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吴泓

一、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提出问题

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阅读的版本、读法(具体怎么读?读了之后有些什么感受?)。

2.教师总结:

随便翻翻书,或者是从头到尾,只是读过,这样阅读经典或阅读《论语》,虽有印象,但基本是无用、无效的。

有用、有效的阅读,最好是“专业”阅读,而且是“专业”加上“有趣”(好玩)的阅读。

这里,先说说目前流行的《论语》的两种读法:

①第一种读法:从头到尾,依序而读。这种读法会让人感到“杂乱无章”,枯燥乏味,读着读着就没兴趣,没信心了。当然,《论语》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的。

如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他说过自己早年读《论语》的感受:

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②第二种读法:以孔子或者《论语》的思想主题或者概念为主线来读。这个难度很大。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思想是有源头,有继承,还有自己观察社会、看到社会问题总结获得的。先秦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繁盛,哪些是孔子学习继承来的,哪些是孔子原创的,不容易梳理,得弄清楚才是。

这种读法也是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提到的:

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如今,这种读法比较盛行!放到一般人的手里,容易流入以今逆古、古为今用的味道。说白了会流入“误读”。

那么,有没有既专业又有趣(好玩)的更好的阅读方法呢?阅读一本经典,最主要或者首先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呢?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和我学生一起读书的心得。我认为,阅读一本书一般要读出“这本

书”的两种结构形态,特别是后一种结构形态。

二、要“专业”而“有趣”的阅读,首先要弄清楚这本书的结构形态

1.第一种是表现为显性的、静态的结构形态,我称之为一本书的“外结构”。

①拿到《论语》一书,我们只要读一下书前面的“导言”或者“导读”,还有书的“目录”和每一篇开头下面的说明文字,就可以知道的。

如有人说,“《论语》二十篇五百章”,“《论语》一共20篇……共539章。”

我自己也拿计算器计算过《论语》的章数,五百多章(人们一般这样说,《论语》是篇长为章,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篇短为则,如初中语文过去的教科书称《论语》六则,现在改过来了)。

②如今,网络很方便,在上网输入“论语”“结构”等词,查查,还可以知道:

如有专家说,“《论语》前十篇为上论,后十篇为下论。上、下两论各有主题:上论十篇以孔子之理念、教人、为人为中心,下论十篇以孔子行道以重建秩序之构想、实践、心态为中心。”

简单地说,上论十篇主要讨论、展示孔子的理念,以及孔子如何用这些理念来教导他的弟子。下论十篇主要讨论孔子的行道方案、行道实践,以及行道失败以后他的心态。所以,我们大致可以讲,前十篇大体是在介绍、呈现孔子之道,而后十篇主要在讨论行道以及行道的结果。

阅读《论语》,要弄明白它的这种“外结构”,这样,才基本称得上是“专业”阅读。 2.第一种是表现为隐性的、动态的结构形态,我称之为一本书的“内结构”。

这种“内结构”不容易察觉。因为时代不同,年代久远,《论语》一书所表现出来的“内结构”就显得非常特殊。

有学者就认为《论语》是一本“纪念册”,如著名学者王学泰说:

孔子不仅是历史上第一位名师,他也把教育学生视为头等大事。他的一生大部分精力都献给了学生,与学生情同父子。试想,他的离去在弟子心底会形成何等的波澜?一些弟子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让外貌像孔子的弟子有若扮演老师。可见弟子对老师思慕之深。后来他们找到了追念老师的最好办法,就是编一本纪念册,把孔子与他们的谈话、对他们的教导记录下来。这就是《论语》的雏形。

也就是说,《论语》一书尽管有点“杂乱”,但隐藏着一条孔子与弟子、与时人(当时的国君、大夫、权臣、隐者等)互动交集的、动态发展的内在线索。在书中,他们彼此一体,不可分割。

弄清楚这种“内结构”,或者说内在线索,或许我们就能够做到“有趣”(好玩)的阅读。

弄清楚这两种结构形态,指导学生读《论语》就可以从如下关系或顺序入手:

如参照年表、分期等,基本上以时间为主线。一是,孔子与孔门弟子,主要在上论十篇,从孔门十哲入手;二是,孔子与时人,主要在下论十篇,从孔子与鲁昭公、鲁定公、鲁哀公、季平子(名意如)、季桓子(名斯)、季康子(名肥)、阳货、公山弗扰、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和楚狂接舆等人入手。

三、例说《论语》一书的“有趣”阅读法(略)

四、结束:总结两个方面(略)

说明:以上文字引用请注明出处。

《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吴泓

附:《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学习资料

“导读课”授课要求:

1.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

2.课前:打印以下三篇文字,学生人手一份,须认真阅读,读不准的字音或不理解的字义,可借助网络查询。

3.课上:学生须带上人手一份的三篇学习资料,带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徐志刚译注的《论语通译》一书。

一、孔子年表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孔子年表”出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论语新解》一书。

鲁襄公二十二年(西历纪元前五五一年)孔子生。

鲁襄公二十四年孔子年三岁。父叔梁纥[hé和]卒。

鲁昭公七年孔子年十七岁。母颜征[zhēng争]在卒在前。

鲁昭公九年孔子年十九岁。娶宋幵[jiān坚]官氏。

鲁昭公十年孔子年二十岁。生子鲤,字伯鱼。

鲁昭公十七年孔子年二十七岁。郯[tán谈]子来朝,孔子见之,学古官名。其为鲁之

委吏乘田当在前。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年三十岁。孔子初入鲁太庙当在前。琴张从游,当在此时,或稍前。孔子至是始授徒设教。颜无繇[yóu由]、仲由、曾点、冉伯牛、闵损、冉求、仲弓、颜回、高柴、公西赤诸人先后从学。

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年三十四岁。鲁孟厘[应作“釐”,音xī(西),古同“僖”,用作谥号;此人为鲁国大夫]子卒,遣命其二子孟懿子及南宫敬叔师事孔子学礼。时二子年十三,其正式从学当在后。

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年三十五岁。鲁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奔于齐,孔子亦以是年适齐,在齐闻韶乐。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鲁昭公二十六年孔子年三十六岁。当以是年反鲁。

鲁昭公二十七年孔子年三十七岁。吴季札适齐反,其长子卒,葬嬴博间,孔子自鲁往观其葬礼。

鲁定公五年孔子年四十七岁。鲁阳货执季桓子。阳货欲见孔子,当在此后。

鲁定公八年孔子年五十岁。鲁三家攻阳货,阳货奔阳关。是年,公山弗扰召孔子。

鲁定公九年孔子年五十一岁。鲁阳货奔齐。孔子始出仕,为鲁中都宰。

鲁定公十年孔子年五十二岁。由中都宰为司空,又为大司寇。相定公与齐会夹谷。

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年五十四岁。鲁听孔子主张堕[ huī辉,古同“隳”,毁坏]三都。堕郈[hòu后],堕费,又堕成,弗克。孔子堕三都之主张遂陷停顿。

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年五十五岁。去鲁适卫。卫人端木赐从游。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岁。去卫过匡。晋佛肸[bì xī碧溪,春秋末年晋卿赵鞅的家臣,为中牟的县宰,但投靠范氏、中行氏]来召,孔子欲往,不果,重反卫。

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年五十七岁。始见卫灵公,出仕卫,见卫灵公夫人南子。

鲁哀公元年孔子年五十八岁。卫灵公问陈[“陈”即“阵”,行兵布阵之意],当在今年或明年,孔子遂辞卫仕。其去卫,当在明年。

鲁哀公二年孔子年五十九岁。卫灵公卒,孔子在其卒之前或后去卫。

鲁哀公三年孔子年六十岁。孔子由卫适曹又适宋,宋司马桓魋[tuí颓]欲杀之,孔子微服去,适陈。遂仕于陈。

鲁哀公六年孔子年六十三岁。吴伐陈,孔子去陈。绝粮于陈、蔡之间,遂适蔡,见楚叶公。又自叶反陈,自陈反卫。

鲁哀公七年孔子年六十四岁。再仕于卫,时为卫出公之四年。

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年六十八岁。鲁季康子召孔子,孔子反鲁。自其去鲁适卫,先后凡十四年而重反鲁。此下乃开始其晚年期的教育生活,有若、曾参、言偃、卜商、颛[zhuān 专]孙师诸人皆先后从学。

鲁哀公十二年孔子年六十九岁。子孔鲤卒。

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年七十一岁。颜回卒。齐陈恒弒其君,孔子请讨之,鲁君臣不从。是年,鲁西狩获麟,孔子《春秋》绝笔。《春秋》始笔在何年,则不可考。

鲁哀公十五年孔子年七十二岁。仲由死于卫。

鲁哀公十六年(西历纪元前四七九年)孔子年七十三岁,卒。

二、孔子一生李零

李零,男,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其主要著作有《孙子古本研究》《李零自选集》等。“孔子一生”“孔门弟子”两文出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

孔子一生,很不得志。

他活了73岁(或74岁),现在很一般,过去,算是活得很长。《春秋》十二公,最后四公,襄、昭、定、哀,他都赶上了。10岁以前,襄公还在。10岁以后,是昭、定、哀,正好在春秋晚期这一段。

孔子是个苦孩子,小时候,“贫且贱”(《孔子世家》)。传说孔子出生时,爸爸70岁,妈妈20岁,他是老阳少阴所生。有人说,这种孩子特别聪明,不知有没有遗传学的道理。司马迁说,小时候的孔子就不同一般,他玩游戏,都是表演行礼,“常陈俎豆[zǔ dòu祖逗],设礼容”;父母死了,都是他一人发送,合葬于防山(在今曲阜东),真是大孝子;服丧期间,他去参加季氏的宴会,被阳货轰了出来,很受刺激(《孔子世家》)。司马迁讲孔子生平,有些细节不太清楚,前人有很多考证。钱穆写过一本《孔子传》(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大家可以参考。

我把孔子的一生粗分为六段,列其主要事迹于下:

(一)1-33岁,孔子居鲁(前551-前519年)。这一段,有几件事比较清楚,即他出生后,3岁丧父,17岁丧母,19岁娶妻,20岁生子。他的学历不太清楚。孔子自己说,他是“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2.4),可能是在阙[ què雀 ]里的乡校学习过吧。但更高的学问从哪里来?是他自学的结果,还是有名师传授,大家很想知道。孔子死后,卫公孙朝曾问子贡,你老师,他是跟谁学的?子贡说,“文武之道”散落民间,他是跟很多人学,没有

固定的老师。孔子自己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7.22),要说老师,可以说一个没有,也可以说很多。我们只知道,孔子27岁,曾向郯国的国君请教。还有,他学鼓瑟击磬[qìng庆],据说是跟师襄子学的(《孔子家语·辨乐》)。师襄子,也就是《微子》18.9的“击磬襄”,是鲁国的乐官。其他还有谁,不清楚。青年时代,孔子很坎坷,干过很多社会底层的工作,如看仓库,喂牲口,但30岁,他开始有点名气。齐景公和晏婴到鲁国访问,曾问礼孔子。所以后来,孔子要上齐国找工作。孔子自己说,他是“三十而立”(《为政》2.4)。学者推测,孔子授徒设教,可能在此前后。

(二)34-35岁,孔子出国。据说,前518年,孔子上周朝的图书馆问礼老子,去过洛阳。今洛阳市瀍[chán蚕]河区东关大街有块碑,清雍正五年(1727年)立,上面刻着“孔子至周问礼乐至此”,就是附会此事。孔子见没见过老子,学者往往怀疑,但前517年,孔子去过齐国,却是《论语》提到的事。孔子到齐国找工作,不顺利。齐景公不用,还不直说,先谈待遇,说季氏的工资我不能给,要给,也就是“季、孟之间”;后找借口,说“吾老矣,不能用也”(《微子》18.3)。古人都说,这是晏婴的主意(《墨子·非儒下》、《晏子春秋》外篇下第一章、《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齐,最大收获,是听古典音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古城东南的韶院村,据说,清嘉庆年间出土过一块古碑,上面刻着“孔子闻韶处”,同时还出土了石磬数枚,后来,这块碑丢了,又仿刻了一块,年代为清宣统三年(1911年)。当然,这也是附会。

(三)36-50岁,孔子返鲁,退修诗书礼乐,又教书育人做学问。孔子自称“四十而不惑”(《为政》2.4),并说如果40岁还招人讨厌,一辈子就完蛋了(《子罕》9.23)。这一段是他做学问的黄金时代。学问做得好,当然不糊涂。孔子生活的早期,即20-42岁,鲁国的国君是鲁昭公,执政大臣是季平子。前509年,鲁定公即位。前505年,季桓子执政,阳货执季桓子。这回是阳货主动,抱着小猪见孔子,请他出仕。孔子口头说,他要出仕,但没有马上出来做官。孔子晚年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7.17),又自谓“五十而知天命”(《为政》2.4),盖读《易》而知天命。前502年是他50岁。“天命”是什么?就是出来做官。

(四)51-54岁,孔子仕鲁。前501年,阳货奔齐奔晋,而公山弗扰以费叛。公山弗扰召孔子,孔子欲往而止。接着,孔子出任中都宰。前500年,孔子出任少司空,继任大司寇,夹谷之会,相鲁定公。前498年,子路为季桓子宰。孔子堕[ huī辉,古同“隳”,毁坏]三都,先堕郈[hòu后],次堕费,堕成不克。公山弗扰攻鲁定公,被孔子打败,奔齐奔吴。子羔任费、郈宰。孔子以鲁大司寇摄行相事,诛少正卯(《荀子·宥坐》、《孔子世家》)。后,

孔子失意于鲁定公,决定出国,到外国找工作。他的弟子颜渊、子路、冉有随行。仲弓[冉雍]代替子路为季氏宰,留在国内。

(五)55-68岁,孔子周游列国。前497年,孔子去鲁适卫。前496年,孔子去卫西行,过匡被围,经蒲返卫。前495-前493年,孔子见卫灵公,出仕于卫。前494年,鲁哀公即位。前493年,卫灵公卒,孔子去卫。前492年,季康子执政。冉有返鲁,代替仲弓为季氏宰。孔子经曹、宋、郑至陈,途中险遭宋司马桓魋[tuí颓]杀害,换装逃跑。是年为孔子60岁,他自称“六十而耳顺”(《为政》2.4)。何谓“耳顺”?不太懂,可能是对外界的事看透了,什么样的话都听得进去了吧。比如一路上,各种隐者的批评。前491-前489年,孔子仕陈湣[古汉字,同“闵”,古代谥号用字公]。前489年,孔子去陈适蔡,绝粮于陈、蔡之间,复至楚东北边境上的叶县,见楚叶公,求用于楚昭王,不成功,自叶返卫。前488-前485年,孔子仕卫出公。前484年(68岁),孔子应季康子召,回到鲁国。季康子请他回来,主要是用他的学生,而不是他这个老头子。他自己,还是无官可做。这次出游,孔子到过宋、卫、曹、郑、陈、蔡六国和楚的边境,他除短暂服务于卫、陈两国,哪个国家都不肯用。前面说过,相面的郑人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他自己也承认,说“然哉然哉”(《孔子世家》)。

(六)68-73岁,孔子返鲁。前483年,子孔鲤卒。前482年,为孔子70岁,孔子自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4)。当时,孔子已步入生命的最后时刻,“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也不太懂,好像是一种更自由的精神境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样样都合规矩。其实,人活到这把年纪,爱怎么着怎么着,什么都不在乎,无所谓了。前481年,孔子根据鲁国的史记,改编成《春秋》一书,起隐公元年,迄哀公十四年。此年,哀公获麟,孔子绝笔,颜渊亦卒于此年,让他伤心欲绝。前480年(72岁),子路死卫,死得很惨,他也深受刺激。前479年,孔子卒。

孔子宦游,到过周,到过齐,仕于卫、陈,路过曹、宋、郑、蔡,访问过楚的边邑。《庄子·天运》说他“奸(干)七十余君”,是夸大之辞,但八九个国家总还有。古代旅行不易,他到过的国家,已经不算少,但足迹却从未出于今山东、河南二省。失意的时候,他赌气说,他想“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想“居九夷”(《论语·子罕》),但周边大国,他只考虑过楚、晋,想去而未能实现,秦、燕,根本没考虑,主要活动范围还是东周的腹地。《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吴泓

三、孔门弟子李零

孔子的学生有多少?司马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也就是说,孔子的学生有3000多人,其中成绩优异者72人,这是附会五行时令的吉祥数。

另一种是“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即真正得其传授,不但在籍,而且及门-登堂-入室,有77人。这大概是从《孔子弟子籍》中抄来的话。

孔子的弟子怎么这么多?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提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中国近代立新式学堂,才有“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17世纪捷克人夸美纽斯所创,不是几个学生,个别辅导,而是几十人,坐在一个教室里,老师前面是一堆课桌,后面有块黑板,大家在一块儿上课。这是我们都上过的学校,工厂式的学校。

孔子的时代不是这样,他的身边,一般只有两三个学生。我觉得,谈话效果最好,还是两个人谈,促膝谈心,面对面谈;三人也行,两人说,一人听,插着说或轮着说;三人以上的谈话,有点乱。孔子谈话,一般都是“二三子”,顶多四个人,加一个弹琴的(如《公冶长》5.26)。上课,就是陪老师聊天。或者坐屋里,东拉西扯;或者在户外,边走边聊。我很羡慕那时的教学。可是,这么带学生,他怎么会有几千个学生?即使今天,一个教授,带3000个本科生、70个研究生,那也不得了。

司马迁的话是真是假?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他的数字,具体数,准不准,不敢讲,但学生很多,不是不可想象。

比如,大家可以读一下吕思勉的《讲学者不亲授》。他说,“汉世大师,所教授之弟子甚多”,多可以多到什么程度?《后汉书·儒林传》说,“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qí其,耆,老也]名高义,开门授徒者,编牒[dié叠,文书,证件]不下万人”。我们从有关记载看,当时的大师,及门弟子上千,编牒弟子上万,常见。这是东汉时候的情形。西汉的规模,即使没这么大,也该八九不离十。

这等于说,一个教授,可以教一所大学。

学生这么多,怎么教?别担心,他是把学生分成很多层。

编牒,只是慕名前往、登记在册的学生,有点像现在,上个短训班,讨张证书,有那么个名义,也就是了。注册的学生,也叫“著录”或“在籍”的弟子,他们是外围的学生。大师,一般情况下,根本见不着。

及门,则是核心弟子,入了老师门的弟子。这种弟子又分两种:一种是及门未入室,进过老师的门,没进老师的屋,未尝亲炙师教,顶多在院子里遛达;一种是入室弟子,可以进老师的客厅,旁无杂人,听老师亲授。比如西汉大师董仲舒,“下帷讲诵”,坐在帘子后面,“三年不窥园”(《汉书·董仲舒传》),院子里的人,自然见不着面;东汉大师马融,及门弟

子有400多人,登堂入室的只有50多人,郑玄出其门下,也是三年都见不着一面(《后汉书·郑玄传》)。

见不着面的学生怎么办?很简单,可以让学生带学生,受业早的教受业晚的,学哪门的教哪门,转相传授,这叫“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读《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情况下,都是大徒弟在屋里和孔子谈话,其他学生,只能在门外候着,孔子走了,才追着大徒弟问,刚才老师都讲了什么(如《里仁》4.15)。孔子的学生,既然徒弟带徒弟,就有可能包括再传弟子(如陈亢),好像传销,一传一大片,当然人数很多。

大师既然这么带学生,就像现在开玩笑,某教授跟自己的学生说,你不错嘛,可以考我的研究生——他的学生已经多得认不清了,就像老板认不得员工。所以,吕先生说,“此等大师,从之何益,居其门下者,得毋皆仰慕虚名,甚或借资声气乎”。

古代大师,发展趋势,颇类现在的歌星,很多仰慕虚名、借资声气的追随者(现在叫“粉丝”),远道前来,建舍赁屋,为的只是一睹风采,并不一定见过老师,更不一定得过什么具体指点。

更有意思的是,大师有时会公开演讲,“要名誉,广声气”,叫“大会都讲”。这是粉丝唯一可以见到大师的机会。

吕先生说,这种风气,自汉以下,一直就有,“会集者多,则人心易奋”。如宋明大师演讲,就有痛哭流涕者。清唐甄说,“升五尺之座,坐虎豹之皮,环而听之者百千人。在堂下者望而不见;负壁者、及阶者见而不闻;寻丈之间者,闻而不知;在左右者,知而不得。是之为观讲。众观而已,何益之有”(《潜书·讲学》)。

“观讲”是一种表演,不会表演,不能当大师。

这段话很有意思,今天的大师演讲,也经常是这样,不同之处,只是多了麦克风和大屏幕。

读吕先生书,我们可以明白,孔子的学生,比起汉代,并不算多,完全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还有,孔子和学生的关系,也很特殊。

我们要知道,孔门也好,墨家也好,他们的教学组织或学术团体,和今天不一样,有人说,最像帮会。老师(墨家叫巨子)是老头子或大哥,核心弟子各有所长,彼此分工,好像堂口,弟子带弟子,形成很多层。德高望重(颜回等)的在最上层,其次有外交、财务和学术等若干部门。弟子入门拜师,要经人介绍,不能直扑老师家的门。见面要儒冠儒服,带见面礼(一捆腊肉),进行面试。阔学生还要给组织捐钱。如孔子周游列国,可能就是子贡掏

腰包。学生不听话,老师可以让其他同学揍他。学生没什么毕业不毕业,终身随侍左右,有些弟子,像子路,还是孔子的保镖。老师呢,也因材施教,推荐他们四处做官。只要不出去做官,待在家里,就得紧跟再紧跟。比如孔子死了,还有一堆学生住在孔子墓的旁边。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好像父子,老师喜欢,还能当女婿。老师的最高奖赏是他的女儿或侄女。

这是我要说明的地方。

《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吴泓

孔子的受业弟子,最核心的弟子,到底有多少人?上面讲了,一说见《孔子世家》,72人;一说见《仲尼弟子列传》,77人。兼存异说,是《史记》的体例。《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题目作72人,篇中所列仍是77人,也是两存其说。如果我们把这些不同记载对一下,改正错字,去除重复,其实是77人。

这些弟子,有“先进”和“后进”之分。“先进”是早期弟子,“后进”是晚期弟子。他们并不全都见于《论语》。《论语》中的弟子有29人。为了给《论语》各章定年,我把他们按从学先后分为三期四组,每一组都按年龄排序(这里只是为了分析的方便,大致分组,不一定代表实际情况):

(一)第一期。

孔子的第一批学生,是他早年居鲁时(1-35岁)招收的学生,共5人。

(1)颜无繇(字季路,前545-前?年)。颜回的爸爸,鲁人,比孔子小6岁。在孔门弟子中,年龄仅次于秦商。他的名、字和子路完全一样(“繇”通“由”)。

(2)冉耕(字伯牛,生卒不详)。鲁人,以德行称。孔府《圣门志》和《阙里广志》说他比孔子小7岁。据说,他是得麻风病而死,孔子探望他,连声叹息说,这么好的人,怎么得了这种病,觉得非常可惜(《雍也》6.10)。

(3)仲由(字子路或季路,前542年-前480年)。卞人(卞为鲁邑,在今山东泗水东卞桥镇),比孔子小9岁,以政事称。孔子仕鲁定公期间,他曾任季桓子宰(前498年)。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他追随左右。回国前,曾任卫蒲邑宰(前488年)。孔子回到鲁国,他与冉有一起为季康子做事,最后死于卫国的内乱(前480年)。子路以勇武著称,性子急,脾气大,常挨孔子骂,不像颜回招老师喜欢。

(4)漆雕启(字子开,前540-前?年)。鲁人(或说蔡人),比孔子小11岁,他是个受过刑的残疾人。

(5)闵损(字子骞,前536-前?年)。鲁人,比孔子小15岁,以德行称,是有名的大

孝子,他的父母兄弟都夸他(《先进》11.5)。

(二)第二期。

孔子的第二批学生,是他自齐返鲁后(36-54岁)招收的学生,共8人。

(1)冉雍(字仲弓,前522-前?年)。鲁人,比孔子小29岁,以德行称,并长于政事。前497-前493年,他接替子路为季桓子宰。

(2)冉求(字子有,前522-前?年)。鲁人,比孔子小29岁,以政事称。前492年,他接替冉雍为季康子宰。

(3)宰予(字子我,生卒不详)。鲁人,以言语称。孔子曾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公冶长》5.10),但他却是孔门十哲之一,属于最优秀的学生。《大成通志·先贤列传上》说他比孔子小29岁。孔子死后,他是前辈,子贡树孔子为圣人,他是参加者。

(4)颜回(字子渊,前521-前481年)。鲁人,比孔子小30岁,以德行称,经常受老师表扬,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庄子·田子方》说,颜回对孔子是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自称紧跟紧跟还跟不上。

(5)巫马施(字子旗,前521-前?年)。鲁人(或说陈人),比孔子小30岁,曾任单父宰。

(6)高柴(字子羔,或季羔,前521-前?年,或前511-前?年)。齐人,比孔子小30岁(或40岁),个子很矮,相貌丑陋,也是有政事才能的弟子。前498年,曾任费宰(或费郈宰)、武城宰和成邑宰。后来,他还担任过卫国的士师,故有卫人之说。

(7)宓不齐(字子贱,前521-前?年,或前502-前?年)。鲁人,比孔子小30岁(或49岁),曾任单父宰。

(8)端沐赐(字子贡,前520-前?年)。卫人,比孔子小31岁,以言语称,曾仕于卫、鲁,当过信阳宰,死于齐,是办外交、做买卖的好手。孔子死后,他地位最高,有如掌门人。孔门树孔子,加圣人之号于孔子,他功劳最大。

(三)第三期。

孔子的第三批学生,是他周游列国时(55-68岁)招收的学生,共11人。

(1)原宪(字子思,前515-前?年)。鲁人(或说宋人),比孔子小36岁。

(2)樊须(字子迟,前515-前?年)。齐人(或说鲁人),比孔子小36岁。此人喜欢种庄稼,是个重农派,孔子骂他是小人(《子路》13.4)。

(3)澹台灭明(字子羽,前512-前?年,或前502-前?年)。鲁武城(今山东费县西)

人,比孔子小39岁(或49岁),他是言偃任武城宰时发现的人才,后来到楚国发展,有弟子300人,据说是个相貌丑陋的人。

(4)陈亢(字子亢或子禽,前511-前?年)。陈人,比孔子小40岁。此人可能是子贡的学生,孔子的再传弟子。

(5)公西赤(字子华,前509-前?年)。鲁人,比孔子小42岁,好礼,有外交才能。

(6)有若(字子有,前508-前?年,或前518-前?年)。鲁人,比孔子小43岁(或33岁),据说相貌酷似孔子,孔子死后,卜商、言偃、颛孙师公推有若代替孔子,受弟子朝拜,曾参不同意(《孟子·滕文公上》)。汉代,还有一种传说,有若坐孔子位,受弟子拜,弟子问之,无以应,被弟子轰下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死后,子贡树孔子为圣人,他是参加者。

(7)卜商(字子夏,前507-前?年)。卫国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比孔子小44岁,以文学称,曾任莒父宰,又事卫灵公,老年讲学西河,魏文侯、田子方、段干木、李克、吴起师事之,对三晋的法术之学很有影响。子夏传《诗》和《春秋》,在经艺传授上很有名。前人说,他是汉代经学的鼻祖。孔子死后,他也是孔门中的重要人物。

(8)言偃(字子游,前506-前?年,或前516-前?年)。经常与子夏并举,吴人(或说鲁人),比孔子小45岁(或35岁),以文学称,曾任武城宰。

(9)曾参(字子舆,前505-前432年)。鲁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南魏庄乡南武城村)人,比孔子小46岁。宋人讲道统,是从思、孟,上追曾参。

(10)颛孙师(字子张,前503-前?年)。陈(今河南淮阳)人,或说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或说鲁人,比孔子小48岁,曾从孔子游于陈、蔡。

(11)司马耕(字子牛,前?-前481年)。宋国贵族,即宋司马桓魋(差点杀害孔子的人)的弟弟。此人的特点是多言而急躁。

这三批学生,第一批,仲由最能干,也最有名。其次,是两位道德先生,冉耕和闵损,孔子很欣赏,但对后世没什么影响。第二批,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但除了紧跟孔子和安贫乐道,后世对他几乎一无所知。其次,冉雍、冉求,在政事方面很重要,仅次于仲由;宰予、端沐赐,在言语方面最重要。后者也是政事之材。第三批,名气最大,是五大弟子,一是貌似孔子而老实巴交的有若,二是对有若不服气的曾参,三是长于文学的卜商、言偃,四是性格豪爽如仲由的颛孙师。

孔子死后,群龙无首,迫切需要再造权威。有两件事最重要。第一,孔门弟子,端沐赐年龄大,威望高,他发动了一场树孔子为圣人的运动,有若、宰予是参加者。第二,端沐赐

自己不出面,卜商、言偃、颛孙师公推有若代孔子。曾参不服气,在当时是少数派。

(四)其他。

还有一批,是年代不可考的学生,共5人。

(1)公冶长(字子长,生卒不详)。齐人(或说鲁人),曾蹲过监狱,孔子认为他很无辜,所以把女儿嫁给他(《公冶长》5.1)。

(2)南宫适(字子容,生卒不详)。鲁人,此人谨小慎微,很会保护自己,孔子喜欢这样的学生,所以把他哥哥(孟皮)的女儿嫁给了他(《公冶长》5.2)。

(3)曾点(字子皙,生卒不详)。曾参的爸爸,鲁人。据说,他喜欢吃羊枣(一种小柿子),在孔子眼中是个“狂士”(《孟子·尽心下》)。

(4)公伯寮(字子周,生卒不详)。鲁人,曾到季孙氏那里搬弄是非,诽谤子路,出卖孔子,后人怀疑他不是孔子的学生,明嘉靖年间,甚至把他开除出孔庙。他是孔门中的“犹大”。

(5)琴牢(字子开或子张,生卒不详)。卫人。

这五个学生,重要性不太大。

孔子的学生,以鲁人居多,他们当中有八个家族值得注意:

(1)颜氏。有颜无繇、颜回、颜幸、颜高、颜相、颜之仆、颜哙、颜何。《论语》提到颜无繇和颜回。

(2)冉氏。有冉耕、冉雍、冉求、冉孺、冉季。《论语》提到冉耕、冉雍、冉求。

(3)漆彫氏。有漆彫启、漆雕哆、漆雕徒父。《论语》提到漆彫启。

(4)曾氏。有曾点、曾参。他们都见于《论语》。

(5)秦氏。有秦商、秦祖、秦冉(与秦非可能是同一人)。他们都不见于《论语》。

(6)公西氏。有公西赤、公西点、公西舆如。《论语》只提到公西赤。

(7)县氏。有鄡 [qiāo敲]单(县亶)、县成。他们都不见于《论语》。

(8)原氏。有原宪、原亢。《论语》提到原宪。

另外,还有一些外国留学生,来自齐、宋、卫、陈、蔡、楚、吴、秦、晋等国。

孔门弟子多寒门,如颜氏八子、冉氏三子和仲由、曾参等人,出身背景,可能与孔子相似,也是破落户子弟。特别是早期的学生更是如此。孔子办学,一开始,注重吸收的是这类人。事情办得红火了,才有富家子弟上门。孔门晚期的弟子,子贡是大商人,司马牛是大贵族。

孔门弟子,最重要的学生,也就是十几个人。这十几个人,各有专长。古人有所谓“四

科十哲”:德行科,“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科,“宰我、子贡”;政事科,“冉有、季路”;文学科,“子游、子夏”(《先进》11.3)。四科取士是王莽的制度(《后汉书·景丹传》),十哲配享是唐开元八年(720年)所定(《旧唐书·礼仪志四》),一般认为,这是孔门最重要的弟子。他们,《论语》出现最多,是仲由(42次),其次端沐赐(38次),其次颜回、卜商(21次),其次冉求(16次)。其他人,言偃8次,冉雍7次,宰予5次,闵损4次,冉耕2次。十哲以外,还有五个人,也比较重要,樊须、公西赤、有若、曾参和颛孙师(子张)。他们,出现最多,是子张(18次)和曾参(15次),其次樊须(6次),其次公西赤(5次),其次有若(4次)。(这些人占一半。另一半的14人,出现比较少,南宫适3次,陈亢3次,司马耕3次,高柴2次,原宪2次;颜无繇、漆雕启、巫马施、宓不齐、澹台灭明、公冶长、曾点、公伯寮、琴牢,只有1次。)

这十来个人,孔子最爱,还是德行科的学生。如一期的冉耕、闵损,二期的颜回。三期的曾参、有若,也属这一类。他们都是道德先生,老实巴交,少言寡语。言语科不一样,都是能说会道,善于搞公关的人,二期的宰予、端沐赐是代表,公西赤也属这一类(他也是二期的学生)。政事科,是有治国用兵之术,擅长管人理财的人。一期的仲由是老大哥,他当过季氏宰。二期的冉耕和冉求也当过。冉雍,说是德行好,其实也是政事之材。颛孙师,性格似仲由,是小子路,也可归入这一类。文学科,好读书,长于经艺,经是经书,艺是礼乐,三期的卜商、言偃是代表。后三科的学生,多才多艺,比较机灵,比较活跃,也比较实际。孔子喜欢德行科的学生,对后三科的学生,批评比较多,特别是搞政治的,老放心不下。但大树特树,帮他老人家扬名,靠的是谁?还不是这些最活跃的学生,特别是能说会道、活动能力极强的子贡,还有被他大骂过的宰予。樊须比较异类,不但脾气类似子路、子张,而且重农,喜欢种地,孔子特讨厌。

孔子死后,五大弟子闹矛盾,道德高尚派,曾参与有若争正统;多才多艺派,卜商、言偃、颛孙师比高下,也反映了孔门内部的矛盾。

孔子的学生,性格不同,形成对照,如颜回听话,仲由鲁莽。孔子对学生有偏爱,德与能,他重德;能说会道和少言寡语,他喜欢少言寡语,而且看上去,有点傻——当然不能真傻。比如闵损、冉雍,不爱说话,就都是道德先生。相反,宰予、端沐赐擅长言语,仲由多嘴,就不配当道德先生。孔子抑由进回、抑赐进回,都和这个标准有关。孔子对学生有夸有骂,夸得最多是颜渊,骂得最多是仲由。仲由挨骂,但忠心耿耿。他和孔子,有点像李逵和宋大哥。

《论语》有个优点,写作或文学上的优点,想盖都盖不住,就是它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

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比如仲由,说骂就骂(他们处得长,彼此太熟),一点面子都不给。冉求,当季氏宰,帮季氏敛财,孔子叫学生“鸣鼓而攻之”(《先进》11.17)。他们都是十哲中数得着,后世顶礼膜拜的人物,《论语》的编者,一点不遮掩。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人教 版七年级下册) 宝安实验学校李雪静 一、教学目标 1、“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 五、教学课例 名著导读课型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名著 (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大家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电视剧,是由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读了的同学,能跟大家说一说,这本书的影响力吗 (2)欣赏二,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司马长风(1976) 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片尾曲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和歌词中,找到关键信息点,比如老北京、车夫、贫穷等,自然而然地引入名著《骆驼祥子》。欣赏二,更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 新星初级中学裴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3、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 2、《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件 3、下发名著导读表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音乐导入(《送别》李叔同) 幻灯片1:《送别》 师: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的歌名是?《送别》,你知道它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吗?在电影《城南旧事》中,选用了两首20年代的歌曲作为插曲。一首是艺术家李叔同(1880——1942)采用外国音乐家创作的歌曲旋律,重新填词的《握别》(亦称《送别》,另一首是音乐家黎锦晖(1891——1967)创作的儿童歌曲《麻雀与小孩》。 生:《城南旧事》 师:同学们学过其中的文章,还回忆得起吗? 生:《冬阳骆驼队》、《爸爸的花儿落了》。 生:关于骆驼铃铛的解释,爸爸去世,我已经不是小孩了。 师:同学们记性真好!好书不厌百回读,我们今天再来重温书中的人和事,相信我们会有新的发现。师:一看到书名《城南旧事》,谁来大胆预测一下本书将会讲述什么故事? (预设)生:《城南旧事》一书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时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二、人物画廊巡游 精彩片段展读(穿插在“人物画廊巡游”部分中) 幻灯片2(一)英子 (视频1播放)英子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师:学骆驼咀嚼的小女孩便是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书中是这样写的 (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体会)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预设)生:天真可爱、纯真无邪、热爱生活的英子。(教师肯定评价并随时板书) 师:我们的小英子并不缺乏关爱,除了朝夕相伴的宋妈,还有他的爸爸在始终牵挂着他: 然而,当英子长到13岁时—— 1、教师范读 师连接:然而有一天,爸爸的花却落了。下面的部分请同学们和老师来一起读吧! (播放视频2)英子在医院里探望处在弥留之际的爸爸。 2、师生互读:

《名著导读·家》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了解《家》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导读让学生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进而自觉地阅读名著。 情感价值与态度观让学生通过《家》的学习了解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了解当时青年人的处境,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时代;让学生懂得青春的美好,热爱青春,做自己的主人。 教学重点欣赏小说的方法;《家》中人物形象的把握。 教学难点《家》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课题 请一位同学朗诵诗歌《家》。 家 家有苦蔓苦藤的牵连 家有冬去春来的甘甜 家是风雨同舟的信念 家是倦鸟必归的巢眷 家收藏着童年般的顽皮 家镌刻着秋天般的丰盈 家是你受伤时最温馨的呼唤 家是你寂寞时最氤氲的弥漫

家是你遇到暴风雨时避风的港湾 家是你心头萦绕的那份永恒的挂念 通过对比该诗的温情与巴金《家》的冷酷导入课题。 二、走近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讲真话的一面旗帜,二十世纪的良心,一个时代的伟大代表,常青的文学大树,鲁迅之后的伟大文学家。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三、故事梗概 家,可以让你想到什么? 家,在人们的眼中,都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家就是一个能给你幸福温暖的处所,它就是爱。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却不见硝烟的战场。 《家》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吴玉梅 【教学设计】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材分析: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论语》是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学说是儒家学说之一,这部经典《论语》从它诞生起就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论语片段,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 教法设计: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学法指导:诵读、积累与领悟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把握语义基础上,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通过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 性。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意图: 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但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包括《论语》这部经典。《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教学设计: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

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 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二、文本阅读,合作学习 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内容,并圈点批注。 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 3、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创设氛围,探究梳理 1、学生介绍合作研究成果,解读孔子的言论,尤其是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他同学补充。

《傅雷家书》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1

《傅雷家书》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品读名著内容,了解基础知识。 2.理解傅雷家书中的重点语句,并能够品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体会信中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2.理清傅雷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线索,从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 生境地。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二、教学重点:初步把握书信内容,体会到其中的期望和情感。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探究书信中傅雷的教子之道,父簇拥的时候,傅雷还能适时地教育儿子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坚韧、顽强的精神,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五)家书之谈人生选择(合作探究) 过渡:傅聪在留学波兰一年多后,思想发生了变化,他想离开波兰转学到苏联去学习钢琴,傅聪对此是持反对意见的。面对傅聪人生中一场重要的人生选择,傅雷又是怎样引导他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出示1955年4月3日的书信,学生默读。

小组合作谈论一个话题:傅雷是以怎样的方式帮助傅聪做出人生选择?2.师小结:正是傅雷在傅聪面对一场这么重要的人生选择时,能够放下父亲的身份,始终以非常客观、非常真诚的态度与儿子商量,以致傅聪在音乐道路没有走太多的弯路,傅雷在教育儿子方面可谓是循循善诱、苦心孤诣了。 (六)家书之谈感情(自主阅读) 过渡: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思想非常细腻的年轻艺术家,傅聪的内心情感也是非常丰富的。然而在他留学波兰不久,傅聪失恋了,由此陷入了一个低潮。作为父亲,傅雷又是怎样来引导他走出低潮呢?我们来读一读这封书信。 出示1954年10月2日的书信,学生自由读。 小组合作讨论一个话题:傅雷是以怎样的方式劝导傅聪走出失恋的低潮?抓住傅雷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资料链接: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如果有人说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信吗?我不信!但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提问:如果我们的人生只剩下现在短暂的45分钟,那么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2、有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解答这个疑问。著名的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赞颂过他:“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自己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提问:同学们说说他是谁啊?——鲁迅。 (板书:鲁迅) 3、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曾经这样形容鲁迅,说他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狼。”而且鲁迅也承认,说“对,我是狼”,“痛苦时索性躺在荒山里,在草莽中,舔着自己的伤口。”还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一把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薈湛江市第二中学麦晓敏 2016年11月5日 莆【教学目的】 蚃 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 生的阅读。 螇2.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蚅3.学会欣赏运用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螄【教学重点】 莂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袇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肆【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蒆【教学过程】 膁一、导入(30秒)

膁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 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 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蒇(板书:朝花夕拾鲁迅) 羃二、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5分钟) 膄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名著? 芁(生谈阅读方法)后出示(PPT1:) 羈名著基本的阅读方法: 蚅(一)先读序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写 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初步的了。 羂(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部 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莁(三)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概括大意,抄名言,作评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莈(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膃三、阅读《朝花夕拾》(5分钟) 螁师:我们也借鉴以上方法来读读《朝花夕拾》。

《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课题

一、教学内容分析: 《昆虫记》名著导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本篇名著导读重点介绍了《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的生平及其成就。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一生致力于昆虫研究,他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在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为一炉,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世界经典名著。所以本篇名著导读的重点难点定为引导学生去感知美、捕捉美和发现美,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中学阶段,由于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的双重限制,缺乏对审美的鉴赏能力,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缺少对审美的体验和感悟能力。所以通过阅读这篇名著导读,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与科学家,再结合后面的《昆虫记》选文,学生则可以进一步体会到法布尔那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人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在课堂上若能调动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在与文本的沟通中生发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定能获得语言美及艺术美的双重享受。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反复品味名著导读的内容,把握文中的关键字词与语句,结合《昆虫记》选文,加深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延伸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人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2、教学重点 理解法布尔作为一名文学家和科学家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 3、教学难点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名著阅读指导》教案教学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二、导入新课从名言导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理想的书籍智慧的钥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而明白书对人类的重要和阅读对人类的帮助二、阅读调查哪些同学看过我们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你看过哪些书?三、了解阅读的目标小学毕业的时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初中三年,“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四、阅读方法指导你是如何阅读的?教师以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循序渐进的阅读方法初级阅读读出基本的字句检视阅读略读分析阅读精读综合阅读比较阅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例: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我阅读的章节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优美句段:我的批注是:精读测试卡示例阅读的章节:第十四章“海盗们”野外乐逍遥我的摘抄:早晨,汤姆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不知身在何方他坐起来,揉揉眼,向周围看了看很快他想了起来此时正值凉爽的、灰蒙蒙的黎明时分,林子里一片静谧,给一种甜蜜的安息与和平的气氛围扰着树叶儿一动也不

动,没有任何声音打扰大自然的酣眠露珠儿还逗留在树叶和草叶上一层白色的灰烬盖在那堆火上,一缕淡淡的烟直飘向天空而乔和哈克都还睡得正香这时,林子深处有只鸟儿叫了起来,另一只发出应和随后又听见一只啄木鸟啄树的声音清淡的晨光渐渐发白,各种声音也随之稠密起来,大地万物,一派生机我的批注:表现了三个少年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酣畅心境景物描写静谧、温馨这种阅读方法要了解分类、排架,会各种查询检索,使用各种目录,会资料剪辑,会了解运用各种参考工具书,会阅读、摘要、笔记、报告综合阅读测试卡示例: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阅读的禁书书单,这张书单上包括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还有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作品限制的原因多半是书的内容与暴力及含脏话等有关,常常也会和种族冒犯的字句有关马克·吐温对孩子真的就那么危险吗?你喜欢汤姆吗?谈谈你的看法搜索并阅读关于本书是否禁书的观点的文章,再阅读有关汤姆人物评论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迅速浏览了解大意用心阅读记取细节纵览全文撷取纲领深究內容推取含意除了掌握这些阅读方法之外,过一个阶段,我们还应制作一个自我评价表,以便进行总结反思交流自我评价表示例:学生姓名填表日期我认真回顾了从月日至月日期间阅读欣赏过的名著和读书笔记及记录卡,发现我共阅读了篇名著,合计字左右,我的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 版七年级下册) 宝安实验学校李雪静 一、教学目标 1 、“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培养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 五、教学课例 名著导读课型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名著 (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大家留 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电视剧,是由 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读了的同学,能跟大家说一说,这本 书的影响力吗? (2)欣赏二,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 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司马长风(1976) 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片尾曲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和歌 词中,找到关键信息点,比如老北京、车夫、贫穷等,自然 而然地引入名著《骆驼祥子》。欣赏二,更是让学生直观地 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 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 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 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 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 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 块的地方。 设计意图:批注式阅读法,是我们宝安区近几年兴起, 并大力推广的阅读方法,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在平时的教

《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doc

《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作家施耐庵及其《水浒》的文学常识。 2.把握《水浒》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并能有声有色地讲解2-3个小故事。 3.通过个体阅读、概括,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感 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创设情境,欣赏其艺术魅力。 4.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与热情。 5.培养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学思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重点: 1.创设情境,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 2.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客观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明确正确的是非观念。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引领阅读,圈点笔记;创设情境,启发思考; 搭建舞台,展示交流;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指导预习 1.课前阅读名著《水浒传》,观看电视剧《水浒传》,了解故事内容,做好 复述准备。 2.指导几个学生准备2——3个《水浒》中的故事。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每组分析其中一个经典人物,形成书面材料。 4.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摘抄在笔记本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家作品

学生先介绍,教师补充。(重点内容出示ppt) 1.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江苏兴化人,原籍江苏。施耐庵约 于元末明初至顺二年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 苏州写作《水浒传》。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 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3.创作背景:《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 家艺术加工的产物。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 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 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罗贯中集其大成, 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 三、走进作品 《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塑造了108 位英雄好汉。 1. 回顾《水浒传》经典情节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鲁智深;风雪山神庙----林冲;醉打蒋门神、景阳 冈打虎、醉打蒋门神----武松; 2.人物绰号知多少? ①学生发言,共享所知。 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智多星吴用、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小李广花荣等、菜园子张青等。 ②总结归纳命名绰号的规律 《水浒》中人物绰号有以长相命名的,有以身体的某一特色命名的,有以个 人特长命名的,有以所用兵器命名的,有以性格命名的,有以出身身份命名的等。 ③为什么他们的绰号至今还会留传于世? 抓住了人的特征,诙谐,幽默,有创造性,显示人物的特征,不具有侮辱性。 四、分析人物形象 回忆相关情节,比较分析英雄性格的异同,加深理解。

《论语》名著导读

一《论语》 导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不可误解 为孔子所编纂)。它以对话文体语录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论理思想等。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共二十篇。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春秋时期,儒家创 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zuǎn)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的言论千古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的指路明灯,希望同学们平时抽时间了解《论语》,解读孔圣人,熟悉儒家思想,这不仅是为了传承中国千年古典文化,更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的修养。 走进孔子 孔子(前551 年~前479 年)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fù)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编撰(zhuàn)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 曾经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收的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 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 人。孔子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

了 “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逝世时,享年73 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 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治学态度 在学习的态度上。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乐学,这是关键。子曰:“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学习的方法上。孔子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及“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在学习的内容上。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 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的目的上。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他还 强调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后世评价 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先驱,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 开的门缝间挤进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2010——2011第一学期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石景山区北辛安小学 武艳平

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 在“导读”中,教师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开展教学活动。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名著导读内容为依托,在教师地的指导下介绍名著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品味主要人物特点,体会本课主题。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识记一些与《西游记》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的积极人生观;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树立“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的积极人生观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原著,查找资料并做读书笔记,摘录与“西游”有关的俗语。 2、征集与“西游”有关的热点问题。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序幕。听《敢问路在何方》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敢问路在何方,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2、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及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射阳(竹移)"中,创作成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学分: 1 开课学期:三适用专业:全科通用 课程总学时: 32 其中,理论学时: 24 ,实践(实验)学时: 8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加学生对中外经典名著的了解,增强文学积累。 2、通过教师的导读指引,使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并学会分享,大胆表达。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选修课,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与鉴赏素养为宗旨,通过优选部分中外作家作品进行研读分析,以教师的导读为基本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讲授内容 第一章导读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经典名著,明确阅读经典的意义。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对阅读经典的意义的理解 重点:1、经典名著的含义 2、读什么、怎样读,为什么读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经典名著 一、典名著的含义 二、阅读经典名著的意义 第二节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 一、读什么 二、怎样读 第二章篇目推荐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学生推荐的方式,采用QQ投票确定最终的导读篇目。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对统计和投票结果的处理 重点:1、篇目推荐 2、投票决选导读篇目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我最喜爱的经典名著”篇目推荐活动,优先热度排位为前15名的篇目进行QQ群投票,按投票结果确定十篇为最终导读作品。 第三章导读篇目1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理清作品内容结构,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和重点

丘彦,教学设计《名著导读课》

名著导读课《骆驼祥子》教学设计 号选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运用跳读法筛选情节信息。 3. 梳理全书的主要情节。 二、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二)活动一:幸运大抽奖 活动目的:通过体验游戏,认识阅读名著的作用和阅读整本名著的初步方法。 活动过程:抽奖→说体验→提问→抢答→说体验→明确方法 名著阅读方法一:读书前先翻看导读或前言、目录、后记,对书的背景和作者有大致的了解。 (三)活动二:看谁找得快 (跳读法筛选信息) 名著阅读方法二:借助章节标题进行跳读筛选信息。 示例:祥子的结局怎么样? 出示:《骆驼祥子》导读目录 明确:第二十四章出卖阮明,行尸走肉P216--224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她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提问:祥子为什么变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他经历了什么?请你用跳读法小组合作,找出买车和丢车的章节以及对应章节的具体页数。 一起:P8-9 一落:P15 二起:P33-36 二落:P97-98 三起:P153 三落:P177 (四)活动三:看谁会合作(梳理全书主要情节) 提问:祥子做了哪些可以买车的事情?又是因为什么原因丢了车呢? 名著阅读方法三:用思维导图梳理全书主要情节。 (五)活动四:设疑引导全书阅读 有人说祥子生活的社会太黑暗了,有人说是祥子倒霉遇上了虎妞。 出示例子: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从中看出虎妞怎样的性格?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分析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何青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了解《西游记》故事的历史来源,掌握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知道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小说中各要素的分析,能够掌握小说各要素的分析方法,进而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形象的评说,能够掌握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 通过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美猴王”、“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分析,掌握故事情节分析的方法。 3.通过对小说的语言文字的赏析,能够分析小说的行文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他们优秀的人格品质,建立健全真、善、美的人格。 2.通过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挑战、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爱好。 二、教学重点 唐僧师徒人物形象的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对孙悟空的深入探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互动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 听歌猜剧: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让学生猜歌名,并说出歌曲来自那部电视剧。 答案:歌名是《敢问路在何方》,是经典名著《西游记》的86版电视剧的主题曲。 (二)课堂教学 1.学生谈认识和感受

老师:哪位同学看过《西游记》,谁愿意谈谈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西游记》里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又是什么? 甲同学:…… 乙同学:…… 2.名著简介 (1)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出生于破落的书香世家,科举仕途一直不顺,晚年回到故乡隐居著书。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西游记》。其他作品多散佚,后人将其诗文整编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2)历史来源和文学地位: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八十一受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上了西天见到如来佛祖,五圣成真。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3)故事情节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共一百回,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述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4)主要人物形象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名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功德圆满,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其形象特点是:为人诚实善良,信仰坚定,勇往直前,一心向佛,慈悲为怀,但是胆小怕事,鉴别能力差。相关故事情节:女儿国唐僧入赘、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黑松林逢魔等。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修得正果,封为“斗战胜佛”。 其形象特点是: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扬善,充满了斗争精神,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相关的故事情节: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囚禁五行山、勇闯水帘洞、闹龙宫地府、车迟国斗法等。 猪八戒又名猪悟能。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最终修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 其形象特点是: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有时耍点小聪明,但他又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终于坚持到最后,而且富有人情味。 相关故事情节:猪八戒背媳妇、天庭戏嫦娥、大战流沙河、义激美猴王、四圣试禅心等。 沙僧又名沙和尚、沙悟净。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其形象特点是: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却毫无主见。相关故事情节:大战流沙河、被贬流沙河、大战黄袍怪等。 3.谈一谈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公开课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黄堡镇中心学校王冉 在引导中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对整本书产生阅读兴趣,学习阅读《朝花夕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朝花夕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打开《朝花夕拾》的小引部分,听老师给你们念一段话。1927年鲁迅写下:1.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都没有。 2.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出炎热的。这两句话让我们隐约感到鲁迅先生当时的心境并不好,纷扰芜杂,甚至还带着强烈的悲观与虚无。 被毛主席评价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遭遇了什么?我们

一起来看一下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二,介绍写作背景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在惨案中牺牲的就有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的22岁的刘和珍,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困苦的日子里毅然完成《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在那里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又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与之前创作的五篇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三.释题 鲁迅先生说,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他在心境芜杂的中年,回忆起年轻时所经历过的事情。《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比较完整的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 四.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湛江市第二中学麦晓敏 2016年11月5日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2.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3.学会欣赏运用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30秒)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板书:朝花夕拾鲁迅) 二、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5分钟)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名著?

三、阅读《朝花夕拾》(5分钟) 师:我们也借鉴以上方法来读读《朝花夕拾》。 (一)作者介绍 (二)整体感知《朝花夕拾》(PPT3) 《朝花夕拾》全书篇文章,分别为《》、《》、《》、《》、《》、《》、《》、《》、《》、《》。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惟一一本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到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 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四、选文例析《五猖会》(10分钟) (一)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归纳主题。 (它主要记述“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板书:五猖会→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二)文章是如何来表现这个主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