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船工号子

川江船工号子
川江船工号子

川江船工号子

32、为了吃穿哪管它(拉纤歌)

金鸡叫,天刷白,怀抱幺儿难舍得

为了吃穿哪管它,如今世道一片黑。

33、腰杆活动有钱用(过滩号子)

头桡号子二桡力,三桡四桡要摞齐;

尾二弟兄雄威振,搬脱流水就松刑。

山又高来路又窄,鞋尖小脚走不得,

背时幺妹莫犟性,崴断金莲要流血。

石夹路,过河路,拐弯路,

腰杆活动才有钱用。

34、数月令(下水号子)

正月里来把龙灯耍,二月里来把风筝扎,

三月清明把坟挂呀,四月里秧子满田插,

五月里龙船下河坝,六月里花扇手中拿,

七月里烧沱黄泥巴,八月里来就看月华,

九月里来是菊花坝,十月里来把灰笼夹,

冬月里柑子瓣瓣大,腊月里家家把年猪杀。35、为儿为女把船拉(拉纤歌)

手爬石岩脚蹬沙,为儿为女把船拉。

脸朝黄土背朝天,赤脚光膀心发酸。

36、卷走桡片淹死郎(拉纤歌)

太阳落山又落黄,情妹出来晾衣裳,

衣裳搭在手腕上,手把竹杆哭一场。

问你情妹哭啥子?别人有郎我无郎,

只因去年发大水,卷走桡片淹死郎。

37、明珠常在草下埋

明珠一颗落沧海,划船划到东瀛台,

灵芝长在瀛台上,明珠常在草下埋。

38、南津关

南津关一过就过了关,三溜子上水是一长潭。

下面就是纱帽山,芝麻绿豆我们一齐办。

整几碗水酒好弯船。

39、峡江歌师

峡江歌师爱唱歌,要几多来有几多。

树上挂的歌成串,岩里绕的歌成砣。

唱了还有一脑壳。

40、装载白米下綦江

新进船儿十八仓,装载白米下綦江,

綦江大街来买米,脚踏船头手把仓,

顺手抓把白米看,一无稗子二无糠。

41、好耍不过少年郎

高高山上一堵墙,一脚丞了栽高粱,

好吃不过高粱酒,好耍不过少年郎。民间艺术大师陈邦贵演唱的船工号子

42、船工苦(1)

脚蹬石头手扒沙,八股索索肩上拉。

打霜落雪天下雨,一年四季滩上爬。

周身骨头累散架,爬岩跳坎眼睛花。

头佬打来头佬骂,眼泪汪汪往前爬。

凶滩恶水船打烂,船工淹死喂鱼虾。

丢下父母和儿女,挨饿受冻眼哭瞎。

43、船工苦(2)

想我们,船工苦,生活悲惨,

风里来,浪里去,牛马一般;

拉激流,走遍了,悬岩陡坎,

头老打,头老骂,血汗吸干;

衣无领,裤无裆,难把人见,

生了病,无人管,死在沙滩;

船打烂,葬鱼腹,尸体难见,

抛父母,弃儿女,眼泪哭干……

44、纤绳

一根纤绳九丈三,父子代代肩上栓;

踏穿岩石无人问,谁知纤夫心里寒。

纤夫尸骨埋江底,老板年年添新船……

45、说江湖

爹妈生我一尺五,七岁送我把书读,

读书又怕挨屁股,丢了书本跑江湖。

说江湖来道江湖,哪州哪县我不熟,

买卖要数重庆府,买不出都卖得出,

荣隆二昌出麻布,内江又把白糖出,

自流贡井盐巴好,宜宾芽菜香满屋,

温江酱油保宁醋,丰都又出豆腐乳,

长寿饼子灰面做,涪州露酒胜姑苏,

大头菜出顺庆府,粼水界牌出包谷,

万县赶船下夔府,凑盐矶又摆八阵图,

船过巫山没得路,半岩现出风箱炉。

46、清风吹来凉悠悠

清风吹来凉悠悠,连手推船下涪州。

有钱人在家中坐,哪知穷人忧和愁。

推船本是苦中苦,风里雨里走码头。

闲言几句随风散,前面有个观音滩。

观音菩萨莫得灵验,不使劲来过不了滩。

你我连手个个是英雄汉,攒个劲来搬上前。

平水号子要换一换,捏紧桡子冲过滩。

47、一说江南牡丹红

江南牡丹朵朵红,二郎广州降孽龙,

三人结拜情义重,四海龙王在水中,

伍子胥临潼斗过勇,六国苏秦把相封,

七岁安安把米送,八仙过海显神通,

久走江湖人尊重,十载寒窗要用功。

48、西陵峡(1)

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49、西陵峡(2)

西陵峡上滩连滩,崖对崖来山连山,

青滩泄滩不算滩,最怕是崆岭鬼门关;

船过西陵人心寒,一声号子过了青滩;

一声号子一身汗,一声号子一身胆……

50、重庆城门

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

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

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

洪崖门,广船开,杀鸡敬神。

临江门,粪码头,肥田有本。

太安门,太平仓,积谷利民。

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

金汤门,木棺材,大小齐整。

南纪门,菜篮子,涌出涌进。

凤凰门,川道拐,牛羊成群。

储奇门,药材帮,医治百病。

金紫门,恰对着,镇台衙门。

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报准。

仁和门,火炮响,总爷出巡。

定远门,较场坝,舞刀弄棍。

福兴门,溜跑马,快如腾云。

东水门,有一个,四方古井,

正对着,真武山,鲤鱼跳龙门。

51、情妹下河洗衣裳

二四八月天气长,情妹下河洗衣裳;

清水洗来未汤浆,情哥穿起好赶场。

52、卷走桡片淹死郎

太阳落坡四山黄,情妹出来晾衣裳;

衣裳搭在手腕上,手把竹竿哭一场。

问你情妹哭啥子,别人有郎我无郎;

只因去年发大水,卷走桡片①淹死郎。

注:①“桡片”即船桨。

53、幺妹洗衣裳

今天出门好灵光,看到幺妹洗衣裳。

手中拿根棰衣棒,活像一个孙二娘。

打得鱼儿满河跑,打得虾子钻裤裆。

唯独对我咪咪笑,惹得哥哥我心发慌。

54、唱川江

旱八阵,水八阵。生罗阵,死罗阵。

遇到陆逊来破阵,他今破的死罗阵。

燕窝石,两铁柱,粉壁墙,

孟良梯,倒挂和尚半崖里。

推黑石,望黛溪,一声号子下猫溪。

油碴碛,女拐子滩,错开峡,在南岸,

娑罗树,斩龙台,烧火佬对门升子岩。

龙拖拖渡下马滩,红石梁,望巫山,

巫山有个孤王沱,喊不得号子打不得锣,

龚家坊的猴子多。跳石的豆腐下不得河。

老鼠锉,不算恶,金盔银甲二面把,

青石洞,两条河,荒草背,不算狠,

石头发漩赛锅坑。

蟒蛇寨,雄黄山,不惊不觉碚石过。

鳊鱼溪,两交界,四川走到湖北来。

下面又是铁棺材。冷水碛,富类碛,

楠木园里好猪蹄。楠木园里的猪蹄下的大,

梁家棚的柚子赛朱砂,火眼石出的老南瓜。不惊不觉出三峡,官渡口新官把税查。

西襄口,望夫砣,东襄口的炭元子装过河。好一个巴东县,衙门像猪圈,堂上打板子,河下听得见。

屋檐洞,宝塔汀,横梁子的梨子多。

推了大磨推小磨。

黄泽桥,黄石窝,牛口三旋不算恶,

八斗滩推要撞砣。张家溪,白水河,

月亮太阳相对着,九子连母撵下河。

山头角,对青滩,七姐妹下面柳树湾。

陵站碛,卢家坊,两个幺姑唾涎沫。

高石背,生得低,树坪山上出柿子。

曾五碛,墩子石,黄鳝洞,斗棚子,

九莲灯,没有亮,一个老虎睡哒望。

人头石,生得恶,站在水里各泅各。

方滩坳滩对口滩,乌牛乌石在河中间。

和尚牵白马,无事观莲花,

心里想要吃鸡蛋,点起灯亮去找它。

罗家碛,蚂蟥砣,楚王就在对面坐。

推石门,抬兵盘,下面又是鲢鱼山。

仁爱石,上尾滩,窑湾溪,浅盏窝,

香溪的煤炭真是多。

木乃河,耍和尚,晒花碛,磨刀滩,

牛脑壳石在河中间,兵书宝剑抬头望。

锁住山,米仓口,蟒蛇倒挂一声吼。

霸王滩,对白沱,太公把钓生得确,

白狗藏在杨家砣。

青滩不算鬼门关。鸡尖石,生得高,

豆子石上浪滔滔。

凤凰展翅珍珠角,庙河地方好靠船,

大、二、三珠把河拦,崆岭赛过鬼门关。

上六角,下六角,红石凶水真正恶。

唐家姐妹生得巧,盐须晒在仙人桥。

寡母子爬在桥上看,狮子龙灯玩得欢。

心里又想看灯影,西游记的确打得好。

红碛、黄猫喂不家,野人把它管住了。

一根银丝把野人拴,母猪吃了一个嘴巴光。白家嘴,南津关,不警不觉出了川。

尊声客人你听着,西坝靠头把税查,

到达宜昌好玩耍!

川江号子教案

《川江号子》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意象解读诗歌。 在读中体会诗的感情。 提高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步骤: 导入 1、让学生挺歌曲《船工号子》提问:什么是号子? 号子: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流传于中国各地。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一些协作性较强而劳动动作在节奏、速度上经常变化的集体劳动,需要步调一致、动作协调,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号令,动作就会参差不齐、力量分散,劳动就无法顺利进行。劳动号子就是人们在这类劳动场合,为了统一节奏、协调动作、激发劳动热情和缓解疲劳而唱的一种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 劳动号子曲调高亢激奋,节奏沉稳有力,调式调性变化频繁。一领众和或众人齐唱,变化多端。在节奏较缓的劳动中,“领”句较长,“合”句稍短。而在较为紧张的劳动中,领句、合句都十分短促。另外,多数情况下,领句唱完之后,合句再接唱,但也有合句在领句结束以前就进入的,两个声部由此构成重叠状态。这种劳动号子虽然也有曲调,但主要还是强调节奏以便人们在同一的有规则的节奏中进行劳动。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劳动号子的歌唱以吆喝呐喊的特点,因此,民间习惯称它为“吆号子”、“喊号子”和“哨子”等。 一、走近作者 1、你了解蔡其矫吗? 作者简介蔡其矫(1918.12.12——2007.1.3)著名诗人,福建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1918年12月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紫帽镇园坂村,幼年随家迁居印尼泗水,少时回国读书、生活,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1年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教书,以诗歌《肉搏》成名,上世纪50年代诗歌《雾中汉水》、70年代《祈求》曾闻名遐迩。出版《回声集》《涛声集》《祈求》、《福建集》、《迎风》、《醉石》、《诗歌回廊八册》等共22本单合本诗集。 二、读诗方法:音读意读情读美读 1、音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与词的关键,读出句与句间的自然连接。 诵读技巧:音读,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调控得体。 2、意读 以理解诗歌意义、内容为目的,借助诗歌意象把握诗歌。 诵读技巧:“意读”声中见人,语中见事,语调变通。 破译意象(学生边读边划出体会到的意象) (1)意象是诗歌的精灵 (2)品味语言-感悟主题-破译意象 理解诗歌,就要破译诗歌中的意象内涵,《川江号子》采用的是两类意象,请同学们破译“呼号”、“回声”、“吆喝”、“长啸”、“悬岩”、“漩涡”、“木船”“桨”“云”“树”“野庙”“闪电”“雨点”“血泪”的具体内涵.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资料 川江号子是川渝地区川江流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传统民间歌唱形式。四川东部和重庆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2006年5月20日,川江号子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中文名川江号子遗产类别传统音乐申报地区四川,重庆非遗级别国家级批准时间2006年遗产编号Ⅱ-24 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这一带航道曲折,山势险峻,水急滩多,全程水位落差较大,特别是经险要的三峡出渝,船工们举步维艰。川江号子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又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又包括拖扛号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二流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下滩号子等,因此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2] 历史渊源 巴蜀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交通不便,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小的船有几个船工,大的有二三十个船工。艄翁又称驾长,是一船之主,众船工皆听艄翁指挥。在明、清时期,是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 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如船行下水或平水时,要唱"莫约号子"、"桡号子"、"二流摇橹号子"、"龙船号子"等,此类号子音调悠扬,节奏不快,适合扳桡的慢动作,也是船工在过滩、礁的紧张劳动后,得以体力精力上的劳逸调剂;闯滩时,唱"懒大桡号子"、"起复桡号子"、"鸡啄米号子",此类号子音调雄壮激烈,具有强烈的劳动节奏特点,以适应闯滩的行船需要;船行上水拉纤时,要唱"大斑鸠号子"、"幺二三号子"、抓抓号子"、"蔫泡泡号子",此类号子一般旋律性强,拉纤时船工很累,为缓解紧张情绪、统一脚步和力点集中的需要而形成了音乐特点;过险滩时,要唱"绞船号子"、"交加号子"、此类号子以激烈、雄壮的音调为特点。 艺术特色 号子计有四平腔数板、懒大桡数板、起复桡数板、快二流数板、落泊腔数板等不同的腔型类别。这些腔调中,号子头的领唱部分,节奏在规范中又有变化,小腔花音使用较多,带有一定的即兴成分,故有十唱十不同的说法,但总体上具有雄壮激越的音调,又有悦耳抒情的旋律,在行船中起着统一摇橹扳动作和调剂船工急缓情绪的作用。给在三面临水、一面朝天的环境中,给贫苦的船工带来一点欢乐。 据载,川江号子有26种词牌,百多首唱词,极为丰富多彩:多种“数板”的唱词,往往是由号子头(领唱号子的船工)即兴编唱,号子头根据其嗓音,分为洪亮粗犷浑厚的“大筒筒”、高亢清脆的“边音”等不同流派。根据船所行水势的缓急,号子头所唱号子的名称和腔调皆有所不同,时而舒缓悠扬,时而紧促高昂,时而雄壮浑厚,大气磅礴,震撼人心。千百年来,这些号子流传下来,形成一种历史悠远的传统,所以川江号子又有“长江文化的活化石”之称。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川江号子》 Word版

《川江号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诗歌中的两类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诵读体会情感;合作探究分析意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律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保护。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的两类意象。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播放号子音乐,创设情境) 总有些声音让人难忘,总有些生命让人敬畏;总有些声音让人震动,总有些生命让人震撼。今天就让我们去倾听一曲雄浑悲壮的川江号子,去感受川江舟子生命的律动。 二、初读感知,体会基调 学生自读、抽读、个读。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体会诗歌节奏和情感基调。 明确:本诗感情基调为慷慨而悲壮 三、精读探究 1、学生先勾划诗歌意象 2、分类意象 (1)视觉意象:悬岩漩涡浆云树野庙船浪潮 作用:直接描写船夫,侧面烘托号子,使人叹息、叹服。 (2)听觉意象:呼号回声吆喝长啸 作用:描写号子,突出号子的悲壮。 (3)总结:两类意象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视听的双重震撼。 (4)提升:意象能把抽象情感演绎得具体可感,多个意象组合,形成意象群, 可扩大了诗歌的包容量,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知人论世,分析情感 简介 蔡其矫(1918.12.12——.1.3)1940年至1942年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教员;1945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军事报导参谋;1949年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情报总署东南亚科长;1952年至1957年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教员、教研室主任;1958年汉口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部长;1959年福建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

长寿古镇项目简介

长寿古镇项目简介 重庆长寿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详情查询:https://www.360docs.net/doc/1b17330904.html,

一、项目背景 在国家号召进行旅游文化产业二次创业的背景下,各地区都纷纷依托各自的文化资源条件,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我们长寿区的几大旅游资源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开发,随着区内几大工业园区的建成、市区品质的不断提升,这些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打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区委、区政府对这些项目的开发高度重视。双方达成共识,在菩提山东面建设文化旅游古镇“长寿古镇”。 二、项目概况 1、规模:项目占地2000亩。古镇核心区占地800亩,建筑容积率小于0.7。其于1200亩为纯商住小区,建筑容积率小于等于1.15。总建筑面积为140万平方米,总投资43亿元。項目将于2010年10月开工并于2015年12月完工,其中古镇核心区于2013年12月完工。 2、地理位置 重庆市长寿区位于重庆市东部,三峡上游,距重庆市中心40公里。地处重庆腹心地带,襟长江而临重庆主城,居渝东而挟三峡库区,史称“膏腴之地,鱼米之乡”。因其“东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而得名。高速公路和轻轨列车的通车,长寿到重庆市中心的时间将只需20分钟,长寿必将成为重庆的后花园。项目用地东接长寿区桃花新城,南接老城区,

西、北紧接菩提山旅游区。 3、气候条件 长寿区位于东经106度49分至107度2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2分之间。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7.7度,最高年20.4度,最低年16.7度。常年平均降水量1165.2毫米。常年日照1145.1小时。 4、历史文化 早在7千多年前,长寿境内就有土著民族居住。至周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巴人在四川东部建立“巴国”,定都今重庆,长寿时称巴国枳邑;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灭巴建巴都郡,设枳县,长寿地属枳县;蜀汉时设长安县(属枳县);北周时废枳县并入巴县;唐代武德二年,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定名为乐温县,隶属涪州;明代洪武六年,明玉珍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将乐温县改名为长寿县。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 5、旅游资源 (1)长寿地处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即可作为三峡旅游的结束站,也可作为三峡旅游的起始站。 (2)拥有西南地区最大(65平方公里)的人工湖长寿湖风景区。 (3)有千古一帝秦始皇为表彰巴寡妇清为国采矿炼丹之

川江号子 精品教案

川江号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能通过意象解读诗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解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生命的律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保护。【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正确解读意象; 【教学难点】 诗歌语言的赏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总有些声音让人难忘,总有些生命让人敬畏;总有些声音让人震动,总有些生命让人震撼。今天就让我们去倾听一曲雄浑悲壮的川江号子,去感受川江舟子生命的律动。 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蔡其矫:福建晋江人,有诗集《回声集》《涛声集》《倾诉》等。本诗写于1958年,诗成之后诗人饱受责难。在当时,诗界几乎都沉迷于对大跃进的乐观歌唱,作者于长江汉水,却听到了另一种属于悲歌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类,但同时也是正直的呼喊。 三、范读诗歌,体会基调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体会诗歌节奏和情感基调。 明确:本诗感情基调为慷慨而悲壮 四、学生齐读,分类意象 1.学生先勾划诗歌意象 2.分类意象 (1)视觉意象:悬岩漩涡浆云树野庙船浪潮 作用:直接描写船夫,侧面烘托号子,使人叹息、叹服。

(2)听觉意象:呼号回声吆喝长啸 作用:描写号子,突出号子的悲壮。 (3)总结:两类意象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视听的双重震撼。 (4)提升:意象能把抽象情感演绎得具体可感,多个意象组合,形成意象群,可扩大了诗歌的包容量,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五、自读文本,发现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解读诗歌。 2.有疑难问题及时提出,其他学生帮助解答,老师点拨总结。 问题预设: (1)碎裂人心该怎样理解? (2)从诗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一种昂扬,一种奋进,这号子是壮烈的。但诗人为什么说“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3)“生命最凶猛的浪潮”该怎样理解? (4)“闪电”“雨点”该怎么理解? (5)终生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中“英雄”该怎么理解? 小结:川江号子—强悍的生命意志—“生命中最凶猛的浪潮” 川江舟子—平凡的悲情英雄—“急流上的英雄” 六、深入探究 1.“沥血歌唱的鸟”指的是什么? 明确:诗中提到的鸟沥血歌唱,让人想到杜鹃满怀赤诚,啼血歌唱,在歌唱中书写生命的意志。结合课文,我们自然会想到舟子,想到诗人,他们不也在生活的艰难中啼血歌唱吗? 2.“有谁来倾听------”含有怎样的意味? 提示:“有谁来倾听------”即没有谁之意,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呼唤,没有人倾听。在那个浮夸激进的年代,事物的真相被掩盖;人民的呼声,也被人为的隔绝在视线之外。这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此处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壮,也暗含诗人内心的隐疼。现实世界呈现了一种被美化了的悲壮。 七、总结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川江号子已经荡出了历史舞台。滚滚东去的长江随着三峡水电站的修建,已“高峡出平湖”,奔流不息的金江水在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完工之后,也将失去他昔日的激情。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一群曾经活跃在悬岩上漩涡中的悲情英雄;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一曲充满生命律动的荡气回肠的川江号子。我们欣喜的看到,“川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材分析: 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一首具有川江号子风格的歌曲。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方法,使节奏感很强,唱起来流畅上口,情绪显得高昂有力。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为羽调式,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乐段开始的衬词,好像是船工的号子声把我们带到了宽广的三峡大江上。后两个乐句旋律基本上围绕着6?1?3三个音发展,因此,羽调式的调式特征非常明显。 第二乐段开始仍然是一个乐句的衬词旋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后两个乐句的上句由前面的羽调式转为了徵调式,同时出现了歌曲的最高音5,色彩一下子明亮起来,配以“听惯了涛声一阵阵”的歌词,把歌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下句又转回羽调式,这种调式的巧妙转换增添了歌曲的魅力。第二乐句同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在结束句倒数第二小节中,二分音符之后用了一个四分休止符,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使歌曲显得更加亲切,突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 教学目标 1.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3.?能对音乐进行创编与表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用自豪的感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难点: 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教具: 电子琴或钢琴、课件(包括有关三峡及三峡工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多媒体设备、录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唱前的常规训练 发声练习: 1?2??34?︱?5—?︱?54???32?︱?1?—?‖ a(啊) 要求:起音时注意气息平稳,声音连贯位置统一,音量要适中。 二、创设情景导入 1、语言导入:同学们,咱们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情,都有自己民族的音乐风格和魅力。这个学期的第一单元就让咱们走进了西部去感受它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前节课咱们学习了西藏《拉萨谣》,这节课咱们走进四川,再次走进西部去感受那独特的川江音乐的美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2、介绍三峡【课件1:(美丽的三峡风景):三峡视频短片及图片】播放短片,激情范唱。 利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讲述歌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和内容思想,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

川江船夫号子 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 《川江船夫号子》这首歌曲由多段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歌曲用了4/4、3/4、2/4三种拍子,曲式为多段体结构。第1小节是歌曲的引子,它把我们带进一个宽阔江面的意境之中。接下来的5小节,由慢板转入中速,“号工”的领唱,豪放而有气势、坚定而有力;第7小节至第10小节告诉我们,前面就是险滩,要做好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准备,节奏紧凑、语气刚毅;第11小节至14小节,3/4拍,歌声与伴奏紧密呼应,随着速度的加快,情绪逐渐高涨,气氛越来越紧张;第15小节至38小节,这是全曲最紧张的段落,表现船工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顽强搏斗的场景,造成全曲的高潮;第39小节至43小节,速度渐慢,曲调的节奏拉长,表现战胜了险滩,闯过了滩关后的胜利喜悦心情;第46小节至62小节流畅抒情,船工们唱起舒展、悠扬的歌,驾船在涛声中平稳地航行;第63小节至歌曲终了,是歌曲的尾声,表示船工们驾船远去,留下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景象。 [教育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体验“川江船夫号子”奔放与粗犷的风格,感受精神上愉悦,增进对家乡文化的积极情感。 2.学习“川江船夫号子”中领与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 3.跟随乐曲与同伴一起模仿拉纤的动作,体验参与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编辑后的“川江船夫号子”的录像资料;

2.大纸箱做的船、长绳。 3.经验准备:已经观赏过川江号子的录象,并对川江号子有一定的了解; 4.场地准备:模仿拉纤的场景位置,幼儿的凳子摆作两斜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活动开始,教师用长绳很吃力地拉一条大船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邀请幼儿一块儿来拉船,教师扮演号工的角色,集体感受船工拉纤。 二、练习号子“哟一哦一哟—哦!哟—嗬—嗬—嗬—嗬!” 1、练习号子的基本唱法 2、练习号子中基本的“领”与“和”的唱法: 教师:“哟一哦一哟—哦!哟—嗬—嗬—嗬—嗬!” 幼儿:“嗨唑!嗨唑!嗨唑!” 共同:“嗨!” 三、游戏:《川江船夫号子》 1、观看“川江号子”中《川江船夫号子》的录像 2、情景游戏《拉纤》

川江号子简介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重庆到宜昌1000多公里的长江江段俗称川江,航道艰险,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重庆和四川东部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1.地区介绍 巴蜀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交通不便,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小的船有几个船工,大的有二三十个船工。艄翁又称驾长,是一船之主,众船工皆听艄翁指挥。在明、清时期,是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重庆市和四川东部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这一带航道曲折,山势险峻,水急滩多,全程水位落差较大,特别是经险要的三峡出川,船工们举步维艰。川江号子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2.内容形式 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又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又包括拖扛号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二流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下滩号子等,因此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代表曲目有《十八扯》、《八郎回营》、《桂姐修书》、《魁星楼》等。《拉纤号子》、《捉缆号子》、《橹号子》、《招架号子》、《大斑鸠》、《小斑鸠》等。 3.历史沿革 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在四川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重庆、四川自古有舟楫之利,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近年来,在沿江两岸陆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锚”、东汉时期的“拉纤俑”等文物都印证了川江水路运输行业的久远历史。而川江两岸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船运中的以歌辅工之俗,无论在民间歌谣还是在杜甫、李白等文人的诗歌中都是久用不衰的题材。学术界普遍认为川江号子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文化瑰宝,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和徒歌等特征。它的存在体现了自古以来川江各流域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

川江号子

篇目:《川江号子》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 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 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意象,把握情感:川江舟子以坚韧穿越苦难的精神,以生命活力与自然抗争的伟力。 2、以小见大,通过川江号子和川江舟子来感受长江边古往今来小人物的精神。过程: 导入: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声浪靠边”,什么样的号子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今天,我们走进长江歌谣里的那首千古绝唱:川江号子。 诵读诗歌:自读,齐读。诗中是怎样表现川江号子的(诉诸听觉还是视觉)?“碎裂人心的呼号、悲歌的回声、一声吆喝、一声长啸”,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川江号子的回声中震荡着悲音,呼喊中包含着力量。究竟什么是川江号子?一起聆听来自长江深处的民间歌谣。 音乐欣赏《川江号子》、《峡江号子》。纤夫号子是劳动号子的一种,属于三峡船歌船谣的范围,为船工驾船闯滩常用的排号。纤夫号子多为劳动呼喊声,由领唱、齐唱、喊唱等集合。号子以激昂、豪迈、哀怨、缠绵的意境交替出现,既是一种呐喊,也是一种叹息。它是船工们发自肺腑的纯粹的声音。纤夫号子自然高亢、浑厚,富于力度和节奏感,反映了纤夫齐心协力、激流勇进,以及与峡江天险、惊涛骇浪搏斗的无畏精神。 川江号子是纤夫号子的一种,属于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它是当年川江船工与江水搏斗、与命运抗争的真实写照。它既是技术,又是艺术,更是一首世世代代激励人们奋进的千古绝唱。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 音美组王静 教材分析: 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一首具有川江号子风格的歌曲。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方法,使节奏感很强,唱起来流畅上口,情绪显得高昂有力。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为羽调式,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乐段开始的衬词,好像是船工的号子声把我们带到了宽广的三峡大江上。后两个乐句旋律基本上围绕着6 1 3三个音发展,因此,羽调式的调式特征非常明显。 第二乐段开始仍然是一个乐句的衬词旋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后两个乐句的上句由前面的羽调式转为了徵调式,同时出现了歌曲的最高音5,色彩一下子明亮起来,配以“听惯了涛声一阵阵”的歌词,把歌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下句又转回羽调式,这种调式的巧妙转换增添了歌曲的魅力。第二乐句同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在结束句倒数第二小节中,二分音符之后用了一个四分休止符,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使歌曲显得更加亲切,突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 教学目标 1.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3. 能对音乐进行创编与表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用自豪的感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难点: 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教具: 电子琴或钢琴、课件(包括有关三峡及三峡工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多媒体设备、录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唱前的常规训练 发声练习: 1 2 34 ︱ 5—︱54 32 ︱ 1 —‖ a(啊)

川江号子

课题序号9 授课章节 名称 川江号子教时计划 1 第 1 教时授课形式新授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1、通过朗读和赏析感受本诗那一种悲壮的意味,特别是其中的悲慨与孤寂。 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 3、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和想象思维。 4、感受船夫激昂的生命活力,了解其悲壮的情怀,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预习新课 教学后记 本诗作者借助于对江上动人号子的刻画,表达了对英雄般船夫及其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号子与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造成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川江号子 ①前九行——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 ②中间七行——写搏斗在激流上的船夫 ③最后四行——作者发出几许无奈的感慨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二、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诗 号子我们都并不陌生,请同学们调动你的生活积累,回忆回忆号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喊出来的?为什么要喊号子? 参考:众人划桨、齐搬重物……人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时,为了统一号令、协调动作、振奋精神、缓解疲劳而喊出的口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号子”的诗歌——《川江号子》。 知人论世蔡其矫(1918-2007)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福建晋江人。1930年入培元中学在学校壁报《激流》首次发表文章。1942年创作成名诗作《肉搏》,以后从事写作和教育工作。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的诗歌作品,对新诗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追求和探索,对新诗的贡献很大。同时,他对年轻一代的培养所付出的努力也是相当大的。他在新诗界的影响不是一般诗人所能企及的。新诗人杰出代表舒婷等便是他亲手培养成长的。 他的诗吸收了我国古典诗词和西欧现代诗的营养,写得相当的典雅,内涵很深,又大气。特别是那些历史、风土人情以及海洋方面的作品在中国现代诗人中独树一帜,如:《福集》、《波浪》。另外,收在《七人集》中的诗最具有代表性。他的爱情诗也写得很美,诗集《倾诉》是他晚年生命绽开的激情之花,读了不能不让人佩服。 蔡其矫的诗不去描写、回应时代生活,更多关注内心世界;比较纯粹。其精神质素、价值取向是内敛的,并不有意张扬,但非常结实。讲究句式的结构、锤炼、俏丽,是白话的,却有种与日常语言保持距离的疏离感,给人说不出来的雅。无以名之,或许可以把它称之为“白话里的文言”、“白话诗里的律诗”。 二、解释诗题 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宜宾到宜昌1000多公里的长江江段俗称川江,航道艰险,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重庆市和四川东部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在四川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重庆、四川自古有舟楫之利,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近年来,在沿江两岸陆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锚"、东汉时期的"拉纤俑"等文物都印证了川江水路运输行业的久远历史。而川江两岸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船运中的以歌辅工之俗,无论在民间歌谣还是在杜甫、李白等文人的诗歌中都是久用不衰的题材。学术界普遍认为川江号子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文化瑰宝,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和徒歌等特征。它的存在从本质上体现了自古以来川江各流域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粗犷豪迈中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征。同

中国当代文学概要

中国当代文学概要 绪论 一、关于“当代文学”的命名 二、当代文学的渊源 左翼文学,尤其是解放区文学,是当代文学的主要渊源。三、当代文学的分期: 一、1949——1978:用权威意识形态逐步规范文学的时期。 二、1978——1989:文学努力挣脱权威意识形态束缚的时期。 1989——今: 四、教学目的及参考书 掌握当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过程,掌握基本的文学史知识,对重大的文学现象、思潮及主要的作家作品有较深入的了解。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北京大学 张振金《中国当代散文史》人民文学 洪子诚《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大学 李扬《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上海社会科学院 陆贵山《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 当代文学作品选 《文学评论》、《小说评论》、《当代文坛》、《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等

第一编50—70年代的文学 第一章文化制度与文学思潮 一、文代会、文学组织与“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1949.7.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总结五四以来的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确立了新时代的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文艺总方针。成立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1953年9月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 1953年9月23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文代会 1960年7月22至8月13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文代会 二、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 (一)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1954年对《红梦楼》研究思想的批判。这次批判的核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学术研究领域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文艺观取代的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唯心论的影响。 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评。 还有一些其他的批判运动。 (二)对文学批判运动的分析 对电影《武训传》和对胡适的批判,仍是为了消除“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影响。大部分批判还是左翼文学内部矛盾的继读。 周扬和胡风文艺理论的异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

长江之魂—川江号子 我的家乡湖北宜昌,可以说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三峡了。那里山美、人美、水美,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三峡这个湖北至重庆的险要航道中生存着一种名为船工的职业,和一种名为船工号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祖爷爷在旧社会是一个船老大,所以我爷爷的很多朋友都是会几首船工号子的,而现在的人们也只能在这些老前辈的口口相传里听到一部分的船工号子了。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视川江航道为畏途。在千百年的木船航运时代,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船工的身体。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而且,漫漫路途枯燥无味,需要精神调剂,川江号子遂应运而生。长江三峡以西陵峡最险,而其中流经秭归境内的长江段更是险峻无比,从庙河至泄滩,崆岭滩、青滩、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江面狭窄,水势陡急,暗礁险滩比比皆是,在旧社会,船工航行于峡江之间,犹如闯过一道道鬼门关。船工们为了战胜急流险滩,在这种特殊的环境创造出了具有峡江特色的船工号子。这些船工号子内容丰富,风格独特,表现了过去船工们坚强的意志和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决心,更是千百年来屈乡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如船行下水或平水时,要唱“莫约号子”、“桡号子”、“二流摇橹号子”、“龙船号子”等,此类号子音调悠扬,节

奏不快,适合扳桡的慢动作,也是船工在过滩、礁的紧张劳动后,得以体力精力上的劳逸调剂;闯滩时,唱“懒大桡号子”、“起复桡号子“、”鸡啄米号子“,此类号子音调雄壮激烈,具有强烈的劳动节奏特点,以适应闯滩的行船需要;船行上水拉纤时,要唱“大斑鸠号子”、“幺二三号子“、抓抓号子”、“蔫泡泡号子”,此类号子一般旋律性强,拉纤时船工很累,为缓解紧张情绪、统一脚步和力点集中的需要而形成了音乐特点;过险滩时,要唱“绞船号子”、“交加号子”、此类号子以激烈、雄壮的音调为特点。 在长年的唱号子中,形成了号子的不同腔型类别,计有四平腔数板、懒大桡数板、起复桡数板、快二流数板、落泊腔数板等。这些腔调中,号子头的领唱部分,节奏在规范中又有变化,小腔花音使用较多,带有一定的即兴成分,故有十唱十不同的说法,但总体上具有雄壮激越的音调,又有悦耳抒情的旋律,在行船中起着统一摇橹扳动作和调剂船工急缓情绪的作用。在三面临水、一面朝天的环境中,给贫苦的船工带来一点欢乐。号子的唱词也很丰富,往往以沿江的地名、物产、历史、人文景观为题进行编创,具有丰富的知识性。 川江号子中各种“数板”的唱词,往往是由号子头即兴编唱,并无定式,许多号子头往往是优秀的地方戏曲表演者,因而,号子在发展过程中,糅合了地方戏曲音乐的音调,其唱词大多源于戏文小调、民间传说或者沿江古迹。现阶段的许多号子作了很多创新,抗击非典、学习“三个代表”的内容也被编入号子之中。还有一部分川江号子并无唱词,船工唱的全是嘿、哟、嗨等语气词,这种曲牌大多以其节奏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教学设计 黔江中学高二语文组盛家林 教材分析:蔡其矫的《川江号子》,全诗共二十行,没有分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作者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 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涵的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就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感受诗歌语言之美 2.寻找诗中的意象,感受形象之美 3.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情感主旨。 教学重难点:如何表现“川江号子”,寻找意象,准确把握其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诵读法、问题探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播放“川江号子”音歌舞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 (多媒体展示) 总有些声音让人难忘,总有些生命让人敬畏!就像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在川江边,就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生存,他们“脚蹬石头,手爬沙滩,风里来雨里去,牛马一般。拉急流,走遍了悬崖陡坎”,以信念和力量,唱出了人与大自然抗争这个千古不朽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蔡其矫先生的这首《川江号子》,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心声。 (板书课题) 二、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图片,介绍川江及川江号子。 1.(显示川江图片)川江: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1000多公里的长江江段俗称川江。重庆市和四川东部都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2.(显示纤夫劳作图片)川江号子: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流传于中国各地。(众人划桨、齐搬重物……人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时,为了统一号令、协调动作、振奋精神、缓解疲劳而唱的歌。) 三、初读感知,感受朗诵(语言)之美

蔡其矫生平简历.doc

蔡其矫生平简历 蔡其矫,著名诗人。生前曾任福建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蔡其矫生平简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蔡其矫生平简历 蔡其矫 - 简介 蔡其矫(1918.12.12——2007.1.3) 1940年至1942年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教员;1945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军事报导参谋;1949年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情报总署东南亚科长;1952年至1957年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教员、教研室主任;1958年汉口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部长;1959年福建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 蔡其矫 - 经历 联合大学1918年12月12日生,福建省晋江县园坂村人。8岁随家庭侨居印尼泗水。1929年回国在福建泉州教会学校上完初中。1934年到上海升高中。在上海暨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积极投身抗日战争这一民族伟大的救亡运动,开始写反映抗日斗争的作品。1936年至1938年,20岁的蔡其矫再次回国参加抗敌。1938年辗转到达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39年随该校部分师生到达晋察冀边区,在华北文艺学院文学系任教。1941年开始发表诗作,其间写的《乡土》和《哀葬》二诗分别获晋察冀边区诗歌第一奖和第二奖。 1942年写的《肉搏》至1953年发表,被诗歌朗诵者和剧校考生一再朗读,并以此诗闻名于世。同年写歌词《子弟兵歌》,被选为广泛传唱的军歌。在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写剧本写歌词,如《月雪之夜》等。1945年当随军记者,写报道之外,也写诗。他是一位从延安走出来的浪漫诗派的杰出代表。1948年后从事国内外政治和社会的研究工作。1953年到北京中央文学讲习所任教,后任该所教学研究室主任,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