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陕北区原油破乳剂的筛选和复配

长庆油田陕北区原油破乳剂的筛选和复配
长庆油田陕北区原油破乳剂的筛选和复配

长庆油田陕北区原油破乳剂的筛选和复配

作者:张谋真, 郭立民, 刘启瑞, 付锋, 张东瑜

作者单位:张谋真,郭立民,刘启瑞,付锋(延安大学化工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张东瑜(延炼实业集团公司,陕西,延安,727406)

刊名:

油田化学

英文刊名:OILFIELD CHEMISTRY

年,卷(期):2003,20(3)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6条)

1.张鸿江油田原油脱水 1990

2.王彪原油破乳剂研究新进展 1994(03)

3.魏国晟.张宗愚原油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期刊论文]-油田化学 1995(02)

4.苑世领.徐桂英原油破乳剂发展的概况[期刊论文]-日用化学工业 2000(01)

5.何庆奎复配破乳剂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油田地面工程 1985(01)

6.刘佐才.崔秀山.高照连复配原油破乳剂研究[期刊论文]-油田化学 2001(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艾宏承.王俊梅.钱梅原油破乳剂评价及工业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甘肃科技2006,22(11)

2.曲富军.QU Fu-jun油田原油破乳剂的复配研究[期刊论文]-化工矿物与加工2005,34(12)

3.解立春.赵金玲.韩东.王雪萍.崔跃奎安塞油田X集中处理站高效低温破乳剂的筛选与评价[期刊论文]-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8,37(6)

4.李时宣西峰原油化学破乳脱水特性研究[期刊论文]-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23(10)

5.徐家业.陈和平.王晓玲己二酸扩链改性聚醚的破乳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期刊论文]-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2,18(2)

6.陈妹.杨小龙.万浥尘丙烯酸改性破乳剂合成和性能[期刊论文]-油田化学2002,19(3)

7.李杰.李翠勤.林蓉.王俊.戴淑娟树状聚酰胺-胺对模拟乳液破乳的影响[期刊论文]-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3,27(4)

8.王建军.WANG Jian-jun多胺破乳剂的微观破乳性能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工程师2010,24(10)

9.梁劲翌.Liang Jingyi溶剂对油溶性破乳剂脱盐效果的影响[期刊论文]-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0,27(3)

10.吴宇峰.罗先桃.张林.杜荣熙复配型原油破乳剂的研制与工业应用[期刊论文]-精细石油化工2004(5)

引证文献(5条)

1.王小琳.唐彬.高春宁.赵伟.任志鹏.罗运柏陕北长4+5层原油用破乳剂的应用性研究[期刊论文]-油田化学

2013(2)

2.郝坚.嵇文涛.王东.马建东浅析数值修约在原油破乳剂闪点测试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3(7)

3.张谋真.郭立民.李继忠.刘启瑞.王潇.张东瑜AFTN系列原油破乳剂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9(4)

4.张谋真.郭立民.刘启瑞.白荣.郭亮.刘志鹏.杨延刚AE系列原油破乳剂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0(12)

5.石斌龙.张谋真.程蝉.刘启瑞.郭力民AP44原油破乳剂复配的研究[期刊论文]-应用化工 2012(1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b11714465.html,/Periodical_ythx200303013.aspx

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全部子公司

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子公司(全) 中国石化分(子)公司信息 全资子公司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武汉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泰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参股子公司 中国石化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

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 炼化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化肥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塔河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分公司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分公司 石油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分公司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1)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 肖稳发X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065) 摘 要:论述了原油破乳剂研究的新进展,包括破乳机理、复配破乳剂、稠油破乳剂、新型破乳剂、反相破乳剂、低温破乳剂。原油破乳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原油的脱水温度将在25~35e 或更低的温度、高效低耗、一剂多用的高效破乳剂。 关键词:原油;破乳剂;破乳机理 Research Progress in Demulsifier for Crude O il XI AO Wen -f a (School of Chemistry &Chemical T echnolog y,Shanghai U niversity of Eng ineering Science,Shang hai 200065,China)Abstract:T he research trends of demulsifier for crude oil ar e discussed including demulsificatio n mechanism,built demulsifier ,demulsifier for highly viscous crude oil,new demulsifiers,reversed demulsifier and low temperature demelsif-i er.T he demelsifiers serv ing many purposes w ith hig h effect and less dosage or with dehydration temperature at 25~35e or mo re lower ar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Key words:crude oil;demelsifier;demulsification mechanism 破乳剂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破乳剂的分子结构由最初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为单体的嵌段共聚物以及现在的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均聚物,破乳剂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随着三次采油技术、重质油的开采技术和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使用,破乳剂除了要满足传统破乳剂的基本性能外,还要具有快速、高效且低温条件下也能满足脱水工艺的要求,因此,研究新型原油破乳剂非常必要。 1 破乳机理研究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有着较强的针对性,至今人们还没找到一种能够适合各种原油破乳的破乳剂。研究破乳剂的破乳机理,首先必须研究乳状液稳定的界面膜特性及在破乳剂作用下界面膜的变化情况,而膜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因此对界面张力的研究是了解界面膜变化的最 直接方法。 长期以来,通过系统地研究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与破乳剂的分子结构及破乳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与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密切相关,破乳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越强,破乳效果越好。破乳剂的破乳过程包括顶替作用和胶溶作用,在低破乳剂用量下,以顶替作用为主,界面张力随破乳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较高破乳剂用量下,以胶溶作用为主,界面张力随破乳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同一原油的油-水界面膜对破乳剂HLB 值的要求有一定的确定性,只有当破乳剂的HLB 值处于或接近最佳值时,才能形成最大的界面吸附,此时界面张力下降得最低。 2复配型破乳剂 由于原油的组成复杂,其中的天然乳化剂和稳定剂含量变化大,特性不尽相同,加之原油物性的影响,不同原油形成的油包水乳状液界面膜的组成、结构和强度有很大不同。一般针对某一含水原油筛选 # 18#X 收稿日期:2004-10-28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肖稳发(1963-),男,教授,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已公开发表论文45篇。 Vol.12,No.24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12卷第24期Fine and Specialty Chemicals 2004年12月21日

原油破乳剂

BNT和AFTNC系列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摘要:以伯胺为起始剂,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BNT系列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多嵌段聚醚和AFTNC系列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多嵌段季铵盐型破乳剂。在一定温度下对陕北子长和河庄坪原油进行脱水实验。实验发现BNT2020脱水速度快、脱水率高、脱出水清、界面较齐。 关键词:伯胺;原油;破乳剂;乳状液;乳化水;环氧丙烷;环氧乙烷 Synthesis and pe rformance testing of BNT and AFTNC Demulsifie rs Abstract:To start with primary amine agent, potassium hydro xide as a catalyst of the BNT series of propylene o xide, ethylene oxide and multi-block polyether AFTNC series o f propylene oxide, the multi-b lock quaternary ep ichlorohydrin - Demulsifier. Under certain temperature and the Zi Chang in northern S haanxi He Zhuang P ing crude o il for dehydratio n experiment. It was fo und that BNT2020 dehydration speed, high rate o f dehydratio n, emerge water clearness, interface more ho mo geneous. Key wo rd: Primary Amine; crude o il; Demulsifier; emulsio n; emulsified water, propylene oxide, ethylene oxide 前言 破乳剂是当今油田和炼油厂必不可少的化学试剂之一,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破乳剂的需求量增加,对其性能要求也更为苛刻,为此,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使破乳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暂时的阶段。 原油中所含的水分是以乳化状态存在的,水和油之间形成了稳定的乳化液,其中的水很难自动沉降下来,为了破坏它们这种稳定的乳化状态,在脱水工艺中采用了加入原油破乳剂的方法。 原油开采过程中,由于存在油水两相间的剧烈搅动,采出的原油多以乳化水的形式存在,目前世界上开采出的原油有近80%是以原油乳状液形式存在。由于原油乳状液含水会增加泵、管线和储罐的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垢,因此原油乳状液在外运之前都要破乳脱水。原油破乳脱水的方法很多,比如超声波法、微孔过滤法、微生物法、超滤法、研磨法等,

原油性质及评价

原油性质及评价 1、原油的一般性状是什么? 我们所说原油是指地下开采出来的未经加工的石油。 原油通常是谈黄色到黑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带有浓烈气味的 粘稠液体,密度一般都小于1000kg/m3。但世界各地所产原油从外观 到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从颜色看,绝大多数原油都是黑色的, 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色的;从凝固点来看也有很大差异,我国沈 北混合原油高达54℃,而新疆克拉玛依原油则低于50℃。 2、原油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其中碳的含量占83—87%,氢含量占11—14%,两者合计达96—99%,其余的硫、氮、氧及微量元素总共不过1—4%微量元素包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 素.在金属元素中量重要的是钒(V)、镍(Ni)、铁(Fe)、铜(Cu)、铅(P b )。在非金属元素中主要有氯(CI)、硅(Si)、磷(P)、砷(As)等,这些元素虽然含量极微,但对原油的炼制工艺过 程影响很大。 上述各种元素并非以单质出现,组成原油的化合物主要是碳元素 和氢元素,是以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硫、氮、氧这些元素则以各 种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以及兼含有硫、氧、氮多种元素的高分子 的胶状和沥青状物质存在于原油中,它们统称为非烃类化合物。 3、原油的烃类组成是什么? 原油中的烃类主要含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一般不含烯烃, 只有在原油的二次加工产品中含烯烃。这些烃类组成是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化合物存在。 原油伴生气主要是甲烷及其低分子同系物组成的,因组成不同可 分为干气(贫气)及湿气(富气)。在干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和少 量的乙烷、丙烷等气体。而在湿气中,除含有较多的甲烷、乙烷外, 还含有少量易挥发的液态烃如戊烷、己烷直至辛烷蒸汽,还可能有少 量的芳香烃及环烷烃存在。 在原油伴生气中还经常杂有非烃气体,其中最主要的是 二氧化碳、氮气。在含硫原油产地的原油伴生气中,常有硫 化氢的存在。 原油含的液体状态烃按其沸点不同,可分为低沸点馏分、中间馏分以 及高沸点馏分。低沸点馏分如在汽油馏分中含有C 5—C 11 的正构烷烃、异 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单环芳香烃(苯系)。

原油破乳剂技术研发概述

原油破乳剂技术研发概述(上) 2009年09月17日星期四 10:13 从油田送往炼油厂的原油往往含盐、带水,且盐分主要存在于水中,而水则与原油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乳化液,如果不能通过破乳就很难达到脱水脱盐的目的,也就必然导致生产设备的腐蚀,并造成容器管道壁结垢等现象。油品乳化问题可以说在原油储运和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尤其是随着日益明显的原油劣质化趋势,因此如何高效解决原油乳化问题已经成为提高炼油厂工艺运行效率的一个首要问题。 原油破乳最常用的办法是加破乳剂和水,使油中的水集聚,并从油中分出,而盐份溶于水中,再加以高压电场配合,使形成的较大水滴顺利除去。在原油生产过程中,首先就是找到一种适合所加工原油性质的破乳剂,当然最好是广谱型的高效破乳剂。 1.原油乳化的理化实质 一种乳化液由至少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组成,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相通常为水。油有可能极细地分散于水中,这种情况称为水包油型乳化液。反之如果油为连续相而水是分散相,就称之为油包水型乳化液。原油中的乳化液就属于油包水型。 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油分子之间也是如此,但单个水分子与油分子之间则存在明显的排斥力,并在油和水的界面发生作用,此时油水便在各自表面力作用下将接触界面的面积降低到一个“最低值”,形成水滴、油滴或油包水、水包油等毫米级的液滴。实践证明,当往原油中加入某些特定的化学品之后,这种发生在界面上的排斥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抵消,从而大大降低表面力。 有些物质既含有亲水基团,也含有疏水基团,如果混合液中含有这类物质便极易发生乳化现象。原油乳化就是因为其中含有此类天然的乳化物质,如羧基或酚基等等极性基团就是原油中的乳化物质。与此相应,破乳过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2.原油破乳剂原理、类型与技术研发状况 2.1.原油破乳剂原理

几类常用原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

几类常用原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 荐 661 常治辉原创 | 2010/3/13 18:19 | 投票 关键字:原油破乳剂 、相破乳机理 早期使用的破乳剂一般是亲水性强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此早期的破乳机理认为,破乳作用的第一步是破乳剂在热能和机械能作用下与油水界面膜相接触,排替原油界面膜内的天然活性物质,形成新的油水界面膜。 这种新的油水界面膜亲水性强,牢固性差,因此油包水型乳状液便能反相变型成为水包油型乳状液。外相的水相互聚结,当达到一定体积后,因油水密度差异,从油相中沉降出来。 Salager用表面活性剂亲合力差值SAD(Surfactant affinity–difference)定量地表示阴离子破乳剂的反相点: SAD将所有影响破乳剂的诸因素归纳在一起,当SAD=0时,乳状液的稳定性最低,最容易反相破乳。 2、絮凝–聚结破乳机理 在非离子型破乳剂问世后,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远大于阴离子破乳剂,因此,出现了絮凝-聚结破乳理论。这种机理并没有完全否定反相排替破乳机理,而是认为:在热能和机械能的作用下,即在加热和搅拌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破乳剂分散在原油乳状液中,引起细小的液珠絮凝,使分散相中的液珠集合成松散的团粒。在团粒内各细小液珠依然存在,这种絮凝过程是可逆的。随后的聚结过程是将这些松散的团粒不可逆地集合成一个大液滴,导致乳状液珠数目减少。当液滴长大到一定直径后,因油水密度差异,沉降分离。 对于非离子型破乳剂,SAD定义为: 研究表明:在低温下,非离子型原油破乳剂中环氧乙烷链段以弯曲形式掉入水相,环氧丙烷链段以多点吸附形式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在高温下,环氧乙烷链段从水相向油水界面转移,而环氧丙烷链段则脱离界面进入油相。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试油设备详细清单。

附表-修井设备情况 序号系统名称型号及规格数量已使用年核查说明(含检测情况) 1 井架及底座修井车40吨斯太尔修井车 1 2 校验合格至2015.4.16 2 提升 系统游动滑车(大钩) 470KN4×5 1 2 合格 3 吊环2500KN 1 2 合格 4 吊卡BD76×82/50 1 2 合格 5 动力系统动力设备XT-12E修井机 1 2 合格 6 电路 系统发电机组40KW发电机 1 2 合格 7 井场标准化电路齐全合格 8 井口 工具 及 计量 器具井口KV65/35 1 2 合格 9 油嘴Φ8mm Φ10mm 2 2 合格 10 油管N80318 2 合格 11 抽汲钢丝绳ACISPEC9A2500 新合格 12 计量罐30m3 1 2 合格 13 拉力表LIB-CY-160 1 2 合格 14 压力表20Mpa 2 2 合格 15 智能抽汲记录仪RM106A 1 2 合格 16 井控设备 及设施单闸板防喷器SFZ18-35 1 新校验合格至2012.12.04 17 防喷井口KFP65-35 1 2 校验合格至2012.11.27 18 油管旋塞阀YGXS-114 1 2 校验合格至2012.11.27 19 自封封井器CF10-73 1 2 合格 20 安全 设施消防设施齐全 6 1 合格 21 防坠差速器ST-20 2 1 合格 22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RHZKF6.8-30 4 1 合格 23 H2S、CO等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BX80 DM100 各2台新合格 24 油水储液罐50m3 3 1 合格

25 系统值班房合格 1 1 合格 26 工具房合格 1 1 合格

我国进口原油运输船型优化选择

我国进口原油运输船型优化选择 摘要:海上进口原油运输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很多航运企业将运力投入到原油海运市场中,但是目前中国油轮船队规模还较小,在每年上亿吨的进口原油中,由本国油轮承担的进口石油仅占海上原油运输的10%。出于能源运输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我国提出了“国油国运”的战略,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远洋油轮运力会快速增加。对于我国油运公司来说,面对如此巨大潜力的市场,如何发展自己的船队并调整经营策略,通过选择适当吨位的船舶在适当的航线进行运输以获取最大收益,就成为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字:原油运输;船型;优化选择 1. 运输船型选择的一般原理 对于给定的运输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船舶运输,如不同载重量、不同航速或不同结构形式的船舶等。虽然这些类型的船舶在技术上可能都是可行的,均能完成预定的运输任务,然而各个方案的经济效果却可能完全不同,这就需要从众多可行的方案中选择出一个经营效果最佳的方案。船型方案的优选,就是从技术性能、经济性能和安全性能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从而选择技术上可行、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经济效果好的方案。 2.进口原油运输船型技术经济论证指标体系选择 2.1船型论证指标体系的组成原则 通过营运分析、经济分析与投资盈利分析,已经得出一组营运、经济、盈利性能都合格的方案,进一步的工作是要选择一组指标组成指标体系,用来全面衡量各个初选方案,以便选出一个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有充分科学性的依据。指标体系的组成,应有以下两点原则: 首先是不用单一指标。用单一指标来在众多船舶方案中进行选择的优势是抉择过程快且简单,但由于每个指标都具有片面性,使得很难凭借其对各种船舶做出最准确的评断;同时每个指标反映的都是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反映船舶的基本情况,因此在进行船型选择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最优方案,使决策者无法抉择。为了避免这种由单一指标的片面性所带来的优选方案多样化,应根据背景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营运、经济、盈利指标,组成指标体系来考核船舶方案。 其次,指标体系的构成应三项指标兼顾。鉴于指标的数量众多,如果把所有的指标都列为考核某一特定船舶的准则,将陷入繁琐哲学,使人难于做出取舍。对于一般船舶,可选择两个盈利指标为主要指标,加上2-6个辅助指标组成指标体系,以便从营运、经济、盈利的不同侧面,全面地优选方案。

石油行业特点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天然气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原油产量保持平稳,天然气产量增速较快,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进展,油气消费保持增长,油气加工能力增强,油气管网建设和石油储备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油气产业也面临着油气勘探难度加大、成品油供需矛盾加剧、油气对外依存度提高、成品油中柴汽比矛盾突出、页岩气开发面临技术和成本双重挑战这五大矛盾和问题。以下是宇博智业小编整理的2017年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油气资源储量丰富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中国页岩气的技术可采储量为31.6万亿立方米,居全球第一位,是全球最有潜力的页岩气生产国;页岩油的技术可采资源量为43.7亿吨,占全球总量的9%。此外,我国埋深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35万亿立方米;油砂资源量约1000亿吨,可采资源量可达100亿吨。 中国油气行业面临着五大挑战

“十三五”期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居民用燃气发电用气增加等因素将进一步增加油气需求量,油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李寿生指出,在此发展态势下,我国油气产业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1、油气勘探难度不断加大。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生产的不断推进,隐蔽和复杂的油气藏成为主要勘探对象,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是勘探的重点目标区,剩余常规油气资源品质较差,低渗透、特低渗透、深埋藏和稠油等低品质资源比重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探明油气储量中低渗、超低渗储量占比油气储量分别为70%和90%,规模有效动用难度日益加大,油气勘探整体进入低品类资源勘探开发阶段。 2、国内成品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2015年我国炼油能力达7亿多吨,“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能力仍将增加。考虑到部分项目停建等因素,2020年全国炼油能力仍将超8亿吨。预计“十三五”期间成品油需求年增长速度为3.1%,较”十二五”期间下降2.3%,2020年国内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3.5亿吨,供需矛盾加剧。 3、油气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预计今年我国进口原油3.75亿吨,同比增长14.3%,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5%,进口天然气705.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2%,对外依存度达到33.2%。 4、成品油中柴汽比矛盾突出,成品油消费增速继续分化,汽高柴低的特点明显。今年1-9月,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为8896.1万吨,同比增长7.6%,柴汽比由2015年的1.49下降至今年的1.36。“十三五”期间,我国柴油消费将继

破乳剂概述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论文题目:原油乳化剂概述 所在院系:理学院 课程名称:精细有机合成与工艺 考生姓名:于欣 学号: S100061380 班级:应化10级研 指导教师:郑晓宇 完成日期:2011年6月24日

原油破乳剂的概述 摘要:对目前常用的非离子破乳剂进行归类介绍,分析乳状液稳定的影响因素,概述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并对目前常用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类破乳剂的合成原理和破乳剂改性的研究思路进行介绍,并举例说明梳型破乳剂的合成方法。最后概述破乳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破乳剂;破乳机理;合成机理;梳型破乳剂 原油从地下采出多以油水乳状液状态出现。据了解,如今国内陆上多数油田原油综合含水率达80%以上,如果不及时脱水,会增加泵、管线和贮罐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垢;而排放水中含有的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原油浪费,因此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均需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由于化学破乳剂具有活性高、见效快等优点,投加破乳剂是目前最常用的破乳方法。 一、油田常用破乳剂的种类 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与原油的性质有关,对某一种原油有效的破乳剂,对另一种原油就不一定有效,因此如何根据原油的性质去选择合适的破乳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原油破乳剂,品种繁多,但多是非离子型的破乳剂,破乳效果也各有千秋。但就其分子组成来说,主要是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目前油田中常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 l. SP型破乳剂 SP型破乳剂的主要组分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醇醚,理论结构式为R(PO)x(EO)y(PO)z H,式中:EO-聚氧乙烯;PO-聚氧丙烯;R-脂肪醇;x、y、z-聚合度。 SP型破乳剂外观呈淡黄色膏状物质,HLB值为10~12,溶于水。SP型非离子型破乳剂对石蜡基原油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其疏水部分由碳12~18烃链组成,其亲水基是通过分子中的羟基(-OH)、醚基(-O-)与水作用形成氢键而达到亲水的目的。由于羟基、醚基亲水性较弱,所以只靠一两个羟基或醚基不能把碳12~18烃链疏水基拉入水中,必须有多个这样的亲水基,才能达到水溶的目的。

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

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综述课题名称: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综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禹荣飞 学号: 指导老师:王治红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五号

目录 摘要 本文回顾了原油破乳剂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国内外原油破乳剂的产品类型、结构、国内外现状及研发情况, 提出了目前原油破乳剂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破乳剂的发展趋势以及今后的研发情况。 关键词:乳状液;破乳剂;发展历程;新进展;发展方向 前言 近年来,随着原油的不断开发,原油储量越来越低,促使采油技术和合成乳化液技术不断发展,大量高级乳化液的应用,使原油乳状液变得更加稳定,导致采出的原油含水量逐年上升,加重了乳化原油破乳脱水的任务,这也加大了原油存储、

运输、精炼过程中的设备负荷,增大了加热过程中的燃料消耗量,含有盐类、硫化物和其它物质的水会对管线设备造成腐蚀和结垢,这使得原油的破乳脱水任务大大加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考察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的原因及破乳机理,并不断开发新的破乳剂。 1原油乳状液与原油破乳剂 1.1原油乳状液 乳状液性质 乳状液是一种或多种液体以液滴形式分散在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多分 散体系,分散的小液滴一般在~100μm 之间,以液滴形式存在的一相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另一种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原油中含有沥青质、胶质、石蜡、脂肪酸、环烷酸、有机氮和硫、粘土等天然乳化剂,其中大部分乳化剂对形成油-水乳状液有促进作用。原油在地层内是油水分离的,当油-水混合物沿油管向地面流动时,压力不断降低,原油中溶解的气体陆续析出,导致气体体积膨胀得越来越大,进一步对油、水产生混合和搅拌作用。通过井口的油水气混合物,压力迅速下降,而流速急剧飙升,使油和水充分混合,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此外,随着采油技术的发展,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原油乳化现象更加严重。 原油乳状液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热力学性质、流变学性质、电性质和稳定性,其中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对于破乳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界面张力、界面膜的强度、界面电荷、原油粘度与分散度、原油中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固体颗粒、温度、无机盐、pH 值等。原油乳状液中含有的水、有机物、无机盐等对原油的开采、原油输送、存储和精炼过程有很大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使液流的体积增加,存储设备和输送管道的有效利用率降低; (2)使加热过程中的燃料消耗大量增大; (3)使输送过程中的动力消耗大幅增加; (4)对金属管道、换热器等设备造成腐蚀和结垢; (5)影响炼化加工过程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处理,而且越彻底越好,以保证油田开发和后续炼化加工过程的正常进行。 乳状液类型

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评价报告

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评价 前言 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原油室温下为黑褐色凝固状物体。乌拉尔原油密度m3,硫含量%,酸值g,<350℃实沸点收率为%,<530℃总拔出率%。为含硫中质中间基原油。 1评价结果 乌拉尔原油性质及实沸点收率 本次评价的乌拉尔原油性质和实沸点收率见表1。乌拉尔原油密度m3,酸值g,凝固点-8℃,硫含量%,氮含量1642mg/kg,金属含量中镍、钒含量分别为kg和kg,特性因数为,属含硫中质中间基原油。乌拉尔原油15~160℃馏分收率%,180~350℃轻油馏分收率%,<530℃总拔出率%。 乌拉尔原油直馏馏分性质 15~160℃馏分收率%,组成数据中环烷烃+芳烃含量%,芳潜含量%,酸度、氮含量较低,氯含量mg/kg,硫含量150mg/kg,硫醇性硫kg,腐蚀不合格。从表2中数据可知,乌拉尔原油<160℃的汽油馏分收率尚可,可作为重整原料也可生产石脑油。 140~240℃航煤馏分收率%,冰点<-55℃,硫含量%,硫醇硫kg,腐蚀不合格,酸度100ml,实际胶质2mg/100ml,烟点,,萘烯烃%,芳烃%(V)。因此,乌拉尔原油140~240℃馏分精制后可生产3#喷气燃料。 乌拉尔原油180~350℃馏分收率%,硫醇性硫含量kg,十六烷值指数为,腐蚀不合格,凝固点<-15℃,硫含量%,酸度100ml。因此,乌拉尔原油180~350℃馏分脱硫后可生产-10#轻柴油。 乌拉尔原油220~320℃军用柴油馏分收率%,凝固点<-15℃,硫含量%,氮含量28mg/kg,十六烷值指数,实际胶质含量4mg/100ml,腐蚀不合格,酸度100ml,闪点103℃,硫醇硫含量kg。因此,乌拉尔原油220~320℃馏分生产-10#军用柴油需精制。 乌拉尔原油裂化原料及渣油性质 表3是乌拉尔原油350~530℃蜡油馏分及>530℃渣油性质。蜡油馏分收率%,密度m3,残炭含量较低,硫含量%,氮含量1363mg/kg,总氯含量<2mg/kg,凝固点为27℃,金属含量较低;族组成数据中,饱和烃%,重芳烃+极性芳烃%。因此,该蜡油馏分可作为V 加氢原料和加氢裂化原料;作为催化裂化原料,蜡油中的硫含量高于催化裂化原料指标要求(指标为≯%),可与低硫蜡油混合作为催化裂化原料。 乌拉尔原油>530℃渣油收率%,密度m3,硫含量%,氮含量5489mg/kg,金属分析数据中镍含量kg,钒含量kg;组成分析数据中,饱和烃%,胶质%、芳香烃%、沥青质%;沥青性质分析数据中延长度(15℃)>150cm,软化点℃,针入度>250(1/10mm);C7不溶物含量为%,残炭含量%。因此,乌拉尔原油>530℃渣油作为催化裂化渣油金属镍、钒含量超标(指标:Ni≯50 mg/kg ,V≯15 mg/kg),硫含量超标(指标:S≯%),可作为焦化原料。 2 小结 本次评价的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为含硫中质中间基原油。 乌拉尔原油15~160℃馏分可作为重整原料也可生产石脑油;140~240℃馏分精制后可生产3#航煤;180~350℃馏分精制后可生产-10#轻柴油;220~320℃馏分生产-10#军用柴油需精制。 乌拉尔原油350~530℃蜡油可作为V加氢原料和加氢裂化原料。 乌拉尔原油>530℃渣油可作为焦化原料。

原油综合评价报告

马瑞-16原油评价报告

中油燃料油股份技术研发中心 2011年1月

项目负责人:段永生 项目参加人:技术研发中心实验人员报告编写人:潇段永生 审核:剑新

前言 根据中油燃料油股份生产处的要求,于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对马瑞-16原油进行基本评价。马瑞-16原油的实沸点蒸馏及原油和馏分油的性质分在中油高富石油股份质检中心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进行。本次原油评价与2006年石油科学研究院原油评价分析数据对比,本报告中标注“*”号既为2006评价数据,以此考察了近五年来马瑞-16原油的变化趋势。 原油的实沸点蒸馏及性质分析是根据国家推荐标准(GB/T)和行业推荐标准(SH/T)进行;一些特殊的分析项目采用了《原油评价方法》推荐的RIPP(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方法和ASTM(美国材料协会)方法。报告上所涉及的计算方法均采用《原油评价方法》推荐的方法。 1. 原油性质 2010年9月,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在高富原油罐区采集马瑞-16原油样品,并进行了原油全分析,原油性质分析数据见表1,同表列出2006年完成的原油分析数据。 马瑞-16原油样品外观呈黑褐色,在常温下流动。该原油的20℃密度为955.5 kg/m3;酸值较高,为1.74mgKOH/g;蜡含量较低,为3.03w%;凝点较低,为-12℃;硫含量高,为2.80w%,属高硫原油。金属中镍、钒含量较高,分别为37.6μg/g、94.8μg/g;钒含量大于镍含量,呈典型海相生油特性。按照原油的硫含量和关键组分分类,该原油属高硫环烷基原油。 高含硫会腐蚀加工设备,并对直馏产品、二次加工产品以及环保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在加工过程中给予注意。

最全的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单位列表

三大石油公司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单位列表1中国海油单位列表 (1)上游业务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辖)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中上游业务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销售分公司 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 中国化工供销(集团)总公司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 中海石油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 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炼化与销售事业部 (3)专业技术服务 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近海石油服务(香港)有限公司 (4)金融服务 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保险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5)其他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 中海实业公司 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中海油信息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报社

2中国石油单位列表 (1)油田企业: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南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石油煤层气公司中国石油对外合作经理部 (2)炼化企业: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 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 中国石油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 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 中国石油四川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 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公司 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 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中国石油东北炼化工程公司 中国石油炼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油东北化工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中国石油华东化工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华北化工销售公司中国石油华南化工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化工销售公司中国石油吉林燃料乙醇公司 (3)销售企业: 中国石油东北销售公司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公司中国石油燃料油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中国石油辽宁销售公司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中国石油内蒙古销售公司中国石油北京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公司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新疆销售公司中国石油山东销售公司中国石油陕西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吉林销售公司中国石油江苏销售公司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河南销售公司中国石油湖北销售公司中国石油浙江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云南销售公司中国石油重庆销售公司中国石油湖南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安徽销售公司中国石油广西销售公司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大连销售公司中国石油山西销售公司中国石油天津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宁夏销售公司中国石油贵州销售公司中国石油青海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江西销售公司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中国石油海南销售公司 中国石油大连海运公司 (4)天然气与管道储运企业: 北京油气调控中心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 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 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 中国石油唐山液化天然气公司中国石油大连液化天然气公司 中国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公司中国石油华北天然气销售公司

(完整版)原油流变学

第一章 1粘性;当相邻流层存在着速度差时,快速流层力图加快慢速流层,慢速流层力图减慢快速流层,这种相互作用随着速度差的增加而加剧,流体所具有的这种性质就是粘性2动力粘度:流体对变形的抵抗随形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的性质 3运动粘度: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流体密度的比值4流变学:是一门研究材料或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与流动的科学5流变学研究的是纯粘性固体与牛顿流体状态间的所有物质的变形与流动的问题5物质的流变性: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与流动的性质6连续介质:就是把物质看做是由一个挨一个的,具有确定质量的,连续的充满空间的众多微小质点所组成的7一般施加到材料上的力有三种或三种的组合:拉力,压缩力,切向力8应变速率又分为拉伸应变速率和剪切应变速率9剪切应变速率描述的是流体的剪切运动,拉伸应变速率描述流体的拉伸运动10剪切速率:单位时间内剪切应变的变化11本构方程(流变状态方程,流变方程):料宏观性质的数学模型12物质的流变学分类:刚体,线性弹性体,弹粘性体(弹粘性固体,粘弹性流体),非线性粘性流体,牛顿流体,无粘性流体。13德博拉准则:De很小,呈现粘性,很大,呈现弹性14分散体系:指将物质(固态,液态,气态)分散成或大或小的粒子,并将其分布在某种介质之中所形成的体系15非均匀分散体系具备的2个条件:在体系内个单位空间所含物质的性质不同,存在着分界的物理界面16流体的流变性分类:按照流体是否含牛顿内摩擦定律(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按流体是否具有弹性(纯粘性流体,粘弹性流体),按照流变性是否与时间有关(与时间有关的流体,与时间无关的流体)17与时间无关的流体:牛顿流体,胀流型流体,宾汉姆流体,屈服-假塑性流体,卡森流体18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粘度是减小的,因此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稀释性19剪切稀释性:对于假塑性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或剪切应力的增加,表观粘度降低,对其他类型的非牛顿流体,也表明这一特点,这一特点在流变学上称为剪切稀释性20具有剪切稀释性的原因:假塑性流体是最常见的非牛顿流体,在乳胶类,悬浮类,分散类物料中广泛遇到。这些体系中存在着大分子,细颗粒,在静止时他们松散的集合或自由的排列,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很快的使之分散或定向,使流动阻力相对的减小,表现出剪切变稀的特性21胀流型流体的内部结构特点:剪切增稠性是流体结构从一种有序状态到无序状态的变化;剪切力超过了颗粒之间的胶体力,因为这种流体是在自身胶体力的作用下形成有序结构的;具有不太低的内相浓度,且内相浓度处于一个较窄的范围内;内相颗粒的尺寸分布是单分散强于多分散;剪切增稠性还与颗粒尺寸分布是单分散强于多分散;剪切增稠性还与颗粒尺寸,界面性质和介质粘度有关;剪切增稠性往往只产生一定的剪切速率范围内,在更低或更高的剪切速率下,其流变性可能呈现假塑性或屈服-假塑性状态22剪切增稠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流体的表观粘度增大23屈服值:流体产生的大于零的剪切速率所需的最小切应力24屈服值得大小主要是由体系所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性质所决定的 25屈服-假塑性流体:有些物料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观察不到流动现象,只有当外力大于某值时,物料才发生流动,但流动发生后,剪切速率又对剪切应力的影响是非线性的,表现出这种特性的流体是屈服-假塑性流体26触变性:在剪切应力作用下,表观粘度随时间连续下降,并在应力消除后表观粘度又随时间而逐渐恢复27反触变性流体:在恒定的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作用下,其表观粘度随剪切作用时间逐渐增加,当剪切消除后,表观粘度又逐渐恢复28触变性流体的触变行为特征:流体的表观粘度随剪切时间而下降;流体的表观粘度随静止的时间而增长;流体存在动平衡态流变曲线;反复循环流体可得滞回环;无限循环剪切流体可得到平衡滞回环29触变性机理:30粘弹性流体:既具有粘性又具有弹性的一类流体31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现象;爬杆现象,挤出胀大现象,同心套管轴向流动现象,回弹现象,无管虹吸现象,次级流现象32应力松弛:当对粘性体施加外力使其变形并保持应变一定时,应力会随时间而逐渐减小,这种现象为应力松弛33弹性之后:粘弹性体的应力-应变曲线不是直线,而且其应力上升与下降对应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弹性滞后34流变学的三种流变模型:元件型(弹性元件,粘性元件),简单组合型,复杂组合型麦克斯韦模型:一个弹性元件和一个粘性元件串联即构成麦克斯韦模型35作用在分散相颗粒上的力:胶体源力,布朗力,粘性力36原油中的烃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类化合物主要是沥青质和胶质37在常温常压下,C1~C4的烷烃为气态,C5~C16的烷烃为液态,C17以上的烷烃为固态38原油的流变性取决于原油的组成,即取决于原油中溶解气,液体和固体物质的含量,以及固体物质的分散程度,原油属于胶体体系,

聚醚型破乳剂的合成及改性方法

聚醚型破乳剂的合成及改性方法 摘要:介绍了聚醚型原油破乳剂的合成方法,通过改头、换尾、加骨、扩链、接枝、交联和复配等改性技术合成新的聚醚型破乳剂,根据目前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和应用情况,提出了原油破乳剂研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破乳方法 聚醚是利用分子中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作为起始剂,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发生聚合反应得到的一类嵌段共聚物,是一类典型的两亲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醚的结构有着丰富的可设计性,如合成中可以控制各链段的长度、EO 百分含量、起始剂与PO 的比例等。以聚醚型破乳剂为代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是目前油田应用最为广泛的原油破乳剂,近年来,聚醚型破乳剂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聚醚型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改性方法,并提出了目前原油破乳剂研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聚醚型破乳剂的发展历程 20 世纪40 年代以后,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逐渐被用于原油破乳,合成了以低分子聚醚型表面活性剂为主的油包水(W/O)型原油破乳剂,使聚醚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954 年,美国Wyandotte 公司报道合成了Pluronic(以丙二醇为起始剂)和Tetronic(以乙二胺为起始剂)两种嵌段聚醚;1959 年,Witro chemical 公司开发了直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0 年代初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对聚醚表面活性剂的反应机理、合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各种高性能的聚醚表面活性剂相继被开发出来,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等工业领域。20世纪60 年代以后,随着采油技术的全面提高,开采出的原油乳状液脱稳难度加大,要求设计和合成新型原油破乳剂以满足生产的需要,于是开发了以高分子聚醚型表面活性剂为主的W/O 型原油破乳剂。这些破乳剂的优点是用量少、破乳效果好。 二、聚醚型破乳剂的合成与改性 聚醚型破乳剂的合成过程简述如下:起始剂和一种环氧化物(如PO 或EO )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成聚合后,再加入另一种环氧化物加成聚合生成嵌段共聚物。在传统聚醚型破乳剂的基础上进行改性是破乳剂的主要合成手段,其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改头、换尾、加骨、扩链、接枝、交联、复配”等。 1.破乳剂改头改性 改头是指选择、设计和合成具有活泼氢的起始剂。不同的起始剂将合成不同结构的线型或空间网状结构的破乳剂。通常采用的起始剂有醇类、脂肪酸、脂肪胺类、酚类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采用的起始剂由原来的单一化逐渐转为多样化。通过改头后,破乳剂分子中疏水性基团的结构和组成发生了改变,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