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工艺

聚合工艺
聚合工艺

附件2: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

1、光气及光气化工艺

2、电解工艺(氯碱)

3、氯化工艺

4、硝化工艺

5、合成氨工艺

6、裂解(裂化)工艺

7、氟化工艺

8、加氢工艺

9、重氮化工艺

30万吨年ABS树脂乳液聚合生产车间的实用工艺设计

30万吨/年ABS树脂乳液聚合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 万叶辉涛党鋆 (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072班) 指导老师:营堂

目录 1项目简介 1.1项目名称 (2) 1.2项目容 (2) 1.3设计依据及必要性 (2) 1.4市场前景分析 (2) 1.5产品方案 (2) 1.6技术方案及设备方案 (2) 2生产方法与工艺流程 2.1 生产方法 (4) 2.2 聚合工艺过程 (4) 2.3 工艺流程 (9) 2.4 工艺参数 (10) 2.5 主要设备控制方案 (10) 2.6 安全防护措施 (11) 3物料衡算以及热量横算 3.1物料衡算 (12) 3.2热量衡算 (15) 4 设备工艺计算 4.1釜体的设计 (17) 4.2搅拌器的确定 (18) 4.3各物料进出管口直径确定 (19) 4.4轴密封形式 (19) 4.5流体输送机械的选型设计 (20) 4.6 调节釜的设计 (20) 4.7 单体预乳化罐的设计 (20) 4.8 过滤器的设计 (21) 5参考文献

1项目简介 1.1项目名称: 30万吨/年ABS树脂乳液聚合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 1.2项目容 1、设计方案简介,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单的论述。 2、对选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物料衡算,对某些设备进行热量衡算,为设备的工艺计算提供依据。 3、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原材料消耗计算、动力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和型号规格的选定。 4、工艺流程图一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和主要工艺参数测量点,并绘制工艺流程草图、PFD、PID图。 1.3设计依据及必要性 依据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文,技术引进报告的批文以及其他相关性文件等。依据主要原料及物理性质、生产方法、生产能力。 ABS树脂是微黄色固体,有一定的韧性,密度约为1.04~1.06 g/cm3。它抗酸、碱、盐的腐蚀能力比较强,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耐受有机溶剂溶解。ABS树脂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BS树脂外观微黄不透明,相对密度1.04。它具有良好尺寸稳定性,突出的耐冲击性、耐热性、介电性、耐磨性,表面光泽性好,易涂装和着色等优点。 ABS树脂可以在-25℃~60℃的环境下表现正常,而且有很好的成型性,加工出的产品表面光洁,易于染色和电镀。因此它可以被用于家电外壳、玩具等日常用品。 1.4市场前景分析: 1997年世界ABS树脂生产能力为556万吨/年,主要产地是亚洲、北美和西欧。亚洲的生产能力占世界总能力的60%以上。目前世界ABS生产能力发展的特点是“西方不振、东方高涨”,未来几年世界新增能力仍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韩国、中国和中国省以及马来西亚都将新建或扩建ABS树脂生产装置,虽然亚洲地区的这些新增计划不一定全部实现,但在未来几年还是会有较大的发展。1999年,世界ABS树脂需求量为375、2万吨,1996-2010年的年均需求增长率为2.9%。随着ABS树脂逐渐向高性能、多功能树脂发展,其需求量会大幅增加。 1.5产品方案: 生产能力:ABS树脂30万吨/年; 开工时间:330d/a,24h/d。 1.6技术方案及设备方案:

聚合工艺考试题库

聚合工艺作业-判断题 特种作业人员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聚合工艺作业1 [ 对 ] 1、干燥机发生断料后,如果是洗涤水泵跳闸所致,应立即打开洗胶罐补水阀,先恢复干燥机的正常进料。 [ 错] 2、汽提是直接通入水蒸汽,水蒸气既作为惰性气体,又作为加热介质的一种脱吸方法。 [ 对 ] 3、爆炸并不是在达到着火的临界条件时就立即发生。 [ 错 ] 4、石油化工装置检修现场,可以用汽油等易挥发性物质擦洗设备或零部件。 [ 对 ] 5、生产中在聚合压力很低情况下,提高聚合压力,聚合反应温度则会有明显增高。 [ 对 ] 6、聚合车间和岗位严禁携带移动、照相机和录像机进入。 [ 对 ] 7、油品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为凝固。 [错 ] 8、防护罩、安全阀不属于安全防护装置。 [ 错 ] 9、仪表风就是压缩空气。 [ 对 ] 10、密封油泵不能空运转。 [ 对 ]11、在对接地连接系统的维护工作中,应重点检查螺栓紧固接点,及时更换腐蚀了的垫片。 [ 对 ] 12、用沸腾床干燥聚合物时,由于多数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小,密度小,粒度细,因而限制了干燥气的流速和温度。 [ 对 ]13、安全阀进行校验和压力调整时,调整及校验装置用的压力表精度等级应不低于Ⅰ级。 [错 ] 14、自由基聚合反应根据引发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热引发、光引发、辐射引发、引发剂引发和链引发。 [ 对 ] 15、聚合度越大,聚合物的分子量越大。 [ 错 ] 16、往复泵也可以用安装出口阀门的方法来调节流量。 [ 对 ] 17、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较为常用的各种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宽度的测试方法。 [ 错 ] 18、在列管换热器中腐蚀性流体应走壳程。 [ 对 ] 19、装置停工大检修就是对装置进行全面检查、检修和工艺改造等。 [ 对 ] 20、吹扫的标准:空气吹扫时,首先是保证气源的压力和吹扫时的流速,当吹扫时从排出口流体中见不到颜色、混浊固体物,或者对塔槽类来说,其部无沉淀物、异物,其吹扫即可停止。 [错] 21、生产中膨胀干燥机突然断料,极易引起聚合物塑化着火,其原因是断料后膨胀干燥机压力直线上升所致。 [ 错 ] 22、当聚合釜系统出现超压时,必须打开事故阀。 [ 错 ] 23、演练要素中宜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围、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容。 [ 错] 2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 错 ] 25、单位要根据需要,没有必要引进、采用先进适用的应急救援技术装备。 [ 对 ] 26、现场处置即根据事故情景,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和现场指挥部要求对事故现场进行控制和处理。 [ 错 ] 27、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设备、重点岗位和重点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 对 ] 28、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 [ 对 ] 29、设备出厂检修,应进行充分置换,以防治污染物转移。 [ 对 ] 30、接触危险化学品的废包装物应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 对 ] 31、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 [ 对 ] 32、氧含量高于40%时,会造成氧中毒,长期吸入可能发生眼损害甚至失明。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思考题及其答案知识讲解

第一章 1.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 答:(1)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 包括单体、溶剂、去离子水等原料的贮存、洗涤、精制、干燥、调整浓度等过程和设备。(2)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 包括聚合用催化剂、引发剂和助剂的制造、溶解、贮存。调整浓度等过程与设备。(3)聚合反应过程;包括聚合和以聚合釜为中心的有关热交换设备及反应物料输送过程与设备.(4)分离过程;包括未反应单体的回收、脱出溶剂、催化剂,脱出低聚物等过程与设备。(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包括聚合物的输送、干燥、造粒、均匀化、贮存、包装等过程与设备。(6)回收过程;主要是未反应单体和溶剂的回收与精制过程及设备。 2 简述连续生产和间歇生产工艺的特点 答:间歇生产是聚合物在聚合反应器中分批生产的,经历了进料、反应、出料、清理的操作。优点是反应条件易控制,升温、恒温可精确控制,物料在聚合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相同,便于改变工艺条件,所以灵活性大,适于小批量生产,容易改变品种和牌号。缺点是反应器不能充分利用,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连续生产是单体和引发剂或催化剂等连续进入聚合反应器,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则连续不断的流出聚合反应器的生产。优点是聚合反应条件稳定,容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机械化,所得产品质量规格稳定,设备密闭,减少污染。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劳动生产率高,成本较低。缺点是不宜经常改变产品牌号,不便于小批量生产某牌号产品。 3.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生产中主要差别是哪两个过程,试比较它们在这两个生产工程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在生产上的主要差别为分离工程和后处理工程。 分离工程的主要差别:合成树脂的分离通常是加入第二种非溶剂中,沉淀析出;合成橡胶是高粘度溶液,不能加非溶剂分离,一般为将高粘度橡胶溶液喷入沸腾的热水中,以胶粒的形式析出。 后处理工程的主要差别:合成树脂的干燥,主要是气流干燥机沸腾干燥;而合成橡胶易粘结成团,不能用气流干燥或沸腾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而采用箱式干燥机或挤压膨胀干燥剂进行干燥。 4. 简述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三废来源、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对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利用。 答: 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废气主要来自气态和易挥发单体和有机溶剂或单体合成过程中使用的气体;污染水质的废水主要来源于聚合物分离和洗涤操作排放的废水和清洗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渣主要来源于生产设备中的结垢聚合物和某些副产物.。 对于废气处理,应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避免设备或操作不善而造成的泄露,并且加强监测仪表的精密度,以便极早察觉逸出废气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废气减少到容许浓度之下。对于三废的处理,首先在井陉工厂设计时应当考虑将其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不得已时则考虑它的利用,尽可能减少三废的排放量,例如工业上采用先进的不适用溶剂的聚合方法,或采用密闭循环系统。必须进行排放时,应当了解三废中所含各种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有针对性地回收利用和处理,最后再排放到综合废水处理场所。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有以下三种途径: 1,、作为材料再生循环利用; 2、作为化学品循环利用; 3、作为能源回收利用

尼龙6聚合工艺

尼龙6聚合工艺

PA6聚合生产技术 本文叙述了国外PA6聚合生产工艺与设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聚合方法及特点,并进行了对比。德国Zimmer公司,Kart Fischer公司,瑞士 Inventa 公司,意大利Noy公司,德国Aqufil公司等的工艺技术设计合理,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好,分子量分布均匀。其设备特点是在聚合管内广泛采用静态混合器或整流器。萃取塔采用狭缝式结构,干燥塔采用热氮气干燥,聚合过程采用DCS集散系统控制,生产过程全部连续化。 关健词:PA6聚合先进工艺比较 1938年,德国的P Schlack发明了已内酰胺聚合制取聚已内酰胺(PA6)和生产纤维的技术,并于1941年投入工业化生产。迄今,已内酰胺聚合工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生产过程中,经历了从小容量到大容量,从间歇聚合到连续聚合,设备结构不断改进、完善,工艺技术日趋合理、成熟。本文就国外几个有代表性的公司所设计的PA6聚合工艺及设备的特点作一综合性的介绍。

1、PA6聚合方法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PA6生产装置(包括切片萃取、干燥和废料回收)已进入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高科技之列。PA6聚合技术有代表性的公司有德国Zimmer公司,Kart Fischer公司,Didier公司,Aqufil公司,瑞士 Inventa公司,意大利Noy公司,以及日本东丽、龙尼吉卡公司等。其聚合工艺根据产品用途不同而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表1列出了德国吉玛公司有关VK管能力、单耗、质量指标及切片用途等参数。 表1Zimmer公司PA6聚合工艺参数

*不包括回收的已内酰胺 -

1.1常压连续聚合法 该方法用于生产PA6民用丝。NOY公司特点:采用大型VK管(○1440mm×1690mm)连续聚合,聚合温度260℃,时间20h。热水逆流萃取切片中残余单体及低聚物、氮气气流干燥、DCS集散系统控制,单体回收采用萃取水连续三效蒸发浓缩,间断蒸馏浓缩液工艺。具有生产连续化、产量高、质量好、占地面积少的特点。是当前世界普遍采用的生产民用丝PA6切片的典型工艺。 1.2二段聚合法 该法由前聚合与后聚合二个聚合管组成,主要用于生产高粘度的工业帘子布用丝。二段聚合法又分为前聚合高压、后聚合常压;前聚合加压、后聚合减压;前、后聚合均为常压三种方法。在三种方法中从聚合时间及产物中含单体和低聚体量等比较则以加压、减压聚合法最好(但设备投资大,操作费用最高),高压、常压次之,前、后聚合均为常压最差(但设备投资最省,操作费用最低)、巴陵石化

乳液聚合合成及生产工艺

乳液聚合 班级:高分0942 姓名:冯会科学号:200910211239 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是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乳液聚合是高分子合成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合成方法。 乳液聚合体系至少由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和水四个组分构成,一般水与单体的配比(质量)为70/30~40/60,乳化剂为单体的0.2%~0.5%,引发剂为单体的0.1%~0.3%;工业配方中常另加缓冲剂、分子量调节剂和表面张力调节剂等。所得产物为胶乳,可直接用以处理织物或作涂料和胶粘剂,也可把胶乳破坏,经洗涤、干燥得粉状或针状聚合物。 乳液聚合的发展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聚合物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乳液聚合则是由单体和水在乳化剂作用下配制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合,体系主要有单体、水、乳化剂和引发剂四种基本组分构成。 乳液聚合技术萌生于上世纪早期,一般公认最早见于文献的是德国Bayer公司的H.Hofmann的一篇关于异戊二烯单体水乳液的聚合专利。30年代见于工业生产,40年代Harkins定性地阐明了在水中溶解度很低的单体乳液聚合机理。后来,Smith和Ewart,建立了定量的理论,提出了乳液聚合的三种情况及乳液聚合过程的三个阶段,即乳胶粒生成阶段(阶段I)、乳胶粒长大阶段(阶段II)及乳液聚合完成阶段(阶段III),这一理论被视为乳液聚合的经典理论。此后乳液聚合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乳液聚合理论的发展,乳液聚合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关于常规乳液聚合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组分乳液聚合体系的研究、合成高固含量的乳胶、反应型乳化剂的使用等方面。另外,在传统乳液聚合工艺的基础上,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无皂乳液聚合、细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和微乳液聚合等新的聚合工艺。从本质上来说,这些新的聚合技术与乳液聚合有着共同的特征,即都是分隔体系的聚合反应,有着共同的一些优点。 乳液聚合—聚合机理

PMMA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PMMA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摘要:本文阐述了用MMA溶液聚合法生产PMMA的工艺特点以及各种添加剂的作用,对于PMMA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溶液聚合工艺 用MMA生产PMMA的聚合方法有本体法、悬浮法、乳液法和溶液法。前三种聚合法早已在国内外实现工业化生产,而我公司的溶液法生产模塑料则是由美国聚合物技术公司 开发的新工艺。 1 工艺简述 本溶液聚合法生产工艺包括下列几个工段 1.1 进料及添加剂制备 本工段包括三个单独的系统即单体制备和循环进料系统;第一级反映器进料、进料添加剂混合制备系统;添加剂制备系统。 1.2 聚合脱挥发和循环回收 脱气的进料单体和循环液经过连续计量和过滤进入第 一级反映器。在第一级反映器中部分聚合的物料用第泵连续输送到第二级反应器。脱挥发器是在真空下操作,用以脱除

熔融粘稠聚合物中的未反应单体和溶剂。脱除的溶剂和未反应的单体经进化冷凝,然后循环回到进料脱器系统进而进入第一级反应器。 用聚合物挤压泵将聚合物从脱挥发器中经过静态混合器送入精制线。 1.3 精制 经过脱挥发后熔融的聚合物经聚合物挤压泵从脱挥发室中泵出,由尾线添加剂计量泵将尾线添加剂注入到熔融的聚合物中。 熔融的聚合物从模头送到造粒系统,颗粒在一个振动的三网分离器中分出等级,将粉尘和较大的颗粒除掉,追终产品颗粒被输送到颗粒运输和储存工段。 1.4 导热油系统 导热油系统为装置提供所需的全部热量。 2 溶液聚合法生产工艺特点 ①原料及能量消耗少,生产成本低。 ②生产稳定性和安全性好。 ③公司的溶剂聚合工艺通过控制进料比例和使用高浓度溶剂,有效地控制了反应速度并能及时移出反映热,提高了该工艺的安全程度。 ④通过选择组分和操作条件,保证了在容器壁上或输送管线中不会有聚合物积存。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思考题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思考题 1聚合反应釜中搅拌器的形式有哪些?适用范围如何? ①常用搅拌器的形式有平桨式、旋桨式、涡轮式、锚式以及螺带式等; ②涡轮式和旋桨式搅拌器适于低粘度流体的搅拌;平桨式和锚式搅拌器适于高粘度流体的搅拌;螺带式搅拌器具有刮反应器壁的作用,特别适用于粘度很高流动性差的合成橡胶溶液聚合反应釜的搅拌。 2简述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生产过程的主要区别。 —合成橡胶生产中所用的聚合方法主要限于自由基聚合反应的乳液聚合法和离子与配位聚合反应的溶液聚合法两种。而合成树脂的聚合方法则是多种的。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由于在性质上的不同,生产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分离过程和后处理过程差异很大: ①分离过程的差异:合成树脂,通常是将合成树脂溶液逐渐加入第二种非溶剂中,而此溶剂和原来的溶剂是可以混溶的,在沉淀釜中搅拌则合成树脂呈粉状固体析出。合成橡胶的高粘度溶液,不能用第二种溶剂以分离合成橡胶,其分离方法是将高粘度橡胶溶液喷入沸腾的热水中,同时进行强烈搅拌,未反应的单体和溶剂与一部分水蒸气被蒸出,合成橡胶则以直径10—20mm左右的橡胶析出,且悬浮于水中。经过滤、洗涤得到胶粒。 ②后处理过程的差异: 合成树脂后处理方框图: 干燥的粉状合成树脂包装粉状合成树脂商品 潮湿的粉状 粒状塑料均匀化 干燥干燥的粉状合成树脂混炼造粒包装粒状塑料 制品 合成橡胶后处理方框图: 潮湿的粒状合成橡胶干燥压块包装合成橡胶制品 3、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三废”是如何产生的?怎样处理?什么是“爆炸极限”? ①高分子合成工业所用的主要原料—单体和有机溶剂,许多是有毒的,甚至是剧毒物质。由于回收上的损失或设备的泄漏会产生有害或有臭味的废气、粉尘污染空气和环境。聚合物分离和洗涤排除的废水中可能有催化剂残渣、溶解的有机物质和混入的有机物质以及悬浮的固体微粒。这些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排入河流中,将污染水质。此外,生产设备中的结垢聚合物和某些副产物会形成残渣,因此高分子合成工业与其他化学工业相似,存在着废气、粉尘、废水和废渣等三废问题。 ②对于三废的处理,首先在进行工厂设计时应当考虑将其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不得已时则考虑它的利用,尽可能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必须进行排放时,应当了解三废中所含各种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回收利用和处理,最后再排放到综合废水处理场所。不能用清水冲淡废水的方法来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③一种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汽或有机固体和空气混合时,当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遇火花就会引起激烈爆炸。可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4、简述乙烯在高聚物合成方面的重要性。 —乙烯可以合成各种单体,从而得到各种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 例如: CH2=CH2—聚乙烯CH2=CH2+CH3-CH=CH2—乙丙橡胶

苯丙乳液配方及原理

苯丙乳液生产配方 苯丙乳液是由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单体乳化共聚而得。乳白色液体,带蓝光。苯丙乳液附着力好,胶膜透明,耐水、耐油、耐热、耐老化性能良好,是水性涂料,地毯胶,工艺胶的主要成分,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一、基本配方(按照1000公斤投料): 1、苯乙烯:218.8kg 2、丙烯酸丁酯:238.4kg 3、甲基丙烯酸甲酯:19.56kg 4、甲基丙烯酸:9.64kg 5、保护胶体(聚甲基丙烯酸钠):8.36kg 6、乳化剂OS(烷基酚醚磺基琥珀酸酯钠盐):18.85kg 7、碳酸氢钠:0.5kg 8、过硫酸铵:2.4kg 9、去离子水:499kg 二、操作工艺 1、预乳化和配料 (1)在预乳化釜内分别加入去离子水191kg,碳酸氢钠0.5kg,乳化剂OS18.85kg,混合单体(甲基丙烯酸:9.64kg;苯乙烯:218.8kg; 并烯酸丁酯:238.4kg,甲基丙烯酸甲酯:19.56kg),进行预乳 化,得到稳定的预乳化液。 (2)将过硫酸铵2.4kg加入去离子水64kg,配成引发剂溶液,备用。 (3)保护胶体(聚甲基丙烯酸钠)8.36kg加入去离子水44kg,配成

保护胶体溶液,备用。 2、聚合 在聚合釜内分别加入去离子水200kg,保护胶体溶液,预乳液60kg,待70摄氏度左右时加入引发剂溶液30kg,在80摄氏度左右引发聚合,进行种子乳液聚合,可观察到釜底乳液泛蓝光。保温10min后,开始滴加剩余的预乳液和引发剂溶液。滴加时维持聚合反应温度84-86摄氏度。滴完后保温1小时。 3、出料包装 冷却到30摄氏度以下,出料用120目滤布过滤,即为苯丙乳液产品。 三、产品主要指标: 1、固含量:48.5% 2、PH值:5.5-6.5 3、粘度(涂-4℃.S.17℃)值:17 苯丙乳液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乳液聚合法制备高分子材料的一般原理和合成方法; ?2、了解目标乳合物的设计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 乳液聚合是以水为连续相(分散剂),在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存在下,使聚合反应发生在由乳化剂形成的乳胶粒内部(即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作为微反应器),制备高分子材料的一种方法。 目前,因为在世界范围内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乳液聚合物和聚合物乳液产品,因此乳液聚合 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或工作物质。特别是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乳液聚合技术已成为制备“环境友好材料”的主要方法。在工业生产中有多种用途: ?(1)用乳液聚合法可大量生产合成橡胶如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聚丙烯酸酯橡胶等。 ?(2)用乳液聚合法生产合成塑料、合成树脂。如聚氯乙烯树脂、树脂、聚四氯乙烯树脂、聚丙烯酸树脂等。(3)用乳液聚合生产各种用途的聚合物乳液,如各种粘合剂(聚醋酸乙烯脂乳液—白胶等)、涂料(如建筑涂料、金属涂料、木制器涂装涂料等)。 乳液聚合技术较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相比较,有许多重要特点、优点,既可制备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又有高的聚合反应速率。反应体系易散热,有利于聚合反应的控制。生产设备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灵活性大,代表了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很多场合下,聚合物乳液可直接利用。因此,近年来乳液聚合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在聚合技术上派生、发展了多种新技术、新方法。?

高分子材料聚合工艺综述

高分子材料聚合工艺综述 姓名:王庆阳 班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301班 学号:0707130104

高分子材料聚合工艺综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301班王庆阳 0707130104 摘要:介绍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工业合成工艺,以及产品的形貌及使用性能。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自由基聚合;缩合聚合;逐步加成聚合 一、前言 高分子材料作为新时期的全新全能型材料,是现代人类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发展高新科技的基础与先导,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将会使人类支配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人类的发展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促进。 而作为高分子材料生产的工业基础,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艺及其重要,因为它不仅关乎到高分子材料后续产品的性能,并且易于改良、优化从而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因此,本文将对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合成工艺,即:自由基聚合工艺、缩合聚合工艺、逐步加成聚合工艺,作简单的探讨,为今后在高分子材料工业合成方面的学习及工作奠定基础。 二、自由基聚合工艺 2.1综述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当前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反应之一。工业中,我们将自由基聚合工艺定义为:单体借助于光、热、辐射、引发剂的作用,使单体分子活化为活性单体自由基,再与单体连锁聚合形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通过高分子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由基聚合化学反应主要包括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个“基元反应”;同时,在链引发阶段,我们通常选择引发剂作为产生自由基的物质,并通过改变自由基的种类来适应不同的聚合生产工艺。 通常而言,我们将自由基聚合工艺,以实施方法的为分类标准,继续细分为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每种聚合方法聚合体系、产品形态、产品用途各具特色,具体可见表2-1高聚物生产中采用的聚合方法、产品形态与用途。 下面,我们将对这几种自由基聚合工艺的聚合体系组成、产品形貌及性能、适用范围做详细介绍。

乳液聚合方法在材料制备上的应用

聚合方法在材料制备上的应用及发展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首先是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合成聚合物,然后通过相应的加工工艺制备成所需的材料或产品。聚合反应常需要通过一定的聚合方法来实施,根据聚合物的性能指标以及应用环境条件等要求,常用的聚合方法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以及固相聚合、熔融聚合、界面聚合等等,不同的聚合反方法有不同的工艺及设备要求,所得的聚合物产物在纯度、分子量、物态及性能等方面也各有差异。如本体聚合体系中仅有单体和引发剂组成,产物纯净后处理简单,可直接用模板模具成型,如有机玻璃的制备;溶液聚合是将单体和引发剂均溶于适当的溶剂中的聚合方法,体系得粘度较低,具有传热散热快、反应条件容易控制,可避免局部过热,减少凝胶效应等特点适应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合,如涂料、胶粘剂等;悬浮聚合是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进行的聚合方法,,其特点是以水作为反应介质,为了让非水溶性的单体能在水中很好地分散需要使用分散剂,所以悬浮聚合体系一般由单体、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以及水组成,悬浮聚合的产物一般以直径为0.05~2mm的颗粒沉淀出来,后处理简单方便生产成本低,但产物中常带有少量分散剂残留物;乳液聚合是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单体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状态的聚合方法,体系由单体、水溶性引发剂、乳化剂和水组成,由于是以水为介质,具有环保安全、乳胶粘度低、便于传热、管道输送和连续生产等特点,同时聚合速度快,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聚合,且产物分子量高,所得乳胶可直接用于涂料,粘结剂,以及纸张、织物、皮革的处理剂等众多领域,乳液聚合因其生产过程中安全、环保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广泛重视,下面主要以乳液聚合为例就聚合方法在材料制备上的应用及进展进行

第三章 自基聚合生产工艺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本章主要内容: 3.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和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3.2 悬浮聚合生产工艺 3.3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3.4 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重点: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 难点:无 3.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和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3.1.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 自由基聚合反应定义 单体借助于光、热、辐射、引发剂的作用,使单体分子活化为活性自由基,再与单体连锁聚合形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 ?单体类型: 主要是乙烯基单体、二烯烃类单体 ?聚合物特点:碳-碳为主链的线形高聚物、无定形聚合物;T g低于室温的常温为弹性体用作橡胶;T g高于室温的常温为塑性体(合成树脂)用作塑料、合成纤维、涂料。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点 ①整个聚合过程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各步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相差很 大; ②高分子瞬间形成,而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③体系内始终由单体和高聚物组成,产物不能分离; ④反应连锁进行,转化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⑤反应是不可逆的。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分类

按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分为: 自由基均聚合:只有一种单体参加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常见的有:LDPE、PMMA、PVC、PV AC、PS等 自由基共聚合:两种以上单体同时参加的自由聚合反应。常见的有:乙丙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SBS 、ABS等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重要地位 最典型;最常见;最成熟;经自由基聚合获得的高聚物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占热塑性树脂的80%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 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 聚合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根据产品用途所要求的产品形态和产品成本。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除了苯乙烯本体聚合是热引发聚合,其他单体在工业上都是在引发剂引发聚合。 ?引发剂种类 主要有三大类:过氧化物类、偶氮化合物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过氧化物类: 通式R-O-O-H 或R-O-O-R,R——为烷基、芳基、酰基、碳酸酯基、磺酰基。分子中含有—O—O—键,受热后断裂成相应的两个自由基,初级自由基主要用来引发单体,成为单体自由基,此外,还发生副反应。 偶氮类: 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二异庚腈(A VBN)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特点:氧化-还原体系产生自由基的过程是单电子转移过程,即一个电子由一个

PVA聚合工艺流程

第一章醋酸乙烯的溶液聚合工艺流程醋酸乙烯溶液聚合的工艺流程如图51所示。 首先把一定量的甲醇加入引发剂配制槽1中,开动搅拌器,再把称量好的偶氮二异丁腈徐徐投入,继续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取样分析偶氮二异丁腈的浓度。如果浓度达不到 1.2%,再补加甲醇或偶氮二异丁腈,浓度合格后,放入引发剂贮槽2中。为了防止高温下偶氮二异丁腈的分解,贮槽2的夹套通入-7℃的冷冻盐水保冷。引发剂溶液用双柱塞计量泵3连续加入预热器4。 图51 醋酸乙烯溶液聚合工艺流程图 1—引发剂配制槽2—引发剂贮槽3—定量泵4—预热器5—第一聚合釜6、8—尾气冷凝器9—第二聚合釜7、10—泵11—脱单体塔12—第二精馏塔 溶剂甲醇用泵也连续加入预热器4,其量用仪表自动调节。 单体醋酸乙烯经过流量自动调节后,也连续加入预热器4中。 预热器4为立式,内有五层泡罩式塔板,并且带有夹套。开车时,夹套内通水蒸汽,把三种物料加热到60℃,然后流入第一聚合釜5。正常运转中,夹套内蒸汽停止。聚合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把甲醇蒸发。甲醇蒸汽从聚合釜上升至预热器4中,在此与物料直接接触,甲醇冷凝放出热量把物料加热。在预热器中没有 冷凝的甲醇蒸汽继续上升至尾气冷凝器6中,用地下水冷却,甲醇冷凝液回流至 1

聚合釜5中,未凝气通过氮封(或液封)排至大气。 年产一万吨的聚乙烯醇聚合装置,聚合釜为两个系列(也可以为一个系列,聚合釜大,这里不再重复介绍),每个系列有两台串联的聚合釜。第一聚合釜5直径1.8米,筒体部分高4米,全容积10米3。聚合釜带有上下两段夹套。下段夹套开车时通水蒸汽或热水升温,正常运转时,可停止通蒸汽或热水。上段夹套在正常运转中通冷却水,把聚合釜上面空间的甲醇、醋酸乙烯蒸汽部分冷凝下来。第一聚合釜带有搅拌器,它由两根直径300毫米的不锈钢管和横梁组成。两根立管的中心距聚合釜的中心距离不等,一个为400毫米,另一个为744毫米。搅拌器转动时,由于两根立管的回转半径不同,一根管走大圆,另一根管走小圆,这样可使物料搅拌均匀,传热效果好,温度分布均匀。回转半径大的立管还起刮壁的作用,防止聚合物粘壁。搅拌器设有下轴承,保证搅拌器在转动中稳定。搅拌器的转速为每分钟8转。聚合釜的材质为1Cr18Ni9Ti不锈钢。第一聚合釜5的液面一般控制在2.7米高,上面还有1.3米高的空间。当釜内发生爆聚时,物料呈沸腾状态,这部分空间起缓冲作用,防止物料通过上升管流至预热器中。聚合釜上设有安全板(爆破膜),为椭圆形铝板,有十字形刻痕、耐压 1.5~2公斤/厘米2。当聚合过程发生爆聚,釜压上升,达到一定压力时,安全板破裂,将压力泄出,可以保护聚合釜的安全。 物料在第一聚合釜5中进行引发(诱导期约为20分钟)和初聚合,聚合率约20%。 在聚合釜内,除了醋酸乙烯的聚合反应外,还进行下列副反应: VAC+CH3OH—→CH3COOCH3+CH3CHO VAC+H2O—→CH3COOH+CH3CHO 副反应所生成的乙醛,能够从回流液中分析出来。在第一聚合釜的回流液中,开车初期为0.1%左右,正常运转时为0.03~0.06%左右;第二聚合釜的回流液中,开车初期乙醛含量约0.25%左右,正常盍中约为0.08~0.1%左右。开车初期乙醛含量大,因为新的不锈钢表面有杂质,促使了乙醛的生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不锈钢表面钝化,乙醛生成量下降。 2

PMMA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摘要:本文阐述了用MMA溶液聚合法生产PMMA的工艺特点以及各种添加剂的作用,对于PMMA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溶液聚合工艺 用MMA生产PMMA的聚合方法有本体法、悬浮法、乳液法和溶液法。前三种聚合法早已在国内外实现工业化生产,而我公司的溶液法生产模塑料则是由美国聚合物技术公司开发的新工艺。 1工艺简述 本溶液聚合法生产工艺包括下列几个工段 1.1进料及添加剂制备 本工段包括三个单独的系统即单体制备和循环进料系统;第一级反映器进料、进料添加剂混合制备系统;添加剂制备系统。 1.2聚合脱挥发和循环回收 脱气的进料单体和循环液经过连续计量和过滤进入第一级反映器。在第一级反映器中部分聚合的物料用第泵连续输送到第二级反应器。脱挥发器是在真空下操作,用以脱除熔融粘稠聚合物中的未反应单体和溶剂。脱除的溶剂和未反应的单体经进化冷凝,然后循环回到进料脱器系统进而进入第一级反应器。 用聚合物挤压泵将聚合物从脱挥发器中经过静态混合器送入精制线。 1.3精制 经过脱挥发后熔融的聚合物经聚合物挤压泵从脱挥发室中泵出,由尾线添加剂计量泵将尾线添加剂注入到熔融的聚合物中。 熔融的聚合物从模头送到造粒系统,颗粒在一个振动的三网分离器中分出等级,将粉尘和较大的颗粒除掉,追终产品颗粒被输送到颗粒运输和储存工段。 1.4导热油系统 导热油系统为装置提供所需的全部热量。 2溶液聚合法生产工艺特点 ①原料及能量消耗少,生产成本低。 ②生产稳定性和安全性好。 ③公司的溶剂聚合工艺通过控制进料比例和使用高浓度溶剂,有效地控制了反应速度并能及时移出反映热,提高了该工艺的安全程度。 ④通过选择组分和操作条件,保证了在容器壁上或输送管线中不会有聚合物积存。 ⑤该反应系统能有效地利用引发剂、共聚物和链转移剂,并且在脱挥发过程减少了低分子量馏分的生成,保证了产品质量。 ⑥不需污水处理设施。 ⑦该工艺用反应热来加热第一反应器的进料,节约了能源。 ⑧用一个静态混合器来混合加入到精制的熔融聚合物中的尾线添加剂,混合不需要使聚合物受到剪切力或热损坏即可完成。因此消除了降解或黑色斑点的生成。 3溶剂和添加剂的作用 3.1溶剂甲苯 ①由于甲苯的加入降低了反应物的粘度从而控制了凝胶效应,有效地移除了反应热。 ②大量甲苯的加入也大大提高了溶液聚合系统的安全性和操作的简便性。 ③在溶液聚合过程中,链与溶剂转移是最重要的。链与溶剂转移的结果,减少了由于歧化而终止聚合物链的量,因此,增加了最终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④甲苯还可以防止聚合物在反应器中和其它设备上聚合。 3.2链转移剂正十二烷基硫醇 链与链转移剂的转移是系统中发生的主要转移反应,是一种高度活波的链转移剂,优先终止增长的单体链,生成一个稳定的端基,这样就使由于歧化机理而发生的终止的量最少,改善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通过改善的量可调整产品的分子量。 3.3引发剂 加入到聚合进料物流中的引发剂在反应温度下分解,生成活波的自由基引发聚合。 实验表明,引发剂的用量影响着反应速度,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平方根成正比,动力学链长与引发剂浓度平方根成反比。因此确定引发剂的用量时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4发展方向 用单体代替溶剂,聚合方法界于溶液和本体之间,这样相对来说就减少了溶剂的用量或者杜绝了溶剂,对产品质量的提高也是非常直接的,因为溶剂的存在或多或少都带入产品中,即使能全部移出必须增加成本,用单体代替溶剂,即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又节约了能源。 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是: 4.1聚合控制过程 ①反应热的移除。 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反应热的移出始终是难题,只要反应热移出及时,聚合反应就是在可控范围内,这些和物料的配比和、反应条件、设备的设计都是有关的。 ②转化率的控制。 当反应热能及时有效地移出后,就要在物料的配比和、反应条件上下工夫了。这还涉及到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选择,它们之间的配比,还有和工艺条件的配和。 4.2循环回收过程 防止聚合物产生。在循环回收过程中由于单体的大量的存在,防止聚合是首要任务。 5结束语 连续溶液聚合法生产PMMA有很多的优点,技术日趋成熟,在工业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大森英三.《丙烯酸酯及其合成物》,化学工业出版社. PMMA溶液聚合生产工艺苏建国(黑龙江中盟龙新化工有限公司) 4.3安全可靠。原瓦斯抽采泵电源柜故障率高,接触器损耗快,变频改造后,性能优越保护齐全,操作简单、界面直观,可实时观察电机的各种参数,运行更可靠。 4.4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启动转矩大、起停平稳,能实现瓦斯抽采泵电机在各种负载情况下的平滑启动、调速、停车等功能,消除了机械及电气冲击,通过对水环式真空泵的调频,使泵体在低负荷下运转,增加了瓦斯泵的使用寿命。 4.5节能降耗。实现变频无级调速,原运行方式下消耗的功率为额定功率(220kW)的70%,变频改造后运行方式为额定功率的20%左右,每小时可节电110kWh。 4.6改造简单、施工周期短、投入资金少。 5结论 经过对瓦斯抽采泵电控系统进行变频改造后,通过控制输入电源的频率即可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瓦斯的流量。既可以保证瓦斯发电高效地运行,又可以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运行更安全、可靠,消除了机械及电气冲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能降耗。 参考文献: [1]张燕宾.变频器的主要电路及外接器件的选择,变频技术应用2010第二期. [2]王栋.变频节能技术应用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0月下旬. 实用科技 (上接第261页) 262

聚合工艺

悬浮聚合目前大都为自由基聚合,但在工业上应用很广。如聚氯乙烯的生产75%采用悬浮聚合过程,聚合釜也渐趋大型化;聚苯乙烯及苯乙烯共聚物主要也采用悬浮聚合法生产;其他还有聚醋酸乙烯、聚丙烯酸酯类、氟树脂等。聚合在带有夹套的搪瓷釜或不锈钢釜内进行,间歇操作。大型釜除依靠夹套传热外,还配有内冷管或(和)釜顶冷凝器,并设法提高传热系数。悬浮聚合体系粘度不高,搅拌一般采用小尺寸、高转数的透平式、桨式、三叶后掠式搅拌桨。 硫氰酸钠法均相溶液聚合的工艺流程是:将原料丙烯腈(AN)、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MA)、异丙醇(IPA)和48.8%硫氰酸钠溶液分别用计量桶计量后放入调配桶。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浅色剂二氧化硫脲(TUD)经称重后也加入调配桶。第三单体衣康酸(ITA)则被调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经计量桶加入调配桶,经充分混合和调温后,用计量泵连续地送入聚合釜进行聚合反应。全部物料逐渐形成粘稠浆液。聚合完成后的浆液由釜顶出料,输往脱单体塔脱去单体,然后输入贮液槽,经混合后用齿轮泵送往真空脱泡塔脱除留在浆液中的空气泡。浆液再被送往热交换器进行调温,同时添加消光剂,对浆液过滤以除去杂质,再以稳定的压力送去纺丝。 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的。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和微悬浮聚合法,以悬浮聚合法为主,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单体的来源:乙烯法、石油法和电石法。我国的方法:主要还是电石法。(1)悬浮聚合法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聚合是在带有搅拌器的聚合釜中进行的。聚合后,物料流入单体回收罐或汽提塔内回收单体。然后流入混合釜,水洗再离心脱水、干燥即得树脂成品。特点是,反应器内有大量水,物料粘度低,容易传热和控制;聚合后只需经过简单的分离、洗涤、干燥等工序,即得树脂产品,可直接用于成型加工;产品较纯净、均匀。 (2)乳液聚合法最早的工业生产PVC的一种方法。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单体外,还要加入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使单体分散于水相中而成乳液状,以水溶性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还可以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历程和悬浮法不同。也有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醇作调节剂,碳酸氢钠作缓冲剂的。聚合方法有间歇法、半连续法和连续法三种。聚合产物为乳胶状,乳液粒径0.05~2μm,可以直接应用或经喷雾干燥成粉状树脂。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较易控制,得到的树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较均匀,适用于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渍制品。 (3)本体聚合法聚合装置比较特殊,主要由立式预聚合釜和带框式搅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构成。聚合分两段进行。单体和引发剂先在预聚合釜中预聚1h,生成种子粒子,这时转化率达8%~10%,然后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补加与预聚物等量的单体,继续聚合。待转化率达85%~90%,排出残余单体,再经粉碎、过筛即得成品。树脂的粒径与粒形由搅拌速度控制,反应热由单体回流冷凝带出。此法生产过程简单,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也较低。

尼龙66聚合过程与工艺

尼龙66聚合过程与工艺 己二酸和己二胺发生缩聚反应即可得到尼龙-66。工业上为了己二酸和己二胺以等摩尔比进行反应,一般先制成尼龙-66盐后再进行缩聚反应。在水的脱出的同时伴随着酰胺键的生成,形成线型高分子。所以体系内水的扩散速度决定了反应速度,因此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将水排出反应体系是尼龙-66制备工艺的关键所在。上述缩聚过程既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间歇进行。 在缩聚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大分子水解、胺解(胺过量时)、酸解(酸过量时)和高温裂解等使尼龙66的分子量降低的副反应。 尼龙-66盐的制备 尼龙-66盐是己二酰己二胺盐的俗称,分子式:C12H26O4N2,分子量262.35,结构式:[+H3N(CH2)6NH3+-OOC(CH2)4COO-]。 尼龙-66盐是无臭、无腐蚀、略带氨味的白色或微黄色宝石状单斜晶系结晶。室温下,干燥或溶液中的尼龙-66盐比较稳定,但温度高于200?时,会发生聚合反应。尼龙-66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且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大,其溶解度cs与温度的关系可描述为:cs=-376.3286+1.9224 T-0.001149T2 尼龙-66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K 273.16 283.16 293.16 303.16 313.06 323.16 333.16 343.16 353.16 溶解度,g/ml 37.00 43.00 47.00 50.50 52.50 54.00 56.00 58.50 61.50 (1)水溶液法 以水为溶剂,以等当量的己二胺和己二酸在水溶液中进行中和反应,得到50%的尼龙-66盐溶液。工艺流程:

1-己二酸配制槽2-己二胺配制槽3-中和反应器4-脱色罐5-过滤器 6、9、11、12-贮槽7-泵8-成品反应器10-鼓风机13-蒸发反应器 将纯己二胺用软水配成约30%的水溶液,加入反应釜中,在40~50?、常压和搅拌下慢慢加入等当量的纯己二酸,控制pH值在7.7~7.9。在反应结束后,用 0.5%~1%的活性炭净化、过滤,即可得到50%的尼龙-66盐水溶液。成盐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此必须将反应热以外循环水冷却除去,同时为防止尼龙-66盐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在生产系统中充以氮气保护。在真空状态下,将50%的尼龙-66盐水溶液经蒸发、脱水、浓缩、结晶、干燥,即可得到固体尼龙-66盐。一般每吨尼龙-66盐(100%)消耗己二胺(99.8%)522.64 kg,己二酸(99.7%)561.9kg。 本法的特点是不采用甲醇或乙醇等溶剂,方便易行,安全可靠,工艺流程短,成本低。但对原料中间体质量要求高,远途运输费用也较高。美国孟山都普朗克公司采用本法生产。公司、杜邦公司和法国罗纳- (2)溶剂结晶法 以甲醇或乙醇为溶剂,经中和、结晶、离心分离、洗涤,制得固体尼龙-66盐。氨基和羧基经中和后形成菱形无色结晶盐,并有热量放出。工艺流程: 1-己二酸配制槽2-己二胺配制槽3-中和反应器4-乙醇计量槽5-离心机 6-乙醇贮槽7-蒸汽泵8、11-乙醇高位槽9-乙醇回收蒸馏塔10-合格乙醇贮槽纯己二酸溶解于4倍质量的溶剂(乙醇)中,完全溶解后,移入带搅拌的中和反应器并升温到65?,慢慢加入配好的己二胺溶液,控制反应温度在75~80?。在反应终点有白色结晶析出,继续搅拌至反应完全。冷却并过滤,用乙醇洗涤数次除去杂质。最后经离心分离后尼龙-66盐的总收率可达99.5%以上。一般每吨尼龙-66盐耗己二胺0.46t,己二酸0.58t,乙醇0.3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