需长期服药治疗,甚至终生服药[1],而有部分癫痫儿童却有明显的年龄自限性,可随年龄增长到一定时间而不治而愈。本人总结自1999~2002年间在本院诊断治疗的癫痫儿童2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发病年龄为4~13岁。其中4~7岁5例,8~10岁14例,11~13岁4例。病程12天至2年:1个月内8例,31天至6个月10例,半年以上5例。均无异常分娩史及脑外伤史。其中1例有高热抽搐史;2例有上代近亲癫痫史。其他家族史无特殊。 1.2 临床表现入睡后1h内发作16例,清晨将醒时发作4例,下午上课打瞌睡时发作1例,夜间和白天均有发作2例。发作次数最少者3次,大部分发作次数在10次以上,其中1例在首次发作之后,相隔8个月后1月内连续发作5次。发作时呈一侧或双侧肢体强直或阵挛性发作7例(均为10岁以上儿童);初起时一侧上肢或面部强直痉挛渐发展至全身发作5例;仅出现一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搐8例,伴发声1例,伴夜间遗尿2例。本组有3例为精神运动(感情)性发作。表现为(例1,男,9岁)入睡后约1h左右出现突然惊叫,神色惊慌,家人问及为何,患儿只说“好怕”;或(例2,女,11岁)突然起床走动,手足乱动,口中发声,嘴角抽动;或(例3,男,8岁)睡眠中突然大声叫喊,哭闹,称自己的双手逐渐变大,非常害怕。3例每次发作时间均在1~2min内自行缓解后再睡,醒后大部分可回忆。这3例曾先后在多家医院被分别拟“睡眠障碍”、“梦游症”及“梦魔”等治疗,疗效欠佳。后经脑电图检查证实为癫痫。本组23例神经系统检查均未发现阳性体征。全部病例在白天照常上学或上幼儿园,没受夜间病情影响。学龄部分中6例学习成绩中下,2例学习成绩较差。全部病例均经脑CT扫描或MRI检查,排除其他颅脑病变。 1.3 脑电图检查 23例均在抗癫痫治疗前检查。其中5例因清醒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予口服10%水合氯醛行睡眠诱发检查发现异常。23例均可见中颞区(部分后颞区)中央区出现病理性脑波发放。大部分为棘波或尖波发放,4例为尖慢综合波发放,呈散发或成串出现;两侧同步或不同步者19例,单侧异常者4例;爆发棘波后转为慢节律或棘慢综合波8例,病理波累及额区和枕区者3例,双相高幅尖波发放者5例。2例仅表现为中颞区不同步的,夹杂在背景脑电图中的散在性尖慢综合波。 1.4 治疗与转归本组经确诊后,分别予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和德巴金糖浆口服治疗。全部病例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半年期内仅1例因“感冒”而自行

癫痫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癫痫分类复杂,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其临床表现个异,但都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刻板性的特点。发作性是指癫痫突然发作,持续一段时间后迅速恢复间隙期正常;短暂性是指患者发作时间短,数秒,数分钟,出癫痫持续状态外,很少超过5分钟;重复性是指癫痫都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仅发作一次并不能诊断为癫痫;刻板性是指就某一患者而言,多次发作的临床表现几乎一致。 根据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征,国际抗癫痫联盟于1981将癫痫发作分为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 (—)部分性发作 1单纯部分性发作发作具有癫痫的共性特点并意识始终存在,主要特征是发作后多能复述发作细节,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A运动性发作:表现为身体局部发生不自主抽动,多见于一侧脸,口角,手或足趾,也可涉及一侧面部或肢体;b感觉性发作:表现为一侧面部,肢体或躯干的麻木刺痛;眩晕性发作表现为坠落感,飘动感或水平,垂直运动感,偶尔可出现本体感觉或空间感知觉障碍性发作,出现虚幻的肢体运动感。特殊感觉性发作则出现味,嗅,听,幻视觉等。C 自主神经性发作: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竖毛瞳孔散大等。d精神症状性发作:表现为各种类型的遗忘症,情感异常,错觉等

2复杂部分性发作主要特征是有意识障碍,发作时患者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发作后患者不能或部分不能回忆发作的细节。临床可表现为4种类型:a自动症:发作时患者对外界刺激无反应,随后出现一些看起来有目的但实际上上无目的的活动如手足自动症,语言自动症或机械重复原来的动作发作后患者意识模糊,常伴有意识头昏,不能回忆;b仅表现为意识障碍c先表现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继之出现意识障碍d 先表现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后出现自动症。 (—)全面性发作 1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又称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双侧肢体强直后出现阵挛活动为主要临床特征,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根据发作可分为三期a强直期:全身骨骼肌持续收缩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脸上牵,眼球上翻或凝视,口先强张后闭合可咬伤舌尖,突然尖叫一声颈和躯干先屈曲后反张等,持续10—20秒b阵挛期:患者从强直转为阵挛,表现为全身肌肉节律性抽搐。每次阵挛后均有一短暂间期,阵挛频率逐渐变慢间歇期延长,再一次剧烈阵挛后,发作停止,进入发作后期,此欺持续时间30—60秒,以上两期均伴有呼吸停止,血压升高,瞳孔扩大,唾液及其他分泌物增多;c:此欺尚有短暂阵挛,可引起牙关经闭和大小便失禁。呼吸首先恢复,随后瞳孔血压心率逐渐正常,肌张力松弛,意识逐渐恢复从发作到意识恢复5—15分钟,醒后患者感头痛,

小儿良性颠癫原因是什么

小儿良性颠癫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小儿良性癫痫,其实小儿良性癫痫的类型有很多种,而且特点也各不一样,有的只发生于某一特定的发育时期,同时造成良性癫痫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儿童良性癫痫病却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尤其是男性要多于女性,在九岁的时候可以说是高峰期。 1、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包括有几种类型;有中央颞叶、枕叶及额叶等。儿童良性癫痫病因决定了癫痫的特点:只发生于某一特定的发育时期,如学龄前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脑内无器质性病变,无智力精神运动发育的异常,临床发作为部分性并经常发生于睡眠中,具有相应的脑电图特征。 2、造成良性癫痫的病因很复杂,那么,儿童良性癫痫病因有哪些呢?儿童时期是癫痫发病的高峰期,在这时期有很多的病因都可能诱发癫痫病。儿童良性癫痫病因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男性多于女性,同时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多在2~14岁期间发作,9岁左右为高峰,16岁前缓解或消失,预后较好。此症状群表现为短暂、单纯的部分面部偏侧运动发作,如单侧面肌、口咽肌、口唇的短暂强直或阵挛性抽动。常伴有躯体感觉症状,有些

儿童良性癫痫病症状,可能发展为强直-阵挛发作。这种发作多数与睡眠有关,其中半数以上只在睡眠中发作,白天则多在瞌睡或静止状态下发作。发作时脑电图有中央-颞区高波幅棘波、棘慢波,这些波可被睡眠诱发,易于扩散。 3、此外,儿童期枕叶发作性放电癫痫,与以上介绍的癫痫相似,但是与遗传无肯定关系,发作由视觉症状开始,如黑蒙、光幻视、错觉或幻觉、斜眼等。继之以偏侧阵挛发作、感觉性发作或自动症,少数患者可发展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部分儿童良性癫痫在发作后有偏头痛及恶心、呕吐,脑电图检查有明显的特征,即发作期间出现发作性高波幅棘慢波或尖波,有节律地反复见于一侧或两侧半球枕区和后颞区,但只在闭眼后出现,睁眼即消失。本型患儿通常智力正常,大多患儿在19岁左右能够自行缓解。

癫痫类型及常用药物

癫痫只能控制,目前还不能治愈.而且临床上有很多类型. 部分性发作(局部开始的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相当于局灶性癫痫) 1.运动性发作 2.感觉性发作 3.植物神经性发作 4.精神性发作 复杂部分性发作(相当于颞叶癫痫) 1.意识障碍起病者(精神运动性发作) 2.继发于单纯部分性发作的意识障碍者 全身性发作(非局部开始的发作) 1.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 2.小发作(失神发作) 3.不典型小发作 4.强直发作 5.阵挛发作 6.无张力发作 未能分型的发作 1.新生儿错乱性发作 2.婴儿痉挛 3.偏侧性发作 4.良性中央区癫痫 5.间脑癫痫 苯妥英钠 阻滞使用-依赖性Na+通道和T型Ca2+通道,增强GABA能抑制效应。

除失神小发作以外的所有各型癫痫,尤其用于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中枢性疼痛综合征。心律失常。 胃肠道反应,牙龈增生,粒细胞缺乏,再障,致畸。 卡马西平 与苯妥英钠相似。 同上。对中枢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苯妥英钠。 头昏,共济失调,剥脱性皮炎,再障,多动。 苯巴比妥 与苯妥英钠相似。 除失神小发作以外的所有各型癫痫。 中枢抑制,眩晕,共济失调,造血障碍。 扑米酮 乙琥胺 机制未明 小发作常用药。对其他类型发作无效。 眩晕,嗜睡,胃肠道反应,粒细胞缺乏,再障。 丙戊酸钠 阻滞Na+通道,抑制GABA代谢酶 各型癫痫 胃肠道反应,肝脏损害,共济失调,致畸。 苯二氮ZUO类 地西泮 增强GABA能抑制作用,使神经元超极化 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 静脉注射偶可致呼吸抑制。 硝西泮 肌阵挛性癫痫,不典型小发作,婴儿痉挛。 嗜睡,头昏,共济失调。 氯硝西泮 氯巴占 各型癫痫,尤其用于不典型小发作,失神小发作,肌阵挛发作。 啫睡,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行为障碍。

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林庆

?继续教育园地? 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 林庆 小儿良性局灶性癫痫指的是临床具有局灶性发作的表现,发生在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脑电图有特征性表现,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较好的一组癫痫综合征。 小儿良性局灶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已确定了几种类型癫痫基因突变的部位及突变形式。由于基因调控异常,使离子通道转运、神经递质或其受体功能障碍,导致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大脑神经元之间兴奋与抑制环路平衡紊乱,局部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增高,因此出现癫痫发作。小儿大脑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随年龄的增长与神经介质及其受体的发育,大脑内部逐渐进行神经网络的修饰和功能调整,最终多数能达到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癫痫发作终止。 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 2temporal spikes ,BECTS )是小儿良性局灶性癫痫中最常 见的一种,占小儿癫痫的15%~20%。发病年龄3~13岁 (也有报道2~14岁),76%的病儿发病在5~10岁之间,8~10岁发病最多。有作者将本病年龄特点总结成两句话“10 岁以内发病,20岁以内停止”。男孩发病较女孩为多。 本病与遗传有关,30%的病儿有癫痫家族史,在病儿的同胞中,15%有癫痫发作并伴有中央颞区棘波;19%有中央颞区棘波但无临床发作。11%病儿的父母在儿童时期曾有癫痫发作,成年后缓解。 本病虽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目前尚未能确定遗传学上的异常部位及其性质,有人曾对22个BECTS 核心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发现70%家系与染色体15q14基因座连锁,可能与n 乙酰胆碱受体(nACh )22亚基相关。 本病临床有以下特点: 1.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大约3/4病儿只在睡眠时发 作,15%病儿在睡眠及清醒时均可能发作,只有10%~20%病儿只在清醒时发作。发作多在入睡后015~1h 之内发生,部分病儿在清醒前后发作,有些病儿午睡时也会发生。 2.发作类型为局灶性发作:如果在清醒时发作,病儿可 能出现口咽部感觉异常,颊内侧面或咽部疼痛感或窒息感。更常见的是运动性发作,可表现为连续的吞咽动作或舌肌强直性收缩,下颌不能张开,不能说话,病儿常反映“能听见别人说话,但自己说不出来”。家人往往发现病儿一侧面肌阵挛性抽动,随后(或同时)出现同侧肢体抽动。多数病儿泛化 为全面性抽动,有时由局灶性发作发展为全面性发作的时间很短暂,以致病儿家长观察不到局灶性发作而只见到全面性发作。病儿发作的次数变异很大,10%~20%病儿仅有一次发作,部分病儿开始时发作较频,以后每年发生1~2次,只有6%~20%病例发作较频繁。 3.脑电图异常:本病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在中央颞区 可出现单个的或成簇的尖波或棘波。异常放电与睡眠密切相关,大约有25%~30%病儿仅在睡眠时出现异常尖波发放。当怀疑为本病,而清醒脑电图表现为正常时,应行睡眠脑电图检查。有时,同一个病儿在两次脑电图记录中可出现尖波位置的变化,从一侧转变成双侧或对侧,但临床症状无变化。有时还表现为双侧同步棘慢波爆发。 41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正常:本病神经系统检 查无异常体征,CT 及MRI 正常,个别病儿可能出现一些器质性改变,但这些改变不能解释临床症状。 51预后良好:本病惊厥仅在小儿时期出现,50%病儿在 发作3年后停止,12岁时92%病儿发作停止,17岁时99%发作停止。脑电图恢复正常较慢,大约在发作终止后2年左右才恢复正常,一般在17~19岁大多恢复正常。病儿智力正常。 关于本病的治疗,由于大约有10%的病儿只发作1次,所以第1次发作后并不急于治疗,可以等到再次发作时再开始治疗。但对于就诊时已发作多次或曾发生过持续状态的病儿,当诊断明确后即应开始用药。本病对药物反应良好,绝大多数病儿不论应用丙戊酸钠、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或托吡酯等均有较好疗效。一般在服药控制发作2年后,即使脑电图尚未恢复正常,也可逐渐减药,减药过程大约需半年至1年,然后停药。也有个别病例治疗比较困难。 本病预后良好,关键在于认识本病,正确诊断。治疗并不困难,不需大剂量用药,也不需多药联合治疗。 思 考 题 1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有哪些临床特点? 2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如何治疗? 注:回答思考题可获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学分。详见本刊2001年第 6期第385页 (收稿日期:2001212225) (本文编辑:包雅琳) ?091?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6月第35卷第3期 Chin J Neurol ,June 2002,V ol 35,N o. 3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癫痫发作症状的分类

癫痫发作症状的分类 在临床上进行癫痫治疗的初期,基本上医生会基于癫痫的精准检查结果,以及癫痫的发作症状进行分类划分治疗,这是进行癫痫治疗最初需要进行的步骤,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只有明确癫痫的症状以及所属的类型,医生才可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及确定最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的服用剂量等。 很对人可能对于癫痫的分类有一定的疑虑,不知道癫痫发作也就是那么点症状有什么好划分的,甚至感觉做一些检查是没有必要的。临床上就有患者发生过没有经过检查和分类,就采取服药治疗结果药不对症的情况。 一个姓刘的患者56岁了,因为生活在农村也不注重定期的体检,在55岁的时候出现过4次的病情发作,并且是直接的大发作晕倒抽搐,意识丧失,且伴有尿失禁的情况。因为每次发作也就是持续3-5分钟,患者也没有去进行检查,就是按癫痫病去处理,买了一些广谱类的药物服用,病情初期是控制住了,但是没多久就再次出现发作。第二年的时候,老刘的儿子才带着来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老刘之前服用的药物对于现在确诊的癫痫类型,并没有太大的控制效果,反而产生很强的副作用。医生才根据老刘现在的病情进行用药治疗,现在患者已经服药两年了,孩子也定期带过来复诊,病情控制的非常不错,准备下一步的减药。 癫痫患者发病的症状比较多,可能初步查看大家都是抽搐,但是抽搐的部位不同,是全身性的抽搐还是局部的抽搐,是强直发作、阵挛发作、还是肌阵挛发作等等,这都不是患者自己可以通过简单的观察可以判断的。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临床对于癫痫的分类分为3大种:全面性发作,部分性发作,不能分类的发作。 全面性发作又分为:强直-阵挛(大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阵挛发作,强直发作,失张力发作。 部分性发作又分为:简单部分性发作(无意识障碍),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意识障碍),继发全面性发作。 不能分类的发作属于发作类型不明的情况,像是癫痫性痉挛等。 全面性发作症状表现有意识丧失,动作突然中止,摔倒,伴有阵挛,身体肌肉持续性的收缩,身体僵直,还有身体节律性的抽动等等,发作症状往往较为剧烈且明显,会直观的给人一种大发作的表现,如果病情特发没能进行及时的救助,很可能伴随意外状况的发生。 部分性发作表现症状有一部分轻微患者无意识障碍,复杂性的有意识障碍,并且根据大脑异常位置的不同,可出现运动性,感觉性,自主性,精神性的发作,而且部分情况是成对出现,很容易导致复杂性的发作,一定注意尽快寻求医生的帮助,以免病情加重。

2019-2020年上海市资格从业考试《儿内科》精选重点题[四十二]

2019-2020年上海市资格从业考试《儿内科》精选重点题[四十 二] 一、单选题-1/知识点:试题 确诊溃疡活动性出血的最可靠方法是 A.B超检查 B.早期胃镜检查 C.X线钡餐检查 D.大便潜血检查 E.胃液分析 二、单选题-2/知识点:试题 患儿,4岁,消瘦,活动后气急、心悸。体检:轻度胸廓畸形,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粗糙而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初步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该患儿首先可能引起以下哪一方面的改变 A.右心室增大 B.左心房增大 C.肺动脉扩张 D.左心室增大 E.右心房增大 三、单选题-3/知识点:循环系统疾病

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的常见原因是 A.继发肺炎 B.脑脓肿 C.心力衰竭 D.脑血栓 E.肺动脉漏斗部肌肉痉挛 四、单选题-4/知识点:诊断学基础 关于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描述,错误的是 A.电轴右偏以>+120°有较肯定的诊断价值 B.肢导联QRS波群低电压倾向 C.心电轴右偏+90°~180° D.QRS时限<0.12s E.RⅢ波>RⅡ波 五、单选题-5/知识点:试题 如何处理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Somogyi现象 A.减少饮食中的总热量 B.减少胰岛素用量 C.增加胰岛素用量 D.加用口服降糖药 E.增加饮食总热量 六、单选题-6/知识点:试题

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病史,心功能不全的患儿,同时具备下列哪一项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A.心脏扩大 B.心电图改变 C.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阳性 D.心脏活检分离到病毒 E.血液病毒学阳性 七、单选题-7/知识点:试题 下列哪项不是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A.特殊面容 B.皮肤纹理异常 C.尿有特殊臭味 D.智能低下 E.体格发育迟缓 八、单选题-8/知识点:诊断学基础 每分钟静息通气量是指 A.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的气量 B.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和呼出的气量总和 C.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呼出的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D.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的气量减去呼出的气量 E.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呼出的气量

癫痫的科普知识

大脑是支配人的意识、思维、情感及运动等活动的器官,即“司令部”,大脑的生理功能也是通过电活动来实现的。癫痫是由于大脑的神经细胞反复发作过度放电,导致大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引起癫痫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临床表现也有很大差别。癫痫发作时脑部神经细胞群体性异常、过度同步化放电,在各种类型的癫痫都是相同的。依据异常放电起始的解剖部位、传播范围及传播速度、持续时间等不同而癫痫的发作形式表现出多样性。正常人的大脑也有生理性电活动,而没有发作性过度放电。大脑为什么会发生异常放电呢? 这正是查找癫痫病因的理由。 癫痫在世界各国患病率基本相同,1982-1983年我国对6城市6万多人的调查,癫痫的患病率为4.6‰,其年发病率为40-70/10万。目前,我国约有600万癫痫患者,每年约有30万新发病例。因此,预防和治疗癫痫应受到极大重视。 大脑发生异常放电活动,不仅使人意识、思维、情感及运动等活动发生混乱,不能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限制了患者的正常活动,如攀高、操作机器、不能从事一旦发作可以造成危险的工作;如果反复抽搐发作、意识丧失,久之使患者变迟钝、性格改变和痴呆。一次严重的意识丧失、全身性抽搐发作,可以损害数万、乃至十几万神经细胞功能丧失;若连续性反复抽搐发作或癫痫连续状态可以导致死亡。癫痫的死亡率:我国是6.9-7.9/10万人/年。为此,癫痫连续状态被列为神经内科“四大急症”之一。 在100年前已提出遗传是原发性癫痫发病的主因。大量调查发现,无论原发性或是继发性癫痫的直系亲属中癫痫发病率都远比普通人群高。遗传决定了一个人发生惊厥的“惊厥阈”之高与低。这种阈值较低者易于发生癫痫。换言之,遗传与易患性密切相关。 引起癫痫的常见病因包括:①先天性疾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障碍、脑畸形、脑积水、大脑灰质移位症等;②外伤:产伤、脑挫伤、颅内手术后;③感染:多种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所致的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脑寄生虫病如脑囊虫病、脑血吸虫病、脑肺吸虫病、弓形虫等;④颅内肿瘤:原发于颅内脑肿瘤及转移的脑肿瘤;⑤中毒:铅、汞、一氧化碳、酒精以及某些药物中毒等;⑥脑血管病,如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均可成为癫痫灶(1年后发生癫痫者约5%);⑦全身性疾病如肝、肾性脑病等;代谢性疾病,如血糖过高与过低、甲亢、甲旁减、维生素B6缺乏症等; ⑧其他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症、老年痴呆(AD)等;⑨不明原因(经过认真查找后)。 1. 诊断癫痫的“三步曲”:首先是确定是否为癫痫发作及其类型;在确定癫痫的基础上,再判断其为原发性或是继发性的;三是对继发性癫痫要查明病因与病变的部位。 2. 认识癫痫发作的特征:具有短暂发作性、刻板性、重复性;可以有先兆(或无),发作后间歇时间不定,有自发缓解的倾向。典型的发作表现对确定癫痫有决定性意义。详细、完整、准确的病史是诊断癫痫的主要依据;因此,需要患者及亲属与医生密切配合,尽量按时间顺序进行系统、准确、全面、真实的陈述;最早出现的症状最具有定位意义。有时需向目击其发作的亲属、同学或其他目击者询问情况。 3. 癫痫患者需要做的检查:①脑电图检查对诊断癫痫有很大帮助。但在癫痫发作间歇期约20%的患者脑电图可以正常;②为明确病因或确定癫痫病灶,必要时停药3~5天后再做脑电图检查。患者及家属应明了停药后癫痫发作可能加重及

最新神经内科试题--癫痫病(附答案)

一、单选题 1. 癫痫诊断主要是依靠病史的仔细询问,了解发作期的临床表现,在辅助检查中最重要的手段是【A】 A脑电图B头颅CT C头颅MRI D脑脊液穿刺E功能影像如PET、SPECT 2.癫痫下列哪项不符合【C】 A、按照病因可分特发性癫痫和症状性癫痫 B、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可影响痫性发作 C、每一位癫痫患者只有一种发作类型 D、女性患者通常在月经期和排卵期发作频繁 E、癫痫的临床表现可分痫性发作和癫痫症两方面 3.对各类癫痫(包括大、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均有效的药物是【C】 A苯巴比妥B苯妥英钠C丙戊酸钠D乙琥胺E地西泮4.下列关于癫痫治疗原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E】 A任意给药比不用药更坏B有效剂量因人而异C长期服药才能减少复发 D一种药有效就不必用二种药E一种药无效应立即换用其他药5.长期用于抗癫痫治疗时会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是【C】 A苯巴比妥B扑米酮C苯妥英钠D乙琥胺E卡马西平6.下列哪项不符合痫性发作【C】 A、痫性发作分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两个主要类型

B、单纯部分性发作起始于脑局部,不伴意识障碍 C、全面性发作起始于脑局部,伴意识障碍 D、痫性发作起始的异常放电源于一侧脑部的,为部分性发作 E、痫性发作起始的异常放电源为两侧脑部的,为全面性发作7.对于癫痫的药物治疗,下列不正确的【E】 A.口服药剂量自低限开始 B.定期复查,注意毒性反应及副作用 C.不能突然停药、换药 D.先用一种药物,不能控制可加用其他药物 E.完全控制和不产生严重毒性反应,不能兼顾时,应满足完全控制8.典型失神发作的特征性脑电图表现为【C】 A. 单侧3Hz棘-慢综合波B双侧3Hz棘波C双侧对称3Hz棘-慢综合波 D. 单侧5Hz棘-慢综合波D双侧5Hz棘波 9.癫痫持续状态是内科急症,可危及生命,其治疗关键是【C】A. 有效支持B对症治疗 C.从速控制发作 D.纠正酸碱平衡 E.预防感染 10.男性患者,27岁,2年来时有发作性神志丧失,四肢抽搐,当日凌晨,发作后意识一直未恢复,来院后又有一次四肢抽搐发作。该患者所患病情属【C】 A.强直性大发作 B.肌阵挛性发作

癫痫临床表现

癫痫临床表现 (一)癫痫发作的类型 1.强直阵挛发作特征为突然丧失意识,伴以躯干和四肢的肌肉伸直性强直性收缩(强直期),呼吸肌受累可出现“癫痫哭声”以及呼吸停止和青紫,其他相关肌肉受累可出现咬伤舌和尿失禁,此期患者血压增高、心律加快和流涎。肌肉强直性收缩持续短时间后出现短暂的肌肉松弛,随后变为短暂的肌肉强直性收缩和松弛交替发生(阵挛期),肌肉松弛期逐渐延长,最后肌肉强直性收缩停止,发作共持续数分钟。发作后(发作后期)患者可有短暂的意识不清和昏睡,此后可主诉头痛和肌肉酸痛,其他恢复如初。少数患者于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有性质不清的先驱症状,如焦虑、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和腹部不适感等。症状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多由局限性发作或有定位价值的先兆发展而来,于发作后可出现暂时l生轻偏瘫(Todd麻痹)、黑朦或失语。 2.部分性发作首发起源于一侧半球的局限范围内神经元放电。临床上有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为局限性,此时意识清楚;而复杂部分性发作在发作时为双侧性发放,至少在双侧额、颞叶,此时意识状态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3.局限性运动症状发作最常见于一侧口角及上肢,因其在运动皮质代表区最大,发作可严格限于局部;也可以从局部

开始,最常见于一侧口角或手指,在发作过程中逐渐扩展至整个半身,称Jackson发作,但不应扩展至全身。如扩展至全身应称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发作。 4.躯体感觉或特殊感觉发作临床上较少见,嗅幻觉较多见,视、听感觉发作可以是单纯的闪光、亮点、音调等,也可以是结构性幻觉,如成形的幻视和成为曲调的音乐,后者更为罕见。 5.自动症在轻度意识障碍或无知觉的情况下出现重复性固定的简单动作,如咀嚼、吞咽、咂嘴、搓手;也可以是原有动作的继续;少见的情况下出现一些似有目的的行为,如似在做家务事。也可以表现为语言自动症。 6.失神发作为突然的活动中断,凝视,持续数秒,突然恢复,仍可继续原来的动作或谈话。而不典型失神的发生是短时逐渐的,发作后的恢复也是逐渐的,有数秒茫然期。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失神发作时脑电图表现为两侧对称同步 的3Hz棘慢复合波,而非典型失神为不规则棘慢复合波、快活动或其他暴发性活动,虽为两侧性的,但时常不对称或不同步。 7.肌阵挛发作为突然短暂闪电样肌肉收缩,可以为一块肌肉,一组肌肉,一个肢体或全身。常出现手中东西掉下或突然跌倒。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很短不到1秒,但可以成串发作。

癫痫的非典型症状

癫痫的非典型症状 什么是癫痫?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仅次于脑卒中。癫痫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一般认为1岁以内患病率最高,其次为1~10岁以后逐渐降低。我国男女之比为1.15∶1~1.7∶1。种族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每个人几乎都知道癫痫发作的类型多种多样,大多数发作时其症状类似,也有许多特殊类型的癫痫发作症状不明显或不被患者了解,而导致患者及家属不知所措,误认为患者中邪等说法,而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下面就由癫痫治疗专家解放军153神经外科专家杨俊国主任为患者详细介绍15种不常见的癫痫,谈谈其发作时的症状表现,以备大家参考。 1、肢痛性癫痫整装备:患者突发的肢体疼痛,为单侧或双侧或交替性疼痛。也有的患者出现单侧手指或足趾,足底或手腕部突然锥刺样剧痛,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 2、哭泣性癫痫症状:哭泣性癫痫以情感障碍为主,表现突然低声哭泣落泪,问话不答,无抽搐发作,事后对发作无记忆。脑电图提示棘慢综合波,抗癫痫药效果好。 3、笑性癫痫症状:发作性张口大笑,表情呆滞,双目直视。发作后可出现全身松弛及意识障碍,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脑电图有阵发性慢波或尖、棘波。 4、爬行样癫痫症状:反复阵发性爬样动作,发作时不自主地弯腰、甩臂、两手摆动。弯腰两手着地,似动物样在地上爬行,随之倾跌。发作中伴颜面潮红,呼之不应,每次发作1-2分钟,间歇期如常。脑电图示慢波显著增多,抗癫痫治疗效果好。 5、舞蹈性癫痫症状:突然手舞足蹈,眨眼、呶嘴、伸舌,耸肩而不听阻拦,脑电图异常。 6、夜游性癫痫症状:睡至半夜突然起来。裸体跑到室外转游1圈,回来又睡,翌日醒后全然不能记忆。 7、失语性癫痫症状:可因情绪波动突然不语,目光呆滞,呼之不应,但神志清,无抽搐,持续约6分钟恢复正常,反复发作,间歇期如常。脑电图可见大量尖波、棘波、尖慢及棘慢综合波。 8、声源性癫痫症状:过强声音刺激后出现发作性双目发直意识清或障碍,历时3-5分钟,事后对发作无记忆,脑电图棘一慢综合波。 9、旋转性癫痫症状:突然发作性随躯体沿一个方向旋转,不能自动停止,不听别人劝阻。 10、局部奇痒性癫痫症状:无明显诱因突然某一部位奇痒难忍,持续1分钟左右,发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