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中教法)复习题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中教法)复习题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中教法)复习题

复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

⒈在教学中应重视教给学生_分析问题_和_解决问题_的思路和方法。

⒉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有:⑴_教学的认识性_,⑵_教学的双边性_,⑶_教学的教育性_,⑷_教学的发展性_。

⒊在物理测验的评价中,信度是测验的_可靠性_指标;效度是测验的__准确性__指标;难度是指_每个试题_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_每个试题将考生水平_区分开来的程度。

⒋中学物理实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即:⑴_演示实验_,⑵_学生分组实验_,⑶_课内小实验_,⑷_课外实验_。

⒌物理教学必须以_实验_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_关键_;基本的物理规律是物理教学的_中心_。

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实验归纳法_,二是_理论分析法_。

⒎解答计算题的基本程序是:⑴_审题_,⑵_分析题_,⑶_建立有关方程_,⑷_求解_。

⒏物理教师的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_文字语言_,二是_数学语言_,三是_图表语言_,并通过板书和板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⒐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_工具_。

10.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材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_通读整个教材_,第二层次是_精读每章教材_,第三层次是_细读每节教材_。

1⒈中学物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_观察_能力、_实验_能力、_思维_能力、_分析和解决问题_能力以及_创新意识_ 意识。

1⒉构成教学过程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是_教师、学生和物理世界_。

1⒊《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⒋目标参照测验是以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参照物;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学生团体中的平均分数作为参照标准。

1⒌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有四条,它们分别是:⑴教学的认识性,⑵教学的双边性,⑶教学的教育性,⑷教学的发展性。

1⒍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操作阶段和总结阶段。

1⒎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常用的方法有三个,一是运用实验,二是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三是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

1⒏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四个主要目标是:⑴教学目的,⑵教学内容,⑶教学方法,⑷教学效果。

1⒐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⑴口头教学语言,⑵书面教学语言,⑶体态教学语言。

20.一堂新课的教学,一般可分为五个教学环节。它们分别是:⑴组织教学;,

⑵复习提问,⑶讲解新课,⑷巩固练习,⑸布置作业。

2⒈中学物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__观察实验__能力、__思维__能力、__分析与解决问题__能力以及__创新意识__和能力。

2⒉在进行物理学这类自然科学教学时,首先应注重教学的科学性。一方面要注意__教学内容__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注意__教学方法__的科学性。

2⒊探究性教学方法提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__知识探究

过程__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__主动获取知识__转化。

2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四个主要目标是:⑴__教学目的__、⑵__教学内容__、⑶__教学方法__、⑷__教学效果__。

2⒌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学生分组实验中,外接法的__电压表__有分流作用,内接法的__电流表__有分压作用。

2⒍在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一般要抓好三个教学环节。一是__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__,二是__思维加工__,三是__运用__。

2⒎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__讨论规律的物理意义__,二是__讨论和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__,三是__讨论这一规律与有关概念、规律、公式的关系__。

2⒏习题课教学的四个有序步骤是:⑴__复习旧知识__,⑵__教师示范举例或组织学生讨论__,⑶__学生练习__,⑷__小结__。

2⒐物理复习可分为平时复习和阶段复习。平时复习主要包括__引入新课的复习__、__巩固新课的复习__以及__课后复习__。

30.物理教师的教学语言可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⑴__口头教学语言__,⑵__书面教学语言__,⑶__体态教学语言__。

3⒈在教学中应重视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⒉物理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主要有:⑴新颖性,⑵灵活性,⑶综合性。

3⒊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3⒋效度和信度是反映教学测验质量高低的两个重要指标。

3⒌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

键;基本的物理规律是物理教学的中心。

3⒍物理复习可分为平时复习和阶段复习。平时复习主要包括引入新课的复习、巩固新课的当堂复习以及课后复习。

3⒎解答计算练习题的基本程序是:⑴审题,⑵分析题,⑶建立有关方程,⑷求解。

3⒏正确的备课过程应做到:“一通”、“二清”、“三备”。其中“三备”是指: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3⒐学生分组实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即:⑴研究性实验,⑵验证性实验,

⑶测定性实验,⑷基本练习性实验。

40.课的类型是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包括六种课型,具体分别是:⑴新授课,⑵学生分组实验课,⑶习题课,⑷复习课,⑸测验课,⑹综合课。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

⒈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是(C)

A.物理概念;B.物理规律;C.物理实验。

⒉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是(A)

A.概念和规律教学;B.实验教学;C.习题教学。

⒊贯彻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原则,应该注意(B)

A.语言表达的直观性和科学性;B.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C.演示实验的科学性。

⒋反映中学物理测验试卷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B)

A .效度和区分度;

B .效度和信度;

C .效度和难度。

⒌下面几个物理概念中,具有作用量性质的是( C )

A .动量;

B .电阻;

C .力矩。

⒍上题概念中,具有状态量性质的是( A )

⒎下面几个物理公式中,属于定义式的是( B )

A .R U I = B.t

Q I = C.Ir I -=ε ⒏上题的物理公式中,属于运算式的是( C )

⒐下面几种复习形式中属于阶段复习的是( C )

A .课前复习;

B .课后复习;

C .单元复习。

⒑下面几个学生分组实验中,属于研究性实验的是( B )

A .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B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C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1⒈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是( A )

A. 概念和规律教学;

B.实验教学;C 习题教学;D.复习教学。

1⒉在中学物理知识教学中,既不容易教也不容易学的内容是( C )

A. 计算题;

B.物理规律;

C.物理概念;

D.推理论证题。

1⒊贯彻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原则,应该注意( A )

A. 语言表达的直观性和科学性;

B.学生分组实验的规范性;

C.演示实验的直观性;

D.习题教学的规范性。

1⒋反映中学物理测验试卷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 B )

A.难度和区分度;

B.效度和信度;

C.效度和难度;

D.信度和区分度。 1⒌防止产生永久性遗忘的基本方法是( C )

A. 强化记忆;

B.多做练习;

C.加强复习;

D.死记硬背。

1⒍用另外两个(或几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物理概念是( B )

A. 动能;

B.密度;

C.力;

D.功。

1⒎下面几种理想化模型中属于初中阶段教学内容的是( C )

A. 质点;

B.刚体;

C.光线;

D.金属导体。

1⒏教学方法的核心是( A )

A. 讲究启发式;

B.精讲多练;

C.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D.灵活运用知识。 1⒐下面几个物理概念中具有作用量性质的是( B )

A. 动量;

B.冲量;

C.热量;

D.电量。

20.上题概念中具有状态量性质的是( A )

2⒈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教师进行教学的( B )

A.最低标准;

B.主要依据;

C.重要标准。

2⒉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 A )

A.认识过程;

B.世界观形成的过程;

C.培养思维的过程。

2⒊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是( B )

A.物理概念;

B.物理规律;

C.物理实验。

2⒋反映教学测量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A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⒌下面几组学生分组实验中,属于研究性实验的是( C )

A.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B.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C.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D.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⒍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的概念是( A D )

A.速度;

B.运动;

C.静止;

D.惯性。

2⒎下面几个公式中,属于定义式的是( B )

A 、R U I = ;

B 、V

m =ρ ;C 、Ir U -=ε 2⒏上题几个公式中,属于定律式的是( A )

2⒐物理基础知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是( C )

A 、物理实验;

B 、物理规律;

C 、物理概念;

30.下面几个物理概念中,具有作用量性质的是( C )

A 、动量;

B 、电阻;

C 、力矩。

3⒈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和出发点是( A )

A .认识物理现象;

B .理解物理概念;

C .掌握物理规律。

3⒉物理基础知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是( C )

A .物理实验;

B .物理规律;

C .物理概念。

3⒊在下面几个物理概念中,只有质的规定性的概念是( A )

A .运动;

B .时间;

C .加速度。

3⒋上题概念中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的概念是( C )

3⒌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而最早被运用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是( B )

A .粉笔;

B .语言;

C .挂图。

3⒍防止产生永久性遗忘的基本方法是( B )

A .多做练习;

B .加强复习;

C .强化记忆。

3⒎下面几个物理公式中,属于定义式的是( A )

A .V m =ρ B.R

U I = C.Ir U -=ε 3⒏上题物理公式中属于定律式的是( B )

3⒐第37小题的物理公式中属于运算式的是( C )

40.下面几个学生分组实验中,属于测定性实验的是( C )

A .研究平抛运动;

B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C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

⒈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提出和切实贯彻哪些教学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五条,即:

⑴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⑵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则;⑶创设物理

环境,突出观察、实验的原则;⑷启发思维,教给方法的原则;⑸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原则。

2. 简述压强公式F p S

=与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的区别与联系。 两公式的区别是:应用F p S

=求固体的压强;应用p gh ρ=求静止液体内部压强。两公式的联系是:对固体,F 为压力。对静止液体,液柱的重力等于液柱对液片的压力,即:F G gV gSh ρρ===,F gV gSh p gh S S S

ρρρ∴==== ⒊ 一堂新授课的教学步骤,一般应包括哪些教学环节?

一堂新授课的教学步骤,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解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4.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⑴观察实验能力;⑵思维能力;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⑷创造能力。

5.讲授法适用于哪些类型的课堂教学?

讲授法适用于新授课、复习课、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和习题教学等五种类型课的教学。

6.对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有哪些具体要求?

对重点物理概念教学,有以下具体要求:⑴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⑵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⑶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⑷了解概念和有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⑸学会运用概念。

7. 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采用探究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提出哪些探究要素? 探究法提出的探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或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或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反思、表达与交流等七个要素。

8.讲授法适用于哪些类型的课堂教学?

讲授法适用于:新授课、复习课、概念教学、规律教学、习题教学等五种课型的课堂教学。

9.编写一个教案,一般应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编写一个教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教学课题;②教学目标;③课的类型;④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⑤教具;⑥教学过程;⑦板书设计;⑧课后教学分析。

10.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一般应从哪几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一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⑴讨论规律的物理意义;⑵讨论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⑶讨论与该规律有关的概念、规律、公式之间的关系。

11.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⑴观察、实验能力;

⑵分析概括能力;⒊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论述题

1、教师每备一堂课,应该具体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教师备一堂课,应该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⑴如何引入课题;⑵课堂上举什么例子;⑶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⑷如何做好演示实验,采用哪些教具;⑸讲练如何穿插进行,使讲练有机结合;⑹如何进行板书;⑺怎样进行巩固、复习和总结。

2、针对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四节:牛顿第三定律。试总结归纳出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异同点。

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异同点,可总结归纳为下面图表:

3、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有哪些?你对这些教学原则有什么新的认识?

4、有一组学生的物理测验成绩为:75,63,91,

75,82,75,64,求:⑴该组数的平均值X;

⑵该组数的全距R;

⑶该组数的平均差AD;

⑷该组数的标准差S。

答:⑴平均值:75;⑵全距:28;⑶平均差:6.57;⑷标准差:9.0

五、案例分析:(12分)

叙述你根据下面例题引导学生建立物理图景,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例]:两个相同的电池,串联后向电阻R1供电,每个电池的路端电压为U1;把两个电池并联起来向电阻R2供电,每个电池两端电压为U2。若U1=U2,则R1与R2的关系为()

A 、1212R R =;

B 、122R R =;

C 、1214

R R =;D 、124R R =。 ⑴先让学生审题,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两种情况下的电路图。

⑵根据电路图,引导学生应用欧姆定律列出方程:

111

2U I R =…………① 222

U I R =…………② ⑶根据题给条件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找出两个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并列出方程。

12U U =……………③

212I I =……………④

⑷引导学生解方程组,得出正确答案(D )。

六、(10分)编写一个教学过程,说明“电压”和“电动势”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编写出利用图示的速度—时间图像来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

2210at t v S +=这一公式的教学过程。(14分)

1、答案要点:

区别:电压是反映静电力做功,把电能转变成其它形式的能的物理量;电动势是反映非静电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变成电能的物理量。

联系:在量值上,这两个物理量都是以移动1C 正电荷做功的多少来量度的,且单位都是“伏特”。

t

2、 参考答案要点:

⒈引导学生复习几种不同的速度—时间图像,并说明图像的物理含义。

⒉教师总结:速度—时间图像所包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该物体在t 时间内的位移。

⒊推导公式的过程:

设想把时间t 分成许多很小的时间间隔,在每一个很小的时间间隔内,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在数值上等于相应的时间间隔的图线下方的一条矩形的面积。当时间间隔分得越细,设想的运动越接近真实运动。由此可求出匀就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的位移,它在数值上等于图线下方的梯形面积。有: 21S S S += t v S 01= 2

2at t S ?= 2210at t v S +=∴ 这说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高中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题-高中生物试题及答案

遵义县教师继续教育学科知识考试试卷 高中生物 第Ⅰ卷(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 将正确的选项填入下列表格中) 1、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不包括() A、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B、过程与方法 C、试题与考查 D、知识 与技能 2、下列高中课程新课程不属于的科学领域的学科是() A、高中生物 B、高中物理 C、高中语文 D、高中化学 3、除了那一项外,是高中生物教材突出的核心内容() A、遗传与进化 B、代谢与生殖 C、稳态与环境 D、分子与细胞 4、《标准》明确提出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不包括() A、提高人文素养 B、面向全体同学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联系 生活实际 5、高中生物必修3的核心内容是() A、生物科学与社会 B、遗传与进化 C、稳态与环境 D、分子与细 胞 6、下列哪一项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相违背() A、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B、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C、由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 D、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 变

7、高中生物选修1的核心内容是() A、生物科学与社会 B、生物技术实践 C、稳态与环境 D、现 代生物科技专题 二、论述题(12分) 1、试述生物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功能? 第Ⅱ卷(8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的全部树B.一个公园里的全部鸟 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D.一片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2.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这说明了生物具有()A.统一性B.多样性C.适应性D.特异性 3.将北极海鱼的抗冻基因导入西红柿,培育出在冬天也能长期保存的西红柿。该育种方法属于() A.转基因技术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 4.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称为()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体会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 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 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 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 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 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 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 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 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 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 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 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 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显”是显明 易见,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2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 通过亲自实践, 验证物理规律、加深 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 是对知识的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即使这样,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想必这一点你也有很深的体会吧?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的基本方法出发,与同志们共同研究物理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并试图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各种实施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有哪些?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作者:————————————————————————————————日期: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 敬浩成 (山阳县户塬中学陕西山阳726409)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然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物理教学的艺术。本文将自己教学实践过程对物理教学艺术的认识与同仁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艺术 The teaching art of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preliminary study Jing Hao cheng 【Abstract】Be physics in a high school the teacher not only want induction knowledge,more important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science spirit,however,in the physics the teaching process want special attention physics the art of the teaching.This text oneself the teaching practice process to physics teaching art of understanding Be made with colleague as follows study. 【Key words】Physics;Teaching;Art “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应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

高中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题高中物理(附答案)

2014年遵义县教师专业水平考试卷 高中物理 本试卷分共4页,21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A.速度B.位移 C.时间D.力 2.在下列研究中,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A.分析乒乓球的旋转 B.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C.研究车轮旋转情况时的车轮 D.研究某同学从家到学校的速度 3.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B.汽车通过北京长安街的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 4.不计空气的作用,小球沿固定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 v 的作用力共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D.四个 5.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可以写成m=F/a,对某个物体来说,它的质量m () A.跟合外力F成正比 B.跟它的加速度a成反比 C.跟合外力F与加速度a都无关 D.跟合外力F成反比,跟它的加速度a成正比 6.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变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力一定发生变化 D.在恒力作用下的物体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7.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它是使卫星进入近地圆轨道的最大发射速度 C.它是近地圆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 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在远地点的速度 8.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40J,则() A.重力势能减小了40J B.重力势能增加了40J C.动能减小了40J D.动能增加了40J 9.如图,在距地面h高处以初速度v0沿水平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在下落过程中,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记录总结数据和思索得来的。例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观察几匹马拉不开半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三、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熟知的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通过观察花粉证明水分子的热运动) 例如:1.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阿基米德原理) 2.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原理) 3.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托里拆利实验) 4.在研究物体吸热能力(比热容)时,我们通过温度计示数判断热量的多少。 5.通过铁钉数量来判断磁性的强弱(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等, 四、累积法 积累法是指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常常将微小的量, 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 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 五、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抓住两个看似不同的物理过程, 寻求其共同效果。如用合力替代物体所受几个力时, 合力与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 用总电阻大小代替分电阻大小;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 所以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像的大小, 从而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六、归纳法 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即多次实验使实验具有普遍性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答案

1、谈谈你对全面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理解。 答:a反映我们教学质量的高低的参数不仅仅是传统的考试分数,而应首先看我们培养的学生有没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然后具体看他们是否都在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登方面有所发展,以提高这三方面水平为具体目标是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b中学物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特长和爱好得到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重视少数学习尖子,而放弃大多数学生。 2你认为中教的目的是什么? 答:a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并学习它的实际应用b培养能力c进行思想教育,教书育人 3 在中教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答:a要从思想上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b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c 要切实指导学生实验d建立必要的考察制度。 4 你觉得中学物理教材怎样才能适应四个现代化要求? 答:a根据四个现代化的需求,精选那些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最重要最基本得基础知识。b加强实验内容c要加强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适当增加物理学的史实材料。 5现行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a充分考虑了义务教育的目的任务,更强调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强调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大纲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大纲对能力培养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 二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 关于教学过程的三种典型的看法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a教学过程基本上被认为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的过程。b自培养学会能力的为题逐步引起了重视之后,教学过程被认为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c近二十多年来,对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2 中教过程有哪些基本特点?谈谈你的看法和体会。 答:a观察和实验是中教的基础b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其有关能力得到发展是中教过程的中心问题c中学物理教学要注意物理方法的培养,包括物理概念、规律与数学运算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d中学物理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丰富内容 e中学物理教学是学习物理科学和其他专门技术的入门教育和基础教育,要注意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打下献身攀登四化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的思想基础。 3 为什么说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怎样才能较好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答:a要建立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b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己学习的活动量c要花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4在物理教学中怎样运用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举例。 答:a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b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c物理教学的思想性应当力求在物理知识内容本身的教学过程之中,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表面到本质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的对问题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教学方法 1.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学习物理很是苦恼,老师逼,家长压,大有喘不过气来之感,不得不承认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承认,当前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分数是罪魁祸首,但是我们不妨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去找找原因,在教学方式上多来点悬念,多提点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不少学生说起物理教学就用“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去学习。这样被动的学习是一种强迫的被迫行为,学生根本就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长此以往,对物理必然产生一种畏惧的感觉,从而讨厌物理课。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当然是提倡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效率高不说,还学得流畅轻

松,他们才能够掌握相关的技能,教师才能够更好的驾御物理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观察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在过程上下功夫,注意演示的过程,产生的条件和特征。如我在教学“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什么现象?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学生的自我操作,学生得出了“摩擦过的相同电荷的物体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几个实验的演示和观察,我们不仅成功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破除陈旧理念,正确认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指导教师仍有“学生会了就行,做不做实验没关系”的思想,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参与此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工作较被动;部分学生受家庭或老师的影响,担心开放实验会占用理论课及其它科目的学习时间,有应付实验现象. 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关键还在教师自身,一方面认识不到位的老师暂时不吸收进入开放实验室指导工作,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展开,两个月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工作顺利展开最有效的催化剂. 破除陈旧理念,正确认识开

中学物理教试题学概论习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XX级物理学中学物理教学概论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______________。 2、物理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 3中学物理教学资源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5、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研究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 6、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法和谈话法等。 7备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学生。 8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发展历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9演示实验根据在教学中的目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是指( ) A讲授的物理内容必须是正确无误。 B讲授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都必须讲深、讲透、讲全。 C对任何一个物理问题或原理的表述都必须是十分严格。 D所有的物理实验都必须是高度精确的。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应该是() 中心地位D 主宰地位C 主导地位B 主体地位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下列属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着重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A发展性原则B双边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 4.新课程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室课程资源,以下()不属于实验室课程资源。A教学设计及教案B实验器材余试验资料C光学投影媒体与影视录像D 实验模型与挂图 5.以下原则中不属于中学物理教学原则的是( ) A科学性原则B生动直观性原则C形象性原则D启发积极思维原则 6.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讲授法、实验法、()基于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大范围内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讲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状态。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大有人在。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导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十分低下,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LL 同样,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正是日后成为合格劳动者所必需的劳动技能素质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压强的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发表时间:2016-09-07T09:55:56.38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作者:唐波 [导读] 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 (平昌县第二中学平昌 636400) 若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抽象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时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尝试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去认识和理解,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习惯,提高科学素质会大有裨益,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下面,笔者介绍研究物理现象常用的几种科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它是帮助我们认识抽象物理现象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在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同理,在研究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物体是否带电,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空气的流动及现实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各种应用来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 随便说一下,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了温度计。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了压强计等。 二、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灵活、合理的类比,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抽水机的作用和水渠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产生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理想化法 理想化法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想化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 1、理想实验。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际中并不能进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2、理想模型。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 对象模型—用来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叫做对象模型。如视为点光源较小发光体,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图示、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另外,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选取的“液柱”、分析连通器原理和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使取的“液片”也属于对象模型。 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做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 过程模型—实际的物理过程都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虑主要因素引起的变化过程叫做过程模型. 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四、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串联、并联的部分电阻,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方向的压力等。 五、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很多物理实验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导体的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六、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规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在指导学生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方法,长此以往不但加深对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培养学生了科学思维习惯,提高了科学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

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性实验初探

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初探 [摘要]: 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设,激励了学生的个性和已有经验得到充分的发挥,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包揽教学的局面,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索、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训练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能力,体现和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展示了学生的研究思路和才能,延伸了学生的学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都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质疑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学会研究、可操作性 课题背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物理教学来说其重要方面之一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因为通过实验可以更有效地让学生体验科学发展和知识形成的思想和方法。通过联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将来社会的生存能力。“二期课改”总体要求,就是要确立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目标。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在中国学的方法是演绎法,我发现这完全不是费米、泰勒等人的研究方法,他们是从实际实验的结果中归纳出原理,是归纳法。我很幸运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好处都吸收了,这对我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影响。”这段话表明实验作为一种研究科学方法,对人的培养有着一种特别的作用。 探究性实验是努力改变学生“接受学习”的传统方式,建立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配合“二期课改”中的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使之相辅相成。通过探究实验,有效地促使学生关注和联系实际问题,体验科学发展和知识形成的思想和方法,掌握知识的本意和正确的结论。使学生的意志、毅力、情感、价值观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精神有所提高。也促进了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总体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一、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普通实验是在已有的规范程式下由教师指导、帮助完成的,主要为解决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要求学生达到会做规定实验的基本目标,但缺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功能。为促使学生在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面前勇敢地质疑,提出问题。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建立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效地激励学生的个性和已有经验得到充分的发挥,改变过去由教师包揽教学的局面,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探索、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训练学生学会独立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不但要能做引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还要能做探索性实验,不但要能做实验、巧做实验,还要能根据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碰到的事例提出问题、选择课题、设计实验,探究事物的运动规律。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学习和研究,可帮助学生摆脱传统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考试题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考试 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学专业2014年级A 班 《物理教学概论》考试试卷A 姓名:学号:班级:得分:_______启用时间:2017年1月14日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等。 3、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为、、、。 4、物理复习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5、教材分析的依据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是指( )。 A 、讲授的物理内容必须是正确无误? B 、讲授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都必须讲深、讲透、讲全? C 、对任何一个物理问题或原理的表述都必须是十分严格? D 、所有的物理实验都必须是高度精确的 2、下列属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着重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A 、发展性原则? B 、双边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教育性原则 3、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的方法是()。 4、 A 、复习旧知识法 B 、讲故事法 C 、实验法 D 、举例法 4、下列测验属于目标参照测验的是(

)。 A 、期末考试 B 、升学考试 C 、分班考试? D 、竞赛考试试试 5、关于物理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 B 、物理概念的定义就是物理量; C 、物理量仅从量的方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D 、物理量的定义式一定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交流与合作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2、在评估中能注意探究活动中为解决了矛盾,发现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3、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中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无需记录实验数据。() 4、在分析与论证中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5、在提出问题中能书面我表叔这些问题。() 6、在猜想与假设中无需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7、在实验时要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8、在评估时需要汲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 9、在合作时无需注意合作精神。() 10、在设计实验时要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2、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学专业2014年级A 班 《物理教学概论》考试试卷A 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体会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过程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过程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教研室马久文 内容摘要: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在概念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概念教学是认识客观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能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概念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观性,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明确构建意义,关注概念的主观性和抽象性,让学生能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能协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念。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基本内容方法过程 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主要指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是以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实验的内容作为基础的,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的出发点,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总而言之,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如果学生对概念不理解或死记硬背,就不能真正的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要应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感到困难。要想进一步通过物理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经常反映物理概念抽象难懂,运用物理知识去说明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有较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对物理概念的一知半解。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新概念,以及引入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懂得正确运用概念解决实

际问题,同时,又往往割裂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使物理教学不能有序地进行下去,对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真可谓“不积硅步,何以致千里”。因此,认真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概念教学是引导学生进入物理知识殿堂的第一站,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概念的认知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在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概念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初中物理概念?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变化规律。初中物理内容尽管浅显,但知识覆盖面比较广。物理概念的教学实际上也就是从这二方面来进行的。 1.关于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 初中物理给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如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电阻等。通过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此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例如: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第一个比较深入比较详细讨论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抓住物质的属性大做文章。怎样区别不同物质、怎样说明不同物质的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考试题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学专业2014年级A 班 《物理教学概论》考试试卷A 姓名: 学号: 班级: 得分:_______ 启用时间:2017年1月14日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 、 、 。 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 、 、 、 等。 3、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 为 、 、 、 。 4、物理复习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 。 5、教材分析的依据是 、 、 、 。 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是指( )。 A 、讲授的物理内容必须是正确无误 B 、讲授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都必须讲深、讲透、讲全 C 、对任何一个物理问题或原理的表述都必须是十分严格 D 、所有的物理实验都必须是高度精确的

2、下列属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着重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A、发展性原则 B、双边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的方法是( )。 A、复习旧知识法 B、讲故事法 C、实验法 D、举例法 4、下列测验属于目标参照测验的是( )。 A、期末考试 B、升学考试 C、分班考试 D、竞赛考试试试 5、关于物理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 B、物理概念的定义就是物理量; C、物理量仅从量的方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D、物理量的定义式一定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交流与合作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2、在评估中能注意探究活动中为解决了矛盾,发现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3、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中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无需记录实验数据。() 4、在分析与论证中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5、在提出问题中能书面我表叔这些问题。() 6、在猜想与假设中无需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7、在实验时要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8、在评估时需要汲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 9、在合作时无需注意合作精神。() 10、在设计实验时要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17-01-13T10:48:37.8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作者:孙晓菊[导读] 你将如何实验,请画出电路图。”这样,学生在一系列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有梯度的问题诱导下,很容易完成了实验。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店子镇昌里中学26675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物理实验和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抽象能力还不高,因此对实验的设计、记录、分析一定会存在很多漏洞。教师应提前设计好教学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实验,体验实验的乐趣。下面就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特别是独生子女、留守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制约,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动机不明朗,学生的“注意”学习时间持续较短,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习惯有待于养成。因而,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还来源于兴趣,兴趣决定着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因而,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应着力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效地完成实验教学。 1.注重课堂情境的现实熟悉性。课堂情境的现实熟悉性是指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应是学生所熟悉的现实存在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既符合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不是对生活现象的原样照搬,而是对生活现象的抽象和加工。如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在学生弄清了什么是杠杆后,我展示了小敏和小虎玩翘翘板的图片(小虎在空,小敏在地),并提出问题:杠杆这时平衡了么?如果小虎想将小敏翘上去,你能帮他想个办法么?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改变杠杆的什么要素来改变杠杆的平衡的?你能猜想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么?玩跷跷板是我校学生的一大乐趣,这样,将现实抽象成图片,直观地显示出来,于抽象中有直观,学生再联系生活,就踊跃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从而顺利进入了实验。 2.注重课堂情境的可操作性和显象性。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显象性,是指教师设计的课堂情境操作起来简单,而所发生的现象明显可观。如在《探究大气压的存在》的实验时,我曾进行过两次情境设计。第一次,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纸杯、一个纸板,让学生将纸杯灌满水,用纸板盖住,倒置后观察现象。很多同学的纸板掉了下来,水流了一地。情境创设基本失败,第二次试验,我给两个学生发一个皮碗,让他们使劲按在平滑的桌面上,再用力拉一拉,观察现象。这次同学们很容易地做了出来,并且现象很明显:使很大的劲才能将皮碗拉掉。接着,让学生将皮碗轻放在平滑桌面上,再挤压皮碗,会发现什么现象?(有气流声,皮碗里的空气被排出。)这样就很容易地体验了大气压的存在。上述两个情境,第一个失败的原因是可操作性较差;第二个成功的原因是器材少,便于操作,现象明显。 3.注重课堂情境的激励性。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把,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在设计实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遵循课堂教学激励性原则,设计激励性问题,让学生在主动的情绪下互动,以优化实验教学。如在探究《怎样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时,我出示了如下激励题:“你能使实验台上的灯泡亮起来么?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好。” 在学生试验后,让学生展示,有的同学无法使灯亮起来(短路),有的同学连掉了开关(长明)。这时教师就要及时激励;“虽然有的同学没有使灯亮起来,但他给我们探究出了电路的错误状态——短路,他为我们以后的学习铺平了道路,也是很不简单的。”接着提出:“你能将你的实验方法说给大家听听么?试试看。”这些话语,看似平常,但它激励着学生产生想试一试的欲望(这就成功了一半),抚平了学生受挫的心灵。 二、转换教学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服务者。要完成这一角色的使命,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换位思考。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充分考虑以往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设计课堂诱导题。如在进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我设计了如下诱导题:“导体有材料、粗细、长度、温度的区分么?”诱导学生从导体自身因素考虑,来进行猜想。“你猜想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几个?要探究其中的一个因素是怎样影响电阻的,你准备怎么办?要探究长度如何影响电阻,你准备选择什么器材?应选择什么样的导线?你将如何实验,请画出电路图。”这样,学生在一系列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有梯度的问题诱导下,很容易完成了实验。 2.全员参与,做好服务。教师要扮演服务角色,就必须允许学生犯错误。在学生实验时,根据不同实验小组所犯的错误,及时启发,及时纠正,及时反馈。这样,在学生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就能使实验教学得到优化。 3.交流互动,促进学生的试验评估能力。物理实验教学过程,是学生全员参与实验的过程,而不同学生的试验方法、实验所获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在组织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小组内、班级内的合作交流引导,并让学生对自己的试验过程进行自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也评一评他人的实验设计。这样,学生在自评和他评中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借鉴他人的经验,既完善了实验过程,又为以后的实验设计奠定了基础。在评价中,切忌教师大包大揽,要知道,教师的评价是教师的感受,和学生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 三、注重知识应用,拓展实验天地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在实验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实验能力,而最终目的是将科学知识运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科学实践之中。因而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自制实验教具,完成实验,并应将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付诸学生的行动,做好检查、评比、展示,切不可忽视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而放任自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