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音韵学复习题一

最新音韵学复习题一
最新音韵学复习题一

音韵学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传统音韵学可以细分为四个部门:、、、。

2.上古音是指时代的语音。研究上古音的主要材料是。

3.中古音是指时代的语音。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材料是。

4.、、和现代分别是音韵学的萌芽期、创立期、发展期和全盛期。5.明朝陈第明确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的理论。

6.最早创立字母的是唐末一个名叫的和尚,他创立的字母是个。

7.“五音”是根据来分的;清浊是根据来分的。

8.“五音”指的是唇、舌、、、喉五类音。

9.“七音”就是“五音”再加上和。

10.传统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又叫,或者合起来叫。

11.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喉音包括现代所谓零声母、和三类音。

12.宋元时代将韵母分为呼和呼。

13.时期产生了反切注音法,它是在启发下产生的。

14.反切注音的原则是、。

15.《切韵》的作者是,成书于公元年,共有韵。

16.《广韵》的作者是,书成于公元年。

17.《广韵》的韵目按四声计有个,以平赅上去入则有个韵部。

18.《广韵》音系,入声韵只和相配,而不和相配。

19.《广韵》各韵目中每一个圈下第一字附有反切,代表一个,或一组。20.《诗韵》又称,由南宋平水人据《广韵》合并为韵,后被金人合为韵。

21.《广韵》的精华是它的,清代陈澧首创法来研究中古音。

22.中古时期的四声是、、、,其名称起于时期。

23.我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人的。

24.《广韵》共有个反切,其中包含个反切上字,个反切下字。二、名词解释

1.音韵学2.今音学3.古音学4.等韵学5.北音学6.五音7.字母

8.韵部9.韵摄10.韵目11.小韵12.阴声韵13.阳声韵14.入声韵

三、简答题

1.传统音韵学的四个部门是什么?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韵和韵母的差别是什么?

3.根据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将韵母分为哪三类?它们各自以什么收尾?

4.中古平声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请举例说明。

5.现代普通话中的j、q 、x声母来源于中古哪两组声母?其演变条件如何?

6.现代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来源于中古时期的哪些声母?

7.中古“见溪晓”和“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什么声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

8.中古的“并、定、群、从”几个全浊声母分别演变为普通话的哪些声母?演变的规律如何?

9.现代普通话的去声的三个来源是什么?

10.《广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相配的原则是什么?

11.《广韵》声母与36字母相比,有何不同?

12.现代普通话中的零声母来源于中古的哪些声母?

音韵学复习题(一)答案

一、填空题

1.传统音韵学可以细分为四个部门: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北音学。2.上古音是指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研究上古音的主要材料是《诗经》《楚辞》等韵文及形声字。

3.中古音是指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语音。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材料是《广韵》等韵书。

4.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元明清和现代分别是音韵学的萌芽期、创立期、发展期和全盛期。

5.明朝陈第明确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理论。

6.最早创立字母的是唐末一个名叫守温的和尚,他创立的字母是三十个。7.“五音”是根据发音部位来分的;清浊是根据声带颤动与否来分的。

8.“五音”指的是唇、舌、齿、牙、喉五类音。

9.“七音”就是“五音”再加上半舌音和半齿音。

10.传统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声,又叫纽,或者合起来叫声纽。11.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喉音包括现代所谓零声母、半元音和舌根音三类音。12.宋元时代将韵母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

13.东汉末时期产生了反切注音法,它是在梵文启发下产生的。

14.反切注音的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15.《切韵》的作者是陆法言,成书于公元601 年,共有193 韵。16.《广韵》的作者是陈彭年、邱雍,书成于公元1008 年。

17.《广韵》的韵目按四声计有206 个,以平赅上去入则有个韵部。18.《广韵》音系,入声韵只和阳声韵相配,而不和阴声韵相配。

19.《广韵》各韵目中每一个圈下第一字附有反切,代表一个小韵,或一组同音字。

20.《诗韵》又称平水韵,由南宋平水人刘渊据《广韵》的“同用”合并为107 韵,后被金人王文郁合为106 韵。

21.《广韵》的精华是它的反切,清代陈澧首创系联法来研究中古音。22.中古时期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其名称起于南北朝时期。23.我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

24.《广韵》共有3890 个反切,其中包含452 个反切上字,1195 个反切下字。

二、名词解释

1.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学科。

2.今音学:是音韵学的一个分科,它研究的是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广韵》系列的韵书作为研究材料,也可以称作“广韵学”或“切韵学”。

3.古音学:是音韵学的一个分科,它研究的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楚辞》等韵文及形声字作为研究材料。

4.等韵学:是音韵学的一个分科,它研究的是宋元以来的等韵图,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后来音韵学家用它来分析音节结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5.北音学:是音韵学的一个分科,它研究的是《中原音韵》系列韵书及分析近代语音的

训诂学试题(1)汇总

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也称“当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音韵学_、_文字学_、_训诂学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正义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释玄应,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释慧琳,凡一百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隈:躲在。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
注音
声母
韵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声调

xue2
x[ ]
ü[y]
ê[ ]
2/35

hao3
h[x]
a[ ]
o[u]
3/214

han4
h[x]
a[a]
n[n]
4/51

yu3
0[0]
ü[y]
3/214

sheng1
sh[ ]
e[ ]
ng[ ]
1/55

yun4
0[0]
ü[y]
n[n]
4/51

diao4
d[t]
i[i]
a[ ]
o[u]
4/51

xi4
x[ ]
i[i]
4/51

tong3
t[t ]
o[u]
ng[ ]
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
注音
声母

hai3
h[x]

kuo4
k[k ]
韵母 韵头
u[u]
韵腹 a[a] o[o]
韵尾 i[i]
声调 3/214 4/51

ping2
p[p ]
i[i]
ng[ ]
2/35

yu2
0[0]
ü[y]
2/35

yue4
0[0]
ü[y]
ê[ ]
4/51

tian1
i[i]
a[ ]
n[n]
1/55
t[t ]

gao1
g[k]
a[ ]
o[u]
1/55

ren4
r[ ]
e[ ]
n[n]
4/51

niao3
n[n]
i[i]
a[ ]
o[u]
3/214

fei1
f[f]
e[e]
i[i]
1/55
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一、现代汉语声母表
发音方法
塞音
发音 部位
清音 不送气 送气
塞擦音
清音
不送气
送气
擦音
鼻音 边音
清音 浊音 浊音 浊音
1 / 16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音韵学教程

音韵学教程 第四章汉语音韵学简史 第一节韵书产生以前的古音研究 音韵学上所谓“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即上古音。 上古音的研究是徒韵部开始的,这是因为汉代以后,人们读《诗经》、《楚醉》等先秦韵文感到不押韵、不谐和,因而去进行探索研究,试图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例如《诗经》第一篇《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章和二章头四句的韵脚“鸠、洲、逑、流、求”,都是《广韵》尤韵字,徒《诗经》时代到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各地方言),都是押韵的,自然没有问题。但二章后四句和第三章,从韵律上看,显然“服”和“侧”,“采”和“友”、“芼”和“乐”是韵脚之所在,但现在读起来却完全不押韵了,因为它们彼此之间,韵母都不同,不仅主要元音不同,有的甚至韵尾也不同。它们在《广韵》音系里,差别也很大,例如“服”属通摄屋韵,“侧”属曾摄职韵;“采”是蟹摄咍韵上声海韵字,“友”是流撮尤韶上声有韵字,而“芼”属效摄豪韵去声号韵,“乐”属宕摄入声铎韵,不仅不同韵,而且不同摄。那么《诗经》的作者为什磨要这样用韵呢?从六朝开始,就有人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不断提出各种看法和解释。例如梁末沈重的《毛诗音》(据《经典释文》所引)于《诗经·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中的“南”字下注云:“协句,宜乃林反”。意思是说:“远送于南”的“南”字,本读那含反[nam],但在这里为了与上下文的“音”、“心”押韵,应当改读为乃林反[ nim]。这种“协句”的主张实际上是强改字音以迁就今读,并非真正考明古代的本音。宋代朱熹著《诗集传》,又提出一种“叶音”说。他认为古今读音是差不多的,不过《诗经》作者用韵随便一点,有时用了一个本来不同韵的字,如《燕燕》三章中的“南”字,与“音”、“心”押韵,可以临时把“南”字改读为“尼心反”(同“乃林反”)就协韵了。又如《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朱熹于“采”字下注“叶此履反”,“友”字下注“叶羽已反”,即分别改读为“此”音和“以”音,就押韵了。“叶”就是谐和的意思。这种“叶音”说和“协句”一样,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是错误的。 其实,《诗经》和其他先秦韵文,每个入韵的字都有固定的读音,不可能时而念甲音,时而念乙音。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个人是不能随便改变它的读音的。 明代古音学家陈第著《毛诗古音考》,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正确观点。他认为《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在先秦的读音本来就押韵,后代读音不同,是语音演变的结果。他还认为先秦的“采”本来就念“此”音,“友”本来就念“以”音。这种看法,现在看来不免简单化一点,但在三四百年前,陈第就具备了这种科学的历史主义观点,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清代古韵学家,自顾炎武开始,在陈第论著的启发下,进一步对《诗经》用韵和先秦其他韵文用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纳。比如《诗经·关雎》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采、友”相押,今韵母不同,主元音和韵尾都不一样,一是[-ai],一是[- ],但在《诗经》里,这两类韵母的字相押并非偶然,下面是一些例子:《周南·芣yǐ》一章:“采采芣yǐ,薄言采之,采采芣yǐ,薄言有之。”叶“采、有”。 《小雅·六月》六章:“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囗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叶“喜、祉、久、友、鲤、矣、友”。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 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字母: 宋朝时有人提出“三十六字母”的说法,字母这里就是声母的意思,至于为什么叫字母,这个和梵语有关。 2、阳声韵: “阳声韵”指以鼻辅音―m,―n,―ng等收尾的韵。王力归类的阳声韵包括,蒸部、东部、冬部、阳部、耕部、真部、文部、元部、侵部、谈部 3、七音: 宋元等韵学家依据守温字母,在唇、舌、齿、牙、喉五音之七音相关记载 外,又增加半舌(来母)和半齿(日母)两类,合称七音。如宋代郑樵在撰《七音略》时,就采用七音分类来制等韵图。其中,齿音又分齿头、正齿,舌音又分舌头、舌上,唇音又分重唇、轻唇。这些分类,经多数韵书沿用,已约定俗成,虽不尽合理,但在讨论古音时,必须懂得它们。 4、清浊: 语音的清声与浊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假二等 6、早梅诗 《早梅诗》是明朝兰茂在《韵略易通》里作的,它给出了明朝官话的全部声母。 《早梅诗》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的一首五言绝句,见于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用诗的形式写下来,为了便于记诵。原诗如下: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d f p z m h n ═ zh k b s" υ" r g ch c t sh l 下面一行是汉语拼音。这里═表示零声母即以元音开头的字。“υ”是唇齿摩擦音。现代北京音香山一带摩擦极轻,天津音摩擦就极重。从诗里归并声母看,“见”代表g-(giɑn),“雪”代表s-(süe),尖团字还分得开。这或许是作者在这一点上遵从多数方言,或许是当时“官话”语音确实有这种区别。从清乾隆八年(1743)“存之堂”(书坊名)写《圆音正考》,就汉字对译满语声音不准确提出批评一事看,后一个推测比较近真。把《早梅诗》的声母按发音部位排起来,就得到(如图),再加上,恰好二十。说这首诗代表的音韵格局是现代北方音的前身大致不错。所以在后代讲音韵的书里,如清代李汝珍的《音鉴》等,都常引用。把归并所得的字母作成诗并不止兰茂作过。远在唐代,就有日本和尚空海作过类似的《伊吕波歌》。李汝珍也作过“春满尧天……”《行香子》词以及《太平歌》(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这么做,提高了音韵学的普及性,可是把等韵等从印度声明学传来的按发音部位分类和按发音方法排序次的严格科学精神给削弱了。 7、阴阳对转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学xue2x[]ü[y]ê[]2/35 好hao3h[x]a[]o[u]3/214 汉han4h[x]a[a]n[n]4/51 语yu30[0]ü[y]3/214 声sheng1sh[]e[]ng[]1/55 韵yun40[0]ü[y]n[n]4/51 调diao4d[t]i[i]a[]o[u]4/51 系xi4x[]i[i]4/51 统tong3t[t]o[u]ng[]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海hai3h[x]a[a]i[i]3/214 阔kuo4k[k]u[u]o[o]4/51 凭ping2p[p]i[i]ng[]2/35 鱼yu20[0]ü[y]2/35 跃yue40[0]ü[y]ê[]4/51 天tian1t[t]i[i]a[]n[n]1/55

高gao1g[k]a[]o[u]1/55任ren4r[]e[]n[n]4/51鸟niao3n[n]i[i]a[]o[u]3/214飞fei1f[f]e[e]i[i]1/55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一、现代汉语声母表 发音方法发音 部位 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 清音清音 清音浊音浊音浊音不送气送气不送气送气 双唇音b[p]p[p]m[m] 唇齿音f[f] 舌尖前音z[ts]c[ts]s[s] 舌尖中音d[t]t[t]n[n]l[l]舌尖后音zh[t]ch[t]sh[]r[] 舌面音j[t]q[t]x[] 舌根音g[k]k[k]h[x] 零声母0[0]

音韵学试题A、B

鲁东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2005级汉语言专业本科试卷 A 课程名称音韵学 课程号(1100240)考试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 一、判断。本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 1、音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与汉语的语音系统的一门科学。 2、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的,所以又叫《广韵》学。 3、等韵学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或者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音学。 4、北音学以元代的《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研究对象,它与“近代语音学”没有多大关系。 5、音韵学的这四个分支中,应该以“今音学”为基础。因为这可以上推古音,下联今音。 6、隋唐时零声母只有一个“影”母,到了现代北京话中,中古的微、疑、影、云、以五母的字基本上都成了零声母。 7、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其规律是:(1)清音变阴平 (2)浊音变阳平。 8、“声类”则一般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它与声母的含义不完全一致。 9、刘复分析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时用“头、颈、腹、尾、神”来表示我们今天的“声调、声母、介音、韵腹、韵尾”。 10、首创“反切系联法”的是明朝人陈第。 二、选择。(正确答案有一个选一个,有多个选多个)本题共4小题, 满分20分。 1、看图表(共8分): 概念 A韵头 B韵腹 C韵尾 D声调 E声母 小韵 + + + + + 韵类 韵 韵母 韵部 韵摄 - ≌ + - (+表示相同,-表示不同,≌表示相近。) 如上图所示,属于同一个小韵的字必须A韵头 B韵腹 C韵尾 D声调 E声母五个语音成分全部相同,换言之,在做这一级语音单位的分类时,须同时考虑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所以我们这一项就选作:小韵(A、B、C、D、E);仿此,做下面几题:韵类();韵();韵母();韵部()。 2、(2分)下面关于《广韵》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按韵编排; B、工具书; C、字典; D、韵书; E、按部首编排。 3、看图表答题(共8分): 中古现代例字 摄韵等 效摄豪一 au 褒袍毛刀桃劳遭 萧四 iau 刁挑条辽箫浇尧 肴二 iau 交胶教 au包胞泡 宵三 au 朝超少 iau标苗燎 就一般的观点来说,()韵字原先没有i介音,()韵字原先有i介音,今天变化都非常整齐;而()韵字原先有i介音,其中舌齿音声母的字有些失落了i介音;()韵字原先没有i介音,其中喉牙音声母的字有些后来滋生了i介音。 A、萧; B、宵; C、肴; D、豪。 4、(2分)下面哪些韵是四等韵() B、先韵; C、萧韵; D、青韵; E、添韵。 三、填空。本题共7小题,满分40分。 )属于用;)属于用;)属于用;2、看韵图填空(共14分):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六节沟通的结构与功能.doc

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一、沟通的定义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1、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2、大众沟通(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大众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二、沟通的结构 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七个要素构成。 (一)信息源: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 (二)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他人的观点和情感。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语词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符号(文字)。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语词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的心理状态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使沟通双方产生情绪的互相感染。 (三)通道:是沟通过程的信息载体。人际沟通是以视听交流为主的沟通。在各种沟通方式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因为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语词信息外,还有交流双方的整体心理状态的信息,并且沟通者和接受者还有互动和反馈,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以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四)信息接受者:信息接受者是沟通的另一方。 (五)反馈: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 (六)障碍 (七)背景: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沟通的背景包括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等。 三、沟通的主要功能 1、沟通是获取信息的手段; 2、沟通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3、沟通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4、沟通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5、沟通能协调群体内的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人际沟通的分类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组织系统划分) 1、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规定的通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优势:信息通道规范,准确度较高

最新文字学试题(1)

一,文字学术语解释 1小学2.小篆 3 大篆4.古文5合文 6 以形会意宇7.借形变体字8合音宇9.异体宇10古今字 l 小学:专门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民国以前称为“小学”。隋唐以后,“小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了传统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门学科的总名。清代末年章太炎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建议把它改为“语言文字之学”。其后,人们逐渐用‘汉语文字学”或“文字学”来代替“小学”,专称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近人多改称之为“汉字学”。 2 小篆: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通用的泰国文字,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小篆的面貌,现还可以从一些秦代的刻石、有铭文的金属器物,以及《说文解宇》和三体石经上看到。 3 大篆:广义的大篆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文字。狭义的大篆则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文字,是与小篆相对而言的。大篆通过《说文解字》和春秋时的金石器物流传至今,《说文解宇》中籀文、石鼓文、诅楚文和秦公钟、氢公鎢、秦公簋上金文是其典型代表。 4 古文: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 5 合文;或称合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刻或合写在一起,在行款上只占一个字的位置,形式上象一个字而实际上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语素。例如:甲骨文中“祖乙”写作、“祖丁”写作、“四祖丁”写作。 6以形会意宇一种会意字,即通过偏旁的形象意义来会意的会意宇。例如:“ ifc休,”和“制(杲)”字。 7 借体变体宇;指改造变易现存字的形体结构而形成的与原字不是异体字关系的新字。它是通过改变笔画形态、增减笔画、倒书或反书字形、移换偏旁的位置等方式来形成的与原字读音、意义有不同的字。例如:“甩”、“乒”、“丛”、“幻”和“忡”等。 8 合音宇:是一种由两个作表音构件的宇组合而成的合体宇,其读音由用作构件的两个字反切而成,即取一字的声母取一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例如:‘‘ ”(名夜反)和“秽(禾岁反)。 9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部可以互相替代的宇。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宇。例如:“野”字和“墼”字,“块”宇和“由”字。 10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的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古字,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今字。例如;“要”字和“腰”字,“说”字和“悦”字。 二,填空 L《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甲骨文字释林》的作者是(于省吾)。 2.《说文释例》的作者是(王筠),(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朱骏声)。 3.《三代吉金文存》的作者是(罗振玉),《两周金文辞大系》的作者是( 郭沫若)。 4.《甲骨文编》的作者是(孙海波),《金文编》的作者是(容庚)。 5.周有光在《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一文中根据汉字使用符号所起的表意和表音作用的整个状况得出汉字是( 意音、语素)文字的结论;裘锡圭在《汉字的性质》一文中根据汉字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将汉字又叫做( 音节)文字。 6. 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 象意、)文字、( 形声)文字三类。 7. 1956年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过程,把汉字分为( 象形)、( 假借)和形声三种基本类型。 8.人们一般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 古文字、),把用秦隶书以后的

音韵学试题答案A、B

鲁东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5级汉语本音韵学末考试(A卷)评分细则与标准答案 三、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共3分):(1)同用;(2)互用;(3)递用。 2、(共14分):(1)三;二;假二。假四。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 (2)合口三等韵。 3、(共4分):真正;二;外;内。 4、(共5分):古;居;苦、去、渠。 5、(共6分):东;冬;江;支;微;鱼。 6、(共4分):通、蟹、果、曾。 7、看图表填空(共4分): 其主要元音是分别是: 、 、 、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古代直行书写,故称)切上字、切下字、被切字。如“当孤切都”“古红切公”。 2、分尖团:北京话中中古见组([ ]、[ ]、[ ])与精组([ ]、[ ]、[ ])的各一部分合并为[ ]、[ ]、[ ]等声母。如:精、清与经、轻同音。但有的方言中二者并没有合并,精组仍读[ ]、[ ]、[ ],此为尖音,见组读为[ ]、[ ]、[ ](或仍读[ ]、[ ]、[ ])此为团音,总之二者没合并的就可以称之为分尖团。 五、据图表写出从中古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演变的三条主要规律(10分): (一)平分阴阳 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其规律是:(1)清音变阴平,即声母为全清、次清的古平声字,北京话中都读作阴平声。例如:东风吹衣。(2)浊音变阳平,即声母为全浊、次浊的古平声字,北京话中都读作阳平声。例如:唐时传奇、牛迷难来。而且全浊声母的一般要读作送气清音,如:唐传等。 1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诗经》在汉代分为齐、鲁、(韩)(毛)四家,其中鲁诗传人为(申培)。 2. 古代“小学”分为三门,他们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3. 清人钱大昕提出“古无舌上音”,其含义是上古时期没有(知彻澄娘)四个声母。 4. 《论语》一书,三国魏时集注者是(何晏),清代(刘宝楠)有《论语正义》。 5. 《诗经》韵例中,单句与单句押、双句与双句押,被称为(交韵)。 6.从韵尾分析,古代汉语中有阴、阳、入的分别,阳声韵有三个韵尾(-M)(-n)(-ng),入声韵有(-p)(-t)(-k)三个韵尾,其中现代汉语中阳声韵尾(-M)已经消失。 7.“史记三家注”包括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8.顾炎武的音韵学著作是(《音学五书》),段玉裁的音韵学著作是(《六书音韵表》),孔广森的音韵学著作是(《诗声类》),《经籍纂诂》的作者是清代(阮元)。 9.清人三大史学名著包括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和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 10.古代目录把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老子》属于(子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唐代守温三十字母的差别是多出()六个声母 A.非敷奉微床娘 B. 帮滂并明泥日 C.照穿床审娘日 D. 见溪群疑来日 2.“同声必同部”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清代著名学者() A.王念孙 B. 王引之 C.段玉裁 D. 戴东原 3.“读若”“读如”与“读曰”“读为”的区别是() A.前二种用于注音,后二者用于破通假 B.后二种用于注音,前二者用于破通假 C.两种都用于注音 D.两种都用于破通假 4.近体诗如果首联出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边的一句是()。 A.仄仄平平平仄仄

音韵学试题A、B

. 鲁东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2005级汉语言专业本科试卷 A 课程名称音韵学 课程号(1100240)考试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 一、 判 1、音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与汉语的语音系统的一门科学。 2、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的,所以又叫《广韵》学。 3、等韵学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或者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音学。 4、北音学以元代的《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研究对象,它与“近代语音学”没有多大关系。 5、音韵学的这四个分支中,应该以“今音学”为基础。因为这可以上推古音,下联今音。 6、隋唐时零声母只有一个“影”母,到了现代北京话中,中古的微、疑、影、 云、以五母的字基本上都成了零声母。 7、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分化的条件是声母 的清浊,其规律是:(1)清音变阴平(2)浊音变阳平。 8、“声类”则一般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它与声母的含义不完全一致。 9、刘复分析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时用“头、颈、腹、尾、神”来表示我们今天的 “声调、声母、介音、韵腹、韵尾”。 10、首创“反切系联法”的是明朝人陈第。 二、选择。(正确答案有一个选一个,有多个选多个)本题共4小题,满分20分。 1、看图表(共8分): 概念A韵头B韵腹C韵尾D声调E声母 小韵+ + + + + 韵类 韵 韵母 韵部 韵摄- ≌+ - (+表示相同,-表示不同,≌表示相近。) 如上图所示,属于同一个小韵的字必须A韵头B韵腹C韵尾D声调E声

母五个语音成分全部相同,换言之,在做这一级语音单位的分类时,须同时考虑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所以我们这一项就选作:小韵(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答案)

资料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
注音
声母
韵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声调

xue2
x[ ]
ü[y]
ê[ ]
2/35

hao3
h[x]
a[ ]
o[u]
3/214

han4
h[x]
a[a]
n[n]
4/51

yu3
0[0]
ü[y]
3/214

sheng1
sh[ ]
e[ ]
ng[ ]
1/55

yun4
0[0]
ü[y]
n[n]
4/51

diao4
d[t]
i[i]
a[ ]
o[u]
4/51

xi4
x[ ]
i[i]
4/51

tong3
t[t ]
o[u]
ng[ ]
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
注音
声母

hai3
h[x]

kuo4
k[k ]
韵母 韵头
u[u]
韵腹 a[a] o[o]
韵尾 i[i]
声调 3/214 4/51

ping2
p[p ]
i[i]
ng[ ]
2/35

yu2
0[0]
ü[y]
2/35

yue4
0[0]
ü[y]
ê[ ]
4/51

tian1
i[i]
a[ ]
n[n]
1/55
t[t ]

gao1
g[k]
a[ ]
o[u]
1/55

ren4
r[ ]
e[ ]
n[n]
4/51

niao3
n[n]
i[i]
a[ ]
o[u]
3/214

fei1
f[f]
e[e]
i[i]
1/55
.

音韵学试题

1、看图表(共8分): 概念 A韵头 B韵腹 C韵尾 D声调 E声母 小韵 + + + + + 韵类 韵 韵母 韵部 韵摄 - ≌ + - (+表示相同,-表示不同,≌表示相近。) 如上图所示,属于同一个小韵的字必须A韵头; B韵腹; C韵尾; D声调; E声母五个语音成分全部相同,换言之,在做这一级语音单位的分类时,须同时考虑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所以我们这一项就选作:小韵(A、B、C、D、E);仿此,做下面几题:韵类();韵();韵母();韵部()。 2、(2分)下面关于《广韵》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按韵编排; B、工具书; C、字典; D、韵书; E、按部首编排。 3、看图表答题(共8分): 中古现代例字 摄韵等 效摄豪一 au 褒袍毛刀桃劳遭 萧四 iau 刁挑条辽箫浇尧 肴二 iau 交胶教 au包胞泡 宵三 au 朝超少 iau标苗燎 就一般的观点来说,()韵字原先没有i介音,()韵字原先有i介音,今天变化都非常整齐;而()韵字原先有i介音,其中舌齿音声母的字有些失落了i介音;()韵字原先没有i介音,其中喉牙音声母的字有些后来滋生了i介音。 A、萧; B、宵; C、肴; D、豪。 4、(2分)下面哪些韵是四等韵() A、齐韵; B、先韵; C、萧韵; D、青韵; E、添韵。 二、判断。本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 1、音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与汉语的语音系统的一门科学。 2、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的,所以又叫《广韵》学。 3、等韵学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或者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音学。 4、北音学以元代的《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研究对象,它与“近代语音学”没有多大关系。 5、音韵学的这四个分支中,应该以“今音学”为基础。因为这可以上推古音,下 联今音。 6、隋唐时零声母只有一个“影”母,到了现代北京话中,中古的微、疑、影、云、以五母都成了零声母。 7、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其规律是:(1)清音变阴平 (2)浊音变阳平。 8、“声类”则一般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它与声母的含义不完全一致。 9、刘复分析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时用“头、颈、腹、尾、神”来表示我们今天的“声调、声母、介音、韵腹、韵尾”。 10、首创“反切系联法”的是明朝人陈第。 三、填空。本题共7小题,满分40分。 第1页共6 页第2页共6 页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基础 一、音韵学常识 掌握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如与拼音字母写法的区别、读音、语音特征等。 二、音韵学基本概念 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 三、中古音概说(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四、诗律(重点、难点) 掌握律诗平仄的有关内容 五、上古音概说(重点) 重点掌握上古汉语的韵部系统和声母研究成果 参考书目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 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 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齐鲁书社 1990 一、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 传统音韵学一般分为四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北音学是研究近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汉语语音发展史分期: 分期时间代表音系 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系 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 近古音元明清《中原音韵》音系 现代音“五四”以后普通话音系

《国际音标》:见附表。 注意掌握: 1、国际音标与拼音字母写法上的区别。 2、读音 3、语音特征 舌面元音舌位图: 子夜歌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声方面的术语 1、声纽: 即声母。又称音纽或纽。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三十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 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三十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增补了六个字母,即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这三十六字母大致体现了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答案

@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 韵尾 声调 学xue2x[]ü[y]ê[]- 2/35 好hao3h[x]a[]o[u]3/214 ( 汉 han4h[x]a[a]n[n]4/51 语\ yu3 0[0]ü[y]3/214 声sheng1: sh[] e[]ng[]1/55 韵yun40[0]. ü[y]n[n]4/51 调diao4d[t]i[i]| a[] o[u]4/51 系xi4x[]i[i]/ 4/51 统tong3 t[t]o[u]ng[]@ 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海 hai3h[x]a[a]i[i]3/214 阔: kuo4k[k] u[u]o[o]4/51 凭ping2… p[p] i[i]ng[]2/35鱼yu20[0]] ü[y]2/35 跃yue40[0], ü[y] ê[]4/51

天tian1 t[t]i[i]a[]` n[n] 1/55 高gao1g[k]a[]o[u]~ 1/55任ren4r[]e[]n[n]4/51》 鸟 niao3n[n]i[i]a[]o[u]3/214 飞- fei1 f[f]e[e]i[i]1/55 3、自己的姓名 汉字^ 注音 声母韵母 :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王wang20[0]# a[]ng[]2/35宝bao3b[p], a[] o[]3/214刚gang1g[k]a[]、 ng[] 1/55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发音方法《 发音 部位 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 清音 清音 清音浊音浊音浊音不送气 》 送气 不送气送气 双唇音 ? b[p] p[p]m[m] ] 唇齿音f[f] " 舌尖前音z[ts]c[ts]s[s] :

古代汉语音韵部分习题

音韵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 ________部。 顾炎武,段玉裁,29 2.《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在《切韵》的基础上, 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陆法言,206,陈彭年 3.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 ________________。 精清从心邪,知徹澄娘 4、上古时代的韵部是根据__________的用韵和___________的用韵归纳出来的。《诗经》和《楚辞》 5、中古音以隋代的为代表。隋代陆法言的《切韵》 6、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流水对,借对 7、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平平仄仄仄平平 8、《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中“被”的读 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遺”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pī/披加/wai/赠与,送给 9、《墨子·非攻上》“至攘人犬豕鶏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中“攘”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甚”的意思是______ _。偷窃/超过 10、《老子》“天之道,其猶張弓與”中“其”的意思是________, “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張弓”的意思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與”的意思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大概/就像/把弦安到弓上/句末语气词, 后作“欤” 11、《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 者也”中“者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蓋”的意思是_ ________________。这个流派/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