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上第18课《难忘九一八》word学案

冀教版八上第18课《难忘九一八》word学案
冀教版八上第18课《难忘九一八》word学案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

。东

荐有价值的问题)

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

、小华是辽宁沈阳某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每逢第一学期开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与中国共

共产党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以讲述九一八事变、事变后社会各界的不同态度,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抗战带来的转机等为主要内容。本课为抗日战争史的第一课,是为日军侵华、民族危亡的开始。 学情分析:学生每每学习这部分历史,都会热情高涨,心中充满爱国主义情绪,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性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思考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培养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全面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探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过程与方法: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课本,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通过视频材料辅助及图表方式学习 难点: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讨论如何处置蒋介石从而理解西安事变制造了改变抗站局面的机会,而能够把握住机会,将事变解决好怎至关重要。 教学过程预设:

冀教版数学八下《正方形》word学案

八年级《数学》学教案 课题:22.6正方形 侯各庄中学执笔武志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识别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完美的正方形的图形美和语言美,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识别条件 学习难点:正方形与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预习导航:(预习课本P76 -P77,完成下列问题。) 1.正方形的定义? 2.正方形的性质:具有、和的所有性质. 3.正方形的识别条件. 学习准备:矩形纸片

2.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对角线AC 上,那么BE 与DE 相等吗?为什么? 探究二 正方形的识别条件 (1) 矩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是正方形? 有一组 边 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 的矩形是正方形 (2) 菱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是正方形? 有一个内角是 角 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 的菱形是正方形 (3)平行四边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是正方形? (4)四边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是正方形? 归纳正方形的识别条件 (1)定义法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展示交流 1.做一做: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怎样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 2.延长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的两条直角边AO 和BO ,使OC=AO ,OD=BO ,连接BC ,CD ,DA ,所得到的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2cm 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对角线长 和正方形的面积是 . 2. 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边平行且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 C 、对角线相等 D 、四个角都是直角 3.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邻角互补 B 、对角线平分内角 2中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正方形的识别条件有多种,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正方形的识别条件(1)定义法 (2)矩形法(3)菱形法 运用识别条件来剪正方形,体会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有一个熟练应用的过程 A B C D E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板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爆发(时间、地点)

2.经过 3.结果 二、西安事变 1.背景 2.发生(时间、人物) 3.经过 4.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 1.变爆发70周年,辽宁省及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 2.在去年“九一八”前夕,曾担任辽宁省副省长和政协副主席的林声在一次有老红军、老战士和二战受害劳工参加的座谈会上,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他说:“现在还有一些市民在9月18日这天仍然搞一些喜庆活动,这是不合时宜的”。林声的倡议不仅得到了在场的老红军、劳工等的热烈掌声,一些商家和市民也积极响应这一呼吁。 3.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 4.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5.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6.2003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72周年的国耻日。而这几天的珠海,却发生了足以令整个中国愤怒的一幕——数百名日本男客人组成的一个观光团,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中大肆“买春”,并公开称“就是来玩中国‘小姐’的”。 7.晨报合肥专讯13日下午2时,鄂州、珠海两地警方联手,成功抓获“9·16”珠海特大组织、介绍卖淫案重要涉案嫌疑人廖某。14日,鄂州警方将廖某移交珠海警方。 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布置学生阅读68—7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在学生阅读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学案】矩形的判定

矩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矩形的性质及矩形的判定. 2.矩形的性质及矩形的判定的综合应用. 【重点】 矩形的性质及矩形的判定. 【难点】 矩形的性质及矩形的判定的综合应用. 【自学指导】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37-138,探索交流讨论得出矩形的另两个判定方法. 形判定方法2: 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3: 四边形是矩形. 例1.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 (5)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 (6)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 (7)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 例2.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B 上,且AD=CD=BD,DE 、DF 分别是∠BDC 、∠ADC 的平分线. 四边形FDEC 是矩形吗?为什么? 例3.已知:如图, ABCD 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G ,H .求证:F E D C B A

四边形EFGH是矩形. 【课堂练习】 1.矩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是( ) A.对边相等B.对角相等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平分 2.具备下列条件的四边形,不能断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是( ) A.三个角都是直角B.四个角都相等 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D.对角线垂直且 相等 3.如图,矩形ABCD中,AB=20,AD=30,E、F三等分 AC, 则△ABE的面积是( ) A.60 B.100 C.150 D.200 4.在平行四边行ABCD 中,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就能断定它是矩形的是( ) A.∠A+∠C=180°B.AB=BC C.AC⊥BD D.AC=2AB 【拓展延伸】 5.如图,MN∥PQ,同旁内角的平分线AB、CB和AD、CD分别交于点B、D. (1)猜想AC和BD的位置关系是. (2)证明你的猜想.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学习目标】 1、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 史实。为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2、通过学习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 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学习重点】 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知识梳理】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 1、明朝后期,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 2、收复台湾 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归祖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清朝设置,隶属福建省 (1)时间:年 (2)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巩固了。 二、康熙帝组织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 1、背景:17世纪中期,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 2、经过:帝命令清军两次攻打,被迫投降。沙俄政 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3、中俄《尼布楚条约》 (1)时间和地点: 年,中俄双方代表在进行谈判,经过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2)作用: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和流域包括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的领土。 【学习自测】 1、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郑成功包围赤嵌楼②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③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④清军进入台湾⑤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A. ①④⑤③②⑥ B. ③⑤④②⑥① C. ④①③⑤⑥② D. ⑥③①⑤④② 2、“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赞颂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康熙帝抗俄 3、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D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4、“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 良先生对一位古代民族英雄的赞词。这位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康熙帝 D.左宗棠

任秋菊 难忘九一八 教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结果;简单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了解日本在东北三省犯下的战争罪行;记住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目的和意义; 通过九一八事变发生背景的分析,从而理解日本侵华政策,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西安事变的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简述柳条湖事变的真相,培养学生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结合历史地图册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册的能力和直观认识历史、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学习史料了解历史的真相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欠下中国人民的累累血债 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杨靖宇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让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政策的第一步,同时介绍日本的侵略罪行、东北人民的英勇抗战,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爱国责任感,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历史背景;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日本侵华政策的由来和九一八事变的关系 教学过程: [老师单元开篇]: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新的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请同学们打开第四单元的首页,从1931年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侵占我国的领土,掠夺资源、劳动力,残暴屠杀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战争罪行。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抗日”成为当时的主旋律。经过14年艰苦的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历史解开了新的一页。下面,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中华

冀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42课导学案

柳湖中学 初二 年级 英语(下)导学案 学生姓名: 班级:八年级( )班 等级 把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成一种性格 课题: 2. 通过学习E-mail instructions,了解如何在Internet 上收发e-mail 。 【学习重点、难点】1. 单词和短语: receive ,message ,click ,somebody ,compose ,address , take a message , not …any more 2.掌握发电子邮件的步骤和方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细读本课,回家按照本课说明给老师用英语发一封电子邮件。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在课文中找出并理解下列词组的意思。 1.around the world__________________ 2.connect to the Internet_____ 3.send and receive messages ___________________ 4.click on _______ 5.on the screen____________________ 6.lots of _______________ 7.send e-mail to sb.____________8.Type what you want to say______ 9.a list of _______________ 10.finish doing sth. ______________ 11.not ……any more______________12.hear from sb.___________ 13.make up a dialogue 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自测】整体感知课文.【阅读课文,口头列举发电子邮件的步骤】 ---------------------------------------------------------【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 探究点1: receive v . 收到,接收。 反义词为 send 发送 “receive a letter from sb.== get a letter from sb. == hear from sb. ” 收到某人的来信 I have just received a letter from my friend . I have just got a letter from my friend. I have just heard from my friend. send a letter to sb. 给某人发信 Y ou should send a letter to your mother every month. 探究点2:. message 消息,信息,口信。give a message to sb.给某人捎口信。 ==take a message for sb. 探究点3: Click on 点击 Click on “send ”. Y our message will be sent to the person you address.(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4: somebody 有人,某人 是不定代词 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变为anybody , 但如果somebody 在句子中做主语时不变,somebody 的完全否定形式为nobody . Somebody has sent you an e-mail. There isn ’t anybody in the room. =There is nobody in the room. 探究点5:address ① n. 地址 What ’s your e-mail address? =Where do you live. ② v.写信给某人 == write to sb.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I.Choose the best answer:(选择题) ( )1.Turn __ your computer and connect _____ the Internet . A off ; to B on ; with C off ; with D on ; to ( )2.He tried ,but he didn’t ____. A success B successes C succeed D successful ( )3.He failed _____ the exam . A to pass B passing C pass in D Pass ( )4.I ______ the door , I had to go now . A forgot locking B forgoted locking C forgot to lock D forgoted to locking ( )5. I want to watch TV ,please turn _______. A it on B on it C it off D off it 三、【拓展提升】: 整体感知课文,列举发电子邮件的步骤 1).If you want to send an E-mail how to start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f you want to send an E-mail how to send it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f you want to receive an E-mail how to receive it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 一、【当堂检测】熟读发电子邮件的步骤并牢记,小组朗读竞赛 二、【课后练习】句型转换 1. I received a letter from my friend yesterday afternoon.(同义句) I _______ a letter ______ my friend yesterday afternoon. I _______ ________my friend yesterday afternoon(同义句). 2.Do you want to send an e-mail to somebody? Do you want to _______ _______ an e-mail? 三、【补充材料】: 【语法解析】 “Will be +p.p. (过去分词)”是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形式。 Y our message will be sent to your friend . The building will be built in three months . 【考点】finish doing 完成/ 结束做某事 I have finished reading this e-mail.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为: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学情分析】 在知识层面,初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在能力层面,学生课余查阅资料,分析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还不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课前历史书籍的发放,微视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学习本课,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历史基础知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一书中,张学良内心独白为主线,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微视频、电子相册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合作探究,形成历史理解、史料实证以及此基础上的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抗战将士誓死保卫家乡的爱国情怀,理解张学良等爱国人士的进步立场,形成时空观念,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过程教学法、个别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2、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自责 局部抗战——欣慰 联共抗日——觉醒 西安事变——无悔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3 Lesson 20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

Lesson 20 1.掌握新词汇:still, while, camel, shy, bear 2.识别新词汇:waddle, toss, seal, 3。掌握应用短语和句子:make friends with, stand still, run away 写出本课中出现的学过的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I want to ______ friends _____ducks. 2.Stand so_____ while they _____ my way. 3.______ a fish to the seal in his pool. 4._______ some grass ______ the camel. 5.You can stand very still and_____ _____give the animal some food. 6.I won't run away. I'm not _____ _____ bears. 1.still adj 静止的,不动的 eg: (1)Keep still while I comb your hai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lease stand still while I take your photo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ill adv 还,仍然,仍旧 eg: (1)He is still sleep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he fish is still aliv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ile (1) n. 一段时间。Eg:After a while,he came back。_______________ (2) conj 当…时,和…同时。同as ,when. Eg: (1)She fell asleep while she was ding her homework.____________________ (2)My father came back while I was watching TV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oss = throw eg: 1)他把书扔在桌子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正把球扔给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alm 指“镇静的,平静的” 指人沉着镇定,指自然无风浪。多强调心理活动。 Eg: He is very calm in face of the teach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ill 指不动的,静止的。是物理上的,与心理无关。 Eg: He stood quite still, as if he has heard nothing.____________________ silent 主要用于人指“沉默的,不出声的”但不一定没有活动。 Eg: When we talked about his father, he kept silent._____________________ quiet 指安静的,宁静的。没有干扰活动。 Eg: The classroom is very quiet, all the students are busy doing their homewor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I want an animal friend that likes to jump and run. That likes to jump and run 是一个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 an animal friend.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 1.出示图片:图为日军占领吉林东北军军械厂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简单叙述九一八事变的大致经过。 提示:一是制造借口,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为制造九一八事变炮制的借口;二是军事进攻,日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三是事变后日本快速侵占东北三省,并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3.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 4.教师归纳: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5.教师强调: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从两方面讲述。首先,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其次,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6.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

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的呼声,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 提示1: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提示2: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抗争,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 2.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3.教师强调: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目标导学三:西安事变 1.展示资料: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后,就致力于争取张学良所部的东北军和杨虎城所部的十七路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全国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在红军前线政治工作的教育和争取下,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广大官兵都赞成“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救亡口号,主动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受到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全国抗日潮流的推动,从1936年初,他们就实际上停止了同红军的战斗。4月,周恩来与张学良在陕北举行联合抗日救国的会谈。不久,工农红军与东北军的前线停止战斗,联合抗日。 2.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和教材内容,讨论回答: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③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④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围剿红军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3.教师讲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4.教师讲述:西安事变震惊了全世界,引发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如何解决西安事变,当时就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一起看看材料。 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国打内战 美英两国:主张和平解决,南京政府向张、杨妥协 苏联:主张和平解决,不希望中国打内战 国民党:讨伐派(亲日派何应钦)和和平解决派(亲英美派) 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5.教师强调: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将阶级恩怨放到一边,从大局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等赴西安谈判。所以,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平解决,是当时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也是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努力的结果。 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课堂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难忘九一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 3.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三、教学方法 1.情景引导法。 2.讨论法。 3.材料提炼法。 4.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一) 九一八事变 [视频] 九一八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 引导一:日本为何制造“柳条湖事件”? 引导二:日本打到我们家门口,作为中国人,正常反映应该如何?而事实呢? 引导三:引导学生判定蒋介石的态度,教师可以出示材料。 引导四: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呢?有什么理论依据吗?出示材料。 引导五:东北三省沦陷后,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可以通过日军大量的屠杀、迫害中国人的图片配上插曲《松花江上》将日军在东北的种种罪行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得出九一八事变的第一个结果──东北三省沦亡。 引导六:面对日本残暴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反映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一些图片、视频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东北抗日联军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岁月里,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与日寇

冀教版八年级下 unit2Lesson 10 导学案

Lesson 10 Plant parts导学案 一、课前预习 1. 重点单词:part below sunlight billion feed 2. 回答问题。 What is the stem for ? What do roots do ? What are leaves for ? 二.要点解析。 1. Plants have flowers because the flowers make seeds . 句子意思是 Because是连词“因为”的意思,引导表示原因的状语从句。它不可以与表示所以的so 连用,这一点与汉语不同,值得注意。例如:She didn’t come to school she was sick . She was sick she didn’t come to school I won’t go there I want to do my homework at home . I want to do my homework at home , I won’t go there . 2. The seeds of the rice plant feed billons of people .句子意思是。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billion 等词前有具体数字时,用()形式,表示一个笼统概念时,用()形式,常与()连用。 “用……喂养”的词组是feed sth. to sb. 或feed sb.\sth. with sth. 三. 互动训练. 1. There are ( ) people in the supermarket .It’s so crowded . A. hundred B. hundreds C. hundred of D. hundreds of 2. I won’t be able to understand what you say , ( )you speak too quickly . A. if B. though C. because 3. are leaves ? A. What for B. What…to C. Why…for D. Why…to 4. We the cows grass in winter . A. feed…to B. fed…to C. feed …with D. feed …at 5. I started eating before you got here I was hungry . A. so B. since then C .because D. so that 6. She feeds her baby with milk . (同义句转换) She milk her baby . 7. He got up early (because he wanted to see the sunrise .) 对括号部分提问。 he get up early ? 三、学习质疑在你预习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请写在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当堂检测完成《课时作业本》Lesson 10.

七下历史18课学案

梁河学校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 16课时班级:学习小组:姓名: 1.明成祖派遣率船队次下“西洋”。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明朝中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猖獗。明朝派到东南沿海抗倭,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3.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二.自助探究,交流展示 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知识点一、科技名著 1、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出《》这部规模空前的著作。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2、明代科学家所著的《》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和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 3、明代农学家写成《》一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期一部重要的巨著。 知识点二、明长城与北京城 1、明朝为了防御北方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西至, 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它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又是 的纽带。 2、取得帝位以后,开始对进行大规模的营建。它是在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它有、、和。核

心是,即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知识点三、小说和戏剧 1、明朝时期,的发展与结合起来。、 等有了突出的发展,其中著名的小说有、 和。 2、《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作者是,小说描写了、、三国之间矛盾的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 的强烈愿望。它是我国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小说之一。 3、《水浒传》的作者是,以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形象。它运用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 4、《西游记》的作者是,这是一部富于色彩的小说,描写了师徒四人的艰难历程,刻画了这一神话英雄,抒发了的愿望。 5、明朝时期,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是明朝后期最富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三.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核对答案。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其合作成果,师生共同订正。 四.质疑巩固,拓展训练 1.记忆知识点,小组间竞赛,看哪个小组的成员记得准确有快。 2.师生共同探究完成课本P58的课后活动 五.达标检测 材料一所谓“八献”就是曹操献刀、孙策献玺、王允献貂蝉、黄盖献苦肉、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 材料二施耐庵写《水浒传》,为突出英雄打虎时的神威,亲自来森林中观虎,并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搏斗的情况。 材料三 材料四“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它通过官宦小姐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神奇的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1)材料一中的“八献”出自我国历史上哪部小说?其作者是谁? (2)材料二中的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成书于何时?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部文学作品?该部作品歌颂了人民一种怎样的精神? (4)材料四是对哪一部戏剧作品的描述?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

第6课难忘九一八 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内容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标准 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形成学生的大局观、民族利益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教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心里很难受。 教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九一八变成了一个悲惨的时刻,从此东北三省的人民脱离了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而只能到处流浪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九一八事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