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的护理

炎症性肠病的护理
炎症性肠病的护理

炎症性肠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并发症。

2、观察大便的颜色、性质、量,有便血时注意生命体征及血常规变化及大便常规。

3、注意进食后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

4、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无腹膜刺激征及里急后重等。

5、注意有无并发症:如穿孔、肠梗阻及大出血。

二、护理措施

1、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多数患者营养不良,缓解期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降低消耗。急性发期或病情严重应卧床休息。

3、饮食:急性发作期应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质软、易消化、少纤维、富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忌乳制品。宜少食多餐,病情严重者应禁食。

4、用药护理:

(1)腹痛者可遵医嘱用解痉药,注意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2)应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可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防止反弹。

(3)柳氮磺胺吡啶应在餐后服用。若灌肠,药物要碾成粉末,防止堵管,肛管插入深度为 10-15 厘米,灌肠完毕,抬高臀部 10 厘米以上,保留时间不少于 1 小时。

5、若行肠镜检查,应做好术前、术后准备的护理。

6、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识别压力源和减轻压力的方法,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自尊、自立的思想,取得家庭及社会的支持。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合理休息与活动,劳逸结合。戒烟酒,合理饮食,避免过硬和粗糙食物。

2、保持情绪稳定,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坚持治疗,不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定期复查。

4、教会患者灌肠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

1、观察腹泻时有无发热,大便是否带血及粘液血便,注意肛周皮肤情况,勤用温水擦洗。

2、慢性腹泻时观察有无消瘦,贫血和营养缺乏,有无电解质紊乱。

3、便血严重时,要注意防止跌倒及坠床的发生。

4、因疾病的病程长,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

5、告知患者识别药物不良反应,避免间断用药。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及时就诊。

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护理

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护理 (2)嘱患者疼痛发生时卧床休息,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交谈等。 (3)严密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他及持续的时间,对疼痛进行评估,如果疼痛性质突然改变应警 惕是否并发出血或穿孔。严重腹痛时可酌情使用解痉药物,但注意大剂量偶有引起中毒性结 肠扩张的危险。 (4)用药指导 水杨酸制剂: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反应及清除氧自由基等。服用 SASP应大量饮水,这是因为其磺胺成分由肾脏排泄。定期复查血常舰及肝功能,出现 头痛、发热、手脚发麻、皮疹等及时就诊。如对磺胺过敏或对SASP有不良反应者,可服用SASP的替代药品5-ASA,其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腹泻。 皮质激素常见不良反应:①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乏力、低血钾等,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消失;②诱发和加重消化性溃疡,同时使用胃黏 膜保护药及制酸药可预防;③行为与精神异常,应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加强看护。 2 腹泻 (1)观察大便的颜色、性质、量。 (2)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可适当地热敷,以减弱肠道运动,减少排便次数。慢性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3)饮食以少清、易消化、富含维生索、有足够的热量为原则,避免生冷、高纤维素、刺激性 食物。重者根据病情需禁食,以减少肠道的蠕动。 (4)根据医嘱予抗生素、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5)根据医嘱配置灌肠液进行保留灌肠,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局部,具有良好的 治疗效果。灌肠液保留时间、病人的不适感等因素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保留灌肠的 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政进。①灌肠器材:可选择双腔气囊硅胶管或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减少 病人的不适感。②灌肠液的温度:应接近肠腔温度,一般为37~38℃。低于31℃肠蠕动减弱,不利于药物充分吸收;高于直肠温度(37~37.5℃)3~4℃的灌肠液将会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③灌肠液的龟:不宜超过200ml,这是因为肠道对压力反应敏感,直肠壁内的感 受器对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当药液在直肠内积聚到200ml时,直肠壁感受器即产生兴奋,通过神经反射立即产生便意,引起排便反射。④插管深度:捕管的深浅度直接影响灌肠 液保留时间及病人的不适感。直肠长15~20cm,传统方法肛管插入10~15cm,正好位于直肠,容易刺激直肠产生便意。 当肛管插入肛门20~25cm时,药液直接被灌注在直肠以上的结肠内,避免了直接刺激直肠。 ⑤灌肠体位:可根据病变选择体位。灌肠时采用左侧卧位(抬高臀部及床尾10cm),拔出导管后,患者取舒适卧位,用手掌逆时针按摩腹部7~10次,然后取胸膝位→右侧卧位→平卧位 各2min,使药液顺势逆流,有利于药液进入乙状结肠。 3 活动无耐力 (1)将患者常用的物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送水、送饭、送便器到床边。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 活自理活动,并给予协助。 (2)告知患者突然起身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故坐起时应动作缓慢,以免发生直立性低 血压。

炎症性肠病的护理

炎症性肠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并发症。 2、观察大便的颜色、性质、量,有便血时注意生命体征及血常规变化及大便常规。 3、注意进食后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 4、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无腹膜刺激征及里急后重等。 5、注意有无并发症:如穿孔、肠梗阻及大出血。 二、护理措施 1、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多数患者营养不良,缓解期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降低消耗。急性发期或病情严重应卧床休息。 3、饮食:急性发作期应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质软、易消化、少纤维、富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忌乳制品。宜少食多餐,病情严重者应禁食。 4、用药护理: (1)腹痛者可遵医嘱用解痉药,注意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2)应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可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防止反弹。 (3)柳氮磺胺吡啶应在餐后服用。若灌肠,药物要碾成粉末,防止堵管,肛管插入深度为 10-15 厘米,灌肠完毕,抬高臀部 10 厘米以上,保留时间不少于 1 小时。

5、若行肠镜检查,应做好术前、术后准备的护理。 6、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识别压力源和减轻压力的方法,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自尊、自立的思想,取得家庭及社会的支持。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合理休息与活动,劳逸结合。戒烟酒,合理饮食,避免过硬和粗糙食物。 2、保持情绪稳定,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坚持治疗,不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定期复查。 4、教会患者灌肠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 1、观察腹泻时有无发热,大便是否带血及粘液血便,注意肛周皮肤情况,勤用温水擦洗。 2、慢性腹泻时观察有无消瘦,贫血和营养缺乏,有无电解质紊乱。 3、便血严重时,要注意防止跌倒及坠床的发生。 4、因疾病的病程长,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 5、告知患者识别药物不良反应,避免间断用药。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及时就诊。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模块四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八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肠梗阻病人的护理要点?禁食、胃肠减压 2.肠梗阻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痛、吐、胀、闭 【案例】 张先生,1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天,伴恶心呕吐入院。患者2天前上完体育课后开始出现腹部疼痛,以脐周为主,并出现恶心呕吐,未做特殊处理。后腹痛加,腹痛转移至右下腹,来医院就诊,给予收入院治疗。既往健康。查体:T39℃、P100次∕min 、R20次∕min、BP120 ∕80mmHg神清、急性痛苦面容,体型偏瘦,心、肺(-),腹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右下腹压麦氏点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结肠充气试验(+)。血常规WBC18×109/L,腹部B超示阑尾肿大。 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 思考: 1.张先生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依据是什么? 2.张先生入院后护士该如何护理呢?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 具备为急性阑尾炎术后病人在无菌原则下更换切口敷料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急性阑尾炎病人的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 具备对急性阑尾炎病人进行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急性阑尾炎病人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阑尾(图片) 阑尾又称蚓突,是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 阑尾在腹腔内的位置决定于盲肠的位置,活动范围变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

阑尾根部位置较恒定,其体表投影约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McBurney)点,是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 动脉:回结肠A终末支,易栓塞坏死和穿孔。 静脉:回流至肠系膜上V→门V→门V炎和肝脓肿。 神经:传入脊髓节段在T10、11,故阑尾炎初期上腹或脐周牵涉痛。 淋巴:参与免疫功能。到成年人后,这种免疫功能已被全身淋巴结和脾脏所代替,因此成人切除阑尾,无损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病因 阑尾管腔阻塞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粪石阻塞,异物、炎性狭窄、寄生虫、肿瘤等。 (图片)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大多数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腹痛多始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部,发病早期有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后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症状。炎症较重时可出现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等全身中毒症状。 (二)体征 右下腹固定压痛是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部位常在麦氏点。阑尾化脓、坏疽时有反跳痛、腹肌紧张。如阑尾炎穿孔时,疼痛范围也随之扩大,但仍以阑尾部位压痛最为明显。右下腹触及边界不清和较为固定的压痛性包块时,提示阑尾周围脓肿形成。 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指诊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1.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病人取仰卧位时,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 2.腰大肌试验(Psoas征):病人取左侧卧位,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 3.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征):病人取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4.直肠指诊:直肠右前方触痛,可触及痛性肿块(盆腔脓肿)。

炎症性肠病病人的护理

炎症性肠病病人的护理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 一、定义 1.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黏膜和黏膜下层,病程漫长,反复发作。 2.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多见于回肠末端和邻近结肠,从口腔至肛门个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二、病因 1.环境因素 2.遗传因素 3.感染因素 4.免疫因素 三、临床表现 (一)溃疡性结肠炎 1、腹泻:为绝大多数患者主要症状,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程度反应病情轻重,轻者每日2-4

次,便血轻或无;重者可每日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 2、腹痛:轻症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4、全身表现:一般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热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有并发症或见于急性暴发性。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 5、本病可伴有多种肠外表现,包括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强直性脊柱炎,口腔溃疡等。 (二)克罗恩病: 1、腹痛:为最常见症状,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或 腹鸣。 2、腹泻:本病常见症状之一,病情早期间歇发作,病程后期可转为持续性。 3、腹部包块:约见于10%-20%患者,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固定的腹块提示有粘连,多已有内瘘形成。 4、瘘管形成:是本病临床特征之一,可形成内瘘和外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