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实录3

《荷花》教学实录3
《荷花》教学实录3

《荷花》教学实录3

一、听写生词,复习导入。

1、老师与同学一起听写(在家里已复习好的同学给大家读词)。课下请会默写的同学督促写错字的同学修改(个别字重点强调)。

2、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读课文,说出不懂的地方。

二、学习文章,品评语言。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于海洋:“莲蓬”是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找到这句话后齐读。结合课文插图解释“莲蓬”意思--莲花开过后的花托,里面有莲子。

王政勋:“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找到这句话,朗读后做动作理解。

李泽齐:就是在空中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你理解的不错。仅仅在空中跳起优美的舞蹈吗?

李晓然:在地面上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也可以。那么这两个同学的意思合起应该怎么说?

李西:就是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说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做做这个动作理解一下这个词。谁还有不懂的地方?(巡视后没有再举手的了。)你感到哪些地方写得优美?

金起明:开始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

花......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通过这一段描写,我觉得作者被眼前美丽的荷花迷住了,他也想变成一朵荷花,加入到里面。”

师:你说得真好!可从你的语气中,你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没有?(没有。)你再试读一遍好不好?(练读,较有感情。)通过他刚才的阅读,你们被这美丽的荷花迷住了没有?(没有。)。嗯,请同学们闭上眼,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画面。生:老师读完后,睁开眼学着老师的语气练习朗读课文。师:谁能告诉我,假如你是一只蜻蜓,清早看到这么美丽的荷花,会告诉它什么?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从这么美丽的荷花脚下游过时,会对荷花说些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想象的真丰富!我想你肯定是被这一池美丽的荷花陶醉了。作者为什么会被荷花陶醉?除了你们觉得这个地方写得好外,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

呼文妍:“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马上要破裂似的。”通过这一段,我看出作者写荷花的样子非常详细,就好像我们也看到了一样。

毕凯鹏:这段话里作者把荷叶想象成了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你们说得都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感情练读一下这一段。一会儿咱们要合上课本画一画这一段中荷叶、荷花的样子。

(学生练读课文。)

师:指名四个同学到黑板上分别画出文章中作者所描写的荷叶及三种荷花的样子。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生:开始画画。画完后根据课文内容排出顺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读出荷花充满活力的语气)。

师:这么美的荷花各有各的姿势,所以作者说:“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谁能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和自己的想象,具体说说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徐海歌:这一池荷花长得很旺盛,有生命力,像一幅画。师:你理解的不错。还有吗?请同学们想想:荷花先从花骨朵,长成展开两三瓣花瓣的样子,最后再全都展开,并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这荷花的绽开过程也就是什么?

毕凯鹏:荷花绽开的过程就是它的成长过程。

师:说得真好!叶圣陶爷爷和某些同学一样,思想爱开小差。不过,个别同学在课堂上是胡思乱想,他是被眼前美丽的荷花陶醉了,所以,想做一朵荷花。下面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遍课文,仔细体会、想象一下荷花的美丽。

生:自由朗读课文。(剩余几分钟时间背诵)

自评:

通过和其他老师探讨和学习网上的一些教案,现在上课终于又有了一点儿眉目。鉴于孩子们记挂着要去看电影(第二节

课刚下就站队),所以,课堂效果感到不错。下午教研活动观看了靳家言老师执教的《珍贵的教科书》,感到又受益匪浅。看完后再叙吧。

《荷花》课堂实录

《荷花》课堂实录 导读: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荷花 师:想看看荷花吗?那就跟着我到荷花池边去欣赏一下吧。 (播放视频荷花),学生边看边小声议论。 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生:千姿百态 生:美丽 生:百看不厌 生:完美无缺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课文中描写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受到了荷花是那么的美丽。 生:我觉得荷花真漂亮。 生:我好像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师:是呀,荷花真美呀,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呢? 生齐:第2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第2段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生读课文。 师:谁能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大家听。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出示句子,再指名读。 师: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个挨着、挤着。 师:你能表演出来吗? 生:……不能。 师:怎样才能演出来呢?谁愿意帮他。 不少同学跑到讲台前,大家挨在一起。 师:哦,这就是挨挨挤挤。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么样? 生齐:多! 师: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贴池塘图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呀? 生:这是池塘。 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把这些荷叶贴在池塘里,注意要表现出挨挨挤挤的。 学生贴图,刚才没有表演的学生优先。 师:贴得真漂亮。我们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这一句。 师:读了这句话,除了知道了荷叶多,还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了荷叶很绿,是碧绿的。 生:它的形状是圆的,很大。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呢? 指名读,齐读。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你喜欢这样的荷花,我听出来了,特别是你轻轻地读出的“小莲蓬”,读得多好呀。 课件出示荷花的三种不同形态。 师:你们看,荷花有着不同的姿态,他喜欢的是其中的哪一种呢? 生指出。 师:这是全开的荷花,还有谁也喜欢这样的,请你也读一读。 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荷花呢?有谁喜欢这样的,请你读一读。 生读。 师:这是半开的荷花,也很美呢。再来看看这一种。女同学齐读。 师:全班同学齐读这三句话。试着把它背下来。 拿出三种形态的荷花剪纸,指名同学边背边贴在图上。 看图一起背诵这三句话。 师:老师喜欢什么句子,你们想知道吗?我也读一读,好不好? 生齐:好! 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教师读句子。

荷花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等奖)71374

荷花淀教学设计 阿健 执教班级:高2011级6班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3.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导入二:以歌曲《十五的月亮》导入。 二、作者介绍(略) 三、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板书: 候夫编席 夫妻话别(助夫参战) 荷送夫参军白洋淀妇女在 花马庄寻夫 探夫遇敌(感受战争)战斗中不断成长淀遇敌巧脱 助夫杀敌 助夫杀敌(投身抗战) 成立队伍 四、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略) 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统一。

五、赏析小说中的人物语言。 (一)夫妻话别部分水生嫂与水生之间的对话。 1、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站起来要去端饭也体现了水生嫂的贤惠)。 2、她问:“他们几个呢?” 小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3、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他爱丈夫更恨鬼子,对有这样的丈夫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4、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首先表明不反对丈夫参军,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表明她对丈夫的依恋。)5、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场离别,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通过以上人物语言的赏析概括出水生嫂具有体贴、温柔、机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最新3.荷花教学设计案例

荷花教学设计案例 夏日炎炎,荷花盛开。那一方方美丽的荷花池,就成为人们纳凉消暑的好去处。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一篇文章呢?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荷花教学设计案例,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文字优美,所描述的意境引人入胜,三年级的小学生想象能力非常丰富,喜欢欣赏美的事物,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风和创造精神,决定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想了解到的和自己的想象说出来,并让学生自己当小导游员向大家介绍荷花,使学生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荷花的美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3.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像共产党员那样经得起考验。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重点 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这篇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内容真实、具体,结构也很严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这“一大幅活的画”,通过出示课件、看图片,有感情地朗读来掌握重点。 3.教学难点 了解荷花的动态美,通过看画面想象,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心情。 课本上所出示的图只是荷花池的一角,而且是静止的,通过想象形成的画面应更丰满、活起来,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是因为作者满怀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去由衷地赞美它,为了突破难点,通过让学生自己想象、看动画来更好地理解课文。

《荷花》公开课教案

《荷花》教学设计 倪中华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真了不起”等语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 2、想去看看荷花吗?那就跟着老师到荷花池边去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3、你们看得都陶醉了吧?来说说,你们都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引导:从颜色、形状,还有荷叶等方面说。) 评:这个词用得真好!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来,生活处处是学习啊! 二、课文赏析 1、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读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美!(板书:美) 2、是呀,荷花真美呀,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呢?(第2段) 3、请同学们拿出笔,轻读第2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谁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 A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你“挨挨挤挤”这个词读得真好!挨是一个多音字,还读作…… “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②谁能上台来表演一下?(师:人少够吗?那请你们小组来表演下。) ③哦,这就是挨挨挤挤。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么样?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荷叶很多?让我们一起感受荷叶的多吧。(指定1-2大排齐读) ④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荷叶比作什么?“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又让你知道了什么?生:荷叶很绿,很圆,很大(板书:叶) ⑤是啊,荷叶也很美呢!谁能读出荷叶的美? (指名读、再指定3-4大排齐读) 归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咦,叶圣陶爷爷看到的是荷花是红色的吗?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 B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他有一个字读得特别好?(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人教版荷花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优秀教学设计篇二: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优秀教学设计 《荷花》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材解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多媒体出示)“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亭亭玉立花仙子,喜欢生活水中央,爱穿白色粉红衣,常常坐在绿船上。”(荷花)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 【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让学生大胆回答。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读过的书刊、看过的电影电视思考一下,中国人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感情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在亲人离别和亲人久别重逢的时候。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我认为中国人久别重逢或再次见面时一定会哭得唏哩哗啦的,认为这是挺难过的感觉。如果是美国人再次见面时首先会拥抱,然后再互相询问一番;在离别时绝对不会拖泥带水,说走就走。感觉美国人比较豁达,但中国人就比较含蓄。 师:你后面概括得太好了!文化方式不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不同。要是在美国,在西方大街上,一位男士看见前面有一位小姐很漂亮,他会直接对小姐说:Beautiful!(笑声)这位小姐往往会怎么说? 生:Thank you! 师:但是你要是在中国大街上,比如在深圳大街上,你看见一个小姐很漂亮,你要是走上前去对他说:“小姐,你很漂亮!”往往会有两种反应:要是碰到胆子大一点的,她可能会反手给你一耳光;如果是文雅一点的小姐,会怎么样呢?(学生说:跑了)不是跑。她会对你说:“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叫警察的!”(笑声)在奥斯卡发奖大会上,美国的演员,也是女演员,她拿到金像奖后说:“我是最好的!”台下掌声雷动。但是在中国有一个演员,曾经说过“我是最好的中国演员”,是谁呀?(有学生回答:刘晓庆)这句话被骂了20年,还在骂。这是为什么呢?文化不同。有些话在美国可以说,在中国不能说。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看一看。大家读过《西游记》吧?我小孩比你们大一点,她上高二。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我说跟你讨论一下《西游记》,唐僧带领几个徒弟到西天取经,假设唐僧在路途上得了重病,病治不好,因为没有什么药,你说他会选谁当接班人,去完成西天取经的重任? 生:(众说纷纭,说沙僧,孙悟空的都有。) 师:我女儿跟你一样也是说:“孙悟空”,我说,不是;她说:“猪八戒”,我说,还不是;她说:“是沙僧哪?”我说,很可能是他。她问为什么,我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我也说不清楚。我解释说:中国文化是讲究共性的文化,太个性化的人,哪怕你能力再强,不受欢迎。你说这种文化是不是不好?不能那么讲。讲究共性的文化有它的好处,讲究个性的文化也有它的好处。 那么,我们看孙犁的小说。孙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当然算不上伟大的作家,但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学界影响非常大,五六十年代曾经有一个流派叫荷花淀派。中国的文学青年及文学界都很喜欢他的作品,觉得很雅,艺术品位很高。但是,很多在中国学习的西方留学生,不喜欢孙犁的小说,甚至觉得他描写的细节不可思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课堂实录【最新】

荷花 师:多美妙的歌声!相信你们的读书声也一定很好听,让我们 在今天的课堂上尽情的畅读!课前同学们积累了描写荷花的古诗吗?谁来背一背? 生1:背白居易的《池上》。 生2: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3:背《江南》(汉乐府) 师:还有我们学过的一首诗----- 生:《小池》 师:一起来背背。(学生齐背)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 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 这样的荷花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 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 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 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发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先是一个花骨朵,然后长 出两三片花瓣,最后全展开了。(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生:我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 美丽!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绽 开的荷花里面有嫩黄色的小莲蓬 生:(齐说)小莲蓬 师:(对刚才那位同学)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生读了两遍)生:我发现了有的荷花饱胀得要破裂似的。(听课老师露出惊讶、赞叹的表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所以有这么多美好的发现,著名作 家叶圣陶爷爷曾经观察过荷花,并且把他的发现和感受写成了一篇 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荷花》

《荷花淀》公开课实录程少堂(必修课堂实录)

《荷花淀》公开课实录程少堂(必修课堂 实录) 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深圳市教研室程少堂 时间:2002年4月11日14:40-15:40 地点:深圳中学 班级:高一(11)班 记录、整理:邹玲(深圳市翠园中学高中部)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读过的书刊、看过的电影电视思考一下,中国人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感情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在亲人离别和亲人久别重逢的时候。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我认为中国人久别重逢或再次见面时一定会哭得唏哩哗啦的,认为这是挺难过的感觉。如果是美国人再次见面时首先会拥抱,然后再互相询问一番;在离别时绝对不会拖泥带水,说走就走。感觉美国人比较豁达,但中国人就比较含蓄。 师:你后面概括得太好了!文化方式不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不同。要是在美国,在西方大街上,一位男士看见前

面有一位小姐很漂亮,他会直接对小姐说:Beautiful!(笑声)这位小姐往往会怎么说? 生:Thankyou! 师:但是你要是在中国大街上,比如在深圳大街上,你 看见一个小姐很漂亮,你要是走上前去对她说:“小姐,你 很漂亮!”往往会有两种反应:要是碰到胆子大一点的,她 可能会反手给你一耳光;如果是文雅一点的小姐,会怎么样呢?(学生说:跑了)不是跑。她会对你说:“你走不走? 你不走我叫警察的!”(笑声)在奥斯卡颁奖大会上,美国 的演员,也是女演员,她拿到金像奖后说:“我是最好的!”台下掌声雷动。但是在中国有一个演员,曾经说过“我是最 好的中国演员”,是谁呀?(有学生回答:刘晓庆)这句话 被骂了20年,还在骂。这是为什么呢?文化不同。有些话 在美国可以说,在中国不能说。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看一看。大家读过《西游记》吧?我小孩比你们大一点,她上高二。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我 说跟你讨论一下《西游记》,唐僧带领几个徒弟到西天取经,假设唐僧在路途上得了重病,病治不好,因为没有什么药, 你说他会选谁当接班人,去完成西天取经的重任? 生:(众说纷纭,说沙僧,孙悟空的都有。) 师:我女儿跟你一样也是说:“孙悟空”。我说,不会 是孙悟空。她说:“猪八戒!”我说,还不是。她说:“是

《3荷花》教学设计

3 荷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起舞。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 - - - - ”等句的意思。 四、教学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和描写的优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荷花》。 你们看到过荷花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再去看一看那美丽的荷花,你们想去吗? 那咱们就一起走吧。 看到这美丽的荷花,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同学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作者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交流生字。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作者这么急切地来到荷池边,他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呢?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把自己认为最美的语句画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美在哪儿?(指名读说)*[课件出示全段内容] A. 冒的理解。 B. 荷花的各种姿势的理解。 (读后要学生练一练: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你读真美,你是怎样做到的? 这位同学读得真美,你发现他有什么窍门吗?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更体现出荷花的美? [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你们能将这个“冒”字表现出来吗?

中国画《荷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画《荷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画《荷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者:李贵春 花卉(荷花) (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荷花的写意画法,使学生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特点。 2、提高学生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审美能力,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特点,“荷”的画法步骤以及相关画法。 教学难点: 蘸墨与用笔 三、教学准备: 教具:范画、演示工具 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了解不多,因此,通过演示增强学生的学

习兴趣,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通过带领学生临摹,使学生对用笔用墨有较深的体会。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 1)请学生说说你对荷花的了解。(学生从荷花的结构讲解)亭亭玉立的娇艳的花朵,硕大的荷叶等 2)请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莲的诗篇、文章,感受荷花的品质 3)随堂欣赏: 《露气》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潘天寿是我国当代的花鸟大师。《露气》是以荷花为题材的写意画,荷是我国花鸟画家都特别喜爱的题材。潘天寿的这幅《露气》别具特色,他画的是清晨之荷,是浑身带着小露珠的荷,所以画题为《露气》写意画是大笔墨粗笔狂放的画法,不可能细细的描绘露珠,画家是用水墨淋漓的整体效果表现那种的感觉,这幅画中画家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荷叶。在荷叶的后面钻出红红的花苞,近景中的石块和苇草与大片的荷叶形成对比。既表现出荷塘晨露的意境,又构成丰富的笔墨变化意趣。这是一

幅非常成功的艺术杰作。 4)教师演示绘画步骤: # 侧锋按浓淡顺序画叶 # 中锋勾叶脉 # 用彩色勾画花卉 # 浓淡墨点染 # 点苔、点染完成 4、布置作业: 学生自由练习,感受中国画乐趣 5、巡视辅导: 6、课堂小结: 学生作业互评,交流创作感受 课后小结:在欣赏的基础上学生兴趣很高的去尝试,学生的作品中可以体现出一定的方法,教师演示的环节,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学生从中体验到了运笔的方法

《荷花》教学实录3

《荷花》教学实录3 一、听写生词,复习导入。 1、老师与同学一起听写(在家里已复习好的同学给大家读词)。课下请会默写的同学督促写错字的同学修改(个别字重点强调)。 2、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读课文,说出不懂的地方。 二、学习文章,品评语言。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于海洋:“莲蓬”是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找到这句话后齐读。结合课文插图解释“莲蓬”意思--莲花开过后的花托,里面有莲子。 王政勋:“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找到这句话,朗读后做动作理解。 李泽齐:就是在空中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你理解的不错。仅仅在空中跳起优美的舞蹈吗? 李晓然:在地面上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也可以。那么这两个同学的意思合起应该怎么说? 李西:就是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说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做做这个动作理解一下这个词。谁还有不懂的地方?(巡视后没有再举手的了。)你感到哪些地方写得优美? 金起明:开始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

花......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通过这一段描写,我觉得作者被眼前美丽的荷花迷住了,他也想变成一朵荷花,加入到里面。” 师:你说得真好!可从你的语气中,你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没有?(没有。)你再试读一遍好不好?(练读,较有感情。)通过他刚才的阅读,你们被这美丽的荷花迷住了没有?(没有。)。嗯,请同学们闭上眼,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画面。生:老师读完后,睁开眼学着老师的语气练习朗读课文。师:谁能告诉我,假如你是一只蜻蜓,清早看到这么美丽的荷花,会告诉它什么?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从这么美丽的荷花脚下游过时,会对荷花说些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想象的真丰富!我想你肯定是被这一池美丽的荷花陶醉了。作者为什么会被荷花陶醉?除了你们觉得这个地方写得好外,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 呼文妍:“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马上要破裂似的。”通过这一段,我看出作者写荷花的样子非常详细,就好像我们也看到了一样。 毕凯鹏:这段话里作者把荷叶想象成了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你们说得都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感情练读一下这一段。一会儿咱们要合上课本画一画这一段中荷叶、荷花的样子。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 “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程少堂(深圳市教研室) 时间:2019年4月11日14:40——13:40 地点:深圳中学 班级:高一(11)班 记录、整理:邹玲(翠园中学)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读过的书刊、看过的电影电视思考一下,中国人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感情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在亲人离别和亲人久别重逢的 时候。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我认为中国人久别重逢或再次见面时一定会哭得唏哩哗啦的,认为这是挺难过的感觉。如果是美国人再次见面时首先会拥抱,然后再互相询问一番;在离别时绝对不会拖泥带水,说走就走。感觉美国人比较豁达,但中国人就比较含蓄。师:你后面概括得太好了!文化方式不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不同。要是在美国,在西方大街上,一位男士看见前面有一位小姐很漂亮,他会直接对小姐说:Beautiful!(笑声)这位小姐往往会怎么说?

生:Thank you! 师:但是你要是在中国大街上,比如在深圳大街上,你看见一个小姐很漂亮,你要是走上前去对他说:“小姐,你很漂亮!”往往会有两种反应:要是碰到胆子大一点的,她可能会反手给你一耳光;如果是文雅一点的小姐,会怎么样呢?(学生说:跑了)不是跑。她会对你说:“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叫警察的!”(笑声)在奥斯卡发奖大会上,美国的演员,也是女演员,她拿到金像奖后说:“我是最好的!”台下掌声雷动。但是在中国有一个演员,曾经说过“我是最好的中国演员”,是谁呀?(有学生回答:刘晓庆)这句话被骂了20年,还在骂。这是为什么呢?文化不同。有些话在美国可以说,在中国不能说。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看一看。大家读过《西游记》吧?我小孩比你们大一点,她上高二。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我说跟你讨论一下《西游记》,唐僧带领几个徒弟到西天取经,假设唐僧在路途上得了重病,病治不好,因为没有什么药,你说他会选谁当接班人,去完成西天取经的重任? 生:(众说纷纭,说沙僧,孙悟空的都有。) 师:我女儿跟你一样也是说:“孙悟空”,我说,不是;她说:“猪八戒”,我说,还不是;她说:“是沙僧哪?”我说,很可能是他。她问为什么,我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我也说不清楚。我解释说:中国文化是讲究共性的文化,太个性化的人,

荷花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荷花人教(部编版) 3.《荷花》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出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诗句,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导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荷花的诗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象征。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公园看荷花!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1.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公园里的荷花怎么样? 2.学生交流看后对荷花的感受。 教师: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4.检查反馈。 5.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荷花的美 默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的过程) 四、指导书写 “蹈”“佛”等。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提示:心情是急切的、迫切的。从“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可以看出。) 为什么他要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淀名师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姓名。指着课题中的淀”字]这个字怎么念?什么意思? 生:淀”念di nn。浅水湖泊,多用于地名。 师:对。荷花淀是白洋淀的一部分。白洋淀,在河北省中部,是当地著名的浅水大湖。抗日战争期间,在白洋淀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 [简介作者] 《荷花淀》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孙犁。他生于1913年,是河北省安平县人。1936年到 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清晨黄昏,漫步白洋淀边,孙犁 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和人民的劳动、生活。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进这个地区,他切身体验了农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虽然热土难离,但是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走上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的识大体、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更使他衷心敬佩。1937年冬天参加抗日,主要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 工作,后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1945年5月,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写成了《荷花淀》等短篇小说,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上发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据老作家方纪回忆:那里我正在延安《解放日报》当副刊编辑,读到 《荷花淀》原稿时,我差不多跳起来了,还记得当时在编辑部里的议论一一大家把它看成一个将要产生好作品的信号。”《荷花淀》的出现,就像是从冀中平原上,从水淀里,刮来一 阵清凉的风,带着乡音,带着水土气息,使人头脑清醒。” 解放后,中国青年出版社把他的小说和散文结集为《白洋淀纪事》,《荷花淀》就是这纪事”之一。 孙犁的小说,以及天津、北京、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中青年作家的小说,风格相近,乡土特色很浓,语言朴素清新,被一些评论家称为荷花淀派”。以荷花淀”为名,可见这篇小 说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介绍作者,突出同课文《荷花淀》有关的情况] [边听录音边默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标上段序,共85段。请一边听录音,一边默读课文,学习、 欣赏作家的这篇佳作。按往常的习惯,在课文上圈点勾画;体味语言的特点;领会洋溢在全文中的诗情画意。 [在录音带放到上船走了”、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之后,分别按暂停”键,并提示学生注意,以上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写得确实好啊!谁能用最简短的几个字,概括这篇小说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结并板书]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或:话别、送行一一探夫、遇敌一一歼敌、参战 [初读时先要求抓住最基本的情节] [深入理解、思考] 师:请大家继续钻研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把这十几个字的基本情节,适当扩大,写一篇三四百字的故事梗概”,要求是:让没读过《荷花淀》原作的人也能大致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同时思考下边几个问题,准备下一节课研讨、交流。 1 ?这篇小说的对话描写、景物描写很精彩,你能各举一个例子,说说它在小说中起的作用吗? 2.你认为这篇小说的语言主要有什么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一等奖教学 设计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识字卡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课件、挂图。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诗句,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导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荷花的诗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象征。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公园看荷花!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1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公园里的荷花怎么样? 2学生交流看后对荷花的感受。 教师: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4检查反馈。 5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荷花的美 默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的过程)

四、指导书写 “蜓”“蹈”“佛”等。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提示:心情是急切的、迫切的。从“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可以看出。)为什么他要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未见荷花先闻其香!) (板书:闻清香) 师:我们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怎样才能把叶爷爷急于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读出来呢?先自己试试。(指名学生读,评议,全班齐读。) 2相机引入学习后面的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荷花,这么浓郁的清香,把人都给深深陶醉了!怪不得,叶爷爷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初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使劲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精神抖擞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优秀教学设计说明

《荷花》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材解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多媒体出示)“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亭亭玉立花仙子,喜欢生活水中央,爱穿白色粉红衣,常常坐在绿船上。”(荷花)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 【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教学实录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荷花》教学实录 生课前唱歌 师:多美妙的歌声!相信你们的读书声也一定很好听,让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尽情的畅读!课前同学们积累了描写荷花的古诗吗?谁来背一背? 生1:背白居易的《池上》。 生2: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3:背《江南》(汉乐府) 师:还有我们学过的一首诗----- 生:《小池》 师:一起来背背。(学生齐背)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这样的荷花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

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发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先是一个花骨朵,然后长出两三片花瓣,最后全展开了。(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生:我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绽开的荷花里面有嫩黄色的小莲蓬(f?ng) 生:(齐说)小莲蓬 师:(对刚才那位同学)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生读了两遍) 生:我发现了有的荷花饱胀得要破裂似的。(听课老师露出惊讶、赞叹的表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所以有这么多美好的发现,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曾经观察过荷花,并且把他的发现和感受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荷花》 师: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喜欢,因为课文把荷花写得很美。 师: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请你们自己读课文,把你觉得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句子,练习朗读) (师指名朗读,一生读第二自然段,生自评没感情,一点都不美。

《荷花淀》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话题是我们不愿意提及的但是又 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战争。大家知道,战争意味着分离,战 争意味着残酷,战争意味着悲剧。战争是残忍的,是恐怖的。从古至今,战争似乎永远是男人的大舞台,战争让女人走开,而女人一旦介入战争,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和我 一起走进孙犁的《荷花淀》 二、作者简介,渗透学法。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2002 年7月在天津去世。在他去世后,曾经有这样的评价:二十 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 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 他诗化的一生。昨天,我让大家预习了文章,对文章有了整 体的把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浮光掠影”法。那我们今

天用第三种方法“蜻蜓点水”法,即撷取文章中某些重点片段、章节,作仔细的鉴赏和研究。 三.朗读品味夫妻话别中对话,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 师: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从“女人抬头笑着问”读到“女人留着眼泪答应了他。” 师: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 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 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认为是“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 夫参军杀敌。 师:好,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 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还是支持的。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真实地反映出 矛盾心理。 师:是啊,水生嫂是人而不是神,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服侍老人、照顾孩子,这一副副担子全都得压到 自己的肩上,没有顾虑是不现实的。不过,经过了一番思想 斗争,水生嫂还是毅然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同学们能在文 中找出这个句子来吗? 生:“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师:对。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3 荷花 教学设计(完整版)

3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蓬、胀”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字,正确读写“荷花、清香”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2~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4.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都是形声字,要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文指导学习。“蓬、胀”是后鼻音。 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包含上下、左右、左中右和独体4种结构,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字形结构归类,再按照不同类字体结构的书写规律书写练习。 2.朗读教学 本课语言优美,可以通过朗读示范、情境描述、音乐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展开想象,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最后,指导学生把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体验促朗读,以朗读促体验。 3.语言运用 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教学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是提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先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再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按照“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