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

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

接人才培养试点

牵头高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试点中职学校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教育厅制

二○一四年四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

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万辆,比上年增加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

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

式已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电控技术在轿车上广泛应用,汽车维修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高素质维修人员缺乏已成为常德市汽车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4、汽车人才需求强劲,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巨大

据统计,常德区域内汽车制造、汽车营销、汽车维修、汽车商务等汽车产业从业人员已达5万人以上,每年流失率在10%左右,汽车人才需求在6000人左右。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更少;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和转岗择业的工人;除汽车维修、汽车保险之外,车辆销售、车辆性能检测、二手车市场等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二)建设基础

项目牵头单位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国有公办综合性地方高职院校,是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000人,设有医药卫生、制造、农林牧渔、土建、财经、电子信息和轻纺食品7个专业大类共计25个招生专业,其中医药卫生和制造大类为省教育厅备案的重点建设专业大类。

1、政府的一贯重视和学院的长期实践,奠定了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的坚实基础

常德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4年起,实施教育3年攻坚计划。

职业教育将建设10所市级中职教育示范校和20个特色专业,支持高职院校创建汽修专业、高尔夫专业、医卫专业、农林水产专业等特色与品牌,并与中职教育有效对接。目前,学院已经与澧县职业中专、桃源职业中专、汉寿职业中专等三所国家级示范职业中专就汽车专业签订了中高职衔接联合培养协议,这三所职业中专的汽车类专业每年招生总人数在600人以上。

建院以来,学院以五年制高职“2+3”分段培养和“3+3”单独招生定向培养为主要方式,在护理、土建、机电、汽车等多个专业与常德市汉寿县、澧县、桃源县、安乡县等多所中职学校展开合作办学,培养学生近500人,在专业衔接、课程衔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共建共享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高质量完成试点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亚模式”

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早在2004年就开始与常德一类维修企业常德东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资源的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大胆创新和改革。校企双方共同投入教学资源,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与企业顶岗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东亚模式”,被省教育厅领导誉为“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真正彻底改革的专业”。

3、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了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2010年,学院开始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了以汽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按汽修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形成了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2009年在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估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获湖南省第一名;在2010至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项目连续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抽考优秀等次。合作单位常德东亚公司已成为教育部全国高职院校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培训基地、中职青年教师顶岗培训基地、常德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常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汽车技能培训基地以及常德市复员转业军人汽车维修培训基地。

4、注重实际经历,打造了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职称教师12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7人。大部分教师具有汽车行业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实训中心指导教师全部来自常德东亚公司,均为从事汽车维修的能工巧匠、高级技师。

5、践行行动导向,采取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

校内建有教学设施齐全,充分满足理实融通、以训为主教学方式的理实一体实训室、生产性实训中心及汽车驾驶学校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共有教学车辆15台、设备仪器近300台套。在教学过程

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把每一个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模块、项目化,在模块内以项目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每个项目由“应知(理论)+应会(实践)”两方面的知识所组成,按照“教、学、做、考”四个环节完成教学。

6、融入汽车后市场,建成了功能完善的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

2011年,由学院与“东亚公司”共同投资近1000万元、面积5200平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维修实训中心,分为维修保养、钣金修复、涂装喷漆、美容装饰、样车展示、整车检测等功能区域。基地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检测维修设备,能同时容纳300名学生在真实的岗位实训,中心年维修服务能力达到3000台次以上,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

7、实行实习与就业联动,建立了覆盖区域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网络

在常德各大品牌4S店、维修企业及保险公司、长沙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北汽集团株洲分公司、上海大众长沙基地、长沙博世汽车部件公司、湖南九城汽车公司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的中级职业资格获证率达95%,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达30%以上。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深度融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汽车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引领本区域内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采取五年制高职“2+3”分段培养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以课程体系衔接、课程改革为核心,开发适合本区域汽车人才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衔接为重点,实现中高职专业整体升级。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抓住湖南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发挥常德汽车产业在泛湘西北地区的优势,紧密对接区域内汽车产业,以岗位为基点,搭建专业衔接框架;着眼职业能力,构建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系统谋划,探索教学过程衔接方法;实现“双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推进汽车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搭建汽车人才成长的

石嘴山联合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

石嘴山联合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精神,逐步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素质结构、招生制度等的衔接,努力探索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能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构建中高职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的体系。 二、办学模式 1. 五年一贯制即:3+2模式,面向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择优录取,学生前三年在中职院校学习,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学习,毕业后成绩合格,取得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2. 3+3六年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一是学生参加高职学院的自主招生考试到高等职业学院学习;二是由中职院校直接推荐到高职院校学习,经过三年高职学习,取得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3. 3+4七年制或3+3六年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达到高校录取分数线,升入高等学校本科学习或进入高职学院专科学习。 三、招生条件 1 .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均且身体健康均可报名参加区内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或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成绩合格进入对口高校参加本专科学习。

2 . 凡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且中考成绩达到要求,可进入区内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大专学习。 3 . 参加全国或全区技能大赛获得优秀以上的奖项、在校期间成绩良好以上(平均成绩85分以上),专业技能课突出,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由院长推荐信推荐可免试进入高职学院学习。 四、考试时间 五、1. 报考五年一贯制的初中生,6月份完成初中升高中考试后择优录取。参加3+3高职,3+4本科学习的中职毕业生,12月份到校校所在地招办参加高考报名,4月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和6月份的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 五、学费 五年一贯制大专,前三年中职免费;后二年大专按照公办高职学费收取学费。3+2大专,3+4本科,按照公办高职专科、本科收费。 七、助学政策 1. 国家助学金: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奖励,每人每年5000元; 2. 国家奖学金:根据国家政策,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人每年8000元;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凭录取通知书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八、毕业证书 学生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颁发{高职院校}普通全日制五年制大专学历证书、高职专科、本科学历证书+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故而,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分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 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 接人才培养试点 牵头高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试点中职学校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教育厅制 二○一四年四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 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万辆,比上年增加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 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b10730196.html,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作者:刘京祥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7年第08期 [摘要]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发展,中高职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的提出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表现,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3-0120-01 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中高职衔接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必然要求[1]。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课程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得以 实现的基础,也是其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中高职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应将终身学习作为发展理念,根据国内学前教育教学特色合理设计课程方案,将课程衔接作为基础点和核心关键点,科学、有效地利用学前教育资源制定行之有效的课程方案设计,进而从宏观上促进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实施和发展[2]。 一、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意义 基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当下国内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中职、高职两个教学过程实际是独立的教学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两个教育阶段实施的是单独教学管理,一旦将两者衔接起来,将会导致教材内容相同、课程内容交叉或断层、教学课程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3]。以上诸多 问题的出现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极大浪费了教师、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如此一来将严重影响教师的上课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继而导致职业教育公信度大打折扣,而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提出将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包括多方面,如专业、课程、学制以及教育体制等。大量实践研究表明,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构拥有多方面优势。首先,它的有效实施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对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有推动作用,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学内容相互渗透与衔接,进而达到有效节约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下面,笔者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对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问题作以下几点分析探讨。 二、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措施探讨 (一)构建横向与纵向拓展课程 在中高职教育中,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是保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的基础条件。通常情况下,一体化设计课程内容的衔接应该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的设计拓展。中高职学前教育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目录 一、建设背景2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2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2 二、建设基础3 三、建设过程3 (一)开展了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期调研工作3 (二)确定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3 (三)构建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5 (四)开展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共享资源建设7 四、成效与经验8 (一)顺利承接转段学生8 (二)促进了学前教育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8

(三)为双方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8 一、建设背景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 2010年,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9月,我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娄底幼儿师范学校及长沙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合作申报的《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获得立项。为了更好地做好这一项目,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为社会输送高职人才,祁阳师范学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合作,确立了“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

证 根据湖南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1]17号)文件精神,湖南即将全面实施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制度,全面推行幼儿园新任教师在持有资格证人员中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制度。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将大专学历要求作为报考必要条件之一,这无疑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业门槛、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通过中高职衔接,构建“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与学生们的迫切愿望。 二、建设基础 祁阳师范学校是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和“幼师国培”转岗教师项目培训基地,永州市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幼儿教师培养基地。学前教育专业现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学校采用“2+1”的人才培养方式即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学生们学习期间考取保育员证和教师资格证。每年我校为国家输送近400多的中专幼师人才。学校自2012年开始与湖南民族学院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以来,在试点过程中,初步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经验,这为“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协议书 机电职院

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协议书 甲方: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联合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现就有关事宜协议如下: 一、合作办学试点专业 ****专业(中专专业的方向) 二、合作办学内容 1、双方共同制定、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专业设置、专业定位、培训目标三衔接。 2、双方共同开发、构建能力递进、对接紧密、内容完善的****专业(中专专业的方向)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并严格按照课程体系实施教学。 3、双方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确保质量评价、教学管理衔接。 4、双方对试点专业学生的学籍、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前二年由乙方实施,后三年由甲方实施,确保教学管理规范、科学、高效运行。 5、双方共同做好中高职衔接学生管理等常规工作。学生在乙方培养阶段,获得中职学籍后,可按照国家资助政策享受乙方资助,在甲方获得高职学籍后,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甲方的学生资助政策。 三、合作办学形式 1、本项目实行“2+3”单独招生定向培养的形式。 2、乙方负责按湖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和精神,招收初中应(往)届毕业生,设立“中高职衔接班”,前二年在乙方完成,后三年在甲方完成。 3、学生前二学年在乙方学校,完成中职阶段的学习任务后,第三学年成建制转入甲方学校学习。由乙方在第三学年第一期组织学生参加当年高考报名,然后通过甲方单独招生考试后取得全日制大专学籍。 4、顶岗实习环节统筹安排在甲方完成。 5、后三年学习期满,成绩及表现合格的学生可获得甲方签署、教育厅核发、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大专学历文凭。 6、学生前两年按乙方标准缴纳学杂费,后三年按甲方标准缴纳学杂费,第三年的减免学费归乙方。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 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 衔接人才培养试点 牵头咼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试点中职学校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汉寿县职业中等专 业学校

湖南省教育厅制 O—四年四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 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之一。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万辆,比上年增加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电控技术在轿车上广泛应

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切实做好我校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工作,根据《甘肃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方案》,制定《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科学合理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方针 明确“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坚持“统筹规划、有效衔接、改革创新”的原则,结合实际,以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区域首位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衔接贯通的切合点,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三、工作机构 由教务处和招生就业处牵头,相关学院参与,成立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许尔忠陇东学院副校长 副组长:刘建宁教务处处长

张国柱招生就业处处长 成员:吕朝龑:教务处副处长 张海铭:教务处副处长 王建文: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董建峰: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折鸿君外国语学院院长 杨志恒教育学院院长 曲涛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曹宏农林科技学院院长 刘正歧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刘万锋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弥宁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四、工作步骤 1. 认真遴选衔接贯通培养的专业 学校现设有57个本科专业,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兼有,传统专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并举。根据《甘肃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方案》要求,学校从社会需求、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专业技能训练周期、专业技能熟练程度、学校的优势特色、实习实训的条件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确定园艺为我校中职+本科“3+4”衔接贯通培养专业;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财务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个专业为我校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专业。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 (农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按照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组织梯度推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的总体思路,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一、确定课程衔接在中高职衔接中的地位 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归根到底是由课程决定的,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是同一类型教育中的两个不同层次,中高职课程结构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直接关系到中职与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统一,能否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这是一个关系职业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问题。 因此, 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核心和关键点都是课程的衔接。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内容,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突破口,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 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学制上的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我们要突破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这个瓶颈问题,将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代替外延式的衔接,即在学制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基础上,课程实行阶梯式综合职业课程衔接的方式。 二、确定中高职课程衔接方式 我们将在“2+3”衔接模式下,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紧密的关联性,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此种模式需要组织对口专业联办学校共同研究,相互协调,对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设计,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中职阶段的课程既能达到升入高职学习的基本要求,也能满足未升学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确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1、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强调服务于人的终身教育,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目标是通过课程衔接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从而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我们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指导思想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系统观思考中高职发展的整体协调、逻辑协调、有效协调和内生协调,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组织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 衔接人才培养试点 牵头高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试点中职学校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教育厅制 二○一四年四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 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397.75万辆,比上年增加57.57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16.9%。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 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无界化”合作、“学分银行制”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一、成果研究背景 2013年,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 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教高〔2012〕108 号)文件精神要求,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状况和有利地理条件,湄职院与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中职校)校校合作办学,倡导“无界化”合作理念,建立湄职院-湄职校、系(部)-专业科之间“无界化”合作,促进校-校之间“四共建、三共享、三共融”,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在传统学分制的基础上,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引入“学分银行制”,选取应用化工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5 个五年制大专专业进行试点,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模式,建立更灵活、更开放的学分管理制度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好地为福建省、莆田市产业转型升级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专门人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办学能力,实现两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成果研究内容 1、倡导“无界化”合作理念,为中高职衔接提供有力保障学院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推广“无界化”合作理念,将这种理念延伸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利用两校间的地理位置和自身资源条件,强化校-校、系部-专业科之间的紧密合作,减少教学资源消耗,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在中高职招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重构、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实现“四共建”,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育资源等方面实现“三共享”,学生的就业质量、技能竞赛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人士的充分肯定。同时,还不断优化中高职衔接专业结构与布局,扩大了学院的生源规模,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两校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协同发展,起到引领辐射示范作用。 (1)校校招生合作 2009 年以来,随着高中生源减少,加之本科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面临着更大挑战,必须改变招生策略,学院从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转变到普高和中职生源兼顾的方向上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上塘珠宝玉石学院校校企三方招生合作协议,通过“无界化”合作,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开展“3+2”和五年一贯制招生,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既为学生创造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又为莆田市的职业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这几年学院中高职衔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思路

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思路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的举措之一。经省教育厅原则同意我院《旅游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财务管理》等专业,进行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这对拉动中、高职教育,促进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做好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核心是人才培养定位,关键是课程设置,重点是教学质量评价,目的是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此,我们必须按省教育厅中高职衔接试点指导意见,落实好三个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工作,拟提出以下基本思路与各位校领导商榷: 一、关于衔接模式 中高职贯通培养主要是“2+3”衔接模式,即当年招收的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生,在中职学校注册中职学籍,完成两年中职教育后,第三年升入高职学院注册高职学籍,再完成三年高职教育,颁发高职教育毕业证书。中职阶段由中职学校组织,招生计划单列,纳入贯通培养学校招生计划。高职阶段由对接高职学院组织单独招生考试,纳入当年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由高职学院办理录取手续注册学籍。 二、关于培养定位 中职和高职是两个层次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为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基础性知识、技术

技能教育,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引领作用,为高中(三校生)毕业生开展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教育,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中职阶段人才培养重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认知教育。高职阶段人才培养重点是基础理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创新教育。中职阶段或高职阶段,都要根据各自人才培养定位,按照职业技术技能标准、行业企业岗位群,合理确定各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既层次分明,又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计划,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三、关于课程设置 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定位,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能力,强创新,让学生基本形成职业能力与持续发展观念。为此,中、高职课程设置首要应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整体设计、体现终身教育的原则,按照中高职不同层次,围绕岗位等级由低向高,体现职业能力教育和终身发展递进式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即按技术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其次推行综合化、模块化、项目式等多种课程设置形式,形成关联递进、交叉融合、系统集成,建立既层次分明,又衔接贯通的专业核心课程。第三科学合理的实施教学顺序,避免课程重复设置或出现盲点,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四、关于教学质量评价

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

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 随着企业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对生产一线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标准提出了相应较高的要求。这也就是说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不适应现在的产业要求,也存在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和岗位技能升级的问题。教育部提出了用高等职业教育牵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要求。中高职衔接要以课程衔接为核心,从学生成长角度出发,完成培养方案的衔接。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条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大扩招和大发展,在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高职院校数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增长。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扩招步伐的前进及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劳动者对于身不断学习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中职毕业生也不再满足仅仅获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中等职业资格证书。中职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人数持续不断地增长。 在中职和高职的衔接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职业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浪费、实践能力脱节等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事实上,我国已经在中高职贯通上做了一定的尝试。但在这些尝试中,部分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和在课程内容上的重复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体办学效益的下降从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分析和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解决中高职在课程上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问题,已势在必行。 结合本省中高职学生的特点,主要以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为主体,围绕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十个方面进行对接试验研究,重点开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课程标准、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对接研究。 :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的研究与构建;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52 学分:3 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3年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一、课程性质 常用电机维修及控制课程主要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具有实践性强、学习任务量大、应用面广的特点,该课程是学生考取维修电工资格证书、毕业就业的坚实基础,该课程对学生受益面大,影响非常深远。该课程还是学习PLC技术、交直流调速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等课程的基础,学好这门课将使后续课程取得

中高职教育衔接方案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完善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二、主要目标 (一)规模目标 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育的规模,扩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对口招生比例,提供更多中职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 (二) 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的衔接,为经济社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三) 学制衔接目标 建立以集团内学分互认模式为主的学制衔接,实现中职学校间的学分互认与高职院校的学分互认。 (四) 课程衔接目标 制定出既能满足中职学校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又能体现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必须具有的相对完整的素质结构的课程体系。

三、实施内容 中职—高职学历教育衔接首先允许普通中职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打开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这样,让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根据自己成长的需求,拥有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为中职学生的升学增加了选择的机会。 (一)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 1.入读条件:第一职教集团学校学生在修满最低150学分,取得该校中职学历证书后,可申请报读职教集团合作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合作高职院校根据中职学生毕业成绩和先修课程成绩,择优录取。 2.学习形式:全日制 3.学制:采取2+1+X模式,即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时间为3年。在第三年顶岗实习阶段可修读部分高职课程,相应课程学分可折算为顶岗实习学分;大专学习阶段毕业年限根据学生能力而定。 4.专业设置:中职学生报读高职专业尽量依照专业对口原则。 (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基础——建立“学分超市” 在中职校全面推行学分制工作,探索建立校际学分互认机制,校际相关课程的互认可以在比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学分互认协议的方式进行;倡导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故而,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 (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分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

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后者重技术。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根据以上比较不难看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一、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现行体制下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绝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链接,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繁杂适配。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际工作中也总结出了较为有效的三种衔接模式,具体如下:(一)一贯制模式:即一个高职院校与若干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通常叫五年一贯制,即“3+2”模式, 通常学生在受完3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再接受2年的高职教育,毕业后发给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文凭。 (二)对口升学模式: 即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 部分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

中高职衔接结题报告

中高职衔接结题报告 篇一: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项目负责人:鲍贤俊报告撰写人:吴国伟 摘要:当我国职业教育步入体系建设的新阶段,为不断提升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建设,不断完善本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本项目通过对“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连续性,以及中、高一体化衔接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有普适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参考案例。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课程衔接;方案设计 一、实验研究目标 作为本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课改特色实验学校,以及本市首批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职业院校,为不断提升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建设,本项目借助本市中等职业教育课改实验这一平台,以“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为实验任务,以科学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

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主攻目标,以力求确保本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朝着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向发展,并力求为本市职业教育教改实践提供有普适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参考案例。 二、实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项目自XX年9月起开题,至XX年3月申请结题,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课题调究、案例分析、报告形成、专家论证”等四个阶段。主要方法或步骤,可简要概括为:①收集“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各类文献资料,熟悉现状背景;②开展“实验任务”的项目调研,明确重点难点;③制定“实验任务”的研究计划,确定设计思路;④组织“实验任务”的案例分析,提炼普适经验;⑤推出“实验任务”的阶段成果,开展改革试点;⑥形成“实验任务”的试点方案,组织专家论证;⑦综合“实验任务”的论证意见,最后形成较完整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成果。 三、实验研究成果 本项目按照市教委教研室明确的“实验任务”的立项要求,通过近两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完成的实验研究成果,由“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试点方案”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研究报告”由“项目结题报告、

(完整版)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

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 导手册 湖北省教育厅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录 前言 (1) 一、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思想 (1) 二、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基本原则 (1) 三、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技术 (2) (一)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流程 (2) (二)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方法 (3) 四、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8) (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8) (二)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 (10) 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编写框架 (10)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编写框架 (15) (三)专业课程标准 (22) (四)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25)

前言 专业教学标准是详细描述专业所面向工作领域或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专业设置条件与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它既是职业院校设置专业、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建立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基本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检查和评估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的主要标尺,同时还是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录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开发理念、开发技术注重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和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分水岭或衔接点,合理地、适度地与国际(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能力等级对接,对中高职人才进行系统培养的专业教学标准。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让企业对中高职人才需求更明确,让中高职办学和人才培养更规范,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更加系统、科学。 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要着力解决目前湖北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的问题,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 一、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思想 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 二、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基本原则 1.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2. 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依据,努力满足行业科技进步、劳动组织优化、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和产业文化对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 3.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做中学、做中教”,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突出职教特色。 4. 坚持整体规划、系统培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严格教学评价,注重中高职

中高职衔接的问题

一、关于中高职衔接的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要求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为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职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确实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层次不断丰富,高等职业学院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也改制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一方面继续承担着中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又要承担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如“3+2"或“3+3”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报考普通高校和高职等。但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衔接与沟通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要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终身教育有效地衔接起来,促进人才的培养。那么如何正确处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焦点、难点。 本人自80年代起年至今,一直在中职学校任职,担任中职学校校长多年,经历了职业教育的初创、发展和创新三个时期,在办学中不断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曾采用过“3+2”中高职对接模式、五年一贯制、组织学生对口报考高职等方式,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近30年的职业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让我感到,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工作固然是一条好的出路,然而通过实施中高职衔接,让他们继续读高职则既能让他们提高专业技能,也能提升他们的理论基础,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推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将为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构建,促进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下面,简要谈谈我个人在推行中高职衔接的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