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培训总结

工业工程培训总结
工业工程培训总结

工业工程培训总结-刘国勇

在教育学院大力支持下,我同田耀庭田工于 月 日— 月 日在浙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工程实训室参加了由精益华企咨询公司举办的高级工业工程师特训营。我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经过了三天两夜的专业课程培训,收获及感触很大,现将整体培训总结如下:

本次课程以精益华企魏俊超老师授课为主,课程讨论及交流阶段在杭电工业工程老师带领下参观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工业工程实验室,同期有来自国内各地的工业工程、采购管理、技术工艺等行业的同学和部分企业高管四十余人参与了交流培训。

工业工程是从产业界的现场作业出发,根据在多元经营管理范围内,为提高生产率及解决相关问题的实际需要而创立起来的一整套原理、技术和方法。工业工程学科在国内是一个本科学历的课程,它是一门基础交叉性学科。在国外多数企业非常重视工业工程的课程,工业工程应用范围也很普遍,同时工业工程是科学化管理的基础。而国内工业工程在珠三角地区台资或合资企业应用较多,在其他地区工业工程还在起步阶段,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公司目前正经历着从粗放化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阶段,工业工程正是提供科学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工具,所以这次的学习和培训正好契合了公司目前的发展需求。

三天两夜的课程安排把一本两百五十多页的课程讲完对老师来讲是一个挑战,虽然是一堂公益性质的授课,但是魏老师和学员仍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不懈把课程教完,而且重点突出、课程连贯,同时讲课中穿插了各种案例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课程上我认真听课、仔细思考,通过提问和交流也领悟了很多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点,所以收获颇丰。我加入精益办后,也参与过工业工程的相关培训,但是培训不够系统,这次培训正好弥补了自己系统理论思维及方法不足的问题,对于建立一个系统工业工程思维和掌握工业工程工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整体上分为二十个部分,这二十部分课程可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着重于工业工程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在课程内容的第一至第八部分;第二个模块是工业工程主要工具,在第九至第十三部分;第三模块是工业工程在现实中的应用,在十五至十九部分,其他穿插着工业工程人才育成、职业定位和精益华企魏老师多年从业经验感悟。通俗的讲核心内容就是工业工程背景及发展,工业工程的特点及追求、工业工程主要工具和在具体业务中的应用。课程中间的逻辑关系是通过精益价值流识别浪费,通过流程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消除浪费制定作业标准,通过标准作业建立标准工时体系,以此作为企业科学管理的依据,并应用在工厂布局、作业改善、装配型 机加型工厂的改善。

第一模块内容有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工业工程在现在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工业工程从业者担负的角色。通过第一的模块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精益改善专员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以及应该具有的思维意识。工业工程师在一个企业中可以担负着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职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作为工业工程创始人建立了一系列工具和方法,使得企业科学管理、提高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一个工业工程师英剧有六种思维:问题和改革、增值和非增值、成本和效率思维、三化思维、以人为本和全局、整体思维。问题和改革思维就是视没有问题为最大的问题,需要敢于流程再造和革新;增值和非增值是在具体的业务中识别浪费、区分增值服务和非增值服务,要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尽量减少非增值活动;三化思维是简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专业化包括专业化分析和专业化分工;以人为本以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建立适宜的环境。简单的讲作为一个工业工程师应通过一系列思考核工具的应用不断改善,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第二模块以精益思想为切点,以关注流程、识别浪费为核心,重点介绍 价值流图绘制和价值流图的作用、程序分析、动作分析和流程分析、标准工时的制定等工具的应用为主。通过价值流分析工具的学习,我意识到以前学习的一个误区,就是价值流图的乱用。价值流图是站在公司全价值链层面的价值分析,价值流改善重点应用于全面改善物料流、信息流,需要从全局角度看。在日常工作中,有时把部分工序改善也应用价值流图就是一个误区。而公司的多数改善主要

针对应作业面改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重视工具的具体应用背景。即便是针对某一产品也不能代表公司的整体价值流,所以在合适的时候选择恰当的工具很重要。工业工程的关键指标之一是产能目标,根据客户需求制订目标产能,结合标准产能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是实现目标产能的途径。这时就设计到标准产能的计算,标准产能需要以标准工时为依据,而标准工时是建立在标准作业的基础上。第二模块重点讲解了面对过程面、作业面、动作面的改善工具,依次建立标准作业实现标准工时的建立。流程分析的对象为产品,通过程序分析调查和改进,结合 、 工具的应用进行工序级调整,实现流程优化,也是精益办目前节拍改善的主要工作。作业面的分析分为人机作业分析和共同作业分析,通过作业分析检查作业环节中存在的浪费,形成改善方案实现作业标准化。着眼于围观动作分析与改善在节拍比较快的电子加工行业或服装行业等应用较多,动作分析一般采用沙布利克分析法,是动作分析的基本工具。动作要素分为三类 项动作。第一类为进行作业的必要动作,第二类为阻碍第一类动作的进行,第三类不是在进行作业的动作。在对动作改善的时候需要四条基本原则,分别是减少动作熟练、同时使用双手、缩短移动距离、轻松的做动作。动作经济原则关注人体运用、工作场所、工装夹具三个方面。以上三个针对不同面的改善工具是制定标准工时的基础。标准工时也是一个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基础。标准工时在企业应用较多的方面是报价、产能的计算,其他方面还有制定工作计划的依据、工作负荷评估、 系统支持等方面。标准工时具有客观性、可测性和适用性。通过第二个模块的学习,加深了对标准工时的认识,基本掌握了标准工时的制定过程,同时更加认识到标准作业是在订单投产前期开始,同时不断进行估算和修正。标准工时除了报价还可应用在人力成本评估、产能负荷分析、设备及人力需求计算等方面;

在掌握基于流程的分析方法,作业、动作分析的改善手法的基础上,工业工程师应在宏观到围观全方位地展开流水线的改善。课程的第三模块是工业工程在制造业的应用,包括工厂布局和搬运改善、流水线平衡分析及改善、快速换模和物料配送规划等方面。工厂布局的布置和规划主要讲了规划步骤和布置的原则;流水线平衡分析和改善是我们公司目前重点开展的改善活动。生产线平衡的计算与公司计算方式相同,改善措施是前期作业分析、动作分析。通过课程的学习重点了解了改善线平衡后对比所采用的关键指标:作业人员、产能、人均产值和线平衡率。快速换线是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改善工具,改善时先针对现状进行评估,统计换线工时,对现状原因分析,寻找对策。通过设定换线目标,将换线时间划分为内外部换线时间,尽量将内部换线时间转化为外部换线时间以此达到缩短换线时间的目标;精益物料配送体制规划主要针对厂内物流配送即仓库到生产线配送规划。生产线效率的保证需要人员、设备、物料和品质的稳定,因此供料不稳定对生产线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课程学习建立 物流意识,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按正确的路线把正确的物料送到正确的地点,每次都是刚好及时。课程还包括物料器具规划啊、搬运周转车规划和配送人员的选择,总之配送主要目标是包装生产线不缺料、员工取料容易。课程的最后一部分讲了单

元细胞线规划过程、布局方式、工位组合、物流考虑和设备布局及作业管理。单元式细胞生产线一般用在电子、电器装配线,以 型布局来达到尽量短的换线时间和高效物流,使得生产效率和品质得到保证。总之课程的第一、二模块是第三应用模块的基础,通过价值流分析寻找浪费点,通过流程分析等改善瓶颈,实现生产效率、品质和成本的最优是工业工程不断的追求。

在特训营魏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学员们不仅紧锣密鼓的学习完老师的课程,还有幸通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工程系副主任丁祥海丁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系现代工业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杭电与德国高校合作设计的实验室,实验室内各种人机工程设备、流水线模拟等先进设备。通过参观实验室近距离感受工业工程魅力,更加深了我对工业工程的认识。

三天两夜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我对工业工程和精益生产的学习仍然是新的起点。再次感谢公司领导给予的培训计划和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相信通过持续不断学习,必定可以为公司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