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案公开课

石灰吟教案公开课
石灰吟教案公开课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诗中“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想象法:借助课本插图,或运用多媒体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齐读。

师指出,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准确地说叫一种体裁。往

往含有一种什么意思?(赞颂)我们有接触过关于“吟”

这一形式的古诗吗?

(预设:《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赞颂母爱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赞颂日落时分江上的美景。

2.所以今天,我们学的《石灰吟》是在赞颂——石灰。

3.这首诗的作者是?

了解作者:于谦号节庵,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是永乐年间进士。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读诗)

1.理解了诗题,现在就让我们先看看《石灰吟》,咱们经过预习,能不能提醒大家,这首古诗哪些地方容易读错的?

预设:“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意思差不多,但我们要看清楚,能不能读一下。

2.现在,你能正确地把诗读下来了吗?自由读,指名读。

评价语:字字响亮,字正腔圆。谁还来读读?什么叫抑扬顿挫,谁再像他的样子再读读。

3.指名读,师生、男女生配合读,

4.全班齐读。

三、了解石灰是何物,初识“托物言志”(解诗)

1.过渡:这就读出诗的韵味来了,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

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古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2.同学们,听了介绍,能不能结合诗句,想一想烧制石灰的第一步是什么?

(千锤万击----开采)

问: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每一次的敲打一定

是很疼的;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

挖开的心,掏出了肚;)再指导朗读这一句。

问:“千锤万击”他们是不是真的敲了一千下,撞了一万下呢?(生回答,不是的,不是的,这里的千锤万击

是虚指的用法。说明敲打和撞击的次数很多。

同学们想到了哪些词?(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刀万剐)

3.烧制石灰的第二步:(烈火焚烧——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身心的文字,想象石灰在一千多度高温中焚烧,面对烈火焚烧,石灰的态度是什么?(若等闲:好像和平常事一样。)

4.烧制石灰的第三步:粉骨碎身——粉碎

把经过高温焚烧的石灰放入水中,这时,会发生什么?

5.清白留世——使用

那么石灰经受着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6.再读古诗,完成填空。

不管(),尽管(),即使(),也要()。

7.师: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并用这种感情读一读。

8.刚才同学们都了解了石灰是怎么烧制的,能根据这个说说古诗的意思吗?谁能试一试?

9.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

10.石灰吟,吟的就是石灰。石灰吟》仅仅是在赞颂石灰吗?那么于谦写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同学们根据刚才对石灰以及整首古诗的了解,开动脑筋想一想?

11.师小结:这首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经历多大的磨难,也要保持不畏艰险、坚强不屈、不怕牺牲、光明正大的高尚品格。我们把这种借助所描写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的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四、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悟诗)

过渡: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石灰上呢?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1.讲述背景:

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象,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画像上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严词拒绝,并写下了一首《过零丁洋》,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

3.边看边想,哪个小故事让你想到《石灰吟》中的那一句诗句,把它写在旁边。写好后和同桌交流下。

4.学生汇报。你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对哪一句有新的感悟,就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诗句,师指导读。

5.师:尽管于谦一生精忠报国,但还是被奸人所害,来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播放音乐,师讲述】

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

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指名两个大组读)

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在每个人心中响起着。这一刻,让我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

五、结合实际,勉励自我

六、1、学习本首诗之后,你有何启发!

七、2、让我们牢记这首诗,时刻告诫自己:在以后的人生

旅途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遭受多大的挫折,都要保持顽强不屈、正大光明的高尚品格,遵守清清白白做人的法则。再一起来背诵古诗!

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