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2003 年4 月

前言

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又是2 型糖尿病、

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我国目前体重超重者已达22.4%, 肥胖者为3.01%, 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002 年4 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召开了中国肥胖问题研讨班,邀请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就国内外肥胖症的流行趋势、肥胖症与疾病关系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在与会者的呼吁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支持下,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组织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我国21 个省、市、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二十四万人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据次此提出推荐意见。工作组同意以BMI 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 为肥胖的界限;男

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

学会、高血压联盟(中国)及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经充分讨论,工作组的推荐意见获得一致认可。同时,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即着手编写《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在广泛征求相关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七次修改,形成指南终稿。希望本指南能够为推动中国肥胖防治工作,控制慢性疾病,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2003 年3 月10 日

iii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编写组

主编:陈春明孔灵芝

成员:闻芝梅周北凡陈吉棣李光伟王文绢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成员

史轶蘩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陈春明主任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周北凡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流病室

陈君石教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杨哓光副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吉棣教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黄建生副主任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孔灵芝处长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李光伟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

傅祖植教授广东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医院内分泌科

贾伟平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武阳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

吴兆苏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柳启沛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张永慧副研究员广东省卫生防疫站

蔡威教授上海市新华医院

丁宗一教授北京儿科研究所营养室

张志强副研究员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季成叶教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赵熙和研究员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秘书

* 上海罗氏制药公司对本书的编写工作给予了支持, 特此致谢。

iv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

目录

1 引言 (1)

2 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 (1)

2.1 体重指数 (2)

2.2 腰围 (3)

2.3 肥胖程度分类 (3)

3 肥胖的流行特点 (4)

3.1 在世界各国流行广泛 (5)

3.2 全球增长迅速 (5)

4 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 (6)

4.1 遗传因素 (6)

4.2 环境和社会因素 (7)

4.2.1 进食过量 (7)

4.2.2 体力活动过少 (8)

4.2.3 社会因素 (8)

5 超重和肥胖症的危害 (9)

5.1 超重、肥胖与其相关疾病 (9)

5.1.1 高血压 (10)

5.1.2 2 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11)

5.1.3 血脂异常 (11)

5.1.4 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12)

5.1.5 脑卒中 (12)

5.1.6 某些癌症 (12)

v

5.1.7 其他疾病 (13)

5.2 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 (14)

6 肥胖症的干预 (14)

6.1 干预原则 (15)

6.2 干预策略与措施 (15)

6.3 肥胖症防治流程 (18)

6.4 高危个体的处理 (19)

6.4.1 合理安排饮食 (19)

6.4.2 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 (21)

6.4.3 行为疗法 (27)

6.4.4 药物治疗 (28)

6.4.5 外科手术治疗 (30)

7 特殊人群的处理 (32)

7.1 女性 (32)

7.2 老年人 (32)

7.3 吸烟者 (33)

8 附录 (34)

Ⅰ体重指数测量方法 (34)

Ⅱ腰围和臀围测量方法 (34)

Ⅲ世界卫生组织成人体重指数分类 (35)

Ⅳ不同身高和体重者 BMI 值及超重和肥胖症分类 (35)

Ⅴ低热量饮食 (37)

Ⅵ几种主要食物的能量和产能营养素 (38)

Ⅶ不同活动和运动类型的能量消耗 (39)

1

1 引言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在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

它列入疾病分类名单。超重和肥胖症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已达到流行的程度。据估计,1999 年有61%的美国成年人达到超重和肥胖症程度[1];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2]。超重和肥胖症会引发一系列健康、社会和心理问题。已有证据表明超重和肥胖症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其它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有一些国家的肥胖症患者,因在工作中受到歧视和对自身体型不满意而产生自卑感,导致自杀率高、结婚率低等社会问题。超重和肥胖症的防治需要得到有关政策的支持,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同时需要多个组织机构和个人共同合作,加强建立基层防治网并采取行动。要提倡健康体重的理念,保持合理体重。将积极预防和控制与超重和肥胖有关的疾病、改善健康状况、延长积极的生命期限和提高人群生活质量作为公共卫生的根本任务之一。

超重和肥胖症的防治不单纯是个人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从宣传、

教育和健康促进入手,做好社区人群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高危个体及可能伴发的并发症,并进行具体指导,也应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本指南的目的是帮助第一线卫生保健人员提高对超重和肥胖的认识、了解开展防治措施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也可供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个人作为参考。

2 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

肥胖症患者的一般特点为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体脂占体重的百

分比(体脂%)异常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则对代谢影响很大。中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

无内分泌疾病或找不出可能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的肥胖症为单纯性肥胖。单纯性

肥胖者占肥胖症总人数的95%以上。对人体外表的观察通常可以大致估计肥胖及消瘦的程度,适用于初筛,但无法定量。在临床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估计肥胖程度的最实用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是体重指数和腰围。尽管有些其它方法(如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术等)可以较精确地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这些仪器设备比较昂贵,无法普遍采用。

从整体上看,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症流行的发展阶段略晚于欧美发达国家。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WHO)超重和肥胖症分类标准来衡量,我国成人体重超重与肥胖症

之比为8:1,而欧美国家的比例已达2:1 甚至接近1:1。这意味着我国肥胖症发病率的

潜在上升危险性很大。

2.1 体重指数

目前常用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简称BMI,又译为体质指数。它是一种

计算身高别体重(weight for height)的指数。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公斤, kg)除以身高 (米, m)的平方,即BMI=体重/身高/身高( kg /m2)。BMI 的具体测量方法参见附

录Ⅰ。在判断肥胖程度时,使用这个指标的目的在于消除不同身高对体重指数的影

响,以便于人群或个体间比较。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的体重指数与身体脂肪的百

分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但在具体应用时还应考虑

到其局限性,如对肌肉很发达的运动员或有水肿的病人,体重指数值可能过高估计

其肥胖程度。老年人的肌肉组织与其脂肪组织相比,肌肉组织的减少较多,计算的

体重指数值可能过低估计其肥胖程度。相等BMI 值的女性的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

男性[39]。如有适当仪器条件时,同时测定体脂百分含量(体脂%)会有助于判断肥

胖程度[3]。

3

2.2 腰围

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是指腰部周径的长度(腰围的具体测量方法参见

附录Ⅱ)。目前公认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实

用的指标。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

有更强的关联。在BMI 并不太高者,腹部脂肪增加(腰围大于界值)似乎是独立的

危险性预测因素。同时使用腰围和体重指数可以更好地估计与多种相关慢性疾病的

关系[3,6,9]。

2.3 肥胖程度的分类

以体重指数对肥胖程度的分类,国际上通常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体重

指数界限值,即体重指数在25.029.9 为超重,大于等于30 为肥胖(参见附表1–1)[47]。最近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对我国人群大规模测量

数据,汇总分析了体重指数与相关疾病患病率的关系,提出对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

肥胖程度的界限值,及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其建议[89]如下:

表 1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腰围 (cm)

分类

体重指数

(kg/m2)

男:< 85

女:< 80

男:8595

女:8090

男:≥95

女:≥90

体重过低** <18.5 … ... ...

体重正常18.5 – 23.9 ... 增加高

超重 24.0 – 27.9 增加高极高

肥胖≥28 高极高极高

* 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

** 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注:为了与国际数据可比,在进行BMI 数据统计时,应计算并将体重指数≥25 及≥30 的数据纳入

这项建议是根据 1990 年代以来我国13 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总计约24 万成

人的数据汇总分析得出的[9]。结果表明:体重指数达到或大于24( BMI≥24 kg/m2)

4

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BMI=18.5–23.9 kg/m2)者的34 倍,患糖尿病的危

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 倍,具有2 项及2 项以上危险因素(即危险因素聚集,主要的

5 个危险因素包括血压高、血糖高、血清总胆固醇高、血清甘油三酯高和血清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 倍。BMI≥28 的肥胖者中90%以

上患有上述疾病或有危险因素聚集。男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5 厘米,女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0 厘米者患高血压的危险约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 倍,其患糖尿病的危险约为2.5 倍;其中有2 项及2 项以上危险因素聚集者的危险约为正常体重者的4 倍

以上[9]。在10 个地区对24,900 名3559 岁人群的前瞻性调查中,冠心病事件、脑

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对超重和肥胖的归因危险度分别为32.0%、30.6%和53.5%,即这些疾病的发病由超重和肥胖引起的可能性很大[10]。这些证据表明,上述对体重

指数划分界值的建议,对中国成年人群的肥胖防治一般是适用的。

世界卫生组织肥胖专家顾问组,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

的特点,在2002 年也曾提出亚洲成年人在不同体重指数和腰围水平时,相关疾病发病危险度的界值,即体重指数在23.024.9 为肥胖前期,大于25 为肥胖[11](参见

附录表Ⅰ2), 并建议各国应收集本国居民肥胖的流行病学以及疾病危险数据,以

确定本国人群的体重指数的分类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年期体重指数即超标者,以后患相关疾病的危险度可能比中

老年后才肥胖者更高[1214]。

3 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早在 1948 年WHO 就提出肥胖症是一种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近几十

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肥胖具有以下流行病学特点:

5

3.1 在世界各国流行广泛

肥胖症(BMI≥30 )患病率在欧美等国家一般在20%左右。按照美国第三次全国

营养与健康调查(NHANES Ⅲ,19881994),估计成人(2074 岁)超重和肥胖人数达

到9700 万[5]。经过年龄调整的资料,BMI 值在2529.9 的男、女人群中分别占39.4%、24.7%;BMI≥30 者分别占19.8%、24.9%[11]。1999 年的调查,其超重率为34%,

肥胖率为27% [1]。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均已针对其本国的肥胖问题制定出预

防和治疗肥胖症的指南[1214]。

根据 1992 年我国全国营养调查材料,2060 岁成年人BMI≥25 者占该人群的

14.4%(城市24.6%,农村10.4%);BMI≥30 者占1.5%(城市2.9%,农村1.0%)[15]。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对20 世纪

90 年代的2070 岁24 万人的调查材料分析,BMI 在25 –29.9 者为22.4%,BMI≥

30 者占3.01% [9]。1995 到1997 年11 省(市)调查资料发现超重(BMI 在2529.9 )检出率为21.51%,但肥胖(BMI≥30)的检出率为2.92%[16]。尽管我国肥胖症患病率远

低于西方人群,但增长速度较快,如能不失时机地进行预防,减缓超重和肥胖症患

病率的上升速度是完全可能的,这对控制慢性病有重要意义。

3.2 全球增长迅速

生活方式现代化、膳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使超重和肥胖症的患病率,

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人或儿童中,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经济

发达国家和经济迅速增长的国家中的增长更为突出。在过去10 年间,大多数欧洲国

家肥胖症患病率增长10%40%,英国增长达2 倍;在19761993 的近20 年中,日

本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症患病率分别增加了2.4 和1.8 倍。

经济转型引起的膳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是发展中国家肥胖症发病率迅速

6

升高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也同时

迅速增长。与1980 年代相比,1990 年代我国15 个3559 岁人群的超重和肥胖症患

病率大大增加,而在1990 年代末增长更快。其中4 个人群BMI≥__________25 的男性超过50%,3 个人群BMI≥25 的女性超过50%。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症患病率的总体规律是北

方高于南方;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

地区[16];很显然,肥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4 肥胖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超重和肥胖症是能量的摄入超过能量消耗以致体内脂肪过多蓄积的结果。因此,

减少由膳食摄入的能量、加强体力活动以增加能量消耗,控制能量平衡是保持健康

的基本条件。

科学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对能量摄入、食物的生热作用和体重调节反应不同,

受遗传特点(如生理、代谢)和生活方式(如社会、行为、文化、膳食、活动量和心理

因素)影响。即使存在遗传因素影响,肥胖的发生发展也是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多

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肥胖症是一种多因子引起的复杂疾病,不能

简单地用单一因素来解释肥胖的病因。

4.1 遗传因素

多项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具有遗传倾向,肥胖者的基因可能存在多种变化或缺

陷。一些对双胞胎、领养子女家庭和家系的调查发现,肥胖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的人表现为肥胖,双亲之一(特别是母亲)为肥

胖者,子女中有40%的人较胖。人群的种族、性别不同和年龄差别对致肥胖因子的

易感性不同。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众所周知,

遗传变异是非常缓慢的过程,但是在20 世纪后期,肥胖却已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疾

7

病之一,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肥胖症发生率的快速增长主要不是遗传基因发生显着变

化的结果,而主要是生活环境转变所致。因此,改变环境和生活方式应该是预防肥

胖的关键;它不仅是可能的,也证明是有效的。

4.2 环境和社会因素

4.2.1 进食过量

工业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患病率远远高于不发达国家,其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人

群的能量和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大大高于不发达国家。随着我国

的经济发展和食物供应丰富,人们对食物能量的基本需求满足以后,膳食模式发生

了很大变化[16],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的消费量大增,能量的总摄入往往超过能量

消耗。与我国传统的膳食模式相比,很多城市,尤其在大城市的人们摄入富含高能

量的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增多,而谷类食物减少,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的新

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偏低。已有研究证明含脂肪多而其他营养素密度低的膳食,

引起肥胖的可能性最大。因此限制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是控制体重的基本措施。

进食行为也是影响肥胖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不吃早餐常常导致其午餐和晚餐时

摄入的食物较多,而且一日的食物总量增加。我国的膳食指南提出,三餐的食物能

量分配及间隔时间要合理,一般早、晚餐各占30%,午餐占40%。晚上吃得过多而

运动相对较少,会使多余的能量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而储存起来。现在很多快餐食品

因其方便、快捷而受人们青睐,但快餐食品往往富含高脂肪和高能量,而其构成却

比较单调,经常食用会导致肥胖,并有引起某些营养素缺乏的可能。胖人的进食速

度一般较快;而慢慢进食时,传入大脑摄食中枢的信号可使大脑做出相应调节,较

早出现饱足感而减少进食。此外,进食行为不良,如经常性的暴饮暴食、夜间加餐、喜欢零食,尤其是感到生活乏味或在看电视时进食过多零食,是许多人发生肥胖的

重要原因。由于食物来源比较丰富,在家庭中的备餐量往往超出实际需要量较多,

为了避免浪费而将多余的食物吃下,也可能是造成进食过量的原因之一。

8

4.2.2 体力活动过少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日渐完善,职业性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量减轻,人们处于

静态生活的时间增加。大多数肥胖者相对不爱活动;坐着看电视是许多人在业余时

间的主要休闲消遣方式,成为发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某些人因肢体伤残

或患某些疾病而使体力活动减少;某些运动员在停止经常性锻炼后未能及时相应地

减少其能量摄入,都可能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经常性体力活动或运动不仅可增加能量消耗,而且可使身体的代谢率增加,,有

利于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还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因高强度剧烈

运动不易坚持长时间,而且在此高强度运动的短期内,主要以消耗体内碳水化合物(肌糖原、肝糖原等)提供的能量为主,而不是首先消耗脂肪。在进行中、低强度体力活动时,更多动员体内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由于中、低强度的体力活动可坚持的时

间长,被氧化的脂肪总量比高强度剧烈运动多。因此,应强调多进行有氧的中、低

强度体力活动,如走路、慢跑、扫雪、打羽毛球等。另外,经常参加锻炼者比不经

常锻炼者的静息代谢率高;在进行同等能量消耗的运动时,经常锻炼能更多地动员

和利用体内储存的脂肪,更有利于预防超重和肥胖[3]。

4.2.3 社会因素

全球肥胖症患病率的普遍上升与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变有关。经济发展和现代化

生活方式对进食模式有很大影响。在中国,随着家庭成员减少、经济收入增加和购

买力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及贮藏技术有改善,可选择的食物品种更为丰富。随着妇女更广泛地进入各行各业,在家为家人备餐的机会日益减少;加上家庭收入

增加,在外就餐和购买现成的加工食品及快餐食品的情况增多,其中不少食品的脂

肪含量过多。特别是经常上饭店参加‘宴会’和‘聚餐’者,常常进食过量。在遇

到烦恼、愤怒等不顺心事时,有人往往以进食消愁。此外,经常性的吃肉过多(尤其9

是猪肉含较多脂肪和蛋白质)容易导致消化器官(肠道、肝脏)和肾脏负担过重和脂肪在体内蓄积,也不利于健康。

政策、新闻媒体、文化传统以及科教宣传等,对膳食选择和体力活动都会产生

很大影响。新闻媒体(包括电视、广播和印刷的宣传材料)在现代消费群体中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电视广告对儿童饮食模式的影响甚至起着第一位作用。然而广告中所

宣传的食品,许多是高脂肪、高能量和高盐的方便食品和快餐食品。目前有些广告

对消费者,尤其是对儿童饮食行为的误导不容忽视。

5 超重和肥胖症的危害

5.1 超重、肥胖与其相关疾病

肥胖症患者往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和葡萄糖耐量异常;肥胖是影响冠心病发病和

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值得警惕的是,中心性肥胖症患者要比全身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疾病危险,当体重指数只有轻度升高而腰围较大者,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增加。肥胖症患者多在餐后较长时间内血脂持续在较高水平,富含甘油三酯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的较小而致密的颗粒有直接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3,5,12]。防治超重和肥胖症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体重本身,更重要的是肥胖与许多慢性

病有关,控制肥胖症是减少慢性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与肥胖相关疾病的相对危险度见下表[47]。

10

表 2 肥胖者发生肥胖相关疾病或症状的相对危险度*

危险性显着增高

(相对危险度大于3)

危险性中等增高

(相对危险度2–3)

危险性稍增高

(相对危险度1–2)

2 型糖尿病冠心病女性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

胆囊疾病高血压男性前列腺癌,结肠直肠癌

血脂异常骨关节病生殖激素异常

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多囊卵巢综合征

气喘脂肪肝生育功能受损

睡眠中阻塞性呼吸暂停背下部疼痛

麻醉并发症

*相对危险度是指肥胖者发生上述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者对该病患病

率的倍数

5.1.1 高血压

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也较高。高血压病患者是指收

缩压≥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 毫米汞柱(1 毫米汞柱=1 mmHg=0.133kP),或需要用降压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低于120/90 毫米汞柱)者。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尤其是女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而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使体重降低时,使血容量、心排血量和交感神经活动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18]。

对我国 24 万人群的汇总分析显示,BM≥24 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BMI 在24 以

下者的2.5 倍,BMI≥28 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BMI 在24 以下者的3.3 倍。男性腰

围达到或超过85cm,女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0cm,其高血压患病率是腰围正常者的

2.3 倍[9]。一些减轻体重的试验表明,经减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随平均体重的下降而降低。超重和肥胖引发高血压的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有关[12,17]。

11

5.1.2 2 型糖尿病

体重超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是2 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24 万

人群数据的汇总分析显示,如以空腹血糖≥126 毫克/100 毫升或餐后2 小时血糖仍≥200 毫克/100 毫升者诊断为2 型糖尿病患者,BMI≥24 者的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BMI 在24 以下者的2.0 倍,BMI≥28 者的2 型糖尿病患病率为BMI 在24 以下

者的 3.0 倍。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为≥85cm 和≥80cm 时,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腰围正常者的22.5 倍[9]。

肥胖症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数减少和受体缺陷,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

感)现象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较高,影响到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蛋白质合成。中心型脂肪分布比全身型脂肪分布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肥胖持续的时间越长,发生2 型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肥胖、18 岁后体重持续增加和腹部脂肪堆积者患2 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12]。

腰围超标、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

低、血压升高和空腹血糖异常高等危险因素中,如出现多个因素聚集,即临床上定义的代谢综合征,有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代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肥胖、腰围超标和缺少体力活动是促进胰岛素抵抗进展的重要因素[12]。

5.1.3 血脂异常

我国 24 万人群数据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 者的血脂异常(甘油三酯≥200

毫克/100 毫升)检出率为BMI 在24 以下者的2.5 倍,BMI≥28 者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BMI 在24 以下者的 3.0 倍,腰围超标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的2.5 倍。BMI≥24 和≥28 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 毫克/100 毫升)的检出率分别为BMI 在24 以下者的1.8 倍和2.1 倍。腰围超标者高密度脂脂蛋白胆固醇12

降低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的1.8 倍[9]。

5.1.4 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我国 10 个人群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体重指数增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

素,冠心病事件(指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和其他冠心病死亡)的发病率随体重指数的上升而增高。前述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

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导致这些危险因素聚集,大大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BMI≥24 和BMI≥28 的个体,有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分别为BMI 在24 以下者的2.2 和2.8 倍。腰围超标危险因素聚集者的患病率为腰围正常者的2.1 倍。表明超重肥胖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重

要因素之一。

5.1.5 脑卒中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对10 个人群的前瞻性分析表明,肥胖者缺血型卒中

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型卒中的病理基础。其发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很相似,超重肥胖导致的危险因素聚集是导致缺血型卒中增高的原因之一。

5.1.6 某些癌症

与内分泌有关的癌症(例如妇女绝经后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

男性的前列腺癌)及某些消化系统癌症(例如结肠直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和肝癌)

的发病率与超重和肥胖存在正相关,但究竟是促进体重增长的膳食成分(如脂肪)还是肥胖本身与癌症的关系更为重要,值得进一步研究。

13

5.1.7 其它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症

肥胖引起睡眠中呼吸暂停,是由于在脖颈、胸部、腹部和横膈部位的脂肪堆积

过多,使胸壁的运动受阻,在躺下时上呼吸道变窄和气流不通畅引起呼吸困难。因血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血氧低可抑制呼吸中枢,出现暂时窒息现象。如伴有严重呼吸道疾病,则容易产生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等[18]。

内分泌及代谢紊乱

脂肪细胞不仅仅储存脂肪,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同时也是许多激素作用的靶器

官。肥胖者血浆中胰岛素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并经常存在胰岛素抵抗[3],中心性肥胖患者的激素水平改变更大。肥胖者血循环中的性激素平衡被破坏,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的女性常有排卵异常、雄激素过多,往往伴有生殖功能障碍[12]。有的中度肥胖妇女发生多囊性卵巢综合征。体力活动常常能通过减轻体重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胆囊疾病和脂肪肝

肥胖者胆结石的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 4 倍,腹部脂肪堆积者的危险性更大。肥

胖患者的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及其胆囊活动减少,可能是形成胆结石的原因。胆结石患者的胆囊感染率增加,容易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胰腺炎[3,12]。

腹部脂肪比较容易分解,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肥胖常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

危险因素。有报道经B 超检查200 名体重超重(BMI≥24)者中伴脂肪肝者达41.5%;而574 名非超重者的脂肪肝检出率为11.3%[19]。另有一些报道重度肥胖者检出脂肪肝、肝纤维化、炎症和肝硬化者较多;肥胖合并有血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更严重。

14

骨关节病和痛风

临床上常观察到肥胖者中膝关节疼痛和负重关节的骨关节病较多。肥胖者痛风

的发生率较高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性关节炎是在关节内由于尿酸盐形成的痛风石引起反复发作的急性炎症。但体重增加与尿酸水平上升的关系还不太清楚,可能与肥胖引起的代谢变化(内源性核酸分解代谢产生嘌呤并合成尿酸较多)和饮食因素(含嘌呤较多的动物性食品)有关。

5.2 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

由于文化背景、种族等的差异,人们对肥胖的态度不同,例如在经济不发达时

期,我国曾把肥胖称为“发福”并作为富裕的象征。在发达国家和迅速发展的国家中,肥胖者必须与来自社会和环境的偏见和歧视作斗争。肥胖者也往往受社会观点、新闻媒介宣传的影响,对自身的体形不满,总认为在社交中会受到排斥,尤其在受到中、高等教育的年轻女性中易受这种心理驱使,把‘减肥’作为时尚;往往出现体重处于正常范围的人还在奋力减重的现象,有人甚至因此导致厌食症。从小就发胖的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对各种社交活动产生畏惧而不愿积极参与,造成心理问题。

暴饮暴食是肥胖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病态行为。其主要特点是常常出现无法

控制的食欲亢进,大多发生于傍晚或夜间,在夜里醒来后想吃东西。越来越多的观察发现,饮食习惯不良有时与肥胖患者的节食行为有关,如在上顿少吃或不吃后下顿大量进食的现象,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还有人为了怕发胖,在大量进食美餐后自行引吐,这些与肥胖相伴的心理变化都有害于身心健康。

6 肥胖症的干预

首先应当树立正确观念,即肥胖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某些遗传因素也可以通

15

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抗衡[3,5,12]。肥胖症必须防治,它不仅损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而且与发生慢性病息息相关。对超重和肥胖症的普遍性干预是比较经济而有效的措施。

6.1 干预原则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从预防超重入手,并须终生坚持。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症,积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改变膳食、

增加体力活动、矫正引起过度进食或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

鼓励摄入的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

素的膳食。

控制膳食与增加运动相结合以克服因单纯减少膳食能量所产生的不利作用。二

者相结合可使基础代谢率不致因摄入能量过低而下降,达到更好的减重效果。

积极运动可防止体重反弹,还可改善心肺功能,产生更多、更全面的健康效益。

应长期坚持减体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不可急于求成。

必须同时防治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将防治肥胖作为防治相关慢性病的重要环节。树立健康体重的概念,防止为美容而减肥的误区。

6.2 干预策略与措施

肥胖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要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考虑,针

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和控制肥胖的策略应该是做好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预防肥胖要从儿童抓

起,尤其是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社区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应包括:鼓励人们改变16

生活方式,早期发现有肥胖趋势的个体,以及对个别高危个体具体指导。干预措施可分为三个层次:

6.2.1 一般人群的普遍性干预

首先是群体预防,把监测和控制超重与预防肥胖发展以降低肥胖症患病率作为预

防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进行定期监测抽样人群的体重变化,了解其变化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积极做好宣传教育。使人们更加注意膳食平衡,防止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膳

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比例合理,特别要减少脂肪摄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在食物中的比例。在工作和休闲时间,有意识地多进行中、低强度的体力活动。广为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和限盐。经常注意自己的体重,预防体重增长过多、过快。成年后的体重增长最好控制在5 公斤以内,超过10 公斤则相关疾病危险将增加。要提醒有肥胖倾向的个体(特别是腰围超标者),定期检查与肥胖有关疾病危险的指标,尽早发现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和糖尿病等隐患,并及时治疗。

6.2.2 高危人群的选择性干预

有肥胖症高危险因素的个体和人群,应重点预防其肥胖程度进一步加重,和预防

出现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高危险因素指:存在肥胖家族史、有肥胖相关性疾病、膳食不平衡、体力活动少等。对高危个体和人群的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目标,是增加该群体的知识和技能,以减少或消除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措施包括:改变高危人群的知识、观念、态度和行为;应让他/她们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良环境或生活方式因素对肥胖症的发生可起促进作用并激活这一趋势,而改变膳食、加17

强体力活动对预防肥胖是有效的。可以通过对学校、社团、工作场所人群的筛查发现高危个体。要强调对高危个体监测体重和对肥胖症患者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2.3 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针对性干预

对已有超重和肥胖并有肥胖相关疾病的高危个体,主要预防其体重进一步增长,

最好使其体重有所降低,并对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疾病管理,如自我监测体重,制定减轻体重目标,以及指导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肥胖可能进一步加重疾病危险性的认识,并努力提高患者的信心。

要使已超重或肥胖者意识到,期望短期恢复到所谓的“理想体重”往往不太现实,但是即使在一年之内比原有体重减少5%10%也会对健康有极大好处。要使患者了

解到,在短期内过度限食可能见到一些暂时效果,但如果不长期坚持减少膳食中的热量,也不积极参加体力活动,则很难保证体重保持在已降低的水平。个别病人的体重甚至会进一步增长,甚至超过减重前的原始水平。减肥反复失败会使病人失去信心。可组织胖友座谈会交流减肥或控制体重的经验,举办讲座,讲解肥胖可能带来的危害及预防的方法;争取家属配合,创造减肥氛围;在医疗单位的配合下,监测有关的危险因素;引导重点对象做好膳食、体力活动及体重变化等自我监测记录和减重计划的综合干预方法,并定期随访。

6.2.4 干预措施需要政策支持

肥胖症的防治只有个人的积极性往往是不够的,只有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个

人的努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关当局应为控制人群体重超重创造良好的支持环境,如:(1)制订防治肥胖症的规划和对策;(2)将预防和控制肥胖的措施纳入宏观的公共卫生项目;(3)鼓励生产能量密度低而富含营养的食品,宣传合理营18

养知识;(4)引导群众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机关、社区和团体创造进行体力活动的环境、机会和氛围,尽可能增加活动场地和器械,有计划地或不定期地组织活动;要求在建筑、居住小区、学校、公园、购物中心的设计中考虑让公众有体力活动的机会和条件;(5)规定在住宅设计中应优化楼道照明和环境,以利居民能适当放弃乘电梯而步行上下;(6)普及有关肥胖会损害健康的知识等等。这些都需要得到有关机构和政策的支持。

6.3 肥胖症防治流程

根据体重指数、腰围及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分类及其相关疾病的危险度,对肥

胖个体进行防治措施的流程图如下:

受检对象

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

计算BMI值

24 ≤ BMI <28

如不存在

危险因素BMI≥28

腰围不超标

腰围超标及

危险因素评价

合理膳食

积极参加体力活动

至少维持体重不增加

存在危

险因素

不存在

危险因素

存在危

险因素

不存在

危险因素

腰围不超标如不存在

危险因素

改变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降低热量

加强运动

定期检查体重

最好降体重5%~10%

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少饮酒

合理膳食,降低脂肪和热量

加强运动

降低体重5%~10%

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酒

合理膳食,降低脂肪和热量

加强运动

降低体重5%~10%

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处理

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酒

合理膳食,降低脂肪和热量

加强运动

降低体重5%~10%

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处理

图 1 肥胖预防控制流程图

如上述处理6个月无效

可在以上处理原则下加用药物辅助治疗

19

6.4 高危个体的处理

6.4.1 合理安排饮食

大多数超重和肥胖的个体,或需要预防体重进一步增加的个体,都需要调整其膳

食以达到减少热量摄入的目的。合理膳食包括改变膳食的结构和食量。应避免吃油腻食物和吃过多零食,少食油炸食品,少吃盐;尽量减少吃点心和加餐,控制食欲,七分饱即可。尽量采用煮、煨、炖、烤和微波加热的烹调方法,用少量油炒菜。适当减少饮用含糖饮料,养成饮用白水和茶水的习惯。进食应有规律,不暴饮暴食,不要一餐过饱,也不要漏餐。

减重膳食构成的基本原则为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含复杂碳水化合

物(如谷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合理的减重膳食应在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每日摄入的总热量;既要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又要使热量的摄入低于机体的能量消耗,让身体中的一部分脂肪氧化以供机体能量消耗所需。注意饮食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系指一定体积的食物或膳食所产生的能量),即选择体积较大而所含的能量相对低一些的食物,因1 克脂肪提供9 千卡能量,而1 克蛋白质或1 克碳水化合物只提供4 千卡能量。1 两煮鸡块要比1 两炸鸡块的能量低得多。蔬菜和水果的体积大而能量密度较低,又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蔬菜和水果替代部分其他食物能给人以饱腹感而不致摄入过多能量。在平衡膳食中,蛋

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应分别占总能量的15%20%、60%65%和

25%左右。

不要认为限食就是单纯限制谷类主食量,不吃或少食谷类主食的观点和做法是不

可取的。谷类中的淀粉是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有维持血糖水平的作用,不致使进食

后血糖升高太快,也不致很快出现低血糖。低血糖会导致饥饿感而使进食的食物量

加大。富含淀粉的谷类食物也富含膳食纤维,对降低血脂和预防癌症也有一定好处。减少总的食物摄取量时,也要相应减少谷类主食量,但不要减少谷类食物占食物总

20

量的比例。限制和减少能量摄入应以减少脂肪为主。血脂异常者应限制摄入富含饱

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内脏、蛋黄)。适当注意选择一些富含优质蛋白

质(如瘦肉、鱼、蛋白和豆类)的食物。优质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较多,适量优质蛋白质可以与谷类等植物蛋白质的氨基酸起互补作用,提高植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在

能量负平衡时,摄入足够蛋白质可以减少人体肌肉等瘦组织中的蛋白质被动员作为

能量而被消耗。

超重和肥胖症的“治疗”应以限制和调配饮食为基础,但只限制饮食而不合并增

加体力活动或不采取其它措施时,减重的程度和持续效果均不易达到满意的程度。

建议采用中等降低能量的摄入并积极参加体力活动的做法,使体重逐渐缓慢地降低

到目标水平。因此,最好使其每天膳食中的热量比原来日常水平减少约1/3,这是达到每周能降低体重0.5 公斤的目标的一个重要步骤。低能量减重膳食一般设计为女

性10001200 千卡/天,男性12001600 千卡/天,或比原来习惯摄入的能量低300500

千卡。避免用极低能量膳食(即能量总摄入低于每天800 千卡的膳食),如有需要,应在医护人员的严密观察下进行。在用低能量饮食时,为了避免因食物减少引起维

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应适量摄入含维生素A、B、B、C 和锌、铁、钙等微量营养素

补充剂。可以按照推荐的每日营养素摄入量设计添加混合营养素补充剂。一些临床

观察结果发现,用上述中等低能量膳食1 年后降低体重的效果,与用极低能量膳食

的效果一样好,甚至更好。

为了便于选择合适的食物比例及用量,在计划不同能量水平的膳食时,下表可

以提供在选择各类食物时的参考用量。

21

表 3 设计低能量膳食时选择各类食物的参考量及其可提供的主要营养素含量

热量食物量(克) 主要营养素含量(克)

(千卡) 谷类肉,鱼,禽蛋类豆腐干(1) 蔬菜水果牛乳植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

1100 150 70 40 40 400 100 250 10 54.0 40 149

1300 200 80 50 50 400 100 250 14 64.4 48 187

1500 240 90 50 60 400 100 250 16 72.4 53 217

1700 280 90 50 60 500 100 250 18 77.8 55 250

1900 320 90 50 60 500 100 250 20 82.2 58 280

2000 350 90 50 60 500 100 250 20 85.5 59 302

(1)其它豆制品按水分含量折算。如豆腐干50 克=素什锦50 克=北豆腐65 克=南豆腐120 克

6.4.2 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

增加体力活动与适当控制膳食总能量和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量相结合,促进能

量负平衡,是世界公认的减重良方,即使在用药物减肥情况下,二者仍是不可缺少

的主要措施。提倡采用有氧活动或运动,有氧运动多为动力型的,并有大肌肉群(如股四头肌、肱二头肌等)参与的运动,例如:走路、骑车、爬山、打球、慢跑、跳舞、游泳、划船、滑冰、滑雪及舞蹈等。因为中等或低强度运动可持续的时间长,运动

中主要靠燃烧体内脂肪提供能量。没有必要进行剧烈运动以减肥。在上述中、低强

度活动/运动时,机体的氧消耗量增加,运动后数小时内氧消耗量仍比安静水平时的

氧消耗量大,表明运动可以增加能量代谢。不同运动水平增加的能量消耗占总能量

消耗的比例有差别,极轻体力劳动可能提高总能量消耗仅3%,而重体力劳动或剧

烈运动可达40%。采用增加体力活动与限制饮食相结合的减体重措施,其总体效益

优于单独限制饮食[2022](表4)。

表 4. 不同减体重措施对健康指标的影响比较

指标单独控制饮食

(极低热量饮食)

适量控制饮食结合运动

(适当限制总能量)

最大氧吸取量(VO2max) 降低改善

瘦体重(FFM)损失增加或保持

体脂肪% 丢失少丢失多

营养缺乏容易发生一般不会发生

胰岛素敏感度?改善

肌肉和韧带力量降低肌肉张力和韧带力量改善

22

体力下降改善,耐久力提高

静息代谢率(RMR)下降保持或增加

精神状态压力大改善,对减体重有自信心

血清 HDLC 水平下降提高

减体重计划不易坚持容易执行和坚持

减体重后反弹容易发生一般不会发生

单独控制饮食时虽可降低总体重,但除脂肪组织减少外,肌肉等去脂体质(Fat

Free Mass, FFM)也会丢失,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 RMR)也可能降低,使机体的基础能量需要减少,即可在低水平上建立新的能量平衡,使机体储存脂肪

的消耗也较少;因此,单纯限制饮食使体重下降达到一定水平后,体重下降的速度

减慢或不再下降。如果要使体重维持在已降低的较低水平或使体重进一步降低,需

要摄入能量更低的膳食,而极低能量膳食中的营养素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对健康有

损害。体重的频繁波动有害于健康。在维持能量负平衡的条件下,体力活动或运动

能维持RMR 不降低或降低较少,能消耗更多体脂,并多保留FFM,适当控制饮食

加体力活动有利于长期保持减重后体重不反弹。

要使肥胖者提高体力活动量,就需要提高他们对体力活动或运动与健康关系的

认识,需要使他们对进行的体力活动产生兴趣。只有体力活动或运动的内容和方式

可行,才能够持之以恒。以下几点比较关键:

创造尽量多活动的机会

人类在上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是伴随狩猎和耕作而获得生存条件的,所以人体的

遗传素质适合于有体力活动的生活,但当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每天生活所需的体力

活动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减少。社会的进步和各种省力的技术使生活节奏加快,“没

23

有时间”往往成为人们不参加体力锻炼的理由,并且把增加体力活动看成是一种“负担”。应该改变人们的观念,把体力活动看成是提高身体素质和保证健康的必要条件。尽量创造更多的活动机会,并把增加活动的意识融于对生活的安排之中;一定

程度地改变每天的生活习惯,尽量选择较多体力活动以替代较为省力的条件。例如,在城市,鼓励人们在1 公里(2 华里)距离内用步行替代坐车;短途出行骑自行车;提前一站下车而后步行到目的地;步行上下5 层以内的楼梯以替代乘电梯等等。

根据设计的减体重目标,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男、女分别为4.87.0 和3.35.1 千卡/分钟, 而

低强度活动则分别是1.94.6 和1.43.2 千卡/分钟。如用心率来大致区分,进行中

等强度体力活动量时的心率为100120 次/分钟,低强度活动时则为80100 次/分钟

每天安排进行体力活动的量和时间应按减体重目标计算,对于需要亏空的能量,

一般多考虑采用增加体力活动量和控制饮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50%(40%60%)

应该由增加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来解决,其他50% 可由减少饮食总能量和减少脂

肪的摄入量以达到需要亏空的总能量。增加体力活动的时间,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日常活动来安排。

如希望在1 个月内减体重4 公斤,即每周计划减体重1 公斤,则需要每天亏空

能量约1100 千卡,其中通过增加运动量以消耗550 千卡,即每天需要增加中

等强度体力活动2 小时,或低强度体力活动34 小时。

如计划在1 个月内减体重3 公斤,则每周需减体重0.75 公斤,即每天需要亏空

能量约800 千卡,其中通过运动增加消耗400 千卡,每天需要增加中等强度体

力活动1.52 小时,或低强度体力活动2.53.5 小时。

计划在1 个月内减体重2 公斤,即每周减体重0.5 公斤,则每天需要亏空能量约

24

550 千卡,其中由体力活动增加消耗300 千卡。最好每天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

动11.5 小时,或低强度体力活动23 小时。

计划在1 个月内减体重1 公斤,即每周减体重0.25 公斤,则每天需要亏空能量

约为270 千卡,其中由增加体力活动量每天消耗150 千卡。每天至少增加中等

强度体力活动1 小时或低强度体力活动约2 小时。

肥胖者对体力活动量的安排应根据其体能、年龄和兴趣等因素进行,可以某一

项活动为主,再配合其他一些活动以达到需要亏空的能量。例如一个肥胖患者,女性,35 岁,身高1.56 米,体重64 公斤, BMI 为26.3 , 计划将体重减轻至58 公斤,即需要减体重6 公斤,并拟在2 个半月内达到减体重目标,每月减体重2.5 公斤, 每周需减体重0.625 公斤,则每天需要亏空能量670 千卡, 由增加运动量以消耗能量350 千卡。为其设定的活动处方是: 在原有活动量的基础上每天增加散步30 分钟(消耗能量100 千卡),骑车上下班30 分钟(消耗能量180 千卡),下班回家后带孩子玩15 分钟(消耗能量75 千卡),1 天通过增加活动消耗能量355 千卡,其余的能量要通过减少能量摄入(315 千卡/日)来解决。

另一名男性肥胖患者计划 1 个月内减轻体重4 公斤, 每天需要亏空能量1100 千卡, 1 天需要从增加活动量来亏空550 千卡。为其增加活动量的处方: 在原有的活动基础上每天增加游泳30 分钟(消耗能量250 千卡),快走30 分钟(消耗能量150

千卡),打羽毛球30 分钟(消耗能量150 千卡)。

可以用能量消耗相等的或相似的体力活动或运动来取代或交换,例如游泳可与

慢跑、跳绳或骑车交换;打羽毛球可以排球、网球或跳舞来代替;快走可以打乒乓球、慢速度游泳或骑车来取代(表5)。

25

表5. 各种运动和体力活动30 分钟的能量消耗

运动项目

活动 30 分钟的能

量消耗(千卡)

静坐、看电视、看书、聊天、写字、玩牌 3040

轻家务活动:编织、缝纫、清洗餐桌、清扫房间、跟孩子玩(坐

位)

4070

散步(速度1609 米/1 小时)、跳舞(慢速)、体操、骑车(速度

8.5 公里/1 小时)、跟孩子玩(站立位)

100

步行上学或上班,乒乓球,游泳(速度20 米/分),骑车(速度

10 公里/1 小时)

120

快步,速度10001200 米/10 分钟175

羽毛球,排球(中等),太极拳,跟孩子玩(走、跑) 150

擦地板,快速跳舞,网球(中等强度),骑车(15 公里/1 小时), 180

网球,爬山(50 坡度),一般慢跑, 羽毛球比赛,滑冰(中等), 200

一般跑步,跳绳(中速),仰卧起坐,游泳,骑车(速度1922

公里/1 小时),山地骑车

200250

上楼,游泳(速度50 米/分钟),骑车(速度2226 公里/1 小时),

跑步(速度160 米/1 分钟)

300

如减体重的速度慢、任务轻,则增加体力活动的难度较小;例如 1 天仅需要亏

空能量150 千卡,则1 天增加304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打羽毛球或排球30

分钟或快走30 分钟)即可满足要求。其他可按此方法类推,患者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运动或体力活动项目和时间, 一些日常体力活动和运动项目与所消耗的能量可参见附录Ⅶ。

增加体力活动量应循序渐进

先从一些日常活动开始,然后可以每天进行快步走、慢跑、打羽毛球、打乒乓

球等活动,因为体力活动总量与坚持活动的时间、强度和频率有关,能坚持较长时间的中等量活动(如快步走)或短时间的剧烈活动(如跑步)都可达到消耗能量的效果,对于超重和肥胖者应选择有氧运动,1 天增加快步走路3045 分钟可以消耗能量100200 千卡,是一种可行而安全的运动处方,应尽量减少静坐 (如看电视、看书、写字、玩电脑游戏等)的时间,也可在静态生活间穿插一些做操或家务劳动等体力活26

动。

对运动量和持续时间安排要恰当

进行体力活动时应有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需要注意在哪些情况下应停止活动。

在制定运动量、运动强度和类型时,应满足个体化的特点和需要,可以调换运动的方式和内容以引起兴趣,便于长期坚持。与一般健身运动相比,以减肥为目的的运动时间应延长些;但是运动量可循序渐进,由小运动量开始,每日安排30 分钟,待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至所应达到的目标。每天3060 分钟甚至更多时间的活动不要求

一定是连续的,每次活动的总时间可以累加,但每次活动时间最好不少于10 分钟。实施运动计划过程中,应注意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避免过量,以预防急性

和慢性肌肉关节损伤,过量的运动负荷会使免疫功能下降。对有心、肺疾病或近亲中有严重心血管病史者,在决定进行剧烈活动前,最好按照医生的建议逐步增加活动量。在剧烈活动前应有充分的热身和伸展运动, 逐渐增加肌肉收缩和放松的速度,可改善心肌氧供应,增加心脏的适应性;运动后要有放松活动,让体温慢慢下降, 使肌张力逐渐降低, 以减少肌肉损伤和酸痛的机率。

如出现以下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心跳不正常,如出现心率比日常运动时明显加快、心律不齐、心悸、心慌、心

率快而后突然变慢等。

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胸部、上臂或咽喉部疼痛或沉重感。

特别眩晕或轻度头痛、意识紊乱、出冷汗或晕厥。

严重气短。

身体任何一部分突然疼痛或麻木。

一时性失明或失语。

27

6.4.3 行为疗法

建立节食意识,每餐不过饱;尽量减少暴饮暴食的频度和程度。注意挑选脂肪含

量低的食物。细嚼慢咽以延长进食时间,使在进餐尚未完毕以前即对大脑发出饱足信号,有助于减少进食量。另一种方法就是进食时使用较小的餐具,使得中等量的食物看起来也不显得单薄;也可按计划用餐,即在进餐前将一餐的食物按计划分装,自我限制进食量,使每餐达到七分饱;也可使漏餐者不致在下一餐过量进食。餐后加点水果可以满足进食欲望。改变进食行为常常有助于减少进食量而没有未吃饱的感觉。

医疗保健人员应协助肥胖病人制订规划并支持和指导减肥措施的执行。医务人员

需要了解肥胖者的肥胖史,曾做过哪些处理?减肥措施受到过哪些挫折、存在的问题,以及肥胖症对其生活有何影响,以示对病人的关心;应向肥胖症病人说明肥胖对健康带来的可能危险,建立共同战胜肥胖症的伙伴关系。应让病人采取主动、积极参与制订改变行为的计划和目标,不能由医疗保健人员单方面决定。

制订的减重目标要具体、并且是可以达到的。例如在制定体力活动目标时,以“每天走路30 分钟或每天走5000 步”代替“每天多活动点”。建立一系列短期目标,例如开始时每天走路增加30 分钟,逐步到增加45 分钟,然后到60 分钟。膳食脂肪占总能量的百分比由原来的35%下降到30%,再逐步下降到28%25%。对病人的监

测有助于评价病人的进步,在前一阶段结果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如何实施进一步目标的信息。与病人保持经常联系,关心和帮助病人改变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教会需要减肥的对象进行自我监测:观察并记录某些行为,如每天记录摄入食物

的种类、量和摄入时间,进行了哪些运动,使用哪些药物,改变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等,经常量体重对长期保持适当体重是非常重要的。对行为的自我监测通常可以使患者向所希望的目标方向改变。对自我监测记录,某些病人可能会感到繁琐,但非常有用。

28

6.4.4 药物治疗

大多数肥胖症病人在认识到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后,在医疗保健人员的指导下控制

饮食量、减少脂肪摄入,并增加体力活动,常可使体重显着减轻。但由于种种原因体重仍然不能减低者,或行为疗法效果欠佳者,可考虑用药物辅助减重。如果有的肥胖病人因担心增加体力活动可能加重原有的疾病或使病情出现新的变化,也有必要采用药物辅助减重。

用药物减重的适应症

食欲旺盛,餐前饥饿难忍,每餐进食量较多。

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脂肪肝。

合并负重关节疼痛。

肥胖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BMI≥24 有上述合并症情况,或BMI≥28 不论是否有合并症,经过36 个月

单纯控制饮食和增加活动量处理仍不能减重5%,甚至体重仍有上升趋势者,可

考虑用药物辅助治疗。

设定药物减重目标

比原体重减轻5%10%,最好能逐步接近理想体重。

减重后维持低体重不再反弹和增加。

使与肥胖相关症状有所缓解,使降压、降糖、降脂药物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减重药物的选择

肥胖的病因可能因人而异,不同人对药物的反应也可能不同。过去曾有人用中枢

性作用药物芬氟拉明(Fenfluramine)和芬特明(Phentermine)等降低食欲,由于芬氟拉明对心脏瓣膜损害的副作用得到证实,有些国家如美国已禁用。目前我国国家药品监

督部门尚未对此作出决定,但卫生部已规定在保健食品中禁止加芬氟拉明。目前在

29

我国使用较多的减重药有:

(1)中枢性作用减重药

西布曲明:其主要作用为抑制中枢对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抑制

5羟色胺的再摄取可增加饱腹感。常用剂量为 510 毫克/日,36 个月可减重10 公

斤左右,减重效果与剂量相关。应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其副作用。在一些病人

中,西布曲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口干、失眠、乏力、便秘、月经紊乱、心率增快和

血压升高。老人,尤其对老年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患者应慎用,因为便秘可诱发眼底

出血、心肌梗塞。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不齐或中风患者

不能用。血压偏高者应先采取有效降压措施后方可使用;然而有效减重后有助于降

低血压。

(2)非中枢性作用减重药

奥利司他:是一种对肠道胰脂肪酶的选择性抑制剂,它不抑制食欲而是阻断进食

的脂肪在肠内吸收,摄入的脂肪中约有1/3 因不能被吸收而从肠道排出,从而达到减

重目的。常用剂量为进餐前一次口服120 毫克,36 个月可减重710 公斤[18]。其最

常见的反应是使大便量和油脂排出量增加。副作用是有时会因肛门排气带出脂便而

污染内裤或排便较急。如在治疗中注意减少膳食脂肪,则这些症状可以缓解。而这

些症状往往成为给患者需要减少脂肪摄入的“信号”。排便次数增加对某些职业(如,司机)可能造成不方便。使用较长时间后,上述这些症状可能减轻。因奥利司他本身

仅有3%从肠道吸收,几乎无全身性副作用,也无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老年人使用

很安全,老年便秘者服用后尚可缓解便秘。如能在36 个月服药期间养成良好的饮

食习惯,则在减重后的体重反弹较少。由于脂肪吸收减少,是否影响脂溶性维生素

吸收的问题值得关注。奥利司他4 年临床观察数据显示,血液中脂溶性维生素水平

仅有轻微改变,均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23]。但在用此药时适当补充些脂溶性维生素,

如维生素A、D、E 等更好。

30

表6 常用减重药物的用量、作用及副作用

药物剂量作用可能的不良作用

西布曲明

(Sibutramine)

开始每天口服一次 10 毫克,

以后可以增加到每日15 毫

克,不能耐受者每日用5 毫

克。

抑制对去甲肾上腺

素和5–羟色胺的再

摄取

增加心率和血压

增高。

奥利司他(Orlistat) 食用含脂肪较高的膳食前口

服一次,每次120 毫克。或

每日三次,每次120 毫克。

抑制胰脂肪酶活性,

减少脂肪的吸收。

大便稀软;脂性

腹泻。

药物治疗仅适用于因肥胖而致疾病危险性增加的患者,而不应该用于美容的目

的,对于低危的肥胖者应首选膳食和运动疗法。如果在用药物减重治疗的最初6 个月内有效,可以考虑继续使用。但必须记住,药物只是全面治疗计划中的一个部分,只起辅助作用。只有在前述改善饮食结构和增加体力活动的基础上用药物辅助减重才能收到较好效果。药物能辅助肥胖症患者更好地依从其膳食治疗和运动疗法的方案。

个别患者在用药的最初试验期内减重效果不明显,有时即使增加剂量也不见效。

目前对减重药物治疗的风险/益处的相对关系尚未作出最后评价,为了避免发生不良后果,最好不要自己在药店随意买减重药,服用中枢性减重药者尤应谨慎。中枢性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可根据患者的肥胖程度和已存在的并发症及各种危险因素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应对患者加强随访,检查和监测血压、心率和各项相关因素指标的变化。对使用中枢性减肥药者的随访,起初至少每24 周一次,3 个月以后可以改为每月一次。

6.4.5 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仅适合于那些极度肥胖或有严重肥胖并发症的病人。对BMI>40 的极度

肥胖病患者,或者因肥胖症引起心肺功能不全等而使用其它减肥治疗方法长期无效31

的患者,经过慎重选择的病例才可以考虑以外科手术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包括胃肠道手术和局部去脂术。胃肠道手术包括小肠旁路术、胃成形术、胃旁路术、胃内气囊放置术等。通过切除部分小肠以减少内源性物质的分泌以减少对摄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或者通过缝合和充填胃空腔以减少胃容量、增加饱腹感,以预防一次性食物摄入量过多。这些手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进食后呕吐、手术后伤口感染、吻合口开裂、吻合口瘘、褥疮、肠梗阻、肺栓塞、血栓形成等。由于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吸收,切除小肠必然会引起各种吸收障碍和代谢紊乱。术后的长期并发症包括消化不良、脂肪泻、肝脏疾病、胆石症、水与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钙、维生素(维生素A、B、D 和叶酸等)缺乏、微量元素 (铁、锌) 缺乏和泌尿系结石症等。

有些肥胖病患者常常为自己局部脂肪过多而发愁,如在腹部、髂腰部、臀部、

下颏和颈部堆积的脂肪,不仅外观不美,而且影响健康和行动。局部去脂术包括脂肪抽吸术和皮下脂肪切除术;目前比较流行的超声吸脂术是用超声波作用于局部脂肪组织使脂肪乳化,再通过负压吸除乳化液。这种方法失血少、比较安全和痛苦少,易被病人接受。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去脂效率低,只能去除皮下脂肪,因而只适合于肥胖症病人局部的周围脂肪组织;对腹腔内和脏器周围的脂肪组织无能为力,因而往往只是暂时满足病人对外表的美容要求,对肥胖所造成的健康危害却作用较小。吸脂后过一段时间,局部脂肪还容易复原;操作不当时还有引起脂肪栓塞并发症的危险。

无论是胃肠道手术还是局部去脂术,都需在有专业水平的医院中进行,不是任

精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可分为恢复发展时期、改革调整时期和健全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防疫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 这一阶段通过加强条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大大促进了卫生防疫体系、特别是其主体机构----卫生防疫站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9月,在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加强了卫生防疫体系在预防控制传染病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1979年,卫生部在《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组织编制规定》的基础上,颁布了《全国卫生防疫站工作条例》,同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下发了《卫生防疫人员实行卫生防疫津贴的规定》。 1980年,国家编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和几点意见》。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使卫生防疫体系从几十年的行政管理开始步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食品卫生法(试行)》的实施也极大地强化了卫生防疫体系的社会职能。 1982年,卫生部成立了国家预防医学中心(1985年改为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全国卫生防疫机构提供业务技术指导、高层次专业人员培训等服务。 到1985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3410个,比1965年增加了911个,专业(站)1566个,比1965年增加了744个。卫生防疫人员增至194829人,比1965年增加1176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87821人,卫生防疫工作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系紧密的业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沟通网络系统。 (二)规范建设阶段(1986~2000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卫生防疫工作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 内涵建设:在这期间通过推进科学管理,开展和规范有偿服务,制定实施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的技术规范,加强县级卫生防疫站的规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防疫站等级评审,加强卫生防疫机构主要领导和骨干的现代管理培训、应用型专业高级培训,促进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五章 肥胖症

第五章肥胖症 肥胖症(obesity)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超重和肥胖症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中的患病情说已达到流行程度。据估计,在西方国家成年人中,约有半数人超重和肥胖。我国肥胖症患病率也迅速上升,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中报道,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一患病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肥胖症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组分之一,与多种疾病如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和某些癌症密切相关。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可损害患者身心健康,使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缩短,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已于2003年制订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肥胖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症,约占肥胖症的1%。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能量平衡和体重调节 体内存在一套精细的监测及调控系统以维持体重稳定,称为“调定点(Set-Point)”。由于体重调定点的存在,短期体重增加或减少将自动代偿,体重倾向于恢复到调定点水平。 体重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双重调节,最终影响能量摄取和消耗的效应器官而发挥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饥饿感和食欲、影响能量消耗速率、调节与能量贮存有关激素的分泌,在能量内环境稳定及

体重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下丘脑是控制能量代谢最重要部位,影响下丘脑食欲中枢的信号包括传人神经信号(以迷走神经最为重要,传入同样来自内脏的信息,如胃肠膨胀程度等)、激素信号(如瘦素、胰岛素、各种肠肽等)以及代谢产物(如葡萄糖)等。上述信号传人中枢神经系统,经过整合后通过神经-体液途径传出信号到靶器官,以保持个体近期或长期能量平衡。 体内参与调节摄食行为的活性物质包括:①减少摄食的因子:β-肾上腺素能受体、多巴胺、血清素、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和瘦素等。②增加摄食的因子:α一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神经肽Y、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ohn)、增食因子(orexin)、甘丙肤(galanin)等。③代谢产物如血糖水平等。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CB)系统由内源性大麻素及其受体组成,可调节摄食行为,激活后引起摄食增加。 机体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生热作用、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以及适应性生热作用等。人体脂肪组织分为两种,白色脂肪组织的主要功能是贮存脂肪,而棕色脂肪组织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消耗。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棕色脂肪组织,通过β-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脂肪分解及促使产生热量。 (二)肥胖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肥胖症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病因未明,被认为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脂肪的积聚总是由于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即无论多食或消耗减少,或两者兼有,均可引起肥胖,但这一能量平衡紊乱的原因尚未阐明,肥胖者这些因素与正常

成人高考招生院校

成人高考招生院校 成人高考招生院校成人高考可以报考甚么学校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中国农大”,座落于中国首都北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和北京市共建,位列世界1流大学建设高校。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座落在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其前身是1906年(清光绪32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山师,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山科大,建校于1951年,在青岛、泰安、济南3地办学,是1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点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调和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利用基础型人材培养特点名校。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Jili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为“吉林师大”,位于吉林省4平市,是吉林省重点大学,也是教育部出色教师培养计划入选院校,更是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心、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山东省成人高考招生院校有哪些? 山东成人高考之大学院校: 山东理工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京大学学、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延边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青岛广播电视大学、鲁东南大学学、山东交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成人高考之学院院校: 德州学院、山东女子学院、枣庄学院、济宁学院、滨州学院、山东警察学院、潍坊学院、齐鲁师范学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管理学院 山东成人高考之医学院校: 齐鲁医药学院、滨州医学院、潍坊医学院、济宁医学院、泰山医学院 在这些学校中,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属于“211、985院校”,有想要报考这些院校的同学,需要注意下面这个问题。 由于这些学校都是知名度非常高的,所以报考人数也是相对其他学校比较高的。在每年的成考录取中,985、211工程院校每次都会名额爆满,分数线也在不断升高。所以在录取时,常常会刷下很多学生,并且在所有院校第1志愿录取结束后才会安排第2次志愿填报,不过很多院校招生名额满员后就不再招收第2志愿,这就表示很多成绩比较高的同学最后只能选择那些第1志愿没有录满的院校,不过这部份院校不论是在地理位置、教学水平还是院校知名度等各方面,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差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导意见(2008 版) 流感是由A、B、C 3 个型别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77 年以来,每年在全球流行的流感病毒为A(H1N1)、A(H3N2)和B 型。该病潜伏期1-4 天(平均2 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痛、头痛、不适、干咳、咽喉痛和鼻炎等,一般呈自限性,多数患者症状3-7 天即可缓解。部分患者可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加重既往基础疾病,或继发细菌性肺炎、鼻窦炎、中耳炎及其它合并感染,严重者导致死亡。流感可致各年龄组人群发病,其中儿童感染率最高。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流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流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近距离和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也可能存在空气传播(含病毒颗粒的≤5μm 飞沫核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该病毒传播迅速,在养老院、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引起暴发。在我国北方地区,流感秋冬季流行,12月至次年1 月出现流行高峰,夏季传播基本停止,表现为典型的温带季节性流行特点;在华南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活动,但秋冬季和次年夏季(7 至8 月)可出现两个流行高峰,呈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流行模式。 我国当前流感防治的主要策略是加强流感监测,积极参与全球监测活动,推广流感疫苗接种,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做好暴发调查和控制,加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个人卫生的公众指导。 一、流感监测 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是全球流感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

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流感病毒的活动强度、季节特征和病毒变异情况,为全球疫苗毒株的选择提供依据。目前我国流感监测网络由197 家哨点医院和63 家网络实验室组成。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流感样病例的报告、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毒株的抗原性、基因特性和耐药性分析等。针对近年来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监测单位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和监测科室的设置要求,报告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就诊病例总数,每周一录入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周末和十一、春节长假期间要安排好病例报告工作,杜绝漏报、迟报和节假日缺报现象。 (二)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掌握标本采集对象,保证每周最低采样量,不得集中突击采集标本;严格遵循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的技术要求,努力减少上述环节对病毒分离率的不利影响。采集的标本应在4℃条件下,24 小时内运送至监测网络实验室;未能24 小时内送达的,应置-70℃或以下保存。 (三)网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病毒接种、传代技术,提高收获病毒的血凝滴度。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在24 小时内处理标本和接种病毒,并在完成病毒分离鉴定后24 小时内,将结果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于MDCK 细胞分离阳性的,要将留存的原始标本继续接种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各实验室应用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下发的标准参照血清进行病毒鉴定时,发现对所有下发标准血清HI 效价均≤20 的毒株,

机车乘务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关系的调查分析

机车乘务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关系的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7T14:35:42.7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作者:丁乃成[导读] 因此,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是早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哈尔滨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目的:探讨机车乘务员职工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为早期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单位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员工体检,对体重正常200人和超重、肥胖的200人进行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职工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男性职工,超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人群。结论: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呈正相关,对超 重、肥胖的职工要加强宣传,加强体育锻炼等有效措施控制体重,减少超重、肥胖对机车乘务员健康的影响。【关键词】机车乘务员;超重;肥胖;血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力劳动逐渐减少,能量摄入多于消耗,致多余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存于体内,使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中国也不例外[1],调查显示,中国成人肥胖率为7.1%,估计肥胖人数6000 多万[2]。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不仅影响人们体型的美观,更是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病,它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2006年美国15.5%的儿童和成年人被诊断为肥胖症,这个数据较30年前增加了3倍多[3]。肥胖发生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血压的异常,导致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由于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对体检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体重正常200人(随机选取男100人,女100人)和超重、肥胖的200人(随机选取男100人,女100人);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2.5±3.2岁;测量身高体重测量身高时要求脱鞋。测量血压(Bp)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在静息15min后测量右臂肱动脉压;测量体重前排空大小便及脱鞋和外套;两组人群在年龄、身高、工作时间、学历、工作岗位等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判断标准①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规定的标准,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其<18.5为偏瘦,18.5~23.9 为正常,24.0~27.9 为超重,≥28 为肥胖;②高血压:舒张压≥90 mmHg和(或)收缩压≥140 mmHg,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结果体重正常组男性高血压发病率5%,女性高血压发病率8%;超重、肥胖组的女性肥胖率38%高于男性肥胖率27%;男性超重人群高血压发病率1 2.3%(9/73),女性为17.7%(11/62);男性肥胖人群高血压发病率29.6%(8/27),女性为36.8%(14/38);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机车乘务员的BMI和高血压的比较 3讨论 近年来,肥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问题。体重指数异常与遗传因素、饮食与体力劳动、年龄与性别、吸烟与饮酒、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及睡眠时间等息息相关。机车乘务员体检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性别上也有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其原因可能为: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水平升高促进脂肪的合成,如长期口服避孕药物的妇女体重更易增长;女性的妊娠过程和更年期也是导致女性肥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因此,研究不同人群的血压水平及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有效预防和控制包括超重和肥胖在内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本区目前急需解决的健康问题。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导致心脏肥大,心输出量、心搏出量和心肌负担增高。近10年来我国人民BMI与血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线BMI每增加1,高血压危险5年内增加9%[5]。本研究也显示,在男性组和女性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BMI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提示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是早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充分意识到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自觉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健康饮食,做到低盐低糖低脂肪,少吃动物内脏,少饮酒,多吃蔬菜水果,多做有氧运动。同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超重人群,对BMI≥24Kg/m2的人群进行干预并检测相关疾病,特别是对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体重、血压、血糖等监测,预防体重过度增长,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参考文献】

成人高考问答

1、成人高考取得的学历国家承认吗? 成人高考和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并列为国家成人教育三大学历考试,这三种教育形式毕业后都发给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符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均可在教育部学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b11309788.html, 查询。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是我们工作事业的敲门砖和阶梯,今后无论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和单位职务晋升都离不了学历、学位。尤其是获得学士学位后就和脱产专升本的含金量完全一样了。现在部分大学教师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也是在职取得的,而丝毫不影响其职称职务的晋升。 2、成人高考和网络教育、自学考试有什么区别? 成人高考入学参加每年10月教育部组织的高考,各省划定录取分数线,统一录取,学制一般为3年,发给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网络教育是每年春季或秋季参加大学自主命题的入学考试,学校录取,学制一般为2.5年,发给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目前,全国仅有67所名牌大学经教育部批准举办网络教育。自学考试是国家每年组织4次考试,考生自愿报名参加,8年内考出全部课程,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以上三种学习形式符合条件均可授予学士学位。 3、学士学位如何申请? 平时结业考试各科成绩平均70分以上,就可参加毕业当年的山东省学位外语考试,成绩60分为合格。多数大学另外要参加三门专业主干课程考试(中国石油大学专业主干课不单独组织考试,认可学

习期间的平时考试成绩平均70分以上),成绩60分为合格。参加毕业答辩通过,即可授予学士学位。 4、可现在实在抽不出时间,以后再报可以吗?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由于我们是应届生(我们刚毕业不久),丢书本时间不长,很多知识还没有忘,文化基础较好,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复习,就可以考上。如果现在不报名,几年以后文化课都忘光了,等你成了往届生就没有竞争力了,再从头复习就难了。作为老师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关注你了。因为,老师关注的始终是应届生。 5、成人高考要不要准备? 成人高考自2009年开始,国家逐年提升入学门槛,录取分数线年年大幅度提高,以报名人数较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每年均以30分左右的幅度逐年提高录取分数线,在2008年总分110分基础上,2009年总分提高到140分,2010年总分又提高到160分,2011年总分更是提高到195分(可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1b11309788.html,/crzk/index.shtm),理工类、文史类等其他类别也同时年年水涨船高,2011年成人高考录取通过率不到50%。由此可见,成人高考要尽量早报名,早拿到复习的书本材料,参加我们在周日组织的免费辅导,争取一次考试成功。只要考上,以后的一切就像挤上渡船的乘客,一定会顺利到达彼岸。 6、哪所大学好录取,也好毕业? 成人高考录取时山东省只划一条分数线,达线即录取。所以,我们要尽可能达线。如果不上线,我们有中国石油大学的网络教育可以

成教招生一般性步骤及话术

招生的方法和步骤 招生话术(方法) 一般性步骤及话术 以需求导向式销售为基础 1、自我介绍 开门见山 话术:您好,我是中国海洋大学招生人员(或是燕园学校) 2、建立一种轻松、友好的关系。 话术:以关心为主开展话题,现在工作怎么样忙不忙等? 3、道明来意 你有没有听说过成人高考啊? 4、安排座位 千万别站着,得给自己安排一个座位,一般在客户的右边,从动作上比较方面,心灵感应好 如何解决学员的反对意见 给拒绝的定义:拒绝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行为,是面对推销者所 作出的一种自然反应,当学员提出反对意见时是我们成交的最佳时机。(1 )用心聆听 细心聆听学员的异议话术:学员:你不要浪费时间了,我对成人高考不

感兴趣 (2 )尊重理解 1)尊重,体恤 2)将异议一般化 话术:招生老师:我可以理解你的想法,老实说很多学员还没报名的时候也有你这样的想法,但选择我们的成人高考并不是有没有兴趣的问题,而是看有没有这方面的需要 (3)澄清事实 1)澄清异议 2)处理回答话术:招生老师: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学员:没有了招生老师:我非常理解你的想法 (4)提出方案 1)提出方案 2)约定事情 话术:招生老师:我只是想用一点时间把我们提升学历这件事介绍给你,听完后觉得有需要你可以报个名,如果你不想看也没有关系。(5 )请求行动

1)要求技巧 2)行动话术:你看可以吗?具体步骤: 听——是的,你说的很对,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情况 ........ 但是您知道吗?我们是怎么回事?——围绕这个块我们该如何处理? ——处理的方案,有没有问题了?——相信我吧!我们的成人高考绝对是学信网可以查得到的正规学历!7、促成 (1 )成交的信号1)、主动发问、“价格”等其他信息。 2)、观望周围的人 3)、讨价还价 4)、拿着成人高考单在不停的看,沉默的思考 5)、反对意见减少的时候 6)、对学员敬业精神表示赞赏。 (2)如何促成 1)、立即行动法,帮助学员决定. 话术:现在就报吧,以后再报会很麻烦2)、危机法话术:没有学历将来会影响咱晋升啊! 3)、利益驱动法话术:现在是最优惠的或是现在活动力度最大。4)、激将法 话术:你看这是从其他单位填的报名表,你是开明的人应该会接受新东西,应该不会落后于人吧! 5)承诺法话术:相信我,没有错,有学历绝对很重要,会帮助到您的6)转介绍,通过同学、老乡等关系来介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试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 (试行) 1.总则 1.1目的 为加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保障国家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特制定本规范。 1.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救灾防病与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 《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1.3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管理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 1.4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1.4.1责任单位 管理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包括该机构的信息管理部门及相

关业务管理部门。 1.4.2责任人 (1)各级责任单位指定负责信息系统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系统用户管理的责任人。 (2)各级责任单位信息系统相关业务部门指定业务专业人员为该业务应用系统管理责任人。 2.用户管理 2.1用户类型 2.1.1系统管理员 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权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履行用户管理与服务职能的唯一责任人。2.1.2业务管理员 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由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单位指定负责管理该业务权限分配的唯一责任人。 2.1.3本级用户 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单位,由本级业务管理员分配的具有不同权限和业务操作功能的同级用户。 2.1.4直报用户 指由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员审核,各系统业务管理员授权的通过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录入报告各类信息的用户。 2.2用户职责 2.2.1职责分类 (1)系统管理员职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爱东 一、概述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重要时期,儿童必须每天从膳食中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婴幼儿时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体格发育等方面并不完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对营养物质需求量较大是相互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婴幼儿膳食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比例失衡,都可以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体格发育和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成年后的活动效益。 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教育和指导婴幼儿抚养人采用平衡膳食,合理安排日常膳食,以达到促进婴幼儿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为了帮助婴幼儿抚养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制定了相应的中国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以便直观的告诉抚养人婴幼儿不同时期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和合理的数量。 二、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 母乳是六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生后0到6月龄的婴儿应坚持给予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婴儿喂奶时应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到8次以上,同时婴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少量营养补充品,如维生素 D 或鱼肝油。 三、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的制定依据 0到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及膳食摄入特点:正常足月儿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分别约为3.3公斤和50厘米,婴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及开始快速生长,到6个月末婴儿的平均体重和身长分别增加到约7公斤和63厘米,此时期婴儿的消化系统远未发育成熟,因此严重制约了6月龄以下婴儿对食物的选择。母乳是这个时期婴儿最佳的膳食营养来源,完全符合0到6月龄婴儿对营养的需求,及自身消化吸收特点。母乳中维生素 D 、维生素 K 以及铁的含量稍低,因此在婴儿喂养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

(完整版)成人教育2014年基础旅游学试卷A卷答案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 11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成绩以零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共 六 大题,4 页。 4.考生必须在指定位置答题,不要在密封线外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宣布成立的第一个旅游全行业组织是( D )。 A .中国国际旅行社 B. 中国旅游组织 C .中国旅游爱好者协会 D. 中国旅游协会 2. 下面( A )种产业不是旅游业的支柱产业. A. 建筑业 B. 交通运输业 C .餐饮业 D. 饭店业 3. 饭店的客房只要有一天闲置,所造成的损失将永远无法追补回来,这说明了旅游产品具有( C )的特点。 A .无形性 B .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C .不可储存性 D .不可转移性 4. ( A )决定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规模极限。 A .旅游承载力 B. 接待地区的旅游管理能力 C .社会承载力 D .生态环境承载力 5.在全世界国际旅游客流中,近距离的国际旅游除了流量大之外,相对于远距离国际旅游而言,多数具有的特点是( A )。 A .逗留期短、消费相对较低 B .逗留期长、消费相对较低 C .逗留期短、消费相对较高 D .逗留期长、消费相对较高 6.就我国而言,港澳台地区居民前往我国大陆地区访问被视为( A )。 A. 入境旅游 B. 出境旅游 C. 国内旅游 D. 国际旅游 7.从闲暇时间的构成来看,最适合开展远程旅游的是( A ) A. 带薪假期 B. 周末闲暇 C. 公共假日 D. 每日闲暇 8.旅游学界认为旅游有六大要素,是把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从( A )角度界定的。 A .活动角度 B. 旅游综合体 C. 旅游消费 D. 旅游心理 9.在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方面的因素中,( A )起着首要的作用。 A. 家庭及个人的经济状况 B. 个人的文化与修养 C. 个性心理因素 D. 年龄 10.潜在旅游需求向现实旅游需求转化的基本条件是( D ) A. 旅游动机的产生 B. 外部旅游环境的刺激 C. 文化教育的普及 D. 个人收入的增多 11.人们外出旅游最关注的是( D )。 A .旅游景点 B .服务质量 C .旅游供给 D .旅游安全 12. 旅游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主要原因是(C )。 A. 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B. 投资小而雇用的人员多 C. 工资成本在全部营业成本中占据较高比重 D. 对普通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要求不高 13."旅游业"与"旅游事业"的涵义(B ) 。 A. 相同 B. 完全不同 密 封线内不要答题 中国海洋大学 山 东师范大学 ? 威海职业学院函授教育 2015年第1学期《基础旅游学》试卷(A 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1.目标:以现代生物医学理论与技术为支撑,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技术密切相关的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研究,为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防治技术的创新研究提供依据。 2.主要研究内容 (1)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技术相关的寄生虫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诊断和监测技术、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方式和作用靶点以及保护性免疫密切相关的重要寄生虫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病原生物学等。 (2)与控制重要寄生虫病传播相关的媒介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重要媒介(医学节肢动物、医学软体动物、医学贝类)控制策略、监测技术、防制药物、防制技术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媒介的生物学等。 (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新发寄生虫病病原与宿主的相容性、发病机制,重要寄生虫病免疫机制等。 (4)寄生虫病防治创新技术的研究 在(1)、(2)、(3)研究的基础上的检测、诊断、监测技术以及新型防治(制)药物、疫苗与技术等研究。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者: 所在单位: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申请日期: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制

填报说明 一、填写前请先查阅《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和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二、申请者对本表所列各项,必须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扼要,用词严谨,外来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三、申请书复印时一律用A4复印纸,左侧装订成册。各栏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一式四份,由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科技业务处转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通讯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邮政编码:200025 E-mail: ipdwzzp@https://www.360docs.net/doc/1b11309788.html,

中国海洋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5分) 1、职位分析:职位分析一般指岗位分析。岗位分析是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并由此制订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力资源管理文件的过程。 2、薪酬(广义和狭义):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广义的薪酬除了包括狭义的薪酬以外,还包括获得的各种非货币形式的满足。 简答题(60分) 1、简述九种培训方法。 答:(1)工作轮换法:这是一种在职培训的方法,指让受训者在预定的时期内变换工作岗位,使其获得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一般主要用于新进员工。(2)网络培训法: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内部网,将文字、图片及影音文件等培训资料放在网上,形成一个网上资料馆,网上课堂供员工进行课程的学习。(3)角色扮演法:指在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指定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借助角色的演练来理解角色的内容,模拟性地处理工作事务,从而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4)案例研究法:指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员工或组织如何处理棘手问题的书面描述,让学员分析和评价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的培训方法。(5)视听技术法:就是利用现代视听技术(如投影仪、录像、电视、电影、电脑等工具)对员工进行培训。 (6)工作指导法:由一位有经验的技术能手或直接主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对受训者进行培训,如果是单个的一对一的现场个别培训则称为我们企业常用的师带徒员工培训。 (7)讲授法:指培训师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

肥胖判定指标

肥胖的判断指标 一、肥胖的定义 从营养学角度看,肥胖是营养过剩的表现,是由于能量的供给大于能量的消耗,作为机体燃料的脂肪在体内过剩而储存起来的一种状态。 从医学角度看,肥胖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和脂肪细胞中脂肪储存过剩,身体脂肪过度增多,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并对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的一种超体重状态。 二.肥胖的判断 (1)体重和标准体重法 体重是指人体各部分的总重量。标准体重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通过群体大样本调研后,按照人的年龄、身高等特点,得出各年龄阶段体重的标准值。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计算标准体重。 成年人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 成年人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 9 我国成年人常用的标准体重公式为Broca的改良式: 成年男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成年女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2 5 评价标准:肥胖程度=实际体重(kg)/理想体重(kg)×100%.根据这个公式,若结果在90~110%之间,表明体重正常;若在110~120%之间,属于超重;若大于120%,则可诊断为肥胖。反之,若在80~90%之间,属于偏轻;若小于80%,则属于消瘦。在确认肥胖后,还可以进一步分级:若在120~130%之间,为轻度肥胖;若在130~150%之间,为中度肥胖;若在150~200%之间,为重度肥胖;若大于200%,则属于病态肥胖。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这种方法算法简单,适合普通人群体重的自我评定,但是这一方法只是估算,远远没有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等方法准确可靠。 (2)体重指数(BMI)法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是评估肥胖程度的指标。 其公式为: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kg)/身高的平方(米,m) 理想体重(Kg)=(18.5~23.9)×身高的平方(单位m) 以体重指数对肥胖程度的分析,国际上通常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体重指数界限值,健康18.5-24.9kg/m2;超重25-29.9kg/m2;肥胖≥30kg/m2;亚太地区人群根据BMI不同可分为:健康18.5-22.9kg/m2;超重23-24.9kg/m2;1度肥胖25-29.9kg/m2;2度肥胖30-34.9 kg/m2;3度肥胖>35 kg/m2。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组织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

山东成人高考 成人高等教育 函授教育收费标准文件

山东成人高考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教育收费标准文件 鲁价费发〔2013〕93号 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收费改革试点的意见 鲁价费发〔2013〕93号 山东省物价局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教育厅 各高等学校,各市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 我省现行高校收费标准是2000年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物价局等部门关于调整大中专院校收费标准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2000〕68号)制定的。由于多年来未进行系统改革,以致学费标准偏低,按质论价原则未能充分体现,减免和奖学助学政策不完善,学分制教学改革没有配套收费政策等问题逐渐凸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为贯彻《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鲁发〔2010〕20号)

精神,进一步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决定从2013年起,选择部分高校先期进行高等教育收费改革试点。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高等教育收费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收费改革,完善收费形成机制,逐步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高等教育收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主要原则是: (一)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和社会合理负担。综合考虑财政保障水平、高校培养成本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使高校学费收入保持在合理水平。 (二)按质论价,优化结构。坚持有升有降,着力优化收费结构,鼓励优质高校、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优先创新发展,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三)控幅度,保基本。从严控制公办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幅度,完善奖学助学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四)简政放权,完善机制。放开社会力量办学收费管理权限,扩大高校价格自主权,推行学分制收费改革,逐步形成科学规范、富有活力的高等教育收费机制。 (五)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确保高校收费改革依法有序实施。 二、主要内容 (一)推行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 配合高校学分制教学改革,首批选择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鲁东大学、青岛大学等7所高校进行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 1.改革计费方式。由固定的按学年收费改为弹性学制的按学分收费。学分制收费实行“两部制”计费方式,学生学费由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组成。专业注册学费按学生实际在校就读的学年计收,学分学费按修读课程的学分计收。 2.控制基本学费标准。在同类高校同等专业年度学费标准基础上上浮不超过10%,核定试点高校基本学费总额(以基本修学年限计收的专业

【免费下载】中国海洋大学成人高考

成人高等学历招生简章中国海洋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名牌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 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包括理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农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创建于1924年,学校依山傍海,坐落在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青岛。成人教育创办于1959年,目前成人学历教育在册学生15000余名,与全日制学生享受同等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学校现辖崂山、鱼山和浮山三个校区,设有68个本科专业。我校成人教育坚持以“严谨求实、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办学规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以及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方面均已进入全国领先水平。一、报考条件专科:社会在职人员及待业人员本科:取得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学历者在职研究生:本科毕业取得学士学位证二、报名、考试 统一进行网上报名现场信息确认;参加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三、考试科目1、专科起点本科:理工类:政治、英语、高数(一)、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办法

附件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建立信息采集、管理、利用和发布的管理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科学化、规化、制度化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是指中国疾控中心在开展监测、干预、科研、教育培训、服务和部管理等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集合。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由国家财政经费、国家科研经费、国家协调的大型国际、国项目经费支持的监测、调查、干预、研究和教育培训等项目或任务所产生的业务信息资源。 第四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连续过程,包括对信息采集、管理、利用和发布的全过程中相关要素的管理。 第五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化领导小组)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最高领导组织,全面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第六条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由业务归口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负责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质量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等的制订及具体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处理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的相关日常事务。

第七条各单位和部门均须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并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第二章信息采集 第八条各业务部门应根据其职能提出业务需求,由信息管理部门配合建立相应业务模型,制定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的工作流程、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类数据的处理需求,制订清晰的业务管理需求说明。否则不予批准建设信息化建设项目。 第九条各业务部门在信息采集过程中须按照相关标准、办法和指南实施必要的质量控制,撰写、提交信息采集质量控制报告。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各业务部门信息采集过程和质量控制报告组织评估。 第十条凡在全国围或通过设立监测点开展监测活动的业务工作和项目,均须通过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网络平台管理,统一规划信息采集方式。否则不予行文在全国部署。 第三章信息管理 第十一条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并提供信息资源的数据存贮、管理、维护和共享等服务。各业务部门采集的属于本办法适用围的数据须提交数据中心进行备份存储。否则不予办理项目结题手续,不得以中国疾控中心名义继续申报相关研究课题和成果,属于财政经费支持的工作与项目不予下拨年度工作经费,同时不得使用中国疾控中心备份数据。 第十二条各业务部门在建立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维护和推广工作中,须严格按中国疾控中心颁布的相关信息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