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诊断标准要点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要点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要点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261-200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血吸虫病的

诊断。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血吸虫病

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在我国特指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2.2急性血吸虫病

由于人在短期内一次感染或再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而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一系列的急性症状。潜伏期大多为30d~60d,平均约41.5d。

2.3慢性血吸虫病

是指人体经常接触疫水或少量多次感染血吸虫尾蚴使临床表现较轻,或无症状、体征。急性血吸虫病未治愈者,也可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

2.4晚期血吸虫病

是指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征,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病患者。病人由于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彻底的治疗,一般经过2年~10年的病理发展过程,可演变成晚期血吸虫病。

3.1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A)

3.1.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多次疫水接触史。

3.2临床表现(参见附录A)

3.2.1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2.2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结肠肉芽肿或侏儒表现。

3.3实验室检测

3.3.1下列试验至少有一种反应阳性(见附录B)

3.3.1.1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3.3.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3.1.3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试验。

3.3.1.4环卵沉淀试验。

3.3.1.5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3.3.2粪检找到血吸虫虫卵或毛蚴(见附录C)。

3.3.3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虫卵(见附录C)。

3.4吡喹酮试验性治疗有效

4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予以诊断。

5.1急性血吸虫病

5.1.1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3.1.1和3.2.1。

5.1.2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3.3.1或3.4。

5.1.3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3.3.2。

5.2慢性血吸虫病

5.2.1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3.1.2、3.2.2和3.3.1。

5.2.2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3.1.2、3.2.2和3.3.2或3.3.3。

5.3晚期血吸虫病

5.3.1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3.1.2、3.2.3和3.3.1(既往确诊血吸虫病者可血清学诊断阴性)。

5.3.2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3.1.2、3.2.3和3.3.2或3.3.3。

6 鉴别诊断(参见附录D)

6.1急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疟疾、伤寒、副伤寒、肝脓肿、败血症、粟粒型肺结核、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的一些临床表现与急性血吸虫病相似,应注意鉴别。

6.2慢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肠结核以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症状有时与慢性血吸虫病相似,应注意鉴别。

6.3晚期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应注意结节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疟疾、结核性腹膜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与晚期血吸虫病有相似临床症状疾病的鉴别。

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A.1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广东、广西、上海、福建、浙江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流行区最东为上海市南汇区,东经121°51′;最南为广西的玉林市,北纬22°20′;最西为云南省云龙县,东经99°04′;最北为江苏省宝应县,北纬33°15′。血吸虫病的传播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特点,血吸虫病是人兽共患病,人和40多种哺乳动物均可感染血吸虫病,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接触了疫水后感染血吸虫。

影响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如地理环境、气温、雨量、水质、土壤、植被等。社会因素是指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

A.2临床表现

A2.1急性血吸虫病

对发生于初次感染者,在接触疫水后1d~2d内,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部分病人感到痒。突出症状是发热,特点是病人体温午后开始逐渐升高,傍晚时达到高峰,至午夜大汗热退,热退后病人症状明显减轻。病人绝大多数有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感染较重者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脏肿大。若不及时治疗,会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可导致死亡。

A2.2慢性血吸虫病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偶有轻度肝脏或脾脏仗大,多数肝功能正常。但可因重复感染而出现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常见的症状有间歇性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腹泻、粘液血便常于劳累后加重。有的可表现明显的肝脏肿大,以左叶显著,且部分人有脾脏肿大。嗜酸粒细胞多数增高。

A2.3晚期血吸虫病

患者常有不规则的腹痛、腹泻或大便不规则、纳差、食后上腹部饱胀感等症状。时有低热、消瘦、乏力,导致劳动力减退。常伴有性功能减退。肝脏肿大,质硬,无压痛。脾脏肿大明显,可达脐下。腹壁静脉曲张。进一步发展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腹水、黄疸,甚至出现肝昏迷。患者可因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病毒性肝炎而明显加重病情。晚期血吸虫病分为4种类型:①巨脾型:指脾脏肿大超过脐平线或横径超过腹中线者。②腹水型:患者常在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感染、过度劳累或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后诱发,腹水可时消时现,病程从数年到10年以上。③结肠增厚型:亦称结肠肉芽肿型或结肠增殖型。常表现有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左下腹可触及肿块或索条状物,有轻度压痛。④侏儒型:系儿童时反复多次感染血吸虫,又未及时治疗所致,患者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实验室检查多见贫血、肝功能异常,严重病例(如腹水)可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血清学检查

B.1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

B.1.1抗原:为用葡聚糖凝胶G100初步纯化的SEA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所用绵羊红细胞先经2.5%戊二醛化及1:5000鞣酸溶液鞣化后再行致敏。致敏后的红细胞以含10%蔗糖及1%正常兔血清的PH7.2PBS配5%悬液,分装安瓿低压冻干封存。每批致敏红细胞作效价测定,滴度达1:1280~1:2560为合格。抗原也可采用SEA和AUA的混合抗原;血球也可采用人“O”型红细胞。

B.1.2操作方法

B.1.2.1启开安瓿,每支以1ml蒸馏水稀释混匀备用。

B.1.2.2用微量滴管加4滴(0.025ml/滴)生理盐水于微量血凝反应板第一排第二孔内,第三孔空白,第四孔加1滴。

B.1.2.3第一孔内储存待检血清,并从中吸取血清1滴加入第二孔内,充分混匀后,吸出两滴于第三孔和第四孔各加1滴。在第四孔混匀后弃去1滴使第三孔、第四孔血清稀释度为1:5,1:10。B.1.2.4用定量吸管吸取致敏红细胞悬液,于第三孔和第四孔内各加1滴,立即旋转震摇2min,室温下静置1h左右,观察结果。

B.1.2.5每次试验均应有阳性血清作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

B.1.3结果判断

B.1.3.1阴性反应为红细胞全部沉入孔底,肉眼见一边缘光滑,致密的小圆点。

B.1.3.2阳性反应:

++++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边缘呈现不规则的皱褶。

+++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充满整个孔底。

++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面积较“+++”者小。

+红细胞大部分沉集于孔底,形成一圆点,周围有少量凝集的红细胞,肉眼见周边模糊(或中间出现较为明显的空白点)。

B.1.4反应标准:以血清1:10稀释出现凝集反应可判为阳性。B.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B.2.1抗原或抗体:常用SEA包被载体检测抗体,亦可用单克隆抗体包被载体以检测抗原。

B.2.2操作方法

B.2.2.1于微量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板的凹孔中加入100μl以PH9.6碳酸盐缓冲液稀释的SEA或单克隆抗体,置4℃过夜。

B.2.2.2次日倾去抗原,用含有0.05%吐温-20的磷酸缓冲盐水(PBS-T PH7.4,0.01mol/L)洗涤3次,每次5 min。

B.2.2.3于凹孔中加入以PBS-T作1:100或1:200稀释的受检者血清及参考血清(每批设1个阴性对照和1个阳性对照)100μl,37℃,1h。

B.2.2.4倾去血清,以PBS-T洗涤3次,每次5 min。

B.2.2.5加入以PBS-T作1:1000或1:4000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结合物100μl,37℃,1h。

B.2.2.6倾去酶标记结合物,以PBS-T洗涤3次,每次5 min。

B.2.2.7加入100μl已加H2O2的邻苯二胺(OPD)或四甲基联苯胺(TMB)底物溶液,37℃,30min。

B.2.2.8在各凹孔中加入2mol/L硫酸(H2SO4)50μl以终止反应。

B.2.2.9在酶标专用比色计上读取492nm(OPD为底物)或450 nm (TMB为底物)光密度(OD)值,以P/N≥2.1倍判为阳性。

B.3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试验(DDIA)

B.3.1抗原:胶体染料标记的血吸虫SEA。

B.3.2操作方法

B.3.2.1轻轻混匀抗原贮存管中胶体染料标记的抗原液。

B.3.2.2加50μl标记液至PVC小杯中,再入10μl待检血清,缓缓混匀1min。

B.3.2.3取试纸条插入小杯中,约10min左右,待对照带区出现紫蓝色反应带,即可判断结果。

B.3.3结果判断

以检测带区和对照带区均出现紫蓝色反应带为阳性;以对照带出现紫蓝色反应带,而检测带区无反应为阴性。

B.4环卵沉淀试验(COPT)

B.4.1虫卵:热处理超声干燥虫卵粉。以重感染兔血清(接种尾蚴1500~2000条,42 d的兔血清)测试环沉率>30%为合格。B.4.2操作方法:先用熔化的石蜡在洁净的载玻片两端分别划两条相距20mm的蜡线,在蜡线之间加受检者血清2滴(0.05 ml~0.10 ml),然后用针头挑取干卵约100个~150个,加入血清中,混匀,

覆以24mm×24mm盖玻片,四周用石蜡密封后,置于37℃温箱中,经48h~72h后用低倍(80×~100×)显微镜观察反应结果,疑似者应在高倍(400×)显微镜下加以识别。

为简化操作亦可选用预制的有双圆孔的双面胶纸条,只需在圆孔中加入干卵和50μl血清,覆以盖玻片,置37℃孵箱中48h,观察结果。或选用预制干卵PVC膜片,只需加入血清,置湿盒中37℃保温经24h取出,倾去血清,加少量盐水显微镜下观察反应。

B.4.3反应标准:典型的阳性反应虫卵周围有泡状、指状或细长卷曲的带状沉淀物,边缘较整齐,有明显的折光。其中泡状沉淀物须大于10μm(约相当于两个红细胞大小),才能定为阳性。阳性反应的标本片,应观察100个成熟虫卵,计算其沉淀率;阴性者必须看完全片。

阴性反应:虫卵周围光滑,无沉淀物;或有小于10μm的泡状沉淀物。

阳性反应的强度和环沉率:

“+”虫卵周围出现泡状、指状沉淀物的面积小于虫卵面积的1/4;细长卷曲的带状沉淀物小于虫卵的长径。

“++”虫卵周围出现泡状、指状沉淀物的面积大于虫卵面积的1/4;细长卷曲的带状沉淀物相当于或超过虫卵的长径。

“+++”虫卵周围出现泡状、指状沉淀物的面积大于虫卵面积的

1/2;细长卷曲的带状沉淀物相当于或超过虫卵长径的2倍。

计算环沉率(%)=阳性虫卵数/全片观察成熟虫卵数×100%

环沉率≥3%时,判为阳性。

B.5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

B.5.1抗原:1%血吸虫SEA

B.5.2操作方法

B5.2.1在小盒中央膜上加B液(PH8.2的0.02M TRIS-Hcl缓冲液)2滴(100μl),待渗入。

B.5.2.2加待检血清25μl,待渗入。

B.5.2.3加B液2滴(100μl),待渗入。

B.5.2.4加入A液(金标记SPA或抗人IgG结合物)2滴,待渗入。

B.5.2.5加B液2滴(100μl),待渗入。

B.5.3结果判断:在膜上显示红色斑点为阳性,仅留白色背景为阴性。色泽接近标准阳性者为+,色泽与阳性血清一致者为++,色泽深于标准阳性者为+++。

病原学检查

C.1粪便检查

C.1.1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

操作步骤:取受检者粪便约30g,先置于40目~60目/25.4mm 的铜丝筛中,铜丝筛置于下口夹有铁夹的尼龙绢(260目/25.4mm)袋口上,淋水调浆,使粪液直接滤入尼龙绢袋中,然后移去铜丝筛,继续淋水冲洗袋内粪渣,并用竹筷在袋外轻轻刮动助滤,直到滤出液变清。取下夹于袋底下口的铁夹,将袋内沉渣淋入三角烧瓶。如需加做沉淀镜检,可在烧瓶中吸取沉渣3滴~4滴放在载玻片上,抹成涂

片,涂面应占载玻片面积的2/3。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过涂片尚能看清印刷字体为标准,将涂片置于低倍显微镜下检查。全片镜检时间不宜少于2min,每份粪便至少检查两张涂片,镜检时应仔细识别血吸虫卵和其他蠕虫卵。然后将盛有粪便沉渣的三角烧瓶加水至离瓶口

1cm处,放入孵化室(箱)或在室温下孵化。一定时间后取出烧瓶,观察毛蚴。一般需观察2次~3次,观察时间随温度高低而不同。温度高时孵出较早;温度低时毛蚴孵出迟。气温超过30℃时,第1次观察可在0.5h~1h后进行,阴性者可在4h后观察第2次,8h观察第3次,3次均为阴性者,判作阴性结果;气温在26℃~30℃时,可在孵化后4h开始观察,阴性者8h及12h再观察1次;气温在20℃~25℃时,则可在8h后观察第1次,12h后观察第2次;如利用自然气温孵化,一昼夜之间的气温悬殊,可在操作后的次晨再观察1次。一般室温在25℃以上时,可利用自然气温孵化,无需加温。观察毛蚴时,应将烧瓶向着光源,并衬以黑纸板。要注意毛蚴与水中原生动物的区别。如有怀疑,可用毛细吸管吸出,在显微镜下鉴别。

C.1.2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操作步骤:置尼龙绢片(80目~100目/25.4mm)于受检粪样上,用软性塑料刮片在尼龙绢片上轻刮,粪便细渣即由绢片微孔中露至绢片表面。将定量板(3cm×4cm×2.5mm,板中圆孔的孔径为

3.5mm,刮平后,孔中可容粪量41.7mg)放在载玻片中部,以刮片从尼龙绢片上刮取细粪渣填入定量板的中央孔中,填满刮平。小心提起定量板,粪样即留在载玻片上。取一张经甘油-孔雀绿溶液浸渍

24h的亲水性玻璃纸(30 mm×30mm),盖在粪便上,用橡皮塞或另一块载玻片覆于玻璃纸上轻压,使粪便均匀展开至玻璃纸边缘。编号后置于25℃室温,相对湿度75%下过夜,镜检。否则会因透明过度而漏检。每份粪样至少需做2张涂片,以镜检每片平均检出的虫卵数乘以24即为1g粪便中的虫卵数(EPG)。

C.1.3集卵透明法

操作步骤:将粪便充分搅匀后,取5g置于搪瓷杯中,加水调成粪液。把粪液通过60目/25.4mm的铜丝筛淋水滤入2只套叠在一起的尼龙袋中(袋深20cm ,袋口直径8cm,外袋260目/25.4mm,内袋120目/25.4mm)。然后移去铜丝筛,继续淋水冲洗袋内粪渣,并把袋轻轻振荡,使加速过滤,直至滤出液变清为止。用药勺刮取外袋内全部沉渣,分作涂片。

在沉渣图片上,覆盖经甘油-孔雀绿溶液浸渍24h的亲水性玻璃纸(2cm ×5cm),以玻片压匀,置室温中过夜,次日镜检。以全部沉渣获得的虫卵数相加,再除以5得出每克粪便中虫卵数(EPG)。

C.2直肠活组织检查

按医院常规进行。本法可用于医院和血防站内对疑似病人的诊断,不宜用于普查。

鉴别诊断

D.1急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D.1.1疟疾大多数病人有寒战;间歇型发热可每日发作,但多为隔日发作;肝脏肿大不明显;白细胞计数往往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不增高;血液检查可找到疟原虫。

D.1.2伤寒、副伤寒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起病第二周胸腹壁出现少量斑丘疹(玫瑰疹)。白细胞计数减少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减低甚至降至零;早期血细菌培养、后期尿及粪培养可获伤寒杆菌。肥达反应在急性血吸虫病病人中亦可出现阳性,如病程中凝集价持续增高,则伤寒的可能性较大。

D.1.3肝脓肿病人常有肝区疼痛,压痛极为明显,且较局限。X线透视下,常见到右侧横膈抬高,表面不整齐以及运动障碍等现象。B 型超声检查肝脓肿病人肝区探查可见蜂窝状结构,回声较低,液化处出现无回声区,如行肝穿刺获得典型的脓液。

D.1.4败血症弛张热、畏寒、出汗、全身关节酸痛、毒血症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等为其特征。皮肤粘膜常有出血点。多伴有皮下脓肿、肺炎、胸膜炎、胆道及泌尿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血细菌培养常可出现阳性。

D.1.5粟粒型肺结核发热多为弛张热,白细胞总数近正常,中性粒细胞有时偏高。肺部X线摄片可协助诊断。

D.1.6钩端螺旋体病潜伏期较短,一般为8d~12d,病程亦短,一般为1周~2周;临床表现多为“流感伤寒型”,病人先有寒战,继

而发热,并有头痛、眼结膜充血、怕光及全身肌肉疼痛等;肌肉疼痛尤以腰、颈及腓肠肌痛为明显;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占0.80~0.90。在发病第1周的血液和第2周的尿内,可找到钩端螺旋体,血培养可分离出病原体。发病2周以后,病人血清中出现抗体,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可呈阳性。

D.2慢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肠结核以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症状有时与慢性血吸虫病相似,应注意鉴别。慢性痢疾或肠炎粪便培养可获致病菌或阿米巴原虫。肠结核多继发于肺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常伴有发热等毒性症状,胃肠道钡餐或内镜检查均有助于明确诊断。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大多有食欲减退、肝区胀痛、腹胀、乏力等表现,转氨酶常反复增高。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有助于鉴别。

D.3晚期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D.3.1结节性肝硬化多由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细胞损害较明显,临床上乏力、食欲减退、腹胀、黄疸、蜘蛛痣、肝掌及男性乳房肿大等较为多见。肝脏表面有时可扪及较粗大的结节,后期肝脏常萎缩而难以触及。脾脏肿大不明显。肝功能损害显著,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常增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核心抗体(抗HBc)测定可呈阳性,病程进展快,预后较差。但应注意晚期血吸虫病可并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表现为以肝炎后肝硬化为主的混合性肝硬化。

D.3.2原发性肝癌病程进展迅速,常有发热、体重显著减轻,肝区持续疼痛,肝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可出现迅速

加深的黄疸和急剧增加的腹水,腹水呈草黄色或学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甲胎蛋白(AFP)阳性。肝脏B超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和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显示占位性病变。

D.3.3疟疾一些疟疾病人脾脏可明显肿大,但疟疾病人有反复发作的疟疾病史,血涂片检查可找到疟原虫,抗疟疾治疗效果好。

D.3.4结核性腹膜炎无门脉高压症,常有发热及肺部原发结核病灶,腹水量少或中等,为渗出液,少数呈血性。

D.3.5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脏明显肿大,可达巨脾程度,常伴有低热,血液检查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数显著增多,并有幼稚白细胞,骨髓检查有助诊断。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2016―2025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 (2016―2025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防疫检疫传染病防治 【发文字号】湘政办发[2016]37号 【发布部门】湖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05.13 【实施日期】2016.05.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湘政办发〔2016〕37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2016-202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5月13日 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

(2016-2025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将血吸虫病防治作为重要的扶贫和民生工程,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位置予以推进。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分类指导、综合治理、联防联控,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法、科学防治。加强传染源控制,做好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强综合治理,结合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等工程项目治理措施,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加强监测预警,及早发现、处置疫情;加强区域性防治,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全省41个血吸虫病疫区县(市、区、场)中,26个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疫区县(市、区、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5个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疫区县(市、区、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到2025年底,全省所有血吸虫病疫区县(市、区、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具体工作指标如下: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座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座 一、要了解血吸虫病,必须知道什么是血吸虫? 凡是寄生在脊椎动血管内的吸血虫称为血吸虫。哺乳动物如人、马、牛、猪、羊、狗、猫、鼠都属于脊椎动物。但脊椎动物并不都属于哺乳动物。比如鱼是脊椎科动物,但它不属于哺乳动物。目前被人类认识的血吸虫有八十六种,其中五种可使人、牲畜患上血吸虫病。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引起。日本血吸虫同时也在全世界分布最广致病最严重。现在通过右边的图片来认识一下血吸虫的真实面目。这是日本血吸虫成虫的图片。呈雌雄和抱的形状。右边粗的是雄虫,长 1.2cm 宽0.25cm;左边细长的是雌虫,长1.5----1.85cm宽0.25cm。 二、日本血吸虫在我国流行历史以及旌阳区的情况 考古学者在古尸上发现并证实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日本血吸虫寄生在我国的人体内了。四川省第一例血吸虫病是1924年由华西医科大学美籍教授在仁寿发现的。我国血吸虫病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1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有明显的地域性。旌阳区1954年首次发现血吸虫病人和钉螺,被确认为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灾区。血吸虫病是否在该地区流行,必须有三个重要条件:1 必须钉螺的存在(为什么我们下边要仔细讲)。2 全年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达到0度以上,0度以下虫卵会被冻死。3 年平均降雨量应在750mm 以上,土壤的湿度大于30%,湿度小12%钉螺就会死亡。来看一下我们旌阳区的自然条件:全年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0—4度,年降雨量1000——1200mm,这种自然条件极适合虫卵和钉螺的生长。刚才我们讲了血吸虫病流行必须钉螺的存在。钉螺是血吸虫发育过程中唯一的中介。也就是说血吸虫必须经钉螺才能进一步感染人畜。没有钉螺,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就会中断,也就意味着血吸虫的死亡。现在我们来认识钉螺。 请看右边的图片:它上一种水陆两栖的螺蛳,平均寿命一年半。但如果有毛蚴寄生的钉螺,它本身也就成为带病受害之体,寿命缩短为8——10个月。钉螺长不超过1cm宽不超过4mm,表面有6——9个螺旋,一般农民称它为“七转半”。主要分布在沟、渠等水线上下1m以内,有些旧水塘、养渔池也有钉螺。 三、钉螺为什么上血吸虫病流行的关键,我们从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和血吸虫的传播来理解 我们人类的一生有婴幼儿期、青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血吸虫是一种微生物,它像人一样具有成虫、虫卵、毛蚴、尾蚴、童虫这样一个生命周期。血吸虫的成虫是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主要是黄牛)的肠系膜静脉中。我们的肠子不是胡乱堆在肚子里面的,而是靠一些网膜把它悬挂在肚子里边适当的位置上。这些网膜上边有些细小的血丝,那就是血管(可以通过自由市场上猪油网膜加深学生的印像)。也就是血吸虫成虫寄居的场所。它以吞噬红细胞为生,上名副其实的吸血虫。一只雌虫每天平均产卵1000——3500个,其中85%逆血而上进入肝脏沉淀在肝管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进行着对肝脏的不可修复的破坏。17%的虫卵逆血而行到达肠壁,释放毒素,并使肠子破溃,进入肠壁,随粪便出体外。带有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如随地大便,雨水冲刷(注意这里水是主要条件),在水温25度左右,4个小时的时间,虫卵内的毛蚴破壳而出,在水中快速游动,它游的这么快,是去干什么呢?原来它也像新生儿一样急需保暖。钉螺就是它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保暖衣。毛蚴找到钉螺这件“衣服”后,立刻钻了进去(如果没有找到“保暖衣”,毛蚴就会冻死、饿死,也就不会有血吸虫病流行了)。毛蚴在钉螺里边经过两代无性繁殖,一只毛蚴可以产生成千上万只尾蚴。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钉螺不仅是毛蚴唯一的“保暖衣”而且是尾蚴的克隆工厂。含有尾蚴的钉螺遇到水(注意水是主要条件),里边的尾蚴就不断地进入水中,焦急地等待,那种心情就像饥饿的老鼠对大米的期盼一样,只要人、畜下到这样的水中。不管你是胖子还是瘦子,10秒钟的功夫,就会钻进你的皮肤,脱去尾巴变为童虫。在身体中随血边移行边发育,向着它最终的居住地——肠系膜进发。在到达肠系膜的时候血吸虫已从尾蚴发育成为成虫,这个过程大约37天左右。成虫又开始产卵,周而复始地进行着生命的复制,以及对人畜的侵害。水牛和马也是哺乳动物,对这两种动物天生对尾蚴排斥,尾蚴一旦进入这些牲畜的体内,就会立即死亡。至于什么原因,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偏偏人和黄牛是血吸虫最好的安乐窝,血吸虫在里边发育的很好,生活的很舒适。 四、现在我们来看血吸虫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结合图片)

《防治血吸虫病知识》教案教案资料

《防治血吸虫病知 识》教案

《防治血吸虫病常识》教案 目标要求: 1、掌握一些简单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2、懂得自我保护,如何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教时:两教时 教程:第一教时 一、引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中支河、汉北河两周围,天天与水亲密接触,水里面却繁衍着一种对我们健康十分不利的血吸虫,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知识。 板书:防治血吸虫病常识 二、具体学习血防小常识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是在人本血管内,每天要产生很多虫卵子和排出很多毒素,因而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们就把这种病叫做血吸虫病。 2、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分雌虫和雄虫,寄生在人或牲畜等动物体内,交配后产生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如遇到适合的温度再孵化出毛蚴,毛蚴碰上钉螺就钻入钉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系列成尾蚴,钉螺在有水环境中,释放出成千上万条尾蚴到水表面,这种水叫疫水。 3、感染血吸虫病的方式有哪几种?

抢割油菜、小麦、放牧、割草、扯泥蒿、打棕叶、游泳戏水、涉水、防汛抢险、捕鱼摸虾等。 4、什么是急性血吸虫病?有哪些主要特征?(略) 5、什么是慢性血吸虫病?(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血吸虫病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时间里,互相提问,互相讨论,看看掌握得怎样,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1、晚期血吸虫病是怎样形成的?临床分为几型? 2、血吸虫病的危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防治血吸虫病的综合措施?哪些是重点措施? 综合措施:治病、灭螺、粪管、水管和个人防护。 其中重点是治病和灭螺。 三、自由说一说: 为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远离血吸虫病,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四、小结: 同学样都谈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远离疫朋,无离血吸虫,向不懂的人多宣传血防知识。

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总结

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总结这是一首写在曲径xx上的时代新曲,这是一首唱在锦绣田畴上的为民赞歌,这是一幅描绘在安福大地上的壮丽画卷。 xx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经过3年艰辛,终于到达一个崭新的春天,终于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磅礴气势,演绎出了一个“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的幸福盛景。 纵横交错抓血防 xx因濒xx水得名,也为澧水所累,是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全县现有x个血吸虫病疫区乡镇,x个疫区村(居委会),其中三类村x个、四类村x个、五类村x个。疫区人口x万,疫区面积x平方公里,有螺面积x万平方米。 同期声:领导讲话 “打造一方净土,让百姓远离瘟神!”这是xx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庄严承诺。 县委、县政府把血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以县长为组长的xx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会及全县血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血防巩固工作;县、乡、村三级一把手层层负责,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同时将血

防工作纳入疫区乡镇政府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和达标工作责任追究制。县人大、政协领导也十分重视血防工作,多次实地调研和视察指导,发现问题就地解决。 公共财政的有力支持,也为血防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近3年来,在各项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财力紧张的情况下,xx已配套血防工作经费x万元,并及时下拨中央补助血吸虫病常规防治工作经费,先后投入x万元对晚血病人进行救治。 通过坚持不懈努力,xx已建立起纵横交错抓血防的目标管理体制。XX年至XX年,全县累计完成螺情调查x万平方米,完成灭螺面积x万平方米,灭蚴x万平方米,压缩钉螺面积119.89万平方米,完成居民调查x万人次,完成居民化疗x万人次,救助晚期血吸虫病患者x例。完成牲畜查病牛x头次,羊x只次。XX、XX年分别有x个村、x个村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综合防控筑屏障 长期以来,血防整治单靠血防部门,势单力薄。如何构建“大血防”摆在了xx的决策者面前。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齐抓共管。经过多年探索,xx逐步趟出一条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血防工作路子。 结合县情实际,xx制定出台了《xx县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xx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方案》、《一村一

晚期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晚期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发病趋势,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后的血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丹棱县历史晚期血吸虫病病例记录。在全县开展晚血现况调查,重新登记晚血名册,对不符晚血条件的在册登记予以除名,对符合晚血条件则登记入册,对现有晚血患者提出处理意见。统计并分析其分布及发病率。结果丹棱县晚血档案齐全、真实,未发现不符合晚血登记的情况。丹棱县历史晚血患者共119人,其中,仁美乡(镇)45例、杨场乡(镇)35例、双桥乡(镇)20例;农民115例,干部4例;文盲7例、小学67例、初中44例、高中1例;30~59岁共有82例(68.9%);男性75例、女性44例。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生晚血16例,80年代以后发生晚血103例,80年代以后发生数明显多于80年代以前(,P<0.01)。现存晚血37人。结论丹棱县晚期血吸虫病在20世纪80年代后明显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 晚期血吸虫病防治作为血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发病率和患者的生存状况是血防工作的重要指标,反映一地的血防成就。从20世纪80年代起,丹棱县晚期血吸虫病病例报告数不断上升,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四川省开展晚期血吸虫病普查,丹棱县按全省统一的方案开展调查工作,现将丹棱县晚期血吸虫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调查丹棱县晚血患者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等一般情况,既往史,现病史,临床表现,救治情况及转归,逐个晚血的个案调查表、登记卡、救助情况及对现有病人的处置意见表,并用excel建立数据库。 1.2 调查方法 1.2.1 回顾性调查晚期血吸虫病例的历史分布采用回顾性调查,数据来源为历史档案记录。 1.2.2 现状调查全县通过召开村社会议,通知到户,让群众人人皆知,参与晚血普查。由村医逐个询问群众,对常住人口中具有血吸虫病症状的群众,全部登记后,集中到县级医疗机构进行统一筛查、确认。 1.2.3 转归调查逐年调查新发、死亡和晚期血吸虫病病例,以5年为1个时段,统计各时段病例数。 1.2.4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17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概况丹棱县历史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19例,分布在仁美、杨场、双桥、丹棱、石桥、张场、顺龙7个乡镇,晚血人数分别为45、35、20、11、3、3、2例。现有晚期血吸虫病患者37例,分布在杨场、仁美、双桥、丹棱、石桥、张场、顺龙7个乡镇,分别为16、8、7、2、2、1、1例。晚血患者中有3男1女共计4例为干部,其中3例男性患者的家属在农村,患者也常住农村;其余患者均为农民。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文化分布,历史晚血患者分别为7、67、44、1例;现有晚血患者分别为2、22、12、1例。历史晚血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44例,男性和女性各占6 3.03%、36.97%;现有晚血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男性和女性各占56.76%、43.24%。 2.2 晚血年龄分布及转归10岁~组、20岁~组、30岁~组、40岁~组、50岁~组、60岁~组、70岁~组晚血患者数分别为3、17、31、31、20、13、4例,其中男性分别为1、12、19、19、12、11、1例;女性分别为2、5、12、12、8、2、3例。晚血登记连续60年,晚期血吸虫病发病率发病率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生晚血16例,80年代以后发生晚血103例,80年代以后发生数明显多于80年代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晚血患者死亡82例(表1),其中发病后5年内死亡31例、5~14年24例、15年以上27例。

小学血防知识宣传资料

灯塔小学血防知识宣传资料 近年来,我校遵照国务院关于血防教育要从娃娃们抓起的重要指示,上级部门要求,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录像、手抄报等形式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发动老师、家长和社会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和监管,严禁学生暑假期间下湖游泳、戏水。对增强广大学生的血防意识,促进血防工作和教育改革起了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血防教育活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学校开展国情教育,使学生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热爱;二是有利于扩大宣传教育面,通过学生幅射至家庭、社会;三是有利于增强娃娃们血防意识;四是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做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为了巩固发展我校血防教育的成果,我校借鉴各种经验,整理出这套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材,仅供我学教学使用。 1、什么是血吸虫? 血吸虫是一种很小的虫子,长约2cm,分雌虫和雄虫。成虫的口部和腹部各有一个吸盘,因为它生活在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管内,靠血液而生活,故名血吸虫。血吸虫最主要

的有五种,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我国分布的是日本血吸虫,这种血吸虫是日本人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日本血吸虫。 2、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活史有六个阶段,即成虫虫卵毛蚴 胞蚴尾蚴童虫。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终宿主)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雌雄虫体交配产出的卵穿透肠壁落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并钻入钉螺(中间宿主),在其体内发育,经两代胞蚴无性生殖后形成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跑出来,在水面游动,当遇到人或哺乳动物时,便很快钻进其皮肤内转变为童虫,经过移行至肠系膜静脉内寄生,并发育为成虫。 3、血吸虫病的流行概况。 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我国流行至少有2100年,在我省主要流行于湖区,据调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重庆13个省、市、自治区。 4、人是如何感染血吸虫病的? 人是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称疫水)而致血吸虫病的,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生产性感染,如打

《2019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方案》----定稿

荆州市2019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 技术方案 根据中、省关于血防工作有关文件和《荆州市2019年度血防工作要点》要求,为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结合我市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疫情现状 2018年年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9个县(市、区)、123个乡(镇、场)、1853个村流行血吸虫病,受血吸虫病威胁的流行村人口34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1%。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耕牛感染率为0,全年无急感病例发生,未查到阳性钉螺。 累计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区)数9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乡镇有120个,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的有3个,分别是松滋市的八宝镇、万家乡镇和洈水镇; 2407个行政村中有1853个村流行血吸虫病,占76.98%。在1853个流行村中,累计达到传播阻断村数1829个,达到消除标准村数24个。 2018年全市钉螺面积2.93亿平方米,全市易感地带面积10695万M2,比上年减少1000万M2,,疫区钉螺孳生的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018年全市血检阳性率2.18%,较去年下降26.55%。 2018年全市IHA检测抗体滴度效价1:80及以上926人,较上年1394人减少468人。 在库晚期血吸虫病人4502人,其中2018年新发现晚期血吸虫病人306人。

全市有牛村723个,占流行村总数的39.01%,牛存栏数22655头,比上年减少2866头,羊存栏21117只,比上年减少22927头,疫区耕牛复养难以控制。 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中,均未发现Ⅰ级风险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成果,确保疫情不反弹。 (二)具体目标 1、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 2、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 3、全年查不到感染性钉螺; 4、血防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归档进一步完善。 5、建立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三、工作任务与技术措施 坚持“四结合”:一是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查治病工作相结合,二是回头看与常规防治工作相结合,三是常规查病与全年查病相结合,四是流行病学个案追踪调查与人群查治病、复查复治相结合。 坚持“四突出”:突出健康教育,突出传染源管控,现症病人管理,突出风险监测。 坚持“一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 (一)健康教育 在流行村建立血防流动宣传栏,刷写永久性墙体宣传标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短信、微信、QQ等宣传媒介,加大血防知识、政策法规和巩固达标成果宣传,强化居民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疫区流动人群、防汛救灾人员、沿江码头渔船民等水

血防知识健康教育教案

血防知识健康教育教案 咸保中心学校三年级沈启东 教学目的:通过上血防课使学生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及国家有哪些相关的政策法规;熟悉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感染方式、感染原因和有哪些危害;掌握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不接触疫水就不会感染血吸虫”。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血吸虫的生活史,逐层展开,边讲解边板书,重点讲解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概述】: 首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血吸虫?(定义),一般吸虫为雌雄同体,但寄生在恒温脊椎动物的血吸虫是雌雄异体,在分类学上称为裂体吸虫,我们习惯上所说的血吸虫就是这类,我们所知的有86种,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其中有5种,即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和湄公河血吸虫,致使人畜得血吸虫病,(定义),其余的感染或得病相对单一。(曼氏血吸虫流行于拉丁美洲和非洲中部;埃及血吸虫流行于非洲北部;间插血吸虫流行于非洲)分布于亚洲的主要是日本和湄公河血吸虫(湄公河血吸虫流行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等湄公河流域),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是日本人于1904年在日本的片山县发现而命名,其实,根据古尸(湖北江陵出土的西汉古尸)记载2100多年前我国就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我国目前有7个省(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110个县(市、区)有血吸虫病流行。 【血吸虫病危害】: 血吸虫对我们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1、尾蚴性皮炎: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接触疫水后数小时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奇痒、无痛,数小时至2~3天消失。单尾、双尾尾蚴都可引起。(当尾蚴行经肺部时,亦可造成局部小血管出血和炎症,患者可有咳嗽、胸痛、偶见痰中带血丝等。)

2、急性血吸虫病:一般是没有感染血吸虫的人接触疫水后或曾经少量感染的人再一次大量感染后一个月出现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主要是:

2017年血寄地防工作要点

2017年血寄地防工作要点 1 2017年血寄地防工作要点 在“十二五”时期,我市疟疾防治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碘缺乏病继续维持消除状态,血吸虫病防治维持传播阻断,其他寄生虫病患病率维持在1%以下的较低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市的血吸虫病将实现消除,其他疾病将继续维持消除状态或低流行水平。为顺利实现2017年我市血寄地防工作,特制定本要点。 一、总体工作目标 全市确保不发生本地感染血吸虫病疫情,不出现血吸虫阳性钉螺,当年发现的钉螺当年灭清。xx市、xx区、xx区通过消除血吸虫病达标评估。完成血吸虫病、重点寄生虫病、碘缺乏病等各项监测与调查项目任务。有效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维持疟疾消除状态。 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1. 查灭螺工作 按照《xx省2017年钉螺调查方案》要求,对历史有螺环境进行清理,所有历史有螺点环境的信息在xx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xx )钉螺调查系统中网络填报,做到村级螺情环境有一本账和一张地图。全年完成钉螺调查4500万平方米,近5年有螺环境查螺覆盖率100%,查出钉螺解剖率100%。巩固性药物灭螺150万平方米。 2. 查治病工作 全市完成人群血清学查病2万人次,粪检查病4000人次;全市水上作业人员查病2000人以上。查病信息在xx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查治病管理系统中网络填报。对查出病人全部给予规范的吡喹酮化疗,对血清学检测阳性者进行扩大化疗;流行季节末对当年查出的病人进行一次终末抗虫治疗。 3. 健康教育工作 在各地血防监测点(流行村或社居委)的社区中,开展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示范区活动,同时选择监测点所在镇、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实施办法

XX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实施办法 目录 一、原则与目标 (2) 二、治疗救助对象的确定和审批 (2) 三、住院管理 (3) 四、治疗救助经费使用及管理 (4) 五、资料管理 (6) 六、组织管理 (6)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14号)关于“对生活贫困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实行临时性救助措施,适当补助有关医疗费用”的精神,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符合治疗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为了保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办法。 一、原则与目标 (一)原则。依据低费用、广覆盖、优服务的原则,认真执行《XX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技术方案》,见附件2),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对符合外科手术救治条件的病人及时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救助,符合内科救治条件的患者分期分批进行内科治疗救助,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目标。对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现症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通过系统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救助对象的确定和审批 (一)申请治疗救助对象。 符合《技术方案》中晚期血吸虫病诊断和治疗救助标准的农民(包括渔、船民等)和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下岗、失业人员和无工作单位的城镇居民,经省、市、县级血吸虫病专科医院和定点医院确诊,并经省晚期血吸虫病

患者治疗救助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审核认可且户籍在XX省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二)治疗救助申报程序。 患者本人向当地血防站提交治疗救助材料,包括救助申请表、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和近期照片。当地血防站依据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登记册等资料和《技术方案》的诊断标准,对提出申请治疗救助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初步核实后报县或市级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审批。 (三)治疗救助对象的审核。 1、县级或市级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以《全省晚期血吸虫病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名单和有关信息进行审核。 2、对新发现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须由县级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逐级上报省血防办后,由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助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定期审核,经认可的患者资料,由省血吸虫病防治所输入信息系统。 3、县级或市级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审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治申请时,一律以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为依据。 三、住院管理 (一)患者持经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审核后的救治申请表和本人身份证原件可选择定点医院办理入院手续。任何定点医院不能强行截留患者。

血吸虫防治测试题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血吸虫病传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含有虫卵的粪便入水,二是有钉螺存在,三是__() A、血吸虫病人存在 B、与血吸虫病人接触 C、与患有血吸虫病的家畜接触 D、人、畜接触疫水 2、下列关于血吸虫病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人和家畜都可能患上血吸虫病 B、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措施,预防感染血吸虫病 C、冬季最易感染血吸虫病 D、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江五省和四川、云南等省。 3、外出回家,你应该______________() A、立即洗手 B、吃东西时再洗手 C、手脏才洗手 D、不用洗手 4、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写下《七律?送瘟神》一诗,诗中“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一句传诵至今。请问:这首诗歌颂的是我国人民防治哪种疾病的壮举?() A、鼠疫 B、天花 C、血吸虫病 D、霍乱 5、学生体格检查测量体重前,应当做到的是__________。() A、不脱鞋 B、不脱外衣 C、可以剧烈活动 D、在大小便排空后进行 6、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我们每天离不开水,如果我们在学校口渴时,你应该喝下列哪种水最好?() A、井水 B、白开水 C、自来水 D、纯净水 7、健康是指()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精神健康 8、预防接种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A、预防癌症C、治疗疾病 B、预防多种传染病D、加强营养 9、“大肚子病”是指______________。() A、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B、血吸虫病 C、结核病 D、艾滋病 10、血吸虫的寿命是______________。() A、一般4——5年,最长47年 B、10年 C、7——8年 D、2年 二、判断题[每题3分] 11、血吸虫病患者不经药物治疗不可能自然痊愈。() 12、心理健康的表现,包括有自知之明。() 13、锻炼身体,应该在吃饱了以后立即进行。() 14、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预防许多疾病。() 15、消灭钉螺和治疗病人都属于预防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16、蔬菜应该切后再洗。() 17、血吸虫病患者痊愈后,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再次接触疫水也不会得病。() 18、厨房中的抹布最易繁殖细菌,最好每天煮沸一次或用洗涤剂洗净晾干。() 19、血吸虫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 20、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三、简答题[每题5分] 1、人被感染上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什么是疫水?

血吸虫病防治学生健康教育参考试题及答案.doc

血吸虫病防治学生健康教育参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血吸虫病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方针,依靠群众,落实(B)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A.查治病人B.查灭钉螺C.查治疾病 2、钉螺色呈褐色或灰褐色,它的形状是(B) A.长≥15毫米,宽≥6毫米,有11个螺旋 B.长≥10毫米,宽≤4毫米,有6~8个螺旋 C.长≤6毫米,宽≤2毫米,有3~4个螺旋 3、血吸虫在发育过程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B) A.尾蚴B.虫卵C.成虫 4、据考证,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有(C)多年历史。 A.500 B.1000 C.2000 D.5000 5、得血吸虫病是因为(B) A.吃了不干净食物 B.接触疫水 C.接触病人 D.空气传染 6、吸虫病的中期宿主是(A) A.钉螺 B.蚊子 C.田螺 D.蜗牛 7、人畜得血吸虫病后,从粪便里排出(C) A.血吸虫成虫 B.尾蚴 C.虫卵 D.毛蚴 8、血防所称的“疫水”是指含有(B)的水。 A.血吸虫成虫 B.尾蚴 C.虫卵 D.毛蚴 8、治疗血吸虫在病的有效药物是(D) A.青霉素 B.痢特灵 C.驱虫康 D.吡喹酮(又称8440) 9、预防血吸虫病个体防护的方法一般采取(B)。 A.戴口罩 B.戴手套、穿胶鞋、穿长衣长裤 C.肥皂洗手脚 D.不吃生水 10、江滩查螺、灭螺的最好季节一般在(A)。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11、管理粪便的目的是为了不让(C)随粪便扩散。 A.血吸虫成虫 B.尾蚴 C.虫卵 D.毛蚴 12、(D)等家畜得血吸虫病以后,也能使人得血吸虫病。 A.猪、鸡 B.牛、鸭 C.羊、鸡 D.猪、羊、牛 13、血吸虫病急性感染与季节有很大关系,常发生在(B) A.1-4月 B.4-9月 C.9-12月 14、钉螺适宜在(A)气温下活动。 A.15-25℃ B.25-30℃ C. 10-15℃ 15、得血吸虫病是因为(C) A.吃不干净食物 B.喝生水 C.到有钉螺的地方下水或在水中游泳 16、牛、羊得血吸虫病以后,它的粪便(A)传播血吸虫病。 A.可以 B.不会 17、得了血吸虫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C) A.发胖 B.痴呆 C.肝硬化成为大肚子 18、血吸虫病在世界上有(A )个国家流行

血防教育(血吸虫病防治教育)主题班会 教案

血吸虫病防治教育主题队会 活动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和措施。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介绍什么是血吸虫病 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疾病。民间称做“大肚子病”、“水臌病”等。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造成劳动力下降,影响生产、生活、生长、生育与生命。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血吸虫在体内不断产卵,释放毒素,使肝脏、脾脏受到损害,发展到晚期可危及生命;妇女得了此病,严重的会影响生育,造成家庭不幸;儿童患了这种病,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成为矮小人,即“侏儒症”。 二、通过图片、视频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及传播方式 (一)生活史 血吸虫生活史分为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四个时期,唯一中间宿主为钉螺。终宿主是人或哺乳动物(如牛、羊、马猪等)(二)传播方式 血吸虫病传播方式主要通过人体皮肤与疫水的接触,可分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两种方式传播。生活用水如下河塘游泳、洗澡、洗手脚、洗衣、洗菜;生产用水如下河塘摸鱼、捕虾、农民赤足下田栽秧、打谷、捞草等。

另外,除皮肤外尾蚴还可通过饮用水从口腔粘膜侵入。 三、血吸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按发病时期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血吸虫病。(一)急性血吸虫病: 主要表现有:畏寒、发热、肝脾大并有压痛,伴有腹泻。 粪便检查:血吸虫卵阳性。 (二)慢性血吸虫病: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无阳性体症,少数患者有腹泻、肝脾肿大,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和劳动力减退,重症发展为肝硬化。 (三)晚期血吸虫病 晚期多引起肝硬化、腹水、肝脾显著肿大,出现腹胀、消疫、乏力、劳动力显著减退。 四、预防血吸虫病感染的方法和措施 1、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2、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疫水者,可在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感染。 3、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检查和治疗。

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

“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传染病。我国曾是全球血吸虫病危害最重、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南方12省(区、市)。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值攻坚制胜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全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进程,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将血吸虫病作为需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大会于2012年通过了“2025年全球消除血吸虫病公共卫生问题”的决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公布施行《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制定中长期规划纲要,实施综合防治策略,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区、市)于1995年前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全国分别于2008年和2015年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和传播控制标准。但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牛、羊等家畜存栏数量多,传染源控制难度大,钉螺分布范围广,孳生环境复杂,基层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和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现有防治技术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部分达标地区疫情尚不稳定,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疫情回升,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难以完全消除,目前的防治成果还比较脆弱,今后一段时期的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分类指导、综合治理、联防联控,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法科学防治血吸虫病。 (二)规划目标。2017年,完成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区、市)消除血吸虫病复核,继续加强监测,巩固消除成果。到2020年底,四川、江苏、云南、湖北、湖南5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达到消

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临床路径

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临床路径 一、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轻一中度腹水)者(ICD- 10:B65.206 )。 内科药物治疗者。 (二)诊断依据。 1.符合晚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61-2006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1)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2)临床有门静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结肠肉芽肿表现。 (3)粪检查获虫卵或毛蚴,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卵。 (4 )免疫学检查阳性。 (5)诊断标准:疑似病例,具备(1)和(2)。确诊病例,1()、(2)和(3)。临床诊断,1()、(2)和(4)。 2.有腹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腹胀、腹围增大,腹水征阳性。 3.腹部超声或CT 检查有腹腔积液。

4.腹腔穿抽出腹水并送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血吸虫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晚期血吸虫病人外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和《晚期血吸虫病人外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卫办疾控发〔2005〕29 号)。 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 2.药物治疗:护肝、利尿剂、白蛋白等; 3.防止并发症:控制感染,防止上消化道出血; 4.病原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患者,吡喹酮列为禁忌,只有在腹水完全消失达半年以上且病情稳定才考虑用吡喹酮杀虫。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轻-中度腹水)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作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管理。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学校预防控制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表D.0.2)---绿化(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报告表29804 学校预防控制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血吸虫病; 2、增强学生预防血吸虫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血吸虫病的基本概念; 2、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 3、了解血太虫的生活简史,认识钉螺; 4、了解感染血吸虫的途径; 5、了解预防和控制血吸是病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内容 1、核心信息: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2、相关信息: (1)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2)血吸虫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拉肚子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重者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3)了解血吸虫生活简史:通过标本或挂图了解血吸虫的一生,认识钉螺。 (4)感染血吸虫的途径:人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洗耳恭听手,就可能得血吸虫病。牛、羊、猪等家畜也能得血吸虫病。 (5)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②劝告家长不要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洗衣、洗菜等。 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检查和治疗。 四、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广泛开展“四个一”活动:1、上一堂血防健康教育课;2、看一次血防健康教育录像或听一次专题讲座;3、开展一次与血防健康教育有关的课外活动;4、写一篇与血防健康教育相关的作文。另外,可采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墙报板报、知识竞赛、宣传图片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血防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c1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主讲:彭沿森 一、什么叫血吸虫? 凡是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脊椎动物指哺乳类如人类及哺乳动物(牛、羊、马、猪、犬、猫及鼠等)。血吸虫种类繁多,在已为人类认识的86种中,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其中有5种血吸虫,即日本、埃及、湄公、间插、曼氏血吸虫,致使人畜患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二、血吸虫病在哪里流行? 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根据发掘出土的西汉古尸解剖分析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我国就有日本血吸虫病(以下简称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和云南省,但在上述范围内并非普遍流行血吸虫病,各省有一定的县为血吸虫病流行区。 三、血吸虫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从西汉古尸发现的血吸虫感染者来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许多人惨遭血吸虫病的危害而丧生,有的村舍也因血吸虫病而被毁灭。患了血吸虫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现症状,或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乏力等症状,但是,一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天长日久,重复感染,

逐渐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小孩患了血吸虫病则影响生长发育,长不高,智力低下,看起来就象小老头一样;妇女患了血吸虫病则月经不调,影响生育,并缺乏生活乐趣;如果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则腹腔里就会长腹水,肝脾肿大,表现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还会大呕血,真是吃得做不得,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和生活,靠劳动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就是影响生命、生产、生活、生长、生育之“五生”。 九、怎样防治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防治,首先是防,其次是治。防就是想办法预防血吸虫感染,防止人和牲畜得血吸虫病;治,就是治疗已经患血吸虫病的人或畜。 避免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人畜不要到有螺的河,堰,沟渠,池,塘等处洗衣物,中、小学生特别要注意不要到这些地方戏水、洗澡。如非得要到这些有螺环境去劳动生产,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胶靴、戴手套或在身上涂抹防蚴霜等等,避免皮肤与水接触。 积极消灭钉螺。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没有钉螺,就不会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消灭钉螺,一是药物杀灭;二是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新沟,填有螺旧沟。 积极检查治疗血吸虫病。要知道自己是否患血吸虫病,应积极接受血吸虫病检查。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检查,成人在住家所在地接受防疫人员上门检查。目前,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粪便沉孵检查、皮内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环卵试验等。经过检查确诊有血吸虫病后,无论自己有无症状或体征,均要及时

血吸虫病监测巩固工作实施意见

XX市血吸虫病监测巩固工作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7〕14号)精神,继续巩固本市消除血吸虫病成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结合本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背景 XX市历史上是血吸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于2015年通过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组织的维持消除血吸虫病状态复核。到2017年底,全市已连续43年无急性感染病人、无阳性钉螺,连续39年无新病人和新病畜,连续32年巩固了消除血吸虫病工作成果。 然而,由于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未彻底改变,本市血防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一是外来人员流动频繁,区域水系发达,残存钉螺和输入性病例客观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仍然存在,监测任务繁重;二是由于“达标”多年,各地存在血防观念淡化、基层血防队伍青黄不接及工作力度弱化等问题;三是部分地区血防专业队伍削弱,技术能力减弱,影响防治工作质量,与当前巩固消除血吸虫

病目标不相适应。鉴于此,为继续巩固本市消除血吸虫病工作成果,各部门、地区要进一步强化开展长期监测巩固的防治意识,继续做好本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健康XX”建设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的方针,巩固本市持续消除血吸虫病工作成果,促进全民健康。 (二)工作原则 坚持源头管控原则,降低本地传播风险;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各项监测措施;坚持部门合作原则,协同开展综合防治。 (三)实施策略 实施以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输入性传染源为主的综合 防治策略。 一是加强钉螺控制。在历史有螺区、可疑有螺环境分类开展监测,及时发现、处置残存或输入性钉螺,不断压缩钉螺面积,巩固防治成果。对于生产生活区的有螺环境,要重点整治,加大灭螺力度。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血吸虫病--人类的瘟疫 课题:血吸虫病--人类的瘟疫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的大小和形状及其一生的变化。 2、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 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难点: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 教学时间: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血吸虫病的录象和资料。 学生:询问了解有关血吸虫病的知识。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几种有关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血吸虫病。 问:这种病你听说过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部分有关系。 2、师介绍什么叫血吸虫病。 3、读课文,说说血吸虫是什么形状的,大概有多大(取出细线剪成长约1厘米左右的线头若干段,分发给学生传看。)

4、出示挂图,阅读课文,讨论: (1)了解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史以及血吸虫的生长发育中需要哪些生长条件? (2)血吸虫病的症状是怎样的? 5、过渡:血吸虫病不是一般的寄生虫,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既然血吸虫病危害这么大,我们怎样预防它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血吸虫的生活史,请大家说说怎样做可以破坏它的生存条件? 6、讨论: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如果得了血吸虫病该怎么办? 7、水灾地区政府都要安排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到灾区进行广泛的宣传示范,知道为什么吗? 8、小结: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大家都来预防和杜绝血吸虫病。 三、反馈检测 1、什么是寄生?什么是寄生虫?血吸虫的形状、大小? 2、简述血吸虫的生活史以及血吸虫病的症状。 3、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板书 血吸虫病--人类的瘟疫 生活史:卵(粪便)—毛蚴(水、钉螺)—尾蚴(水) 预防:管好水源,粪便消灭钉螺积极治疗不喝生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