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植物激素

五大植物激素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常见五种内源激素的生理效应

常见五种内源激素的生理效应 一、生长素:代号为IAA。 生长素使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包括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羟-IAA、萘乙酸等,习惯上常把吲哚乙酸作为生长素的同义词。 生长素具体的生理效应表现为: 第一、促进生长。生长素在较低的浓度下可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时则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另外,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第二、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用生长素类物质促进插条形成不定根的方法已在苗木的无性繁殖上广泛应用。 第三、对养分的调运作用。生长素具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利用这一特性,用生长素处理,可促使子房及其周围组织膨大而获得无子果实。 第四、生长素的其他效应。例如促进菠萝开花、引起顶端优势(即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诱导雌花分化(但效果不如乙烯)、促进形成层细胞向木质部细胞分化、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叶片的扩大和气孔的开放等。此外,生长素还可抑制花朵脱落、叶片老化和块根形成等。 二、赤霉素:代号为GA。 赤霉素(gibberellin)一类主要促进节间生长的植物激素,因发现其作用及分离提纯时所用的材料来自赤霉菌而得名。 赤霉素的生理效应为: 第一、促进茎的伸长生长。这主要是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用赤霉素处理,能显著促

进植株茎的伸长生长,特别是对矮生突变品种的效果特别明显;还能促进节间的伸长。 第二、诱导开花。某些高等植物花芽的分化是受日照长度和温度影响的。若对这些未经春化的植物施用赤霉素,则不经低温过程也能诱导开花,且效果很明显。对花芽已经分化的植物,赤霉素对其花的开放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第三、打破休眠。对于需光和需低温才能萌发的种子,赤霉素可代替光照和低温打破休眠。 第四、促进雄花分化。对于雌雄异花的植物,用赤霉素处理后,雄花的比例增加;对于雌雄异株植物的雌株,如用赤霉素处理,也会开出雄花。 第五、其他生理效应。赤霉素还可以加强生长素对养分的动员效应,促进某些植物坐果和单性结实、延缓叶片衰老等。 三、细胞分裂素:其代号为CTK。 细胞分裂素是一类具有腺嘌呤环结构的植物激素。它们的生理功能突出地表现在促进细胞分裂和诱导芽形成。 细胞分裂素有多种生理效应。其生理效应表现为: 第一、促进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促进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对细胞质的分裂起作用。 第二、促进芽的分化。促进芽的分化是细胞分裂素重要的生理效应之一,有些离体叶细胞分裂素处理后主脉基部和叶缘都能产生芽。 第三、促进细胞扩大。这种扩大主要是因为促进了细胞的横向增粗。 第四、促进侧芽发育,消除顶端优势。细胞能解除由生长素所引起的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发育。 第五、延缓叶片衰老。如果在离体叶片上局部涂以细胞分裂素,则叶片其余部位变

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微量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由特定的分泌细胞分泌,通过体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并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信息分子。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生长素不能穿过云母片)。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不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部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除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子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授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为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子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二、语句 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哆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根尖向侧根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做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2、生长素的作用 ①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再转为抑制作用。 ②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 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①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②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疏花疏果。 4、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正来自正在发育这的种子。 5、赤霉素(主要来自于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合成,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由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合成,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或组织中)和乙稀(在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可合成,促进果实成熟)。 6、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促进作用来调控的。

【组培技术】各种植物激素的简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组培技术】各种植物激素的简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类似植物激素的化合物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植物外源激素。它们少量施加即可有效地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加农作物产量,在农业和园艺上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以下几类。@亚龙组培 1.生长促进剂。为人工合成的类似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新器官的分化和形成,防止果实脱落。它们包括:2,4-D、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2,4,5-T、2,4,5-TP、胺甲萘(西维因)、增产灵、GA3赤霉素、激动素、6-BA、PBA、玉米素等。 2.生长延缓剂。为抑制茎顶端下部区域的细胞分裂和伸长生长,使生长速率减慢的化合物。导致植物体节间缩短,诱导矮化、促进开花,但对叶子大小、叶片数目、节的数目和顶端优势相对没有影响。生长延缓剂主要起阻止赤霉素生物合成的作用。这些物质包括:矮壮素(CCC)、B9(比久)、阿莫-1618、氯化膦-D(福斯方-D)、助壮素(调节安)等。 3. 生长抑制剂。与生长延缓剂不同,主要抑制顶端分

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造成顶端优势丧失,使侧枝增加,叶片缩小。它不能被赤霉素所逆转。这类物质有:MH(抑芽丹)、二凯古拉酸、TIBA(三碘苯甲酸)、氯甲丹(整形素)、增甘膦等。 4.乙烯释放剂。人工合成的释放乙烯的化合物,可催促果实成熟。乙烯利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乙烯利在pH值为4以下是稳定的,当植物体内pH值达5~6时,它慢慢降解,释放出乙烯气体。 5.脱叶剂。脱叶剂可引起乙烯的释放,使叶片衰老脱落。其主要物质有三丁三硫代丁酸酯、氰氨钙、草多索、氨基◇◇等。脱叶剂常为除草剂。

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产生部位生理作用 对应的生长 调节剂 应用 生长素 幼根、幼芽及发 育的种子 促进生长,促进果 实发育 萘乙酸、2, 4-D 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 花落果;③农业除草剂赤霉素 幼芽、幼根、未 成熟的种子等幼 嫩的组织和器官 ①促进细胞伸长, 引起植株长高;② 促进种子萌发和 果实发育 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② 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 眠,提早用来播种 细胞分裂素 正在进行细胞分 裂的器官(如幼 嫩根尖) ①促进细胞分裂 和组织分化;②延 缓衰老 青鲜素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 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 间乙烯 植物各部位,成 熟的果实中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利 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 花形成率,增产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 片等 抑制细胞分裂,促 进叶和果实衰老 与脱落 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的 大量脱落 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举例分析如下: (1)相互促进方面的有 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 ②促进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③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的有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④叶子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例1、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 3 4 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如图甲所示的弯曲角度(α),且α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

高考生物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生物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 点总结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以下是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请考生仔细阅读。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

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语句: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

植物激素

吲哚乙酸,其他名称:生长素,吲哚醋酸,异生长素,茁长素。 [理化性质]人工合成的吲哚乙酸为吲哚环羧酸类化合物,纯品为无色结晶。熔点168—170℃。不清于水、氯仿、苯、甲苯、汽油,洛于丙酮、乙醚,易溶于乙醇、醋酸乙酶、二氯乙烷。其钠盐、钾盐比酸稳定,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后遇光或加热易分解,应注意避光保存。商品为粉剂或可湿性粉剂。 [作用机制] 吲哚乙酸有维持植物顶端优势、诱导同化物质向库(产品)中运输、促进坐果、促进植物插条生根、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果实成熟及形成无子果实等作用,还具有促进嫁接接口愈合的作用。居植物生长促进剂。主要作用方式是促进细胞伸长与细胞分化。在细胞组织培养中证明,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完成细胞分裂过程。吲哚乙酸被植物吸收后,只能极性运输,即从顶部自上向下输送。根据生长素类物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这类化合物的不同效应往往与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素的含量。 有关例如,当果实成熟时,内源生长素含量降低,如外施生长素可以延缓果柄离层形成,防止果实脱落,延长挂果时间。在生产中可用于保果。果实正在生长时,内源生长素水平较高,如外施生长素类调节剂,会诱导植物体内乙烯的生物合成,乙烯含量增加,会促进离层形成,可起疏花疏果的作用。 在组织培养基中,可诱导愈伤组织扩大与根的形成。在生产中多使用它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耐乙酸、2,4—D等。其效果相同,且价格便宜,植物吸收后不易被植物体内的吲哚乙酸氧化酶分解。吲哚乙酸的使用浓度范围一般为0.01—10PPm。 [配制方法]将吲哚乙酸结晶洛于95%乙醇中,到全溶为止,约配成20%乙醇溶液。然后将乙醇溶液徐徐倒入一定量水中再定容。切忌将水倒入乙醇溶液中。如遇出现沉淀,则要重配。用于组织培养时,应先将培养基消毒后再加入吲哚乙酸溶液。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特点

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特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是指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由外部施用于植物,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营养的化学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生长素类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 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以及具有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也都有与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活性。 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 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 acid,商品名增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括盐、酯、酰胺,如萘乙酸钠、2,4-D 丁酯、萘乙酰胺等)都有生理效应。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IBA、NAA、2,4-D,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坐果、诱导花芽分化。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 2.赤霉素类 赤霉素种类很多,已发现有121种,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商品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培养遗传上不同的赤霉菌的无性世代而获得的,其产品有赤霉酸(GA3)及GA4和GA7的混合物。还有些化合物不具有赤霉素的基本结构,但也具有赤霉素的生理活性,如长孺孢醇、贝壳杉酸等。目前市场供应的多为GA3,又称920,难溶于水,易溶于醇类、丙酮、冰醋酸等有机溶剂,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遇碱中和而失效,所以配制使用时应加以注意。赤霉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防止离层形成、解除休眠、打破块茎和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也可以诱导开花、增加某些植物坐果和单性结实、增加雄花分化比例等。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6-benzyl adenine,BA.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又称多氯苯甲酸,简称PBA)等。有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具有

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举例分析如下: (1)相互促进方面的有 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 ②促进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③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的有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④叶子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例1、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 纵切至约34 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如图甲所示的弯曲角度(α),且α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α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α2。请预测α2与α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

新的植物激素

新发现的植物激素简介及相关试题 一、独角金内酯 独角金内酯最初是由棉花根分泌液中分离出来的,独脚金内酯具有刺激植物种子萌发、促进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产生分枝, 直接或间接抑制植物侧芽萌发等诸多作用。其生理作用的发挥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有相互作用。 目前,国际上对独脚金内酯调控植物分枝发生的机理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主要是基于生长素运输管道形成假说而提出的。生长素运输管道形成假说的核心观点是极性运输的生长素增多总是伴随着分枝的增多,独脚金内酯可以降低生长素的运输作用从而减少分枝的发生。 二、水杨酸 水杨酸是一种酚类激素,可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与离子的吸收与运输也有调节作用。水杨酸同时也可以诱导植物细胞的分化与叶绿体的生成。水杨酸还作为内生信号参与植物对病原体的抵御,通过诱导组织产生病程相关蛋白,当植物的一部分受到病原体感染时在其他部分产生抗性。通过形成挥发性的水杨酸甲酯,这一信号还可在不同植物间传递。 三、茉莉酸 茉莉酸及其甲酯是一类脂肪酸的衍生物,是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茉莉酸能诱导气孔关闭;抑制Rubisco生物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影响植物对N、P的吸收和葡萄糖等有机物的运输;还与抵抗病原侵染有关,诱导植物对外界伤害(机械、食草动物、昆虫伤害)和病原菌侵染做出反应。 四、活性氧中间体(reactiveoxygenintermediates,ROI)和一氧化氮(NO)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时,活性氧中间体(reactiveoxygenintermediates,ROI)和一氧化氮(NO)参与了植物抗病性的建立。病原菌与寄主非亲合性互作会导致植物体内NO增加,另外许多氧化酶可以催化氧爆发产生ROI。ROI和NO通过氧化还原信号启动寄主细胞局部的过敏性坏死反应和全株系统获得性抗病性。 五、H2O2 近年来, H2O2作为植物中新的信号分子的发现, 使H2O2与植物抗病性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在动物细胞中, 已经证实H2O2参与激素及生长因子的信号转导、转录因子的活化、DNA 的合成等多种生理活动,H2O2可直接调控蛋白激酶及磷酸酯酶的活性, 并可以与DNA 上的反应元件直接相互作用。在植物方面, 水杨酸诱发植物产生系统抗病反应并激活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 可能是通过抑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增加植物体内H2O2的浓度来调控的, H2O2在此可能作为第二信使起作用。 H2O2对于病原菌的防御和信号转导有着重要意义。H2O2不仅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还可以促进细胞壁木质化。此外, H2O2是一种扩散的小分子, 跨过细胞膜进入病原菌侵染点以外的组织中, 作为第二信使激活防卫基因的表达, 最终导致对病原菌产生抗性。 例题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简介

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 包括胚胎发生、种子萌发、营养生长、果实成熟、叶片衰老等都受到多种植物激素信号的控制。人们对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生理作用已有大量阐述,在生产上的应用也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对其信号转导途径的认识并不是很全面。今天小编和大家聊一聊,9大类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 1.生长素 与生长素信号转导相关的三类蛋白组分是:生长素受体相关SCF复合体(SKP1, Cullin and F-box complex)、发挥御制功能的生长素蛋白(Aux/IAA)和生长素响应因子(ARF)。早期响应基因有Aux/IAA基因家族、GH1、GH3、GH2/4、SAUR基因家族、ACS、GST。生长素信号转导通路主要有4条: TIR1/AFBAux/IAA/TPL-ARFs途径、T MK1-IAA32/34-ARFs途径、TMK1/ABP1-ROP2/6-PINs或RICs 途径和SKP2AE2FC/DPB途径。 2.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途径是基于双元信号系统(TCS),通过磷酸基团在主要组分之间的连续传递而实现。双元信号系统主要包含3类蛋白成员及4次磷酸化事件: (ⅰ)位于内质网膜或细胞膜的组氨酸受体激酶(histidine kinases, HKs)感知细胞分裂素后发生组氨酸的自磷酸化;(ⅱ)将组氨酸残基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自身接受区的天冬氨酸残基上;(ⅲ)受体天冬氨酸残基上的磷酸基团转移至细胞质的组氨酸磷酸化转移蛋白(His-containing phosphotransfer protein, HPs)的组氨酸残基上;(ⅳ)磷酸化的组氨酸转移蛋白进入细胞核并将磷酸基团转移至A类或B类响应调节因子(response regulators, ARR s)。在拟南芥中已知的细胞分裂素受体有AHK2、AHK3和AHK4 3个,AHP有6个(AHP1?6),A类和B类ARR分別有10个和1 2个,它们是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通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植物生长激素5类

【生长素】 名称(缩写)结构略: ●吲哚-3-乙酸(IAA) ●吲哚-3-丁酸(IBA) ●4-氯-3-吲哚乙酸(4-Cl-IAA) ●苯乙酸(PAA) 存在形式: 1.自由生长素:具有活性 2.束缚生长素:没有活性 注:自由生长素和舒束缚生长素可以相互转换. 分布: 1.总体:生长旺盛器官多,衰老器官少. 2.细胞:约有1/3在叶绿体内,余下在细胞质基质. 运输: 1.通过韧皮部运输:运输方向决定于有机物浓度差. 2.仅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细胞间的单方向极性运输: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合成: 部位: ●主要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少数部位:成熟叶片和根尖. 途径:依赖和不依赖色氨酸的合成途径,下面是依赖色氨酸的途径. 1.吲哚乙酰胺途径 2.吲哚乙腈途径 3.吲哚丙酮酸途径: 4.色胺途径 生理作用和应用: 1.促进作用: 促进细胞分裂,维管束分化,茎伸长,叶片扩大,顶端优势,种子发芽,侧根和不定根形成,根瘤形成,片上性生长,形成层活性,光合产物分配,雌花增加,单性结实,子房壁生长,乙烯产生,叶片脱落,伤口愈合,种子和果实生长,坐果等. 2.抑制作用 抑制花朵脱落,侧枝生长,块根形成,叶片衰老等. 【赤霉素】 缩写:GA 分类结构略: C20赤霉素:呈酸性. C19赤霉素:种类多,活性高. 存在形式: 1.自由赤霉素:易被有机溶剂提取. 2.结合赤霉素:没有活性. 分布与运输: 1.生长旺盛器官多,衰老器官少. 2.果实、种子含量比营养器官多两个数量级.

3.器官或组织有两种以上赤霉素 4.没有极性运输 合成: 部位: 发育着的果实伸长着的茎端和根部 步骤: 在质体中->内质网中->细胞基质 生理作用和应用: 1.促进作用: 促进种子萌发和茎伸长,两性花的雄花形成,单性结实,某些植物开花,花粉发育,细胞分裂,叶片扩大,抽薹,侧枝生长,胚轴弯钩变直,果实生长,以及某些植物坐果. 2.抑制作用 抑制成熟,侧芽休眠,衰老,块茎形成. 【细胞分裂素】 缩写:CTK 存在形式: 1.游离的细胞分裂素: 2.tRNA中细胞分裂素: ●自由细胞分裂素:具有生理活性 ●束缚细胞分裂素 分布:主要分布在细胞分裂的部位. 运输:主要从根部合成处通过木质部运到递上部,叶片合成部位也能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 合成: 部位:在细胞质体合成但细胞分裂素糖苷位于液泡,细胞内运输还有待阐明. 途径: 1.由tRNA水解产生 2.从头合成:主要途径 生理作用和应用: 1.促进作用: 促进细胞分裂,细胞膨大,地上部分分化,侧芽生长,叶片扩大,叶绿体发育,养分移动,气孔张开,偏上性生长,伤口愈合,种子发芽,形成层活动,根瘤形成,果实生长,某些植物坐果. 2.抑制作用 抑制不定根和侧根形成,延缓叶片衰老.

植物激素及其相互作用

植物激素及其相互作用 摘要:植物激素是植物生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经过多年研究,现在基本上掌握了植 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理,根据植物激素的性质,人们合成了类似植物激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广泛运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植物体内往往是几种激素同时存在,共同调控着植物生长发育进程中的任何生理过程。他们之间存在可相互促进协调,也能相互拮抗抵消。因此,我们进行实验研究,对植物激素(植物调节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键词: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增效作用;拮抗作 用 Plant hormon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Abstract: Plant hormo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lant physiology research, after many years of research, now basically mastered the structure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plant hormones,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plant hormone synthesized by the people similar to the plant growth regulator of plant hormones,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made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but is often several hormones in plants exis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on control with any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of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hey can promote each other between coordination, but also to offset the mutual antagonism. Experiment result, we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 hormones (plant growth regulator) were summarized. Keywords: plant hormones; Auxin. Gibberellic acid; Cytokinins; Abscisic acid; Ethylene; Synergy; Antagonism effect 1.植物激素概要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phytohormone)是指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低浓度时可调节植物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它们在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以及离体组织培养等方面,分别或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这种调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通过使用外源激素或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与配比变化,进而改变内源激素水平与平衡来实现。 目前,已知的天然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auxin)、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乙烯(ethyne,ETH)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例如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的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已为人所知,人工合成的相似物质称为生长调节剂,如吲哚乙酸;有的还不能人工合成,如赤霉素。目前市场上售出的赤霉素试剂是从赤霉菌的培养过滤物中制取的。这些外加于植物的吲哚乙酸和赤霉素,与植物体自身产生的吲哚乙酸和赤霉素在来源上有所不同,所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称为外源植物激素。最近新确认的植物激素有,多胺,水杨酸类,茉莉酸(酯)等等。植物体内产生的植物激素有赤霉素、激动素、脱落酸等。现已能人工合成某些类似植物激素作用的物质如2,4-D(2,4-二氯苯酚代乙酚)等。植物自身产

常用激素总结

常用植物激素总结 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有生理过程的调节: 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到种子休眠、果实发育、性别分化和衰老及抗逆性等。 植物激素都有以下特点:1)在植物体内合成, 在化学上特殊, 在植物界广泛分布; 2)有特异的生物活性, 所需浓度很低; 3)在调节不同生理现象上有基本作用; 随着发育的进程, 各组织对激素的敏感性不同, 而且不同剂量的激素, 发生的效应并不相同: 4)各类激素往往不是单一起作用, 而是彼此有相互作用, 不同激素的不同配比可以发生特殊的效应, 有时一种激素可以抑制或刺激另一种激素的合成。 目前已经确认的植物激素有九大类, 除了常用的五大类,生长素(IAA)、赤霉素(GA )、细胞分裂素(CTK )、脱落酸(ABA )、乙烯(ETH);还包括新发现的油菜素甾醇类(BRs),水杨酸类(SA )、茉莉酸类(JA s)和多胺(PA s)。 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植物激素与细胞中的激素受体结合, 是激素作用的开始。所谓激素受体, 就是与激素特异地结合的物质, 能识别激素信号, 并将信号转化为一系列的细胞内生物化学变化, 最后表现出特定的生物效应。 以下对常用的五种植物激素对其生长部位、生理作用、作用机理及应用等几方面做主要阐述,并对几种新的植物激素进行一下简单介绍。 一、生长激素 存在部位: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以生长旺盛的器官部位,如根尖、茎尖、禾谷类的居间分生组织含量最高,这些部位也是IAA 合成的中心。 运输特点:IAA的运输有极性,即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运输,而不能倒转。合成的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部位。 作用:生理作用表现为双重性,即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IAA对植物的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使细胞的体积和重量增加。该激素对植株茎叶的伸长、根系的形成和果实的肥大产生促进作用,促进生长是它的主要生理作用。 应用:目前被广泛利用于促进番茄和茄子坐果,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等。 作用机理:IAA 促进生长的作用机理是活化了细胞质膜上的质子泵,质子泵把细胞质中的质子(H+)泵到细胞壁内,使细胞壁基质酸化,细胞壁松弛,可塑性增加。 二、赤霉素(GA) 存在部位:在高等植物体内,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高等植物体内合成GA

植物激素的危害

?植物激素安全性惹争议专家提醒滥用会危害健康 ?最近催熟剂、膨大剂、催红剂、增甜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被推向风口浪尖,这些调节剂被媒体冠名为“植物激素”之后,引起了消费者的不少担忧。 究竟“植物激素”危害大不大?应该禁止还是推广?针对这些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记者昨天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官员。记者了解到,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农业专家表示,植物生长剂属于农药范畴,基本都属于低毒和微毒农药,大部分毒性比味精和盐还小,是一种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并且是安全的。 不过一些食品专家也担忧,瓜农果农菜农为了高额利润,存在滥用植物激素,随意提高浓度,随意更改施用时间等现象,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 植物生长剂已被广泛使用于多种农作物 “我们认为,最近的一些报道对消费者有误导作用。”昨天,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研究员江腾辉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最近一些媒体把植物生长剂讲得太过恐怖。 “事实上,植物生长剂归属农药管理,并且属于低毒和微毒农药。”江腾辉说,前几天,省农业厅植保总站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部分专家,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包括催熟剂和膨大剂在内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农作物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农业增产、增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加强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的宣传普及,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引导社会公众科学看待,避免因一些不实信息或虚假消息误导消费者,切实维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和广大农民的利益。 “作为一项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植物生长剂已被广泛使用于多种农作物,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江腾辉说“广东每年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约220吨,大概占全国使用量的3%多一点。”江腾辉说。 “植物生长剂跟化肥以及其他的农药本质是一样的,而且它还是低毒、微毒的。”江腾辉说。 农业专家:毒性比味精和盐还小

常用植物激素介绍

常用植物激素 一、植物生长促进剂 (一)生长素类 1、吲哚乙酸,IAA 分子式:C10H9O2N 分子量:175.19 性质:纯品无色.见光氧化成玫瑰红,活性降低。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PH低于2时很快失活,不溶于水,易溶于热水,乙醇,乙醚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它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较稳定。用途:植物组织培养 2、吲哚丁酸,IBA 分子式:C12H13NO3 分子量:203.2 性质:白色或微黄色。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用途:诱导插枝生根。作用特别强,诱导的不定根多而细长。 3、萘乙酸,NAA,相似的有萘丁酸、萘丙酸 分子式:C12H10O2 分子量:186.2 性质:无色无味结晶,性质稳定,遇湿气易潮解,见光易变色。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钠盐溶于水。 用途:促进植物代谢,如开花、生根、早熟和增产等,用途广泛。 4、萘氧乙酸,NOA 分子式:C12H10O3 分子量:202 性质:纯品白色结晶。难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乙醚、醋酸等。 用途:与NAA相似。 5、2,4-二氯苯氧乙酸,2,4-D,2,4-滴 分子式:C8H6O3Cl2 分子量:221 性质:白色或浅棕色结晶,不吸湿,常温下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它的胺盐和钠盐溶于水。 用途:植物组织培养,防止落花落果,诱导无籽,果实保鲜,高浓度可杀死多种阔叶杂草。 6、防落素,PCPA,4-CPA,促生灵,番茄灵,对氯苯氧乙酸 分子式:C6H7O3Cl 分子量:186.6 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性质稳定。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酯等有机溶剂。 用途:促进植物生长;防止落花落果,诱导无籽果实;提早成熟;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等。常用于番茄保果。 7、增产灵,4-碘苯氧乙酸。相似的有4-溴苯氧乙酸,又称增产素 分子式:C8H7O3I 分子量:278 性质:针状或磷片状结晶,性质稳定。微溶于水或乙醇,遇碱生成盐。 用途:促进植物生长;防止落花落果,提早成熟和增加产量等。 8、甲萘威,西维因,N-甲基-1-萘基氨基甲酸酯 分子式:C12H11O2N 分子量:201.2 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工业品灰色或粉红色。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遇碱(PH大于10)迅速分解失效。 用途:干扰生长素运输,使生长较弱的幼果得不到充足养分而脱落,用于苹果的疏果剂。同时它也是一种高效低毒沙虫剂。 9、2,4,5-T,2,4,5-三氯苯氧乙酸 分子式:C8H5O3Cl3 分子量:255.5 性质:与2,4-D相似。

植物激素知识大全

植物激素知识大全 一、五大植物激素比较 二、植物生长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1)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植物的生长表现在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目的增多,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体积增大,使植株生长;而细胞分裂素则是促进细胞分裂,使植株的细胞数目增多,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2)生长素与乙烯:生长素的浓度接近或等于生长最适浓度时,就开始诱导乙烯的形成,超过这一点时,乙烯的产量就明显增加,而当乙烯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超过了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时,就会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 (3)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强烈地抑制生长,并使衰老的过程加速,但是这些作用又会被细胞分裂素解除。 (4)脱落酸与赤霉素:脱落酸是在短日照下形成的,而赤霉素是在长日照下形成的。因此,夏季日照长,产生赤霉素使植物继续生长,而冬季来临前日照变短,产生脱落酸,使芽进入休眠状态。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素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特点: (1)容易合成 (2)原料广泛 (3)效果稳定 3、实例 (1)剩用乙烯利催熟,如凤梨的有计划上市,香蕉、柿子、番茄等上市前的催熟。 (2)利用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增加纤维长度,如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就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3)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产生α一淀粉酶。 (4)青鲜素可以抑制发芽,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的贮藏期。 4、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两面性 (1)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例子很多,如马铃薯、莴苣使用赤霉素处理可打破休眠,促进萌发;芹菜、苋菜、菠菜等在采收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喷施可促进营养生长,增加产量;黄瓜、南瓜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喷施可促进雌花分化。 (2)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如青鲜素可用于洋葱、大蒜、马铃薯块茎,延长休眠,抑制发芽,延长贮藏期,但青鲜素是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另外如果水果远未达到成熟期,营养物质没有足够的积累,此时就盲目地用乙烯利催熟,必然改变水果的营养价值及风味。

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应用知识,与第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内容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①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3.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4.重点及分析: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也是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 5.难点及分析: ①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在探索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有挑战性,运用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解决这个教学难。初步学会遵守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印象,感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

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举例分析如下: (1)相互促进方面的有 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 ②促进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③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的有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④叶子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例1、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 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 弯曲生长形成如图甲所示的弯曲角度(α),且α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

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α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α2。请预测α2与α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值。(2)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例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同时存在对茎切段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B.图2中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差异,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作为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除草剂 C.图3中幼根a侧生长素浓度若在曲线C点,则b侧生长素浓度一定在F点 D.图4中侧芽b和顶芽a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为A和D 例3、(2011·浙江理综,30)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_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____,而且________(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曲线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______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__,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________组织。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率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_______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答案(1)顶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抗生长素 (2)侧芽的伸长分生(3)植物激素 例4、(2010·重庆卷)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下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