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2005年11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了新版《鲁迅全集》首发式。这是《鲁迅全集》第五种版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前后五种版本的情况。第一种是1938年上海复社出版的二十卷本。复社是郑振铎、胡愈之这些文化人自己集资办起的一家小出版社,资金不多,要出版这样大的一部书很吃力。正好不久前出版了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本畅销书,赚了一笔钱。另一个办法,是由蔡元培、宋庆龄出面,向海内外人士募集纪念本订户。普及本每部定价才八元,而纪念本却是五十元(甲种)、一百元(乙种),集资不少,这书才得以印成。这书署名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实际是由许广平、郑振铎、王任叔定出方案,具体编校工作,是谢澹如、唐弢、柯灵等人做的。这部《全集》,收入了鲁迅自己编印的全部著译的单行本。他最后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及其“二集”,编成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印行,这次也编入《全集》第六卷。这一卷中还有《且介亭杂文末编》,是他1936年的文集,由许广平编定的。在编辑意图上,本版《全集》还是尽量求全。散见于报刊上而未经作者编入单行本的文字,收集起来编为《集外集拾遗》收入第七卷,译文编为《译丛补》收入第十六卷。鲁迅辑校的古籍,已出版的《唐宋传奇集》和《小说旧闻钞》,还有早年木刻

印行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加上曾经想要付印而没有成功的《嵇康集》和《古小说钩沉》,都收入了本版全集中。他所辑校的古籍当然远不止这五种。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就有六大函四十九册六十二种。从这些手稿中可以看出,鲁迅所做的工作多少不一,有些不过是抄录,当时不都收入《全集》是适当的。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将这些另行整理为四厚册出版了。这部《全集》没有收入书信。这些散在收信人手中的书信,征集不易。直到1946年,许广平才将已征集到的855封书信编为《鲁迅书简》一书出版。这部《全集》也没有将完好保存在许广平手中的鲁迅日记编入。这就造成了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日寇占领上海期间,许广平一度被捕,抄家时这部日记也被抄走,发还的时候就少了1922年这一本。

除了缺少书信、日记这两大块之外,其他内容也并不完全,以致后来唐弢编了《鲁迅全集补遗》及其“续编”。编印这部《全集》时,人手少,时间紧,工作不够细致,编校工作中错误不少。后来孙用写了《鲁迅全集校勘记》和《鲁迅全集正误表》这两本专著。万事起头难。这是《鲁迅全集》的第一个版本,尽管错误缺点不少,但它在收集和传布鲁迅著作方面的巨大贡献是不能抹煞的。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这是鲁迅作品最权威的版本。这个版本在上海先后印过四次,1948年在大连解放区光华书店还根据这个版本翻印

了一次。1956年为了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冯雪峰的主持之下开始出版《鲁迅全集》十卷本。这年10月,出版了第一、二两卷,其余各卷陆续出版发行,到1958年才出齐。由冯雪峰为首的“鲁迅著作编刊社”主持其事。后来编刊社由上海迁北京,成了新成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鲁迅著作编辑室”,主要成员有孙用、林辰、杨霁云、王士菁等人。比起1938年版的二十卷本来,这个十卷本的不同之处是,一、只收著作,不收翻译和辑校的古籍;二、增加了注释,成了第一个有注释的《鲁迅全集》;三、将书信编入了《全集》。至于日记,虽然没有编入《全集》,却也采用跟《全集》相同的装帧版式同时出版,配套发行。1957年发生的“反右派斗争”对正在运作的《鲁迅全集》十卷本造成了明显的影响。一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冯雪峰被划为“右派分子”,开除了党籍。读者只要拿“反右”之后出版的七、八、九、十各卷跟以前的几卷比一比,一眼就可以看出工作马虎草率多了。比如《集外集》附录《〈奔流〉编校后记》十二篇,十卷本只作了12条注,分别注明本篇见于某月某日出版的某期《奔流》,涉及内容的实质性注释是一条也没有。而在后来1981年版的十六卷本和2005年版的十八卷本中,这一部分的注释都是174条,近一万七千字。“反右派斗争”还改变了十卷本的编辑方案。原来已在第一卷上的“出版说明”中宣布,要“收入现在已经搜集到的全部书信”的。

冯雪峰被打倒之后,周扬就趁机将鲁迅那许多批评了他、批评了“国防文学”口号的书信全部抽下。在第九卷的“出版说明”中,说是对鲁迅的信件“加以挑选,即择取较有意义的,一般来往信件都不编入”。就这样,在当时已经收集到的1165封信中只编入334封,还不到百分之三十。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清算周扬,这件事成了指控他的罪行之一。鲁迅的那篇《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也是批评周扬、批评“国防文学”口号的,却不能抽掉,于是就在注释上做文章,强调是冯雪峰“执笔拟稿”,说他“对于当时领导‘左联’工作的一些党员作家采取了宗派主义的态度,做了一些不符合事实的指责”。就用这种手法,既否定了鲁迅的这篇文章,又由已划为“右派分子”的冯雪峰来承担责任。注释方面所受到的影响,还可以举《我的种痘》一篇为例。文中提到丁玲,注释就说:“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盛传她在南京遇害,还没有知道她已变节。”其实,早在延安时期,1940年10

月4日由陈云、李富春签署的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审查结论中就已肯定:“丁玲同志自首传说并无根据,这种传说即不能成立,因此应该认为丁玲同志仍然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可是这时她已经被划为右派分子,在批判右派分子的作协党组扩大会上不顾这一审查结论,又说她已变节,十卷本的注释就这样写了。十卷本所受政治的影响还不只这些。例如《南腔北调集》中的那篇《〈竖琴〉前记》,其中

说到当年在苏联一度颇为活跃的“同路人文学”,十卷本就删

掉了“托洛茨基也是支持者之一”。这就把鲁迅的文章改得与

事实不符了。因为“同路人”这个提法,最初是托洛茨基提出

来的,他的《文学与革命》第二章的题目就是“革命的文学同路人”。到了“文化大革命”中间,这部符合周扬意图的十卷本又受到批判了,不能重印。为了印制一种可以送给国宾的礼品,决定重印一批1938年版的二十卷本。不同的是:

第一,改用简体字排印;第二,对于书中原来所收《王道诗话》等十二篇瞿秋白写的杂文,加了一条“新注”,说明这些

篇是瞿秋白“与鲁迅交换意见后”,“包括鲁迅的某些观点”,“经过鲁迅的修改”,以表明让它们继续保留在《鲁迅全集》中的理由,免得被姚文元辈下令抽去。对于这一版,应该提到的是:它是由敬业而细心的孙用负责校对的,在各版《鲁迅全集》中,这是校对最精的一版。1981年为了纪念鲁迅

诞辰一百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六卷本《鲁迅全集》。参加过十卷本编辑工作的老专家孙用和林辰又参加了十六

卷本的工作,他们的意见深得同事们的尊重。做具体编注工作的,除了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的王仰晨、李

文兵、陈早春、张伯海、何启治、王永昌等人,还从外地借调了许多人员,例如蒋锡金、郭豫适、陈子善、包子衍、王自立、马蹄疾、应锦襄、陈琼芝和朱正等人。1980年最热

闹的时候,社内及社外共有三十多人同时工作。比起十

卷本来,这一版的编校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书信、日记全部收入。二是没有删改鲁迅原文的事了。三是注释增加了许多,好些过去注不出来的都注出来了。四是校勘更精。有些文章,在过去二十卷本和十卷本中都有漏排的字句,本版据最初发表的报刊或作者手稿补足了,也校改了旧版的一些错字。这方面的工作,孙用做得最多。我也做了一点。在当时看来,这个版本是做到尽可能地好了。它荣获国家图书奖的荣誉奖,可说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在它出版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一直是鲁迅著作最流行的版本,常销不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资料不断出现,学术界也提出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觉得十六卷本应该作必要的修订。十来年前,学术界就提出了编印新版《鲁迅全集》的问题。2001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开始《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室具体负责,约请了社外十多名专家分卷进行,经过四年多时间终于成书。这部2005年出版的十八卷本是以1981年版十六卷本为基础的。比较起来,进步有三个方面:一是内容增加了。例如十六卷本只收了《两地书》,却以避免重复为理由,不收鲁迅致许广平的原信,而不考虑这些原信在编入《两地书》之时曾作了不少修改,这些修改之处正是重要的研究资料。本版将这些原信收入,就弥补了旧版的一个缺憾。本版还增补了《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约十万字,也是极可贵的材料。其他增补的

佚文佚信,例如2003年才在苏联移交中国的档案中发现的鲁迅1936年7月17日致杨之华的信,就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献。二是原著文本的校勘。据统计,这次修订,据原刊和手稿校勘改正的,包括标点在内达一千多处。这里举两处我自己做的例子,都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里面。一是《弄堂生意古今谈》,文中提到《昭明文选》一书,在以前的历次印本里都误作《晚明文选》,这一版我据原刊及手稿改正了。同书《“题未定”草(六)》中有一段引张岱《景清刺》的引文,是描写景清刺杀燕王即明成祖未遂的场景的。历来的印本中都有“跃而询”、“王且询”这样两句,无法同上下文相衔接。在行刺的现场,要“询”问什么呢?1981年我据手稿影印件校勘,发觉不是“询”字是“讠句”字,即“诟”的异体字,骂的意思。“跃而讠句”即跳起来骂的意思,这一句讲得通了。至于“王且讠句”一句,还是讲不通的。“王”应该是指燕王了,而上文却是说景清的,不是说燕王。这一回我细看了一种更清楚的手稿影印件,才发现历来被误认为“王”字的原来是“立”字,“立且讠句”,站起来骂,这就可解了。三是注释的修改增删。据统计,对十六卷本的注释,作了一千多处较大的修改。注释改善的例子,这里也举两则。《译文序跋集》中《〈一天的工作〉后记》中提到绥拉菲摩维支早年曾在《亚佐夫海边报》发表作品。对于这张报纸,十六卷本的注释只有八个字:“亚佐夫海,即亚速海”。等于是没有作注。十八

卷本改注为:“即《亚速海沿岸边疆报》,1891年至1919年在罗斯托夫出版。”这就符合注报刊名的体例了。如果更准确一点,写作《亚速海沿岸边疆区报》更好些,因为“边疆区”是一级行政区划建制,这个区字不宜省去。至于出版地点,在“罗斯托夫”之前必须加上“顿河畔”三字,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城市,省写了这三个字,真就“谬以千公里”了。再举一例。《花边文学·骂杀与捧杀》一文中,提到林长民。十六卷本注释中,除了生卒年和籍贯之外,只注了两个字:“政客”。十八卷本改注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总长、福建大学校长等职。”就不再是单纯的咒骂,而有一点实际内容,态度也客观了。说到十八卷本的成就,不能不遗憾地承认:它远没有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水平。二十几年间,学术界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指出1981年版校注方面的错误和不足。按说,对于这些研究成果应该得到十八卷本编者的重视,不应该重复十六卷本中那些已经被指出了的错误。可惜的是,十六卷本的许多错误继续保留在十八卷本之中。为节省篇幅计,这里只举一例。《三闲集·头》一文,是为了反驳梁实秋对卢骚的攻击而写的。梁实秋说:“卢骚个人不道德的行为,已然成为一般浪漫文人行为之标类的代表。”对于这篇之末的“头颅行万里,失计造儿童”这两句,十六卷本的注释者以为“儿童”是泛指,“造”指造就,注文即举卢骚的教育小说《爱弥儿》,说他“提倡儿童身心的自由发展,批判封建贵族

和教会的教育制度”,作者被迫逃往瑞士英国等地。注文中完全没有回应梁实秋说的“卢骚个人不道德的行为”。在1995年7月号的《鲁迅研究月刊》上,朱西昌著文指出这条注错了。据卢骚的传记,他曾将他同旅馆女仆瓦瑟所生的三个男孩送往孤儿院寄养,有人即借此事对他大加攻击,连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也有梁实秋为此骂他。所谓”头颅行万里,失计造儿童“,指的就是这件事。而十八卷本对此注不加改正,还是照抄十六卷本原来的误注,就未免太令人遗憾了。假如出版者把已经有人指出的错误逐一改正,那么这书必定有一很大的进步。

古代汉语双宾语Word版

第五节双宾语 在句子中,谓语动词所带的两个宾语叫双宾语。其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也叫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也叫直接宾语。近宾语往往指事物。现代汉语中具有给予、告知、教示义的动词往往可以带双宾语,如“给我一本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赵老师教我们英语”。古汉语中具有同样意义的动词也可以带双宾语。这种情况的双宾语,可以说古今基本一致,比较容易理解。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到了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双宾语了。这种双宾语与现代汉语出入较大,值得特别加以注意。 (一)古汉语中具有给予义的动词“赐”、“与”、“予”、“遗”(wèi)、“贻”等可以带双宾语。它们所带的宾语,近宾表示给予的物件,远宾表示给予的内容。例如: ①公赐之食。(《郑伯克段于鄢》) ②赐赵夙耿,赐毕万魏。(《史记·晋世家》)——赵夙、毕万,人名;耿、魏,地名。 ③文公与之处。(《许处》) ④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汤使遗之牛羊。(《孟子·滕文公下》)——汤,指商汤,商代国君;之,代葛国国君葛伯。 ⑥李斯遣人遗非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⑦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二)古汉语中具有告知、教示义的动词“语”、“告”、“教”、“示”等可以带双宾语。它们所带的双宾语,近宾表示告语、教示的物件,远宾表示告语、教示的内容。例如: ①公语之故,且告之悔。(《郑伯克段于鄢》) ②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庄子·秋水》)——之,代井蛙。 ③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许行》) ④于是乎我原以示之信。(《城偿濮之战》) ⑤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张释之列传》) 动词“问”在古今汉语中都能带双宾语。古汉语的例子,如: 上问上林尉诸禽盖薄。(《张释之列传》) (三)古代汉语中有不少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到了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双宾语了。这种双宾语结构在理解和翻译上都非常值得注意。例如: ①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韩之战》) ②天生民而立之君。(《左传·襄公十四》) ③紾之臂而夺之食。(《孟子·告子下》)——紾(zhèn):扭转。) ④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孟子·万章下》) 这些例子中的代词“之”都是双宾语中的间接宾语,表示动词和直接宾语之外关涉的物件。例①“输粟”是动词和直接宾语,“之”指晋,是输粟的对象;“闭”又是动词和直接宾语的关系,其中的“之”代秦国,是停止粮食卖出所涉及的对象,即“闭”是针对谁采取的措施。例②“立君”中的“之”是间接宾语,代“立君”所涉及的人,即为谁立君。③中的“夺之食”是从“

英语中的双宾语和宾语补足语的区别

详解双宾语和宾语补足语的区别:以make, give举例说明 双宾语结构:1. 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2. 动词+直接宾语+for+间接宾语 3. 动词+直接宾语+to+间接宾语 其中间接宾语是指人的,直接宾语是指物的 宾语补足语结构:1.动词+人(宾语)+动词原形 2.动词+宾语+形容词 3.动词+宾语+带to的不定式 4.动词+宾语+省to的不定式 5.动词+宾语+名词短语 其中红色部分作为句子的宾补成分, 特别强调的是宾 语补足语不可以和宾语换位置。 一、举例说明双宾语: 1. She made us coffee. 其中us 为句子的间接宾语coffer为句子的直接宾语。 本句子可改为同义句: She made coffer for us. 2. He gave me a book. 其中me 为句子的间接宾语a book为句子的直接宾语。 本句子可改为同义句: He gave a book to me 二、举例说明宾语补足语: We make Lijian our monitor. 其中红色为宾补成分 这个句子最容易让人弄错,以为是双宾语,其实是our monitor作为句子的宾语补足语,这个句子是不可以改写成: We make our monitor for Lijian. (×) He asked me some questions. 这个句子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宾语补足语结构,实际是双宾语结构,只不过这个句子中的动词的间接宾语不能+to或+for,这类动词还有cost, refuse, promise

The book cost me five yuan. 三、动词+直接宾语+for+间接宾语,这种结构中能用for改为同义句的动词有:buy, play, make, find,keep,choose,cut,cook,wash等 Please cut Tom the cake.= Please cut the cake for Tom. My father often washes me the clothes.=My father often washes the clothes for me. My father often cooks me lunch.=My father often cooks lunch for me. 四、动词+直接宾语+to+间接宾语,这种结构中能用to改为同义句的动词有:七给give, hand, pass, lend, send, show, write,一带bring,还有pay, teach, tell, wish, return, sell, read,等 I returned him the storybook= I returned the storybook to him. He showed all his friends his pictures.= He showed his pictures to all his friends. He sent me a book.= He sent a book to me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2005年11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厅举行了新版《鲁迅全集》首发式。这是《鲁迅全集》第五种版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前后五种版本的情况。第一种是1938年复社出版的二十卷本。复社是振铎、胡愈之这些文化人自己集资办起的一家小,资金不多,要出版这样大的一部书很吃力。正好不久前出版了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本畅销书,赚了一笔钱。另一个办法,是由蔡元培、宋庆龄出面,向海外人士募集纪念本订户。普及本每部定价才八元,而纪念本却是五十元(甲种)、一百元(乙种),集资不少,这书才得以印成。这书署名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实际是由许广平、振铎、王任叔定出方案,具体编校工作,是澹如、唐弢、柯灵等人做的。这部《全集》,收入了鲁迅自己编印的全部著译的单行本。他最后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及其“二集”,编成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印行,这次也编入《全集》第六卷。这一卷中还有《且介亭杂文末编》,是他1936年的文集,由许广平编定的。在编辑意图上,本版《全集》还是尽量求全。散见于报刊上而未经作者编入单行本的文字,收集起来编为《集外集拾遗》收入第七卷,译文编为《译丛补》收入第十六卷。鲁迅辑校的古籍,已出版的《唐宋传奇集》和《小说旧闻钞》,还有早年木刻印行的《会稽郡故书杂集》,

加上曾经想要付印而没有成功的《嵇康集》和《古小说钩沉》,都收入了本版全集中。他所辑校的古籍当然远不止这五种。1991年古籍影印出版的《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就有六大函四十九册六十二种。从这些手稿中可以看出,鲁迅所做的工作多少不一,有些不过是抄录,当时不都收入《全集》是适当的。后来人民文学已经将这些另行整理为四厚册出版了。 这部《全集》没有收入书信。这些散在收信人手中的书信,征集不易。直到1946年,许广平才将已征集到的855封书信编为《鲁迅书简》一书出版。这部《全集》也没有将完好保存在许广平手中的鲁迅日记编入。这就造成了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日寇占领期间,许广平一度被捕,抄家时这部日记也被抄走,发还的时候就少了1922年这一本。除了缺少书信、日记这两大块之外,其他容也并不完全,以致后来唐弢编了《鲁迅全集补遗》及其“续编”。编印这部《全集》时,人手少,时间紧,工作不够细致,编校工作中错误不少。后来用写了《鲁迅全集校勘记》和《鲁迅全集正误表》这两本专著。万事起头难。这是《鲁迅全集》的第一个版本,尽管错误缺点不少,但它在收集和传布鲁迅著作方面的巨大贡献是不能抹煞的。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这是鲁迅作品最权威的版本。这个版本在先后印过四次,1948年在解放区光华书店还根据这个版本翻印了一次。1956年为了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人民文学在雪峰的主持之下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术语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术语 表现方式:想象联想象征反衬对比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 材料安排技巧:主次详略线索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近几年高考题,表达技巧主要侧重在表达作用的分析。要答好这类题目,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外,掌握使用一定的鉴赏术语是非常必要的,而准确运用答题程式,尽量接近标准答案则是抓高分的关键。笔者有幸参加了2007年的高考现代文大阅读题的阅卷工作,深感答题中鉴赏术语的使用和规范答题程式的重要。下面具体谈谈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问题,希望对广大考生有一定帮助。 首先要了解“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和设题角度及其范围。 “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提问变式:1)为什么这样写? 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3)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 “作用题”设题角度及其范围: ①首段(末段)的作用②文中写这些内容的作用③修辞的作用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⑤表达手法及其作用⑥不同人称的作用。 其次要注意掌握答题模式。 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 【真题回放】 例1.(2008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例2.(2007年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例3.(2008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鲁迅经典作品欣赏之《孔乙己》全文

鲁迅经典作品欣赏之《孔乙己》全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鲁迅经典作品欣赏之《孔乙己》 全文阅读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

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

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

现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作业 1.(单选题) 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本题 2.0分)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本题2.0分) A、说——悦 B、矜——鳏 C、歌——謌 D、昏——婚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本题2.0分) A、遁——遯 B、脩——修 C、辟——避 D、罢——疲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4.(单选题) 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姜氏何厌之有? B、敢问何谓也? C、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5.(单选题) 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6.(单选题) 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从左右,皆肘之。 C、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7.(单选题) 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盍各言尔志?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8.(单选题) 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百里奚举于市。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9.(单选题) 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是非君子之言也。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10.(单选题) 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惠等哭,舆归营。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学生答案:A

双宾语和宾语补足语

双宾语和宾语补足语的区别? 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可以接两个宾语,即指人的间接宾语和指物的直接宾语,这两个宾语称为"双宾语"。 句子结构为:"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如:My parents bought me a computer.我父母给我买了一台电脑. 用来说明宾语的部分叫做宾语补足语.什么时候会出现宾语补足语呢?当一个句子有了(主+谓+宾)后,句意仍不清楚,这时补充一部分,句意就清楚了.如果这部分和宾语之间有逻辑上的“主+谓”的关系.也就是说,假设用宾语作主语,与后面的内容重新组成一个句子,其意义与原句的意义相符合,这时这部分就是宾语补足语.如果与原句意义不相符合,就是“双宾语”.如:1.We call her?这时主谓宾都有了,但句意不清楚,加上Sister Li后就完整了.如果我们用宾语做主语,就可写成She is Sister Li.此时,意义与原句相符合,所以Sister Li就是宾语补足语.2.I shall give you这时句子有了主谓宾,意义不完整.加上a dog?就完整了.但我们不能说You are dog,所以这时a dog是直接宾语.you是间接宾语. 双宾语就是有些动词后面跟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指的是动词所涉及的物,间接宾语是指受益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人.例如:They gave him a watch.这里的him 是间接宾语,a watch 是直接宾语,这种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同时出现的情况叫双宾语.在英语中,有些动词接了一个宾语后句子意思仍不完整,还需要再加上一个词或短语放在宾语之后来补充说明其身份、特征、状态或所做的动作,

《鲁迅全集》读后感-最新范文

《鲁迅全集》读后感 篇一:读鲁迅全集有感 读《鲁迅全集》有感 读书是孤单的,它不同于看电影,可以几个人一同分享,共同嬉笑;读书又是幸福的,他会让一个深邃而久远的声音穿越空间和空间的限制来与你交流,讲述他的感情,讲述他的故事,也许它为许多人讲过,但此时他此刻只为你一人讲述,今天为我讲述的是鲁迅先生。 提起他的鲁迅全集不得不先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他一生都在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奋斗,一尺为出发点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1920年春,他到了日本学习。他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同时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积极参加推翻清朝政府黑暗统治的活动。1903年他依然剪去了象 征清朝政府统治的辫子,拍了一张照片,并在后面题诗云:灵台无计逃仙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表现了鲁迅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以身许国, 以身报国的宏伟志向。这样的豪迈,这样的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学习,爱国永远是内心的呼唤,爱国不需要理由,不爱国才学要理由。 1094年8月鲁迅结束了日语的学习,转入医学,救治, 像他父亲似的被误治的病人的痛苦战士还可以去当军医。可是课上一次幻灯片的播放有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也是在那颗爱国心

的驱使下,他得出结论:凡是与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多么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于是她毅然决然的弃医从文,用笔做武器来警醒麻木的国民,。 在他的这次经历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鲁迅的笔下有着众多的看客:《阿Q正传》中的阿Q叫喊着杀头好看,《药》用革命者的血来治痨病的华家,《复仇》中的庸众看着神之子耶稣被钉死,却麻木的唾弃他;《示众》中的看客。鲁迅怀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却又包含唤醒民众的热情,这也深深的体现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本质,并不是真正的厌恶,如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都是为了揭露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进而彻底改造国民性,进而改造中国的社会。 1909年夏回国,便开始了以黑暗势力长期的韧性25年间发表了《呐喊》《彷徨》。在这两部作品中反封建的意识尤为突出,在《狂人日记》中借人之口,说出了这个世界是吃人的世界,整个历史也是吃人的历史,将来时容不得有人吃人的,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农民问题也是鲁迅十分关心的问题,所以他写了《阿Q正传》将农民的劣根性也可说是全民的劣根性给予阿Q一人身上,批判他的精神胜利法。因为有了此法,人民便屈于被奴役的命运不知反抗,又怎样会有新的生活新的社会呢!同时也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知识分子的命运也时时牵动鲁迅的心,,尤中的知识分子有几类,一种是受封建毒害却仍不觉悟的如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还有封建的卫道士,如高老夫子,《肥皂》中的四铭,还有在革命中迷失或求

鲁迅经典的精神语录

鲁迅经典的精神语录 鲁迅经典的精神语录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身高米.“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年月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 《小说旧闻钞》等等。 年月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

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鲁迅语录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致赖少麟》一九三五年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甚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 () () () () () () () 八年 () () 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例,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看镜有感》一九二五年 ()「说话到真人厌恶,比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坟」题记》一九二六年 ()「战士死了的时候,苍蝇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营营地叫,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死了,不再来挥去它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双宾语vs宾语和宾语补足语

双宾语vs宾语和宾语补足语 双宾动词1.动词+ 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They granted us a loan. She will lend you her mp3. I owed him an apology. Hand me the cellphone. 间接宾语有时候要放后面, 需要加介词to, 这类动词有give, loan, play, send, tell, grant, mail, post, serve, write, award, offer, read, show, bring, lease, owe, rent, sing, deal, leace, pass, repay, take, lend, pay, sell, teach 2. 动词+直接宾语+for+ 间接宾语 Sing us a song, please.-------Please sing a song for us. 这类动词常见的有: book, find, pick, bring, fix, play, fix, buy, leave, reserve, build, get, prepare, book, make, save, cut, mix, set, design, order, sing, fetch, paint, spare 常见的跟宾语补足语的及物动词 1. 可跟adj, 或adj短语作宾补的动词 (这类动词只跟一个宾语意义不完整, 宾语后必须加一个成分, 使其意义完整) believe, drive, keep, set, declare, consider, leave, find, make, cut, judge, get, push, dye, paint 2. 可用名词短语作宾补 call, name, make (使变为), wish, consider, find, keep, choose, elect We choose Li our new manager. We consider him a talented genius. 3. 可带to不定式结构作宾补 advise, allow, ask, expect, invite, get, order, tell, teach, wish, warn If you want people to think well of you, do not speak well of yourself. How could they allow the state to build a prison so close to our neighbourhood. 4. 用ing做宾补 see, hear, keep, catch, find, have(让, 使) watch, smell, look at, observe, discover, get(使) Can you hear sb playing the piano in the hall? The boy was last seen playing by the riverside. 5. 用ed做宾补 have(使), get(使), make(使), find(发现), feel, see, heat, think, watch You will see this product advertised wherever you go. I found the story used in a book. 指示代词this和that都可以用来指代或概括上文提到的事物,或指代前面整个句子的内容,两者在意义上没有区别,只是that多用在较正式的文体中。(同一句话中) You smiled and talked to me of nothing, for this I’d been waiting long. Hill slopes are cleared of forests to make way of crops, but this only accelerates crisis. 如果要指代下文,通常用this,用that情况很少,而且常有讽刺,气愤等意味。 I want to know this; Has he been here the whole morning?

鲁迅经典作品欣赏之《药》全文说课材料

鲁迅经典作品欣赏之《药》全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鲁迅经典作品之《药》 原文阅读 一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

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悉悉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栓候他平静下去,才低低的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店么?你娘会安排的”。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好一会,身上觉得有些发冷。 “哼,老头子”。 “倒高兴……”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的镶边。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双宾句

双宾句 一.定义: 双宾语是指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两个宾语。 野人予之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后稷教民稼穑。(《孟子·许行》) 这两个宾语依次紧接动词之后,分别表示行为关涉到的人和事物。通常一个指人,靠近动词,间接受动作的支配,称间接宾语(或近宾语);一个指物,远离动词,但直接接受动作的支配,称直接宾语(或远宾语)。两个宾语分别跟述语发生述宾关系。 双宾语句在古今汉语中都存在,但比较起来,古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更为复杂多样,其语义和类型比现代汉语更多,有时还会产生歧义和误解,有些双宾语句式的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这些情况,往往给阅读古籍带来困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二.双宾语句的分类: 一般来说,人们从词义特征入手,或限定双宾动词的范围,或给双宾语分类。双宾动词的范围较广,双宾语句的谓语动词,从意义上可分为六类,即:授受类、问告类、处置类、称谓类、使动类,为动类。 1.授受类:授受义双宾语句所表示的语义为将某种东西授给别人,或从别人处接受某种东西。又可分为授予义和接受义两个小类。 授予义动词有“授、予、与、赐、锡、贻、遗、馈、归、赏、付、报、施、助、降、舍、输、供、资、属、献、介、弃、赍、厘、匈、借、分、假”等。 公赐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汤使遗之牛羊。(《孟子·滕文公下》 接受义动词有“受、取、得、举、借、贷、假、藉、分”等, 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我币。(《谷梁传·僖公二年》) 珍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孟子·告子下》) “借、假、分”等词既可是授予义,又可是接受义,这种施受同辞现象所构成的歧义句,要视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分析区别。 2.问告类:其表示的语义为向别人告诉或询问某种事情。可分为告诉义和询问义两种。 告诉义动词有“言、告、语、报、许、教、诲、戒、谢、嘱、宣告、指示”等。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不可,是示之无魏也。(《韩非子·说林下》) 询问义动词常见的只有“问”。 豹往到邺,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3.称谓类:是将近宾语所表示的人,物称为远宾语所表示的名称或术语。表示称谓的动词,常见的有“谓、呼”,偶尔也用一些活用为动词后的名词表称谓,如“名、字、号、谥”等。 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种树郭橐驼传》) 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史记·李斯列传》)

英语双宾语与复合宾语

英语双宾语与复合宾语 英语双宾语与复合宾语(宾语补足语)的区别双宾语是指动词后有两个宾语;复合宾语是指动词后有一个宾语, 一个宾语补足语, 合起来称为复合宾语。 双宾语相对比较简单一些, 但复合宾语就复杂多了。两者在形式上看差不多, 它们都跟在动词后面, 都是两个部分。但它们之间在意义上、用法上还是有区别的。下面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1、有没有逻辑主、谓关系是根本区别 (1) 双宾语, 一个是指人的间接宾语, 另一个是指物的直接宾 语, 两者之间是分开的独立的两件事。比如说: The old man told us a story yesterday. 那位老人昨天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这句中, us 与a story 是分开的两件事物。 其它例子: The teacher gives each of them an eraser.

老师给他们每人一块橡皮。 They teach us Chinese and we teach them English. 他们教我们汉语, 我们教他们英语 Please show me your new book. 或Please show your new book to me. 请给我看看你的新书。 She bought me some tomatoes. 或She bought some tomatoes for me. 她给我买了一些西红柿。 (2) 复合宾语中, 宾语和宾语补足语之间, 在意义上有一种逻辑上的主语、谓语关系。换句话说, 把宾语、宾语补足语合起来, 也像是一个有主、谓关系的句子。例如: [例1] We made Tom monitor. 我们选举Tom 为班长。 这一句中, Tom 和monitor 之间有主、谓关系, 即Tom is mon itor.

《鲁迅全集》

鲁迅先生的笔是投枪,是匕首,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是最任性的。《鲁迅全集》融会了鲁迅先生的斗争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这本书里收录的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等,其中最出名的有《呐喊》、《祝福》、《阿Q正传》、《药》等,这些文章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都是通过一些小事描写当时的中国人的生活,突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人们的愚昧封建,国家的羸弱,侧面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史。其中反映得最深刻的就是当中的《阿Q正传》。 阿Q所处的时代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的伟大任务。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他们仍然“想做奴隶而不得”。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向来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就后者说,是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愚民政策。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业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是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史,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他们对帝国主义侵略本已到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地步,但偏要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却追求精神上的胜利。这一思想深深毒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从更远的思想根源来说,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思想陈陈相因,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规范一代代从精神上麻醉和毒害劳动人民。这种麻醉和毒害造成了阿Q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 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这种麻醉剂只能使劳动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从阿Q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当时国人的愚昧,自欺欺人,国人悲惨的生活使得整个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这种阿Q精神,麻痹这整个中华大地。鲁迅先生就是希望通过这篇《阿Q》来进行呐喊,对这个社会呐喊,唤醒国人,唤醒整个中华民族。 其实除了《阿Q正传》之外。《药》、《祝福》、等作品也一样映射着当代中国的社会,每一篇几乎都是鲁迅先生在用尽全力再向国人呐喊,在呼唤国民的苏醒。鲁迅先生用那铿锵有力的笔头一直奋斗着。《鲁迅全集》是一本从社会底层去看近代中国的书,它反映着当时最真实的社会状况,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

鲁迅经典文章片段

鲁迅经典文章片段 [标签:栏目] ,鲁迅经典文章片段 1、他先前怕孩子们比孩子们见老子还怕,总是低声下气的。近来可也两样了,能说能闹,我们的大良们也很喜欢和他玩。——鲁迅《彷徨》 2、阿Q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吟之下,渐渐的输入别个汗流满面的人物的腰间。他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一直到散场,然后恋恋的回到土谷祠,第二天,肿着眼睛去工作。——鲁迅《阿Q正传》 3、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鲁迅《野草》 4、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起来,是互相的嘲弄和悲哀。——鲁迅《朝花夕拾》 5、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鲁迅《野草》 6、她却是什么都记得: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的一般,能够滔滔背诵;我的举动,就如有一张我所看不见的影片挂在眼下,叙述得如生,很细微,自然连那使我不愿再想的浅薄的电影的一闪。——鲁迅《伤逝》 7、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终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人生之路。——鲁迅《朝花夕拾》 8、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们忙碌的时候,也还记起阿Q来,然而记起的是做工,并不是“行状”;一闲空,连阿Q都早忘却,更不必说“行状”了。——鲁迅《阿Q正传》

现代汉语练习(语法)

综合练习(四) 一、填空题 1.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情况下只能充当状语。 2.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分为、受事主语、关涉主语。3.在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关系项叫做句法结构成分,简称为,也有叫词组的。 4.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它和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主要作的修饰语。 5.句子的特殊成分有和插说语两种。 6.根据结构关系,单句首先可以分为主谓句和两种。 7.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句子一般叫。 8.就词性来说,“刚刚”是副词,“刚才”则是。 9.从结构关系看,“你自己、东岳泰山、校长杨福加”等是。10.“那个人不错。”和“据说,那个人不错。”两个句子句型相同,说明不影响句型。 二、单项选择题 1.“我明明看见的”中的“明明”是 B 。 A.形容词B.副词C.助动词D.区别词 2.属于多层短语的是 A 。 A.前途很光明B.科学和技术C.学习汉语D.伟大而质朴 3.形容词与动词的主要区别是 A 。 A.形容词同时具备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带宾语两个语法功能,动词不能。 B.形容词都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动词不能。 C.形容词都不带宾语,动词都带宾语。 D.形容词可以作定语、状语,动词不能。 4. D 句是复句。 A.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完成任务。 B.就是世界上最快的马也要落在背后。

C.即使在西藏高原上也打出油来了。 D.不管小王来不来,会都要按时开幕。 5.“咬一口、打一拳、踢一脚”这类短语中的“口、拳、脚”是 D 。 A个体量词B.名量词C.名词D.动量词 6. D 里的“白”是副词。 A.黑纸白字B.白条子C.白纸D.白跑一趟 7.下列词语都属于动名兼类词的是 B 。 A.民主左深入丰富B.领导代表工作编辑C.右自由精神明白D.纯洁端正麻烦少8.句首时间、处所名词为主语的句子是 A 。 A.北方冬天经常下雪B.在南方一般不下雪 C.昨天老王回到了家里D.从12号起放假两天 9. C 句不是主谓谓语句。 A.苏州我去年去过B.苏州风景很美 C.苏州,我知道那是天堂一样的地方D.我苏州还没去过 10.“孩子要吃饭;孩子要吃的;孩子要了一碗饭”这三句中的三个“要”分别是 B 。 A.动词动词助动词B.助动词动词动词 C.动词助动词动词D.助动词助动词动词11.“有饭吃”和“有人吃”这两个短语分别是 C 。 A.连动短语连动短语B.兼语短语连动短语 C.连动短语兼语短语D.兼语短语兼语短语12.按照“从大到小”的分析方法,短语“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的剧本《雷雨》”的第一层结构关系应该是 A 。 A.同位关系B.偏正关系C.主谓关系D.述宾关系 13.“卖了一车煤”和“卖了一趟煤”的两个短语所表示的关系分别是 C 。 A.述补述宾 B .述补述补C.述宾述宾D.述宾述补 14.“小张的聪明在年级里是有名的”句中主语是 C 。 A.小张B.聪明C.小张的聪明D.小张的聪明在年级里 15.下面四个句子中,字体加黑下有画线的部分属于复说语的是 B 。 A.他们知道你,那些中学生们。B.他们知道你,那些中学生们。 C.他们知道你,那些中学生们。D.他们知道你!那些中学生们。 三、多项选择题 1.短语“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的第一层切分正确的是DEB 。 A.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B.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 C.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D.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 E.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 2.下列句子中有特殊成分的是ABCE 。 A.喂,小朋友,你快吃吧!B.那个小朋友,我认识他。

读鲁迅全集有感

读《鲁迅全集》有感 读书是孤单的,它不同于看电影,可以几个人一同分享,共同嬉笑;读书又是幸福的,他会让一个深邃而久远的声音穿越空间和空间的限制来与你交流,讲述他的感情,讲述他的故事,也许它为许多人讲过,但此时他此刻只为你一人讲述,今天为我讲述的是鲁迅先生。 提起他的鲁迅全集不得不先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他一生都在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奋斗,一尺为出发点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1920年春,他到了日本学习。他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同时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积极参加推翻清朝政府黑暗统治的活动。1903年他依然剪去了象征清朝政府统治的辫子,拍了一张照片,并在后面题诗云:灵台无计逃仙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表现了鲁迅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以身许国,以身报国的宏伟志向。这样的豪迈,这样的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学习,爱国永远是内心的呼唤,爱国不需要理由,不爱国才学要理由。 1094年8月鲁迅结束了日语的学习,转入医学,救治,像他父亲似的被误治的病人的痛苦战士还可以去当军医。可是课上一次幻灯片的播放有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也是在那颗爱国心的驱使下,他得出结论:凡是与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多么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于是她毅然决然的弃医从文,用笔做武器来警醒麻木的国民,。 在他的这次经历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鲁迅的笔下有着众多的看客:《阿Q正传》中的阿Q叫喊着杀头好看,《药》用革命者的血来治痨病的华家,《复仇》中的庸众看着神之子耶稣被钉死,却麻木的唾弃他;《示众》中的看客。鲁迅怀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却又包含唤醒民众的热情,这也深深的体现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本质,并不是真正的厌恶,如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都是为了揭露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进而彻底改造国民性,进而改造中国的社会。 1909年夏回国,便开始了以黑暗势力长期的韧性25年间发表了《呐喊》《彷徨》。在这两部作品中反封建的意识尤为突出,在《狂人日记》中借人之口,说出了这个世界是吃人的世界,整个历史也是吃人的历史,将来时容不得有人吃人的,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农民问题也是鲁迅十分关心的问题,所以他写了《阿Q 正传》将农民的劣根性也可说是全民的劣根性给予阿Q一人身上,批判他的精神胜利法。因为有了此法,人民便屈于被奴役的命运不知反抗,又怎样会有新的生活新的社会呢!同时也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