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全穴

任脉全穴
任脉全穴

[出处]《甲乙》:“承浆,一名天池,在颐前唇之下,足阳明任脉之会。”

[别名]天池,悬浆,鬼市,垂浆。

[穴名解]穴名承浆者,口中饮食所余,而在外者,此穴其承之之地,故曰承浆。

[位置]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图8—1—7)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降下唇肌→颏肌。布有下牙槽神经的终支溯申经和颏动、静脉。

[取法]仰靠坐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取穴。

[功用]舒筋散风,定志生津。

[主治]口歪,唇紧,齿痛,流涎,口舌生疮;暴喑,面肿,齿衄,癫痫,面瘫,目瞑,身汗出等。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配穴举例]承浆配劳宫,主治口舌生疮,口臭口干;承浆配风府,主治感冒,头项强痛,牙痛;承浆配委中,主治牙齿出血。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用于面神经麻痹,牙龈肿痛,失语等症的治疗。

[出处]《灵枢·本输》:“缺盆之中,任脉中,名曰天突。”

[别名]玉户,天瞿。

[穴名解]突犹曲突徙薪之突,乃实而有隙通气之称。天者,言其高处也,任脉人胸穴者在于骨,至此穴乃为空隙之处,而所在又甚高,故名天突。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图8-1—7)

[解剖]皮肤由→皮下组织→左、右胸锁乳突肌腱(两胸骨头)→胸骨柄颈静脉切迹上方→左、右胸骨甲状肌→气管前间隙。浅层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经,皮下组织内有颈阔肌和颈静脉弓。深层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和头臂静脉等重要结构。

[取法]仰靠坐位。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处取穴。

[功用]宣肺平喘,清音止嗽。

[主治]哮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瘿气,梅核气,咳唾脓血;心与背相控而痛;五噎,黄疸,醋心多唾,呕吐不止等。

[刺灸法]针刺天突穴时,可先直刺0.3寸,再针尖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刺入1.0寸,针尖不能向左右偏斜。对于肺气肿病人不能深刺,谨防伤及肺脏,引起气胸。可灸。

[配穴举例]天突配膻中,主治哮喘,胸痹;天突配璇玑、风府、照海,主治喉肿咽痛;天突配灵道、阴谷、复溜、丰隆、然谷,主治咽痛久不愈,暗哑,入睡口干。

[现代研究]近年来有人用鱼腥草注射液注射天突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出处]《针灸甲乙经》:“华盖在璇玑下一寸陷者中,任脉气所发。”

[穴名解]此穴则在心之上,故为华盖,如盖之覆乎人头顶。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图8-1-6)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起始腱→胸骨柄与胸骨体之间(胸骨角)。主要布有第1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取法]仰卧位,或仰靠坐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处取穴。

[简易取法l仰卧位,或仰靠坐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角的中点取穴。

[功用]清肺宽胸,止咳平喘。

[主治]咳逆上气,喘不能言;胸胁支满,痛引胸中;喘急,上气,咳逆,哮嗽,喉痹,咽肿,水浆不下,胸皮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穴举例]华盖配天突,主治气喘,痰饮停胸,胸痛。

[现代研究]近年临床用于扁桃体炎,喉炎,气管炎等症的治疗。

[出处]《难经·三十一难》:“上焦者,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中是。”

[别名]玉英。

[穴名解]玉堂者,心之堂也,心在内,而此其堂也。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图8-1-6)

[解剖]皮肤→皮下脂肪→胸骨体。主要布有第3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取法]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处取穴。

[简易取法]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膻中穴上1肋取穴。

[功用]理气平喘,降逆止呕。

[主治]胸膺疼痛,咳嗽,气短,胸闷喘息,心烦,呕吐寒痰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穴举例]玉堂配紫宫,主治胸膺疼痛,咳嗽;玉堂配幽门,主治烦心呕吐,胸脘满胀。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用于支气管炎,胸膜炎等症的治疗。

[出处]《针灸甲乙经》:“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

[穴名解]中庭者,为心之庭也,心在内,而此穴为外见之庭。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图8—1—6)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肋辐状韧带和肋剑突韧带→胸剑结合部。布有第6

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取法]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处取穴。

[简易取法]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体下缘处取穴。

[功用]宽胸理气,降逆止呕。

[主治]胸肋支满,噎膈,呕吐,小儿吐乳,咽喉噎塞,状如梅核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向下斜刺;可灸。

[配穴举例]中庭配中府,主治噎膈,停食,胃反,胸闷;中庭配俞府、意舍,主治呕吐,食不化。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用于扁桃体炎,食管狭窄的治疗。

[出处]《脉经》:“寸口脉滑,阳实,胸中壅满,吐逆。宜服前胡汤,针太阳、巨阙泻之。”

[别名]巨缺,巨送。

[穴名解]心为一身之主,在乎上之内,此穴在胸之下,两胁在其旁,由关象焉,故曰巨阙。巨者,大也,尊称也。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图8—1—4)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7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深层主要有第7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取法]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6寸处取穴。

[简易取法]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中脘穴与胸剑联合部中点处取穴。

[功用]宽胸化滞,清心宁神。

[主治]反胃,胃痛,胸痛,吐逆不食,腹胀;惊悸,咳嗽,黄疸,蛔虫痛;尸厥,健忘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向下斜刺;可灸。

[配穴举例]巨阙配上脘,主治腹胀,心腹满;巨阙配心俞,属俞募配穴法,主治心慌,心悸,失眠,健忘,癫狂。

[附注]心之募穴。

[现代研究]近代临床可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出处]《难经》:“四十五难曰:经言八会者,何也?然府会太仓。丁曰:府会太仓者,胃也。其穴者,中脘是也。”

[别名]胃脘,太仓,大仓,胃管,三管,上纪,中管,中腕。

[穴名解]上纪者,中脘也,胃之募也。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图8-1-2)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8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布有第8胸神经的前支分支。

[取法]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取穴。

[简易取法]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与胸剑联合部(心口窝上边)的中点。(图8-1-5)

[功用]和胃健脾,温中化湿。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便秘,胁下坚痛;心痛有寒,难以俯仰,心疝气冲胃,死不知人;小肠有热;溺赤黄等。

[刺灸法]直刺0.8—1.5寸;可灸。

[配穴举例]中脘配天枢,主治霍乱吐泻;中脘配气海,主治便血,呕血,脘腹胀痛;中脘配胃俞,属俞募配穴法,主治胃脘胀痛,食欲不振,呕吐呃逆。

[附注]胃之募穴,腑会之穴。

[现代研究]近年来有报道,针刺中脘穴对小肠的蠕动有促进作用,尤其能促进空肠的蠕动。

[出处]《灵枢·四时气》:“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

[别名]下管

[穴名解]水谷至此,已为脾之真火磨化已融,方下入小肠,而分清浊,故曰下脘。[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图8—1—2)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9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9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取法]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处取穴。

[功用]和胃健脾,消积化滞。

[主治]腹坚硬胀,食谷不化,痞块连脐上;食饮不化,入腹还出;呕逆,泄泻,虚肿,日渐消瘦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

[配穴举例]下脘配陷谷,主治肠鸣,食谷不化;下脘配中脘,主治腹坚硬胀,痞块;下脘配足三里,主治食饮不化,人腹还出。

[现代研究]临床用于胃炎,胃下垂,肠炎,消化不良等症。

[出处]《外台秘要》:“脐中,神阙穴也,一名气合。

[别名]脐中,气合,气舍,气寺,脐孔,维会。

[穴名解]名神阙者,以任脉上直乎心,心之所藏者神,此穴有隙焉。

[位置]在腹中部,脐中央。(图8-1-2)

[解剖]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10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壁腹脐周静脉网。深层主要有第10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取法]仰卧位。在腹中部,脐中央处取穴。

[功用]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痈等。

[刺灸法]禁针刺,宜灸。

[配穴举例]神阙配关元,主治久泄不止,肠鸣腹痛;神阙配百会、膀胱俞,主治脱肛;神阙配石门,主治大腹水肿,小便不利。

[现代研究]近年来临床有人专刺神阙穴取效者。

[出处]《脉经》:“尺脉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气。……针气海。”

[别名]丹田,下肓,下言,气泽,膊腴,季腴,脖腴。

[穴名解]男子生气之海。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图8-1-2)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11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主要有第11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取法]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处取穴。

[功用]补气益元,温肾利水。

[主治]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泄利不止,癃淋,中风脱证,脘腹胀满,气喘,心下痛,真气不足,身体羸瘦等。

[刺灸法]直刺0.8—1.2寸;宜灸。注意妇女月经期不宜深刺,孕妇不宜刺灸。

[配穴举例]气海配血海,主治小腹痞块,五淋,经闭不通;气海配关元、阴陵泉、大敦、行间,主治小便淋沥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气海配小肠俞,主治带下,淋浊。

[附注]肓之原穴

[现代研究]近年有人治疗咽部异感症。

[出处]《灵枢·寒热病》:“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别名]关原,丹田,命门,子户,胞门,肓之原,下纪,三结交,血室,血海,气海,子宫,次门,大海,溺水,昆仑,持枢,产门,子肠。

[穴名解]足三阴上行入腹者,必会于此处,有关之象焉,以任脉在中,而三阴共会之,有元之意焉,故曰关元。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图8—1—2)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第12

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取法]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处取穴。

[简易取法]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4横指处取穴。(图8—1—3)

[功用]培元固本,温经散邪。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疲,羸瘦无力,眩晕,少腹疼痛,霍乱吐泻,阳痿,早泄,疝气,遗精,尿频,尿闭,痛经,下消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斜刺0.8—1.2寸。注意膀胱充盈时需要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孕妇不宜刺灸。

[配穴举例]关元配太溪,主治久泄不止,久痢赤白;关元配阴陵泉,主治气癃溺黄,黄带阴痒;关元配涌泉,主治滑精,腰痛。

[附注]小肠募穴

[现代研究]实验报道艾灸关元穴能增加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出处]《针灸甲乙经》:“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

[别名]骨端,耳骨,回骨,屈骨端,尿胞。

[穴名解]此穴横置骨上于中行之中,余无骨焉。曰曲者,其形弯曲非直也。

[位置]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图8—1—2)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取法]仰卧位。在前正中线,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取穴。

[功用]调经启阳,通利下焦。

[主治]赤白带下,小便淋漓,阳痿,遗尿,遗精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穴位内为膀胱,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禁针,可灸。

[配穴举例]曲骨配太冲、关元、复溜、三阴交,主治赤白带下;曲骨配急脉、归来,主治因情绪过分紧张而致阳痿、早泄等。

[现代研究]近年来有报道曲骨临床用于前列腺炎、尿潴留、遗精、尿路感染等症的治疗。

[出处]《针灸甲乙经》:“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

[别名]骨端,耳骨,回骨,屈骨端,尿胞。

[穴名解]此穴横置骨上于中行之中,余无骨焉。曰曲者,其形弯曲非直也。[位置]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图8—1—2)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取法]仰卧位。在前正中线,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取穴。

[功用]调经启阳,通利下焦。

[主治]赤白带下,小便淋漓,阳痿,遗尿,遗精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穴位内为膀胱,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禁针,可灸。

[配穴举例]曲骨配太冲、关元、复溜、三阴交,主治赤白带下;曲骨配急脉、归来,主治因情绪过分紧张而致阳痿、早泄等。

[现代研究]近年来有报道曲骨临床用于前列腺炎、尿潴留、遗精、尿路感染等症的治疗。

[出处]《灵枢·根结》:“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

[别名]舌本,本池,结本。

[穴名解]穴名廉泉者,乃舌下生津液之本也。舌下津液,由此而生,乃任脉自下行者,人交于舌之下,而生津液,有泉之象焉。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图8—1—7)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含颈阔肌)→左、右二腹肌前腹之间→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颏舌肌。浅层布有面神经颈支和颈横神经上支的分支。深层有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舌下神经的分支和下颁舌骨肌神经等。

[取法]仰靠坐位,在颈部,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取穴。

[简易取法]仰靠坐位,在颈部,前正中线上,结喉与下颌中间取穴。

[功用]通利咽喉,舒舌理气。

[主治]舌下肿痛,难以言,舌根急缩,下食难,舌纵涎出,暴喑,口舌生疮,喉痹,中风失语等。

[刺灸法]针尖向咽喉部刺入0.5—0.8寸;可灸。

[配穴举例]廉泉配然谷,主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廉泉配天井、太渊,主治感冒,咳嗽,喉痹。

[现代研究]近代临床由于失语症的治疗。

[出处]《针灸甲乙经》:“璇玑,在天突下一寸中央陷者中,任脉气所发。”

[穴名解]璇玑者,乃紫微垣之星,在华盖之上,此穴亦在华盖之上,故名。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图8-1—6)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起始腱→胸骨柄。主要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经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取法]仰卧位,或仰靠坐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处取穴。

[简易取法]仰卧位,或仰靠坐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缘与胸骨角连线的中点。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主治]胸满痛,喉痹咽肿,水浆不下;喉痛,胃中有积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穴举例]璇玑配鸠尾,主治喉痹咽肿,咳嗽胸痛;璇玑配气海,主治喘促,畏寒;璇玑配足三里,主治胃中有积。

[现代研究]近年来有报道在璇玑埋针治疗咽喉异感症。

[出处]《针灸甲乙经》:“紫宫,在华盖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

[穴名解]紫宫者,紫微之宫也,心正在内,此穴为宫。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图8-1-6)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起始腱→胸骨体。主要布有第2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取法]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处取穴。

[功用]理气平喘,止咳化痰。

[主治]胸胁支满,胸膺疼痛,气上烦心,咳嗽吐血,呕吐痰涎,饮食不下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穴举例]紫宫配玉堂、太溪;主治咳逆上气,心烦。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用于支气管炎,肺炎等症的治疗。

[出处]《灵枢·胀论》:“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

[别名]胸堂,元见,上气海,元儿。

[穴名解]此穴内直心包络,故心之包络,一名膻中,为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锄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图8—1—6)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骨体。主要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取法]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女子可在第5胸肋关节之间的正中线上取穴。

[功用]宽胸理气,平喘止咳。

[主治]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心胸痛,心悸,心烦,咳唾脓血;产妇乳少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平刺;可灸。

[配穴举例]膻中配华盖,主治短气不得息,咳喘;膻中配厥阴俞,属俞募配穴法,主治心痛,失眠,怔忡,喘息;膻中配少泽,主治乳少,胸胁闷胀。

[附注]心包募穴,气会之穴。

[现代研究]近年来有报道艾灸膻中穴可缓解冠心病心绞痛。

[出处]《灵枢·经脉》:“肓之原,出于鸠尾。”

[别名]尾翳,神府,臆前。

[穴名解]穴名鸠尾者,以其骨之下垂如鸠尾也。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图8—1—4)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7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深层主要有第7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取法]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剑结合部下1寸处取穴。

[功用]宽胸利膈,宁心定志。

[主治]心悸,心烦,心痛,胸闷咳嗽,呃逆,呕吐;惊狂,癫痫,脏躁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向下斜刺;可灸。

[配穴举例]鸠尾配涌泉,主治癫痫,呕痰沫;鸠尾配脐中,主治短气,心虚;鸠尾配中脘、少商,主治食痫,胃脘胀满,不得眠。

[附注]络穴,膏之原穴。

[现代研究]近年来有报道针刺鸠尾穴可治疗胃痉挛。

[出处]《灵枢·四时气》:“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

[别名]胃管,胃脘,上管,上纪。

[穴名解]此穴在内为饮食初入于胃之所,故曰上脘。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图8-1-2)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7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第7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取法]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5寸处取穴。

[简易取法]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中脘穴上1寸。

[功用]和胃降逆,宽胸宁神。

[主治]反胃,呕吐,食不化,胃痛,纳呆,腹胀腹痛;咳嗽痰多;积聚,黄疸,虚劳吐血;头眩病,身热汗不出;心痛,有三虫,多涎,不得反侧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

[配穴举例]上脘配中脘,主治胃脘疼痛,饮食不化;上脘配丰隆,主治心痛呕吐,伤寒吐蛔;上脘配神门,主治发狂奔走,失眠烦躁。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用于胃炎,胃痉挛,肠炎,消化不良,心绞痛等症。

[出处]《针灸甲乙经》:“建里,在中脘下一寸。”

[穴名解]里者,土也;建者,厚之之意。以内所当者,正在胃中脘之下,恐其弱也,故命名曰建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图8—1—4)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8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第8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取法]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3寸处取穴。

[功用]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不嗜食,心痛上抢心,不欲食,支痛引膈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

[配穴举例]建里配水分,主治肚腹肿胀,呕哕;建里配内关,主治胸中苦闷,呃逆;建里配中脘,主治霍乱肠鸣,腹痛胀满,弦急上气。

[现代研究]近年有报道针刺建里穴治疗胃下垂,X线钡透示胃可上升至正常位置。

[出处]《针灸甲乙经》:“水分,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任脉气所发。[别名]分水,中管,中守。

(完整版)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一、督脉穴位分寸歌(28穴) 尾骨尖端是长强,二一椎下腰俞藏。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细推详。十一椎寻脊中穴,十椎中枢穴需量。第九椎是筋缩穴,七椎之下即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一椎之下陶道当。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风府哑上五分取,脑户府上寸半量。强间后顶两个穴,相距俱做寸五量。百会颅顶中央取,向前寸半前顶张。顖会百前三寸是,上星入发一寸量。神庭入发五分处,素髎乃在鼻尖上。水沟鼻下唇上纪,兑端上唇正中央。龈交门齿微上取,二十八穴已章详。 二、任脉穴位分寸歌(24穴)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耻骨之上缘。中极脐下四寸取,脐下三寸是关元。石门脐下二寸是,气海乃在寸半间。阴交脐下一寸是,脐窝中央神阙传。脐上上行各一寸,水分下脘建里参。中脘上脘与巨阙,气穴行至鸠尾边。中庭膻中下寸六,膻中位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穴,上行俱做寸六看。璇玑华盖上一寸,天突胸骨上凹探。廉泉喉头节上陷,承浆唇下窝中间。 三、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11穴) 肺经穴起于中府,华盖平去六寸处。云门璇玑旁六寸,锁骨之下外端处。天府腋三臂内求,侠白泽上五寸渚。尺泽肘中横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属。列缺食指交叉尽,经渠腕后五分处。太渊腕后横纹头,鱼际红白肉界处。少商大指甲根旁,喉痛刺之可除苦。 四、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寸歌(20穴) 商阳食指内侧端,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河谷虎口歧骨间。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溪上三寸端。温溜偏历上二寸,溜上一寸下廉堪。再上一寸上廉穴,池下二寸三里辩。曲池曲肘纹头陷,池上一寸肘髎探。池上三寸手五里,臂臑池上七寸观。肩髃最好举手取,前后凹陷穴在前。巨骨肩锁两端间,天鼎扶突下寸端。扶突喉节旁三寸,禾髎沟旁五分参。迎香鼻旁五分取,大肠经穴已完篇。 五、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寸歌(45穴)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脉解析,一看就懂了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脉解析,一看就懂了! 酸碱平DDS技术指导2018-04-25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酸碱平DDS技术指导”,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养生知识,技术指导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一、任脉

长于胞中,包围着女性的子宫和软组织部位,直线上升,经肚脐的神阙穴到腹腔、到咽喉,到承浆穴,连接脉络绕嘴唇一圈于面部,任脉属于阴脉之海,连接着人体的手三阴,足三阴,也就是六条正阴经:心经、心包经、肝经、肺经、脾经、肾经。任脉长于胞中御五脏所相连,循环全身。 当一个人亏气亏血了,气血循环不畅任脉不通或血液里有毒素了就会导致五脏六腑功能慢慢下降:刚开始心律不齐、胸闷气短、心慌、时间长了心脏就不好了。 心火旺的人就会舌尖上长红刺长溃疡:心理压力大的人眉心会长痘痘,影响肝功能后眼睛开始雾、干涩、看不清、痒痒、老花眼等;肝油炎症的人,眼睛周围就长斑:肝阳虚的人眼睛上鼓,肝阴虚的人眼睛内凹。 所以当你眼睛有一点点不舒服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肝功能开始下降了,要调理了。 影响脾功能以后,皮肤松弛没有弹性,严重者造成脏腑下垂,功能下降。脾功能下降的人会影响胃造成脾胃失调,爱吃凉的东西造成宫寒。 宫寒以后,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月经量非常少,来月经偶尔痛经,来的都是黑血,这个人的嘴唇发紫。 影响肺功能以后,这个人就得咽喉炎、鼻炎、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肺有炎症的人额头上就长斑,炎症的哮喘、干咳造成免疫力下降,爱感冒。 子宫有糜烂的人,嘴唇一圈就长斑;宫寒的人下巴爱长痘痘;便秘多年的人两个腮部长斑;内分泌失调的人发迹线周围长痘痘。 这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表明我们的五脏功能下降了都是和这条任脉有关。 二、冲脉

十四经脉图及取穴歌诀(完全整理版)

十四经脉图及取穴歌诀(完全整理版) 关于经的走向1、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2、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3、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手三阳三阴,足三阳三阴。太阴对阳明,少阴对太阳,厥阴对少阳。阴配脏,阳配腑。三个大循环。经的走向:如果你将双手上举,阳经是从上往下,而阴经是从下往上走。你可以想象为太阳光(阳)从上照下来;地气(阴)从地下升上来。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向上走手,手三阳经从手向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向下走足,足三阴经从足向上走腹(胸)。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

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循。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里寻,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 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索, 少商穴在大指内,去指甲角韭叶明。二手阳明属太肠,臂前外侧须审量。 商阳食指内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 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肉,偏历腕上三寸量, 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 曲池屈肘纹头是,肘髎大骨外廉旁, 肘上三寸寻五里,臂臑髃下胭端详, 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结喉旁, 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 承泣眼眶边缘下,四白目下一寸匀。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零, 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耳下曲颊临,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2)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目录 (根据《董氏奇穴针灸学》一书和视频资料整理) 一、头部疾病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 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 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 (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 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 (六)眉棱骨痛: 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 寸处)(视频) (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 配灵骨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 取穴:(77-1 )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4.5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寸。 二、眼部疾病

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 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任脉全穴

[出处]《甲乙》:“承浆,一名天池,在颐前唇之下,足阳明任脉之会。” [别名]天池,悬浆,鬼市,垂浆。 [穴名解]穴名承浆者,口中饮食所余,而在外者,此穴其承之之地,故曰承浆。 [位置]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图8—1—7)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降下唇肌→颏肌。布有下牙槽神经的终支溯申经和颏动、静脉。 [取法]仰靠坐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取穴。 [功用]舒筋散风,定志生津。 [主治]口歪,唇紧,齿痛,流涎,口舌生疮;暴喑,面肿,齿衄,癫痫,面瘫,目瞑,身汗出等。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配穴举例]承浆配劳宫,主治口舌生疮,口臭口干;承浆配风府,主治感冒,头项强痛,牙痛;承浆配委中,主治牙齿出血。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用于面神经麻痹,牙龈肿痛,失语等症的治疗。 [出处]《灵枢·本输》:“缺盆之中,任脉中,名曰天突。” [别名]玉户,天瞿。 [穴名解]突犹曲突徙薪之突,乃实而有隙通气之称。天者,言其高处也,任脉人胸穴者在于骨,至此穴乃为空隙之处,而所在又甚高,故名天突。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图8-1—7) [解剖]皮肤由→皮下组织→左、右胸锁乳突肌腱(两胸骨头)→胸骨柄颈静脉切迹上方→左、右胸骨甲状肌→气管前间隙。浅层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经,皮下组织内有颈阔肌和颈静脉弓。深层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和头臂静脉等重要结构。 [取法]仰靠坐位。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处取穴。 [功用]宣肺平喘,清音止嗽。 [主治]哮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瘿气,梅核气,咳唾脓血;心与背相控而痛;五噎,黄疸,醋心多唾,呕吐不止等。 [刺灸法]针刺天突穴时,可先直刺0.3寸,再针尖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刺入1.0寸,针尖不能向左右偏斜。对于肺气肿病人不能深刺,谨防伤及肺脏,引起气胸。可灸。 [配穴举例]天突配膻中,主治哮喘,胸痹;天突配璇玑、风府、照海,主治喉肿咽痛;天突配灵道、阴谷、复溜、丰隆、然谷,主治咽痛久不愈,暗哑,入睡口干。 [现代研究]近年来有人用鱼腥草注射液注射天突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出处]《针灸甲乙经》:“华盖在璇玑下一寸陷者中,任脉气所发。” [穴名解]此穴则在心之上,故为华盖,如盖之覆乎人头顶。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图8-1-6)

中医学院十二经脉重点穴位取穴及循行图

1.中府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2.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3.孔最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4.列缺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 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的凹陷中 5.太渊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股腱尺侧凹陷中(原穴) 6.少商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井穴) 2. 手阳明大肠经 1.商阳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2.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原穴) 3.阳溪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手拇指向上跷起时, 当拇短伸股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经穴) 4.手三里在前臂,肘zhǒu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5.曲池在肘区,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合穴) 6.臂臑在臂部,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阳维脉之交穴) 7.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呈现前后两个凹陷,前下方的凹陷即是本穴 8.迎香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大肠经,胃经之交会穴) 3. 足阳明胃经 1.承泣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2.四白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孔处 3.地仓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旁开0.4寸 4.颊车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咀嚼jǔjué时,咬肌隆起处 5.下关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6.头维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7.天枢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大肠之募穴) 8.归来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9.伏免在股前区,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10.梁丘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11.犊鼻在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12.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dú鼻下3寸,胫骨前嵴jí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3.上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4.下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5.丰隆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 16.解溪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17.内庭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pǔ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荥xíng穴) 18.厉兑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井穴) 4. 足太阴脾经 1.隐白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井穴) 2.太白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原穴) 3.公孙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络穴,八脉交会穴) 4.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脾经、肾经、肝经之交会穴) 5.地机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6.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kē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合穴) 7.血海在股前区,髌bìn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8.大横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脾经,阴维脉之交会穴)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一、督脉穴位分寸歌(28穴) 尾骨尖端是长强,二一椎下腰俞藏。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细推详。十一 椎寻脊中穴,十椎中枢穴需量。第九椎是筋缩穴,七椎之下即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一椎之下陶道当。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风府哑上五分取,脑户府上寸半量。强间后顶两个穴,相距俱做寸五量。百会颅顶中央取,向前寸半前顶张。顖会百前三寸是,上星入发一寸量。神庭入发五分处,素髎乃在鼻尖上。水沟鼻下唇上纪,兑端上唇正中央。龈交门齿微上取,二十八穴已章详。 二、任脉穴位分寸歌(24穴)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耻骨之上缘。中极脐下四寸取,脐下三寸是关元。石门 脐下二寸是,气海乃在寸半间。阴交脐下一寸是,脐窝中央神阙传。脐上上行各一寸,水分下脘建里参。中脘上脘与巨阙,气穴行至鸠尾边。中庭膻中下寸六,膻中位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穴,上行俱做寸六看。璇玑华盖上一寸,天突胸骨上凹探。廉泉喉头节上陷,承浆唇下窝中间。 三、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11穴) 肺经穴起于中府,华盖平去六寸处。云门璇玑旁六寸,锁骨之下外端处。天府 腋三臂内求,侠白泽上五寸渚。尺泽肘中横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属。列缺食指交叉尽,经渠腕后五分处。太渊腕后横纹头,鱼际红白肉界处。少商大指甲根旁,喉痛刺之可除苦。 四、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寸歌(20穴) 商阳食指内侧端,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河谷虎口歧骨间。阳溪 腕上两筋陷,偏历溪上三寸端。温溜偏历上二寸,溜上一寸下廉堪。再上一寸上廉穴,池下二寸三里辩。曲池曲肘纹头陷,池上一寸肘髎探。池上三寸手五里,臂臑池上七

寸观。肩髃最好举手取,前后凹陷穴在前。巨骨肩锁两端间,天鼎扶突下寸端。扶突喉节旁三寸,禾髎沟旁五分参。迎香鼻旁五分取,大肠经穴已完篇。 五、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寸歌(45穴) 胃之经系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地仓 口角四分处,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八分近,下关合口有孔寻。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分。水突人迎气舍间,气舍突外寸五分。缺盆锁骨上窝取,气户璇旁四寸平。库房华盖去四寸,屋翳库下一肋寻。膺窗玉堂旁四寸,第四肋间乳中明。中庭旁边四寸许,乳下一肋是乳根。不容承满粱门穴,关门太乙滑肉门,六穴中横均二寸,巨阙旁下一寸匀。天枢脐旁横二寸,阴交旁二是外陵。大巨石门旁二寸,水道关元二寸横。归来终极旁二寸,气冲曲骨二寸寻。髀关伏兔之上取,斜里去膝尺二平。伏兔膝上六寸准,膝上三寸阴市存。粱丘膝上二寸定,犊鼻膝下骨陷寻。膝眼三寸下三里,里下三寸上巨真。里下五寸条口论,里下六寸下巨明。丰隆外踝上五寸,解溪鞋带窝中存。冲阳二三跖骨陷,陷谷二寸到内庭。内庭中次趾间取,厉兑次趾外侧寻。 六、足太阴脾经穴位分寸歌(21穴) 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大都称。本节之后太白穴,白后一寸是公孙。商丘 内踝微前陷,三阴踝上三寸寻。再上三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基真。曲膝纹头阴陵泉,血海膝上二寸寻。箕门血海上六寸,本云宜浅或禁针。冲门曲开三寸半,府舍冲门上七分。腹结横下寸三是,孕妇不宜此穴针。大横当脐外四寸,再上三寸腹哀平。食窦中庭旁六寸,乳旁二寸天溪存。胸乡玉堂旁六寸,紫宫六寸是周荣。大包腋下六寸取,脾经穴位已分明。 七、手少阴心经穴位分寸歌(9穴) 心经穴起极泉中,腋窝前端动脉冲。青灵少海上三寸,少海肘窝纹内通。灵道 腕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通下五分地,神门手腕纹陷中。少府握拳小四界,小指内侧是少冲。心经九穴终于此,惟有神门莫放松。

任脉穴位图

任脉穴位图

任脉起于会阴穴、止于承浆穴,单24穴。 本经循行路线:任脉起于少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沿腹内向上经关元等穴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面部进入目眶下承泣穴(此穴属足阳明胃经)。 本经所主病候:疝气,带下,月经不调,不孕,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阴中痛,腹中结块等。 本经主治病证:腹、胸、项、头、面等局部病症,及相应内脏器官疾病,少数俞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会阴(任脉穴) 位置:会阴部,男性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中点;女性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中点。 主治:小便不利,痔疾,遗精,月经不调,癫狂,产后昏迷,阴痒,阴痛,小便难,大便结,闭经,溺水。 曲骨(任脉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小便淋沥,阴囊湿疹。 中极(任脉穴;募穴——膀胱)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遗尿,小便不利,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癃闭,痛经,产后恶露不止。 关元(任脉穴;募穴——小肠)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虚劳羸瘦,少腹痛,吐泻,痛经,尿频,中风脱症。 石门(任脉穴;募穴——三焦)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2寸。 主治:少腹痛,水肿,疝气,小便不利,泄泻,经闭,带下,崩漏,泄痢,阴缩,遗精,阳痿。 气海(任脉穴;肓之原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少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经闭,虚脱,

大便不通,泄痢不止,癃淋,阳痿,崩漏,中风脱症,气喘。 阴交(任脉穴;任脉、冲脉交会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寸。 主治:腹痛,腹满水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绕脐冷痛,泄泻,奔豚,血崩。 神阙(任脉穴) 位置: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绕脐痛,泄泻,脱肛,水肿鼓胀,虚脱,泄痢,五淋,中风脱症,尸厥,风痫。 水分(任脉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1寸。 主治:水肿,小便不通,腹痛,泄泻,反胃吐食,绕脐痛,腹胀,肠鸣。 下脘(任脉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呕吐,食谷不化,痞块,虚肿。 建里(任脉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水肿,腹痛,呕逆。 中脘(任脉穴;募穴——胃;八会穴之腑会)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癫痫,腹痛,呕逆,食不化,便秘。 上脘(任脉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癫痫,黄疸,腹痛,呕逆,食不化,泄泻。 巨阙(任脉穴;募穴——心)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6寸。 主治:胸痛,心悸,呕吐,吞酸,癫痫,胃痛,反胃,腹胀,呕逆,惊悸,黄疸。 鸠尾(任脉穴;络穴;膏之原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剑突下1寸。 主治:腹痛,腹胀,癫痫,胸闷,咳嗽,心悸,心痛,呕逆,惊狂。 中庭(任脉穴)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 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附 (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正文索引[ 隐藏]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图 四、足太阳脾经循行图 五、手少阴心经循行图 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 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 八、足少阴肾经循行图 九、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 十、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 十二、足厥阴肝经循行图 十三、督脉循行图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经络穴位图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img class="alignnone size-full wp-image-1957" alt="手太阴肺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1b13121280.html,/DownloadImg/2014/03/2 517/40230171_1.jpg" width="683" height="1024" /> 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针灸穴位歌诀

十二经脉起止穴 肺起中府止少商,大肠商阳止迎香,胃起承泣终厉兑,脾起隐白大包乡,心起极泉少冲止,小肠少泽止听宫,膀胱睛明止至阴,肾起涌泉俞府终,包络天池中冲止,三焦关冲止竹空,胆瞳子止窍阴,肝起大敦止期门 . 特定穴10类,属十四经穴,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 1五输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1.原穴 大肠合谷肺太渊,胃原冲阳太白脾,小肠腕骨心神门,膀胱京骨肾太溪,心包大陵焦阳池,肝经太冲胆丘墟。(注:阴经的原穴就是五输穴中的输穴,即阴经“以输为原”。) 穴有十二原,都在四肢中,胆原丘墟穴,肝原号太冲,小肠原腕骨,脾经太白容,心原神门过,胃经冲阳通,膀胱原京骨,肺经太渊逢,大肠原合谷,肾原太溪从,三焦阳池伴,心包大龄同。 3.络穴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肾络膀飞扬;脾之大络名大包,督脉长强任鸠尾。 4郗穴(16个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除胃经的梁丘,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心郄阴郄小养老,胆郄外丘肝中都,心包郄门焦会宗,膀胱金门肾水泉,阳维阳交阴筑宾,阳跷附阳阴交信。 孔最温溜肺大肠,水泉金门肾膀胱,中都外丘肝与胆,阴郗养老心小肠,郗门会宗心包焦,地机梁丘脾胃藏,交信跗阳阴阳蹻,筑宾阳交维阴阳。 5背俞穴(六脏六腑各一,共12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胸三四五九十椎,肺厥心肝胆俞随;)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6..募穴(六脏六腑各一共12 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 肺募中府心巨阙,肝募期门脾章门;肾募京门胃中脘,胆募日月焦石门;小肠关元大天枢,膀胱中极膻中络。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中脘兮脾章门,心包膻中焦石门。 7.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的腧穴,共6个)大肠下合上巨虚,小肠下合下巨虚,三焦委阳胆阳陵,膀胱委中胃三里。 8.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8个腧穴脏腑气血骨——躯干部,筋脉髓——四肢部) 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隔俞,筋会阳陵脉太渊,骨会大杼髓绝骨。 9..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同的8个腧穴,均位于腕踝部上下)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隔喉咙。 10..交会穴(两经或数经交会的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 十二经脉穴位歌诀 手太阴肺经穴歌11穴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20穴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足阳明胃经穴歌45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足太阴脾经穴歌21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手少阴心经穴歌9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

十四经络穴位及精油

十四经络、穴位与精油 一、任脉:相当于女性的雌激素,补肾非任脉莫属 1、中极: (1)、前列腺炎,肿大(杜松子、乳香) (2)、尿频、尿急(茶树、洋甘菊、丝柏) 2、关元: (1)、宫寒、痛经、白带异常(姜、黑胡椒、肉桂) (2)、妇科炎症: a、一年以内,急性期(茶树、薰衣草、佛手柑) b、长期迁延不育(洋甘菊、乳香、檀香) (3)、男性阳痿早泄(茉莉、伊兰、檀香、黑胡椒) 3、气海: (1)、补气、养身(玫瑰木、乳香) (2)、妇科虚性疾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玫瑰、天竺葵、丝柏)4、水分: 下肢水肿“梨形”肥胖(葡萄柚、杜松子、黑胡椒) 5、中脘: 一切脾胃问题:a、胃胀气,消化不良(广藿香、茴香) b、胃痛(丁香、茴香) c、胃寒(黑胡椒、姜、茴香) 6、承浆: 调节改善血糖(柠檬、天竺葵)

7、谭中: (1)、心慌、胸闷(伊兰、薰衣草) (2)、乳腺诸痰,乳腺增生、囊肿等(茴香、天竺葵、玫瑰)8、印堂: (1)、头痛、头晕(罗勒、佛手柑) (2)、鼻窦炎(尤加利、香桃木、檀香) 二、督脉——阳脉之海,温阳最佳 1、命门:补肾阳,强腰(月桂、肉桂、茴香、姜) 2、百会: (1)、降血压,健忘(迷迭香、甜橙、欧薄荷) (2)、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直肠下垂(檀香、乳香) 三、手太阳肺经——人体的总理 1、鱼际: (1)、补肺气,增加肺活量(檀香、雪松、玫瑰木) (2)、肺燥热,咳嗽(尤加利、香桃木、欧薄荷、柠檬) 2、列缺: (1)、补肺肾之虚,小病小疾(柠檬、百里香、尤加利)(2)、头、颈、项疼痛(罗勒、佛手柑、薰衣草) 四、手阳明大肠经——肺和大肠的保护神 1、合谷: (1)、头痛、牙痛(薰衣草、欧薄荷) (2)、鼻塞、流涕(尤加利、香桃木、薰衣草)

十三、督任脉诸穴歌

十三、督脉诸穴歌 督脉在背之中行,一十七穴始长强,舞腰俞兮歌阳关,入命门兮悬枢间,脊中筋束乃造至阳。灵台上神道身柱,陶道以大椎而驻,哑门风府兮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兮前顶在前。囟会近上星之照,神庭见素之妙,水沟至兑端而无差,龈交居唇内而病疗。 又分寸歌 督脉龈交唇内乡,兑端正在唇端夹,水沟鼻下沟中素,素宜向鼻端详,头形北高面南下,先以前后发际量,分为一尺有二寸,发上五分神庭当,发上一寸上星位,发上二寸囟会良,发上前顶三寸半,发上百会五寸央(在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两耳尖。性理北溪陈氏曰∶略近些子犹天之极星,居北)。会后寸半即后顶,会后三寸强间明,会后脑户四寸半,后发入寸风府行(项后发际入一寸,大筋内宛宛中),发上五分哑门在(后发际上五分,项中央宛宛中,仰头取之,入系舌本),神庭至此十穴真。自此项骨下脊,分为二十有四椎,大椎上有项骨在,约有三椎莫算之,尾有长强亦不算,中间廿一可排椎,大椎大骨为第一,二椎节内陶道知,第三椎间身柱在,第五神道不须疑,第六灵台至阳七,第九身内筋缩思,十一脊中之穴在,十二悬枢之穴奇,十四命门肾俞并,十六阳关自可知,二十一椎即腰俞,脊尾骨端长强随。(共二十七穴 十四、任脉诸穴歌 任脉一十四穴行腹与胸,会阴始分曲骨从,中极关元石门可通,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兮中脘上脘,巨阙鸠尾兮中庭膻中,玉堂上紫宫华盖,璇玑上天突之尊,饮彼廉泉,承浆味融。 又分寸歌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毛际陷中安,中极脐下四寸取,

关元脐下三寸连,脐下二寸名石门,脐下寸半气海全,脐下一寸阴交穴,脐之中央即神阙,脐上一寸为水分,脐上二寸下脘列。脐上三寸名建里,脐上四寸中脘许,脐上五寸上脘在,巨阙脐上六寸五,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下寸六取,膻中却在两乳间,膻上寸六玉堂主,膻上紫宫三寸二,膻上华盖四八举(四寸八分),膻上璇玑五寸八,玑上一寸天突起,天突喉下约四寸,廉泉颔下骨尖已,承浆颐前唇棱下,任脉中央行腹里(行腹中央共二十四穴)。

十二经穴歌+任脉督脉经穴歌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别,鱼际拇指白肉际,少商甲角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 二十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足阳明胃经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头维下关颊车穴,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明,膺窗乳中接乳根,不容承满与梁门,关门大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承,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行,下巨虚连丰隆穴,解膝冲阳陷谷缝,内庭穴在二趾间,次趾甲角厉兑停。 足太阴脾经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穴在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胜,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投,府舍腹结大横穴,腹哀食窦天溪候,胸乡周荣大包上,从足经腹向胸走。

手少阴心经 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穴,神门少府少冲寻。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经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走,腕骨阳谷养老穴,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秉风曲垣岗内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天容一线求,颧骨弓下是颧髎,听宫屏前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 六十七穴足太阳,目内眦角睛明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发际大筋上,大杼风门肺厥阴,心俞督俞膈俞当,肝胆脾胃依次找,焦肾气海与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寸半量,上次中下四髎穴,四个骶孔依次藏,尾骨之旁会阳穴,附分背脊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五,譩譆膈关魂门详,阳纲意舍胃仓随,肓门志室至胞肓,二十一椎秩边是,承扶臀纹正中央,殷门浮郄委阳至,委中合阳承筋量,承山飞扬跗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金门京骨束骨跟,通谷至阴小趾旁。 足少阴肾经 少阴肾经二十七,涌泉然谷与太溪,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抵,阴谷膝内辅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

十四条经络,人体穴位大全

手太阴肺经 本经腧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手厥阴心包经 该经脉腧穴为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共9穴,左右合18穴。 手少阴心经 本经腧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穴计有: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共二十穴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腧穴: 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 消砾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 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 手太阳小肠经 该经脉腧穴有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共19穴,左右合38穴。 足太阴脾经 本经脉腧穴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21穴,左右合42穴。 足厥阴肝经 常用腧穴,左右各14穴: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足少阴肾经 本经脉腧穴有: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

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共27穴,左右合54穴。 足阳明胃经 本经脉腧穴有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共45穴,左右合90穴。 足少阳胆经 本经脉腧穴有:瞳子髎、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44穴,左右合88穴。 足太阳膀胱经 本经脉腧穴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郄、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督脉 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任脉 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各个位置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各个位置 01、曲骨穴 02、中极穴 03、关元穴 04、石门穴 05、气海穴 06、阴交穴 07、神阙穴 08、水分穴 09、下脘穴 10、建里穴 11、中脘穴 12、上脘穴 13、巨阙穴 14、鸠尾穴 15、中庭穴 16、膻中穴 17、玉堂穴 18、紫宫穴 19、华盖穴 20、璇玑穴 21、天突穴 22、廉泉穴 23、承浆穴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任脉作用: 1、曲骨穴主治 身体方面: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 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 2、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性冷淡、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黄黑皮肝、体毛过多,毛孔粗大。 3、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主治 身体方面: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反酸、便秘、口气重;皮肤方面:嘴周暗疮、皮肤色晦无光、鼻翼两旁充血。 4、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胸闷、心烦、健忘、反胃、呕吐;皮肤方面: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 5、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主治 身体方面:咳嗽、气喘、呕吐、胸中气逆、哮喘。 6、廉泉穴、承浆穴主治 身体方面:牙痛、口舌生疮、舌下肿痛。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足阳明胃经作用 1、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主治 身体方面: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百日咳、食道炎、火消化不良、胸膜炎;皮肤方面:皱纹、油脂旺盛、面色苍白。 2、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主治 身体方面: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胸膜炎、乳腺炎;皮肤方面:面色灰白、晦暗无华、口唇苍白、眉眼之间暗青。 3、乳中穴、乳根穴主治 身体方面:产妇乳汁不足,乳腺炎、胸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4、不容穴、承满穴、梁六穴、关门穴、太乙穴主治 身体方面: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肝炎肠炎;皮肤方面:颜面浮肿,面色萎黄、色素沉着、嘴周痤疮、鼻梁晦暗无光泽、眼角外侧色斑。 5、滑肉门、天枢穴主治 身体方面: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痛经、便秘、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黑眼圈、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 6、外陵穴、大巨穴主治 身体方面:胃炎,肠炎,肠痉挛,阑尾炎,肠梗阻、便秘、腹痛,膀胱炎,尿道炎、疝气;皮肤方面:黑头、粉刺、丘疹、痤疮、油脂分泌旺盛。

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

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

郎凤岗 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是风雨同舟根据网上董氏奇穴的相关视频逐一整理绘制的,不准确的地方再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指正.凡引用此图的朋友,勿请注明出处. 手掌部董氏奇穴详解 资料载:《董氏奇穴自成一派,虽有部分穴位与“十四经穴”的位置相同或近似,然用法与疗效完全不同,故董师确有独特之创见,现概以董氏命名。“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其效果较“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法若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 说明一:手部穴位是看得见、摸得着,具有易见、易懂、易自疗,且疗效显著的特点,故是董氏奇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单用董氏奇穴的手穴或与14经的手穴结合应用(详见风雨同舟的手背部与手掌部穴位按摩法)既可用于日常保健又可有效的防治多种疾病。手部穴位可针刺、可按摩、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参照手部穴位图、在穴位近处找到痛点即可下针或按摩,穴位不准也绝无副作用,建议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试用。 说明二:以下是按照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根据相关录象资料、经风雨同舟精心整理后、按照穴位顺序、说明每个穴位的位置及所治疗的疾病,供朋友们试用参考。不准确的地方将随时修正。 说明三:挠侧是大指一侧,尺侧是小指一侧,大拇指宽为一寸。 施术方法:⑴手掌部针刺一般可1—3分,腕部5分-1寸,留针15分钟以上(一般是左病右取)。⑵可用三稜針扎出血。⑶可用五根木牙签捆绑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点刺2-3分钟以上。⑷可配合呼吸点压穴位:按住穴位用口呼气时向下按压穴位、再用鼻吸气时手抬起但不离开穴位、每穴按压30次以上(也可鼻吸鼻呼)。 手指部位: 1.五虎穴:拇指一节中线之挠侧5分线上,5个穴点。治療全身骨腫、肺炎、支氣管炎、頸淋巴結核、扁桃腺炎、腳掌內側部份腫痛、肝腫大、肝硬化。以三稜針刺出黃水效佳。治療全身骨腫,或藥物性骨腫,可配靈骨穴、大白穴、復原穴效果佳。 治全身骨痛,足踝扭伤。 2.三黄穴:拇指一节中线尺侧3分线上,3个穴点。主治肝炎、肝硬化、肝癌、子宫炎、卵巢炎、胁痛。 3.中間穴:食指掌面第一節正中央。主治:疝氣、心悸、胸部發悶、膝蓋痛、頭暈、眼花、眼睛痠痛、背痛。 4. 大間穴: 食指第一節正中央挠側三分處是穴。主治:心悸,心臟性喘息、心內膜炎、疝氣特效、扁桃腺炎、腹脹氣、膝蓋痛、眼痛、三叉神經、小兒氣喘、疳積。 5.小間穴:大間穴上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喘息,吐黃痰、胸悶、心悸、膝蓋痛、小腸脹氣、疝氣(特效)、角膜炎、扁桃腺炎。小兒氣喘、疳積、腸炎(特效) 6. 側間穴:大間穴下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吐黃痰、喉炙臠、角膜炎、麥粒腫、心悸、胸悶、膝蓋痛、腹脹氣、小兒氣喘、疳積、扁桃腺炎、腸炎(特效)。 7. 沉陰穴:小間穴挠侧二分處。主治:睪丸癌、睪丸瘤、疝氣痛、攝護腺腫大、前列腺腫、陰莖痛、陰門腫痛。 8. 木三穴:食指一節中央尺侧3分处是穴及上下二分半處的两个穴,共三

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穴位歌诀

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穴位歌诀 1、手太阴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2、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3、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倒闭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回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4、足太阴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5、手少阴心经穴歌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6、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1 / 3下载文档可编辑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yixi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飘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8、足少阴肾经穴位歌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乖徽海出,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9、手厥阴心包经穴位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10、手少阳三焦经穴位歌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穴位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亮阳辅高,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2 / 3下载文档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