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3.“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4.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C.44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160g乙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6.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

加热:使用后吹

灭,并盖上灯帽

吸取液体:滴管口向

上防止液体流出

测量液体体积:不

能被加热

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

置在天平上

A B C D

A.A B.B C.C D.D

11.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水分子间存在间隙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使扩散到水中的蔗糖分子更多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1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读出液体体积D.加块状固体

13.科学家发现的N(NO2)3是-种新型火箭燃料,关于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A.N(NO2)3由氮、氧两个元素构成

B.N(NO2)3中含有3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

C.N(NO2)3属于氧化物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6%

14.下列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的不同粒子

B.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C.图①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D.以上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少量固体B.塞紧橡皮塞

C.称量固体D.点

燃酒精灯

16.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B.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

D.实验室药品都是有害的,不能碰

17.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8.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9.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0.在一定条件下,12g碳和20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最后容器内的气体为

()

A.CO2B.CO C.CO和CO2D.CO2和O2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取棉球的仪器名称为_____;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___;

(3)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4)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填“低”或“高”)

(5)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C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22.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请回答: ①装置A 中所标实验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

②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③生成氧气的时候,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如果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某实验小组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E →D →C ,请回答:

①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②装置D 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F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3.下图为实验室气体制备、干燥、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22ΔH CuO Cu H O ++

(1)若用Zn 和H 2SO 4溶液反应制取干燥的氢气,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点燃氢气前,先要检验氢气的_____;以免氢气发生爆炸。氢气燃烧的方程式是:_____。

②生成氢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若以H 2O 2溶液为原料(以MnO 2为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干燥的氧气。并用来测定CuO 和Cu 的混合物样品中CuO 的含量,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B→C 。

①仪器B 的作用是_____;

②仪器A 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欲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 处大玻璃管质量的增加,来计算样品中CuO 含量。若反应后大玻璃管中红色的Cu 还没有完全消失,则样品中CuO 含量的测算结果将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24.实验室有一些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为检验其中是否混入了CO ,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氢气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松同学说C装置中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则证明有CO,他认为C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但小云给予否定,因为氢气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她提出应观察到D中变浑浊,才证明有CO,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小伟也提出D中变浑浊还不足以证明,混合气体中的CO2也会产生此现象,他提出A中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B中装入适量石灰水,则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终同学们一致赞同小伟的设计,则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5)上述实验尾气的一种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如同氧元素一样,碳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实际中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重要档案或票据,一殷都要求运用碳素墨水笔书写,其理论依据是_____。

(2)焦炭是工业上高炉炼铁的重要原料之一,它们在高炉中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CO使氧化铁转化为铁,就是最重要的反应之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小章同学准备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

其中:

①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主要有:_____。

②装置图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其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某同学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增重4.4g,则该同学通入装置的CO气体质量肯定大于_____,其理由是_____。

26.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1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可选一种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注射器与装置B相连可用于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

②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_____,说明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4)学生甲选装置F制取CO2,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甲在把石灰石装入试管时,不慎打破管底,其原因可能是:_____。后来学生乙用这支底部有破洞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另外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图2所示).在铜网上应盛放

_____,广口瓶中应盛入_____。两种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图G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

27.根据下国所给的仪器和实验用品,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组装一套发生并导出氧气的装置,应选取的仪器和用品是A_________________K(请补齐编号)。二氧化锰在该反应发生前后的质量和_________________不会发生没变。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若要组装一套能控制该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则可选择的仪器和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若用L装

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_口(填“a”或“b)通入,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4)组装一套制取少量蒸馏水的简易装置,需要用到A、C、D、E、F、G,制取时,D中需加入几颗沸石,目的是____________,E中需装入冷水,起_______________作用。28.CO2资源化利用日趋成为研究热点。某小组查阅资料发现:①CO2与H2能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H4与H2O;②CH4在高温下能与CuO反应;③浓硫酸能吸水;④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⑤氢氧化钠能吸收CO2原理与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类似;为探究上述反应,设计如下装置。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_____,若要证明D中有CO2生成,则需在E、F之间增加盛有_____溶液的检验装置。

(4)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白色固体变蓝,该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由此证明:CH4在高温条件下能与CuO反应。理由是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粮食酿酒是将粮食发酵,该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B 、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

C 、烧制陶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燃烧,错误;

D 、冶炼生铁是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 。

【点睛】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根据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题干可知,Fe 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Ni 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x+(+3)ⅹ2+(-2)ⅹ4=0,x=+2,故B 选项符合题意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该化学反应的一般表达式为:382

22C H +O CO +H O 点燃,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382

22C H +5O 3CO +4H O 点燃,依据化学方程式和题干中的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

A 、由图可得,甲的化学式为C 3H 8,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3:1ⅹ8=9:2,故不符合题意;

B 、由化学方程式可得,乙和丙的元素组成不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C 、解:设44g 甲完全燃烧至少需要乙的质量为x 38222C H +5O 3CO +4H O

44160

44g x

44160=44g x

x=160g

点燃

故符合题意; D 、由化学方程式可得,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不符合题意。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是错误的表示,应该为Mg2+ ;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

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式,反应前的物质是HgO,反应后的物质是Hg、O2和剩余的Hg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gO2Hg+O2。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错误;

B、生成物是汞和氧气,是两种,错误;

C、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正确;

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氧分子,错误。故选C。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文字可得: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

③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不符合题意;

C、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②中红磷被沙土覆盖,与氧气隔绝,不燃烧,③中红磷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燃烧,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

D、④未燃烧,说明温度未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

B、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故选C。

9.C

解析:C

【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

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故选C。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吹灭酒精灯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引起酒精灯爆炸,不正确;

B、吸取液体;滴管的胶帽在上防止液体倒流入胶帽内,腐蚀胶帽,不正确;

C、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加热会导致刻度不准确,正确;

D、称量药品时一般先在天平上放一张纸然后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如果是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不正确;

故选C。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与水分子间的间隙无关,选项A不正确;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只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解时,水分子首先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各自两两重新组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因此水中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选项B不正确;

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得蔗糖和水充分接触,加快了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度,选项C不正确;

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其原因就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选项D正确。故选D。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A、操作不正确,因为给是观众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

B、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是正确的操作;

C、读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是正确的操作;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平放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A

13.C

解析:C

【解析】

A、N(NO2)3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错误;

B、一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N(NO2)3属

于氧化物,正确;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4

144+166

?

??

×100%=36.8%,错

误。故选C。

点睛: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核内质子数不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不同的元素,它们表示氧、氖、钠三种元素的不同粒子,A选项错误;

B. ②表示的是氧离子,④表示的是钠离子,在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钠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故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B选项正确;

C. 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图①表示的是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阴离子,C选项错误;

D. 氧、氖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钠位于第三周期,D选项错误。故选B。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错误。故选A。

16.C

解析:C

【详解】

A.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错误;

B.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错误;

C.可以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故正确;

D.在实验室中,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有毒、有害,不能接触,故错误。

故选:C。

17.B

解析:B

【解析】

A. 注射器有刻度,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正确;

B.

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常使反应停止,

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应为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错误;C. 利用该装置进行试验时,将玻璃管内的abcd四处分别放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纸,ad处放置

湿润的,bc处放置干燥的,可观察到,湿润的试纸变红,且d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而

干燥的试纸不变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正确;D. 该装置的左半部相当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也可用于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正确。故

选B。

18.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

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A.

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

19.B

解析:B

【解析】

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

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又因为氧气越多燃烧越旺,所以燃着的木条在空气瓶中比呼

出气体的瓶中更旺。

解:A、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此选项与题意不相符,所以A不正确;

B、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所以B正确;

C、呼吸过程中主要是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被完全消耗,所以C不正确;

D、呼出的气体主要还是氮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所以D不正确。

故选B。

20.C

解析:C

【分析】

【详解】

在氧气不足时,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此时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4;而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由于密闭容器内碳与氧气的质量比=12g:20g=3:5,可判断此时12克碳和20克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选C。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镊子隔绝氧气可燃物乒乓球碎片低 B

【解析】

【详解】

(1)取棉球的仪器名称为镊子;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2)小棉花球蘸

解析:镊子隔绝氧气可燃物乒乓球碎片低 B

【解析】

【详解】

(1)取棉球的仪器名称为镊子;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2)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3)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木屑的着火点比煤低,故同时加热木屑先发生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

(4)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B、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含有16%的氧气,其他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水、稀有气体等,共占84%,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到16%时蜡烛就熄灭,这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反应条件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有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2.分液漏斗A→D→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或干燥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详解】

(1)①仪器a 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

解析:分液漏斗 A →D →C 22222 MnO 2H O 2H +O O ↑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或干燥气体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232=Ca(OH)+CO CaCO +H O ↓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仪器a 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浓硫酸有吸水性,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 →D →C ;故填:A →D →C ;

③生成氧气的时候,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 MnO 2H O 2H +O O ↑,故填:22222 MnO 2H O 2H +O O ↑;

(2)①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故填: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②浓硫酸有吸水性,装置D 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或干燥气体,故填: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或干燥气体;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F ,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a(OH)+CO CaCO +H O ↓。故填:

2232=Ca(OH)+CO CaCO +H O ↓。

23.A→B→D 纯度 2H2+O22H2O Zn+H2SO4=ZnSO4+H2↑ 吸收水分 2H2O22H2O+O2↑ 偏大

【解析】

【详解】

(1)①用锌

解析:A→B→D 纯度 2H 2+O 2点燃2H 2O Zn+H 2SO 4=ZnSO 4+H 2↑ 吸收水分

2H 2O 22MnO 2H 2O+O 2↑ 偏大

【解析】

【详解】

(1)①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所以用装置A 作为发生装置;要制取干燥的氢气,可使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吸收水分后,再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有爆炸的危险,所以要进行纯度的检验;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H 2+O 2点燃2H 2O ;

故填:A→B→D ;纯度;2H 2+O 2点燃2H 2O ;

②锌与硫酸的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是:Zn+H 2SO 4=ZnSO 4+H 2↑;

故填:Zn+H 2SO 4=ZnSO 4+H 2↑;

(2)①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氧气和硫酸不反应,因此可以用浓硫酸吸收水分来干燥;

②以H 2O 2溶液为原料(以MnO 2为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 2O 22MnO 2H 2O+O 2↑;

③若反应后大玻璃管中红色的Cu 还没有完全消失,则质量增加的少,因此根据质量的增加计算出的铜的质量少,从而导致最终计算出的氧化铜的质量多,所以样品中CuO 含量的测算结果将偏大;

故填:①吸收水分;②2H 2O 22MnO 2H 2O+O 2↑;③偏大。

24.CO+CuOCu+CO2 CO2+Ca (OH )2═CaCO3↓+H2O 除去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干净 B 中石灰水不变浑浊,D 中石灰水变浑浊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

解析:CO+CuO ΔCu+CO 2 CO 2+Ca (OH )2═CaCO 3↓+H 2O 除去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干净 B 中石灰水不变浑浊,D 中石灰水变浑浊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烧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该实验流程是:A 装置用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若B 不变浑浊,则证明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完全,从B 中出来的气体就剩下氢气和一氧化碳,它们都会与氧化铜发生反应,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D 中出现混浊现象。即只要D 中变混浊就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

【详解】

(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时能与氧化铜反应,小松同学说C装置中氧化铜变成红

色固体,则证明有CO,C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CuO Δ

Cu+CO2;

(2)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实验室检验一氧化碳通常是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然后再用澄清石灰水去检验二氧化碳。但该混合气体中原来就有二氧化碳,为了避免引起干扰,所以应该先把二氧化碳吸收完,则A装置目的就是除去二氧化碳,B装置用来检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

(4)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A中石灰水变浑浊,B中灰水不变浑浊,D中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5)由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具有可燃性。所以上述实验尾气的一种处理方法是: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25.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保存长久不褪色 Fe2O3+3CO 2Fe+3CO2 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产物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

解析: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保存长久不褪色 Fe2O3+3CO 2Fe+3CO2

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产物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2.8g 有一部分一氧化碳没有参加反应

【解析】

【详解】

(1)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保存长久不褪色;

(2)仔细分析炼铁高炉中反应可知,碳首先生成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热量,可供还原铁矿石提供热量,然后和焦炭反应生成CO,然后再还原还原铁矿石。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为:Fe2O3+3CO 2Fe+3CO2

(3)①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主要有: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装置图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产物二氧化碳;则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

2═CaCO3↓+H2O;

③某同学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增重4.4g”,根据Fe2O3+3CO

2Fe+3CO2可知,并且一氧化碳反应前和反应后,都得通入一会儿,故一氧化碳要过量;则该同学通入装置的CO气体质量大于2.8g,原因是有一部分一氧化碳没有参加反应。

故答案为(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保存长久不褪色;

(2)Fe2O3+3CO 2Fe+3CO2。

(3)①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检验产物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③ 2.8g ,有一部分一氧化碳没有参加反应。

26.长颈漏斗 集气瓶 A C 或D 2KMnO4K2MnO4+MnO2+O2↑ 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 长颈漏斗的下端有气泡冒出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石

解析:长颈漏斗 集气瓶 A C 或D 2KMnO 4K 2MnO 4+MnO 2+O 2↑ 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 长颈漏斗的下端有气泡冒出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石灰石垂直加入 大理石或石灰石 稀盐酸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 【解析】

(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集气瓶。(2)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装置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装置C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选择装置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3)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②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 的导管口处。③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锥形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长颈漏斗的下端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B 的气密性良好。(4)F 装置中有有孔隔板,关闭止水夹,试管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进长颈漏斗中,使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故相对于B 装置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甲在把石灰石装入试管时,不慎打破管底,其原因可能是石灰石垂直加入。后来学生乙用这支底部有破洞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另外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图2所示)。在铜网上应盛放大理石或石灰石,广口瓶中应放入稀盐酸。两种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图G 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 2的体积,由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为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

27.酒精灯 C F 化学性质 B H b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a 导管口,木条熄灭,指明二氧化碳满了 防止水暴沸 冷凝

【解析】

【详解】

解析:酒精灯 232MnO 2KClO 2KCl 3O +↑? C F 化学性质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 B H b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a 导管口,木条熄灭,指明二氧化碳满了 防止水暴沸 冷凝

【解析】

【详解】

(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组装一套发生并导出氧气的装置,应选取的仪器和用品是

ACFK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发生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