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2-1 抛物线导学案加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2-1   抛物线导学案加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2-1   抛物线导学案加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

【学习要求】

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及焦点、准线的概念. 2.会求简单的抛物线的方程.

【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抛物线的形成过程,得出抛物线定义,建系得出抛物线标准方程.通过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应用,体会抛物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知识要点】

1.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l 不经过点F ) 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 叫做抛物线的 ,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 2

探究点一 抛物线定义

如图,我们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EF ,然后取一个三角板,将一条拉链AB 固定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

上,并将拉链下边一半的一端固定在C 点,将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贴在直线EF 上,在拉锁D 处放置一支粉笔,上下拖动三角板,粉笔会画出一条曲线. 问题1 画出的曲线是什么形状?

问题2 |DA |是点D 到直线EF 的距离吗?为什么?

问题3 点D 在移动过程中,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 4 在抛物线定义中,条件“l 不经过点F ”去掉是否可以?

例1 方程[]

2

2)1()3(2-++y x =|x -y +3|表示的曲线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跟踪训练1 (1)若动点P 与定点F (1,1)和直线l :3x +y -4=0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直线

(2)若动圆与圆(x -2)2+y 2=1相外切,又与直线x +1=0相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是 (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抛物线

探究点二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 1 结合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怎样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2 抛物线方程中p 有何意义?标准方程有几种类型?

问题3 根据抛物线方程如何求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例2 已知抛物线的方程如下,求其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1)y 2=-6x ; (2)3x 2+5y =0; (3)y =4x 2; (4)y 2=a 2x (a ≠0).

跟踪训练2 (1)抛物线方程为7x +4y 2=0,则焦点坐标为( ) A .???

?7

16,0 B .????-74,0 C .???

?-7

16,0

D .?

???0,-7

4 (2)抛物线y =-1

4x 2的准线方程是 ( )

A .x =1

16

B .x =1

C .y =1

D .y =2

例3 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准线方程为2y +4=0; (2)过点(3,-4);

(3)焦点在直线x +3y +15=0上.

跟踪训练3 (1)经过点P (4,-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y 2=x 或x 2=y B .y 2=x 或x 2=8y C .x 2=-8y 或y 2=x D .x 2=y 或y 2=-8x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抛物线上一点M (m ,-3)到焦点F 的距离为5,求m 的值、

抛物线方程及其准线方程.

探究点三 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例4 已知点A (3,2),点M 到F ????12,0的距离比它到y 轴的距离大12

. (1)求点M 的轨迹方程;

(2)是否存在M ,使|MA |+|MF |取得最小值?若存在,求此时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跟踪训练4 (1)抛物线y =4x 2上的一点M 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 的纵坐标是 ( ) A .1716

B .1516

C .78

D .0

(2)已知点P 是抛物线y 2=2x 上的一个动点,则点P 到点(0,2)的距离与点P 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 A .

172

B .3

C . 5

D .92

【当堂检测】

1.已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x =-7,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 A .x 2=-28y B .y 2=28x C .y 2=-28x D .x 2=28y

2.抛物线y 2=2px (p >0)上一点M 到焦点的距离是a (a >p

2),则点M 的横坐标是 ( )

A .a +p

2

B .a -p

2

C .a +p

D .a -p

3.已知直线l 1:4x -3y +6=0和直线l 2:x =-1,抛物线y 2=4x 上一动点P 到直线l 1和直线l 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 ) A .2

B .3

C .115

D .3716

4.焦点在y 轴上,且过点A (1,-4)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

【课堂小结】

1.抛物线的定义中不要忽略条件:点F 不在直线l 上.

2.确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从形式上看,只需求一个参数p ,但由于标准方程有四种类型,因此,还应确定开口方向,当开口方向不确定时,应进行分类讨论.有时也可设标准方程的统一形式,避免讨论,如焦点在x 轴上的抛物线标准方程可设为y 2=2mx (m ≠0),焦点在y 轴上的抛物线标准方程可设为x 2=2my (m ≠0).

【拓展提高】

1.若点P 到点(4,0)F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50x +=的距离小1,则P 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216y x =- B .232y x =- C .216y x = D .232y x =

2.过抛物线x y 42

=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2211y x B y x A 两点,如果621=+x x ,

那么AB =( )

A .10

B .8

C .6

D .4

3.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F 的直线l 交抛物线于点A 、B ,交其准线于点C ,若|BC |=2|BF |,且|AF |=3,则此抛物线方程为( )

A .y 2=9x

B .y 2=6x

C .y 2=3x

D .y 2=3x

4.抛物线x y 42=上的两点A 、B 到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0,则线段AB 中点到y 轴的距离为

【课后作业】

一、基础过关

1.抛物线y 2=-8x 的焦点坐标是

( )

A .(2,0)

B .(-2,0)

C .(4,0)

D .(-4,0)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x 轴,焦点在双曲线x 24-y 2

2=1上,则抛物线方程为 ( )

A .y 2=8x

B .y 2=4x

C .y 2=2x

D .y 2=±8x

3.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的准线与圆(x -3)2+y 2=16相切,则p 的值为

( )

A .12

B .1

C .2

D .4

4.与y 轴相切并和圆x 2+y 2-10x =0外切的动圆的圆心的轨迹为

( )

A .圆

B .抛物线和一条射线

C .椭圆

D .抛物线 5.以双曲线x 216-y

29=1的右顶点为焦点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

6.抛物线x 2+12y =0的准线方程是__________.

7.求经过A (-2,-4)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对应的准线、焦点坐标. 二、能力提升

8.定长为3的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在抛物线y 2=2x 上移动,M 为AB 的中点,则M 点到y 轴的最短距离为 ( )

A .12

B .1

C .32

D .2

9.设M (x 0,y 0)为抛物线C :x 2=8y 上一点,F 为抛物线C 的焦点,以F 为圆心,|FM |为半径的圆和抛物线C 的准线相交,则y 0的取值范围是

( )

A .(0,2)

B .[0,2]

C .(2,+∞)

D .[2,+∞)

10.设抛物线y 2=8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为抛物线上一点,P A ⊥l ,A 为垂足,如果直线AF 的斜率为-

3,那么|PF |=________.

11.设斜率为2的直线l 过抛物线y 2=ax (a ≠0)的焦点F ,且与y 轴交于点A ,若△OAF (O 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4,求抛物线的方程.

12.喷灌的喷头装在直立管柱OA的顶点A处,喷出水流的最高点B高5 m,且与OA所在的直线相距4 m,水流落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9 m的圆上,则管柱OA的长是多少?

三、探究与拓展

13.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焦点F在x轴的正半轴上,设A,B是抛物线C上的两个动点(AB不垂直于x轴),且|AF|+|BF|=8,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恒经过点Q(6,0),求抛物线的方程.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导学案

【学习要求】

1.了解抛物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焦点、准线等几何性质.

2.会利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抛物线问题.

【学法指导】

结合椭圆和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类比抛物线的性质,通过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进一步理解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性质的优越性,感受坐标法和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知识要点】

1

2

直线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与抛物线交于A(x1,y1)、B(x2,y2)两点,由抛物线的定义知,|AF|=x1+

p

2,|BF|=x2+

p

2,故|AB|=

3.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y=kx+b与抛物线y2=2px(p>0)的交点个数决定于关于x的方程的解的个数.当k≠0时,若Δ>0,则直线与抛物线有个不同的公共点;当Δ=0时,直线与抛物线有个公共点;当Δ<0时,直线与抛物线公共点.当k=0时,直线与抛物线的轴,此时直线与抛物线有个公共点.

【问题探究】

探究点一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问题1类比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结合图象,说出抛物线y2=2px(p>0)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怎样用方程验证?

问题 2通过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怎样探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例1若抛物线y2=x上一点P到准线的距离等于它到顶点的距离,则点P的坐标为()

A.?

?

?

?

1

4,±

2

4

B.?

?

?

?

1

8,±

2

4

C.?

?

?

?

1

4,

2

4

D.?

?

?

?

1

8,

2

4

跟踪训练1抛物线y2=2px (p>0)上一点M的纵坐标为-42,这点到准线的距离为6,则抛物线方程为________

探究点二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

例2已知直线l经过抛物线y2=6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1)若直线l的倾斜角为60°,求|AB|的值;

(2)若|AB|=9,求线段AB的中点M到准线的距离.

跟踪训练2已知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的弦长为36,求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探究点三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问题结合直线与椭圆、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请你思考一下怎样讨论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例3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直线l过定点P(-2,1),斜率为k,k为何值时,直线l与抛物线y2=4x: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

跟踪训练3过点(-3,2)的直线与抛物线y2=4x只有一个公共点,求此直线方程.

【当堂检测】

1.设AB为过抛物线y2=2px (p>0)的焦点的弦,则|AB|的最小值为()

A .p 2

B .p

C .2p

D .无法确定

2.设抛物线y 2=8x 的准线与x 轴交于点Q ,若过点Q 的直线l 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

范围是( ) A .???

?-12,12 B .[-2,2] C .[-1,1] D .[-4,4]

3.抛物线y =4x 2

上一点到直线y =4x -5的距离最短,则该点坐标为 ( ) A .(1,2)

B .(0,0)

C .????

12,1

D .(1,4)

4.已知过抛物线y 2

=4x 的焦点F 的直线交该抛物线于A 、B 两点,|AF |=2,则|BF |=_______

【课堂小结】

1.讨论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一定要利用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利用几何性质,也可以根据待定系数法求抛物

线的方程.

2.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交点,是直线与抛物线相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直线与抛物线的相交弦问题共有两类,一类是过焦点的弦,一类是不过焦点的弦.解决弦的问题,大多涉及到抛物线的弦长、弦的中点、弦的斜率.常用的办法是将直线与抛物线联立,转化为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这样避免求交点.尤其是弦的中点问题,还应注意“点差法”的运用.

【拓展提高】

1.若双曲线22

21613x y p -=的左焦点在抛物线22y px =的准线上,则p 的值为( )

A .2

B .3

C .4

D .

2.设O 为坐标原点,F 为抛物线x y 42=的焦点,A 为抛物线上的一点,若

4OA AF ?=-,则点A 的坐标为( )

A .)22,2(±

B .)2,1(±

C .)2,1(

D .)22,2(

3.已知直线l :y =-x +1和抛物线C :x y 42=,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B A 、,求AB 的长。

【课后作业】

一、基础过关

1.设点A 为抛物线y 2

=4x 上一点,点B (1,0),且|AB |=1,则A 的横坐标的值为 ( ) A .-2 B .0 C .-2或0 D .-2或2 2.以x 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的通径(过焦点且与x 轴垂直的弦)长为8,若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则其方程为

( )

A .y 2

=8x

B .y 2

=-8x

C .y 2=8x 或y 2=-8x

D .x 2=8y 或x 2=-8y

3.经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则y 1y 2

x 1x 2的值是( )

A .4

B .-4

C .p 2

D .-p 2

4.过抛物线y 2=2px 的焦点F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若A 、B 在准线上的射影为A 1、B 1,则∠A 1FB 1

等于

( ) A .45° B .90° C .60° D .120° 5.等腰Rt △AOB 内接于抛物线y 2=2px (p >0),O 为抛物线的顶点,OA ⊥OB ,则Rt △AOB 的面积是 ( ) A .8p 2

B .4p 2

C .2p 2

D .p 2

6.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设A (x 1,y 1),B (x 2,y 2).若x 1+x 2=6,则|AB |=________. 7.如图所示是抛物线形拱桥,

当水面在l 时,拱顶离水面2 m ,水面宽4 m.水位下降1 m 后,水面宽________ m. 二、能力提升

8.如图所示,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F 的直线l 交抛物线于点A 、B , 交其准线于点C ,若|BC |=2|BF |,且|AF |=3,则此抛物线的方程为( )

A .y 2=3

2x B .y 2=3x

C .y 2=9

2

x D .y 2=9x

9.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y 2=32x 上,A (2,8),且这个三角形的重心与抛物线的焦点重合,则直线BC 的斜率是________.

10.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位于坐标原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抛物线y 2=2px (p >0)上,求这个正三角形的边长.

11.线段AB 过x 轴正半轴上一定点M (m,0),端点A 、B 到x 轴的距离之积为2m ,以x 轴为对称轴,过A 、O 、B 三点作抛物线.求抛物线的方程.

12.已知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斜率为22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x 1,y 1),B (x 2,y 2) (x 1

(1)求该抛物线的方程;

(2)O 为坐标原点,C 为抛物线上一点,若OC →=OA →+λOB →

,求λ的值.

三、探究与拓展

13.已知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设A (x 1,y 1),B (x 2,y 2),则称AB 为抛物线的焦点弦.

求证:(1)y 1y 2=-p 2

;x 1x 2=p 2

4

(2)以AB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导学案

【学习要求】

1.提升对抛物线定义、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抛物线的几何特性. 2.学会解决直线与抛物线相交问题的综合问题.

【学法指导】

结合椭圆和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类比抛物线的性质,通过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进一步理解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性质的优越性,感受坐标法和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双基检测】

1.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标准方程,焦点在x 轴上,其上一点P (-3,m )到焦点F 的距离为5,则抛物线方程为 ( ) A .y 2=8x B .y 2=-8x C .y 2=4x D .y 2=-4x

2.已知点A (-2,1),y 2=-4x 的焦点是F ,P 是y 2=-4x 上的点,为使|PA |+|PF |取得最小值,则P 点的坐标是( ) A .???

?-1

4,1

B .(-2,22)

C .???

?-1

4,-1

D .(-2,-22)

3.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作一条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它们的横坐标之和等于5,则这样的直线

( ) A .有且仅有一条 B .有且仅有两条 C .有无穷多条 D .不存在

4.已知F 是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A 、B 是抛物线C 上的两个点,线段AB 的中点为M (2,2),则△ABF 的面积为________.

【问题探究】

题型一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例1 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椭圆x 24+y 2

9=1短轴所在的直线,抛物线的焦点到顶点的距离为3,求

抛物线的方程及准线方程.

跟踪训练1 求以双曲线x 28-y 2

9=1的右顶点为焦点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准线方程.

题型二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例2 过抛物线焦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通过点A 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抛物线的准线于点D ,求证:直线DB 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

跟踪训练2 如图所示,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为F ,经过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 点,点C 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 ∥x 轴.证明直线AC 经过原点O .

题型三 抛物线中的定值、定点问题

例3 如图,过抛物线y 2=x 上一点A (4,2)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直线AB 、AC 交抛物线于B 、C 两点,求证:直线BC 的斜率是定值.

跟踪训练3 A 、B 为抛物线y 2=2px (p >0)上两点,O 为原点,若OA ⊥OB ,求证:直线AB 过定点.

【当堂检测】

1.若一动点到点(3,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 =-2的距离大1,则该点的轨迹是 (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抛物线

2.已知抛物线C :y 2=8x 的焦点为F ,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点A 在C 上且|AK |=2|AF |,则△AFK 的面积为( ) A .4 B .8 C .16 D .32 3.对于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给出下列条件: ①焦点在y 轴上; ②焦点在x 轴上;

③抛物线上横坐标为1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6; ④抛物线的通径的长为5;

⑤由原点向过焦点的某条直线作垂线,垂足坐标为(2,1).

能使这条抛物线方程为y 2=10x 的条件是________(要求填写合适条件的序号). 4.过抛物线y 2=4x 的顶点O 作互相垂直的两弦OM 、ON ,则M 的横坐标x 1与N 的横坐标x 2之积为________.

【课堂小结】

求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和定义法;直线和抛物线的弦长问题、中点弦问题及垂直、对称等可利用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抛物线的综合问题要深刻分析条件和结论,灵活选择解题策略,对题目进行转化.

【拓展提高】

1.已知抛物线)0(22

>=p px y 与)0,0(122

22>>=-b a b

y a x 有相同的焦点F ,点A 是两曲线的一个交点,

且x AF ⊥轴,若l 为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则l 的倾斜角所在的区间可能是( )

A .)6

,0(π

B .)4,6(ππ

C .)3,4(ππ

D .)2,3(ππ

2.已知抛物线y x 42

=,则以??? ?

?

-25,1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

A .062=+-y x

B .042=-+y x

C .0924=+-y x

D .0124=-+y x 3.抛物线2y x =-上的点到直线4380x y +-=距离的最小值是

4.已知直线k x y +=2被抛物线y x 42

=截得的弦长AB 为20,O 为坐标原点 (1)求实数k 的值

(2)问点C 位于抛物线弧AOB 上何处时,ABC ?面积最大?

【课后作业】

一、基础过关

1.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过其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若线段AB 的中点的纵坐标为2,则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 )

A .x =1

B .x =-1

C .x =2

D .x =-2 2.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为F ,点P 1(x 1,y 1),P 2(x 2,y 2),P 3(x 3,y 3)在抛物线上,且|P 1F |,|P 2F |,|P 3F |成等差数列,则有

( )

A .x 1+x 2=x 3

B .y 1+y 2=y 3

C .x 1+x 3=2x 2

D .y 1+y 3=2y 2 3.设O 是坐标原点,F 是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A 是抛物线上的一点,F A →

与x 轴正向的夹角为60°,

则|OA |为

( )

A .214

p

B .

212

p

C .

136

p

D .1336

p

4.抛物线y =ax 2+1与直线y =x 相切,则a 等于 ( )

A .18

B .14

C .12

D .1

5.已知F 是抛物线y =1

4

x 2的焦点,P 是该抛物线上的动点,则线段PF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2y -1

B .x 2=2y -1

16

C .x 2=y -1

2 D .x 2=2y -2

6.抛物线x 2

=ay (a ≠0)的焦点坐标为__________.

7.设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为F ,点A (0,2).若线段F A 的中点B 在抛物线上,则B 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________. 二、能力提升

8.若点P 在抛物线y 2=x 上,点Q 在圆M :(x -3)2+y 2=1上,则|PQ |的最小值是 ( )

A .3-1

B .10

2

-1

C .2

D .

11

2

-1 9.设抛物线y 2=2x 的焦点为F ,过点M (3,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与抛物线的准线相交于

点C ,|BF |=2,则△BCF 与△ACF 的面积之比S △BCF

S △ACF =________.

10.根据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焦点在直线x +y +2=0上; (2)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是圆x 2+y 2-4x =0的圆心.

11.已知抛物线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又知此抛物线上一点A (1,m )到焦点的距离为3. (1)求此抛物线的方程;

(2)若此抛物线方程与直线y =kx -2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AB 中点横坐标为2,求k 的值.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与抛物线y 2=4x 相交于不同的A 、B 两点.

(1)如果直线l 过抛物线的焦点,求OA →·OB →

的值;

(2)如果OA →·OB →

=-4,证明直线l 必过一定点,并求出该定点.

三、探究与拓展

13.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为F ,准线与x 轴交点为Q ,过Q 点的直线l 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

(1)直线l 的斜率为22,求证:F A →·FB →

=0;

(2)设直线F A 、FB 的斜率为k F A 、k FB ,探究k F A 与k FB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章末复习课

【知识网络】

【题型解法】

题型一 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

圆锥曲线的定义是相应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的“源”,对于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要有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的意识,“回归定义”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研究有关点间的距离的最值问题时,常用定义把曲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另一焦点的距离或利用定义把曲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其到相应准线的距离,再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解决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1 若点M (2,1),点C 是椭圆x 216+y 2

7=1的右焦点,点A 是椭圆的动点,则|AM |+|AC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跟踪训练1 已知椭圆x 29+y 2

5=1,F 1、F 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点A (1,1)为椭圆内一点,点P 为椭圆上

一点,求|PA |+|PF 1|的最大值.

题型二 有关圆锥曲线性质的问题

有关圆锥曲线的焦点、离心率、渐近线等问题是考试中常见的问题,只要掌握基本公式和概念,并且充分理解题意,大都可以顺利求解.

例2 已知椭圆x 23m 2+y 25n 2=1和双曲线x 22m 2-y 2

3n 2=1有公共的焦点,那么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 )

A .x =±15

2

y

B .y =±152x

C .x =±3

4

y

D .y =±3

4

x

跟踪训练2 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离心率为2,焦点与椭圆x 225+y 2

9=1的焦点相同,那么双曲线的焦点坐标

为________;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__.

题型三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

1.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三类:无公共点、仅有一个公共点及有两个相异的公共点.其中,直线与圆锥曲线仅有一个公共点,对于椭圆,表示直线与其相切;对于双曲线,表示与其相切或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对于抛物线,表示与其相切或直线与其对称轴平行.

2.有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题目可能会涉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中的弦长、焦点弦及弦中点问题、取值范围、最值等问题.

3.这类问题综合性强,分析这类问题,往往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设而不求”的方法、对称的方法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等.

例3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 (a >b >0)的离心率为6

3,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3.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设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坐标原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3

2

,求△AOB 面积的最大值. 跟踪训练3 已知向量a =(x ,3y ),b =(1,0)且(a +3b )⊥(a -3b ). (1)求点Q (x ,y )的轨迹C 的方程;

(2)设曲线C 与直线y =kx +m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又点A (0,-1),当|AM |=|AN |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当堂检测】

1.已知F 1、F 2为双曲线x 25-y 2

4=1的左、右焦点,P (3,1)为双曲线内一点,点A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则|AP |

+|AF 2|的最小值为

( ) A .37+4

B .37-4

C .37-2 5

D .37+2 5

2.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 (a >0,b >0)和椭圆x 216+y 2

9=1有相同的焦点,且双曲线的离心率是椭圆离心率的两倍,

则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

3.一动圆与圆(x +3)2+y 2=1外切,又与圆(x -3)2+y 2=9内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4.已知抛物线y 2=4x ,过点P (4,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则y 21+y 2

2的最小值是_____

【课堂小结】

在解决圆锥曲线问题时,待定系数法,“设而不求”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是最常用的几种思想方法,“设而不求”在解决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匠心独具,很好地解决了计算的繁杂、琐碎问题.

【拓展提高】

1.若椭圆22x a +22y b

=1)0(>>b a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21F F 、线段21F F 被抛物线bx y 22

=的焦点分成5:

3两段,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1716

B .17174

C .54

D .5

5

2

2.以O 为中心,21F F 、为两焦点的椭圆上存在一点M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

33 B .3

6

C .32

D .552

3.椭圆

22

12516

x y +=两焦点为21F F 、,)1,3(A 点P 在椭圆上,则PA PF +1的最大值为_____, 最小值为_____

4.设抛物线过定点)0,2(A ,且以直线2-=x 为准线 (1)求抛物线顶点的轨迹C 的方程

(2)已知点)5,0(-B ,轨迹C 上是否存在满足0=?的N M ,两点?证明你的结论

5.已知椭圆:

E 22

221(0)x y a b a b +=>>的离心率为2

2,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02=+-y x 相切。

(1)求椭圆E 的方程

(2)若过椭圆E 左焦点的直线与椭圆E 相交于两点D C 、,与抛物线2

x y =交于B A 、,设P 为椭圆上一点,且满足O OP t OB OA (=+为坐标原点)

,当???

???∈-324,9

210时,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2.4.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y 2

=16x 6.y =3

7.解 由已知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x 2=-2py (p >0)或y 2=-2px (p >0).把A (-2,-4),代入x 2=-2py 或y 2

=-2px 得p =1

2或p =4.

故所求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x 2=-y 或y 2=-8x .

当抛物线方程是x 2=-y 时,焦点坐标是F ????0,-14,准线方程是y =1

4;当抛物线方程是y 2=-8x 时,焦点坐标是F (-2,0),准线方程是x =2. 8.B 9.C 10. 8 11.y 2

=±8x

12.解 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水流所形成的抛物线的

方程为x 2=-2py (p >0),

因为点C (5,-5)在抛物线上,所以25=-2p ·(-5),因此2p =5,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x 2=-5y , 点A (-4,y 0)在抛物线上,

所以16=-5y 0,即y 0=-16

5

所以OA 的长为5-16

5=1.8 (m).

所以管柱OA 的长为1.8 m.

13.解 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 2=2px (p >0),

则其准线为x =-p

2.

设A (x 1,y 1),B (x 2,y 2),

∵|AF |+|BF |=8,∴x 1+p 2+x 2+p

2=8,

即x 1+x 2=8-p .

∵Q (6,0)在线段AB 的中垂线上,

∴|QA |=|QB |,即(6-x 1)2+(-y 1)2=(6-x 2)2+(-y 2)2,

又y 21=2px 1,y 2

2=2px 2,

∴(x 1-x 2)(x 1+x 2-12+2p )=0. ∵AB 与x 轴不垂直,∴x 1≠x 2.

故x 1+x 2-12+2p =8-p -12+2p =0,即p =4. 从而抛物线方程为y 2=8x .

2.4.2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B

6.8

7.26

8.B

9.-4

10.解 如图所示,设正三角形OAB 的顶点A ,B 在抛物线上,且坐标分 别为A (x 1,y 1),B (x 2,y 2),

则y 21=2px 1,y 2

2=2px 2.

又|OA |=|OB |,所以x 21+y 21=x 22+y 22, 即x 21-x 22+2px 1-2px 2=0.

整理得(x 1-x 2)(x 1+x 2+2p )=0. ∵x 1>0,x 2>0,2p >0,∴x 1=x 2.

由此可得|y 1|=|y 2|,即线段AB 关于x 轴对称.

由此得∠AOx =30°,∴y 1=3

3x 1.

与y 21=2px 1联立,解得y 1=23p , ∴|AB |=2y 1=43p .

11.解 画图可知抛物线的方程为y 2=2px (p >0),

直线AB 的方程为x =ky +m , 由?

????

y 2=2px x =ky +m 消去x ,整理得y 2-2pky -2pm =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 1y 2=-2pm , 由已知条件知|y 1|·|y 2|=2m , 从而p =1,故抛物线方程为y 2=2x .

12.解 (1)直线AB 的方程是y =22·???

?x -p 2,与y 2=2px 联立,从而有4x 2-5px +p 2=0, 所以x 1+x 2=5p

4

,由抛物线定义得

|AB |=x 1+x 2+p =9,所以p =4,抛物线方程为y 2

=8x . (2)由p =4,4x 2-5px +p 2=0,化简得x 2-5x +4=0, 从而x 1=1,x 2=4,y 1=-22,y 2=42,

从而A (1,-22),B (4,42). 设OC →

=(x 3,y 3)=(1,-22)+λ(4,42)=(1+4λ,-22+42λ),

又y 23=8x 3,即[22(2λ-1)]2

=8(4λ+1),

即(2λ-1)2

=4λ+1,解得λ=0或λ=2. 13.证明 如图所示.

(1)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F ????p 2,0,准线方程:x =-p

2.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x =ky +p

2,把它代入y 2=2px ,

化简,得y 2-2pky -p 2=0.∴y 1y 2=-p 2,

∴x 1x 2=y 212p ·y 2

22p =(y 1y 2)24p 2=(-p 2)24p 2=p 2

4

.

(2)设AB 中点为C (x 0,y 0),过A 、B 、C 分别作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1,B 1,C 1. 则|CC 1|=1

2

·(|AA 1|+|BB 1|)

=12(|AF |+|BF |)=12·|AB |. ∴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2.4.2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A

6.????0,a 4

7.342

8.D

9.45

10.解 (1)直线x +y +2=0与x ,y 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2,0)和(0,-2),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可设为

y 2=-2px (p >0)或x 2=-2py (p >0),由-p

2=-2,得p =4,

所以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y 2=-8x 或x 2=-8y . (2)圆x 2+y 2-4x =0的圆心为(2,0), 故抛物线方程的形式为y 2=2px (p >0).

由p

2=2得p =4,所以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 2=8x . 11.解 (1)由题意设抛物线方程为y 2=2px ,

其准线方程为x =-p

2,

∵A (1,m )到焦点的距离等于A 到其准线的距离.

∴1+p

2=3,∴p =4.

∴此抛物线的方程为y 2=8x .

(2)由?????

y 2=8x y =kx -2

,消去y 得k 2x 2-(4k +8)x +4=0,

∵直线y =kx -2与抛物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

则有?

????

k ≠0Δ>0,解得k >-1且k ≠0.

又∵x 1+x 2=4k +8

k

2=4,

解得k =2或k =-1(舍去). ∴所求k 的值为2.

12.(1)解 由题意知,抛物线焦点为(1,0),设l :x =ty +1,代入抛物线方程y 2=4x ,消去x ,得y 2-4ty -4=0.

设A (x 1,y 1)、B (x 2,y 2),则y 1+y 2=4t ,y 1y 2=-4, OA →·OB →=x 1x 2+y 1y 2 =(ty 1+1)(ty 2+1)+y 1y 2 =t 2y 1y 2+t (y 1+y 2)+1+y 1y 2 =-4t 2+4t 2+1-4=-3.

(2)证明 设l :x =ty +b ,代入抛物线方程y 2=4x ,消去x ,得 y 2-4ty -4b =0,设A (x 1,y 1)、B (x 2,y 2), 则y 1+y 2=4t ,y 1y 2=-4b . ∵OA →·OB →=x 1x 2+y 1y 2 =(ty 1+b )(ty 2+b )+y 1y 2 =t 2y 1y 2+bt (y 1+y 2)+b 2+y 1y 2 =-4bt 2+4bt 2+b 2-4b =b 2-4b , 令b 2-4b =-4,∴b 2-4b +4=0, ∴b =2,∴直线l 过定点(2,0).

13.(1)证明 ∵Q ???

?-p

2,0, ∴直线l 的方程为y =22

????x +p 2,由?????

y =22????x +p 2y 2=2px

.

消去x 得y 2-22py +p 2=0.

解得A ? ????3+222p ,(2+1)p ,B ? ??

??3-222p ,(2-1)p .

而F ????p 2,0,

故F A →=((1+2)p ,(1+2)p ), FB →

=((1-2)p ,(2-1)p ), ∴F A →·FB →=-p 2+p 2=0. (2)解 k F A =-k FB 或k F A +k FB =0.

因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

故直线l 方程:y =k ???

?x +p

2 (k ≠0). 由???

??

y =k ????x +p 2y 2=2px

,消去x 得ky 2-2py +kp 2=0. 设A (x 1,y 1),B (x 2,y 2),则y 1y 2=p 2. k F A =y 1x 1-p 2,k FB =y 2

x 2-

p 2,

∴k F A =p 2y 2y 212p -p 2=p 2y 2????p 2y 222p -p 2=y 2

p 2-y 222p

=-k FB .

2017年最新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及章节检测含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必修五 全册导学案及章节检测 目 录 1.1.1 正弦定理(一) ............................................................................................................. 1 1.1.1 正弦定理(二) ................................................................................................................ 5 1.1.2 余弦定理(一) ............................................................................................................. 9 1.1.2 余弦定理(二) ........................................................................................................... 13 1.2 应用举例(一) ................................................................................................................. 18 1.2 应用举例(二) ................................................................................................................. 24 第一章 解三角形章末复习课 ............................................................................................... 30 第一章 解三角形章末检测(A ) ........................................................................................ 35 第一章 解三角形章末检测(B ) ........................................................................................ 42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 ................................................................................... 50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二) ................................................................................... 54 2.2 等差数列(一) ............................................................................................................... 59 2.2 等差数列(二) ............................................................................................................... 63 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一) ........................................................................................... 67 2.4 等比数列(一) ............................................................................................................... 76 2.4 等比数列(二) ............................................................................................................... 80 2.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二) ........................................................................................... 88 数列复习课检测试题 ............................................................................................................. 93 数列习题课(1)检测试题 ................................................................................................... 98 数列习题课(2)新人教A 版必修5 .................................................................................. 102 数列章末检测(A )新人教A 版必修5 .............................................................................. 106 数列章末检测(B )新人教A 版必修5 .............................................................................. 112 第二章 数 列 章末检测(B) 答案 ............................................................................. 115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 120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 ................................................................................... 125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 ................................................................................... 130 3.3.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 134 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 . (140) 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二) (146) 3.4 ≤a +b 2(二) (157) 第三章 不等式复习课 ......................................................................................................... 161 第三章 不等式章末检测(A ) .......................................................................................... 167 第三章 不等式章末检测(B ) (174)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设计汇编(上册)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上部)

目 录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3、对数的概念………………………………………………… 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 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1、循环结构 …………………………………………………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14、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 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 18、正弦定理(1)…………………………………………………… 19、正弦定理(2)…………………………………………………… 20、正弦定理(3)……………………………………………………

21、余弦定理………………………………………………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

高中数学选修2_2全套知识点与练习答案解析

选修2-2 知识点及习题答案解析 导数及其应用 一.导数概念的引入 1. 导数的物理意义: 瞬时速率。一般的,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00 ()()lim x f x x f x x ?→+?-?, 我们称它为函数 () y f x =在 x x =处的导数,记作 0() f x '或 |x x y =',即 0()f x '=000 ()()lim x f x x f x x ?→+?-? 2. 导数的几何意义: 曲线的切线.通过图像,我们可以看出当点n P 趋近于P 时,直线PT 与曲线相切。容易知道,割线n PP 的斜率是00()()n n n f x f x k x x -=-,当点n P 趋近于P 时,函数 ()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就是切线PT 的斜率 k ,即00 ()()lim ()n x n f x f x k f x x x ?→-'==- 3. 导函数:当x 变化时, ()f x '便是x 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f x 的导函数. ()y f x =的导函数有 时也记作 y ',即 ()()()lim x f x x f x f x x ?→+?-'=? 二.导数的计算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若()f x c =(c 为常数),则()0f x '=; 2 若()f x x α=,则1 ()f x x αα-'=; 3 若()sin f x x =,则()cos f x x '= 4 若()cos f x x =,则()sin f x x '=-; 5 若()x f x a =,则()ln x f x a a '= 6 若()x f x e =,则()x f x e '= 7 若 ()log x a f x =,则1()ln f x x a '= 8 若 ()ln f x x =,则1()f x x '= 导数的运算法则 1. [()()]()()f x g x f x g x '''±=± 2.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3. 2 ()()()()()[]()[()] 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 复合函数求导 ()y f u =和()u g x =,称则y 可以表示成为x 的函数,即(())y f g x =为一个复合函数 (())()y f g x g x '''=? 三.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一般的,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正负有如下关系: 在某个区间(,)a b 内

高中数学的作业设计

高中数学的作业设计 数学作业设置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手段,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 数学作业 数学作业设置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手段,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那么,如何设计高中数学的作业呢? 一、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 现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有五留五不留的要求,坚持“精选、先做、全批、讲评”原则,做到“五留五不留”:即留适时适量作业,留自主型作业,留分层型作业,留实践型作业,留养成型作业;不留超时超量作业,不留节日作业,不留机械重复作业,不留随意性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 对于高中数学学科的作业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抽象性: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高中数学作业的一大特点。高中数学知识较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抽象、更概括,使高中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高中数学作业中有很多习题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数学语言、给出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解应用题或解决问题也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 2、严谨性:由于高中数学的严谨性,所以高中数学作业同样具有严谨性。汉斯·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只有数学可以强加上一个有力的演绎结构,从而不仅可以确定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确定是否已经正确的建立起来。”可见高中数学的严谨性。 3、独立性:高中数学中,除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相对明确的系统(与平面几何相比也不成体统),代数、三角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否则,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会欠缺。 4、频繁性:由于年龄的增长,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在提高。同时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多而杂,这就决定了高中数学每节课的内容较初中时要多。且高中课程中数学课在一周中几乎天天都有,因此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是极其频繁的。课堂上往往“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变式训练”。每堂课后都有课外作业,学生在校期间天天都有数学作业。 二、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1.1.2 瞬时变化率——导数(3)》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 2.会求简单函数的导数,通过函数图象直观地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3.体会建立数学模型刻画客观世界的“数学化”过程,进一步感受变量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对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曲线在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PQ f x x f x k x +-=??(当?x 无限趋向0时,k PQ 无限趋近于点P 处切线斜率) 2.瞬时速度. v 在t 0的瞬时速度=00()()f t t f t t ??+- 当?t →0时. 3.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称为瞬时加速度. x

v 在t 0的瞬时加速度= 00()()v t t v t t ??+- 当?t →0时. 二、建构数学 导数的定义. 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有定义,x 0∈(a ,b ),如果自变量x 在x 0处 有增量△x ,那么函数y 相应地有增量△y =f (x 0+△x )-f (x 0);比值 y x ??就叫函数y =f (x )在x 0到(x 0+△x )之间的平均变化率,即00()()f x x f x y x x +?-?=??.如果当0x ?→时,y A x ?→?,我们就说函数y =f (x )在点x 0处可导,并把A 叫做函数y =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记为0x x y =' , 0'000()()(),0x x f x x f x y y f x x x x =+?-?'===?→??当 三、数学运用 例1 求y =x 2+2在点x =1处的导数. 解 ?y =-(12+2)=2?x +(?x )2 y x ??=2 2()x x x ???+=2+?x ∴y x ??=2+?x ,当?x →0时,1x y '∣==2. 变式训练:求y =x 2+2在点x =a 处的导数. 解 ?y =-(a 2+2)=2a ?x +(?x )2 y x ??=2 2()a x x x ???+=2a +?x ∴y x ??=2a +?x ,当?x →0时,y '=2a . 小结 求函数y =f (x )在某一点处的导数的一般步骤: (1)求增量 ?y =f (x 0+?x )-f (x 0); (2)算比值 y x ??=00()()f x x f x x ??+-; (3)求0x x y '∣==y x ??,在?x →0时. 四、建构数学 导函数.

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知识点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汇总 目录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2) 常见的函数导数和积分公式 (2) 常见的导数和定积分运算公式 (3) 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 (3) 求可导函数f(x)的极值的步骤 (3)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的步骤 (4) 求曲边梯形的思想和步骤 (4) 定积分的性质 (4) 定积分的取值情况 (4)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5)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7) 常见的运算规律 (8)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 = ??=??x f 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注1:其中x ?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x 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则称函数)(x f y =在点0x 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x f y =在0x 处的导数,记作)(0'x f 或0|'x x y =,即 )(0'x f =x 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 3.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 4导数的背景(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3)边际成本。 常见的函数导数和积分公式

常见的导数和定积分运算公式 若()f x ,()g x 均可导(可积),则有: 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 ①求函数f (x )的导数'()f x ②令'()f x >0,解不等式,得x 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③令'()f x <0,解不等式,得x 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注]:求单调区间之前一定要先看原函数的定义域。 求可导函数f(x)的极值的步骤 (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 求函数f (x )的导数'()f x (3)求方程'()f x =0的根(4) 用函数的导数为0的 点,顺次将函数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小开区间,并列成表格,检查/ ()f x 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 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左右不改变符号,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无极值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

§1.1.1 正弦定理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CB 及∠B ,使边AC 绕着 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 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C . sin sin a B b A = D .cos cos a B b A = (2)已知△ABC 中,a =4,b =8,∠A =30°,则∠B 等于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b =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如sin sin a A B b =;sin C = . (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 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 ?中, 已知45A =,60B =,42a =cm ,解三角形.

创新设计高中数学必修4课时作业【全套142页】附有详细解析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课时目标 1.了解半角公式及推导过程.2.能利用两角和与差的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了解三角变换在解数学问题时所起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三角变换的规律. 1.半角公式 (1)S α2:sin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 (2)C α2:cos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 α2:tan α 2=______________(无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 形式). 2.辅助角公式 使a sin x +b cos x =a 2+b 2 sin(x +φ)成立时,cos φ=__________________,sin φ=______,其中φ称为辅助角,它的终边所在象限由__________决定. 一、选择题 1.已知180°<α<360°,则cos α 2的值等于( ) A .-1-cos α 2 B. 1-cos α 2 C .- 1+cos α2 D. 1+cos α 2 2.函数y =sin ? ????x +π3+sin ? ????x -π3的最大值是( ) A .2 B .1 C.1 2 D. 3 3.函数f (x )=sin x -cos x ,x ∈? ?????0,π2的最小值为( ) A .-2 B .- 3 C .- 2 D .-1 4.使函数f (x )=sin(2x +θ)+3cos(2x +θ)为奇函数的θ的一个值是( ) A.π6 B.π3 C.π2 D.2π3 5.函数f (x )=sin x -3cos x (x ∈[-π,0])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π,-5π6 B.??????-5π 6 ,-π6 C.??????-π3,0 D.???? ??-π6,0 6.若cos α=-4 5,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1+tan α21-tan α 2 等于( ) A .-12 B.1 2 C .2 D .-2

新编人教A高中数学选修2-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全册导学案

目录 1.1.1命题及其关系 1.1.2四种命题的关系 1.2.1充分条件 1.2.2充要条件 1.3.1逻辑联结词1 1.3.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2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1.1曲线与方程(1)学案 2.1.2曲线与方程(2)学案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学案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学案 2.2.2椭圆及其简单几何性质(1)学案 2.2.2椭圆及其简单几何性质(2)学案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案 2.3.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1)学案 2.3.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学案 2.4.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1) 2.4.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2.5曲线与与方程学案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学案 3.1.1 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3.1.2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3.1.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3.1.4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3.1.5 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利用向量方法求距离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三--利用向量方法求角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向量证法

§1.1.1 命题及四种命题 一.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2—6页完成下列问题 1、命题:; 2、真命题:假命题:。 3、命题的数学形式:。 4、四种命题:。 (1)互逆命题:。(2)互否命题:。 (3)互为逆否命题:。 注意:数学上有些命题表面上虽然不是“若p,则q”的形式,但可以将它的表述作适当的改变,写成“若p,则q”的形式,从而得到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二、自主探究: 〖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x<;(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5)215 > (7)明天下雨;(8)312 〖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对顶角相等;(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4)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例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负数的平方是正数;(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课堂小结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导学案(全册) 目录 1.1.1正弦定理 (2) 1.1.2余弦定理 (4)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课 (6) 1.2 应用举例 (8)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1) 2.2等差数列 (14)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7) 2.4等比数列 (20) 2.4等比数列的性质 (22)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 (24)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26)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28)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0)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33)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 (36)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 (38) 3.4基本不等式: 2b a a b + ≤(学案1) (40) 3.4基本不等式: 2b a a b + ≤(学案2) (42)

1.1.1正弦定理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了解正弦定理的内容及解三角形的概念 二、预习内容 1、推导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变形: 正弦定理可用于两类: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他两边与另一角; (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计算其他的角与边. 2、了解“解三角形”的概念 三、提出困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课标要求: 掌握正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度量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学习目标:掌握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掌握正弦定理.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能够运用正弦定理等知识,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和解三角形. 难点:正弦定理的证明. 二、学习过程 例1:在ABC ?中,已知3=b , 60=B ,1=c ,求C A a 及,

中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中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寿县迎河中学龙如山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中学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案例拟通过对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与探讨,从影响中学生作业低效原因的分析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的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教学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笔者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

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教学案例2: 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一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练习时也很累,他们心理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成绩下来后更是“伤口上撒盐”,学困生就是这样多次受伤而造成的。 1、案例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优秀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全套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日期: 1.1.1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高中数学导学案

§3.1.2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一) 班级:二年级 组名:数学 设计人: 审核人: 领导审批: 学习目标 1.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律,能进行简单的代数式化简; 2. 理解共线向量定理和共面向量定理及它们的推论; 3. 能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意义及运算律解决简单的立体几何中的问题. P 86~ P 87,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化简:⑴ 5(32a b - )+4(23b a - ); ⑵ ()()63a b c a b c -+--+- . 2:在平面上,什么叫做两个向量平行? 在平面上有两个向量,a b ,若b 是非零向量,则a 与b 平行的充要条件 学习探究(由学生完成) 问题:空间任意两个向量有几种位置关系?如何判定它们的位置关 系? 新知:空间向量的共线: 1. 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 所在的直线互相 或 ,则这些向量叫共线向量,也叫平行向量. 2. 空间向量共线: 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0b ≠ ),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 实数λ,使得 推论:如图,l 为经过已知点A 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的直线,对空间的任意一点O ,点P 在直线l 上的充要条件是 反思:充分理解两个向量,a b 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中的0b ≠ ,注意零向 量与任何向量共线. 知识应用:已知5,28,AB a b BC a b =+=-+ ()3CD a b =- ,求证: A,B,C 三点共线. 精讲例题 例1 已知直线AB ,点O 是直线AB 外一点,若O P xO A yO B =+ ,且x +y =1, 试判断A,B,P 三点是否共线?

变式:已知A,B,P 三点共线,点O 是直线AB 外一点,若12 O P O A tO B =+ , 那么t = 例2 已知平行六面体''''ABC D A B C D -,点M 是棱AA ' 的中点,点G 在 对角线A ' C 上,且CG:GA ' =2:1,设CD =a ,' ,CB b CC c == ,试用向量,,a b c 表示向量' ,,,C A C A C M C G . 变式1:已知长方体''''ABC D A B C D -,M 是对角线AC ' 中点,化简下列 表达式:⑴ ' AA CB - ;⑵ '''''AB B C C D ++ ⑶ ' 111222 AD AB A A +- 变式2:如图,已知,,A B C 不共线,从平面ABC 外任一点O ,作出点,,,P Q R S ,使得: ⑴22OP OA AB AC =++ ⑵32O Q O A AB AC =-- ⑶32OR OA AB AC =+- ⑷ 23OS OA AB AC =+- . 小结(由学生完成)空间向量的化简与平面向量的化简一样,加法注意向量的首尾相接,减法注意向量要共起点,并且要注意向量的方向. ※ 动手试试(由学生完成) 练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量a 与非零向量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 共线; B. 任意两个共线向量不一定是共线向量; C. 任意两个共线向量相等; D. 若向量a 与b 共线,则a b λ= . 2. 已知32,(1)8a m n b x m n =-=++ ,0a ≠ ,若//a b ,求实数.x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法则及它们的运算律; 2. 空间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及推论. 知识拓展 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平面图形在它所在的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指“将图形上所有点沿相同的方向移动相同的长度”,空间的平移包含平面的平移.

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校本研修报告

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效性案例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中学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案例通过对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效性,从影响中学生作业低效原因的分析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的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教学案列: 三角函数中的计算是为学习三角函数奠定基础。所以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在计算这一内容上掌握的程度。在布置做教科书的“课后习题”大半节课后,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时,“拓展探究题”和

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案列分析:(一)分析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C层,成绩中等的为B层,学困生的为A层。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的和重要性,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1.2.1 常见函数的导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导数的定义推导部分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2.能利用导数公式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教学重点: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 (1)在上一节中,我们用割线逼近切线的方法引入了导数的概念,那么如何求函数的导数呢? (2)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的基本步骤: ①求出P 点的坐标; ②利用切线斜率的定义求出切线的斜率; ③利用点斜式求切线方程. (3)函数导函数的概念

2.探究活动. 用导数的定义求下列各函数的导数: 思考由上面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建构数学 1.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 思考由上面的求导公式(3)~(7),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三、数学运用 例1 利用求导公式求下列函数导数. (1)5y x -=; (2)y (3)πsin 3 y =; (4)4x y =; (5)3log y x =; (6)πsin()2 y x =+; (7)cos(2π)y x =-. 例2 若直线y x b =-+为函数1y x =图象的切线,求b 及切点坐标. 点评 求切线问题的基本步骤:找切点—求导数—得斜率. 变式1 求曲线2y x =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 变式2 求曲线2y x =过点 (0,-1)的切线方程. 点评 求曲线“在某点”与“过某点”的切线是不一样的. 变式3 已知直线l :1y x =-,点P 为2y x =上任意一点,求P 在什么位置时到直线l 的距离最短. 练习: 1.见课本P20练习. 第3题: ; 第5题: (1)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