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通风空调室内的空气..

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通风空调室内的空气..
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通风空调室内的空气..

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通风空调室内的空气.. Simulationofindoorairflowinventilatedroombyzero-equationturbulencemodel

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通风空调室内的空气流动:

4MIT零方程湍流模型的应用

采用MIT零方程模型可快速双不失工程上精度地对室内空气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为了考察该湍流模型在室内空气流动中的实用性,此处再给出几个不同类型的算例,以说明该模型在室内空气流动数值模拟中的优越之处。计算工具为上述的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自行开发的STACH-3。

4.1室内等温流动

采用的算例和实验资料是1990年Nielsen等人对图6所示的房间进行的测试数据8]。该房间尺寸为:高度H=3.0m,长高比L/H=3.0,宽高比W/H=1.0,送风口高为h,h/H=0.056,回风口高为t,t/H=0.16,送风速度v0取为取为1.0m/s,水平入流。此处将采有用X/H=1.0和X/H=2.0两个断面上,时均速度v沿高度方向Y的分布来进行对比和分析。

图6实验房间示意图

图7为上述两个断面上的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的对比,由图可以看出,对于等温流动,MIT 零方程模型仍然能取得和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的模拟结果,并且,对于本次计算所用网格数(37×20×3),在PIII500,128M内存微机上只需3min即可获得收敛结果。

图7速度沿高度方向分布

4.2室内非等温流动

文9]为了验证房间通风情况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一间长×宽×高为4.2m×4.2m×2.8m的小屋内非等温送风,采用顶送风,送风口为宽度0.024m的条缝风口,回风口位于小屋右下角,高为0.05m.。斜向下45°送风,送风量为0.06m3/s,送风温度为15.5℃,回风温度为22℃,送、回风温度为6.5℃,室内由电加热器模拟均匀分布热负荷19W/m3。房间结构如图8所示。

图8实验及计算用房间示意图通常人们关心的只是工作区的温度和速度值,故实验所测点为房间正中(长度方向一半处,X=2.1m)高度依次为0.15m,0.6m,1.2m,1.8m处的温度和速度值。利用前述模型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如图9所示。由图9可见,各实验点与模拟值的速度差值均在0.08m/s以下;温度相差也很小,最大差值仅为0.8℃。说明计算值和测量值吻合较好。在前述计算机上,对于本次计算采用的网格数(24×16×14),大约计算10min即可收敛。

图9实验与计算值对比5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采用MIT零方程模型对室内空气流动数值模拟可以获得和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的结果。在CFD发展初

期,限于当时计算机技术的水平,对于湍流的模拟多采用简单的湍流模型,如普朗特混合长度模型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湍流认识的提高,人们开始采用一些复杂的湍流模型,如常用的k-ε模型等。但是实践表明,k-ε模型对很多问题仍不能获得满意的模拟结果,故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湍流模型,如Reynolds应力模型(RSM)、代数应力模型(ASM)等高阶封闭的模型。这些模型需要求解的微分方程均在10个以上,对于工程中需要求解的复杂,三维耗时太多,无法满足工程应用快速的需要,而且,对于某些特定问题,这些复杂模型的模拟结果并不比简单模型模拟得效果好2.7]。于是,近年来零方程等简单模型又为众多学者所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简单模型是建立在高级的湍流数值模拟技术基础上的,如上述的MIT 零方程模型即是借助直接数值模拟的结果提出的,这正表明了"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原理。当

然,由于零方程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它在特定领域内的适用性还需要在实践中接受进一步的检验。

6结论

1)对于室内空气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共存的混合对流流动,采用MIT零方程模型能获得比带浮升力效应的k-ε模型更为准确的结果。

2)MIT零方程模型对室内等温和非等温流动能快速获得模拟结果,并能保证一定准确度,可以用于暖通空调工程室内空气流动的数值模拟,指导设计;

3)针对性强的零方程湍流模型对特定问题能比复杂湍流模型取得更好的结果,这可满足工程应用快速高效的要求,但其适用性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CHENQingyan,MoserA,HuberA.Predictionofbuoyant,turbulentflowbyalow-renolds-

numberk-εmodelJ]ASHRAETransaction.1990.96(1):564-57.

2]CHENQingyan,XUWeiran.Azero-equationturbulencemodelforindoorairflowsimulation

J].EnergyandBuilding,1998,28:137-144.

3]NielsenPV.TheselectionofturbulencemodelsforpredictionroomairflowJ].ASHREA Transactions,1998,104(1)1119-1126

4]TrittonDJ.PhysicalFluidDynamicsM].ClarendonPress,Oxford,1998

5]CHENQingyan,IndoorAirflow,AirQualityandEnergyConsumptionofBuildings

M].KripsReproMeppel,1998

6]XUWeiran.NewTurbulenceModelsforIndoorAirFlowSimulationD].USA: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 echnology,1998.

7]SaidMNA,ZHANGJS,ShawCY,https://www.360docs.net/doc/1a9294946.html,putationofroomairdistributionJ].ASHREATransactions,1995 ,101(1):104-118.

8]SaidMNA,JouiniDB,PlettEG.InfluenceofturbulenceparametersatsupplyinletonroomairdiffusionA] .ASME.ProceedingsofASMEWinterAnnualMeetingc].NewOrleans,Louisiana,1993.

AwbiHB.Applicationof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inroomventilationJ].BuildingandEnvironment.1 989,24(1):73-83

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通风空调室内的空气流动: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技术规范

第1章. 工程技术规范 1.概述 本工程的项目均须应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部颁规程、安徽省与合肥市地方标准及有关行业性标准。下述规范中如遇版本更新,以更新后之版本为准。同一规范在新旧版本共同使用的过渡期内,以较新版本为准。 A《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B《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J116-2001 C《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D《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E《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368-2005 F《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G《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 H《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 I《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施工安装》03K404 J《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K《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L《建筑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M《采暖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42-82 N《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 10801.1-2002 O上述规范仅为列出的部分规范。未被列入上述目录之规范亦应遵守。 乙方向甲方提供的工程应满足上述约定前提下,甲方还特别要求如下: A若图纸上或本合同条件之间的说明与规范、标准相互之间不一致、有分歧、另有说明或要求,乙方须以较优或较严者为准,进行施工。 B乙方不得擅自使用未经甲方认可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物料于本工程。 2.系统设计要求

2.1.一般规定 2.1.1.本工程厨房与卫生间不供暖,其余区域采用干法地暖供暖。 2.1.2.要求整个房间提供一个温度控制装置,温控器安装在客厅。 2.1. 3.制热功能:冬季通过地面敷设盘管制热满足室内采暖需求; 2.1.4.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宜采用 45-50℃,不应超过60℃,供、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2.1.5.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在客厅、卧室区域宜在24-26℃,最高不超过28℃。 2.1.6.全年热水功能:全年提供生活热水。 2.2.地面构造 2.2.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宜由基层(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 面)、找平层、绝热层(上部敷设加热管)、伸缩缝、填充层和地面层组成。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加热管应敷设在木地板下部、龙骨之间 的绝热层上,这时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 2.2.2.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不低于20mm, 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不低于30mm; 2.2. 3.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不宜大于12mm,填充层的厚 度不宜小于50mm。 2.2.4.当采用干铺法时,木龙骨中心距为303mm,则根据木龙骨宽度50mm,龙骨 间绝热层应采用预制管槽EPS板,厚度同龙骨高度,宽度250mm。 2.3.分集水器、加热管系统 2.3.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 2.3.2.连接在同一分、集水器上的同一管径各环路加热管的长度宜尽量接近,并不宜 超过120m。 2.3.3.加热管的布置,应根据保证地面温度均匀的原则,宜将高温管段优先布置于外 窗、外墙侧。当采用干铺法时采用平行型布置,当采用湿铺法时选择采用回 折型。 2.3.4.加热管的敷设管间距,应根据地面散热量、室内空气设计温度、平均水温及地 面传热热阻等通过计算确定。 2.3.5.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宜小于0.25m/s。 2.3.6.地面固定设备及卫生洁具下无需布置加热管,其他根据设计要求布置。

通风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通风部分 (2)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基本资料 (2) 1.1 工程概况 (2) 1.2 基本资料 (2) 第一章设计内容 (2) 2.1 确定通风方式 (2) 2.2 送风量和排风量的计算 (3) 2.3 管道系统布置与水力计算 (3) 2.4 风机选择 (4) 空调部分 (5) 第一章工程概况 (5) 1.1 建筑概况 (5) 1.2 设计参数 (6) 第二章空调负荷计算 (6) 2.1 室内冷负荷计算 (6) 2.1.1 用冷负荷温度计算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6) 2.1.2用冷负荷系数计算窗户因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6) 2.1.3 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4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5 室内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8) 2.1.6 室内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8) 第三章空调系统方案确定 (9) 3.1 冷热源机组的确定 (9) 3.1.1 冷热源方案分析 (9) 3.1.2 空调系统划分送风区划分 (9) 第四章空调机组的选择 (10) 4.1 空调房间风量、冷量的确定 (10) 4.2 末端设备选型 (11) 第五章风系统设计计算 (11) 5.1 风系统设计概述 (11) 5.2 通风管道的选择 (11) 5.3 风管水力计算 (11) 第六章水系统设计计算 (12) 6.1 空调水系统形式的确定 (12) 6.1.1 冷冻水系统的选择 (12) 6.1.2 冷却水系统的选择 (14) 6.1.3 水循环水力计算 (14)

通风部分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基本资料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营业及办公建筑。地下一层,建筑面积770m2。地下一层为车库及各类机房。要求进行地下室的通风排烟设计。 1.2 基本资料 本工程位于市中心,动力与能源完备,照明用电充足,自来水和天然气由城市管网供应。土建专业提供地下室平面图一张。 第一章设计内容 2.1 确定通风方式 地下一层的有害气体主要是由地下停车场产生,而地下停车场内汽车排放的有害物主要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等有害物。怠速状态下,CO、HC、NOX三种有害物散发量的比例大约为7:1.5:0.2。由此可见,CO是主要的。根据TT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只要提供充足的新鲜的空气,将空气中的CO浓度稀释到《标准》规定的范围以下,HC、NOX均能满足《标准》的要求。 由《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2001版)]及《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1998(2001版)]中对地下车库设消防排烟的规定知:本建筑属于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在面积超过100m 2,且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窗或固定窗房间是指机械排风排烟设施。 在考虑地下汽车库的气流分布时,防止场内局部产生滞流是最重要的问题。因CO较空气轻,再加上发动机发热,该气流易滞流在汽车库上部,因此在顶棚处排风有利,排风口的布置应均匀,并尽量靠近车体。新风如能从汽车库下部送,对降低CO浓度是十分有利的,但结构上很难做到,因此,送风口可集中布置在上部,采用中间送,两侧回。在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系统安装简

空气净化与消毒..知识讲解

目录 2英文参考 WS/T 368-2012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air cleaning technique in hospitals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8-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3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李卫光、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邵丽丽、贾会学。 4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卫生部 6 3 术语和定义

7 4 管理及卫生学要求 8 5 空气净化方法 5.1 通风 5.1.1 自然通风 应根据季节、室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通风。 5.1.2 机械通风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标准号:GB 50019-2003 ◆发布日期:2003 年 ◆实施日期:2004 年4 月1 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 2.1.1 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 -20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 注:( 1 )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 2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 -100m2 )时,轻工业可低至10 ℃;中作业可低至7 ℃,重作业可低至 5 ℃。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 ℃;办公用室16 -18 ℃;食堂14 ℃;盥洗室、厕所12 ℃。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2.1.2 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 /s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 (m3 · h )] 时,不宜大于0.3m /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 时,不宜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 2.1.4 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 2.1.4 ]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表 2.1.4 ]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 1 -2 ℃。 第 2.1.5 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4.3.5 条至第 4.3.7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 2.1.6 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应采用24 -28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 ;风速不应大于0.3m /s 。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确定;工作区的风速,宜采用0.2 -0.5m /s, 当室内温度高于30 ℃时,可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 2.2.1 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第 2.2.2 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第 2.2.3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 2.2.4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 2.2.5 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1 天的日平均温度。

(完整word版)新风系统设计说明

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新风系统 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现场情况; 2、暖通空调设计标准,设计手册。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办公用会议室,建筑面积为220平方米,层高为3.20米,人数约105人。 三、新风量确定: 按照采暖通风和设计规范并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将需要新风量计算如下: 1、按每平米地板面积新风量指标计算:20X220=4400m3/h; 2、按每人最小新风量计算(考虑有一些吸烟状况): 105X40=4200m3/h; 3、按保证室内环境换气次数计(考虑有一些吸烟状况): 220X3.2X6=4224m3/h; 四、设备选型及说明 以本工程实际情况及上述计算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确定总新风量为4000m3/h—4500m3/h满足要求,根据现场尺寸,选用一台或两台新风换气机。这样既可以保证向室内提供经过过滤的新鲜空气,同时将等量的室内烟雾等污浊空气排到室外,双向换气还可以减少室内冷热量损失,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第二部分:空调系统 一、设计参数 (一)、室外计算参数 1、冬季空调计算温度:-12℃ 空调计算相对湿度:45% 2、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2℃ 空调计算相对湿度:60% (二)、室内计算参数 夏季:温度:25±2℃相对湿度:55% 冬季:温度:18±2℃相对湿度:45% 二、负荷的确定 1、本工程空调负荷包括建筑负荷、人体负荷、照明负荷、新 风负荷及其他符合: 其中:建筑负荷为50w/m2,人体负荷为65w/m2,灯光负荷为40w/m2,新风和其他负荷为150w/m2; 2、根据以上单位面积负荷计算出总空调负荷为: 230X305=70150w。 三、空调设备选型 1、根据现场情况,可以安装11台风机盘管; 2、根据上述空调负荷计算结果,每台风机盘管负担6.3KW, 因此选用11台型号为FP-12(008型)的风机盘管,单台参数 为:冷量约6.2KW/台,风量约1350m3/h。

通风空调风口设计规范

通风空调风口设计规范 第一节一般说明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风空调风口(简称风口)的分类、基本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各类出风口和进风口。其它类似用途的产品也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GB 8070空气分布器性能试验方法 GB 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列 GB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 GB 1125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落薄钢板及钢带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3 分类与基本规格 3.1 分类 3.1.1 按用途分类: A.出风口 B.进风口 3.1.2 按型式分类: A.百叶风口:外形有方形、矩形、圆形;叶片有单层、双层等。 B.散流器:有圆形、方形、矩形、圆盘形等。 C.喷口:有圆形、矩形、球形等。 D.条缝型风口:有单条缝和多条缝等。 E.旋流风口。 F.孔板风口(包括网板风口)。 G.专用风口:如椅子风口、灯具风口、孔风口、格栅风口等。 3.2 基本规格 3.2.1 风口基本规格用颈部尺寸(指与风管的接口尺寸)表示,按GB 321的要求排列,详见表1和表2。 圆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1

方、矩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2 3.2.2散流器基本规格可按相等间距数50mm、60mm、70mm排列。 3.3型号表示法 3.3.1型号表示法 分类代号表表3 规格代号用风口基本规格数值的1/10表示。 3.3.2型号示例: FJS-3225--表示矩形散流器,规格为320*250(mm) FQP-16--表示球形喷口,规格为160(mm)

FYS-25--表示圆形散流器,规格为250(mm) 第二节技术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风口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尺寸偏差的允许值如下: a:矩形(包括方形)风口的尺寸允差风表4。 尺寸允差(mm)表4 b:矩形(包括方形)风口两条对角线之间的允差风表5 c:圆形风口的尺寸允差见表6 尺寸允差(mm)表6 4.1.3风口装饰平面应平整光滑,其平面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值。 平面度表7 4.1.4风口装饰面上接口拼缝的缝隙,铝型材应不超过0.15mm,其它材料应不超过0.2mm。 4.1.5 风口的叶片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叶片间距的尺寸偏差不大于±1mm; b:叶片弯曲度3/1000mm; c:叶片平行度4/1000mm;

《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模拟试题a答案

《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A 卷答案 一、填空题 (20×2=40分) 1.为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采用自然或机械的方法,对某一空间进行换气,以造成卫生安全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 2.加压防烟是用风机把一定量的室外空气送入房间或通道内,使室内保持一定压力或门洞处有一定流速,以避免烟气侵入。 3.x F x L υ)10(2+= 4.室内空气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人体附近空气流速,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的温度。 5.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6.在0-0平面上,余压等于零,我们把这个平面称为中和面。 7.蒸汽喷管加湿、干蒸汽加湿器、电加湿器 8.空调房间的热、湿负荷全部是由经过处理的空气来承担的空调系统。定风量系统和变风量系统。 9.惯性作用、拦截作用、扩散作用、静电作用。 10.一般净化.中等净化.超净净化。 11.减湿冷却、等湿冷却、减焓加湿、等焓加湿、增焓加湿、等温加湿、增温加湿。 12.单位时间内通过每平方米喷水室断面空气的质量流量。υρ

13.盘式散流器、直片式散流器、流线型散流器、送吸式散流器。 14.粗效、中效、高效过滤器 15.通过隔振系统传递给支撑结构的传递力F 与振源振动总干扰力0F 之比,即 0 F F T =, 橡胶隔振垫和橡胶隔振器、弹簧隔振器。 16.声波传播时,由于空气受到振动而引起的疏密变化在原来的大气压强上叠加了一个变化的压强。 17.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室内空气基准温度。 18.冷负荷是指为了维持室内温度恒定,在某一时刻需要供给房间的冷量。 19. 侧送侧回,上送下回,中间送下上回,上送上回,下送上回 20.以频率为横坐标,以声压级为纵坐标画出噪声图形。声级计。 二、简答题 (40分) 1.说明房间得热量与冷负荷区别和联系。(6分) 2.试述进行表面冷却器计算类型(包括已知条件、求解内容),计算的原则(满足三个条件)。(5分) ()γβ,g f E ==w1 121t t t t --

空调系统设计说明书_范文

设计总说明 本设计为上海市某办公楼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该办公楼属大型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55000㎡。地下两层,地上二十八层,建筑总高度为99.6m。地下两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二十八层均为办公用房。该建筑的主要功能间有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全楼冷负荷为3080千瓦,全楼采用风冷热泵机组进行集中供给空调方式。 本建筑位于上海市。上海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东经121°43′,北纬31°16′。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但由于地处沿海,雨季较为分散,以夏季雨量最大。夏季空调室外日平均温度30.4℃,办公室室内温度26℃,湿度65%,室内风速v ≤0.3 m/s;冬季办公室室内温度20℃,湿度40%,室内风速v≤0.2 m/s。 设计的依据主要有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上海市某办公楼空调通风系统设计》、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GBJ19—87、HV AC暖通空调节设计指南、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简明通风设计手册等。 考虑该大厦为办公楼,空调的运行时间主要在上班时间,所以计算负荷时本设计取的时间为6—18时。此设计中的建筑主要房间为办公室,大多面积较小,且各房间互不连通,应使所选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对各个房间的独立控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选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房间内布置吸顶式风机盘管,嵌入暗装的形式。将该集中系统设为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机组从室外引入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全部冷负荷及部分的新风湿负荷。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由百叶风口下送和侧送。水系统采用闭式双管异程式,冷水泵四台,三用一备。 在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完成主机和风机盘管的选型,并通过风量、水量的计算确定风管路和水管路的规格,并校核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和压头用以确定风机和水泵。 通风设计方面,地下室为车库及设备用房,设计成机械送排风为主,自然进排风为辅的方式,其换气每小时不小于6次;卫生间排风设计为排风扇机械排风到外阳台,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10次的换气量计算;考虑到办公室吸烟问题,也采用排风扇机械排风到外阳台,排风量为送风量的80%。电梯前室及楼梯间设计加压送风。 该设计按照建筑结构及其要求制定空调方案,力求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即能够满足办公舒适性。此外还要从空调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经济性,以及建筑整体的美观度考虑。中央空调在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先进。能够有效的管理,一次性投资,后期使用方便,并且不占用建筑的有效空间。本文就是对中央空调的设计到选型,到校核计算的一个说明。从使用性到科学性再到经济性上做到好的结合。方案选择是整体考虑以及设计的总体思想,计算部分是整个设计的基础,绘图部分是与设计施工相联系的实际的走管和安装。三个部分相依相承,都与整个工程密不可分。各个部分都要保证科学合理,正确无误,经济适用。 本设计是真实性课题的典例。其中,有理论的分析计算,有中央空调方案的选择论证,有实际的绘图安装。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实例。设计计算主要有冷负荷的计算,送风量的计算,管路的计算等。冷负荷的计算确定了各个房间的空气状况和调节条件,以及整个工程的负荷量。是确定室内空调调节方案的主要数据。也是选择冷水机组最主要的参考数据。送风量和管路的计算是面向实际设备和管路的数据资料。都是整个设计的基础。 在上面主要阶段完成以后还要对一些具体细节的问题加以论证思考并列出解决方案。比如管

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60010100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66学时 学分:4.0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空调与制冷专业的主要职业技术课之一,包括通风和空气调节两部分内容。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课程设计等环节,使学生掌握通风、空调系统的组成、设备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管道系统和设备的选择计算方法。能进行公共与民用通风系统和一般空调系统设计。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题一:室内污染物控制与通风 主要内容: (一)污染物与控制 (二)局部通风 (三)全面通风 (四)自然通风 (五)建筑物的防火排烟系统 教学要求: 1、全面通风量的计算。 2、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空气平衡与热平衡。 3、掌握全面通风,局部通风设计方法。 4、非工业污染物的分类、来源及危害。 5、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6、建筑设计的防火防烟分区。 7、建筑物的防火排烟系统在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课题二:湿空气的状态参数与处理 主要内容: (一)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二)两种不同状态空气混合过程的计算 (三)空气处理过程 教学要求: 1、湿空气的状态参数,焓--湿图的组成。 2、两种不同状态的空气混合过程的计算。 3、几种典型的空气处理过程, 4、焓--湿图的应用。 课题三:空调房间的冷(热)、湿负荷及送风量确定 主要内容: (一)人体热舒适与室内计算条件 (二)室外气象和室外计算条件 (三)通过围护结构的得热量及其形成的冷负荷(用冷负荷温度计算) (四)室内热源、湿源的散热散湿形成的冷负荷与湿负荷(用冷负荷系数计算) (五)空调房间送风状态与送风量的确定

教学要求: 1、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 2、通过围护结构的得热量及其形成的冷负荷,室内热源、湿源的散热散湿形成的冷负荷与湿负荷的计算方法。 3、夏、冬季送风状态点及送风量的确定方法。 4、人体热舒适指标。 5、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概念。 课题四:空气调节系统 主要内容: (一)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二)新风量的确定和空气平衡 (三)定风量式空调系统 (四)变风量式空调系统 (五)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六)诱导式系统 (七)分散式空调系统 教学要求: 1、空气调节系统的四种分类方法中的有关概念。 2、新风量的确定原则。 3、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4、热泵型空调机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5、各式空调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课题五:空气的处理设备 主要内容: (一)空气热湿处理设备类型 (二)喷水室 (三)冷却、加热盘管与电加热器 (四)常用空气湿处理设备 (五)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教学要求: 1、空气处理设备的类型,结构特点。 2、空气处理设备的选型计算。 3、空气与水的热湿交换机理。 4、空气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 5、不同类型的空气处理设备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课题六:空调风系统设计 主要内容: (一)空调房间气流组织 (二)通风空调风系统管路设计 (三)通风空调系统的消声、防振 教学要求: 1、送、回风口布置及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2、通风管道的水力计算。 3、通风空调系统的消声与减振的方法。

空气净化与消毒

WS/T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2 英文参考 WS/T368-2012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air cleaning technique in hospitals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 年8月1日起实施。 WS/T368-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李卫光、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邵丽丽、贾会学。 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空气净化的管理及卫生学要求、空气净化方法和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卫生部 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气净化air cleaning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 3.2 洁净手术部(室)clean operating department(room) 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等指标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手术部(室)。 3.3 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 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压,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 3.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entral air-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system 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标准

天佑家园一期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要求 第一章工作范围P1-3页 第二章施工依据P4-5页 第三章专业技术要求 第一节风机P5-10页 第二节风管及风阀、风口P10-21页 第三节防腐及油漆P21-3页 第四节绝热P23-25页 第五节隔震设施P25-26页 第六节通风空调系统试验和试运行P27-28页

第一章工作范围 一、地下车库及楼内通风系统工作范围 承包商须按照图纸和本技术要求内所述的内容,提供下列所需的通风及空调系统装置的采购、安装、调试、操作及维修等各项要求:1:采购及安装送排风系统及有关设备和配/附件、所有风管及有关设备及支吊架的防腐、保温材料、所有有关设备及机房的防震、隔震、降噪及消声设备等,使设备及系统的运行噪音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本技术要求的规定和图纸的设计参数。供应及安装所需的套管,并负责套管与墙(或楼板等)之间的土建封堵。负责本标段的所有设备单机试运转、系统调试,配合消防系统联动、调试等工作。 2:承包单位负责所有材料、构配件和设备采购、运输、贮存、二次搬运、安装、调试等一切工作。 3:通风空调系统相关的一切所需许可、审批及验收,包括施工图和设备、材料送审,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所需费用均由承包商承担;提供所有设备和材料的技术资料(包括所需样品);提供工程进度计划表、施工及运输方案;提供所有系统的一切所需的清洁、测试、试运行及系统平衡等工作;提供竣工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图纸、验收文档资料等);提供在保养期内的维修及保养;提供零备件、设备系统测试报告、操作及维修手册等等。 4:与其它相关单位合作及协调,以按时完成有关工作,提供对业主员工培训及技术指导。 5:承包商应保证组织足够的技术力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所有的设计

新风系统设计说明

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新风系统 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现场情况; 2、暖通空调设计标准,设计手册。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办公用会议室,建筑面积为220平方米,层高为3、20米,人数约105人。 三、新风量确定: 按照采暖通风与设计规范并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将需要新风量计算如下: 1、按每平米地板面积新风量指标计算:20X220=4400m3/h; 2、按每人最小新风量计算(考虑有一些吸烟状况): 105X40=4200m3/h; 3、按保证室内环境换气次数计(考虑有一些吸烟状况):220X3、 2X6=4224m3/h; 四、设备选型及说明 以本工程实际情况及上述计算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确定总新风量为4000m3/h—4500m3/h满足要求,根据现场尺寸,选用一台或两台新风换气机。这样既可以保证向室内提供经过过滤的新鲜空气,同时将等量的室内烟雾等污浊空气排到室外,双向换气还可以减少室内冷热量损失,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第二部分:空调系统 一、设计参数

(一)、室外计算参数 1、冬季空调计算温度:-12℃ 空调计算相对湿度:45% 2、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 3、2℃ 空调计算相对湿度:60% (二)、室内计算参数 夏季:温度:25±2℃相对湿度:55% 冬季:温度:18±2℃相对湿度:45% 二、负荷的确定 1、本工程空调负荷包括建筑负荷、人体负荷、照明负荷、新 风负荷及其她符合: 其中:建筑负荷为50w/m2,人体负荷为65w/m2,灯光负荷为40w/m2,新风与其她负荷为150w/m2; 2、根据以上单位面积负荷计算出总空调负荷 为:230X305=70150w。 三、空调设备选型 1、根据现场情况,可以安装11台风机盘管; 2、根据上述空调负荷计算结果,每台风机盘管负担6、3KW, 因此选用11台型号为FP-12(008型)的风机盘管,单台参数 为:冷量约6、2KW/台,风量约1350m3/h。 第三部分:安装及其她说明 1、本工程施工安装应遵循《通风及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配套使用. 1.0.4通风与空间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也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且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l 风管air duct 采用金属、非金属薄板或其他材料制作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管道。 2.0.2风道air channel 采用混凝土、砖等建筑材料砌筑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 2。0.3通风工程ventilation worb 送风、排风、除尘、气力输送以及防燃烟系统工程的统称. 2。0.4 空调工程 air conditioning works 空气调节、空气净化与洁净室空调系统的总称。 2。0.5风管配件duct fittings 风管系统中的弯管、三通、四通、各类变径及异形管、导流叶片和法兰等. 2.0.6风管部件 duct accessory 通风、空调风管系统中的各类风口、阀门、排气罩、风帽、检查门和测定孔等. 2.0。7 咬口seam 金用薄板边缘弯曲成一定形状,用于相互固定连接的构造。 2.0.8 漏风量air leakage.ie 风管系统中,在某一静压下通过风管本体结构及其接口,单位 时间内泄出或渗入的空气体积量. 2.0.9 系统风管允许漏风量airsystempermlsslbleleakag.rate 按风管系统类别所规定平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允许漏风量. 2.0.10 漏风率 air system leakage rat;. 空调设备、除尘器等,在工作压力下空气渗入或泄漏量与其额定风量的比值. 2。0.11 净化空调系统air cleaning system 用于洁净空间的空气调节、空气净化系统。 2.0.12 漏光检测 air leak check with lighting 用强光源对风管的咬口、接缝、法兰及其他连接处进行透光检查,确定孔洞、缝隙穿渗漏部位及数量的方法. 2.0。13 整体式制冷设备packaged refrigerating unit 制冷机、冷凝器、蒸发器及系统辅助部件组装在同一机座上,而构成整体形式的制冷设备. 2.0。14 组装式制冷设备assembling refrigerating unit 制冷机、冷凝器、蒸发器及辅助设备采用部分集中、部分分开安装形式的制冷设备。 2.0。I5风管系统的工作压力 design working pressure 指系统风管总风管处设计的最大的工作压力. 2.0.16空气洁净度等级air cleanliness class 洁净空间单位体积空气中,以大于或等于被考虑出径的粒子最大地度限值进行划分的等级标准。 2.0。17 角件 corner pieces 用于金用薄用权法兰风管四角连接的直角型专用构件。 2.0.18风机过压器单元(FFU、FMU)fan filter(m.dule)u。it 由风机箱和高效过滤器等组成的用于洁净空间的单元式送风机组. 2.0.19空态as-built 洁净室的设施已经建成,所有动力接通并运行,但无生产设备、材料及人员在场.

商用厨房室内通风空调设计(上海希科)

商用厨房室内通风空调设计 2.1 商用厨房的功能特点及通风系统要求 2.1.1 厨房功能特点概述 餐饮业餐馆、饮食店和食堂的厨房根据性质大致分为以下若干类:中餐厨房、西餐厨房、员工食堂厨房及美食广场厨房等。中餐厨房烹饪温度高,油烟多,污染严重;员工食堂油烟量大,而且集中;美食广场油烟较少,比较分散;西餐厨房油烟相对少些。中餐厨房对送排风要求是最高的[10]。 商用厨房设备一般以厚度为0.5~1.5mm的不锈钢304板为主材制作,主要产品有各种炉灶,星盆(水池),蒸饭箱(车),工作台,工作柜,保温台柜,四层货架,油网烟罩,运水烟罩,通风管道等。还包括各种进口或国产的西餐设备,吧台设备,冰箱,热水器,消毒柜,洗碗机,烤箱,制冰机,咖啡机,搅拌机等。 各厨房根据具体经营性质及协作组合关系等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加以设置主食品仓库、副食品仓库、冷库、检验室、粗加工间、切配间、烹饪间、蒸饭间(主食加工)、面点间、备餐间、冷菜间、烧腊间和洗碗间等各功能间。 2.1.2 厨房主要功能间的特点和具体通风需求 厨房各功能间的特点和具体通风需求见表2-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厨房的烹饪间、面点间、蒸煮间、洗碗间、烧腊间是油烟和蒸汽产生的重点区域。 烹饪间作为商用厨房的核心部分,是进行炒、炸、煎、烹烤等烹饪活动的主要场所,会产生大量烹调油烟和散发大量热量,是厨房污染物的集中产出区,污染物的排放是最严重的,需通过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方可排放到大气中,室内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品质也是最差的。烧腊间的烤鸭炉、烤猪炉和面点间的烤箱、小炒炉等,这些设备也会产生大量的油烟污染物和热量辐射。另外蒸煮间的蒸炉和蒸饭车及洗碗间的洗碗机等则会产生大量的蒸汽和热量,需要及时排出,但因油烟较少,可以不必配置油烟净化器。

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时间 6 月13日至6月19日 指导教师(签字) 2011 年 6 月19 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题目及要求 (1) 1.1设计背景 (1) 1.2设计任务 (1) 1.3主要参数 (2) 1.3.1恒温室: (2) 1.3.2热水加热器ⅠSR、ⅡSR: (2) 1.3.3电动调节阀: (2) 1.3.4温度测量环节: (2) 1.3.5调节器: (2) 第二章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 2.1恒温室的微分方程 (3) 2.1.1微分方程的列写 (3) 2.1.2 增量微分方程式的列写 (5) 2.2 热水加热器对象的微分方程 (5) 2.3敏感元件及变送器的特性 (6) 2.3.1敏感元件的微分方程 (6) 2.3.2变送器的特性 (7) 2.3.3敏感元件及变送器特性 (7) 2.4 执行器的特性 (8) 第三章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9) 3.1系统分析 (9) 3.2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 (9) 3.2.1单回路控制系统原理 (9) 3.2.2单回路系统框图 (10) 3.3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11) 3.3.1串级控制系统原理 (11) 3.3.2串级控制系统框图 (12) 第四章单回路系统调节器参数整定 (12) 5.1.1、PI控制仿真 (16) 5.1.2 PID控制仿真 (17) 5.1.3、PI与PID控制方式比较 (17) 第六章设计小结 (18)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设计题目及要求 1.1设计背景 设计背景为一个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冬季温度控制环节,简化系统图如附图所示。 系统由空调房间、送风道、送风机、加热设备及调节阀门等组成。为了节约能量,利用一部分室内循环风与室外新风混合,二者的比例由空调工艺决定,并假定在整个冬季保持不变。用两个蒸汽盘管加热器1SR、2SR对混合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通过送风机送入空调房间内。本设计中假设送风量保持不变。 1.2设计任务 设计主要任务是根据所选定的控制方案,建立起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

SICOLAB洁净手术室空气调节与空气净化(净化空调系统)

SICOLAB洁净手术室空气调节与空气净化(净化空调系统) 一、净化空调系统应使洁净手术部整体处于受控状态,并应使各洁净手术室灵活运行。 二、在手术进行过程中,Ⅰ级~Ⅲ级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宜能够在送风温度低于室温状况下运行。 三、洁净手术室及与其配套的相邻洁净辅助用房应与其他洁净辅助用房分开设置净化空调系统;Ⅰ、Ⅱ级洁净手术室与负压手术室应每间采用独立净化空调系统,Ⅲ、Ⅳ级洁净手术室可2间~3间合用一个系统。净化空调系统应有便于调节控制风量并能保持稳定的措施。 四、净化空调系统设置空气过滤器或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新风口或紧靠新风口处应设置新风过滤器或装置,并应符合新风过滤器宜根据当地环境空气状况采用下图中列出的一道、两道或三道过滤器串联组合形式。 新风过滤器组合 2 在空调机组送风正压段出口应设置预过滤器。 3 在系统末端或靠近末端静压箱附近应设置末级过滤器或装置,并应符合各级洁净手术室和洁净用房送风末级过滤器或装置的最低过滤效率应表1的规定。

表1末级过滤器或装置的效率 4 在洁净用房回风口应设置回风过滤器。 5 在洁净用房排风入口或出口应设置排风过滤器。 五、净化空调系统可为集中式或回风自循环处理方式。Ⅳ级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洁净辅助用房,可采用带高中效及其以上过滤效率过滤器的净化风机盘管机组或立柜式空调器。 六、当整个洁净手术部设集中新风冷热处理设施时,新风处理机组应在供冷季节将新风处理到不大于要求的室内空气状态点的焓值。当有条件时,宜采用新风湿度优先控制模式。 七、通过经济和技术比较,可采用全新风直流系统,或可全年变新风量运行,或可在系统运行的不同时间段根据实际需要变化新风量。 八、应采取提高引入新风质量,减少新风输送途径污染的措施。空气处理机组内各级过滤器应与框架接触紧密,或应有密封措施。 九、洁净手术部净化空调系统可采用独立冷热源或从医院集中冷热源供给站接入。除应满足夏、冬设计工况冷热负荷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非满负荷使用要求。冷热源设备不宜少于2台。 十、一年中需要供冷供暖运行时间较少的洁净手术部宜采用分散式冷热源。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一般规定 第2.1.1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设置空气调节: 一、对于高级民用建筑,当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舒适性温湿度标准时; 二、对于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当采用暖通风达不到工艺对室内温湿度要求时. 注:本条的"高级民用建筑",系指对室内温湿度、空气清洁程度和噪声标准等环境功能要求较严格,装备水平较高的建筑物,如国家级宾馆、会堂、剧院、图书馆、体育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上述各类重点建筑物。 第2.1.2条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空气调节房间的面积和散热、散湿设备。当采用局部空气调节器或局部区域空气调节能满足要求时,不应采用全室性空气调节。 层高大于是10M的高大建筑物,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分层空气调节。 第2.1.3条室内保持正压的空气调节房间,其正压温度值不应大于50Pa (5mmH2O)。 第2.1.4条空气调节房间应尽量集中布置。室内温度和使用要求相近的空气调节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2.1.5条空气调节房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空气调 节器的类别,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最大传热系数,不宜大于表2.1.5所规定的数值。 围护结构最大传热系数[W/(m2.oC)][Kcal/m2.h.°c] 表2.5.1

注:1:表中内寺和楼板的有关数值,仅适用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3oC时. 2:确定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时,尚应符合本规范第3.1.4条的规定. 第2.1.6条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基等于±0.5oC时,其围护热情性指标,不宜小于表2.1.6的规定. 围护结构最小热情性指标表2.1.6 第2.1.7条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的外墙、外墙朝向及其所在层次,应符合表2.1.7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