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领导干部执行力心得体会(10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抓执行是抓落实的第一要义。执行不执行,关键看干部。不狠抓执行,再好的计划也是空话;不一绘到底,再好的蓝图也是水月镜花。着眼提升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应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自觉抓执行,提升工作站位和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大局观,自觉站在中心工作、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才能确保工作定位准确、执行方向正确。以新时代新精神为指引,将初心意识和担当精神融入实践,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创新抓执行,提升工作水平和格局。处理好破旧制和立新规的关系,破解发展中的硬骨头和老大难,需要创造性工作、创新性执行。要着眼鼓励创新、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引导党员干部提升工作水平和格局,在大胆探索中实现突破、在拓宽思路中推行举措、在把握规律中增强预见,不断为优化发展环境聚焦,为推动创新聚力。

落地抓执行,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重过程还要重结果,看结果更要看效果,执行怎么样,就看有没有落地,落地有没有见效。要注重改进部门绩效和乡镇党政正职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完善督查追查、问责追责机制,紧盯目标、瞄准问题、跟踪痛点,加大基层服务对象的评判权,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交办工作进行跟踪监测、效果评估,及时督促整改发现问题,倒逼党员干部扭住基本职责不放松,紧扣干事创业不松懈,争做“执行效率高、执行效果好”的模范。

专业抓执行,提升工作能力和实效。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发展,呼唤专业化的高水平干部团队。要分层次、分类别定期举办系列工作讲坛、重点专题培训班等,整体提升干部能执行、善执行的专业化能力。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培养计划,按照民主评议“荐”、专题定向“训”、七个一批“炼”、跟踪纪实“管”、适时比选“任”的“五字培养工作法”,储备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

规范抓执行,提升工作作风和形象。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战斗力来自于严实作风,严实作风关键在明纪律强规范。要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导党员干部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为官,在用心用劲用情中体现更好的作风,在出力出活出彩中展示更好的形象。

(篇二)

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领导干部“三力提升”活动动员大会,其主题是:“打造一支想干、能干、能干成事、高素质、能再干二十年的干部队伍”。其中,何谓“能干成事”?我翻译为:具有良好的执行力!而这又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有关执行力的一系列问题,具体可归结为:什么是执行力?为什么要提升执行力?怎么提升执行力?通过学习体会,我理解如下。

所谓执行力,它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指将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是一个人“能干成事”的能力,是一个领导干部扎实、细心推进工作,高质量破解一系列难题的能力。

为什么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呢?

一是它能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执行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过程,是变计划、方针、政策等实践理论为现实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领导干部各种能力(包括领悟能力、计划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授权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提升意味着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为应对诸如经济发展“腿长”、社会发展“腿短”等问题,为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协调发展,也必须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

二是它能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正确方针。“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管多好的思想、理念、决策、计划,只有转化落实为具体行动,才有强大生命力,否则,都是纸上谈兵。基层领导的执行力不强,党的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央的政策就难以落到实处;同样,我区的领导干部不提升执行能力,那么区委作出实施的各项科学的策略,如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战略也将无法落实。三是它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意味着降低政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