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手册(1)

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企业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建立和保存进货查验记录,向供货者索取许可证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和与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明文件; (二)对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企业应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 (三)企业采购进口需法定检验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向供货者索取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四)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所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应与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 -1-
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一)企业应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 (二)企业应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记录,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 (三)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各种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领用出库等记录; (四)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 (五)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 (六)企业生产现场,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避免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现场人员应进行卫生防护,不应使用回收食品等。 -2-
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一)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出厂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包括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记录内容; (二)企业的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 (三)企业委托其他检验机构实施产品出厂检验的,应检查受委托检验机构资质,并签订委托检验合同; (四)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五)企业应具备必备的检验设备,计量器具应依法经检验合格或校准,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试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六)企业自行进行产品出厂检验的,应按规定进行实验室测量比对,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 (七)企业应按规定保存出厂检验留存样品。产品保质期少于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2年的,保存期限不

得少于2年。 -3-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一)企业应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 (二)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建立销售台 帐企业应对销售每批产品建立和保存销售台帐,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检验合格证号、交付控制、承运者等内容。 企业标准执行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一)企业标准应按规定进行备案; (二)企业应收集、记录新发布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参加相关培训,做好标准执行工作。 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不安全食品自主召回、被责令召回的执行情况的记录,包括:企业通知召回的情况;实际召回的情况;对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的记录;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向当地政府和县级以上监管部门报告召回及处理情况。 -4-
从业人员健康和培训应符合相关 法律法规规定 (一)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保存对直接接触食品人员健康管理的相关记录; (二)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1、对产品售出后进行追踪,保证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召回,并及时反馈到生产中,确保对消费者负责和保持企业良好形象。 2、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的销售、储存及流通等环节。 3、质检部负责产品的定期追踪。销售部负责处理客户投诉,并对生产质量问题的产品组织召回,质检部对产生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分析和纠正。 4、(1)质检部通过保留样品,对售出、储存的产品进行质量复查。追踪方法主要对应样品、产品标识、生产日期等, -5-
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的质量得到有效的跟踪。当发生客户投诉时,销售部应及时反馈到生产部,并做好相关记录。 4(2)当产品在销售、储存、顾客投诉及追踪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时,销售部应同质检部及时沟通,并及时通知仓库,仓管应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和标识。对已出售的产品,销售部主管通知相关客户并及时召回。质检部应对不合格品分析产生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以后不再发生类似情况。不合格品对消费者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危害由厂长作出妥善处理。 仓库管理制度 1、 为确保产品原有数量和品质,对产的搬运、储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过程有效控制。 2、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从原料入库到成品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 3、 仓

库管理元负责组织原料、辅料、成品的储存和防护及交付。质检部负责对原料、产品进行管制和标识,确保库存原料,产品检验合格。 4、 (1)所有原材料的入库,必须填写(原材料检验报告),经检验合格后,由化验员签名交仓管员,仓管员执行收货。如出现货不对样,货样不统一和损耗数,则立即上报经办业务人员作出相应处理。 -6-
(2)原材料出仓时,必须填写(领料单)方可领出原材料生产。所有成品出库必须要取得由销售部开具“出货单”。仓管员出仓时,应同时同提货人货司机清点货物,货物出完后,提货人或司机应在出仓放行条上签收,方可出仓。 (3)货物出仓如属退货的,经仓管员核对后,并写明原因、客户、单品、品名、数量,再开具出仓单,后业务部统计。仓库的任何货物进出仓必须由仓管员经办,任何无正当手续的进出仓库物均属无效,仓管员有权拒绝办理。 (3)如无进出仓有关规定手续的,进出仓行为属违法行为,一经发现交给司法有关部门处理。仓库必须规划明显,货物必须堆放整齐,并确保帐物相符。仓库货物的收发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以确保货物在有效期内得到合理使用 (4)必须按“卫生管理制度)要求,保证仓库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夏季库温度应控制在27度以下,相对湿度不得超过75%。 化验室管理制度 1、 为了有效地加强化验室的管理,确保正常安全地对产品进行有效、准确的检验。 2、 化验室负责人负责化验室的管理;化验员负责按本制度执行; -7-
3、 化验室必须配备温度计、防湿用的干燥剂、干燥器等设备。用电线路设计的负载能力要大于化验室人设备的总用电量,防止过荷运行或线路短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对有强腐蚀性、易挥发、避光保存的药品和试剂要严格按说明书规定存放,防止药品或试剂互相污染或发生化学反应。标准物质(基准级试剂、分析纯试剂、化学纯试剂和已标定的标准溶液等)要用专用的器具存放,防止进入其它杂质或受潮。 4、 化验室仪器设备要严格按设计和操作要求摆放,设备或仪器开启后必须专人看管,化验过程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化验室主要对产品出店前检验,化验员到包装车间抽取当天的成品样本,分别进行出店检验和留样,检验项目有感官指标、容量,检验合格才能出店,并出具“产品检验报告”,作为技术资料存档。保持化验室内卫生清洁,及时清洁化验后的仪器和设备。非化验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化验室;下班时工作人员应随手关闭所有设备的电源和总开关,关好门窗。

-8-
关键控制操作规程 工序 操作规程 质控方法 质控人员 原材料验收 仓管通知质检员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发出报告书给仓库管理员,不合格的则按有关规定执行。 按原材料内控标准进行检验。不合格品按有关规定执行。 仓库管理员检验员 原料准备 仓库按生产计划发放材料至生产班组,班组长收到材料后必须核对签名验收。生产前对内包装材料进行紫外线杀菌 生产班组应对原材料核对数量及重量,确认后签名 质量监督员质检员 称称量、配料、混合(关键控制工序) 按不同品种进行合理配料,配料前先核对好原辅料。按要求用台称进行逐个原辅料的称量。把备称量好物料倒入搅拌机中,按照操作规程,经行总混。总混设定为20分钟。混合好的物料装入装放胶桶内交下道工序。 严格按配方投料,加剂应符合GB2760的要求。注意生产前后对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及生产场地的清洁卫生,保持地面干净,物品摆放整齐。 质量监督员质检员 包装入库 按品种要求安装好包装膜调好包装机温度、速度。包装、装箱过程中,品种、数量、重量要准确,品种标识、生产日期等保持清晰。产品包装检验后必须放置合格证。进仓库轻堆轻放,存放地方要通风干爽。 按规格经行包装,调节包装封口要紧密,不漏气。检查标签、合格证、生产日期等是否齐全。质检员按内控标准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书,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执行。进仓后分类堆放,注意仓库卫生环境。 车间质量监督员操作工人仓管 -9-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考核办法 1、 目的 对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实施严格考核,确保有关部门和人员都严格执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检查考核。 3、 职责 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检查考核。 4、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严格工艺纪律是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正常生产秩序、确保产品质量、进行安全生产、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保证。本厂全体人员都应严格执行工艺纪律。 5、 工艺纪律的主要内容 5.1厂领导及职能部门的工艺职责: (1)建立和健全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制定完整、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制定完整、有效的工艺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2)工艺文件必须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安排必须以工艺文件为依据,做到均衡生产; (4)凡投入生产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5)设备必须能正常运转、安全、可靠; (6)工艺装备应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计

量器具应周期检定,确保量值准确、统一; (7)工人初次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做到定人、定机、定工种。 5.2生产现场工艺纪律: (1)操作者要认真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按工艺文件和有关标准进行生产。严格执行工艺参数并予以记录,存档备查。 (2)大型设备的操作者和电工等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必须经验证、鉴定合格后纳入工艺文件方可正式使用; (4)生产现场应做好定置管理和文明生产。 6、工艺纪律的考核 6.1生产技术部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进行检查考核,一般每季检查考核一次。 6.2工艺纪律主要考核内容 (1)工艺文件的贯彻情况; (2)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完好情况; (3)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情况; (4)定人、定机、定工种的符合情况; (5)定置管理和文明生产情况等。 6.3工艺纪律检查考核记录由生产技术部归档保管。 -10-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0目的 为了有效地加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确保安全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2.0范围 生产各车间 3.0职责 3.1车间主管负责车间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 3.2质检部主管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4.0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制度 4.1采购食品添加剂必须按规定进行严格的索证和验收制度。 4.2食品添加剂入库后要专人管理,设立专柜(防盗锁柜),出入库要做好严格的登记。 4.3领料必须由生产部批准后,方可到库房按量进行领取。 4.4各添加剂使用单位必须做好使用登记。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使用。 4.5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 4.6未使用完的添加剂及时退回库房。 4.7禁止使用和保存过期的食品添加剂,过期的食品添加剂,交有关部门按特殊垃圾处理。 5.0本企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限量要求 添加剂名称 食品名称/分类 功能 使用量(g/kg) 备注 二氧化硅 固体饮料 抗结剂 12 日落黄 固体饮料 着色剂 0.3 诱惑红 固体饮料 着色剂 0.3 亮蓝 固体饮料 着色剂 0.15 -11-
不合格管理办法 1、 概述 对不合格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防止不合格再次出现。 2、 职责 2.1质检部负责不合格的管理 2.2有关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的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质检部负责跟踪验证。 3、不合格范围 (1)产品不合格,包括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合格: (2)工作不合格:包括管理工作不合格、技术工作不合格、过程不合格、体系不合格等不合格 4、本厂通过检查、考核、检验、

验证、审核、用户走访、信息反馈、接收投诉等方式发现存在的不合格。 5、产品不合格处理 5.1不合格品由质检部负责鉴别、标识、记录并通知责任部门和报告厂领导。 5.2责任部门应将不合格品隔离存放并加以明显标志。 5.3质检部组织质管、质检、技术、生产、供应等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分析原因,明确责任,确定处理措施并报厂领导批准。 5.4对不合格半成品一般采取一下措施: (1)返工 (2)报废 5.5对辅料、包装材料不合格一般采取一下措施: (1)退货 (2)让步接收; (3)报废 5.6对不合格的源水要停用。 5.7对不合格成品要进行报废 5.8责任部门针对不合格原因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质检部进行跟踪验 6、工作不合格的处理 6.1有关部门在检查、考核、用户走访、信息反馈、接受投诉等方式发现 存在工作不合格时应及时报告质检部,填写不合格通知单交责任部门。 6.2责任部门调查分析原因,明确责任,确定处理措施并报厂领导批准。 6.3责任部门针对不合格原因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质检部进行跟踪验证。 7、厂长酌情对责任人员进行教育和适当处理 -12-
质量管理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