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预审技术方案

建设用地预审技术方案
建设用地预审技术方案

(二)工作内容

若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本项目工作大概可分为规划调整阶段和预审阶段。

规划调整阶段

分析项目产生的背景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熟悉项目各

项基本情况(包括项目设计、施工、项目投资等);

结合项目涉及相关区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规划数据

库,进行项目各项地类用地面积汇总,统计项目所占各现

状地类及规划地类的权属、面积、分布;

提出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征地补偿及拆迁安置措施;

拟定调整补划方案、耕地补充方案;

评估项目对规划实施存在的社会经济影响,对耕地保护、

建设用地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编制规划调整文本;

协调区县政府报送规划调整文本,并由北京市国土资源

局召开专家评审会。

预审阶段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一项国土资源部门逐级审查的重要管理工作,属行政审批事项。

具体流程可大致分为:收件——受理——审查——审核——审定——告知与颁发——公示与归档。

地铁17线延伸工程涉及三个区县,需分别上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对项目用地进行预审。

建设项目预审办理及需提交资料具体如下:

申请方式:书面申请

证件名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收费标准:不收费

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收件、受理、告知环节不计入时限)受理条件:

1、本行政区域内除国土资源部预审的建设项目、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驻京部队建设项目和跨区县行政区域建设项目以外的建设项目;

2、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前和备案后;

3、申请人按照有关规定提交材料齐全;

4、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符合法定形式;

5、申请人或代理人身份符合有关规定。

申请人需要提交如下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原件一式二份);

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原件一份);

3、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类型:

①属于审批类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开审批的,提供项目建议书批复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审批的,提供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项目办理用地预审告知单和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②属于核准类的建设项目,提供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项目办理用地预审告知单;

③属于备案类的建设项目,提供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项目备案表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意见书。标准:

1、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应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且真实有效。因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引致的法律责任由申请人自行承担;

2、除制式表格外,原件应使用A4纸打印,复印件统一使用A4纸复印(附图可以用A3纸扩印或与原图大小相同),图纸比例统一采用1:500、1:2000或1:10000;

3、全部复印件应加盖申请人公章(装订成册材料的复印件应加盖骑缝章)并注明“与原件相符”。

提交材料要求:

1、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应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且真实有效。因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引致的法律责任由申请人自行承担;

2、除制式表格外,原件应使用A4纸打印,复印件统一使用A4纸复印(附图可用A3纸扩印或与原图大小相同);

3、全部复印件均应加盖申请人公章(成本材料的复印件应加盖骑缝章)并注明“与原件相符”。

二、工作目标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部42号令):“属于《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当出具经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的规划修改方案、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和修改规划听证会纪要。”

我公司就该项工作的具体工作目标为:

1、如项目需要土地规划调整,将及时完成土地规划调整工作,并协调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召开专家论证会;

2、代表委托方开展具体预审工作,优质、高效的完成土地预审,为委托方办理各项前期审查事项提供顾问咨询,为项目按时开工建设提供保障。

三、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

本项目预审工作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外业踏勘、报告撰写、成果评审及上报、预审报件。具体安排如下:

(一)相关资料收集

1、项目主管部门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文本及图件,项目勘测定界成果(北京地方坐标、北京五四坐标两

种),项目取得的发改委、规委、交通部门等相关部委的批复函件、规划意见书及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项目相关会议纪要等批件和材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等材料。

2、技术承担单位收集:项目所涉及的区、县现行规划文本和图件,主要包括沿线各区县、乡镇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最新的遥感影像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及各乡镇镇域规划。

(二)外业踏勘

1、项目占地汇总:分图斑、分权属、分地类汇总项目用地面积,明确项目是否占用基本农田。

2、项目现场踏勘:项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区域社会经济、道路交通系统分布情况调查。

(三)撰写规划调整报告及制图

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外业调查的基础上,若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撰写《昌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及对规划实施影响的评估报告——北京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项目》,制作相关图件及矢量数据。

(四)成果评审

将修改后方案上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昌平分局相关科室初审,根据初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由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昌平分局

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并形成论证意见,会后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五)成果审批

若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最终成果随征地件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批;若项目未占用基本农田,最终成果随征地件上报北京市人民政府审批。

(六)报送预审材料及预审批复

按照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昌平分局预审要求,项目在资料齐备、批件齐全的基础上,我公司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方案及预审材料,并分别上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昌平分局预审。此部分工作内容由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昌平分局完成,按照相关规定,预审批复一般为20个工作日

四、工作成果

《昌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及对规划实施影响的评估报告——北京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项目》及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批复和全套用地预审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

五、工作难点及缩短工作周期建议

项目前期工作手续繁杂,需要与多个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开会协调。目前北京各区县基础设施项目多,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

可以调整补划的地块很少,乡镇工作协调困难。建议项目主管部门和技术承担单位与项目涉及的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流程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流程图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办事指南 一、受理范围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实行分级预审。需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由审批、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预审。 2.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用地由市国土资源局出具预审意见。 3.需报国家、省、市预审的建设项目用地,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部应出具初审意见,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预审 二、审批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7号)。 三、申报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2.建设项目用地单位申请预审的报告(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拟选址情况,拟用地情况、拟用地类型和集体土地面积,补充耕地初步方案等) 3.项目总平面布局图或线性工程平面图,以及辅助附属设施的总平面布置图、用地位置(线性走向)示意图。 4、需审批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供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两荐合一的只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涉及占用耕地的)。对拟采用委托补充方式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的项目,应说明缴纳耕地开垦费的标准以及确定缴费标准的依据和资金安排落实情况 6.标注项目用地范围的县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相关图件 7.对拟占用基本农田的,应通过选址方案比选等方式说明确需占用的理由 8.对拟占用基本农田比例超过50%或面积超过35公顷的,应附专家论证意见

9.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还应提供以下材料: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的专家论证意见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听证会纪要 四、审批时限 20个工作日 五、收费事项 无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以信息产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及选择性相统一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习者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根据本地区经济、技术、社会以及职业教育及培训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着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培训计算机网络型人才。本专业领域技能培养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科学的劳动观及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学校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 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积极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及培训的机制。学校有关部门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及培训方案,在设备、师资、课程开发上要加强及企业的合作,争取得到企业的支持。

3. 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学校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要结合专业要求,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及先进性的统一。 4.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要根据当地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及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要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修业年限:3年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以IT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铸造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中等技能人才为中心,着力设置社会急需的、能宽口径就业的专业方向,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及道德修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工程设计

建设用地预审

一、建设用地预审定义: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 二、预审遵循的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三)合理和集约利用土地; (四)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三、预审的权限划分 (一)需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该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二)需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由与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三)应由国务院或国家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核准的输电线塔基、钻探井位、通信基站等小面积零星分散建设项目用地,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应由省政府或省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核准的输电线塔基、钻探井位、通信基站等小面积零星分散建设项目用地,由市、州、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四)涉密军事项目和国务院批准的特殊建设项目用地,建设用地单位直接向国土资源部提出预审申请。 四、提出预审的时间 (一)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建议书批复后,可研批复前,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二)需要核准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申请报告核准前,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三)需要备案的建设项目,在办理备案手续后,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报省国土资源厅预审、需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的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预审申请。 五、预审的程序 (一)由建设用地单位向负责预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预审申请。 (二)应报国土资源部预审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单位向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预审初审申请,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提出初审意见,转报国土资源部,但建设项目选址在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单位向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预审初审申请,由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提出初审意见,转报国土资源部。 (三)应报省国土资源厅预审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单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的基础 (一)行业背景分析 1.全国及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现状 中国大力发展网络技术和开展网络服务已成定势。据分析,到2010年,网络服务创造的经济产值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达0.8-1.2万亿元;2020年为3%,达7.6-8.2万亿元。而从事网络服务的人员并不多,2004年全国只有20万多人。在今后的5年中,中国这部分人员的数量预计增加4-6倍,整个行业的需求将达到80-120万人。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 近几年来,江苏省信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万亿元的历史性突破,达到1.2万亿元,产业规模是2002年的7倍,5年年均增速48.5%;信息产业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0%,占全国信息产业的比重达21%。而在信息产业中,计算机软件和应用技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都将有很大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江苏省网民规模为1757万人,总量居全国第二,全省互联网普及率为23.3%,位列全国第七。江苏省互联网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根据江苏省的人才优势和计算机产业的特点,省委、省政府把计算机相关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第一优先鼓励的产业来加快发展。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计算机产业要实现销售输入上千亿元。 同时,江苏省重点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推进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等方案的实施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苏州市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现状 近十年来,苏州市经济突飞猛进,仅世界500强就有100多家落户苏州市,近年来每年要新增IT企业300多家,而苏州网络公司也有上百家。现在信息化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苏州市的信息化等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为此,苏州市人事局制定了《苏州市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列为苏州市紧缺专业人才培养项目。针对目前的实际状况,苏州市将用五年的时间,逐步构建一个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培训需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人才培养网络体系。 (二)需求分析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急需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是:92.5%的建设了企业内部网;76.3%的建设了财务管理软件;73.8%的建设了企业外部网站。根据国家人力资源部门的统计,2007年的江苏人才市场分析,需求量最大的是计算机应用和网络专业的毕业生约占总需求的40%,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2018)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8-xx-xx

目录 1 安全体系发布令 (2) 2 安全体系设计 (3) 2.1 总体策略 (4) 2.1.1 安全方针 (4) 2.1.2 安全目标 (4) 2.1.3 总体策略 (4) 2.1.4 实施原则 (4) 2.2 安全管理体系 (4) 2.2.1 组织机构 (5) 2.2.2 人员安全 (5) 2.2.3 制度流程 (5) 2.3 安全技术体系 (6) 2.3.1 物理安全 (6) 2.3.2 网络安全 (8) 2.3.3 主机安全 (11) 2.4.4 终端安全 (14) 2.4.5 应用安全 (15) 2.4.6 数据安全 (18) 2.4 安全运行体系 (19) 2.4.1 系统建设 (19) 2.4.2 系统运维 (23)

1 安全体系发布令 根据《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范及指导要求,参照GB/T22080-2008idtISO27001:2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公司运营系统及办公系统的安全运行及防护,避免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及日常办公系统遭受到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防止因网络安全事件(系统中断、数据丢失、敏感信息泄密)导致公司和客户的损失,制定本网络安全体系。 本网络安全体系是公司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各部门建立并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技术、运行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用于贯彻公司的网络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实现网络安全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体现公司对社会的承诺,现正式批准发布,自 2018年 XX月 XX 日起实施。 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本网络安全体系的要求,自觉遵循信息安全管理方针,贯彻实施本安全体系的各项要求,努力实现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总经理: 批准日期:2018-xx-xx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013-2015年) 一、建设背景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使得各行业都迫切需要建网、管网和用网的高素质技能型网络技术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面向高速发展的IT行业,面对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与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一种计算机领域新型的技能型人才。为适应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已刻不容缓。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需求及技术的发展,加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体系。 (一)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必将使本专业特色和优势将更加明显,教学基础能力加强,办学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体系模式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更好地发挥服务行业、企业、跨区域的职业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 1、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构建“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和“课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课证融通”

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IT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通过对本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对接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岗位群实际优化专业,实现专业课程设计与项目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职场典型的真实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到课率很高,校内考核合格率98%以上,专业技能合格率95%以上,当年就业率达到95%,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100%以上。 2、通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成网络建设与管理1个院级精品课程群,完成1门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出版工作。在此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开放的形式逐步丰富各种教学资源。 3、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一个校内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综合性实训基地,一个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基地,利用实训基地的优势开展对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形成本地区一流示范性实训实习基地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鉴定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4、实现师资队伍职称的稳步提高,保证三年内晋升3个副高级职称,晋升5个讲师职称,实现高、中、初合理的职称结构,通过校企合作,优化教师挂职锻炼模式,实现100%的教师能够在三年内挂职锻炼半年,利用行业企业一线的优质工程师队伍建立校内稳定的兼职教师师资库,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新)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

建设用地预审技术方案

(二)工作内容 若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本项目工作大概可分为规划调整阶段和预审阶段。 规划调整阶段 分析项目产生的背景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熟悉项目各 项基本情况(包括项目设计、施工、项目投资等); 结合项目涉及相关区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规划数据 库,进行项目各项地类用地面积汇总,统计项目所占各现 状地类及规划地类的权属、面积、分布; 提出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征地补偿及拆迁安置措施; 拟定调整补划方案、耕地补充方案; 评估项目对规划实施存在的社会经济影响,对耕地保护、 建设用地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编制规划调整文本; 协调区县政府报送规划调整文本,并由北京市国土资源 局召开专家评审会。 预审阶段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一项国土资源部门逐级审查的重要管理工作,属行政审批事项。

具体流程可大致分为:收件——受理——审查——审核——审定——告知与颁发——公示与归档。 地铁17线延伸工程涉及三个区县,需分别上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对项目用地进行预审。 建设项目预审办理及需提交资料具体如下: 申请方式:书面申请 证件名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收费标准:不收费 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收件、受理、告知环节不计入时限)受理条件: 1、本行政区域内除国土资源部预审的建设项目、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驻京部队建设项目和跨区县行政区域建设项目以外的建设项目; 2、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前和备案后; 3、申请人按照有关规定提交材料齐全; 4、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符合法定形式; 5、申请人或代理人身份符合有关规定。 申请人需要提交如下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原件一式二份); 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原件一份); 3、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类型:

2.1_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方案(2013年制修订)

2013 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013年制修订) 项目负责人:夏威 成员:徐国辉、袁伟伟 一、简要说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个角度) 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高职办学实践越来越表明,要突出我校高职教育特色,应努力在以下方面有所改变: 首先是改变单一的灌输教育转向互动式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体,两个主体只有互动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为此,高职教学要在五种新课型(案例型、辩论型、研讨型、参与型、体验型)的基础上,做到五要五不要:要启发式、互动式,不要填鸭式、灌输式;讲课内容要高于课本、活于课本,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讲课要有实战内容,多讲案例,不要空对空、就理论讲理论;讲课要旁征博引,富有趣味性,不要枯燥乏味;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乐学,不要虐学而使学生厌学。只有建立乐学体系,把灌输教育变成互动式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应强化岗位技能教育。高职教育是岗位技能教育,必须认认真真给学生打造技能,实实在在搞“蓝领”教育。 二、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进入了网络经济的时代,各类现代通信特别是移动通信的发展向人们展示了新技术为我们带来的便利生活;通信与网络的逐步融合,下一代网络(NGN)、移动平台网已经实现了语音数据的IP承载;基于3G无线宽带的移动互联网时代ALL-IP将变成现实,基于手机的在线游戏、互动娱乐、移动电视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伴随着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信息化应急通信、区域合作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培训、信息化扶贫、信息服务产业链等服务工程迅速发展,网络让人民“生活更丰富、工作更生动、人生更精彩” 。 三、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我学院1997开设的信息类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于1997 年秋季开始招生,已为广东省及珠三角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近年,我系还拓展了招生范围,已经招收不少外省的生源。 3.1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专业教学团队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分明、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5 名, 其中专任教师8名,企业兼职教师 5 名,实验师2 名。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硕士研究生5人,“双师素质”教师9人。骨干教师都拥有一种以上的专业技能专长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采用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一对一的“双师”教学模式,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另外也有效地提高了兼职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现了”双师"的共同成长。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 (一)建设背景 (1) (二)建设基础 (3)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6) (一)建设思路 (6) (二)建设目标 (6) 三、建设内容 (6) (一) 对接新兴产业,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6) (二) 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9) (三)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12) (四) 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强化实践育人 (14) (五)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17) (六) 健全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 (18) 四、建设资金预算 (20) 五、改革举措 (21) 六、保障措施 (21) (一)组织保障 (22) (二)经费保障 (22) (三)制度保障 (22) 七、预期成效 (23) 八、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 (24) (一)建设进度 (25) (二)绩效考核指标 (26)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顾问: 王纪安,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项目组组长: 张昕,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 项目组副组长: 杨恒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 魏玲,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 赵炜,河北华网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经理 项目组主要成员: 史建政,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网络教研室主任,讲师 吴薇,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应用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黄丙根,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软件教研室主任,讲师 杜秀明,河北新龙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吴贺僧,廊坊渔家傲网络公司,技术总监 穆志刚,廊坊志晟宏业电子有限公司,经理 张鑫,联方科贸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的文件精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规划建设内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 分析全国网络行业发展现状,急需网络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到来必将带动网络技术和网络服务的新发展。数据显示2010年网络服务创造的经济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达到0.8-1.2万亿元;据分析到

XX县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XX县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目录 1前言 (1)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9) 4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9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9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9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业群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业群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带动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专业群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示范性专业建设,将把这些专业组织起来,形成良好的合作和学习关系,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促进整个专业群建设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各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 (1)专业建设思路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思路方面,专业群进行充分交流,充分利用重点专业的教学资源,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际生产岗位技能培养,具有各自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各专业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各自的优势,专业体现随市场人才需求应变的特点。 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网站规划建设和娴熟的网页设计技术;具有良好的审美意识进行页面美工设计与制作;具备较强的网络编程能力和网站后台系统开发能力;具备网站发布与数据管理和网站安全管理与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专业的特点是:计算机操作与艺术结合;网络技术与多媒体结合;网站设计与编辑技术结合。专业特色:以程序设计培养后台交互控制能力;用网页设计工具培养前台布局规划能力;以电脑艺术培养网页美化能

力;以实践创作培养网站设计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服务本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及部分事业、管理部门。为这部分单位培养以适应企业或部门需要,能够完成日常基本计算机应用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的特点是: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网页制作及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小型局域网的水平布线、组建;多媒体软件的制作;图片的加工和处理、网站动画的制作;工厂普通零件装配图和建筑施工图的绘制;单片机基本程序源代码的规范编写。 专业特色:将本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核心应用能力分成了六大支柱(四主两辅)。四主:1、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的使用、组装、维护能力2、网站维护能力3、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4、局域网及布线应用能力;两辅:嵌入式计算机、楼宇自动化的单片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能力。 形成职业岗位分析报告,制定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才培养方案。 (2)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和课程建设 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和课程建设方面,兼顾其它专业的需要,以求资源共享,把优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带给教师和学生。 大规模、广覆盖、与生产环境相一致的开放的网络专业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完整版v2)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完整版v2) 2019年11月

目录 1前言 (1)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4)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7) 3“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10)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10)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10)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10)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11)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1) 4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2) 4.1建设目标 (12) 4.2建设原则 (13) 5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4) 5.1总体框架 (14) 5.2技术架构 (15) 5.3应用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0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20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2020修正)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2020修正) (1999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公布根据2019年11月30日《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依法应当报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的申请、审查、报批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用地的申请受理、审查、报批工作。 第四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预申请。 受理预申请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第五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使用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

具下列材料: (一)建设单位有关资质证明;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三)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四)初步设计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五)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六)占用耕地的,必须提出补充耕地方案; (七)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六条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申请,应当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七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新)

1................................................................................................................... 前言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7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 (7)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7)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8) 4 .........................................................................................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8 4.1建设目标 . (8) 4.2建设原则 (9)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10 5.1总体框架 .. (10) 5.2技术架构 (11) 5.3应用体系 (1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终极版)

项目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组负责人: 刘文娟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系主任教授物联网开发高级工程师 高健德州财富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软件工程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张克瑜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软件设计师 孙育红电脑美术教研室主任教授平面设计师 李春辉网络技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网络工程师 祝瑾恵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硬件维修工程师 刘伟信息中心主任副教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石朝晖骨干教师副教授硬件维护工程师 孙凤庆骨干教师副教授数据库管理工程师崔宁骨干教师讲师软件设计师 李娟骨干教师讲师硬件维护工程师 牟艳霞骨干教师讲师硬件维护工程师 许华信息中心技术科科长讲师软件设计师 刘涛专任教师讲师网络工程师 李颖专任教师讲师数据库管理工程师张静专任教师讲师软件设计师 刘洪涛德州财富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软件工程高级工程师王保东工商银行德州分行信息中心主任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继珍德州天嘉电子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信息系统监理师

杨士海德州同联科技有限公司网络部网络集成高级工程师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产业是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是具有高额附加值、高投入高产出、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将推动知识经济的进程,促进从注重量的增长向注重质的提高方向发展,是典型的知识型产业。 德州市委、市政府这些年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一直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大举措,使城市整体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德州市推出的“10+3”主导产业集群计划,将电子信息产业列入三大新兴产业,与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就“智慧德州”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今后5年内投资35亿元,建设以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无线宽带网“四网合一”为基础的智能型城市。德州市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处鲁西北、冀东南经济区域带。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德州市唯一一所国办高职院校。利用地理上的优势,计算机系与德州市以及齐鲁软件园、苏州软件园、中关村软件园等区域内的大量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深入的交流和合作,一方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能力训练机会。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2.人才需求分析

项目用地预审意见获取办法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一、办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二、办理部门: 成都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土地利用规划处 三、办理时限: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经本局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个工作日(依法需要听证、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期限内)。 四、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应提交的资料:见附件1 五、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程序: 1.窗口收件:卷宗资料送主办处室规划处,分送各协办处室; 2.各协办处室(矿管处、测绘所、用地处)同时进行审核; 3.规划处:综合各处意见,并审核项目选址是否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用耕地的项目如何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以及能否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草拟《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或预审意见函),呈批同意后,移交发件窗口; 4.窗口发件。 七、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审查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7号令第八条规定: (一)建设项目用地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二)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三)建设项目用地选址是否符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四)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资金是否落实,计列费用是否合理。 八、收费标准:不收费 九、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申请书格式文本及获取方式:见附件2

附件: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收件资料清单

注:1、提交文件资料复印件时须加盖提交单位印鉴,同时提供原件供核对。 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有两种格式。区、市计划部门立项的项目为一种格式;一式一份,国家和省计划部门立项的项目为另一种格式,一式三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