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检验能力考核管理办法

QC检验能力考核管理办法
QC检验能力考核管理办法

QC检验能力考核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QC的测量监控能力,特制定本管理办法和与之对应的考核细则,通过对QC的测量监控能力及效果进行标准化评估和量测,以此激励QC促进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在全公司营造质量为先的理念。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QC检验员

3 定义

3.1 本公司QC的主要职能是对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实施检验及对产线制程中的工艺参数实施检查和确认,以对过程能力和产品特性进行测量、监控,使交付给客户的产品符合客户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客户满意度。

3.2:制程QC

各工段定点监控的品质检验人员。IQC:来料检验人员。IPQA:制程巡检人员。:成品最终检验人员。FQA OQC:出货检验人员。考核:指评估和确定 3.2、IPQA、涵盖QC 3.3考核对象:本公司所有从事检验工作的,IQC但不包括生产工序全检员、实验室测试员和复检FQAOQC、组长或品质工程师。.

3.4考核主体:质管部负责主导QC考核的实施。

4 职责

4.1 QC考核工作小组

4.1.1组长:由QC负责人担任考核组长,负责建立考核细则和统筹全体QC检验员的考核工作。

4.1.2统计员:负责考核前、中、后的人、法、效的统计和分析。

4.1.3IQC考核员:由开发部工程师或采购部SQE担任,负责实施来料检验能力的考核和结果鉴定。

4.1.4QC、IPQA、FQA、OQC考核员:由QE或工艺工程师担任,负责实施制程和最终检验能力的考核和结果鉴定。考核细则及管理办法5

5.1 考核材料

5.1.1准备总的检验样件数N件,其中包括合格品与不合格品。

5.1.2不合格品:A为不合格品,每件存在多多少少不等的某种不合格问题,不合格品当中应该包容各种典型的不合格类型。至少必须包容顾客认为接受不了的各种问题

5.1.3合格品:B为合格品

5.1.4把A 和B混合起来,由考核者用胶纸对每个产品编上号码。根据号码事先分别记录A中有哪些不合格问题,数量多少。譬如,第1个产品有划痕、第2个错位、第3个色差等。当然,不能让被考核者知道。

5.1.5设计一张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检验结果

5.1.6规定检验时间——根据日常生产的检验平均时间规定在。N一定时间内检验完这些产品数.

5.1.7

5.2考核方法

5.2.1把N数量产品交给被考核者,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每个检验人员分别对每个产品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同一检验员有三次机会对该批样件进行判定。

5.2.2当被考核者发现自己认为是不合格的问题时,用贴胶纸的办法做标志,并在表格内记录不合格问题。

5.3考核结果判定标准

5.3.1本办法采用计数型数据测量系统的判断标准

判断有效性漏判率误判率

≤≤2%

≥90%

5%

可接收需要接5%-10%2%-5%80%-90%10%

80%

5%

不可接≤有效性:若测量者对同一被测零件的所有测量结果一致,且与基准一致,则称之为有效;测量者的有效性是指正确判断的零件数目与被测零件数目之比

漏判率:对每个测量者,将基准为不可接受的零件漏判为可接受的机会百分率。此评价值可为测量者的改进提供机会

误判率:对每个测量者,将基准为可接受的零件误判为不可接收的机会百分率。此评价值可为测量者的改进提供机会

核计算方法考5.4.

例如:准备10个产品(N),4个可接受(B),6个不可接受(A)。此经过评定的产品作为验证测量系的基准件,测量对象为日常从事外观检验的3位检验人员。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每个检验人员分别对每个产品重复测量3次,测试结果如表1,其中B表示可接收,A表示不可接收受。

计数型测量系统的数据记录表

测量者a

测量者b

测量者c

第一第二第三第一第二第三第一第二每三基准次次次次

次次次次次零件

A A A A A A A A A 1 A

B B B B B B B B B 2 B

A AAAAAAA3AB

A AAAAAAA4AA

B BBABBB5ABB

A AAAAAA6AAA

B BBBB7BBBBB

A AAAA8ABABA

B BB9BBBBBBB

A

A

10

A

A

A

A

A

A

A

A

计算方法:以a为例,正确判断的零件为:1、2、4、5、6、7、9、10,故a的有效性为:8/10=80%。

100%

)×/N(正确判断的零件=有效性公式

漏判机会数为:3×6=18;因为基准值为0的共有6个个产品,而每个人评价3次,所以漏判机会数为18,而a将0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