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县复龙初级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单元 自然的声音教案 教科版

四川省宜宾县复龙初级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单元 自然的声音教案 教科版
四川省宜宾县复龙初级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单元 自然的声音教案 教科版

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

单元课标要求:

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能力目标

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内容标准

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题目是《自然的声音》。本单元通过人类的朋友、哭泣的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三课,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现状,以及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对待已经面临生态危机,严重污染的自然朋友。本单元的环境科学教育,将帮助同学们形成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环境道德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希望在未来一代的努力之下,未来的环境会具有良性发展。

本单元设计强调实践性,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学校教育为地区发展服务。培养学生在青少年阶段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3.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对自然界充满着好奇。同时,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又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偏差。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意识,有的学生用摧残其他生命特别是身边的花草树木等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有的学生以伤害其他生命为乐趣。

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充分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好处与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危害,学会用书中的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培育爱心,珍惜生命,尽自己最大能力去保护大自然,确立一个积极的、正确的环境观。

4.教学建议

(1)整个单元贯穿着“正确认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这一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人类对环境负有保护和改善的责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才能

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尽量结合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事例进行教学,尤其是结合本校环境教育特色进行教学。

(3)要重视调查、考察、实践体验活动,形成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并不容易,需要长期的坚持,前提是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对环保的共鸣。

(4)本单元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可布置学生自学并收集和整理一些当地环境污染的具体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还可以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一些社会调查,让学生尽量多接触一些生动具体的实际问题,对环境保护产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充分估计调查、考察、实践体验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从时间、安全、方法、途径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

(5)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参加环境保护活动需要真正的行动,而非口号,我们要在学生知道怎么做的基础上,明确哪些是我们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把我们的环保行动切实开展起来。可以与校外机构的环保行动、学校大队部活动、班队活动等相结合。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平时也有很多视频和图片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收集利用。

(7)除了课堂教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的宣传,如制作海报、节约小窍门的宣传单以及多媒体材料等。

第一课自然的声音

第一课时生活的必需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视频,美丽的大自然

播放视频资料,展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以及多样

的动植物。

引发学生的兴

趣,导入本节课主

教学环节一:美丽的自然,丰富的资源

1. 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1)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都看到了哪些自然资源;

(2)将这些资源分类,哪些是可以再生的,哪些是

不可再生的;

(3)在刚才的视频中看到的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

物,它们给予人类什么?我们组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或植

物。

2. 学生交流刚才活动后的感想,谈谈对自然界的认

识和感受。

让学生明白,

我们生活中的必需

品都来自于自然资

源;明确再生资源

与不可再生资源的

区别,培育学生的

环境意识。

教学环节二: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

1. 学生课前对家乡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并统计,这

些资源给家乡带来了哪些利益。

2.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详细统计校园内的植物种类,

为校园内的植物制作标牌,将制作好的标牌挂在树上或

放置在花草的旁边。

3. 交流此次活动的收获,新认识了哪些生物,自己

在活动中的感受等。

让学生了解家

乡自然资源,认识

自然资源给家乡带

来的好处;通过了

解校园里的动植

物资源,培养学生

亲近自然的情感,

懂得自然资源的可贵。

教学环节三:多样的生物,独特的生物

1. 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活动可参考“教学

活动设计”,谜语可参考“教学参考资料”。

2. 请猜对的学生讲一讲自己所用的线索,加深学生

对不同种类生物特点的认识。

3. 请学生自己创编一些关于自然资源的谜语。将学

生创编的谜语收集到一起,在年级展示。

认识到生物的

多样性与独特性,

培养学生爱动植物

的情感。

拓展:诗词中的自然

1.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

有关描写和赞美自然环境的古今诗词。

2.将搜集来的诗词做成 PPT 图配文的形式(课前完

成)。

3. 在全班展示本小组作品,并朗诵作品,体验诗词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加深学生对自

然的热爱之情。

小结:今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美丽的大自然,同时也知道了在自然界中有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而且自

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性,所以我们要珍惜我

们身边的环境,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这样,人类的朋

友——大自然才能继续让我们人类在它的怀抱里享受诗

意人生,过着富足的生活。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21.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及相关词语,认识5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并理解体会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课文重点是领会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结构,学会模仿进行片段练习。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难点:领会写法并学习写作中心句为开头的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习生字词,并引导把握全文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 三、读通课文,读通句子。将不明白的地方画下来。 说说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声音?了解文章结构:总分结构。 第二课时: 一、播放课件,导入谈话: 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多么和谐美妙的田园之歌,多么令人向往的大自然的怀抱。大自然都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聆听吧! 2、复习:全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写了哪些声音? (风、水、动物) 二、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句子,想象画面,理解“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 手风琴。” 师:为什么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生:…… 师:出示画面,理解“不一样的树叶……” 出示课件,仿照句式说话:当春风轻轻拂过柳树梢,沙沙沙,你仿佛听到____________.。当秋风吹落梧桐叶,唰唰唰,你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北风呼啸,携着雪花在空中飞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春风拂面,“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夏风习习“夏日草木薰,万物自欣欣”;秋分瑟瑟“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北风呼啸“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当微风……当狂风……(板书:微风狂风)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

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复习目标: 1、知道责任的产生,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C 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3、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复习重点难点: 1、责任的含义及来源,负责的代价与回报,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如何关爱集体, 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信守承诺,勇担过错是重点。 2、怎样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维护国家利益,自觉承担责任是本单元的难点。 一、复习指导 结合当前社会中各种志愿者活动、公益事业及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增强角色和责任,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二、考点扫描,自主复习 1、责任的含义和来源。 2、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 3、承担责任的回报和代价。 4、承担责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5、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6、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7、你准备怎样关爱集体?8、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谈谈你的体会。 9、怎样自觉承担责任?。10、怎样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互助合作 1、对自己背诵的知识点同桌互查 2、小组长抽查本组同学 三、典例精析 学生资料上:1、对中学生来说,下列属于自己承担责任的是: A、抄袭同学作业 B、轮到值日找借口 C、帮助同学补习功课 D、逃学去网吧玩游戏 2.承担责任需要付出的代价:A、时间精力和金钱B、良好的自我感觉 C、他人的赞许 D、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3、小铭一大早就遇到了难题:几年没见的表哥打来电话,说他正在火车站,半小时后就要转乘飞机离开,希望小铭7时30分到火车站见一面。小铭很想见表哥,但如果见表哥就会上学迟到,班集体会因此失去流动红旗。去还是不去?在犹豫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1)而对此难题,小铭应该怎么办呢?(2分) (2)我们应该如何关爱班集体?(4分) 四、考场演练 1.一部感动得多少人热泪盈眶的电影《背起爸爸上学》,说的是一个16岁的农村少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师范学校,面对着瘫痪在床无人照顾的父亲,无奈之下卖掉了全部家产,背着父亲走进校门,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电影的寓意说明 ①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②承担责任是自立自强的必须选择 ③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④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就会有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奏、击”等8个生字,会写“演、奏”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及叙述的顺序。 3.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积累拟声词。 2.课文重点是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并感受这美妙的声音,然后通过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奏、击”等8个生字,会写“演、奏”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音乐.(la yua)歌曲.(qū qǔ) 快乐.(la yua)弯曲.(qū qǔ) 他呢.(ne ní)散.步(sǎn sàn) 呢.喃(ne ní)散.装(sǎn sàn) 二、比一比,组词语。 秒()爱()江()喳() 妙()受()汇()查() 三、照样子写拟声词。(每小题写四个) 1.淙淙: 2.唧哩哩: 3.叽叽喳喳: 参考答案: 一、yua qūlaqǔne sànnísǎn 二、秒表关爱长江叽喳奇妙感受汇合检查 三、1.呼呼哗哗隆隆呜呜 2.扑通通哗啦啦轰隆隆叮铃铃 3.滴滴答答乒乒乓乓哗哗啦啦嘻嘻哈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回想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冀教版八年级下政治复习(教科版)

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 第一课人类的朋友 为什么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 Ⅰ生活的必须①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②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③各种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重要特征。 Ⅱ生存的空间①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和空间环境等。②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Ⅲ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水、土地、动植物 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煤矿、天然气。 第二课哭泣的自然 大自然为什么哭泣: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 资源枯竭的原因:①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自然资源过度消耗。②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③环境的恶化。④资源浪费严重。 资源枯竭的表现:①物种减少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④能源匮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物重要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物种减少的原因:1.人类的滥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2.一个物种灭绝后就永不再生3.地球上每消失一个物种,往往就有10~30种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物种减少的危害: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

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是生存与发展。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 严重沙尘暴就是土地大面积荒漠化的结果。 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人类及其他生物就不能存活。水是动植物生长、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地球上的淡水越来越少,淡水正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淡水资源危机可能是人类以后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因此,我们要珍惜保护水资源,增强水意识,落实节水行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我国有可能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环境被破坏的表现:1.天然草原严重退化2.土壤、水、大气资源严重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①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③直接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地球上的淡水越来越少;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土地污染的原因:1.人类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2.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越来越多。 土壤污染的危害:不仅严重损害农作物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大气污染的原因:①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 ②越来越多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严重,不仅会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也严重损害着人类的健康。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与世界共发展》知识点复习.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与世界共发展》知识点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与世界共发展》知识点复习 1、我国面临哪些发展契机? 内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外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 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2、面对发展契机,我们怎么做?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 坐等观望,犹豫懈怠,往往错失良机,陷于被动。 3、我国面临哪些新奉献与新挑战?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了更多风险。 4、为什么“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这一方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使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

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急需转型升级。 5、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面对成绩,我们要有忧患意识。 面对困难,我们要增强信心,运用自身的智慧,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开创新的局面。 6、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积极谋求发展? 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7、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培育新动能? 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全球性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中国正在努力抢占全球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8、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有什么意义? 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保障对外经贸利益,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我国正在积极表达、多方参与,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9、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1)

《大自然的声音》名师教案 一、文本教学解读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描写大自然中的风、水、动物的声音,展现出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文章结构分明,先总写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然后分写风、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声音的喜爱之情。 本单元学习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言。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课后练习提出了“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等学习要求,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同时积累和运用。本篇课文语句生动活泼,富有童趣。在教学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生动,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以课文句子为例进行仿写练习等。 1.识写生字。 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其中“奏、击、妙”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对会认的生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联系已有识字方法或生活经验等进行自主识字。教师可适当提示。 在会写的生字中,“器、滴”两字笔画较多。“器”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帮助识记,如“中间一只狗,四面都是口”,让学生根据谜面猜认;“滴”字的右边部分,学生容易误写为“商”,可引导学生根据字意,用拆一拆、编口诀等方式来重点指导“商”里面是“古”字,帮助识记。 2.朗读背诵。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写出了大自然中许多美妙的声音。教学本课时,要带着学生走进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中去,体会声音的美妙,读出对大自然声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中第2自然段中写了风的声音。作者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先写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分写“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这句话中用了四个“不一样”,写出了声音的不同。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四个“不一样”,读出语调、语气的起伏变化。作者又从“微风拂过”和“狂风吹起”两个角度进行了对比描写。朗读时,可用师生对读、男女生互读

九年级政治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初三复习教案 复习九年级思想品德第教时 【复习内容】: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三单元第七课:参与政治生活。通过复习,进一步引领学生知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堂迅速浏览课本: 〖二〗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该教材考试范围: 〖三〗归纳本教材的知识(第三单元第七课)要点,明确各个知识点的能级要求: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1、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P88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体现在:①祖国发生巨大变化②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变化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 P88-89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至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主角) 公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P90 (4)国有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因为: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P90 国有经济的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P90 (5)集体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可以有多种具体形式。 P90 集体经济的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的作用: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为什么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P91 (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增加就业和税收,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P91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P91

【八年级】八年级政治下册8131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教案新人教版

时 间复备标注 课题 第13课第一节关爱大自然 从我做起课时 本学期第课时 日期 本单元第课时 课型复备人审核人 感知目标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了解关爱自然要从我做起 能力目标从我做起增强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 情感、态 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时间 安排 复备标注 启动课堂复习 旧知 预习 反馈 教师进行抽查上一节课作业。 督学小组课前检查,就 检查结果上报 5 课堂 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丹顶鹤的故事》。这 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自然 保护区初始建立时,在这个丹顶鹤保护 区只有5只丹顶鹤!这个故事里的姑娘 是真实的,她就是养鹤姑娘许绣鹃,许绣 鹃大学毕业后来到这,在她的细心照料 下成功的人工孵化出第一只,有天她为 了救一只陷在沼泽里的丹顶鹤而献出了 自己的生命!至今盐城到处可以听到这 首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不提倡为鹤而 献身,但关爱大自然我们可以从身边做 起。 学生通过听歌曲,和有 关丹顶鹤和养鹤姑娘 的故事谈感受。 5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习导航学 习 提 纲: 1、怎样关爱大自然?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 多样性②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美化自 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寸 2、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①②③④(P42) 3、怎样善待自然?①保护自然,做自然的朋友 ②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对自然的破坏③合理利 用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4、善待自然的意义①②(P44) 5、怎样美化自然?①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 树造林②保护好自然景观 学生对照提纲 自学课本,并找 出问题答案。然 后,小组内讨论 交流,每组的发 言同学代表小 组回答问题。 8 教师 讲解 1、回看P38自然物种减少的数字资料,结合“当 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 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 话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以及自己在日常生 活中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小组合作完成)为 善待自然,我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 战略,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作为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请 看课件了解小蒂皮和野生动物做朋友的事 迹。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如何善待自 然? 3、通过第一课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为 让自然更美,我们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 树造林;保护好自然景观。为美化自然,你以 前是怎样做的,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今后怎样 做? 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自己反思 以前和今后该 怎样做,并回答 展示 15 课堂 知识 巩固 与练 习 1、怎样关爱大自然? 2、怎样善待自然 3、善待 自然的意义4、怎样美化自然?5、完成《学习 检测》11题 课堂复习记忆, 教师检查提问, 做《学检》进行 巩固与练习 10 课堂小结结合课件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 3 教后 反思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1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1.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21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会认“妙、奏、呢、喃、伟、击、汇、喳”8个生字;会写“妙、演、奏、琴、柔、感、受、激、击、器、滴、敲、鸣”13个生字。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课文重点是第2~4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第2~3自然段。 资料库 课前搜集:有关风、水、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新课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有草、还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看大屏幕,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同学们可真会倾听。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去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二)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大自然的声音》。 (三)资料分享 有关风、水、动物的资料。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一

任务: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大声朗读三遍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难写的词语每个读写两遍。 新词如下:美妙、演奏、手风琴、轻轻柔柔、感受、激动、打击、乐器、敲敲打打、虫鸣 容易读错的: 难写的: 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 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 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 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 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想一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大自然里有着许多美妙的声音,本文介绍了、、三种事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组内交流 交流内容: 1.朗读课文。 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3.给会写字组词、拓展;提示哪些字容易写错。 4.初步感知课文。 (三)全班展示 按照自学清单,请四个小组展示自学情况。 展示阶段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 三、后教环节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学好初中政治,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中学生通过学习政治,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历史感、责任感与爱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宏伟目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1 生命需要彼此尊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地的观察与探究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感悟生命世界的多彩;知道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状况,通过讨论与分享,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引导的"社会环境综合分析"懂得生命是彼此联系的,需要彼此尊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加深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了解生命个体间的相互依赖性,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建立起对生命的责任意识;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达到他人、社会、自然的良好互动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 教学准备: 1,向学生提出要求,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做法,拟订组织学生到电脑室上网查找资料的方案. 2,分好4人小组,选定组长,每组选好自己的课题,调查记录表提前交给小组长,要求学生做好查找资料的记录. 3、教师课前根据以下方面查找周边环境状况的新闻报道.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字及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掌握多音字“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朗读课文,背诵第2至3段。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注意读准“柔、敲、奏”这三个字以及多音字“呢”的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风声、雨声、动物声音的音频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有草、还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看大屏幕,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同学们可真会倾听。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 (1)认识他们吗?自由认读生词。 美妙演奏手风琴温柔感受激动打击乐器虫鸣 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 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 3.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风水动物】 4.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美妙】 5.大自然的声音美妙在何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的。 三、熟读课文,理清结构。 1.指生回答,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大自然的声音的? 生1:第一段写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生2:第二段主要围绕“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生3 :第三段围绕“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生4:从同学们的回答情况来看,这篇课文是围绕着“风”“水”“动物等几方面来展示现大自然的美妙声音的。文中的每一个文字都表现出了诗意的美感,韵味十足。每个段的第一句话都是该自然段的中心句(放在开头的是总起句)。作者又是怎样围绕这一个个总起句具体描写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欣赏吧!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读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第二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学案2

1.增强人类生存的危机感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培养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3.了解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的表现和危害及解决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培养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难点) 2.了解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的表现和危害及解决方法。(重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P7—16,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重要问题。) 一、为什么说自然在哭泣? 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 (1)自然资源日趋枯竭; (2)环境日益恶化。 二、资源在枯竭有哪些表现?以及我国的资源形势。 (1)自物种减少;

(2)土地荒漠化; (3)水资源短缺; (4)能源匮乏。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三、物种减少的原因和后果是? 原因:生物多样性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由于人类的滥伐滥捕和环境污染,全世界的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个物种,就会有10~30种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后果: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限制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四、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和后果是? 原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后果: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经常出现的严重沙尘暴就是土地大面积荒漠化的结果,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和极大的危害,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一、课标透析 课标要求:(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1、“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 2、“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3、“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相互帮助。” 二、单元内容介绍 1、单元地位: 本单元是初一下册教材的第一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单元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在上学期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和自身的成长,对自己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几个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只有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我们知道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意识的产生与迅速发展。中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自我评价水平提高,自尊心增强,强烈的成人意识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给予信任。但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完全成熟,学生的自我意识不稳定,有时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出现评价过高;当遇到失败时,又很快丧失斗志,产生自卑,失去自信。因此,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起自尊与自信,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2、主要内容: 本单元包括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和“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的主题探究活动。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包括三框内容:“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本课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什么是自尊,进而逐层分析自尊的表现,让学生明白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使

部编三年级上《21 大自然的声音》优质课教学设计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在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第三自然段运用了顶针句式。第四自然段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美读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奏、击”等8个生字,会写“演、奏”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及叙述的顺序。 3.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积累拟声词。 2.课文重点是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并感受这美妙的声音,然后通过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奏、击”等8个生字,会写“演、奏”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音乐.(lè yuè)歌曲.(qū qǔ) 快乐.(lè yuè)弯曲.(qū qǔ) 他呢.(ne ní)散.步(sǎn sàn) 呢.喃(ne ní)散.装(sǎn sàn) 二、比一比,组词语。 秒()爱()江()喳()妙()受()汇()查() 三、照样子写拟声词。(每小题写四个) 1.淙淙: 2.唧哩哩: 3.叽叽喳喳: 参考答案: 一、yuè qū lè qǔ ne sàn ní sǎn

21.《大自然的声音》 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会认“妙、奏”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妙、演、奏”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美妙、演奏”等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4.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体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回想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7.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回想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 2.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 预设:鸟叫声、水流声、下雨声等 3.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4.板书课题:21、大自然的声音。 齐读课题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初中政治七年级上教案

初中政治七年级上教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教案】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针对七年级学生如何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课标教学的需要, 使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特制 订如下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就教材体系而言,既体现综合又有整体感,神形散聚,杂而不乱,立足于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问题,着眼 于学生未来发展。既有全面性,又有科学性和典型性。 三、学情分析: 根据调查,全体班级情况有所区别,优生、差生差别大。有些男生、女生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这样的原始是: 错误的意识形态,扭曲变形的价值观念。 四、改进措施: 1、讲练结合,对考点、重点、难点要讲解透彻,言简意赅,让学生多读多练,锻炼学生全面灵活的思维。 2、体现创新。注重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内容 第一周第一课第一框题 第二周第一课第二框题 第三周第二课第一、二框题 第四周第三课第一框 第五周第二框题 第六周第三框题 第七周第四课第一框题 第八周第二框题 第九周第三框题 第十周复习迎考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五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三周第三框题 第十四周第六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五周第七课第一框题 第十六周第二框题 第十八周第九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九周复习迎考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思想品德备课组 2010-9-1 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1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同学与新的班级,与同学友好相处,对新的学校和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珍惜新友谊 【教学难点】:珍惜新友谊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 在打开课本之前,你们来猜一猜我们第一课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好了,那么从踏入着所学校的大门开始,你们已经从一名小学生变成了一名中学生了。可以说,的一个新的起点,那么,吗?你们都认识了周围的同学吗?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的第一节“新学校,新同学”) 初中生活新体验 1、当你踏入中学的校门,你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开学以来,你遇到了哪些新鲜的事? 3、你喜欢现在的学校吗?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吗? 的同学组成了这个新的集体,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 珍惜新友谊 那么这些新的同学怎么样才能尽快地熟悉起来呢?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游戏,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串名字游戏 注意:待会老师还要考考其他同学记住了多少位同学的名字。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

《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运用“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去理解体会重点词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模仿声音等手段,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听里面有哪些声音,培养孩子听的能力。 2.学生听完音乐,说出自己听得到声音。 3.教师小结,引入课题。板书。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新词,同桌合作,说说如何识字。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美妙演奏手风琴感受激动乐器虫鸣翻动歌曲

拂过温柔狂风合奏雄伟乐曲 威力打击热闹窗户雨滴汇聚小溪轻快散步 轻轻柔柔敲敲打打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哗啦啦唧哩哩淙淙潺潺 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说说识字方法 形声字:妙演琴滴感受奏 会意字:鸣器击 换偏旁:奏--春受--爱 4.引导学生积累拟声词。 (1)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叽叽喳喳”这样的词语。 (2)交流体会: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 (3)在平时的阅读和交流中你都积累了哪些拟声词?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课件出示: 水声:叮咚淙淙滴沥淅沥哗啦滴答咕嘟扑哧扑通 鸟声:布谷喳喳啾啾啁啾叽叽嘎嘎咕刷啦扑棱 动物:唧唧喔喔咕咕嘎嘎呱呱喵喵咩咩哞哞汪汪吱吱 人物:扑哧喃喃哈哈呵呵嘿嘿 树声:喀嚓嘎巴簌簌唰唰 (5)学生阅读积累。 5.指导写字。

八年级政治复习纲要

第一课 人类的朋友 1、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 P2小方框、P3小字 2、自然资源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自然资源是生活的必需?)P2、3 ★3、人类生存的基础:P2末句 ★4、自然界的重要特征:P3-1 5、自然环境包括: (内容) P4 6、自然环境的作用是什么?P4、5 ★5、人类与大自然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 P6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一、资源在枯竭 ★1、资源枯竭的表现、原因、危害是什么? (1)物种减少。 原因:P8 危害:P9-1 (2)土地荒漠化。 原因:P9末段 危害:P10 (3)水资源短缺。 原因;P11-1 危害:P11末句 (4)能源匮乏。 原因:P12 危害:可能成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2、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①各种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P3)。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 不可少的基础。③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 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三种主要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P12 ★4、我国的资源国情(资源状况) 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 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相对数来看, 我 第一课 人类的朋友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第三课 做大自然的朋友 一、生活的必需 二、生存的空间 一、资源在枯竭 二、环境被破坏 一、人类的责任 二、少年在行动 第 一 单 元 自 然 的 声音

国在世界上是一个资源小国。 ★5、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表现有哪些?为什么说我国资源形势严峻?(为什么要节约资源) ①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相对数来看,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资源小国;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偏少这一状况,将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而日趋严峻; ③资源在枯竭。 二、环境污染与破坏 ★1、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表现、原因与危害? (1)天然草原退化。P14 (2)水资源污染。原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危害:导致水资源短缺。P15 (3)土壤污染。原因:P16-1 危害:P16-1 (4)大气污染。原因:P16末段危害:P16末段 2、土地是万物之母。水、土壤、空气是生命之源。 ★3、造成环境问题的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人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尊重自然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 联系时政热点:世界气候大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循环经济。 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 ★1、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人类唯一的选择是什么?P18-2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P19框一 3、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义之一:P18末段 ★4、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形势严峻,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党和政府应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P20 ★6、青少年如何保护环境?P21——P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