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通信协议

分层及通信协议

协议软件是计算机通信网中各部分之间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它定义了通信各部分交换信息时的顺序、格式和词汇。协议软件是计算机通信网软件中最重要的部分。网络的体系结构往往都是和协议对应的,而且,网络管理软件、交换与路由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等都要通过协议软件才能发生作用。

一、通信协议

1、什么是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简称协议Protoco l),是指相互通信的双方(或多方)对如何进行信息交换所一致同意的一整套规则。一个网络有一系列的协议,每一个协议都规定了一个特定任务的完成。协议的作用是完成计算机之间有序的信息交换。

通信网络是由处在不同位置上的各节点用通信链路连接而组成的一个群体。通信网必须在节点之间以及不同节点上的用户之间提供有效的通信,即提供有效的接入通路。在计算机通信网中,将这种接入通路称为连接(connection)。建立一次连接必需要遵守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也就是通信网设计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l)为了能在两个硬件设备之间建立起连接,应保证在源、宿点之间存在物理的传输媒介,在该通路的各条链路上要执行某种协议。

如果传输线路使用电话线,则要通过调制解调器将信号从数字转换成模拟的,并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

如果用的是数字传输线路,则在数据处理设备和通信设备之间,必须有一个数字适配器,以便将数字信号的格式转换成两种设备各自所期望的形式。

为了在两个端设备之间互换数据,需要协调和同步,调制解调器和数字适配器必须执行它们自己的协议。

无论是模拟的还是数字的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和数字适配器的状态必须由接到节点上的设备来控制,这里必定有一个物理的或电气的接口来执行这种功能,执行某种适当的协议来达到这一控制目的。

(2)在计算机通信网中,许多信息源都是突发性的(bursty),问题是要利用信息的这种突发性质来降低消耗在线路上的费用,由此开发了许多共享通信资源的技术。所谓共享,是指允许多个用户使用同一通信资源,这就产生了多用户的接入问题。多路接入

技术必须与所使用的设备配合,也必须执行某种协议。

(3)将传输的比特组合成字符、帧、分组或报文等,并提供自动的差错处理,以保证所接收到的比特流是所发送的比特流的精确复制。极大多数的差错处理采用自动重发请求(ARQ)协议。以上这些功能的完成,也都是由两个端设备之间运行的协议来处理的。

(4)必须保证消息抵达正确的目的地。一些寻址和路由协议用来处理这项功能。

(5)在端节点或交换节点上存储所收到的信息,直至这些信息能够得到服务或再转发出去。缓冲器的大小,所希望的快速响应时间,对输入的信息流所需做的差错检验而无须额外的重发时间,都已导致了将长报文分割成分组,并再从分组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报文的技术。为了达到这一点,两个端设备之间需要有良好的默契。

(6)必须进行流量控制,以避免缓冲器溢出,防止过分地拥挤,从而产生了流量控制协议。流控协议可能在网络的若干个层次上存在。

(7)最后,必须保证接入通路能与用户的特性相协调一致。例如消息的格式、字符编码、器件控制和数据库接入等。通常必须提供协议转换功能,以便处理这些不同的特性,并提供正确的数据表达形式。

应该指出,上面提到的这些功能,在通信的双方都必须具备,也就是说功能是成对的,而且,每一对的两个相同功能之间才相互通信。在某一处由协议加上去的额外的位(称为overhead)由另一处的相应协议加以解释。例如,寻址和路由所用的数据仅仅是为了寻找目的地址和路由控制,与其他功能无关,所以只在相应的协议之间才进行对等的通信(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图1 通信协议的类型

2、协议的分类

图1表示了通信协议的各种类型,其中包括以下几种。

(1)面向应用的协议:为完成某些特定应用而制定的协议。从分层的协议结构来看,包括应用层的专用服务元素,例如,TCP/IP协议模型中的FTP,TELNET,SMTP等,0SI /RM中的FTAM,VT, JTM,MHS,DS等。面向应用的协议也可称为进程到进程的协议。

(2)系统到系统协议:支持端系统中特定应用进程之间的数据交换,为应用进程提供网络通信服务,包括应用层的公用服务元素、表示层协议(如完成数据的加密/解密)等。

(3)端到端协议:完成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建立、保持及维护端到端连接,包括会话层协议(保持对话的同步等)、TCP和UDP等。

(4)其他网内协议:包括流控协议、寻址和路由控制等。

(5)点到点协议:实现直接相连的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数据链路层协议HDLC和Internet中的PPP协议等。

(6)网络接入协议:如介质接入控制(MAC)等。

(7)网间互联协议:从网络介质的延伸,不同网络用户的寻址,到异构网络间协议的转换。

从以上对协议的分类中可以看出,任何计算机(端系统)之间的通信,实际上是在不同层次上对等的通信单元(在分层体系结构中称为“实体”)的各自协调工作来配合完成的。对计算机通信网的研究都是基于这种功能上的通信概念,从而形成了分层的协议体系结构。

3、协议的三个要素

协议为传输的信息定义严格的格式(语法)和传输顺序(时序或同步),而且,协议还定义所传输信息的词汇表和这些词汇所表示的意义(语义)。因此,任何协议都有下列三个要素:

(l)语法(Syntax):指互通的信息结构,包括诸如数据格式、编码、有用信号电平的表示等。例如,IS08473规定的无连接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有五个部分:①固定控制部分(9字节);②地址部分(不定长);③分段部分(6字节);④选项部分(不定长);

⑤数据部分(不定长)。其中前四个部分是控制部分,其最大长度不超过254字节,第五部分的最大长度不超过64,512宇节。

(2)语义(S emantics):指所互换信号的意义,包括用于协调及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等。例如,“ACK”可被定义为接收方正确收到数据包之后的应答,“NAK’’则可被定义为未正确接收到所期望的数据包或传输出错时的应答。

(3)时序(Timing):指数据应传送或被接收机寻找的时间、信息的排序、速率匹配等。这是协议中最复杂、最关键的部分,它规定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算法去完成所定义的协议功能。协议功能除了包括连接管理、通信方式管理、协议数据单元的发送和接收以及装配和拆卸等之外;还包括数据包的编码和解码、分解和组合、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发送顺序控制、发送速率控制以及差错处理等,协议的时序用来完成这些工作。

3、RS-232、RS-485通信协议

RS-232、RS-485仅仅是一个电气接口标准,需自定义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分语法、语义及应答三部份。

语法指通信帧结构,一般帧幀格式:

起始命令(或地址)数据校验结束

STX CX DATA CRC-16 END 语义是对语法中每一个部份的解释

STX: 1字节的幀起始符, ASCII字符STX(0X02);

CX: 1字节的命令符, ASCII字符,自定义;

DATA: 16进制BCD码数据,结构跟随命令符可有自己的定义;

CRC-16: 16位循环冗余校验;

END: 1字节的幀结束命令符(0X0D);

ACK:收到幀,且CRC校验正确

NAK:出错。

例如:

对时幀:STX C0 年、月、日、时、分 CRC—16 END

校时幀:STX C1 年、月、日、时、分 CRC—16 END

数据幀:STX C2 幀号 DATA CRC—16 END

应答指通信双方的勾通(图2)

A、回应 ACK结束;

B、回应 NAK或 T时刻无回应就重发,重发N次仍回应NAK或仍无回应就出错结束。等)。

图2 等待式 ARQ方案中数据帧在链路上的传输

(a)正常情况 (b)数据帧出错 (c)数据帧丢失 (d)应答帧丢失

4、PELCO-D与PELCO-P协议介绍

图像监控系统中,硬盘录像机、矩阵、云台等均采用这两个协议。

(1)PELCO-D:

字格式:1位起始位、8位数据、1位停止位,无效验位。波特率:2400B/S

帧格式:

1、同步字节始终为FFH

2、地址码为摄像机的逻辑地址号,地址范围:00H–FFH

3、指令码表示不同的动作

4、数据码1、2分别表示水平、垂直方向速度(00-3FH),FFH表示“turbo”速度

5、校验码 = MOD[(字节2 + 字节3 + 字节4 + 字节5 + 字节6)/100H]

以地址码0x01为例:

{0xff,0x01,0x00,0x08,0x00,0xff,0x08,}//上

{0xff,0x01,0x00,0x10,0x00,0xff,0x10,}//下

{0xff,0x01,0x00,0x04,0xff,0x00,0x04,}//左

{0xff,0x01,0x00,0x02,0xff,0x00,0x02,}//右

{0xff,0x01,0x00,0x20,0x00,0x00,0x21,}//变倍短

{0xff,0x01,0x00,0x40,0x00,0x00,0x41,}//变倍长

{0xff,0x01,0x00,0x80,0x00,0x00,0x81,}//聚焦近

{0xff,0x01,0x01,0x00,0x00,0x00,0x02,}//聚焦远

{0xff,0x01,0x02,0x00,0x00,0x00,0x03,}//光圈小

{0xff,0x01,0x04,0x00,0x00,0x00,0x05,}//光圈大

{0xff,0x01,0x00,0x0b,0x00,0x01,0x0d,}//灯光关

{0xff,0x01,0x00,0x09,0x00,0x01,0x0b,}//灯光开

{0xff,0x01,0x00,0x07,0x00,0x01,0x09,}//转至预置点001

{0xff,0x01,0x00,0x03,0x00,0x01,0x05,}//设置预置点001

{0xff,0x01,0x00,0x05,0x00,0x01,0x07,}//删除预置点001

以上对应的停命令均是:

{0xff,0x01,0x00,0x00,0x00,0x00,0x01,}//停命令

(2)PELCO-P:

字格式:1位起始位、8位数据、1位停止位,无效验位。波特率:9600B/S

帧格式:

1、STX始终为A0H

2、地址码为摄像机的逻辑地址号,地址范围:00H–1FH

3、指令码表示不同的动作

4、数据码1、2分别表示水平、垂直方向速度(00-3FH),在有关预制点的操作时,数据码2表示预制点值

5、ETX始终为AFH

6、校验码(XOR sum of Bytes 2-6) = 字节2 ^ 字节3 ^ 字节4 ^ 字节5 ^ 字节6

以地址码0x01为例:

{0xa0,0x01,0x00,0x08,0x00,0x30,0xaf,0x39,}//上

{0xa0,0x01,0x00,0x10,0x00,0x30,0xaf,0x21,}//下

{0xa0,0x01,0x00,0x04,0x10,0x00,0xaf,0x15,}//左

{0xa0,0x01,0x00,0x02,0x10,0x00,0xaf,0x13,}//右

{0xa0,0x01,0x00,0x40,0x00,0x00,0xaf,0x41,}//变倍短

{0xa0,0x01,0x00,0x20,0x00,0x00,0xaf,0x21,}//变倍长

{0xa0,0x01,0x02,0x00,0x00,0x00,0xaf,0x03,}//聚焦近

{0xa0,0x01,0x01,0x00,0x00,0x00,0xaf,0x00,}//聚焦远

{0xa0,0x01,0x08,0x00,0x00,0x00,0xaf,0x09,}//光圈小

{0xa0,0x01,0x04,0x00,0x00,0x00,0xaf,0x05,}//光圈大

无命令字发送//灯光关

无命令字发送//灯光开

{0xa0,0x01,0x00,0x96,0x00,0x20,0xaf,0xb7,}//自动巡航

{0xa0,0x01,0x00,0x99,0x00,0x20,0xaf,0xb8,}//关闭自动巡航

{0xa0,0x01,0x00,0x07,0x00,0x01,0xaf,0x07,}//转至预置点001

{0xa0,0x01,0x00,0x03,0x00,0x01,0xaf,0x03,}//设置预置点001

{0xa0,0x01,0x00,0x05,0x00,0x01,0xaf,0x01,}//删除预置点001

以上对应的停命令均是(上下左右、变倍、聚焦、光圈均有停命令):

{0xa0,0x01,0x00,0x00,0x00,0x00,0xaf,0x01,}

二、分层的协议体系结构

所谓体系结构(archit ec ture),是指计算机通信网的分层、各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也就是通信网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因此,体系结构是计算机通信网的一种抽象的、层次化的功能模型。

分层的协议体系结构将庞大复杂的协议分成不同的层次,每一层的功能是不同的,低层功能主要用来对用户提供通信连接,而高层功能保证数据以正确的形式进行互换并有序地处理数据。

分层结构的基本思想是把整套协议体系分成一些小块(层),如同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的子程序模块。下一层对其上一层提供服务,每一层本身的功能与下层提供的服务选加到一起,从而使最高层能为用户提供一组完整的服务,以便实现通信或分布应用。

分层的基本原则是定义每一层向上一层提供的服务,以保证每层的功能相互独立,但不规定如何完成这些服务,这样就允许每一层能改变其实现所规定的服务的方法,但

要求提供的服务不变,而且不影响其他层次。相反,若不采用分层式结构,某些细小的变化往往会要求变动整套网络软件。

1、常用术语

A、协议层接口:(In t erface)

对于复杂的数据通信过程,通常是利用不同层次的通信协议,把它化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子过程,即通常所说的层(Layer)。各层具有独立的功能,由相应的通信协议规定。在通信时,每一层各司其职,完成由该层协议现定的通信职能。同时,每一层又必须为上一层提供协议规定的服务,并接受来自下层的服务。

接通信协议的规定,各相邻的层次之间有明确的链接方式(链接控制)与服务信息,这种链接方式称为协议层接口(Interface)。

B、报文(Message)

报文(M e ssage)有时亦称为信息或信息块,是指用户或应用程序发送的一组数据,其长度由应用程序或用户决定,可以是任意长度,如传送一个数据库,完全不受通信协议的限制。

C、协议包(Packe t)

协议包(Packet)也称报文分组,是通信时各协议层的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PDU由协议控制信息(PCI—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和数据单元(块)(Data Unit)二大部份组成,PCI包括地址信息、同步信息、正确性检验信息、流控制信息等,用于通信双方同层通信的正确性控制,数据单元是上一层的PDU,称为本层的服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 Data Unit)。

与Message不同,协议包Packet均有最大长度限制,其主要考虑如下:

* 系统效率:通信时,如果传送的数据有错,则必须重传,较小的PDU可避兔重传太多的数据,付出的代价是数据分段(将报文分成若干包)和传送附加的控制信息。

* 用户均等地占用信道:目前的计算机网络多属共享信道的方式,如以大网就是一种共享传输介质的网络,同一时刻一个网段只能为一个用户占用,较小的包可以使网上用户均等地占用网上资源。

* 放宽对网络资源的限制:较小包需要较小的接收缓冲区,这样可以放宽对RAM 的要求。

D、打包(Packet Asse m bly)

在通信过程中,发送方在任一层(N)均需将由上一层(N-1)传来的PDU加上本层的PCI,构成本层的PDU,这一过程称为打包(见图3)。

图3 打拆包示意图

(N+1)PDU = (N)SDU; (N)PCI + (N)SDU = (N)PDU = (N-1)SDU E、拆包(Pa c ket Disassembly)

数据通信时,在接收数据的一方,任一协议层(N)均需将下一层(N-l)传来的SDU(下层为上层提供的服务—SDU的含义)经正确性校验无误后,去掉包头PCI,构成本层(N)的SDU,这一过程称为拆包(见图3)。

本层的SDU即上层的PDU,拆包之后,协议软件(或硬件)再将这一SDU送往上一层。

2、数据通信的内部过程

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执行完全相反的操作:

A、发送方执行如下的操作,完成数据的发送

* 数据的接收:此操作在网络体系结构的最上层(应用服务层)进行,该层首先接受应用程序的数据(AP Da t a)(字节流),加上应用层包头AH(A一PCI),构成应用层协议包A—PDU,再传到下层。

* 打包发送:中间各协议层接收上一层的PDU,加上本层的PCI(包头),构成本层的PDU,再由协议软件/硬件发往下一层。

* 数据分段:由于各协议层对本层PDU的大长度均有固定的长度限制,所以各协议层在收到由上层发来的数据时,首先检查包的长度,如超长,则按最大长度限制对其进行分段,并对各分段加上段标识,而后再对各分段打包送往下层。

* 位流传送(PHL):在物理层,将DLL层传来的帧(Frame)以二进制位流的形式,经通信链路(线路)送住接收方的计算机。

B、接收方执行如下的操作:

* 接收位流:接收方物理层首先接收位流,并把它送交数据链路层。

* 正确性校验与要求重发:网络协议层接收来自下层的SDU后,首先进行正确性校验,例如核对接收包的CRC值,若CRC值不匹配,则会弃这一包。对于支持重发的协议(有连接服务),则发出重发信息通知发送方重发这一包。

* 拆包与重组:网络协议层在对接收包进行正确性校验之后,若接收包正确无误,则去掉包头,完成拆包。如此层协议具有分段功能,则检查同步信息进行重组,以保证收、发双方在同一协议层收到的信息与送出的信息完全相同。从用户和软件的观点来看,对等层之间的通信行为犹如协议包直接从发送方传给接收方,这一观象称为对等层通信原则。

* 最后在应用层,协议软件把收到的应用层协议包还原为报文,传送给用户或应用程序。

在网络体系结构中,任一协议层均把其下层屏蔽起来,使其上层看不到下层的通信细节。因此上述的通信过程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只是他的数据发到了对方,或由对方取出他所需的数据,具体的通信过程则茫然无知。

图4 数据通信的内部过程

数据通信的内部过程如图4所示,图中给出输出框(发送方)结构和输入框(接收方)结构,发送方的每一层均将上层的PDU打包(加上包头),再送往下层,最后在物理层以位流的形式把包送往接收方的计算机;在接收方的每一层,均将来自下层的协议包去掉包头,送往上一层,最后在应用层把协议包还原为报文,传给用户或应用程序。

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包含不同的协议层次,层数和各层的功能也不完全相同,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最低二层由硬件(网卡/通信适配卡)实现(特殊的网卡做到第三、四层),高层协议由软件实现。

9.1.3 协议体系结构实例

最先提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念的是IBM公司,于1974年提出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SNA(Systems Network Architecture),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按照分层方法制定的网络设计标准。之后,DEC公司于1975年提出了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其他计算机厂商也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这些体系结构都采用了分层次的模型,但各有其特点以适应各公司的生产和商业目的。因此就造成了系统不兼容的问题,即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设备不能互连成网。

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在1978年提出了一套非常重要的网络互连标准的建议,称为开放系统互连OSI(0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简称0SI/RM),在文件IS07498中对它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描述。此后IS0又陆续推出了有关协议的国际标准,从而确立了OSI网络体系结构。

(l)0SI/RM协议体系结构

开放系统是指遵从国际标准能够通过互连而相互作用的系统,OSI参考模型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0)的建议,作为分层协议的国际标准化的第一步而发展起来的,如图5所示。OSI/RM的体系结构有7层,各层的名称和功能简述如下:

图5 OSI/RM的体系结构

①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位于OSI的最低层。物理层保证通信信道上传输原始比特流,用以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间的连接。物理层协议被设计来控制传输媒介,规定传输媒介本身及与其相连接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以提供传输媒介对计算机系统购独立性。传输媒介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通信卫星和微波等。这些接口和传输媒介必须保证发送和接收信号的一致性。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的串行接口 RS—232C 标准就是物理层协议的一个例子。

物理层要考虑的典型问题是码型编码;传输速率;传输是否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连接如何建立,通信后如何终止;网络接插件引脚以及各引脚的用途等。

物理层的功能之一是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形成一条通路。物理连接使比特流透明地通过,对比特透明是指只认比特,而不管比特组成的字符或多字符组成的帧的含义。

物理层的另一个功能是传输数据。物理层包含了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以减少信道上

的拥塞。

②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加强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功能,建立、维持和释放网络实体之间的数据链路连接,使之呈现为一条无差错通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就是数据链路的激活、保持和去活,以及对数据的检错与纠错。

数据链路层中对应的传输单元是帧,将数据封装在不同的帧中发送,并处理接收端送回的确认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分界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因此,该层通过在帧的开头和结尾附加上特殊的二进制编码来产生和识别帧界。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应保证帧同步和各帧的顺序传送,对损坏、丢失和重复的帧应能进行处理。差错检测可以采用奇偶校验码和循环冗余码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或重复则用序号检测。发生错误后的修复常靠反馈重发机制来完成。另外,数据链路层必须保证相邻节点之间发送和接收速度的匹配,因此,该层协议还完成流量控制工作。

数据链路层将本质上不可靠的传输媒介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络层。在IEEE 802.3标准中,数据链路层分成了两个子层,一个是逻辑链路控制(LLC),另一个是介质接入控制(MAC)。

独立的数据链路层产品中最常见的是网卡,网桥也是链路层上的网络互连产品。

③网络层(network laver)

网络层完成对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提供交换和路由功能,以激活、保持和终止网络层连接。

网络层把高层发来的数据分组在通信子网的节点之间交换传送,交换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选择路径。路径既可以是固定不变的(通过静态路由表实现),也可以是根据网络的负载情况动态变化的。在广播式网络中,例如以太网,由于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因此其网络层功能较弱。在选择路由时要考虑解决的问题是流量控制,防止网络中出现局部的拥挤或全面的阻塞。此外,网络层还应有统计功能,以便根据通信过程中交换的分组数(或字符数、比特数等)收费。

网络层具备服务选择功能,该层协议分别向高层提供面向连接方式和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

当传送的分组需要跨越一个网络的边界时,网络层应该对不同网络中分组的长度、寻址方式、以及通信协议进行转换,使得异种网络能够互联。在具有开放特性的网络中的数据终端设备,都要配置网络层的功能。网络层的设备主要有路由器和网关。

④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也称运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控制。它是源端到目的端对数据传送进行控制从低到高的最后一层,并把实际使用的通信子网与高层应用分开。

传输层还可进行复用,即在一个网络连接上创建多个逻辑连接。采用分流/合流、复用/解复用技术优化网络的传输性能。当会话实体要求建立一条传输连接时,传输层就为其建一个对应的网络连接。如果要求较高的吞吐量,传输层可能为其建立多个网络连接(分流)。如果要求的传输速率不很高,单独创建和维持一个网络连接不合算,则传输层就可考虑把几个传输连接多路复用到一个网络连接上。这样的多路复用和分流对传输层以上是透明的。

传输层的服务可能是提供一条无差错按顺序的端到端连接,也可能是提供不保证顺序的独立报文传输,或多目标广播与组播。这些服务可由会话实体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传输连接在其两端进行流量控制,以免高速主机发送的信息流淹没低速主机。传输协议是真正的源端到目的端的协议,传输层以下的功能层协议都是通信子网中的协议。

⑤会话层( session laver)

会话层(也称会晤层)提供两个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的会话机制,即建立、组织和协调双方的交互(interaction),并使会话获得同步。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构成开放系统的高三层,对应用进程提供分布处理、会话管理、信息表示、修复最后的差错等。会话层担负应用进程的服务要求,弥补传输层不能完成的剩余部分工作。该层的主要功能是对话管理、数据流同步和重新同步。

会话层服务之一是管理对话,除单程(只有一方)对话以外,还可以允许双程同时对话或双程交替对话。若属于后者,会话层将记录此时该轮到哪一方了。

另一类会话服务是控制两个表示层实体间的数据交换过程,例如分界、同步等。会话层提供一种同步点(也称作校验点)机制,可使通信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这种能力对于传送大的文件极为重要。如果网络平均每小时出现一次故障,而两台计算机之间要进行的文件传输需要两小时,若每一次传输中途失败后,不得不重新传输整个文件,那么当网络再次出现故障时,又将半途而废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话层在数据流中插入同步点,这样仅需要重传最后一个同步点之后的所有数据即可。

此外,会话层还提供了隔离功能,即会话用户可以要求在数据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前,不把数据传送到目的地,在某一点以前或一个合法的进程之后所到达的数据都是无意义的。

⑥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的作用之一是为异种主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以便能进行互操作。这种类型的服务之所以需要,是因为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的数据表示法不同。例如,IBM 主机使用EBCDIC编码,而大部分PC机使用的是ASCII码。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表示层来完成这种转换。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包括会话层在内的下面五层完成了端到端的数据传送,并且是可靠无差错的有序传送。但是数据传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是要实现对数据的使用。由于各种系统对数据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最易明白的例子是键盘,其上的某些键的含义在许多系统中都有差异。这自然给利用其他系统的数据造成了障碍。表示层和应用层就担负了消除这种障碍的任务。

对于用户数据来说,可以从两个侧面来分析,一个是数据含义被称为语义,另一个是数据的表示形式,称做语法。像文字、图形、声音、文种、压缩、加密等都属于语法范畴。表示层中定义了一种抽象语法(ASN.1)及其编码规则,包括三类15种功能单位,其中表示上下文(p resentation context)管理功能单位就是允许用户选择语法和转换,用来沟通用户间的数据编码规则,以便双方有一致的数据形式,能够互相认识。

表示层协议的主要功能有:(a)为用户提供执行会话层服务的手段;(b)提供描述数据结构的方法;(c)管理当前所需的数据结构集;(d)完成数据的内部格式与外部格式间的转换。另外,为了提高通信效率(压缩/解压)、增强安全性(加密/解密)等数据语法转换也是表示层的工作。

⑦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是开放系统体系结构的最高层,这一层的协议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应用层管理开放系统的互连,包括系统的启动、维持和终止,并保持应用进程间建立连接所需的数据记录,其他层都是为支持这一层的功能而存在的。一个应用是由一些合作的应用进程组成的,这些应用进程根据应用层协议相互通信。应用进程是数据交换的最终的源和宿,在OSI/RM中不作为应用层的主体。

应用层的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这些服务按其向应用程序提供的特性分成组,称为服务元素。有些服务元素可由多种应用程序共同使用,称为公用服务元素(CASE),有些则为特定的一种应用程序使用,称为专用服务元素(SASE)。

CASE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它成为应用层中任何用户和任何服务元素的服务提供者,

主要为应用进程通信、分布系统实现提供基本的控制机制。

SASE则要满足一些特定服务,如文件传送、访问管理、银行事务、订单输入、电子邮件等。这些服务的提供将涉及到虚拟终端、文件传送及访问管理、远程数据库访问、图形系统、目录管理等协议。

上述简略的归纳还是很粗浅的,更准确的概念将在今后的有关各章中给出。总而言之,低三层属于通信子网,涉及为用户间提供透明连接,操作主要以每条链路(hop-by-ho p)为基础,在节点间的各条数据链路上进行通信。由网络层来控制各条链路上的通信,但要依赖于其他节点的协调操作。高三层属于资源子网,主要涉及保证信息以正确可理解的形式传送。传输层是高三层和低三层之间的接口,它是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保证透明的端到端连接,满足用户的服务质量( QoS)要求,并向高三层提供合适的信息形式。

国际标准化组织除了定义0SI参考模型之外,还开发了或正在开发着实现七个功能层次的各种协议和服务标准(通常和ITU—T合作),这些协议和服务统称为“OSI协议”。OSI协议是一些已有的协议和IS0自己开发的协议的混合体,例如,大部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是采纳了现有的协议,而数据链路层以上的协议是0SI自行起草的。产生0SI协议的目的是提出能满足所有组网需求的国际标准,但是实现这一目标需在各个国家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商业企业中取得一致的意见,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所以,许多0SI协议还停留在讨论和开发的阶段。

虽然0SI协议还没有完全实现,但是0SI/RM已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其他的协议一样,0SI协议是实现某些功能的过程的描述和说明,每一个OSI协议都详细地规定了特定层次的功能特性。 OSI协议的主要元素如图6所示,这些元素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具体讨论。

图6 OSI协议集及对应的层次

三 TCP/IP体系结构

1、TCP/IP结构功能

TCP/IP是个协议簇。如图7所示,其各层的功能如下:

图7 TCP/IP和OS1网络体系结构

(1)应用层:提供各种符合TCP/IP标准的应用服务,包括文件传输、远程登录、

电子邮件等。

(2)传输层: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端到端的通信。

(3)网络层:提供相邻计算机之间点到点的通信,主要功能包括:路由选择、IP

数据报的封装和拆卸、差错报告等。

(4)网络接口层:由各设备之间的物理链接构成,包含了OSI物理层和数据链路

层的功能。

2、TCP/IP协议数据

在TCP/IP各层中数据单位的名称随着相应协议的不同而不同,如图8所示。物理层用比特位串表示所有数据;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帧作为数据单位;网络层将IP数据报作为数据单位;传输层采用TCP段、TCP传输报文或UDP数据报作为数据单位;应用层将应用报文作为数据单位。

图8 TCP/IP各层协议包格式

3、TCP/IP重要概念

1.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协议

面向连接指在通信之前必须在信源端的应用程序和信宿端的应用程序之间建立—个连接即虚电路。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保证接收方收到的数据顺序与发送方发出的顺序—样。无连接协议在通信之前不用建立连接,每个报文必须包括完整的信息。无连接服务不提供数据的顺序到达。

2.字节流和数据报

字节流的协议将数据当作一串连续的字节进行传输,不要求传输数据的长度,发送方对数据不进行任何限制和处理。数据报的协议将数据看作一个独立的单元进行传输,数据报之间并不相互依赖,传送到同一信宿的多个数据报可能不按发送顺序到达。

3.网关(Gateway)

图9 IP网关的概念

网关指应用网关或IP网关,属网络互联设备。应用网关不仅具有数据转发和路由选择的功能而且还能进行协议(包括高层协议)转换,属于OSI第七层网络互联设备。IP 网关对数据进行转发和路由选择,工作在网络层,定义为OSI第三层网络互联设备。图

9描述了应用报文在主机A和主机B之间传输,应用报文经过IP网关G,由G的网络层进行转发,并不进入高层协议。

五、网络层协议

TCP/IP网络层协议的核心是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它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二是提供在同一物理网络中的点到点通信,决定一条从信源机到信宿机的传输路径。与之相关的协议和内容有IP地址、地址解析、差错控制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等。

1、IP地址

硬件物理地址能够唯一地标识网络上的某一台主机,但它不含任何位置信息,对路由选择非常困难,为此,推出了IP地址。

(1)IP地址格式

图10 IP地址结构

IP地址格式如图10所示。它是由NIC(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全球统一管理和分配。如果仅构造一个封闭的网络,也可自行分配。而主机号唯一地标识某一网络上的某一主机,可自行分配。

IP地址字长32位,通常用点分十进制(xxx.xxx.xxx.xxx)来表示,每8位1个字节用3位十进数代表,因此IP地址中每3位十进数只有0—255之间的值。但全0和全l的组合代表了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2)IP地址分类

IP地址的分类如图11所示,其点分十进制表示见表1。

表1 IP地址点分十进制表

类范围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A 0-127(1.0.O.1-126.255.255.254) XXX XXX.XXX.XXX

B 128-191(128.O.O.1-191.255.255.254) XXX.XXX XXX.XXX

C 192-223(192.O.0.1-223.255.255.254) XXX.XXX.XXX XXX

D 224-239(224.0.O.0-239.255.255.255)

E 240-255

图11 IP地址类结构

A类地址用于拥有大量主机的网络;B类地址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C类地址用于小型LAN;D类地址用于多点传送或组的寻址,是广播传输的一种形式,但局限于某个有限区域;E类地址保留使用。

IP地址中还留出了三类网络号,给不连到Internet上的专用网使用,分别用于A、B和C类IP网。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些网络地址作为自己的网络地址。专用地址具体如下:(10.0.0.0-lO.255.255.255);(172.16.O.0-172.31.255.255);(192.168.O.O-192.168. 255.255)。

(3)子网和了网掩码

上述IP地址的分类方法存在不能充分利用IP地址空间的问题。如一些小网络,网络主机很少,申请个C类地址空间也显得太大(最多254个主机),造成地址浪费;其次,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所需网络地址不断增加,因此路由表急剧膨胀,造成路由选择效率低、网络负担重。

为此,TCP/IP采用了子网(Subnet)技术,采用两级地址结构,将IP网络分为更小的单元(子网),把主机地址空间拿出一部分作为子网地址,如图12所示。子网号在网络外是不可见的,仅仅在子网内部使用。子网内部用子网地址进行路由选择,使数据到达正确的信宿机。

图12采用子网的IP地址结构

为了反映出有多少位用于子网号,TC/PIP采用了子网掩码(Mask)。一个子网掩码有32位,其中网络号和子网号部分用二进制l表示,主机号部分用二进制0表示,将子网掩码和IP地址进行“与”运算就可得到网络号和子网号。例如,一个IP地址是128.10.1.O,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则该B类网的第三个8位位组是子网号,网络号是128.10,子网号为1。

4、特殊IP地址

有些IP地址属于特殊情况,地址的含义和使用的方法都不同,其中“-l”表示各

常用的硬件接口及通信协议详解

一:串口 串口是串行接口的简称,分为同步传输(USRT)和异步传输(UART)。在同步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同一个时钟。在异步通信中,接受时钟和发送时钟是不同步的,即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有自己独立的时钟和相同的速度约定。 1:RS232接口定义 2:异步串口的通信协议 作为UART的一种,工作原理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地传输。图一给出了其工作模式: 图一 其中各位的意义如下: 起始位:先发出一个逻辑”0”的信号,表示传输字符的开始。

数据位:紧接着起始位之后。数据位的个数可以是4、5、6、7、8等,构成一个字符。通常采用ASCII码。从最低位开始传送,靠时钟定位。 奇偶校验位:资料位加上这一位后,使得“1”的位数应为偶数(偶校验)或奇数(奇校验),以此来校验资料传送的正确性。 停止位:它是一个字符数据的结束标志。可以是1位、1.5位、2位的高电平。 空闲位:处于逻辑“1”状态,表示当前线路上没有资料传送。 波特率:是衡量资料传送速率的指针。表示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例如资料传送速率为120字符/秒,而每一个字符为10位,则其传送的波特率为10×120=1200字符/秒=1200波特。 3:在嵌入式处理器中,通常都集成了串口,只需对相关寄存器进行设置,就可以使用啦。尽管不同的体系结构的处理器中,相关的寄存器可能不大一样,但是基于FIFO的uart框图还是差不多。

发送过程:把数据发送到fifo中,fifo把数据发送到移位寄存器,然后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往串口线上发送一位bit数据。 接受过程:接受移位寄存器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放到fifo中,接受fifo事先设置好触发门限,当fifo中数据超过这个门限时,就触发一个中断,然后调用驱动中的中断服务函数,把数据写到flip_buf 中。 二:SPI SPI,是英语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并且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芯片的管脚,同时为PCB 的布局上节省空间,提供方便,正是出于这种简单易用的特性,现在越来越多的芯片集成了这种通信协议。

电脑通讯协议

电脑通讯协议 数据格式说明: 0XAF,0XAF:同步头 0X00,0X00:ID码(一般是0X00,0X00) 0XAF:头 0X80,0X00:命令码(上位机发码是0X80,YY,单片几发码给电脑0X00,YY)LEN:数据长度是从LEN开始到CS的数据个数,不包括LEN和CS CS:是验证码,CS前面所有数据之和%0XFF 结束码:0X0D 0X0A 举例: 设置空中参数为9600代码为: AF AF 00 00 AF 80 03 02 04 00 96 0D 0A 读取空中参数代码为: AF AF 00 00 AF 80 04 02 00 00 93 0D 0A //******************************************************************* 02发码设置串口 AF AF 00 00 AF 80 01 LEN XX YY CS 0D 0A XX:01-1200 02-2400 03-4800 04-9600 05-19200 06-38400 07-56700 08-115200 YY:00-无验证 01-偶验证 02-奇验证 答应回码 AF AF 00 00 AF 00 01 LEN XX YY CS 0D 0A XX:01-1200 02-2400 03-4800 04-9600 05-19200 06-38400

07-56700 08-115200 YY:00-无验证 01-验证 02-奇验证 //******************************************************************* 03读串口参数 //读串口参数 //AF AF 00 00 AF 80 02 LEN 00 00 CS 0D 0A //答应参数 //AF AF 00 00 AF 00 02 LEN XX YY CS 0D 0A XX:01-1200 02-2400 03-4800 04-9600 05-19200 06-38400 07-56700 08-115200 YY:00-无验证 01-偶验证 02-奇验证 //******************************************************************* 04设空中参数// //AF AF 00 00 AF 80 03 LEN XX YY CS 0D 0A //XX 01-1200 02-2400 03-4800 04-9600 05-19200 06-38400 07-56700 08-115200 YY=0 //答应参数 //AF AF 00 00 AF 00 03 LEN XX YY CS 0D 0A //XX 01-1200 02-2400 03-4800 04-9600 05-19200 06-38400 07-56700 08-115200

常用无线通信协议

常用无线通信协议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近距无线通信技术有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和红外线数据传输(IrDA).此外,还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距无线技术标准,分别是ZigBee,超宽频,短距通信,WiMedia,GPS,DECT,无线1394和专用无线系统等。 蓝牙(Bluetooth)技术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可为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设备提供廉价的接入服务。蓝牙技术的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其传输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2.4GHzISM频段,提供1Mbps的传输速率和10m 的传输距离。 优势:⑴全性高。蓝牙设备在通信时,工作的频率是不停地同步变化的,也就是跳频通信。双方的信息很难被抓获,防止被破解或恶意插入欺骗信息。⑵于使用。蓝牙技术是一项即时技术,不要求固定的基础设施,且易于安装和设置。 不足:⑴通信速度不高。蓝牙设备的通信速度较慢,有很多的应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⑵传输距离短。蓝牙规范最初为近距离通信而设计,所以他的通信距离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0m。 Wi-Fi(无线高保真)技术 无线宽带是Wi-Fi的俗称。所谓Wi-Fi就是IEEE 802.11b的别称,它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在数百英尺范围内支持互联网接入的无线电信号。Wi-Fi速率最高可达11Mb/s,电波的覆盖范围可达200m左右。 优势:⑴覆盖广。其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穿透力强。可以方便地为整栋大楼提供无线的宽带互联网的接入。⑵速度高。Wi-Fi技术的传输速度非常快,通信速度可达300Mb/s,能满足用户接入互联网,浏览和下载各类信息的要求。 不足:安全性不好。由于Wi-Fi设备在通信中没有使用跳频等技术,虽然使用了加密协议,但还是存在被破解的隐患。 IrDA(红外线数据协会)技术 IrDA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是第一个实现无线个人局域网(PAN)的技术。 IrDA 的主要优点是无需申请频率的使用权,因而红外通信成本低廉。并且还具有移动通信所需的体积小、功耗低、连接方便、简单易用的特点。此外,红外线发射角度较小,传输上安全性高。IrDA的不足在于它是一种视距传输,两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对准,中间不能被其它物体阻隔,因而该技术只能用于 2 台(非多台)设备之间的连接。 优势:⑴无需申请频率的使用权,因此红外线通信成本低廉。⑵移动通信所需的体积小、功耗低、连接方便、简单易用。⑶外线发射角度较小,传输上安全性高。 不足:IrDA是一种视距传输,两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对准,中间不能被其它物体阻隔,因而只用于两台设备之间连接。ZigBee(紫蜂)技术 ZigBee使用2.4 GHz 波段,采用跳频技术。它的基本速率是250kb/s,当降低到28kb/s 时,传输范围可扩大到134m,并获得更高的可靠性。另外,它可与254个节点联网。 优势:⑴功耗低。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两节普通5号干电池可使用6个月以上。⑵成本低。因ZigBee数据传输速率低,协议简单,所以成本很低。⑶网络容量大。每个ZigBee网络最多可支持255个设备。⑷作频段灵活。使用的频段分别为2.4GHz、868MHz(欧)及915MHz(美),均为免执照频段。 不足:⑴数据传输速率低。只有10kb/s~250kb/s,专注于低传输应用。⑵有效范围小。有效覆盖范围为10~75m之间,具体依据实际发射功率的大小和各种不同的应用模式而定,基本上能够覆盖普通的家庭或办公室环境。 UWB(超宽带)技术 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UWB 有可能在10 m 范围内,支持高达110 Mb/s的数据传输率,不需要压缩数据,可以快速、简单、经济地完成视频数据处理。 特点:⑴系统复杂度低,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对信道衰落不敏感,载货能力低。⑵定位精度高,相容性好,速度高。⑶成本低,功耗低,可穿透障碍物。近距离无线传输 NFC(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 NFC采用了双向的识别和连接。在20cm 距离内工作于13.56MHz 频率范围。NFC现已发展成无线连接技术。它能快速自动地建立无线网络,为蜂窝设备、蓝牙设备、Wi-Fi 设备提供一个“虚拟连接”,使电子设备可以在短距离范围进行通讯。 特点:NFC的短距离交互大大简化了整个认证识别过程,使电子设备间互相访问更直接、更安全和更清楚,不用再听到各种电子杂音。NFC 通过在单一设备上组合所有的身份识别应用和服务,帮助解决记忆多个密码的麻烦,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保护。此外NFC 还可以将其它类型无线通讯(如Wi-Fi 和蓝牙)“加速”,实现更快和更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IC卡通信协议详解(7816-3)

目录 第一章IC卡通信过程整体归纳 (1) 第二章IC卡的电气特性 (3) 1.IC卡的触点分配 (3) 2.IC卡的电气特性 (3) 2.1 VCC (3) 2.2 I/O (3) 2.3 CLK (3) 2.4 RST (3) 2.2 VPP (3) 第三章IC卡的操作过程 (4) 1、IC卡操作的一般过程 (4) 2、卡激活 (4) 3、冷复位 (4) 4、热复位 (5) 5、时钟停止 (6) 6、去激活 (6) 第四章复位应答 (8) 1、异步字符 (8) 1.1 字符结构 (8) 1.2 错误信号和字符副本 (8) 2、复位应答 (9) 2.1 复位应答的序列配置 (9) 2.2 复位应答的结构和内容 (11) 第五章协议和参数选择 (14) 1.PPS协议 (14) 2.PPS请求的结构和内容 (14) 3.成功的PPS交换 (14) 第六章异步半双工字符传输协议 (16) 1、命令的结构和处理 (16) 2、过程字节 (16) 3、NULL字节 (16) 4、确认字节 (16) 5、状态字节 (17) 第七章异步半双工块传输 (18) 1.数据块块帧结构 (18) 2.起始域 (18) 3.信息域 (18) 4.终止域 (19) 5.信息域尺寸 (19) 6.等待时间 (19) 7.数据链路层字符成分 (20) 8.数据链路层块成分 (20) 9.链接 (20)

第一章IC卡通信过程整体归纳 根据协议,IC卡的操作信息交互流程大概为(见图1): (1)接口设备能够控制IC卡各IO引脚使其激活。 (2)接口设备给卡发送复位信号使卡复位启动。 (3)卡要向接口设备发送复位应答信号,将通信中必要的相关信息告知接口设备。(4)接口设备对卡进行一次热复位,卡进行复位应答。 (5)接口设备发起一个PPS交互指令,选择要与卡通信的协议和相关参数。 (6)根据选择的协议(T=0或T=1)进行数据的通信。

通讯协议标准

编号: 密级:内部 页数:__________基于RS485接口的DGL通信协议(修改)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华美特科贸有限公司 二○○二年十二月六日

1.前言 在常见的数字式磁致伸缩液位计中,多采用RS485通信方式。但RS485标准仅对物理层接口进行了明确定义,并没有制定通信协议标准。因此,在RS485的基础上,派生出很多不同的协议,不同公司均可根据自身需要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通信协议。并且,RS485允许单总线多机通信,如果通信协议设计不好,就会造成相互干扰和总线闭锁等现象。如果在一条总线上挂接不同类型的产品,由于协议不一样,很容易造成误触发,造成总线阻塞,使得不同产品对总线的兼容性很差。 随着RS485的发展,Modicon公司提出的MODBUS协议逐步得到广泛认可,已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MODBUS的协议规范比较烦琐,并且每字节数据仅用低4位(范围:0~15),在信息量相同时,对总线占用时间较长。 DGL协议是根据以上问题提出的一种通信协议。在制定该协议时已充分考虑以下几点要求: a.兼容于MODBUS 。也就是说,符合该协议的从机均可挂接到同一总线上。 b.要适应大数据量的通信。如:满足产品在线程序更新的需要(未来功能)。 c.数据传输需稳定可靠。对不确定因素应加入必要的冗错措施。 d.降低总线的占用率,保证数据传输的通畅。 2.协议描述 为了兼容其它协议,现做以下定义: 通信数据均用1字节的16进制数表示。从机的地址范围为:0x80~0xFD,即:MSB=1; 命令和数据的数值范围均应控制在0~0x7F之间。即:MSB=0,以区别地址和其它数据。 液位计的编码地址为:0x82~0x9F。其初始地址(出厂默认值)为:0x81。 罐旁表的编织地址为:0xA2~0xBF。其初始地址(出厂默认值)为:0xA1。 其它地址用于连接其它类型的设备,也可用于液位计、罐区表地址不够时的扩充。 液位计的命令范围为:0x01~0x2F,共47条,将分别用于参数设定、实时测量、诊断测试、在线编程等。 通信的基本参数为:4800波特率,1个起始位,1个结束位。字节校验为奇校验。 本协议的数据包是参照MODBUS RTU 通信格式编写,并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改,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另外,还部分参照了HART协议。其具体格式如下: 表中,数据的最大字节数为16个。也就是说,整个数据包最长为20个字节。 “校验和”是其前面所有数据异或得到的数值,然后将该数值MSB位清零,使其满足0~7F 的要求。在验证接收数据包的“校验和”是否正确时,可将所有接收数据(包括“校验和”)进行异或操作,得到的数据应=0x80。这是因为,只有“地址”的MSB=1,所以异或结果的MSB也必然等于1。 本协议不支持MODBUS中所规定的广播模式。 3.时序安排 在上电后,液位计将先延迟10秒,等待电源稳定。然后,用5秒的时间进行自检和测试数据。

网络协议大全

网络协议大全 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它是定义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规则,接收方的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否则一方将无法识别另一方发出的信息,以这种规则规定双方完成信息在计算机之间的传送过程。下面就对网络协议规范作个概述。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它是用于映射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和临时指定的网络地址。启动时它选择一个协议(网络层)地址,并检查这个地址是否已经有别的计算机使用,如果没有被使用,此结点被使用这个地址,如果此地址已经被别的计算机使用,正在使用此地址的计算机会通告这一信息,只有再选另一个地址了。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网络管理协议 它是TCP/IP协议中的一部份,它为本地和远端的网络设备管理提供了一个标准化途径,是分布式环境中的集中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AppleShare protocol(AppleShare协议) 它是Apple机上的通信协议,它允许计算机从服务器上请求服务或者和服务器交换文件。AppleShare可以在TCP/IP协议或其它网络协议如IPX、AppleTalk上进行工作。使用它时,用户可以访问文件,应用程序,打印机和其它远程服务器上的资源。它可以和配置了AppleShare协议的任何服务器进行通信,Macintosh、Mac OS、Windows NT和Novell Netware都支持AppleShare协议。 AppleTalk协议 它是Macintosh计算机使用的主要网络协议。Windows NT服务器有专门为Macintosh服务,也能支持该协议。其允许Macintosh的用户共享存储在Windows NT文件夹的Mac-格式的文件,也可以使用和Windows NT连接的打印机。Windows NT共享文件夹以传统的Mac文件夹形式出现在Mac用户面前。Mac 文件名按需要被转换为FAT(8.3)格式和NTFS文件标准。支持MAc文件格式的DOS和Windows客户端能与Mac用户共享这些文件。 BGP4(Border Gateway Protocol Vertion 4)边界网关协议-版本4 它是用于在自治网络中网关主机(每个主机有自己的路由)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它使管理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简介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简介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 物理层: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 DCE(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数据电路端接设备 #窄宽接入: PSTN (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有6种信道: A信道 4khz模拟信道 B信道 64kbps用于语音数据、调整数据、数字传真 C信道 8kbps/16kbps的数字信道,用于传输低速数据 D信道 16kbps数字信道,用于传输用户接入信令 E信道 64kbps数字信道,用于传输内部信令 H信道 384kbps高速数据传输数字信道,用于图像、视频会议、快速传真等. B代表承载, D代表Delta. ISDN有3种标准化接入速率: 基本速率接口(BRI)由2个B信道,每个带宽64kbps和一个带宽16kbps的D信道组成。三个信道设计成2B+D。 主速率接口(PRI) - 由很多的B信道和一个带宽64Kbps的D信道组成,B信道的数量取决于不同的国家: 北美和日本: 23B+1D, 总位速率1.544 Mbit/s (T1) 欧洲,澳大利亚:30B+2D,总位速率2.048 Mbit/s (E1) FR(Frame Relay)帧中继

X.25 X.25网络是第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也是第一个公共数据网络. #宽带接入: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HFC(Hybrid Fiber,Coaxial)光纤和同轴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网络 PLC:电力线通信技术 #传输网: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 DWDM: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能组合一组光波长用一根光纤进行传送。这是一项用来在现有的光纤骨干网上提高带宽的激光技术。更确切地说,该技术是在一根指定的光纤中,多路复用单个光纤载波的紧密光谱间距,以便利用可以达到的传输性能(例如,达到最小程度的色散或者衰减)。 #无线/卫星: 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作区域多点传输服务。这是一种微波的宽带业务,工作在28GHz附近频段,在较近的距离双向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3G:(3rd-generation,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DBS:(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 Service)直播卫星业务 VAST: 协议:RS-232、RS-449、X.21、V.35、ISDN、FDDI、IEEE802.3、IEEE802.4、IEEE802.5等。 RS-232:是个人计算机上的通讯接口之一,由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电话视频通信协议(协议模板)

A contract is generally a legal act of both parties and can only be established if the parties reach an agreement. Protect the legal rights of both parties after signing. (协议范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视频通信协议(协议模板)

电话视频通信协议(协议模板)说明:合同一般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只有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才能成立。签订合同后依法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议。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 为了满足宽带网用户使用高科技视频通信的需要,促进中国互联网增值业务的发展,_________公司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可视电话视频通信业务。为维护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双方就甲方使用乙方提供的视频通信服务一事,根据国内现时的相关法律、行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以供共同遵照执行: 1.为了保证乙方对甲方的服务质量,甲方必须向乙方提供包括姓名(单位用户则为单位全称)、出生年月、住址(包括邮政编码)、身份证号、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在内的客户资料。若甲方提供的客户资料虚假或不详细,乙方保留向甲方要求进一步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单位用户则为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的权利,必要时有权停止向甲方提供服务,并依法追究甲方的法律责任。乙方保证对甲方提供的身份资料只作提供本协议项下的服务之用,未经甲方授权不向任何第三方公开,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协议号大全

协议号大全 Decimal Keyword Protocol References -------- ------------- ---------------------------- ---------------- 0 HOPOPT IPv6 Hop-by-Hop Option [RFC1883] 1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RFC792] 2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RFC1112] 3 GGP Gateway-to-Gateway [RFC823] 4 IP IP in IP (encapsulation) [RFC2003] 5 ST Stream [RFC1190,RFC1819] 6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RFC793] 7 CBT CBT [Ballardie] 8 EG P 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RFC888,DLM1] 9 IG P any private interior gateway [IANA] (used by Cisco for their IGRP) 10 BBN-RCC-MON BBN RCC Monitoring [SGC] 11 NVP-II Network Voice Protocol [RFC741,SC3] 12 PUP PUP [PUP,XEROX] 13 ARGUS ARGUS [RWS4] 14 EMCON EMCON [BN7] 15 XNET Cross Net Debugger [IEN158,JFH2] 16 CHAOS Chaos [NC3] 17 UDP User Datagram [RFC768,JBP] 18 MUX Multiplexing [IEN90,JBP] 19 DCN-MEAS DCN Measurement Subsystems [DLM1] 20 HMP Host Monitoring [RFC869,RH6] 21 PRM Packet Radio Measurement [ZSU] 22 XNS-IDP XEROX NS IDP [ETHERNET,XEROX] 23 TRUNK-1 Trunk-1 [BWB6] 24 TRUNK-2 Trunk-2 [BWB6] 25 LEAF-1 Leaf-1 [BWB6] 26 LEAF-2 Leaf-2 [BWB6] 27 RDP Reliable Data Protocol [RFC908,RH6] 28 IRTP Internet Reliable Transaction [RFC938,TXM] 29 ISO-TP4 ISO Transport Protocol Class 4 [RFC905,RC77] 30 NETBLT Bulk Data Transfer Protocol [RFC969,DDC1] 31 MFE-NSP MFE Network Services Protocol [MFENET,BCH2] 32 MERIT-INP MERIT Internodal Protocol [HWB] 33 DCCP 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 34 3PC Third Party Connect Protocol [SAF3] 35 IDPR Inter-Domain Policy Routing Protocol [MXS1] 36 XTP XTP [GXC] 37 DDP Datagram Delivery Protocol [WXC] 38 IDPR-CMTP IDPR Control Message Transport Proto [MXS1] 39 TP++ TP++ Transport Protocol [DXF] 40 IL IL Transport Protocol [Presotto] 41 IPv6 Ipv6 [Deering]

通讯方式和通讯协议介绍

目录 一、RS232的串口通讯 (2) 应用 (2) 工作方式 (2) 接口标准 (2) 电路组成 (3) 概述 (3) 简介 (3) 二、RS485串行通讯 (3) 简介 (3) 接口 (4) 电缆 (4) 布网 (5) 区别 (5) 三、串行通信 (6) 概念 (6) 分类 (7) 同步通信 (7) 异步通信 (7) 特点 (7) 形式和标准 (7) 调幅方式 (7) 调频方式 (8) 数字编码方式 (8) 数据传输率 (8) 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 (9) 异步通信协议 (9) 通信协议 (10) 普遍协议 (10) USB (11) IEEE 1394 (11) 相关应用 (12) 四、通讯协议 (12) 简介 (12) 详细介绍 (13) TCP/IP (13) IPX/SPX (13) NetBEUI (14) 通信协议 (14) RS-232-C (14) RS-449 (14) V.35 (15) X.21 (15) HDLC (15) 管理协议 (15) SNMP (15) PPP (16)

一、RS232的串口通讯 应用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微机网络的发展,通信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这里所说的通信是指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因此,通信既包括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也包括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由于串行通信是在一根传输线上一位一位的传送信息,所用的传输线少,并且可以借助现成的电话网进行信息传送,因此,特别适合于远距离传输.对于那些与计算机相距不远的人-机交换设备和串行存储的外部设备如终端、打印机、逻辑分析仪、磁盘等,采用串行方式交换数据也很普遍.在实时控制和管理方面,采用多台微机处理机组成分级分布控制系统中,各CPU 之间的通信一般都是串行方式.所以串行接口是微机应用系统常用的接口。许多外设和计算机按串行方式进行通信,这里所说的串行方式,是指外设与接口电路之间的信息传送方式,实际上,CPU 与接口之间仍按并行方式工作. 工作方式 由于CPU 与接口之间按并行方式传输,接口与外设之间按串行方式传输,因此,在串行接口中,必须要有" 接收移位寄存器" (串→并)和" 发送移位寄存器" (并→串). 在数据输入过程中,数据1 位1 位地从外设进入接口的" 接收移位寄存器",当" 接收移位寄存器" 中已接收完1 个字符的各位后,数据就从" 接收移位寄存器" 进入" 数据输入寄存器" . CPU 从" 数据输入寄存器" 中读取接收到的字符.(并行读取,即D7~D0 同时被读至累加器中). " 接收移位寄存器" 的移位速度由" 接收时钟" 确定. 在数据输出过程中,CPU 把要输出的字符(并行地)送入" 数据输出寄存器"," 数据输出寄存器" 的内容传输到" 发送移位寄存器",然后由" 发送移位寄存器" 移位,把数据1 位 1 位地送到外设. " 发送移位寄存器" 的移位速度由" 发送时钟" 确定. 接口中的" 控制寄存器" 用来容纳CPU 送给此接口的各种控制信息,这些控制信息决定接口的工作方式. " 状态寄存器" 的各位称为" 状态位",每一个状态位都可以用来指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状态或某种错误.例如,用状态寄存器的D5 位为"1" 表示" 数据输出寄存器" 空,用D0 位表示" 数据输入寄存器满",用D2 位表示" 奇偶检验错" 等. 能够完成上述" 串<- -> 并" 转换功能的电路,通常称为" 通用异步收发器" (UART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典型的芯片有:Intel 8250/8251,16550 接口标准 ⑴实现数据格式化:因为来自CPU的是普通的并行数据,所以,接口电路应具有实现不同串行通信方式下的数据格式化的任务。在异步通信方式下,接口自动生成起止式的帧数据格式。在面向字符的同步方式下,接口要在待传送的数据块前加上同步字符。

思科X.25协议详解

C H A P T E R 17Chapter Goals ? Discus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X.25 protocol.? Describe the basic functions and components of X.25.?Describe the frame formats of X.25. X.25 Introduction X.25 is an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ITU-T) protocol standard for WAN communications that defines how connections between user devices and network devices are established and maintained. X.25 is designed to operate effectively regardless of the type of systems connected to the network. It is typically used in the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PSNs) of common carriers, such as the telephone companies. Subscribers are charged based on their use of the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X.25 standard was initiated by the common carriers in the 1970s. At that time, there was a need for WAN protocols capable of providing connectivity across public data networks (PDNs). X.25 is now administered as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y the ITU-T. X.25 Devices and Protocol Operation X.25 network devices fall into three general categories: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 and packet-switching exchange (PS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evices are end systems that communicate across the X.25 network. They are usually terminals, personal computers, or network hosts, and are located on the premises of individual subscribers. DCE devices ar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such as modems and packet switches, that provide the interface between DTE devices and a PSE, and are generally located in the carrier’s facilities. PSEs are switches that compose the bulk of the carrier’s network. They transfer data from one DTE device to another through the X.25 PSN. Figure 17-1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X.25 network devices.

通信服务合同模板(标准版)

编号:GR-WR-19539 通信服务合同模板(标准 版) After negotiation and consultation, both parties jointly recognize and abide by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and elaborate the agreed commitment results within the specified time.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通信服务合同模板(标准版) 备注:本合同书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同时阐 述确定的时间内达成约定的承诺结果。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通信服务协议 为保护乙方的通信权利,维护甲方合法的通信经营权,双方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达成协议如下: 一、协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依法使用电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有权自主选择使用甲方依法开办的固定电话通信业务。 3.有对甲方执行的收费项目和资费标准的知晓权。 4.应当在约定的时限内(全月)缴纳电信费用。 5.登记办理固定电话业务须提供真实、无误的乙方资料,并对乙方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6.乙方名称、结算方式发生变更时,应在一周内办理变更确认手续,因未按时办理变更手续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7.使用的用户终端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取得进网许可证。 8.使用电信网络传输的信息内容及其后果由乙方负责。 9.配合甲方实施的固定电话服务变更。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规定的标准收取各项费用。 2.按照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向乙方提供固定电话服务。并在营业场所公布收费项目和资费标准,并为乙方缴费提供方便。 3.甲方免费向乙方提供火警(119)、匪警(110)、医疗急救(120)、交通事故 报警(122)等紧急电话的接入服务。 4.甲方免费向乙方提供长途话费详细清单查询,并为乙方保留话费信息半年。 5.根据国家关于电话交换设备技术规范书、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对电信计费的有关规定,固定网本地电话不提供详细话单。 6.乙方对缴纳的电信费用有异议的,甲方有义务采取必

通讯协议大全

T C P/I P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IPX/SPX(多用于局域网) 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协议,而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SPP (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顺序包协议)协议 NetBEUI 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或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 网络通信协议: RS-232-C、RS-449、V.35、X.21、HDLC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点到点协议PPP 3G标准: WCDMA(欧洲版)、CDMA2000(美国版)和TD-SCDMA(中国版) Modbus协议 Modbus就是工业控制器的网络协议中的一种 包括ASCII、RTU和TCP

现在Modbus已经是工业领域全球最流行的协议。此协议支持传统的RS-232、RS-422、RS-485和以太网设备。许多工业设备,包括PLC,DCS,智能仪表等都在使用Modbus协议作为他们之间的通讯标准。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网络协议大全 1、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2、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网络管理协议,是TCP/IP的一部分 3、AppleShare protocol(AppleShare 协议) 4、AppleTalk 协议 5?、BOOTP协议(Bootstrap?Protocol)?应用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协议,该协议主要用于有无盘工作站的局域网 6、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通用管理信息协议,它是建立在开放系统互连通信模式上的网络管理协议。相关的通用管理信息服务(CMIS)定义了访问和控制网络对象,设备和从对象设备接收状态信息的方法。 7、 DHCP协议、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应用:在Windows中要启用DHCP协议,只要将IP地址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即可 9、Connection-oriented Protocol/Connectionless Protocol面向连接的协议/无连接协议 10 、Discard Protocol抛弃协议它的作用就是接收到什么抛弃什么,它对调试网络状态

各种通信协议

分层及通信协议 协议软件是计算机通信网中各部分之间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它定义了通信各部分交换信息时的顺序、格式和词汇。协议软件是计算机通信网软件中最重要的部分。网络的体系结构往往都是和协议对应的,而且,网络管理软件、交换与路由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等都要通过协议软件才能发生作用。 一、通信协议 1、什么是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简称协议Protoco l),是指相互通信的双方(或多方)对如何进行信息交换所一致同意的一整套规则。一个网络有一系列的协议,每一个协议都规定了一个特定任务的完成。协议的作用是完成计算机之间有序的信息交换。 通信网络是由处在不同位置上的各节点用通信链路连接而组成的一个群体。通信网必须在节点之间以及不同节点上的用户之间提供有效的通信,即提供有效的接入通路。在计算机通信网中,将这种接入通路称为连接(connection)。建立一次连接必需要遵守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也就是通信网设计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l)为了能在两个硬件设备之间建立起连接,应保证在源、宿点之间存在物理的传输媒介,在该通路的各条链路上要执行某种协议。 如果传输线路使用电话线,则要通过调制解调器将信号从数字转换成模拟的,并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 如果用的是数字传输线路,则在数据处理设备和通信设备之间,必须有一个数字适配器,以便将数字信号的格式转换成两种设备各自所期望的形式。 为了在两个端设备之间互换数据,需要协调和同步,调制解调器和数字适配器必须执行它们自己的协议。 无论是模拟的还是数字的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和数字适配器的状态必须由接到节点上的设备来控制,这里必定有一个物理的或电气的接口来执行这种功能,执行某种适当的协议来达到这一控制目的。 (2)在计算机通信网中,许多信息源都是突发性的(bursty),问题是要利用信息的这种突发性质来降低消耗在线路上的费用,由此开发了许多共享通信资源的技术。所谓共享,是指允许多个用户使用同一通信资源,这就产生了多用户的接入问题。多路接入

RIP路由协议详解

RIP路由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路由信息协议)是使用最广泛的距离向量协议,它是由施乐(Xerox)在70年代开发的。当时,RIP是XNS (Xerox Network Service,施乐网络服务)协议簇的一部分。TCP/IP版本的RIP是施乐协议的改进版。RIP最大的特点是,无论实现原理还是配置方法,都非常简单。 度量方法RIP的度量是基于跳数(hops count)的,每经过一台路由器,路径的跳数加一。如此一来,跳数越多,路径就越长,RIP算法会优先选择跳数少的路径。RIP支持的最大跳数是15,跳数为16的网络被认为不可达。 路由更新RIP路由协议中路由的更新是通过定时广播实现的。缺省情况下,路由器每隔30秒向与它相连的网络广播自己的路由表,接到广播的路由器将收到的信息添加至自身的路由表中。每个路由器都如此广播,最终网络上所有的路由器都会得知全部的路由信息。正常情况下,每30秒路由器就可以收到一次路由信息确认,如果经过180秒,即6个更新周期,一个路由项都没有得到确认,路由器就认为它已失效了。如果经过240秒,即8个更新周期,路由项仍没有得到确认,它就被从路由表中删除。上面的30秒,180秒和240秒的延时都是由计时器控制的,它们分别是更新计时器(_updateTimer)、无效计时器(Invalid Timer)和刷新计时器(Flush Timer)。 路由循环距离向量类的算法容易产生路由循环,RIP路由协议是距离向量算法的一种,所以它也不例外。如果网络上有路由循环,信息就会循环传递,永远不能到达目的地。为了避免这个问题,RIP等距离向量算法实现了下面4个机制。 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水平分割保证路由器记住每一条路由信息的来源,并且不在收到这条信息的端口上再次发送它。这是保证不产生路由循环的最基本措施。 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当一条路径信息变为无效之后,路由器并不立即将它从路由表中删除,而是用16,即不可达的度量值将它广播出去。这样虽然增加了路由表的大小,但对消除路由循环很有帮助,它可以立即清除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任何环路。 触发更新(trigger update)。当路由表发生变化时,更新报文立即广播给相邻的所有路由器,而不是等待30秒的更新周期。同样,当一个路由器刚启动RIP 路由协议时,它广播请求报文。收到此广播的相邻路由器立即应答一个更新报文,而不必等到下一个更新周期。这样,网络拓扑的变化会最快地在网络上传播开,减少了路由循环产生的可能性。 抑制计时(holddown timer)。一条路由信息无效之后,一段时间内这条路由都处于抑制状态,即在一定时间内不再接收关于同一目的地址的路由更新。如果,路由器从一个网段上得知一条路径失效,然后,立即在另一个网段上得知这个路由有效。这个有效的信息往往是不正确的,抑制计时避免了这个问题,而且,当一条链路频繁起停时,抑制计时减少了路由的浮动,增加了网络的稳定性。 即便采用了上面的4种方法,路由循环的问题也不能完全解决,只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减少。一旦路由循环真的出现,路由项的度量值就会出现计数到无穷大(_countto Infinity)的情况。这是因为路由信息被循环传递,每传过一个路由器,度量值就加1,一直加到16,路径就成为不可达的了。RIP路由协议选择16作为不可达的度量值是很巧妙的,它既足够的大,保证了多数网络能够正常运行,又足够小,使得计数到无穷大所花费的时间最短。 邻居有些网络是NBMA(Non-Broad_cast MultiAccess,非广播多路访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