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艺术

对联艺术
对联艺术

浅谈对联艺术(文师华编)

一、对联的形式和要求

对联与对偶相同之处是:都要求词性相同或接近、平仄相对、句法一致。不同之处是:对偶受诗的约束,一般是五字或七字;对联字数上不受限制,少到一字、三字,多到几百字,平仄也比诗自由。有位先生喜欢喝酒,一喝酒就撒酒风。有一天,他出对子让弟子对。

先生:雨。催花雨。园中阵阵催花雨。

弟子:风。撒酒风。席上常常撒酒风。

云南昆明市大观楼长联,长达180字,为清代诗人孙髯(rán)翁所作。四川灌县青城山天师洞道观长联,共394字。四川江津的一副对联长达1612字,为钟云舫所作,是目前所见的最长的对联。

对联形式上有哪些特点和要求呢?

(一)词性相同或接近,结构一致。如: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此联中,以“万”对“四”属于数字对数字,“家”对“海”属于名词对名词,“腾”“庆”两个动词相对,“笑”“新”是动词、形容词相对,“语”“春”又是名词相对。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

以助词相对的联句,如某名士自挽联:

无虑无忧,老夫去矣;

克勤克俭,小子勉之。

联尾“矣”“之”两个助词相对,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古人作联,将实字即现代所说的名词分成十几个小类,如天文、地理、时令、植物、人事等等,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现代人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二)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到达整齐的建筑美,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在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

1.汉语的音韵和节奏

汉字四声有新四声和旧四声。现代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人们把阴平、阳平划归平声;把上声、去声划归仄声,这就是平、仄之区别。古汉语四声为平、上、

去、入,其平声在现代汉语中分解为阴平、阳平二声,上、去二声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入声已消失,但在我国某些地区如上海、广东、山西、江西等地还部分地保留着。古代汉语平、仄的划分是:平声属平声,上、去、入声属仄声。

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节奏可以给人快感和美感。如武汉黄鹤楼上的一副七言联:对江楼阁参天立;

全楚山河缩地来。

联中每两字或一字划为一个音步,读起来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原来,汉字每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两字或一字构成一个音步,这是联句、诗句的一种节奏规律。。

2.对联格律要求(以七言联为例)

七言联:(1)仄仄平平平仄仄秋月春风常得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山容水态自成图。

(2)平平仄仄平平仄东风气暖来阳鸟;

仄仄平平仄仄平细雨春深发杏花。

(注:发字古读入声)

联律中的有关原则需要掌握住,

第一,上联尾字一般必须用仄声,下联尾字一般必须用平声;

第二,上下联之间须平仄声字对立,否则就叫做“失对”;

第三,凡处在节奏点上的字不能变更平仄,否则就叫“失替”。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来诊断几副病联。

山墅深藏,峰高树古;

湖亭遥对,桥曲波皱。

很明显,下联最末一个字“皱”(zhou)读去声,属仄声字,违反了上述第一条原则。

三春细雨滋苗壮;

一方净土育花红。

“春”对“方”、“雨”对“土”两处出现了平对平,仄对仄,违反了第二条原则。“花”对“苗”平对平,但不在音节上,无碍。

志登高山求精进;刚下学海莫畏难。

上下联节奏点上的字变更了平仄,违反了第三条原则。若将“山”字换成仄声字,将“海”字换成平声字就可以了。此条可放宽。

此外,中国楹联学会《楹联通则》第十条“避忌问题”提出了三点:(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句收忌尾三平。

(1)忌合掌:包括:局部合掌,如:“赤县神州催骏马,中华大地展新姿。”赤县、神州、中华,词意重复。整体合掌,如“鸟语春光好,莺歌柳色新。”上下联意思重合。

(2)忌不规则重字,即在一副联的上下位置中不规则地使用了相同的字。如“晏殊暨华夏笔都杯”征联优秀联之一:“文港探文流,文通四海龙腾浪;笔都观笔阵,笔舞千年凤翥云。”(上下联中文、笔在相同位置上有规则重复。)又如被淘汰联之一:“文港镇中,笔都成名千载史;进贤县里,文房博览一枝花。”(“文”字在上下联,重复出现,但不在合适的位置上,属不规则重复。如改为:“文港镇中,文房博览千载史;进贤县里,进士风流万朵花。”则可。)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句收忌尾三平。尾三仄、尾三平,读音缺乏抑扬起伏,故须忌讳;但有时不能以文害意。如鹰潭市滨江公园联:“老码头通鄱湖铁肩担来小集镇,新枢纽连四海巨手铸就大铜都”。意思挺好,但上联结尾“小集镇”属尾三仄,此外上联“通”、下联“连”都是平声。后来改为“老码头枕鄱湖风帆托起小商镇,新枢纽通寰宇妙手铸成大铜都。”

3.关于对联平仄变格及其它

有些对联甚至名家的对联并不完全符合上述联律格式,这牵涉到联律的变格问题。如: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

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末尾“仄平仄”是常见的一种变格形式,已被大家公认,在创作中可以这么用。还有的对联音步结构与前例形式不同,如:

于此寻孔颜乐处;超然得山水真机。

其音步是二一二二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平平

关于古今四声的运用问题,当代联家的一致主张是,二者可以并行,但在一副对联中不可杂用。

(三)内容相关,意境完美。“对联,对联,既对又联”。讲对仗、论平仄主要侧重于对立的一面,而内容相关、意境完美则偏重于统一的一面。

1.正对,是指上下联内容相关,相互补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写作手法。如《红楼梦》中贾宝玉题沁芳亭的联句: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其主题描绘沁芳亭四周的优美景色,“三篙”从深度上写说,“一脉”指一缕。上联写草木之色彩,下联写花卉之芬芳,相映成趣。

有些作者在写对联时,只注意义同的一面,而忽略事异的一面,结果上下联说的是一件事,只是字面不同而已,这就犯了“合掌”的毛病(即上下句意思重复,像左右手掌合起来)。如:

神州千古秀,赤县万年春。

“神州”、“赤县”都指中国,“”千古“万年”相同。又如:

人增干劲地增产;春满山乡谷满仓。

“谷满仓”、“地增产”意思相近,属于部分词语合掌。如果将“谷满仓”换成“花满园”就比较合适。

2.反对,就是上下联一正一反,具有对照、映衬的效果,使主题表现得更为鲜明、深刻。杭州西湖岳王庙有一副联,用的是反对形式: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联盛赞岳飞父子的忠贞,义烈;下联痛斥秦桧夫妇的阴险、毒辣。“有幸”对“无辜”、“忠骨”对“佞臣”两组反义词相对。

3.串对,又称流水对,就是上下联所描写的事物意思顺承而连贯,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如同复句一样,构成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等复合关系。例如:连贯型寒就梅花传腊去;暖随燕子报春来。

寒去暖回,构成时序上递连贯。

因果型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少时虚度光阴,不肯勤学,老来悔恨已迟,形成因果关系。

(四)几种特殊形式的对联

1、嵌字对:联中嵌入有关地名、人名、店名、事物名等,格式有十三种。

(1)鹤顶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一字,如肖公远赠程艳(砚)秋联:

艳色天下重,秋声海上来。

(2)燕颔(han,去声)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二字,如咏桂林联:

丹桂虬枝欺鬼斧,琼林洞府仗神工。

(3)鸳肩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三字,如咏桂林联:

喜斟桂酒延嘉客,笑饮林泉涤俗襟。

(4)蜂腰格,即嵌入上下联第四字,如咏桂林联:

森然八桂甲天下,宛尔千林隐洞中。

(5)鹤膝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五字,如咏桂林联:

吟诗狂醉桂花酒,览胜同披林壑风。

(6)凫胫格,即嵌入上下联第六字,如咏桂林联:

此地常抬折桂手,今朝独有植林心。

(7)凤尾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七字,如咏桂林联:

拿云有志攀丹桂,射月无弓挂绿林。

(8)魁斗格,即嵌入上联第一字,下联最后一字,如文师华自撰联:

师谟天地,采撷英华。

(9)蝉联格,即嵌入上联最后一字,下联第一个字,如嵌藕花联:

粉坠荷残成好藕,花凋蒂落结香榴。

(10)云泥格,即嵌入上联第二字,下联最后六字,如春联嵌“风月”二字:东风抹绿三春草,旭日搽红二月花。

(11)鼎峙格,即嵌入上联第四字,下联第一、第七字,如嵌“毛泽东”联:鹤抖羽毛飞上下,泽纳红日照西东。

(12)双钩格,即在上、下联首字、尾字嵌入四字名称,如贺龙赠武当道长“伟樵”,嵌入“伟樵”道长名、“紫霄”宫名

伟士东来气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

(13)碎锦格,即将三个以上的名称嵌入联中,如灵隐飞来峰联:

灵鹫向云中隐去,奇峰自天外飞来。

2、缺字对:即故意在上联或下联少写一个字,或用标点符号代替,又称漏字联。

(1)少写一字,如:袁世凯千古,中华民众万年。

(含义: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众。)

(2)用标点代替,如1948年3月国民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原南京中央大学教授乔大壮的好友许寿裳在台北遇害,乔大壮愤然撰一联曰:

费国民血汗已?亿,集天下混蛋于一堂。

3、集句对:把前人诗、词、文不同篇章中的原句巧妙地集为对联,可称为全集句联;或把前人诗词文中的原句与自己创作的联句合起来,构成一联,可称为半集句联。

(1)全集句联,如:

启功集毛泽东诗句为联:

喜看稻菽千层浪(《到韶山》),

跃上葱茏四百旋(《登庐山》)。

文师华集词牌为联:

《高山流水》《逍遥乐》,

《雪夜渔舟》《归去难》。(四个词牌)

《疏帘淡月》《思佳客》,

《烛影摇红》《醉高楼》。(四个词牌)

(2)半集句联,如:

湖北侯教授集联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情如碧海深(自作)。

4、无情对:即把意思绝不相同的字,互相对仗,而且越不相侔,越是称好。

如: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上下联词性都相对,但意思毫不相干。)

又如:陶然亭,张之洞。

(陶、张,姓氏对;亭、洞,地名对;然、之,虚词对。)

二、对联的作用

首先,对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文学创作能力。陈寅恪说:“凡能对上等对子者,其人思想必通贯而有条理···故可藉之以选拔高才之士也。”如:清代嘉庆年间进士陶澍(shù)在十三岁时为村里一座榨油作坊开张写了一副对联: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这副对联,运用夸张手法,气势不凡,显示出幼年陶澍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表现出行业特点和劳动的喜悦。

鲁迅“对课”,寿镜吾:“独角兽”。小鲁迅对的是:“比目鱼”。“独角兽”是天庭祥物,

即麒麟;“比目鱼”是海中奇珍。

郭沫若六岁开始做对子,有一次,几个顽皮的学生偷了书塾隔壁寺院里的桃子,塾师沈焕章:“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年方六岁的郭沫若迅速对道:“他年折桂步蟾(chan)宫,必定有我!”

其次,对联与书法结合,可以渲染气氛,装饰居室,宣传商业,点缀观景。

渲染气氛的对联包括喜庆和吊丧两类,渲染喜庆气氛的有春联(如:燕报重门喜,莺歌大地春)、婚联(如:鸳鸯福禄,鸾凤文章)、寿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挽联,如蔡元培悼鲁迅挽联:

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最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装饰居室,如:明代徐霞客自题小香山梅花堂联: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清代郑板桥书斋中的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商业店铺对联堪称各个行业精美的广告词,能够概括各行业店铺的特点和经营理念。如:邮局:平安劳远报,消息喜常通。

理发店:虽然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汽车站:窗摄诗情画意,路连绿水青山。

名胜古迹中的对联,侧重描绘山水风貌、楼阁奇观,对景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名胜古迹的文化品位。如:

杭州西湖三雅园联: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佚名)

泰山日观峰联:未离海峤千山黑,刚到天心万国明。(佚名) ( 海峤:海边的山) 再次,讽刺现实,陶冶性情。

民国时代税多,有人写了这样的对联进行讽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精美奇妙的对联,能引发人们的深思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的一副名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些行业联也寄托了人生哲理,如有这样一副戏台联:

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此联把唱戏、看戏与人生结合起来,劝世人明哲保身,做事留有余地,表现了儒家提倡的“无过无不及”的中庸哲学。

有这样一副茶楼酒肆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暂且喝杯茶去;

因公苦,因私苦,苦里有乐,快些饮口酒来。

此联亦庄亦谐,俗中求雅,概括了古往今来人们既为名利奔波又想摆脱名利的矛盾心理,洋溢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堪称行业联中的妙品。

附:文师华撰联

1、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10年)

鹤鸣长空来北地,天造明镜在鄱阳。

2、题赣州南康市百家姓和谐城熙和殿(2009年)

源远流长,人生代代无穷已;枝繁叶茂,姓氏家家富有余。

3、题资溪县大觉山风景区(2009年)

大梦谁先觉?空山鸟自啼。

4、题深圳文天祥纪念馆(2004年)

地裂天崩,方见英雄本色;河清海晏,莫忘民族精魂。

5、纪念欧阳修诞辰一千周年(2007年)

两部断代史,承春秋笔法;一篇秋声辞,启赵宋文风。

6、集孔子《论语》为联(2009年)

(1)韶乐尽美尽善,关雎不淫不伤。(2)和而不同乃君子,远之则怨是小人。

(3)任重道远精神不懈,身正令行功业可成。

7、题赠中国银行财富中心:

外圆中方形似天地,客广行阔理通古今。

8、题赠海南中央坡公馆

海纳百川,看南国椰林风光绮丽;心连九域,登中央坡地公馆巍峨。

14、为四川汶川大地震撰联2副(2008年)

其一、废墟堆中,数万黎庶埋尸骨;古蜀道上,千里哀音唤亲人。

其二、地裂山崩,西川胜景成焦土;人亡家毁,天府生民恨苍天。

首届中外文化艺术节计划书

首届南京师范大学 “东方红·西方蓝”中外文化艺术节计划书 “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是外国语学院乃至南京师范大学全体学生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一直以外语节作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然而,我们意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学习外国文化的大学生,决不能忽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决定在外语节的基础上,与文学院联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举办首届“东方红·西方蓝”中外文化艺术节。旨在鼓励学习西方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人才。 一、主办单位: 学生工作处、校团委 二、承办单位: 外国语学院、文学院 三、活动时间: 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 四、活动内容: 分为“国学篇”、“外语篇” 五、活动形式: 文艺演出、知识竞赛、读书节、艺术展、比赛等 六、前期宣传: 制作宣传画册、海报、横幅等,悬挂、张贴于校东南西北四个区及教学楼间 七、组委会成员名单 总顾问:陈章龙 顾问:黄军伟陈中建李莉罗秀山周燕 主席:彭海管红星 副主席:蒋其琴刘更生 指导教师:季璇胡明波 策划团: 外院:戴春华高帅阎耀宗周英杰陆遥张海波徐晗 文学院:朱乐川徐磊陈秀君吴建辉王栩熊轶佶牛日俊 宣传组: 外院:阎耀宗颜冰沁刘俊英 文学院:陈秀君 材料组: 外院:戴春华应超敏

文学院:吴建辉 节目组: 外院:高帅周英杰张海波陆遥 文学院:熊轶佶 办事处: 外院:徐晗吕小镭 文学院:牛日俊 财务组: 外院:刘金 文学院:王栩 八:具体内容: ●首届南京师范大学“东方红·西方蓝”中外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时间:2006年12月5日晚6:30 地点:J6音乐厅 内容简介:以对比的形式体现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方文化的浪漫情怀。 节目单初拟: 第一篇:中外比拼秀 1、太极拳表演VS跆拳道表演 2、民俗歌曲、民歌演唱(黄梅戏等)VS英文歌曲 3、民族舞蹈(如扇子舞)VS街舞或拉丁 4、中文诗歌朗诵VS英文经典诗歌朗诵如a red red rose 5、民族乐器VS西洋乐器 第二篇:当孔子遇上沙翁 6、一段COSPLAY 类似小品 第三篇:共享一个世界 7、书画现场展示,体现世界共同进步的主题 8、语种联唱 国粹篇 1、“不可遗失的美好”戏曲文化艺术周: 活动内容与形式: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戏曲艺术展示;二是戏曲知识讲座。 活动时间:2006年12月中旬 活动地点:待定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 活动流程:1、前期宣传:制作展现中国戏曲知识的海报、展板; 2、艺术展示:请戏剧团(如昆剧团)展示戏曲艺术,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此种戏曲,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3、举办讲座:在对此种戏曲形成初步兴趣的基础上,请戏剧团(如昆剧团)专业人士对此中国即将流失的戏剧文化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具体的介绍,让同学们对戏剧文化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4、以班级为单位,对这项艺术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可以以ppt等多种形式,展示讨论结果。

经典七言对联、七言楹联

經典七言春聯 1.財運亨通全家樂事業有成滿堂春橫批:吉星高照 2.萬象更新迎百福一帆風順納千祥橫批:喜迎新春 3.占天時地利人和取五湖四海財寶橫批:萬象更新 4.花開富貴重重喜運轉乾坤步步高橫批:吉星高照 5.一年好景同春到四季財源順時來橫批:吉星高照 6.東成西就全家福南通北達廣生財橫批:大展宏圖 7.春至百花香滿地時來萬事喜盈門橫批:喜迎新春 8.吉星高照家富有大地回春人安康橫批:財源廣進 9.和順滿門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萬象更新 10.和順一門生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吉星高照 11.一門天賜平安福四海人同富貴春橫批:喜迎新春 12.財發如春多得意福來似海正逢時橫批:萬象更新 13.恭喜發財財到手迎春接福福滿堂橫批:歡度春節 14.平安富貴財源進如意吉祥事業興橫批:喜迎新春 15.爆竹四起接五福梅花一枝報三春橫批:萬事如意 16.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橫批:喜氣盈門 17.榮華富貴盈門喜福壽康寧滿戶春橫批:喜氣盈門 18.門迎曉日財源廣戶納春風吉慶多橫批:新春大吉 19.好日子舒心如意美生活幸福平安橫批:家庭幸福 20.一帆風順全家福萬事如意滿門春橫批:喜氣盈門 21.開門迎春春滿院抬頭見喜喜事多橫批:辭舊迎春 22.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永開花橫批:歡度春節 23.八方財寶進門庭四面貴人相照應橫批:大展宏圖 24.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南西北財橫批:五福臨門 25.年年順景財源進歲歲平安福壽臨橫批:大展宏圖 26.春回大地春光好福降人間福祿多橫批:春意盎然 27.春到人間人增壽喜臨門第門生輝橫批:新春大吉 28.辭舊歲家業興旺迎新年百福呈祥橫批:新春大吉 29.福來小院四季樂春到門戶闔家歡橫批:喜氣盈門 30.和氣盈門迎瑞氣春光滿眼映文光橫批:喜氣盈門 31.一家歡笑春風暖四季平安淑景新橫批:辭舊迎春 32.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鴻福步步登高橫批:新春大吉 33.富貴雙全人如意財喜兩旺家和睦橫批:萬事如意 34.闔家歡樂迎富貴滿堂歡喜永平安橫批:萬事如意 35.春風得意財源廣平安富貴家業興橫批:前程似錦 36.天賜寶地財源廣地助富門吉祥家橫批:五福臨門 37.迎春迎喜迎富貴接財接福接平安橫批:心想事成 38.風水寶地千財旺天順人和萬事興橫批:五福臨門 39.迎新春前程似錦賀佳節事業輝煌橫批:辭舊迎春 40.人興財旺鴻福長家和事順好運來橫批:心想事成 41.福門家業騰雲起寶地財源乘風來橫批:萬事如意 42.占地利生意興隆得天時財源廣進橫批:四季興隆 43.通天生意騰雲起遍地商機鴻運來橫批:財源廣進

智慧树知到《笔尖上的艺术-书法基础与赏析》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笔尖上的艺术-书法基础与赏析》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金文属于() A:小篆 B:大篆 C:甲骨 D:隶书 答案: 大篆 2、()字体圆润均匀,结构匀称 A:秦大篆 B:秦隶书 C:秦小篆 D:汉隶书 答案: 秦小篆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颜真卿——楷书 B:张旭——草书 C:王羲之——行书 D:孙过庭——草书 答案: 颜真卿——楷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羲之——行书

B:王羲之——草书 C:张旭——行书 D:张旭——楷书 答案: 王羲之——行书 5、并称“二王”的是( ) A:王次仲、王羲之 B:王羲之、王献之 C:王旷、王羲之 D:王导、王羲之 答案: 王羲之、王献之 6、王羲之因在书法领域的造诣被后世誉为( ) A:“草圣” B:“书圣” C:“初唐四杰”之一 D:“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 “书圣” 7、行书是楷书的草化,“行者,流行或行走之意”他最大的特点是()。A:动 B:行 C:走 D:草 答案: 行

8、《大盂鼎》是西周()的代表 A:早期 B:中期 C:晚期 D:后期 答案: 早期 9、欧阳修关于书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笔为心像 B:学书为乐 C: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D: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答案: 学书为乐 10、怀素练字刻苦,后人盛传他的事迹是( ) A:池水尽墨 B:白漆写字 C:早起研磨直至写干 D:书法独特 答案: 白漆写字 11、古时期中“六艺”中,与书法有关的项目是()A:礼 B:御 C:书

D:乐 答案: 书 第一章 1、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象征。 B:在中国艺术史上,书法是其次取得重要艺术地位的。 C:汉字是“物象之本”。 D: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审美内涵上同西方绘画艺术是一脉相承的。 答案: 汉字是“物象之本”。 2、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书法是最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 B:人的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中表现出来,其他民族写字是没有这种境界的。 C:毛笔是汉字书写能成为艺术的又一关键因素。 D:中国书画艺术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追求气韵生动。 答案: 书法是最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人的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中表现出来,其他民族写字是没有这种境界的。,毛笔是汉字书写能成为艺术的又一关键因素。,中国书画艺术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追求气韵生动。 3、王献之的什么书体略胜其父王羲之( ) A:行草 B:楷书 C:篆书 D:隶书 答案: 行草

2016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方案

金山中心学校2016年校园文化艺术节 活动方案 为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营造“向真、向善、向美”的育人环境。为确保展示活动顺利开展,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童心飞扬,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地点 2016年5月29日上午9:00在大路小学举行。 三、活动形式 本届艺术节以体育艺术活动展示为主,同时举办师生书法绘画展。体育文艺节目在室外汇演,书法绘画类在室内展出。 四、活动内容及要求 1、表演节目为阳光体育活动、才艺诵读、文艺表演等。 2、书法有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绘画有国画、水彩画、剪纸、简笔画、漫画等,形式不限。要求构思、技巧上有所创新;作品要装裱好,并于5月 25日前送到大路小学。每校不少5件,优秀作品展览后挂在本校校园内。 五、活动组织及参赛要求 1、成立领导工作小组,统筹安排分工协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组长:冯定兴

副组长:许加鹏、明振咏 组员:黄文中、万文元、汪浩、黄黎明、明彩虹、黄文龙、柏松鹤、吴怡星、张炳运、柏玉林。 2、各校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体育艺术活动,从中精选节目参加中心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3、各校成立安全领导小组,明确安全责任,确保参加活动的师生安全。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 4、展出和演出需要的物品一律自备,比赛所需的配乐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试播。 5、每个表演节目要写不超过100字的解说词,在25日前上传到中心学校管理群。 六、奖励 现场表演类节目设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若干项,并设优秀组织奖1项,室内展示类作品均发荣誉证。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对联艺术与书法艺术

对联艺术和书法艺术都是建立在汉民族语言文字特殊性的基础之上,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因为对联主要是用书法的形式书写出来,悬之于廊间柱前、堂上壁间,使人既赏文字,又品书法,所以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正如《红楼梦》中写道: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难生色。这里的无字标题当指对联、匾额的文字与书法两个方面。 对联一产生就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我国书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商周之前,经汉魏、历隋唐发展到成熟的艺术高度。目前大家所公认为文字记载较早的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产生在这一时期,是后蜀主孟昶书写在桃符板上的。孟昶本人虽不是书法家,但起码是喜爱书法的。此后对联在千余年的过程中,一直与书法艺术紧密相联。古代和近代大部份对联作者,都有书法艺术修养,许多联、书俱佳的对联都是书法家自撰自书的。宋代著名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等均擅此道,曾分别为广州真武庙、江西幕阜山月色江声楼、西湖灵隐寺等题有对联。到了对联鼎盛期的明清两代,众多的对联高手中,更是书家辈出:董其昌、祝世禄、杨慎、解缙、王铎、纪昀、翁方纲、丁敬、郏板桥、俞樾、邓石如、高凤翰、金农、黄慎、伊秉绶、翁同和、吴昌硕近代的弘一法师、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现代的张大千、徐悲鸿,郭沫若、齐白石、刘海粟、张伯驹、王蘧常等人也莫一不是一代书法宗师。 众多的对联大师出自书家,也有众多的对联在内容上与书法艺术紧密相连。有的书法家借对联谈书道。如近代书家翁铜士曾制一联:

如玺著刀,如漆注简; 以金写石,以帖入碑。 上联言挥笔当如运刀奏石,以墨写简,下联云佳书当兼取钟鼎、石鼓之长,熔碑帖子一炉。 清代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冯桂芬有一联云: 秦印篆分关内外; 汉碑派别陕西东。 这副对联概括了秦、汉书法、篆刻的风格与区域的关系。 还有不少对联干脆是从碑、帖之中集字而成,与书法的因缘关系更是显而易见。如岭南书家吴子复,桃李满天下,但他慨叹:现在吴子复太多了。为了让徒子徒孙们明白拘泥于师是没有前途的,他书晋《好太王碑》字集联赠其弟子: 若言创法先违法; 有道承师后远师。 碑帖集联既不失原碑帖之书法风貌,又容易切合与书法相关的内容,是对联与书法结合的奇葩。它也表明它们是互为内容,互为表现形式的。 对联的产生和发展,也使书法艺术增添了新鲜多姿的书写形式。书法的主要形式是条幅、长卷、横额、册页、扇面、对联等,而对联这种格式尤为明清以来的书家所喜爱。它在书体上不受拘束,真、草、篆、隶、楷,行、八分各体均可用来书写对联。在书写格式上也比较灵活,一般分上下两联,竖行由上而下,也可以上下联在一起书写成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1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2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3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4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5 隶书的美学内涵: 解读隶书的美学内涵和产生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对隶书本体的深层认知。通常,是从现存的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的。但是,通过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还远远不够。因为这样还无法认识隶书美学内涵的形成渊源。因此,要将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置放在秦汉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探求出隶书美形成的文化和思想渊源。也只有这样,才算了解了一些隶书的传统。 在两汉,隶书不但通过隶变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同时还有着向草率和规范两极方向发展的整体趋势。一方面,隶书在过分强调书写便利的极端中逐步脱离了隶书的原本实用立场,进而在持续草化过程中因书写的运动态势不同最终形成了所说的章草和今草;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对隶书原本书写形态的规范建构,而且这种规范建构是以形式秩序确立为前提的。

因为文字的形式秩序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民族文化交流的畅通和社会进步。这是历来被官方重视的重要环节。因此,随着西、东汉王权的相继确立,对现实生活中广泛流通的隶书进行规范整理也就成为必然。八分书以规范为手段,有效的克服了篆之捷隶书的随意性书写倾向,使形式秩序趋向于稳固的位置选择和有序的结构图式。加上汉代官方文人审美观念的不断容入,最终形成了八分书规范、和谐、静穆、左撇右挑的风格特征。两汉刻石存在的从西汉的质朴率真向东汉工稳规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也从一方面印证了官方对篆之捷隶书进行规范建构的历史进程。 然而,当今学界和书法界普遍把两汉刻石方面的逐步工稳规范的发展趋势认定为隶书走向成熟的标志了。这样做不但牵强,也为隶书的本体理论阐释带来困难。这是因为:一、八分书对隶书的改造是以美术规范化和线条装饰化为前提的。不但不具备书写的随意性与合理性,反而增加书写的难度,失去了隶书书写简捷流便的原本实用立场;二、从八分书的书写主体来看,已经由隶书的原本社会公众立场上移到了文人和官方了。从、《乙瑛碑》、《礼器碑》《华山碑》、《曹全碑》、《张迁碑》等刻石文本可以看到八分书已经开始具有雅化、规范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这些书法文本有着一个大致相同的特征,那就是波蹀。其实这种波蹀是对篆之捷原本隶书书写的美化。飞动的线条和波蹀已经使刻石隶书脱离了隶书原本的简单和质朴,而开始具有雅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是汉代文人那种浪漫、潇洒的艺术审美精神的体现。而正是这种雅化、规范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却失去了隶书在社会广泛流通的内在条件和社会基础,因而也就不应该属于原本意义

宣传语、对联训练

2011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宣传(广告)语、对联 拟写 一、(2011年安顺) 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3 分) 答: 二、(2011年江苏连云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学校将举办“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校学生会还将在全校选聘歌咏比赛主持人。请你参加下列活动。(3分) 为歌咏比赛拟一条宣传标语。(1分) 三、(2011年浙江宁波) 近日,学校开展“走近‘海上丝绸之路’”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本次活动需要一则宣传语,请从下列三副对联中,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特色的一项,并简述理由。(2分) A.七千年河姆渡骨哨鸣响八百里四明山云茶飘香 B.三江竞帆,招揽九天日月东海涌浪,吞吐五洲风云 C.香樟如盖,郁郁兮摇翠山茶似焰,灼灼兮飞红 我选择,简述理由: 四、(2011年铜仁地区) 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2分) 五、(2011年黄冈) 【广告美景】在“2011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入围的候选名单中,黄冈占有五个:麻城红杜鹃、红安烈士陵园、浠水三角山、黄梅五祖寺、英山桃花冲。作为家乡人,请选一处景点仿照以下示例,拟一条广告语以吸引天下游客。(不能与示例相同)(2分) 示例:麻城红杜鹃——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 六、(2011年山东德州市)

根据图2写一则戒烟的警示语: 七、(2011年广西桂林) 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2分) A.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B.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D.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 八、(2011年湛江) 请你整合下面两则材料中包含的主要信息,为学校在六月进行的保护鲨鱼的宣传活动设计一条标语或公益广告。(不超过30字) 【资料链接】①因为过度捕捞,鲨鱼数量锐减,有些品种的鲨鱼已面临灭绝。为了保护鲨鱼,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倡议公众减少鱼翅消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姚明、杨澜、郭晶晶等名人积极响应,义务担任护鲨“形象大使”,拒食鱼翅。 ②某环境调查组织的研究表明,鱼翅这种高档食品被水银污染的程度高达70%,含有可被人体吸收的水银比率已超出正常允许含量的42倍,而水银对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有害。九、(2011年浙江温州) 【妙联拾趣】温州江心寺正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大意是“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根据对联大意,用“/”给此联断句。(3分) 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十、(2011年湖北潜江) 广告语评析。(2分)

对联的对称艺术

对联的对称艺术 ——兼论声律的本质 说到底,对联的本质是对仗,而对仗的艺术本质是对称和谐。对称和谐是一种自然美。《文心雕龙·丽辞》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根据科学研究,99%的动物形体都具有对称结构,自然界的植物、矿物组织,呈对称构造的也不少,连深海的极限深度和海拔的极限高度都具有惊人的对称性。对称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呈现一种均衡势态,给人以稳重、平和的感觉,而人们喜欢这种稳重、平和。对称作为一种理论,在哲学、数学、物理、军事诸学科中,还有广泛的应用。根据事物的对称关系,知其一端,便可以推断相应的另一端,这就是所谓的“平衡推理”。 对联属于文字语言的对称艺术。《史通·叙事篇》说:“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句取匀,奇偶相配”。人类注重文字的对称和谐,应该是对联的发端,经过数千年对偶修辞的锤炼,对联终于形成独立的格律文体。从这个意义也可以证明,对联不是律诗对句的衍化物。 在自然界,对称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单一”对称,另一种是“镜像”对称。两根大小一样,长短相同的楹柱,左右排列,这是单一对称;两扇门板,左右开合,形状相同,大小一样,而方向相反,类似镜子里的影像,这就是镜像对称。在自然界,镜像对称的现象比比皆是。两只耳朵,形态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只手掌,形态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鸟的翅膀,形态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鹿的双角,形态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对联的对称也包含“单一”对称和“镜像”对称两部分。上下联字数相等,是单一对称:五言必须对五言,七字只能对七字。句式一致,是单一对称:“四—五”式只能对“四—五”式,“五—七”式只能对“五—七”式。词性相同,是单一对称:名词只能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结构相应,也是单一对称:动宾结构只能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必须对偏正结构。但光有单一对称就过于死板,既违背自然造物的多样,也缺少了交替变化的情趣,所以在词性实行单一对称的同时,词义还要实行镜像对称。如“高”对“矮”,“天”对“地”,“肥”对“瘦”等等,这就是刘勰所称的“反对”。词义的对称“相反”最好,“不同”也可以,如“风”对“月”,“山”对“水”,“江”对“海”等等,这就是刘勰所称的“正对”。只是上下联词义不能完全相同,上下联词义完全相同就称为“合掌”,那是要避免的。古人用“合掌”一词来表述对称关系的破坏,很是形象。因为词性相同,已经构成了单一对称,词义再相同,好似两个巴掌合而为一,两个巴掌本来是镜像对称,合而为一就成了一只巴掌,对称关系也就荡然无存。对联中声调也要对称,因为汉字分平仄,为了声调的和谐,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平仄相对,就是“仄平”对“平仄”;“平仄”对“仄平”;“平平仄”对“仄仄平”,这种相反的对称也属镜像对称。还有,在书写对联时,不提行,上下联形式一致,就是单一对称;遇到提行,上联应该从右向左,下联必须从左向右,人为的写成两片“门板”的形状,也是取镜像对称的意思。 由此可知,对联讲究平仄,更多是从对称和谐着眼,和律诗讲究平仄更多从声乐角度出发,有着明显的区别。 诗要讲究声韵平仄,是因为诗是听觉艺术。平仄是什么?平仄根据四声划分: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然而,根据声律大师朱光潜教授的分析,声调尽管是客观存在,但要统一它“却是一件极难的事”。因为汉字的发音,因地,因时,因事,甚至因人而异。撇开“古声”和“今声”的变化不谈,就地域而言,广东有九声,浙闽有八声,苏沪有七声,川滇有五声,只有北方才是四声。其实“北方四声”也未必准确,因为东北和西北,山东和山西,语音差别也是很大的,准确的说,“北方”应该是专指北京。侯宝林的相声名段《方言》,之所以令人捧腹,就是由于同一个字,东西南北可以读出许多不同的声音。地方声调差别如此之大,随着流动人口的剧增,那些生在西,住在东,或生在南,住在北,又一辈子走南闯北,南腔北调的人,更不知有几声几调了?! 再说,音调的度量也十分困难。长短、高低、轻重,都是声调度量的依据,但长短据何尺寸?高低凭啥砝码?轻重依甚斤两?都是问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气氛下,可以说得很重,也可以说得很轻;可以说得稍长,也可以说得很短。如遇不同的词组搭配,更呈现微妙的差别。例如“玉女”的“玉”和“金玉”的“玉”,“堂上”的“堂”和“厅堂”的“堂”,“男人”的“人”和“人工”的“人”等等。再有“凄凄”、“冉冉”、“荡荡”、“漠漠”等叠声字,读音同样存在细小差异。朱老先生还列举一些未拘平仄的古诗,全是平声的句子:如“关关睢鸠”、“修条摩苍天”、“枯桑鸣中林”、“翩和姗姗其来迟”等。全是仄声的句

对联艺术

浅谈对联艺术(文师华编) 一、对联的形式和要求 对联与对偶相同之处是:都要求词性相同或接近、平仄相对、句法一致。不同之处是:对偶受诗的约束,一般是五字或七字;对联字数上不受限制,少到一字、三字,多到几百字,平仄也比诗自由。有位先生喜欢喝酒,一喝酒就撒酒风。有一天,他出对子让弟子对。 先生:雨。催花雨。园中阵阵催花雨。 弟子:风。撒酒风。席上常常撒酒风。 云南昆明市大观楼长联,长达180字,为清代诗人孙髯(rán)翁所作。四川灌县青城山天师洞道观长联,共394字。四川江津的一副对联长达1612字,为钟云舫所作,是目前所见的最长的对联。 对联形式上有哪些特点和要求呢? (一)词性相同或接近,结构一致。如: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此联中,以“万”对“四”属于数字对数字,“家”对“海”属于名词对名词,“腾”“庆”两个动词相对,“笑”“新”是动词、形容词相对,“语”“春”又是名词相对。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 以助词相对的联句,如某名士自挽联: 无虑无忧,老夫去矣; 克勤克俭,小子勉之。 联尾“矣”“之”两个助词相对,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古人作联,将实字即现代所说的名词分成十几个小类,如天文、地理、时令、植物、人事等等,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现代人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二)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到达整齐的建筑美,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在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 1.汉语的音韵和节奏 汉字四声有新四声和旧四声。现代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人们把阴平、阳平划归平声;把上声、去声划归仄声,这就是平、仄之区别。古汉语四声为平、上、

新春对联书法图片

新春对联书法图片 篇一:行书书法春联作品 一一年年四四季季行春好常运在 八万方紫财千宝红进永家开门花 横横批批::财喜源迎广新进春 一一年乾好二运净随除春旧到习 四五季讲彩四云美滚树滚新来风横横批批::万辞事旧如迎意春一一帆帆风风顺顺年吉年星好到 万万事事如如意意步福步临高门横横批批::吉财星源高广照进五一湖乾四二海净皆除春旧色习 万五水讲千四山美尽树得新辉风横横批批::万辞象旧更迎新春春百雨年丝天丝地润回万元物气 红一梅统点山点河绣际千太山平横横批批::春国意泰盎民然安一喜帆居风宝顺地年千年年好旺 万福事照如家意门步万步事高兴横横批批::吉喜星迎高新照春1 百一世年岁四月季当春代常好在 千万古紫江千山红今永朝开新花横横批批::万喜象迎更新新春和楼顺外一春门阴有鸠百唤福雨 平庭安前二日字暖值蝶千翻金风横批:万象更新一四家面和荷睦花一三家面福柳四一季城平山安色四半季城春湖生东意风兴吹隆出通千

四山海绿 财春源雨茂洒盛来达万三象江新爆梨竹花声院声落辞溶旧溶岁月 红柳梅絮朵池朵塘迎淡新淡春风篇二: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1]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

试论对联艺术与书法艺术之关系

试论对联艺术与书法艺术之关系 对联艺术和书法艺术都是建立在汉民族语言文字特殊性的基础之上,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因为对联主要是用书法的形式书写出来,悬之于廊间柱前、堂上壁间,使人既赏文字,又品书法,所以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正如《红楼梦》中写道:“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难生色。”这里的“无字标题”当指对联、匾额的文字与书法两个方面。 对联一产生就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我国书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商周之前,经汉魏、历隋唐发展到成熟的艺术高度。目前大家所公认为文字记载较早的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产生在这一时期,是后蜀主孟昶书写在桃符板上的。孟昶本人虽不是书法家,但起码是喜爱书法的。此后对联在千余年的过程中,一直与书法艺术紧密相联。古代和近代大部份对联作者,都有书法艺术修养,许多联、书俱佳的对联都是书法家自撰自书的。宋代著名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等均擅此道,曾分别为广州真武庙、江西幕阜山月色江声楼、西湖灵隐寺等题有对联。到了对联鼎盛期的明清两代,众多的对联高手中,更是书家辈出:董其昌、祝世禄、杨慎、解缙、王铎、纪昀、翁方纲、丁敬、郏板桥、俞樾、邓石如、高凤翰、金农、黄

慎、伊秉绶、翁同和、吴昌硕……近代的弘一法师、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现代的张大千、徐悲鸿、郭沫若、齐白石、刘海粟、张伯驹、王蘧常等人也莫一不是一代书法宗师。 众多的对联大师出自书家,也有众多的对联在内容上与书法艺术紧密相连。有的书法家借对联谈书道。如近代书家翁铜士曾制一联: 如玺著刀,如漆注简; 以金写石,以帖入碑。 上联言挥笔当如运刀奏石,以墨写简,下联云佳书当兼取钟鼎、石鼓之长,熔碑帖于一炉。 清代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冯桂芬有一联云: 秦印篆分关内外; 汉碑派别陕西东。 这副对联概括了秦、汉书法、篆刻的风格与区域的关系。 还有不少对联干脆是从碑、帖之中集字而成,与书法的因缘关系更是显而易见。如岭南书家吴子复,桃李满天下,但他慨叹:“现在吴子复太多了。”为了让徒子徒孙们明白拘泥于师是没有前途的,他书晋《好太王碑》字集联赠其弟子:若言创法先违法; 有道承师后远师。 碑帖集联既不失原碑帖之书法风貌,又容易切合与书法相关的内容,是对联与书法结合的奇葩。它也表明它们是互为内

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导读:本文是关于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希望能帮助到您! 乔迁新居的意思也就是搬家,一般乔迁入户都会为新居张贴新的对联来祈求家人入住平安,这是一篇关于乔迁对联大全,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上联:旭日乍临家室乐; 下联:和风初度物华新。 上联:日丽风和锦铺院; 下联:冬暖夏爽笑满堂。 上联:向阳庭院风光好; 下联:勤劳人家幸福多。 上联:画栋连云光旧业; 下联:华堂映日耀新居。 上联: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户纳东西南北祥。 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上联:红日高照新居户; 下联:喜花常开幸福家。 上联:基实奠定千秋业; 下联:柱正撑起万年梁。 上联:三阳日照平安宅; 下联:五福星临吉庆门。

上联:迁居新逢吉祥日; 下联:安宅正遇如意春。上联:门对青山千古看; 下联:家居旺地四时新。上联:乔第喜迁新气象; 下联:换门不改旧家风。上联:居卜风和仁是里; 下联:堂开景聚德为邻。上联:地久天长门有喜; 下联:年丰人寿福无边。上联:有福有寿勤俭户; 下联:无虑无忧康乐家。上联:地无寒舍春常在; 下联:居有芳邻德不孤。上联:祥云环绕新门第下联:红日光临喜人家上联:新屋落成千载盛下联:阳光普照一家春上联:江山聚秀归新宇下联:蓬壁联辉映画堂上联:宏图大展兴隆宅下联:泰运长临富裕家上联:新厦落成增瑞气下联:华门安居进财源

上联:五色祥云笼甲第 下联:三多景福集门闾 上联:门庭多喜气 下联:家室驻早春 上联:新春迎新气 下联:福地启福门 上联:风和新居暖 下联:日丽甲第安 上联:新居迎万福 下联:仁宅集千祥 上联:新居焕彩 下联:华堂生辉 上联:门迎百福 下联:户纳千祥 上联:千祥云集 下联:百禄并臻 上联:燕贺新禧 下联:莺歌阳春 上联:春光入户 下联:福气临门 上联:福临吉地 下联:春满华堂 上联:值升平华厦乔迁福禄满堂下联:遇盛世新楼矗立紫阳高照

七字对联100副欣赏

七字对联100副欣赏 七字对联100副欣赏七字对联欣赏篇一:1. 气雄河汉开天镜;声振关山度月魂。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凑文。(老舍)2. 人间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3. 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集兰亭序字)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集兰亭序字)4.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八体六书生奥妙;五山十水见精神。集怀仁圣教序字)5. 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年木自为春。(集怀仁圣教序字)几枝疏影千秋色;一缕东风万户春。6. 三春花满香如海;八月涛来水作山。(集圣教序字)三春陌上沾时雨;四野田间看庆成。7. 于人何不可容者;凡事当思所以然。(集争坐位帖字)大文间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集兰亭序字)8. 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集兰亭序字)大胆文章拚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9. 大惧与众人同数;须知保晚节尤难。(集争坐位帖字)万花深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10. 万里山川皆入画;一庭花木又催诗。万里秋风吹锦水;九重春色醉仙桃。(集杜甫句)11. 万里波涛归海国;一山花木作香城。(集怀仁圣教序字)万顷洪波闲眉界;九秋鹤举健精神。12. 万岫烟云迷岭外;千重紫气锁山头。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13. 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物月华中。(集唐诗句)万类静观咸自得;一春幽兴少人知。(集兰亭序字)14. 万树苍颜千里翠;一楼新色满城辉。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15. 书到右军难品次;文如开府得纵横。(集争坐位帖字)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16.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月写个文疏映竹;山行之字曲通花。17. 月沼观心清若镜;云房养气润于珠。(集醴泉铭字)月寮烟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古今。(集争坐位帖字)18. 月榭琴弹新制曲;晓窗画展旧游山。丹光出林掩明月;玉气上天为白云。(高邕)19. 勿施小惠伤大体;毋以公道逐水情。风人所咏托于古;静者之怀和若春。(集兰亭序字)20. 风节为贞金乐石;心神如秋月春云。(集王居士砖塔铭字)风度鹤声闻远谷;山横雨色卷浮岚。21. 文从疑古参同始;道在黄花翠竹间。(马一浮)文比韩公能识字;诗追老杜转多师。(尹秉绶)22. 文生于情有春气;兴之所至无古人。(集兰亭序字)文能换骨余无法;学到寻源自不疑。23. 文如秋水尘埃净;诗似春云态度妍。(刘墉)文章或论到阃奥;笑谈与世殊臼科。24. 文章奇古原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翁同龢)25. 文章散作生灵福;议论吐为仁义辞。六经以外无奇籍;一室之中有太和。26.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王夫之)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27. 为人不外修齐事;所乐自在山水间。(集兰亭序字)为人树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谭嗣同)28. 为有才华翻蕴籍;每从朴实见风流。为学深知书有味;观心澄觉宝生光。(集醴泉铭字)29.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肠铁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黄宾虹)30. 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集苏轼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31. 一人知己亦已足;毕生自修无尽期。(集兰亭序字)池翠影游鱼乐;三径红香舞蝶忙。32. 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释弘一集华严经句)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33. 一帘花影云拖地;半户书声月在天。一诚有定同葵向;百故皆恬若海容。(集争坐位帖字)34. 一亭尽揽山中趣;幽室能观世外天。(集兰亭序字)一庭花发来知己;万卷书开是古人。35. 一庭花影三更月;千里松阴百道泉。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36. 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集醴泉铭字)一路沿溪花复水;几家深树碧藏楼。(集唐诗句)37. 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一溪烟水明如画;十亩桑田谁并耕。38. 一榻梦生琴上月,百花香入案头诗。(林则徐)一藏梵声涛在口;满林花影月苞山。(集怀仁圣教序字)39. 二分诗景八分画;楼外江声天外峰。卜邻喜近清凉宅;与客同参文字禅。40. 水天秋晚时呼茗;芦荻风来欲系船。(翁方纲)水不求深鱼自乐;人之好吾鹿则鸣。41.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水宽山远烟霞迥;天澹云闲今古同。42. 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峰。玉子半枰敲净几;炉香一缕上藏书。(王文治)43. 玉海金涛千里秀;绿树红楼万家春。玉堂修史文皆典;香案承书望若仙。(集西岳华山碑字)44. 玉瑟瑶琴倚天半;白波青嶂非人间。(梁启超)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李苦禅)45. 正值万株红叶满;问言何处芙蓉多。(集韩愈句)功深书味常流

【书法家必备】适合书写的对联,都在这了

【书法家必备】适合书写的对联,都在这了

写人

名人书房对联欣赏

名人书房对联欣赏 人淡似菊;屋小如舟。鲁迅故居三味书屋联 斧藻其德;竹柏之怀。梁同书学士集句楹联 小楼容我静;大地任人忙。杨大司马(应琚)读书楼联 门前桂花落;阁中笔墨香。陈雪松(锦衣居士)书斋联 学贵运时策;友交立德人。魏源题书斋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明]左光斗题书斋 文情生若春水;弦咏寄之天风。集王右军兰亭序字为楹联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清]郑夔题书斋联 看儿曹整顿乾坤;任老子婆娑风月。 王海日(王文成之父华)自题书室联 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曹雪芹题砚联 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与韩生镐论文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冯御史静山家” 为学深知书有味;观心澄觉室生光。集欧阳率更书醴泉铭字成联 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集欧阳率更书醴泉铭字成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题书斋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彭文勤(元瑞)题书房联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 陶行知题晓庄学校联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敏学问者终生无所谓满足时。 清人集圣教序字作楹帖 学古之志未衰每日必拥书早起;干世之心已绝无夕不饮酒高歌。 申凫盟(涵光)题书室联 毋忘孤苦出身看诸儿绕膝相依已较我少年有福; 切莫奢侈过分闻到处向隅而泣试问你独乐何心。 黄炎培自题书斋 酒阑兴倦事往情迁祗不忘游过名山别来旧友; 春去仍归人老难复更休诧殿前起草海外题诗。 费西墉京兆(锡章)自撰书室联 书斋对联有两种,一种是与斋主、书斋无关,纯粹作为装饰点缀,以示风雅的,如名家手迹、历代名联等;另一种是与斋主有关的,或描写书斋景象,或抒发壮志情怀,这类对联大多出自斋主手笔,亲自题写,也有友人赠予的。我们这里讲的是后一种对联。 读文人学士的书斋对联,可以明了他们的心迹志向。苏东坡早年书斋中悬一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咀嚼这副对联,可明晓他日后之所以能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真谛即源于此。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上世纪三十年代居住在上海忆定盘路(今江苏路)的一幢花园洋房里。他在洋房的楼下辟有一间书房“有不为斋”,布置得非常幽雅。书架上洋装书和线装书并存,显眼处挂着梁启超亲笔书赠的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

学校体育技术节对联集锦.doc

学校体育技术节对联集锦 1、上联:天中千朵白云点万里空迹 下联:日下一声枪响弦百人心扉(陈晖) 2、上联:未言荆棘做闯王 下联:不论成败是英雄(李润华) 3、上联:听激昂凯歌喝彩 下联:看奋勇健儿夺冠(黄超) 4、上联:济济人才践行科学兴国之策 下联:莘莘学子绽放素质教育之花(谢竣宇)5、上联:赛场上呐喊助威声声声不绝 下联:观众席欢呼喝彩语语语入耳(曾轶群)6、上联:喜迎奥运奥林匹克展精神 下联:欢办校运奋勇拼搏显雄姿(徐芮) 7、上联:人生舞台展现个性 下联:社会跑道赛出成绩(徐洪旺) 8、上联:艺术作品异彩纷呈 下联:体育项目不计其数(余小平) 9、上联:炫丽舞台展个性 下联:激情赛场显雄姿(丁富珍) 10、下联:红歌会上争高下 下联:运动场上决雌雄(朱振茂)

11、上联:欢欢喜喜迎奥运会 下联:热热闹闹办艺术节(汪圣华) 12、上联:争创一流校园 下联:勇夺万枚金牌(许千金) 13、上联:奋勇向前显体育精神 下联:唱歌跳舞展艺术成就(欧阳惠) 14、上联:表演舞台艺术演员展风采 下联:田径赛场体育健儿显雄姿(刘燕)15、上联:语文数学英语科科不落 下联:跑步跳高篮球样样精通(陈良强)16、上联:团结协作共进退 下联:友好竞争分高低(陈奕贵) 17、上联:秋高气爽建宁一中办校运 下联:风和日丽体育健儿展风姿(尤莹)18、上联:艺术节歌声飘万里 下联:运动会汗水洒千城(宁沪鑫) 19、上联:烈日当头运动会上赛体魄 下联:明月悬空演出台中展歌喉(张海英)20、上联:蹦蹦跳跳运动场上争分夺秒下联:描描画画画展堂内斗艳争芬 21、上联:艺术节里猛夺奖 下联:语文课上巧拟联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它是根据汉字的字意、字形、词性与声韵等特点构成的。在一副对联中,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词意相关、平仄相对,一一对称。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每个字都只有一个音节,而且一般都能单独表示某一概念;它不是拼音,不实行词的连写。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拼音连写文字,就无法构成对联。故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值得学习和继承。 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佩文韵府》释真空之《玉钥匙歌诀》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

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 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