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FusionSphere6.0 云套件安全技术白皮书(云数据中心)

华为FusionSphere6.0 云套件安全技术白皮书(云数据中心)
华为FusionSphere6.0 云套件安全技术白皮书(云数据中心)

华为FusionSphere 6.0云套件

安全技术白皮书(云数据中心)

文档版本V1.0

发布日期2016-04-30

华为FusionSphere 6.0云套件安全技术白皮书(云数据中心)

Doc Number:OFFE00019187_PMD966ZH

Revision:A

拟制/Prepared by: chenfujun 90002776;

评审/Reviewed by: huangdenghui 00283052;zouxiaowei 00348656;pengzhao

jun 00286002;youwenwei 00176512;yanzhongwei 00232184

批准/Approved by: youwenwei 00176512

2015-12-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6。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

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

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1a625840.html,

目录

1 云计算平台安全威胁分析 (1)

1.1 概述 (1)

1.2 云安全威胁分析 (1)

1.2.1 传统的安全威胁 (1)

1.2.2 云计算带来的新的安全威胁 (3)

1.3 云计算的安全价值 (4)

2 FusionSphere安全方案 (5)

2.1 FusionSphere总体安全框架 (5)

2.2 FusionSphereOpenstack安全框架 (6)

2.3 网络安全 (6)

2.3.1 网络平面隔离 (6)

2.3.2 VLAN隔离 (7)

2.3.3 安全组 (8)

2.3.4 防IP及MAC仿冒 (8)

2.3.5 DHCP隔离 (8)

2.4 虚拟化安全 (8)

2.4.1 vCPU调度隔离安全 (9)

2.4.2 内存隔离 (9)

2.4.3 内部网络隔离 (9)

2.4.4 磁盘I/O隔离 (10)

2.5 数据安全 (10)

2.5.1 数据访问控制 (10)

2.5.2 剩余信息保护 (10)

2.5.3 数据备份 (10)

2.5.4 控制台登录虚拟机支持密码认证 (10)

2.6 运维管理安全 (10)

2.6.1 管理员分权分域管理 (11)

2.6.2 账号密码管理 (11)

2.6.3 日志管理 (11)

2.6.4 传输加密 (11)

2.6.5 数据库备份 (11)

2.7 基础设施安全 (12)

2.7.1 操作系统加固 (12)

2.7.2 Web安全 (12)

2.7.3 数据库加固 (12)

2.7.4 安全补丁 (13)

2.7.5 防病毒 (13)

1 云计算平台安全威胁分析

1.1 概述

云计算平台作为一种新的计算资源提供方式,用户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性、低成本等优

越性的同时,也对其自身的安全性也存在疑虑。如何保障用户数据和资源的机密性、完

整性和可用性成为云计算系统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在分析云计算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威

胁基础上,介绍了华为云计算平台针对这些风险和威胁所采取策略和措施,旨在为客户

提供安全可信的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1.2 云安全威胁分析

1.2.1 传统的安全威胁

来自外部网络的安全威胁的主要表现

?传统的网络IP攻击

如端口扫描、IP地址欺骗、Land攻击、IP选项攻击、IP路由攻击、IP分片报文

攻击、泪滴攻击等。

?操作系统与软件的漏洞

在计算机软件(包括来自第三方的软件,商业的和免费的软件)中已经发现了

不计其数能够削弱安全性的缺陷(bug)。黑客利用编程中的细微错误或者上下

文依赖关系,已经能够控制操作系统,让它做任何他们想让它做的事情。常见

的操作系统与软件的漏洞有:缓冲区溢出、滥用特权操作、下载未经完整性检

查的代码等。

?病毒、木马、蠕虫等。

?SQL注入攻击

攻击者把SQL命令插入Web表单的输入域或者页面请求的查询字符串中,欺骗

服务器执行恶意的SQL命令,在某些表单中,用户输入的内容直接用来构造(或

者影响)动态SQL命令,或作为存储过程的输入参数,这类表单特别容易受到

SQL注入攻击。

?钓鱼攻击

钓鱼攻击是一种企图从电子通讯中,通过伪装成信誉卓著的法人媒体以获取如

用户名、密码和信用卡明细等个人敏感信息的犯罪诈骗过程。这些通信都声称

来自于著名的社交网站,拍卖网站,网络银行,电子支付网站或网络管理者,

以此来诱骗受害者的轻信。网钓通常是通过email或者即时通讯进行。

?零日攻击

过去,安全漏洞被利用一般需要几个月时间。现在这个时间越来越短。如果一

个漏洞被发现后,当天或更准确的定义是在24小时内,立即被恶意利用,出现

对该漏洞的攻击方法或出现攻击行为,那么该漏洞被称为“零日漏洞”,该攻击

被称为“零日攻击”。系统被发现存在漏洞后,由于原厂商需要时间确认漏洞的

存在,需要时间评估漏洞的风险,也需要时间来确定漏洞修正的方法,实现该

方法后还要验证、评估和质检,因此很难在当日就拿出补丁。由于厂商缺少补

丁,而最终用户又缺少防范意识,从而能够造成巨大破坏。现在针对新漏洞的

攻击产生速度比以前要快得多。不光有“零日攻击”,还有“零时攻击”。

来自内部网络的安全威胁的主要表现

?攻击方法日新月异,内部安全难以防范

主要问题表现在ARP欺骗问题与恶意插件泛滥问题等新的安全问题,被攻破的

内网主机中可能被植入木马或者其它恶意的程序,成为攻击者手中所控制的所

谓“肉鸡”,攻击者可能以此作为跳板进一步攻击内网其它机器,窃取商业机密,或者将其作为DDOS工具向外发送大量的攻击包,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员工浏

览嵌有木马或病毒的网页、收看带有恶意代码的邮件,都可能给攻击者带来可

乘之机。

?补丁升级与病毒库更新不及时、蠕虫病毒利用漏洞传播危害大

由于网络内的各种平台的主机和设备存在安全漏洞但没有及时安装最新的安全

补丁,或者主机和设备的软件配置存在隐患,杀毒软件的病毒特征库更新滞后

于新病毒的出现或者未及时得到更新,给恶意的入侵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使病

毒和蠕虫的泛滥成为可能。大规模的蠕虫爆发可能导致企业内网全部陷于瘫痪,业务无法正常进行。

?非法外联难以控制、内部重要机密信息泄露频繁发生

员工通过电话线拨号、VPN拨号、GPRS无线拨号等方式绕过防火墙的监控直

接连接外网,向外部敞开了大门,使得企业内网的IT资源暴露在外部攻击者面

前,攻击者或病毒可以通过拨号线路进入企业内网;另一方面,内部员工可能

通过这种不受监控的网络通道将企业的商业机密泄漏出去,给企业带来经济损

失但又不易取证。

?移动电脑设备随意接入、网络边界安全形同虚设

员工或临时的外来人员所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由于经常接

入各种网络环境使用,如果管理不善,很有可能携带有病毒或木马,一旦未经

审查就接入企业内网,可能对内网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

?软硬件设备滥用、资产安全无法保障

内网资产(CPU、内存、硬盘等)被随意更换,缺乏有效的技术跟踪手段;员

工可以随时更改自己所使用的机器的IP地址等配置,不仅难于统一管理,而且

一旦出现攻击行为或者安全事故,责任定位非常困难。

?网络应用缺乏监控,工作效率无法提高

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等行为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利用QQ,MSN,ICQ 这类即

时通讯工具来传播病毒,已经成为新病毒的流行趋势;使用BitTorrent、电驴等

工具大量下载电影、游戏、软件等大型文件,关键业务应用系统带宽无法保证。

?缺乏外设管理手段,数据泄密、病毒传播无法控制

外设是数据交换的一个最要途径,包括U盘、光驱、打印、红外、串口、并口

等;由于使用的方便性,近几年成为数据泄密、病毒感染的出入口。通过封贴

端口、制度要求等方式无法灵活对外设进行管理,特别是对USB接口的管理,

所以必须通过其它技术手段解决存在的问题。

?管理制度缺乏技术依据,安全策略无法有效落实

尽管安全管理制度早已制定,但只能依靠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无法有效地

杜绝问题;通过原始方式:贴封条、定期检查等相对松散的管理机制,没有有

效灵活实时的手段保障,无法使管理政策落实。

1.2.2 云计算带来的新的安全威胁

云计算系统的计算资源使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和威胁。

对管理员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风险和威胁:

●虚拟管理层成为新的高危区域

云计算系统通过虚拟化技术为大量用户提供计算资源,虚拟管理层成为新增的高危

区域。

●恶意用户难以被追踪和隔离

资源按需自助分配使得恶意用户更易于在云计算系统中发起恶意攻击,并且难以对

恶意用户进行追踪和隔离。

●云计算的开放性使云计算系统更容易受到外部攻击

用户通过网络接入云计算系统,开放的接口使得云计算系统更易于受到来自外部网

络的攻击。

而对最终用户而言,使用云计算服务带来的主要风险和威胁如下:

●数据存放在云端无法控制的风险

计算资源和数据完全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控制和管理带来的风险,包括提供商管理

员非法侵入用户系统的风险;释放计算资源或存储空间后,数据能否完全销毁的风

险;数据处理存在法律、法规遵从风险。

●资源多租户共享带来的数据泄漏与攻击风险

多租户共享计算资源带来的风险,包括由于隔离措施不当造成的用户数据泄漏风险;

遭受处在相同物理环境下的恶意用户攻击的风险。

●网络接口开放性的安全风险

网络接入带来的风险:云计算环境下,用户通过网络操作和管理计算资源,鉴于网

络接口的开放性,带来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1.3 云计算的安全价值

●统一、全面的安全策略

计算资源集中管理使得边界防护更易于部署。可以针对计算资源提供全面的安全策

略、统一数据管理、安全补丁管理、以及突发事件管理等安全管理措施。对用户而

言,也意味着能够有专业的安全专家团队对其资源和数据进行安全保护。

●低安全措施成本

多个用户共享云计算系统的计算资源,在集中的资源上统一应用安全措施,可以降

低各用户的安全措施平均成本,即更低的投资会给用户带来同样安全的保护措施。

●按需提供安全防护

利用快速、弹性分配资源的优势,云计算系统可以为过滤、流量整形、加密、认证

等提供安全防护措施,动态调配计算资源,提高安全措施处理效率。

2 FusionSphere安全方案

2.1 FusionSphere总体安全框架

根据云计算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华为提供虚拟化平台安全解决方案,如图2-1所示。

图2-1安全解决方案框架

分层简要介绍如下:

云平台安全

?数据存储安全

从隔离用户数据、控制数据访问、保护剩余信息、加密虚拟机磁盘、备份数据

等方面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虚拟机隔离

实现同一物理机上不同虚拟机之间的资源隔离,避免虚拟机之间的数据窃取或

恶意攻击,保证虚拟机的资源使用不受周边虚拟机的影响。终端用户使用虚拟

机时,仅能访问属于自己的虚拟机的资源(如硬件、软件和数据),不能访问其

他虚拟机的资源,保证虚拟机隔离安全。

?网络传输安全

通过网络平面隔离、引入防火墙、传输加密等手段,保证业务运行和维护安全。

●运维管理安全

从帐号密码、用户权限、日志、传输安全等方面增强日常运维管理方面的安全措施。

除上述安全方案外,还通过修复Web应用漏洞、对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加固、安装

安全补丁和防病毒软件等手段保证各物理主机的安全。

2.2 FusionSphereOpenstack安全框架

FSO(FushionSphereOpenstack)是基于OpenStack开源社区版本构建的云服务平台,实

现云平台的计算、网络、存储资源的管理和分配。FSO对外提供管理接口(REST API),

以及用户身份的认证过程。

2.3 网络安全

2.3.1 网络平面隔离

将FushionSphereOpenstack的网络通信平面划分管理网络、租户网络、存储网络,网络

之间采用VLAN隔离。。各个租户的网络采用VXLAN隔离。通过网络平面隔离保证管

理平台操作不影响业务运行,最终用户不能破坏基础平台管理。

FushionSphereOpenstack的网络平面隔离如图2-2所示。

图2-2网络平面隔离示意图

●租户网络

为用户提供业务通道,为虚拟机之间通信平面,对外提供业务应用。

每个租户下可创建多个租户网络,租户下的虚拟机可接入租户网络,实现虚拟机之

间的互通

●存储网络

为块存储设备提供通信平面,并为虚拟机提供存储资源,但不直接与虚拟机通信,

而通过虚拟化平台转化。

●管理网络

负责整个云计算系统的管理、业务部署、系统加载等流量的通信。

2.3.2 VLAN隔离

通过虚拟网桥实现虚拟交换功能,虚拟网桥支持VLAN tagging功能,实现VLAN隔离,

确保虚拟机之间的安全隔离。

虚拟网桥的作用是桥接一个物理机上的虚拟机实例。虚拟机的网卡eth0,eth1,…,称

为前端接口(front-end)。后端(back-end)接口为vif,连接到Bridge。这样,虚拟机的

上下行流量将直接经过Bridge转发。Bridge根据mac地址与vif接口的映射关系作数据

包转发。

Bridge支持VLAN tagging功能,这样,分布在多个物理机上的同一个虚拟机安全组的

虚拟机实例,可以通过VLAN tagging对数据帧进行标识,网络中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可

以根据VLAN标识决定对数据帧路由和转发,提供虚拟网络的隔离功能。

图2-3VLAN组网图

如图所示,处于不同物理服务器上的虚拟机通过VLAN技术可以划分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同一个服务器上的同一个VLAN内的虚拟机之间通过虚拟交换机进行通信,而不同服务

器上的同一VLAN内的虚拟机之间通过交换机进行通信,确保不同局域网的虚拟机之间

的网络是隔离的,不能进行数据交换。

2.3.3 安全组

图2-4安全组示意图

用户根据虚拟机安全需求创建安全组,每个安全组可以设定一组访问规则。当虚拟机加

入安全组后,即受到该访问规则组的保护。用户通过在创建虚拟机时选定要加入的安全

组来对自身的虚拟机进行安全隔离和访问控制。

同一个安全组中的虚拟机可能分布在多个物理位置分散的物理机上,一个安全组内的虚

拟机之间是可以相互通信,而不同的安全组之间的虚拟机默认是不允许进行通信的,可

配置为允许通信。

2.3.4 防IP及MAC仿冒

通过IP和MAC绑定方式实现:防止虚拟机用户通过修改虚拟网卡的IP、MAC地址发

起IP、MAC仿冒攻击,增强用户虚拟机的网络安全。

2.3.5 DHCP隔离

支持对虚拟机的DHCP隔离,禁止用户虚拟机启动DHCP Server服务,防止用户无意识

或恶意启动DHCP Server服务,影响正常的虚拟机IP地址分配过程。

2.4 虚拟化安全

Hypervisor能实现同一物理机上不同虚拟机之间的资源隔离,避免虚拟机之间的数据窃

取或恶意攻击,保证虚拟机的资源使用不受周边虚拟机的影响。终端用户使用虚拟机时,

仅能访问属于自己的虚拟机的资源(如硬件、软件和数据),不能访问其他虚拟机的资

源,保证虚拟机隔离安全。虚拟机隔离如图所示。

图2-5虚拟机相关资源隔离

2.4.1 vCPU调度隔离安全

X86架构为了保护指令的运行,提供了指令的4个不同Privilege特权级别,术语称为

Ring,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Ring 0(被用于运行操作系统内核)、Ring 1(用于操作系

统服务)、Ring 2(用于操作系统服务)、Ring 3(用于应用程序),各个级别对可以运行

的指令进行限制。vCPU的上下文切换,由Hypervisor负责调度。Hypervisor使虚拟机

操作系统运行在Ring 1上,有效地防止了虚拟机Guest OS直接执行所有特权指令;应

用程序运行在Ring 3上,保证了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之间的隔离。

2.4.2 内存隔离

虚拟机通过内存虚拟化来实现不同虚拟机之间的内存隔离。内存虚拟化技术在客户机已

有地址映射(虚拟地址和机器地址)的基础上,引入一层新的地址——“物理地址”。在

虚拟化场景下,客户机OS将“虚拟地址”映射为“物理地址”;Hypervisor负责将客户机

的“物理地址”映射成“机器地址”,实际物理地址后,再交由物理处理器来执行。2.4.3 内部网络隔离

Hypervisor提供虚拟防火墙——路由器(VFR,Virtual Firewall - Router)的抽象,每个

客户虚拟机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在逻辑上附属于VFR的网络接口VIF(Virtual Interface)。

从一个虚拟机上发出的数据包,先到达Domain 0,由Domain 0来实现数据过滤和完整

性检查,并插入和删除规则;经过认证后携带许可证,由Domain 0转发给目的虚拟机;

目的虚拟机检查许可证,以决定是否接收数据包。

2.4.4 磁盘I/O隔离

华为Hypervisor采用分离设备驱动模型实现I/O的虚拟化。该模型将设备驱动划分为前

端驱动程序、后端驱动程序和原生驱动三个部分,其中前端驱动在GuestOS中运行,而

后端驱动和原生驱动则在HostOS中运行。前端驱动负责将GuestOS的I/O请求传递到

HostOS中的后端驱动,后端驱动解析I/O请求并映射到物理设备,提交给相应的设备驱

动程序控制硬件完成I/O操作。换言之,虚拟机所有的I/O操作都会由Hypervisor截获

处理;Hypervisor保证虚拟机只能访问分配给它的物理磁盘空间,从而实现不同虚拟机

存储空间的安全隔离。

2.5 数据安全

2.5.1 数据访问控制

系统对每个卷定义不同的访问策略,没有访问该卷权限的用户不能访问该卷,只有卷的

真正使用者(或者有该卷访问权限的用户)才可以访问该卷,每个卷之间是互相隔离的。

2.5.2 剩余信息保护

对高安全要求的场景,保证数据的安全,支持在卷回收时默认对逻辑卷的所有bit位进

行清零。在非高安全场景,系统可配置为将逻辑卷的前10M空间进行清零。

数据中心的物理硬盘更换后,需要数据中心的系统管理员采用消磁或物理粉碎等措施保

证数据彻底清除。

2.5.3 数据备份

FushionSphereOpenstack的数据存储采用多重备份机制,每一份数据都可以有一个或者

多个备份,即使存储载体(如硬盘)出现了故障,也不会引起数据的丢失,同时也不会

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系统对存储数据按位或字节的方式进行数据校验,并把数据校验信息均匀的分散到阵列

的各个磁盘上;阵列的磁盘上既有数据,也有数据校验信息,但数据块和对应的校验信

息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某个数据盘被损坏后,系统可以根据同一带区的其他数据块

和对应的校验信息来重构损坏的数据。

2.5.4 控制台登录虚拟机支持密码认证

用户通过控制台访问虚拟机时,支持密码认证。虚拟机的控制台登录密码是在创建虚拟

机时随机创建的。通过控制台,用户只能访问自己创建的虚拟机。

2.6 运维管理安全

在运维管理方面,主要的安全威胁包括:

●管理员权限不支持精细化控制;

●采用弱密码,且长期不进行修改,导致密码泄露;

●管理员恶意行为无法监控、回溯;

2.6.1 管理员分权分域管理

管理员通过Portal登录管理云系统,包括查看资源、发放虚拟机等。

系统支持对Portal用户进行访问控制,支持分权分域管理,便于维护团队内分职责共同

有序地维护系统。

2.6.2 账号密码管理

密码符合

为了增强系统安全性,请定期修改用户密码,避免密码泄露等安全风险。密码长度建议

至少为8位。密码必须为如下4种字符组合的3种: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数字、特殊

字符:`~!@#$%^&*()-_=+\|[{}];:'",<.>/? 和空格、密码不能为帐号或者帐号的倒写。

确保密码的保密性。例如:可以设置密码最小长度、密码是否含特殊字符、密码有效时

长等。

密码在系统中不会明文存储。

2.6.3 日志管理

FusionSphere支持以下三类日志:

●操作日志

操作日志记录操作维护人员的管理维护操作,日志内容详实,包括用户、操作类型、

客户端IP、操作时间、操作结果等内容,以支撑审计管理员的行为,能及时发现不

当或恶意的操作。操作日志也可作为抗抵赖的证据。

●运行日志

运行日志记录各节点的运行情况,可由日志级别来控制日志的输出。

各节点的运行日志包括级别、线程名称、运行信息等内容,维护人员可通过查看运

行日志,了解和分析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黑匣子日志

黑匣子日志记录系统严重故障时的定位信息,主要用于故障定位和故障处理,便于

快速恢复业务。其中计算节点产生的黑匣子日志汇总到日志服务器统一存放,而管

理节点、存储节点产生的黑匣子日志本地存放。

2.6.4 传输加密

管理员访问管理系统,均采用HTTPS方式,传输通道采用TLS加密。

2.6.5 数据库备份

为保证数据安全,必须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的备份,防止重要数据丢失。GaussDB数据库

支持本地在线备份方式和异地备份方式:

●本地备份:数据库每天定时执行备份脚本完成备份。

●异地备份:数据异地备份到第三方备份服务器。

2.7 基础设施安全

基础设施安全是指FusionSphere中各设备、节点以及组件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安全性。

例如,云计算系统中大量使用的OS、DB等通用软件,其软件自身的漏洞、不安全的账

号和口令、不当的配置和操作、开启不安全的服务等等为病毒、黑客、蠕虫、木马等的

入侵提供了方便之门,使得系统容易遭受病毒入侵、漏洞攻击、拒绝服务等等安全威胁,

从而影响系统的运营。保障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是维持系统正常运行、构建网络安全和

应用安全的基础。

2.7.1 操作系统加固

FusionSphere中计算节点、管理节点均使用SUSE Linux操作系统,为保证此类设备的

安全,必须对SUSE Linux操作系统进行基础的安全配置,基础安全配置的主要内容如

下:

●最小化服务:禁用多余或危险的系统后台进程和服务,如邮件代理、图形桌面、telnet、

编译工具等

●服务加固:对SSH、Xinetd等常用服务进行安全加固

●内核参数调整:修改内核参数,增强操作系统安全性,如禁用IP转发、禁止响应

广播请求、禁止接受/转发ICMP重定向消息

●文件目录权限设置:结合业界加固规范及应用要求,保证文件权限最小化。

●帐号口令安全:启动口令复杂度检查、密码有效期、登录失败重试次数等。

●系统认证和授权:禁止root远程登录、尽量不用root账号安装运行进程。

●日志和审计:记录服务、内核进程运行日志,可以与日志服务器对接

2.7.2 Web安全

FusionSphere各Web服务具有的安全功能如下:

●防止SQL注入式攻击

SQL注入式攻击是指,攻击者把SQL命令插入到Web表单的输入域或页面请求的

查询字符串,欺骗服务器执行恶意的SQL命令。

●防暴力破解

暴力破解是指,攻击者猜想用户的密码,然后不断进行尝试登陆获取对应的用户信

息和权限。Web-UI当前对用户登陆的密码错误进行统计,连续错误5次则锁定该

账号5分钟

●口令安全

口令复杂度要求:大写字母、小写祖母、数字、特殊字符,至少3种组合

口令长度要求:至少8个字符

2.7.3 数据库加固

FusionSphere中包含的数据库类型如下:

●GaussDB数据库

数据库必须进行基础的安全的配置,保证数据库运行安全,各数据库的主要安全配置如

下:

●GaussDB数据库

?设置高复杂度的帐户密码。

?记录数据库的操作日志。

2.7.4 安全补丁

软件因自身设计缺陷而存在很多漏洞,需要定期为系统安装安全补丁以修补这些漏洞,

以防止病毒、蠕虫和黑客利用操作系统漏洞对系统进行攻击。华为FusionSphere提供安

全补丁方案如下:

●虚拟化平台安全补丁

用户可以通过升级工具,将系统安全补丁安装到虚拟化平台上。

●用户虚拟机安全补丁

FusionSphere没有针对用户虚拟机提供额外的安全补丁机制。请客户根据操作系统

安全补丁官方的发布情况,结合实际的使用需求,为用户虚拟机定期安装安全补丁。

2.7.5 防病毒

在FusionCompute各管理节点或虚拟机上部署防病毒软件,防止FusionSphere遭受病毒

入侵。

●管理节点防病毒

管理节点提供外部操作维护Portal,与外界存在交互操作,存在病毒感染风险。但

管理节点采用加固的Linux操作系统,病毒感染风险低。

用户可以自行选择为管理节点部署兼容Suse linux 11的防病毒软件。

1、用户为管理节点部署防病毒软件时,需对该防病毒软件做兼容性测试。

2、管理节点主要指VRM所在的节点。

3、对计算节点(CNA),由于采用裁剪及安全加固的Linux操作系统,病毒感染风险极低,不建

议安装防病毒软件。

●用户虚拟机防病毒

提供趋势、瑞星等基于华为虚拟化平台的最佳实践部署,提升病毒扫描效率、降低

病毒扫描的资源占用、提升虚拟机密度,防止用户虚拟机遭受病毒入侵。

华为沃土云平台

华为沃土云平台 华为的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农业久览耕牛犁厚土,今观科技展头酬,当云平台与农业碰撞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华为农业沃土云平台就是最好的答案。根据媒体报道,此前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借助华为云平台已在青岛城阳区试种成功,这标志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诸多信息技术开始同传统农业结合,掀起一场智慧农业变革。 让盐碱地变良田的农业沃土云平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有着上千年农耕历史,但一直以来受制于地理情况制约,可耕种的农田面积并不充裕。资料显示,中国现有耕地18亿亩,与之对应难以耕种的盐碱地则高达15亿亩,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拓展农田面积,提高产出率,“海水稻“应运而生,根据测算,仅一亿亩盐碱地栽种“海水稻“每年就可多产生300亿公斤稻米,足以满足8000万人口的需求。 大图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盐碱地情况不同,海水稻在不同地区栽种都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这背后涉及植物生长调节素、土壤定向调节剂的调整。若想快速将其推广到全球各地就必须借助现代化信息工具,而华为推出的“农业沃土云平台“正是为此量身打造,包括:农产品生产管理、稻米智能制造、农产品溯源和农产品智能分析四大

功能,其提出的“四维改良法“是农业+智能的一个很好案例。 大图模式依托华为的解决方案,袁隆平“海水稻“团队首次在中国五大主要类型盐碱地上同时进行“海水稻“试种并结合四维改良法进行盐碱地稻作改良的示范,在盐碱地上建设了数字化高标准的稻田。根据资料显示,在10月10日的收割测评中,青岛城阳区海水稻基地每亩为261.39公斤,当日同步进行的喀什基地测产结果为每亩549公斤,大庆基地测产结果为每亩210公斤,而在9月底的延安南泥湾基地经测产更是取得了亩产636.6公斤的好成绩。 大图模式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正是因为华为农业沃土云平台是一套集成了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智能化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农业沃土云平台是一个“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按需服务“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主要由分布式云平台、云管理、云存储和大数据基础平台系统构建,可实现将物理分散的数据中心资源进行逻辑统一管理,形成融合资源池,融合资源池通过分布式管理能力,将分布在多个数据中心的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统一进行管理和池化,实现灵活的资源调度策略。 在“海水稻“案例中,基地中心对各个分基地的光、温、ph值、盐度、碱度、氮磷钾、重金属、有机质含量、株叶形态、生长态势,对地下对排水管的流量流速、排盐量等进行监控,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方位监控,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硬件设备选型方案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硬件设备选型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 (3) 1.1、项目设计原则 (3) 1.1.1、统一建设 (3) 1.1.2、相对独立 (3) 1.1.3、共建共享 (3) 1.1.4、安全可靠 (3) 1.2、建设思路 (4) 1.2.1、需求驱动 (4) 1.2.2、标准先行 (4) 1.2.3、围绕数据 (4) 1.2.4、逐步扩展 (4) 1.3、标准规范体系设计 (5) 1.5、设备选型及价格参考 (5) 1.5.1、主机及存储设备选型 (6) 2.1.4.1、选型指导 (6) 2.1.4.2、数据库服务推荐选型 (8) 2.1.4.3、数据共享交换服务推荐选型 (9) 2.1.4.4、数据分析服务推荐选型 (12) 1.5.2、网络设备选型 (14) 1.5.2.1、选型指导 (14) 1.5.2.2、推荐选型 (14) 1.5.3、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型 (15) 1.5.3.1、选型指导 (15) 1.5.3.2、推荐选型 (17) 1.5.4、设备参考价格 (17)

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 1.1、项目设计原则 1.1.1、统一建设 数据中心必须统一规范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和统一的前置机接口系统,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消除社会保障系统范围内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1.1.2、相对独立 根据数据中心的功能定位,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必须保持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为此采用松散耦合方式,通过在业务部门统一配置接口系统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1.1.3、共建共享 一方面建设数据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部门,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依靠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1.4、安全可靠 由于社会保障数据与广大社会保障对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数据中心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设计,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数据中心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采用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容灾功能。

新建建设局信息化数据中心政务云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某新建建设局智能信息化建设电子云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设计方案 XX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2018年X月X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设计要求 (9) 1.3需求分析 (9) 第二章设计方案 (13) 2.1项目综述 (13) 2.2大楼和周界安防设计 (14) 2.2.1园区周界入侵探测报警系统 (14) 2.2.2网络监控系统 (18) 2.2.3出入口道闸管理系统 (22) 2.2.4访客管理子系统 (34) 2.2.5园区智能广播系统 (37) 2.3公共场所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38) 2.3.1办公楼LED条屏 (38) 2.3.2门厅LED全彩屏 (39) 2.4重点房间及核心系统设计 (41) 2.4.1监控值班室 (41) 2.4.2大会议室 (43) 2.4.3党委会议室 (44) 2.4.5网络中心机房 (46) 2.4.6 指挥大厅 (48) 2.5基础支撑系统 (49) 2.5.1计算机网络系统 (49) 2.5.2视频会议系统 (56) 2.5.3图像接入系统 (64) 2.5.4主机与存储系统 (78) 2.5.5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加工 (80) 2.5.6数据整合预入库阶段 (83) 2.5.7机房工程 (87)

2.6建设局电子云政务系统 (90) 1.内容框架 (90) 2.云中心设计方案 (91) 3.计算资源池建设 (94) 4.存储资源池建设 (98) 5.云管理平台建设 (103) 6.网络系统设计 (108) 7.局域网络设计 (112) 8.云安全管理建设 (117) 9.云备份系统建设 (125) 10.灾备中心设计 (127) 2.7建设局办事大厅 (129) 1.办事大厅信息发布系统 (129) 2.排队叫号系统 (161) 第三章施工组织计划 (185) (1)设计概述 (185) (2)工程工期进度控制综述 (185) (3)工程进度控制的方法、措施 (186) (4)施工进度计划 (189) (5)主要系统施工方案 (194) (6)现有设施保护方案 (198) (7)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202) (8)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209) (9)消防保障措施 (221) (10)主要施工机械及劳动力配备计划 (234) (11)临时用水、用电、存货、工地办公室等要求 (245) (12)雨季施工防护措施 (248) (13)抢工措施 (250) (14)文明施工的管理 (257) (15)保证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 (261) (16)施工应急预案 (269) (17)系统测试验收 (280) (18)人员培训计划 (289) (19)质量控制体系 (290)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总体架构设计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总体架构设计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 (3) 1.1、项目设计原则 (3) 1.1.1、统一建设 (3) 1.1.2、相对独立 (3) 1.1.3、共建共享 (3) 1.1.4、安全可靠 (3) 1.2、建设思路 (4) 1.2.1、需求驱动 (4) 1.2.2、标准先行 (4) 1.2.3、围绕数据 (4) 1.2.4、逐步扩展 (4) 1.3、数据中心总体结构设计 (5) 1.3.1、总体逻辑体系结构 (8) 1.3.1.1、信息资源体系 (8) 1.3.1.2、支撑体系 (9) 1.3.1.3、标准规范体系 (9) 1.3.1.4、运行管理体系 (10) 1.3.1.5、安全保障体系 (10) 1.3.2、总体实施结构设计 (10) 1.3.2.1、数据中心交换共享平台及信息资源 (11) 1.3.2.2、数据接口系统区 (12) 1.3.2.3、各部门系统 (12) 1.3.2.4、综合应用 (12) 1.3.3、总体物理体系结构 (12)

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 1.1、项目设计原则 1.1.1、统一建设 数据中心必须统一规范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和统一的前置机接口系统,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消除社会保障系统范围内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1.1.2、相对独立 根据数据中心的功能定位,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必须保持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为此采用松散耦合方式,通过在业务部门统一配置接口系统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1.1.3、共建共享 一方面建设数据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部门,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依靠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1.4、安全可靠 由于社会保障数据与广大社会保障对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数据中心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设计,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数据中心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采用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容灾功能。

华为安全云中心解决方案

华为平安城市解决方案7 安全云中心 可伸缩、云化的数据中心实现可靠的信息共享平台业务系统多,新业务上线慢,孤岛现象严重,维护复杂,这些问题是否长期困扰着你。华为提供的安全云中心解决方案将帮您改变这一切。安全云中心解决方案带给您的价值 ? 业务快速部署:IT 迅速识别和响应业务诉求,满足业务发展 ? 资源统一管理:能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合理分配,提高利用率 ? 统一的 IT 服务:通过基础设施统一,归一业务诉求,降低 IT 成本 安全云中心是一个可伸缩、云化的数据中心,不再限于单个物理数据中心的能力和用 户体验,而是将所有数据中心物理资源( 不论是多个还是单个物理数据中心 ) 看成一个资源 整体,围绕跨数据中心管理、资源调度和灾备设计,实现多个物理数据中心的逻辑统一, 其关键技术包括实现统一资源池系统的云操作系统 FusionSphere 、全数据中心统一资源管理 与调度的运营运维管理系统 ManageOne 、基于大二层 SDN 超宽带网络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VDC 。安全云中心提供了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为平安城市各业务系统按 需提供安全智能的服务。方案概述 方案亮点 分布式数据中心 本解决方案提供分布式部署的云数据中心,适用于需要多个机房分布式部署的场景,结合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可以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根据需求进行调配和设计。 集装箱数据中心 集所有功能于一身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包括所有必要的基础设施,适用于相对条件简易或恶劣的场景,上电后即可投入运行。 模块化数据中心 可以使用模块化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一体化的机房建设设计,无缝集成机柜、电源、制冷、监控、综合布线、消防控制模块。该解决方案采用标准接口和模块化组件和子系统,以实现智能、高效的数据中心运行。 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容灾备份解决方案,可以提供本地高可用方案,同城容灾方案,两地三中心远程容灾方案,满足应急需求,防止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SECURE CLOUDCENTER

政务云数据中心机房管理规定

********中心机房运行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政务云中心机房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良好环境,保证现有计算机设备、网络及应用系统能正常运行,根据《政务云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中心机房出入管理规定 第二条除经授权的系统管理、机房值班和保安巡视人员外,其他人员进入中心机房需经部门领导批准。 第三条严禁带外单位人员或无关人员进入中心机房,确因工作需要,如:系统故障诊断和处理、设备维修维护、系统或设备安装等进入机房,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或机房管理人员陪同进入,做好登记,并配合项目的实施。 第四条外来访问人员参观机房应由相关陪同人员提出书面申请,并经相关领导批准后,由专人带入参观。 第五条进入机房的设备(外单位的设备进入机房需经部门领导批准)应在进入机房前拆除外包装,以保证机房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第六条严禁携带易燃、易暴、易腐蚀等危险性物品进入机房。第三章中心机房日常维护规定 第七条机房内的所有设备需定期保养,主机房应指定人员做维护、清洁工作。 第八条设备使用人员应保持设备的清洁,及时进行清洁工作,

严禁将各种食物、饮用品带入机房,在机房内禁止大声喧哗、打闹及吸烟。机房内应保持清洁卫生的环境,控制台上不得有水杯、杂志等无关物品,资料、存储介质等须保管良好,不得随意丢放。 第九条计算机设备维修工作由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人员应把设备的检修情况记录在相应的设备卡上, 以便统一归档管理。 第十条系统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机房、设备及系统运行管理规定,不得在机房内从事与系统管理、运行维护、系统安装和调测等无关的工作。 第十一条系统管理人员只能按规定的权限做好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不得越权操作系统或改变系统设置、配置等。 第十二条三不动原则:不联系好不动,对系统、设备不了解不动,运用中的设备、网络不动。 第十三条三不离原则:不检查完成测试或作业没出结果不离,发现故障不排除不离,发现异味、异状、异声不查明原因不离。 第十四条三不准原则:不准任意中断业务、系统、网络及电路,不准任意加、甩、撤设备和改变状态,不准任意切断告警和隐瞒故障。 第十五条系统管理人员应定时对机房供电系统和运行中的系统、设备进行巡视和检查,密切关注系统、设备运行和机房环境情况,定时巡查机房监控系统。 第十六条禁止在计算机上安装与系统、网络、数据库监控和管理无关的软件,禁止在管理计算机上浏览无关网站、信息。 第十七条定期对机房内的计算机设备、软件、存储介质、资料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技术路线选型方案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技术路线选型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 (3) 1.1、项目设计原则 (3) 1.1.1、统一建设 (3) 1.1.2、相对独立 (3) 1.1.3、共建共享 (3) 1.1.4、安全可靠 (3) 1.2、建设思路 (4) 1.2.1、需求驱动 (4) 1.2.2、标准先行 (4) 1.2.3、围绕数据 (4) 1.2.4、逐步扩展 (4) 1.3、标准规范体系设计 (5) 1.4、技术路线选择 (5) 1.4.1、技术路线的制定原则 (6) 1.4.2、技术路线设计和实现方法 (8) 1.4.2.1、多层架构 (8) 1.4.2.2、J2EE和.NET的比较 (11) 1.4.3、技术选型 (14) 1.4.3.1、平台架构-J2EE (15) 1.4.3.2、数据、应用及流程集成—EAI技术 (18) 1.4.3.3、支持Web服务-Web Service (23) 1.4.3.4、数据交换标准与XML (26) 1.4.3.5、网络管理与软件架构管理-WBEM与JMX (28) 1.4.3.6、数据整合技术-ETL (31) 1.4.3.7、数字认证技术-CA/PKI (32) 1.4.4、技术路线的设计响应 (34) 1.5、设备选型及价格参考 (35) 1.5.1、主机及存储设备选型 (35) 2.1.4.1、选型指导 (35) 2.1.4.2、数据库服务推荐选型 (37) 2.1.4.3、数据共享交换服务推荐选型 (39) 2.1.4.4、数据分析服务推荐选型 (42) 1.5.2、网络设备选型 (43) 1.5.2.1、选型指导 (43) 1.5.2.2、推荐选型 (44) 1.5.3、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型 (44) 1.5.3.1、选型指导 (45) 1.5.3.2、推荐选型 (46) 1.5.4、设备参考价格 (46)

华为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

1项目技术方案 对于XXX项目中众多应用系统,采用华为FusionSphere虚拟化技术,将上述部分应用服务部署到虚拟化化的高性能物理服务器上,达到高可靠、自动化运维的目标。众多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成计算资源池(集群),保障虚拟化平台的业务在出现计划外和计划内停机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运行。本项目采用华为FusionSphere虚拟化计算技术实现, 通过云平台HA、热迁移功能,能够有效减少设备故障时间,确保核心业务的连续性,避免传统IT,单点故障导致的业务不可用。 易实现物理设备、虚拟设备、应用系统的集中监控、管理维护自动化与动态化。 便于业务的快速发放, 缩短业务上线周期,高度灵活性与可扩充性、提高管理维护效 率。 利用云计算技术可自动化并简化资源调配,实现分布式动态资源优化,智能地根据应 用负载进行资源的弹性伸缩,从而大大提升系统的运作效率,使 IT 资源与业务优 先事务能够更好地协调。 在数据存储方面,通过共享的SAN存储架构,可以最大化的发挥虚拟架构的优势;提 供虚拟机的HA、虚拟机热迁移、存储热迁移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供虚拟机快 照备份技术(HyperDP)等,而且为以后的数据备份容灾提供扩展性和打下基础。 云平台:采用华为FusionSphere云平台,提供高可用性的弹性虚拟机,保障业务系统的连续性与虚拟机的安全隔离。 备份系统:采用华为FusionSphere HyperDP备份节点建立完整的数据保护系统。整个备份云可实现集中管理,负载均衡。 数据中心包含云管理、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备份系统为可选。 Figure图1 单数据中心方案拓扑

XXX 应用系统集群 Exchange Sharepoint 终端终端 Internet XXX 项目数据中心架构分为: 接入控制:用于对终端的接入访问进行有效控制,包括接入网关,防火墙等设备。接入控制设备不是解决方案所必须的组成部分,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裁减。 虚拟化资源池:通过在计算服务器上安装虚拟化平台软件,然后在其上创建虚拟机。存储用于向虚拟机提供系统盘、数据盘等存储资源。 资源管理:云资源管理及调度,主要是对各种云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管理。创建虚拟机时,为虚拟机分配相应的虚拟资源。包括云管理服务器、集群管理服务器、安装服务器等。 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交换机。

从政务云看数据中心发展

从政务云看数据中心发展 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一直都受到非常大的重视,国家提出将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近几年来,由于云计算的成本节省、效率提升等诸多优势,政务云成为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新阶段。 云计算给电子政务破局带来了希望和挑战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政府认识上的提升,中国政务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已悄然在中国各地方政府蔓延开来。从早期的各政府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搞信息化的“孤岛式”政务建设模式,到强调政府间信息交互为重点的“群岛式”政务建设模式,到如今以资源大集中为模式的“大陆式”政务建设模式,云计算为政务大集中建设提供了有力条件,随之出现的政务云数据中心在近几年得到了高速发展。政府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与传统数据中心建设的最大区别在于整合与管理。整合方面,云计算数据中心既要实现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的设备资源整合,也要实现对政府传统数据中心不同架构下的各资源体系的整合;管理方面,云计算数据中心在传统数据中心运行管理的基础之上,重点要实现对各类资源的统一、安全的管理,以及整合各类资源对外提供服务并实现对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政府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推广难点和商机往往就蕴藏在整合、安全和建设管理模式之中。 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和广泛应用以及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使得云计算技术应用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越发高涨。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云计算与传统的IT架构相比有可扩展性、简化管理、降低TCO等巨大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逐步将自己的应用程序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上,但是在迁移过程中发现目前的企业应用程序无法很好地、便利地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上。各大云计算供应商都提供了与传统应用程序不一样的架构,这就意味着应用程序无法轻松的迁移。业务应用的迁移存在的困难和用户对云计算安全认识的不足成为了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应用快速推广的重要障碍。 关键在整合、安全和模式创新 首先,整合资源是政务云建设的核心环节。资源整合是电子政务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无论纵向的上下级之间,还是横向部门之间的沟通与整合,都离不开数据中心的建设与支持,而信息获取、聚合以及推导是数据中心建设的难点。国内近几年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电子政务)、数据(数据中心、政府容灾)几个过程,而当前以数据大集中为核心的建设已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如:税务的数据大集中、政府超算中心、政府云灾备中心建设等等,都是以围绕云数据为中心的建设。然而,在过去数年中,我国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一些业务应用系统的分散开发。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数据标准,各种应用系统所形成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比比皆是,各自为战、独立建设、重复投资等问题时有发生。当前,在各个部门和统筹的协同办公的需求下,对政府数据中心支持下的电子政务平台能够综合利用政府数据中心的存储、计算、传输、应用等各种资源提出了高要求,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帮助政府部门处理越来越复杂和繁重的电子政务工作。 其次,安全是政务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电子政务对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网络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而云计算的出现无疑为不断增长的电子政务创造了技术条件。为此各级政府均开始了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不同职能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更广泛的资源共享。但同时云数据中心下的安全问题变得愈加突出,虚拟化技术引入对安全建设带来了更高的挑战。同时随着资源大集中的趋势,安全问题也日渐重要,比如更多的业务集中在云数据中心被处理,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升;业务集中使得风险更加集中,安全威胁造成的影响面更广;云计算模式的运用,特别是虚拟化技术的引入,不同虚拟机因支持的业务不同,也需要实施有效隔离,防止业务间的非法访问甚至攻击。综合起来,政务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前言 (4) 2项目概述 (4) 2.1建设背景 (4) 2.2建设意义 (5) 2.3建设原则 (11) 2.3.1实用性 (11) 2.3.2开放性与标准化 (12) 2.3.3先进性、成熟性和可扩充性 (12) 2.3.4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13) 2.3.5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14) 2.3.6业务多样性 (14) 2.3.7最佳性价比 (14) 2.4建设目标 (15) 2.5编写依据 (16) 3需求分析 (17) 4智慧政务建设内容 (24) 4.1城市基础数据库 (24) 4.1.1系统概述 (25) 4.1.2需求分析 (25) 4.1.3系统功能 (25) 4.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26) 4.2.1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27) 4.3政务协同办公 (28) 4.3.1远程医疗系统 (29) 4.3.2区域卫生系统 (30)

4.3.4医讯通平台 (33) 4.4政务公共服务平台 (33) 4.5无线政务平台 (36) 4.6统一身份认证 (39) 4.7电子证照 (39) 5云计算中心总体设计 (39) 5.1云计算中心设计原则与规范 (39) 5.2云计算中心设计目标 (43) 5.3云计算中心方案设计 (44) 5.3.1云计算中心资源池设计 (47) 5.3.2云计算中心云管理平台设计 (60) 5.3.3云计算中心网络系统设计 (83) 5.3.4云计算中心安全系统设计 (102) 5.3.5云计算中心备份容灾设计 (205) 6建设范围 (211) 7运维服务质量体系 (212) 7.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212) 7.1.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212) 7.1.2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214) 7.1.3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214) 7.2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5) 7.2.1服务宗旨 (215) 7.2.2体系建设内容 (216) 7.2.3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9) 7.2.4运维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 (221) 7.2.5运维制度建设 (224)

云公司华为全国IDC数据中心智慧城市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甲方协议号: 乙方协议号: 江苏×××××服务外包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全国IDC数据中心智慧城市项目 战略合作协议 签订时间: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本协议由下列双方:×××××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于 2013 年月日在中国上海签署。 甲方:江苏×××××服务外包有限公司 登记住册地:×××××大楼5楼 邮编:××××× 电话:××××× 传真: 05

乙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登记住册地:××××× 邮编:××××× 电话:××××× 传真:××××× 第一条合作背景 1. 江苏×××××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是智慧服务云技术平台的信息内容服务商,拥有电信增值业务、呼叫中心、信用评估资质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重点软件企业、技术先进型企业,并且拥有一系列包括品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以及国际化经营管理团队,专业从事服务外包智慧平台(iTMT 平台)投资建设、销售租赁、运营管理高科技企业。甲方拥有iService智慧服务云平台基础模块以及承接业务流程外包服务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依托强大的研发和综合技术能力,华为在企业业务领域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致力于为全球政府及公共事业、公共安全、能源、金融、交通、电力等行业的企业客户提供全面、高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在本协议有效期内,甲乙双方愿意就×××××全国IDC数据中心智慧城市项目进行全面合作,将来在数据中心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为务实推动合作事项,经双方方协商,特签订本协议。 第二条合作宗旨和原则

政务云解决方案

政务云解决方案 计算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我国高度重视云计算的创新发展,力图在新一代计算浪潮中抢得领先地位,先后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0]2480号)、《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等指导性文件,鼓励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改造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大幅减少政府自建数据中心的数量,加快电子政务发展创新,实现跨系统的信息共享与政务协同,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 目前,多数省份、地市已开展政务云建设,横向整合各委办局分散的IT资源,实现由传统的“烟囱”模式向云模式转变,在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节约投资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大量的业务系统集中到一个数据中心,无论是运营部门还是管理部门,责任与风险可能更重大了。一旦出现故障,其影响范围是原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造成的损失也急剧增加。基于此种背景,单独的一个数据中心无论花费多大的成本都无法满足业务连续性的需求。 基于上述考虑,华为公司推出了端到端双活政务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通过两个均处于运行状态的数据中心同时承担生产业务的方式来满足政务行业业务连续性的需求,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服务能力和系统资源利用率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级解决方案,要做到真正的双活,必须考虑到存储层、计算层、应用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安全层等6个层次的需求,业界常见做法是由某个层次的厂商基于自己的产品给出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因各种因素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导致无法做到真正的双活,而系统集成商的方案,在存储、计算、网络、安全和传输等关键层采用多个厂商的产品,造成产品匹配复杂、无法售前验证诸多问题,且遇到问题后各产品供应商互相推诿、扯皮现象严重,所以很少有集成商愿意做双活解决方案。而华为公司在存储、计算、网络、安全和传输等关键层次都有自己成熟的产品,配合业界成熟的数据库RAC技术,可以实现真正的端到端双活。同时,华为公司在各层次的产品上对双活应用进行了优化,既提高了性能,又降低了集成复杂度。 当前,业界有两种双活形态:AP双活和AA双活。第一种形态,AP双活通过将业务分类,部分业务以数据中心A为主,数据中心B为热备,而部分业务则以数据中心B为主,数据中心B为热备,以达到近似双活的效果。第二种形态,AA双活则是真正的双活,同一个双活LUN的所有I/O路径均可同时访问,业务负载均衡,故障时可无缝切换。 华为双活政务云解决方案采用AA双活架构,以业界领先的OceanStor V3 HyperMetro 功能为基础,与Web、数据库集群、负载均衡、传输设备和网络等组件相结合,为客户提供100km内的端到端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确保业务系统发生设备故障、甚至单数据中心故障时,业务无感知,自动切换,实现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0,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0(RTO与应用系统及部署方式有关)。 端到端双活政务云解决方案分为6层:存储层、计算层、应用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安全层。逻辑架构图如图所示。 华为端到端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为了实现更好的可靠性、性能和负载均衡,针对每一层进行一些设计和优化,比如在存储层通过OceanStor V3阵列的HyperMetro功能,实现存储层的双活,减少方案故障点,避免存储虚拟化网关的I/O性能瓶颈;在网络层,采用华为CloudEngin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的EVN技术;在安全层,通过华为USG系列提供数据中心的FW、IDS等安全防护功能;在计算层,采用华为FusionSphere等虚拟化平台提供跨数据中心的调度技术,满足企业多种关键业务双活的需求;在应用层,Web和App应用基于虚拟化

华为数据中心3.0白皮书

Technical White Paper High Throughput Computing Data Center Architecture Thinking of Data Center 3.0 Abstract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data center (DC) technologies have kept evolving from DC 1.0 (tightly-coupled silos) to DC 2.0 (computer virtualization) to enhance data processing capability. Emerging big data analysis based business raises highly-diversified and time-varied demand for DCs.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n throughput, resource utilization, manageabil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 current DC 2.0 shows its incompetence to provide higher throughput and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heterogeneous resources for different big data applications. By rethinking the demand for big data applications, Huawei proposes a high throughput computing data center architecture (HTC-DC). Based on resource disaggregation and interface-unified interconnects, HTC-DC is enabled with PB-level data processing capability, intelligent manageability, high scalability and high energy efficiency. With competitive features, HTC-DC can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DC3.0. Contents Era of Big Data: New Data Center Architecture in Need 1 ?Needs on Big Data Processing 1 ?DC Evolution: Limitations and Strategies 1 ?Huawei’s Vision on Future DC 2 DC3.0: Huawei HTC-DC 3 ?HTC-DC Overview 3 ?Key Features 4 Summary 6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 (3) 1.1、项目设计原则 (3) 1.1.1、统一建设 (3) 1.1.2、相对独立 (3) 1.1.3、共建共享 (3) 1.1.4、安全可靠 (3) 1.2、建设思路 (4) 1.2.1、需求驱动 (4) 1.2.2、标准先行 (4) 1.2.3、围绕数据 (4) 1.2.4、逐步扩展 (4) 1.4、信息资源体系设计 (5) 1.4.1、信息资源设计的总体思路 (5) 1.4.2、信息资源体系结构设计 (6) 1.4.2.1、管理数据层 (7) 1.4.2.2、业务数据层 (9) 1.4.2.3、共享数据层 (10) 1.4.2.4、决策数据层 (16) 1.5、应用支撑体系设计 (19) 1.6、运行管理体系设计 (19) 1.6.1、管理机制 (20) 1.6.2、管理制度 (20) 1.7、标准规范体系设计 (21)

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 1.1、项目设计原则 1.1.1、统一建设 数据中心必须统一规范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和统一的前置机接口系统,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消除社会保障系统范围内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1.1.2、相对独立 根据数据中心的功能定位,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必须保持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为此采用松散耦合方式,通过在业务部门统一配置接口系统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1.1.3、共建共享 一方面建设数据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部门,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依靠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1.4、安全可靠 由于社会保障数据与广大社会保障对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数据中心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设计,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数据中心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采用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容灾功能。

增进友谊小贴士How to Make Friends

How to Make Friends (整理自https://www.360docs.net/doc/1a625840.html,) Tips on Meeting People and Building Friendships Good friendships improve all aspects of your life, providing comfort and joy, strengthening your health, providing companionship, and preventing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 As we age, many of us struggle to make new friends or maintain old friendships. Work, family, and other commitments can all get in the way. While making and keeping friends requires effort, it's an investment that will make your life richer and more pleasurable. Whatever your age or circumstances, it's never too late to make new friends or reconnect with old ones. Simply, a friend is someone you care about who also cares about you. Technology may have shifted the definition of friend in recent years, but having hundreds of online friends is not the same as having a friend you can connect and be with in person. Technology can facilitate social opportunities by helping you reconnect with old friends, start new relationships with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ho share similar interests, and maintain relationships with friends who don't live nearby. However, online friends can't hug you when a crisis hits, visit you when you're sick, or celebrate a happy occasion with you after work. Friends vs. acquaintances or online friends Sometimes it can be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real friends and mere acquaintances:: ?An acquaintance is someone you exchange small talk with as you go about your day, trade jokes or insights with online, or chat about sports with in a bar. While most of these relationships will never progress beyond an acquaintance level, with effort, real friendships can blossom from online contacts, people you meet on social media sites, or from neighborhood or work acquaintances. ?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shares a deeper level of interact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 you; he or she is someone you can really connect with, face-to-face. A friend is someone you feel comfortable sharing your feelings with, someone who'll listen to you without judging you or telling you how you should think or feel. As friendship works both ways, a friend is also someone you feel comfortable supporting and accepting, and someone with whom you share a bond of trust and loyalty. What to look for in a friend A good friend will show a genuine interest in what's going on in your life, what you have to say, and how you think and feel about things. A good friend will accept you for who you are and listen to you attentively without judging you or trying to change the subject. A good friend will act in a trustworthy and loyal way, and will feel comfortable sharing things about themselves with you.

华为,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

华为,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篇一:华为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 1 项目技术方案 对于XXX项目中众多应用系统,采用华为FusionSphere 虚拟化技术,将上述部分应用服务部署到虚拟化化的高性能物理服务器上,达到高可靠、自动化运维的目标。众多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成计算资源池(集群),保障虚拟化平台的业务在出现计划外和计划内停机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运行。本项目采用华为FusionSphere虚拟化计算技术实现, ? 通过云平台HA、热迁移功能,能够有效减少设备故障时间,确保核心业务的连续 性,避免传统IT,单点故障导致的业务不可用。 ? 易实现物理设备、虚拟设备、应用系统的集中监控、管理维护自动化与动态化。 ? 便于业务的快速发放, 缩短业务上线周期,高度灵活性与可扩充性、提高管理维护效率。 ? 利用云计算技术可自动化并简化资源调配,实现分布式动态资源优化,智能地根据 应用负载进行资源的弹性伸缩,从而大大提升系统的运作效率,使 IT 资源与业务优先事务能够更好地协调。 ? 在数据存储方面,通过共享的SAN存储架构,可以

最大化的发挥虚拟架构的优势; 提供虚拟机的HA、虚拟机热迁移、存储热迁移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供虚拟机快照备份技术(HyperDP)等,而且为以后的数据备份容灾提供扩展性和打下基础。云平台:采用华为FusionSphere云平台,提供高可用性的弹性虚拟机,保障业务系统的连续性与虚拟机的安全隔离。 备份系统:采用华为FusionSphere HyperDP备份节点建立完整的数据保护系统。整个备份云可实现集中管理,负载均衡。 数据中心包含云管理、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备份系统为可选。 Figure图1 单数据中心方案拓扑 终端终端 业务网络 管理网络 存储网络 网络连线防火墙防火墙 XXX项目数据中心架构分为: 接入控制:用于对终端的接入访问进行有效控制,包括接入网关,防火墙等设备。接入控制设备不是解决方案所必须的组成部分,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裁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