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这也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积千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英国科学家培根也有句名言:“习惯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习惯在人的性格、情感、意识、思想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一生;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更是给我们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是,目前的现状令人担忧,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有些孩子,他们虽然聪明,但往往习惯很差,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欠佳,因此成绩也就不如人意。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讲话时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有的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有

的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也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故此,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儿童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是势在必行的。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综述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习惯培养的研究非常多。《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内外关于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构建了全方位的内容结构体系和途径方法体系,但研究对象较广,多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且研究范围较广。但是对于习惯养成关键时期的小学低年级关注程度不够。我们的研究意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更细致、更具体的研究,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三、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培养我校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策略,最终让我校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会倾听,养成热爱学习、认真书写、敢于提问、认真观察等习惯,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最好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研究内容:

1.当前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以及校外表现。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2.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细则。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目标;对孩子来讲,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具体,就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上课、看书、说话、交流等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生成,不断优化。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1)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主阵地,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有意义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语文、数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分类确立明确的习惯制度(共性的习惯以及分学科习惯),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顺口溜形式呈现,让学生熟记于心,有据可依,及时对照。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在班级环境布置等方面,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爱学习的气氛,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小朋友竞争意识,如在班级里设立“红花我最多”“成长树”等园地,遵循习惯养成的规律,从点滴做起,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及时强化,使其最终形成习惯。

(3)同时,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良好学习习惯的用处。

(4)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让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让孩子在家中也能及时巩固学校学到的习惯,从而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学习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6)实行师生监督、生生监督,树立典型。

(7)边实施,边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四、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取了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

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我校今后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研究对象:金坛市尧塘中心小学低年级学生。

五、研究的主要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6.3——2016.11),具体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2007.5-2007.8)

(1)对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状况作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07.9-2009.6)

(1)各实验班联系课堂、活动等,采用灵活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实践。

(2)举行课堂展示活动,主题班队活动。

(3)召开阶段性成果汇报会。

3.总结阶段(2009.6-2009.8)

(1)认真总结,初步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教学方法。

(2)召开现场会,推广成果、经验。

(3)撰写实验报告,组织结题。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德育专家关鸿羽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则是学生终身发展,全面进步的奠基工程。近年来,我校结合全国教科规划“十五”课题研究,积极构建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训练评价体系,家校互动,强化训练,促进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拟订养成教育的家校指导提纲。

为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拟订了养成教育家校指导提纲,明确了学校家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家校指导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不挑食不偏食。家长在做饭配餐时,应当全面安排孩子的食品和营养。五谷杂粮、鸡鸭鱼肉、水果蔬菜、粗粮细粮、山珍海味、酸甜咸辣、葱姜大蒜,等等,都应有计划的配备。引导学生尽量食用多种食品,吸收多种营

养。

2.定时定量进餐。家长应做到每天早晨7点、中午12点、晚上18点半钟左右,按时开饭。家长还应根据自己孩子的食量大小,正确配给孩子的饮食量。配餐应坚持早晨吃饱、中午吃少、晚上吃好的原则,防止暴食暴饮,饥饱不匀,导致营养失调,影响身体健康。引导学生按规定的时间和食量科学进食,防止狼吞虎咽或边吃饭边看电视、看书、做其它事的现象。家长应根据孩子夜晚家庭作业状况,适当配给适量的新鲜水果补充营养。

(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学会自我服务。家长应指导孩子每天早起和午休后,学会整理自己的床铺。指导孩子学会洗自己的小手绢、袜子,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

2.学会简单家务劳动。家长每天指导孩子帮助择菜、扫地、倒垃圾,整理自己的寝室。饭前帮助摆放桌椅、碗筷。学会购买简单生活用品。会使用电视、音响、冰箱、空调等家电设备。

3.学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整理布置教室,会扫地、擦课桌凳,擦黑板、捡(倒)垃圾。积极参加校内环卫公益劳动,以及家居环卫公益劳动(如捡楼梯间和庭院、草坪上的垃圾等)。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师和家长都应指导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作业,积极思考置疑。作业不马虎潦草,把字写工整,格式合乎学科规范。学会自己检查作业,改正错误。学会不“用橡皮檫”、“改字液”和“改字胶带”,“三思而行”,想好了再书写。

2.养成讲求学习效率的习惯。一鼓作气,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沓磨蹭,不得边作业边玩,边做其它事。

3.养成观察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生活,并能积极的思考、分析、置疑、寻找答案。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作业时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看看有无“埋伏”和“玄机”,弄清问题是什么,给了什么条件,与那些知识有联系,用什么方法解决。学会独立思考,独立作业。

4.养成预习和复习巩固的习惯。引导学生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和预习,督察学生认真作好课后复习巩固,切实打牢双基。

(四)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1.懂得家庭礼仪。

(1)孝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听从父母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不任性,不给父母添麻烦,有不同意见,主动与父母长辈沟通。

(2)懂得待客礼仪。主动热情地与客人(主人)打招呼问好。不随便翻动(拿走)客人和(主人)的东西。接收礼品时需经父母同意,双手接过并道谢。有小客人来访时,主动拿出自己的玩具和食品招待客人。

(3)懂得就餐礼仪。就餐时先请父母长辈入座,自己再入座。大家起筷时才能动筷,咀嚼声不要太大。咳嗽、打喷嚏时不要面向餐桌或其它人。夹不到的菜,请大人帮忙,不要把自己喜欢吃的菜拉到面前。有好吃的菜大家分

享。

2.懂得学校交往礼仪。

(1)懂得升旗礼仪。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学会课堂礼仪。上下课起立,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注目礼,问好(或再见),发言先举手,发言时口齿清楚,声音适度。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3)学会同学交往礼仪。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每天初次见到同学互相问好。(4)学会尊敬师长礼仪。尊敬老师,每天初次见面行礼,主动问好,虚心接受老师教导,与老师交流沟通。进老师办公室应喊报告或敲门,得到

许可后,方可进入。尊重教师的劳动,听老师讲课,不随意插话,老师提问,积极回答,课堂讨论,积极发言。

3.懂得社会交往礼仪。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您、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再见)。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民族习惯。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乘公共车、船等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

座。

(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

2.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乱泼污水,不乱扔果皮、纸屑。常备卫生纸、袋,口谈(鼻滴)用纸、袋包住放入垃圾箱。

3.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食用假冒伪劣和过期的饮料、食品。食用水果应洗净或削皮。不喝不洁净的水,不吸烟、汹酒。不乱吃药物,不吸食有毒物品。

(六)养成自我保护的良好习惯。

1.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玩耍和追逐打闹。上街、上下楼道靠右行。乘坐车、船、飞机,遵守相关规定。

2.注意活动安全。课间活动不做危险游戏。不在楼梯扶手上滑,不乱扔石子、砖头等物品,不拿棍棒打闹。不从高处往下跳。集体活动和外出游玩应听从老师、父母或长辈的教导,遵守公共场所的管理规定。公益劳动要注意安

全。

3.懂得用电、用气、防火安全常识。不随意拆卸电器,不用手触摸电门或往插孔里塞东西。不触摸带有“”(带电危险)标志的物体。如发现有人触电,不要接触带电者,要高喊呼救。不玩火。遇到火灾身上着火,应用水浇身或就地打滚灭火。若被火困在屋中,应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卧爬行、向外呼救等方式及时自救脱险。在公共场所遇到火灾,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4.懂得其它紧急状况的自我保护。遇到意外紧急事故时,要机智报警。熟记并会拨打“119”火警台、“110”警匪台、“120”救护台、“112”交通事故台等电话。报警时,应说清事故地点、主要状况。当面对危险和威胁时,要勇敢机智,不逞强,巧妙寻求帮助。当陌生人触摸自己的敏感部位时,要勇敢地说“不”!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不饮食陌生人给的食品、饮料。未经父母许可不擅自外出,不跟陌生人走。不在禁鞭区燃放烟花爆竹。不玩有危险的玩具。

(七)养成诚信和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认真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执行学校校规班规。做到待人真诚不说谎;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说粗话、不骂人;不打架斗殴;不进网吧,不浏览不健康的网页信息;不进营业性歌舞厅、录象厅,不看黄色低级的影像;不吸食毒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夜间和午间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同学团结不搬弄是非。

二、家校互动,抓好养成教育的强化训练。

拟制了家校互动的养成教育的指导提纲,仅仅是为养成教育奠定了基础,教育要到位,还必须严格的长期的训练。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了养成教育的训练。

(一)抓好入学初集中教育训练。

小学低年级学生进校初的一段时间,是对学生进行集中养成教育强化训练的最佳时期。这时,学生对学校的一切都还处于陌生状态,有一种好奇心,此时集中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容易在学生心中打下烙印。因此,我们新生入学教育中着重安排养成教育,以班级为主用一至二周时间,集中分专题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常识教育和训练,并做到边讲边练,讲一项就练一项,学生熟悉了再讲一项。同时,结合课堂教学或活动进行讲解训练。

(二)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进行训练。先后开展了“我爱班级好环境”、“个人卫生谁最棒”、“做家中的小主人”、“遇到危险和威胁的时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电燃具知识知多少”等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讨论、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形成概念,增强意识,了解常识,体验行为。这些活动有的在学校集中进行,有的则告之家长在家中进行,然后向老师汇报,或先在家中预习,然后到学校集中讲述或表演。

(三)建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家校联系制

度。

新生一入学,我们就通过召开家长会,掌握每位家长的联系电话,居住地址,并将养成教育的阶段内容告之家长,要求家长在家中引导督促孩子实践体验,每周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接受老师的指导。

(四)建立家校互动的养成教育评价机制。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课题实施方案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柳河县长青小学冯丽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习惯,就是人和动物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这是相同的场合和反应反复出现的结果。对此,亚里士多德早有定论“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卓越的,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习惯也可理解为惯性,是无法阻挡的一股力量,一旦形成,极固稳定性,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方式,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决定人的命运,历数历代的成功人士,哪一个没有几个可圈可点的习惯在影响着其人生的轨迹,而培根在《论人生》中更明确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教育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必须伴随着老师的身体力行和不懈的强化教育结出硕果。作为中学的一个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中学生更应重视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也就是习惯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结合自身的体会对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一步研究,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人更加关注,更加重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调查了解,不少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家庭的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 (2)上课前没有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具的习惯。 (3)没有做好笔记的正确习惯。 (4)没有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 (5)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 ( 6 )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隔代教育的低效性和无人看管学生的随意性,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但我们的老师也注意到,与大量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甚至有的智商还赶不上那些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十分优秀,表现也十分的令人满意,使我们的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生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

养殖基地简介

会宁县万吉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养殖基地简介 一、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的背景优势 养殖业是甘肃省会宁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宁县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当地农户收入的近一半靠养殖业来实现。发展好养殖业将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振兴会宁经济,推动富农强县发挥很大作用。会宁县确定了以玉米秸秆加工转化,肉食生产为中心,大幅度提高秸秆利用率与肉、蛋、奶等畜产品产量,大力发展农村绿色畜牧业的战略目标。作为实现会宁县畜牧业发展“十二五”战略目标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开发饲草资源,推广饲料加工调制技术和玉米秸秆青贮养牛、养羊技术,发展一批秸秆养牛、养羊示范区。 1.饲草资源优势: 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人工牧草与秸秆资源和反刍家畜资源两大优势紧密结合转化为畜产品优势。这就需要高效利用人工牧草,尤其是对以玉米秸秆为主的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科学的加工调制后用作反刍家畜饲料。并引进适合当地养殖的优良反刍家畜品种。进行科学养殖,做好防疫工作。 会宁地区粗饲料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率高。据相关统计,我县耕地面积约509万亩,天然草场270万亩,紫花苜蓿留床面积100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300多万亩。年产紫花苜蓿150万吨,各类农作物秸秆250万吨,其中有玉米秸秆100万吨,同时还有大量的糠麸、

油渣、马铃薯渣等可供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人工牧草为重要的饲草资源,是发展草食畜牧养殖业的物质基础。但目前的基本状况是秸秆利用率不足50%,秸秆等粗饲料加工调制技术推广普及率较低,缺乏秸秆高效利用适宜大面积推广的实用技术。在农村每年都有大部分秸秆用作燃料或直接还田或作他用。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秸秆资源丰富,另一方面牲畜饲草紧缺的矛盾。 解决好这一矛盾,把当地丰富的粗饲料资源有效利用起来,这是我们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巨大优势。本合作社现有600 m3青贮池一座,另有一座同等规格的青贮池正在建设中,可于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可容纳玉米秸秆粗颗粒500吨。足够解决未来几年内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的粗饲料存储需求。 2.发展养殖业的政策优势: 2008年起,国家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实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项目,共支持近3000个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实施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支持生猪、肉牛、肉羊、蛋鸡、肉鸡规模养殖场发展标准化生产。 2013年中央1号文件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为主题,明确提出了要完善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发展肉牛肉羊、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扩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规模等政策措施。 2014年中央1号文件还指出:“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粮食及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如果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现在的许多孩子不仅不知道该读些什么,甚至走入了阅读误区。为什么上了六、七年的学,孩子们却还是不会阅读呢?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脱节。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按照自己的理解、教参的分析,从专家角度,在高倍望远镜下剖析。这种方法,永远像一个精彩的演员在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学生永远是观众,只会鼓掌。难怪学生不会表演?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与其给人一些鱼,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利用各种训练手段,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独立分析和解答类似的问题,以体现具体应用能力,这是教学工作的最终任务。它的实质

是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目的。学生没有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症结之一。以往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只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阅读量少,所以尽量增加阅读的数量,加大阅读训练的力度。殊不知,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经过多少练习,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外阅读要靠自学、自觉,全靠内驱力,因此我认为:要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阅读兴趣, 是指进行阅读时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 它对维系注意力, 增加理解与记忆, 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 唤起情感体验, 都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加大力度,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合理使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 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 可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 让学生身临其境, 加深内心的体验, 进入具体的情境, 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然而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以上这些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家长平时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以上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会逐步克服掉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首先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我个人的体会是: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我们在期初这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不能!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即问孩子肚子饿不饿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学生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二、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订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比如,我朋友的孩子,因为从小养成了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如今孩子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我要求学生给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比如一位学生的时间表是这样安排的: 早晨:6:00起床(穿衣服10分钟;涮牙洗脸10分钟;吃早点15分钟;家里读15分钟早读)7:00去上学 中午:12:00——12:30吃午饭 12:30——1:30午休 1:30去上学 下午:4:30——5:00放学后,孩子自由活动一下 5:00——6:00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时间 6:00——7:30吃晚饭和饭后看电视时间 7:30——8:30看书 9:00孩子上床睡觉 说明:作息时间表是按学校上课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时间安排的作息表,双休日不包括在内。星期六(休息日):上午学习和做作业,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方案

平陵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著名教育家叶圣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确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面对新课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前有基础上,本学期继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全校各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目标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的习惯。下课后先做好下堂课的准备工作,规摆放,小组同学互相督促,铃声响保持安静,静等老师上课,做到抬头挺胸脚放平。 2、培养上课倾听的习惯。做到虚心倾听,倾听要求做到“三到”:眼到、耳到、心到。 3、积极举手,大胆自信,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的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举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讲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充满自信。 4、认真、及时、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的习惯。坐姿正确,书写端正规。作业前仔细审题,作业时独立认真,快速、高质,不懂虚心请教。 5、认真、主动预习、自觉复习的习惯。课前养成自觉预习,课后主动复习的习惯。学会搜集信息,查找资料,为课堂学习补充更新更广的学习素材。 6、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早上书声朗朗,

课堂重视朗读指导,课后加强好词好句好段美文朗读与背诵积累,做到一月读好书一本,讲故事一个,记笔记数篇。 7、小组愉快合作的习惯。课堂乐于小组合作,合作前先有个体思考,再经过小组交流补充,最后达成集体共识。做到人人参与,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多向互动的学习氛围。 8、质疑问难的习惯。不迷信教师,不盲目相信他人,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年级段学习习惯培养序列 1、一年级段学习习惯培养目标 ·带齐学习用品,按时上学,有事请假,放学及时回家,不在外逗留。 ·掌握读写姿势,书写端正。 ·爱护学习用品,书本、作业本整洁,不起角。 ·遵守课堂纪律,了解课堂常规,发言先举手。 ·按时完成作业,有错及时订正。 ·学会专心听讲,积极发言。 ·初步培养独立思考,树立自信心,敢于尝试。 2、二年级段学习习惯培养目标 ·热爱学习,不懂就问,乐意与同学合作。 ·认真听讲,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声音响亮。 ·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错及时改正。 ·独立思考,树立自信,敢于尝试。 3、三年级段学习习惯培养目标 ·专心听讲,肯动脑筋,主动学习,珍惜时间。 ·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查习惯。 ·合理安排时间,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课外阅读有益读物,学会搜集材料,获取简单信息。 ·独立思考,个性鲜明,敢于质疑。 4、四年级段学习习惯培养目标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我校承担了肥城区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的自觉性,学校特举行开题会。 一、课题提出背景: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理论意义: “学习习惯”的界定: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

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措施: 该课题申报成为胶州市立项课题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把它当作主课题来抓,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澄清认识、提高水平。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1)、精选组员,优化人力资源 要使本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展开,关键是有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厚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底蕴,乐于奉献,善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队伍。课题组开始成立时,学校与课题组成员签定了《课题申请报告》《课题研究任务书》,对课题组成员的职责,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他们认真参与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吸收了一批优秀教师来参于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2)、课余充电,提高科研能力 1、强化理论学习 (1)规定每位课题组成员至少订阅两种优秀的教育报刊或杂志; (2)邀请专家、领导进行讲座,把新课程、教改的信息及时传达给老师; (3)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先进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4)每月学习一次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推荐论文,写好摘要与心得,再组织讨论与交流。 2、参与各类培训

种养殖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种养殖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一个地区的其特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历经劳动人民选择培育,展现了它的独特农业景观。不仅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树适其土”的现实,而且各地区只有充分利用其特有资源生产农产品,发挥地区农业优势,才能调整好农业结构,改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考虑趋同的弊端,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的市场需求。实践证明,只有饱和的产品,没有饱和的享受。消费者对农业市场的动态或静态需求无止境,而且是同类农产品的多层次,不同农产品的多样化,数量质量品种的多变化。一个地区绝对生产不了市场需求的所有农产品,农产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产自许多地区。每个地区只有发展特色农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真正使农业增效、企业增收、农民增收。 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地道产品、绿色天然、营养保健的消费需求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消费者需求信息说明,地道、天然、营养和保健类的农产品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市场非常广阔,这也是新阶段消费者对农业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农业生态,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才能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农产品。 目前,本地区的农业种养殖业大都是传统的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种植和养殖,而且以家庭自己消费为主,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尤其是立体循环式的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简单化的生产,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生产成本高,产出率低,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浪费农业资源,甚至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合理,还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建立立体、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是当前鼓励和扶持的产业政策。 河源市明煌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农业种养殖的企业,建设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下面我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教学体验,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切磋。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由此可见,同样的道理:在课堂中,学生只要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对课内阅读产生兴趣。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

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一)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自己就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二)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等; 2、读中相机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 3、读后归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小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生活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小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数学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专心听讲,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所以,针对这些特点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全,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讲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如:(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就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

鲜明,能引起学生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词,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困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回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教师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效地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更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习惯的现象。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中之重。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习习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是一种学习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主要研究的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前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倾斜的伞》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赵金哲 同是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习效果较好,有的学习效果较差呢?众所周知,这里面除了智商外,还和学习习惯有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成功的教育应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这就是说,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味地去学习、去生活。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是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是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培养好习惯,构建新生活。既然如此,那么怎样让刚入学的低段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呢? 首先,要主动与学生交心:应主动地、和蔼地和每个学生交谈,打消学生对学校的陌生感,尽快成为每个学生的好朋友。要注意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是抱着美好的愿望上学的,教师要保护并激发这种学习的愿望,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应是我们启蒙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

其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养成习惯的欲望: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故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学生了解这样做的好处,激发起学生这样做的愿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要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通过故事或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满足学生好动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学生在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中,注意力自然而然集中在学习上。另外,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教师的教学艺术显得格外重要,千叮万嘱学生是会厌烦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如要让学生安静时,教师说:“一、二、三”,学生说:“快坐好”;需要提示时,教师说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后半句。如,“小小耳朵——认真听,小小眼睛——仔细看,小小头脑——仔细想,小小双手——学会做”,学生很感兴趣。教师有时用眼神暗示,手势暗示等能起很好的作用。此外,有的老师还总结了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如,“宽容的策略,转移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等。 第三、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低段小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要制定出具体要求,如:一、书写规范、二、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1)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设计方案

《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双江中学2013 为了贯彻落实课题研究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双江中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著名的文学家巴金说:“孩子成功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不少学生由于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选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课题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 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地处银川市南部,是一所农村移民小学,在校学生160多人, 全为回族。由于学生地处农村,家庭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学习条件、学 习环境比较差,导致他们学习比较被动,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譬 如大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布臵 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根本不交,学习不主动,全靠老师的逼迫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 学质量的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习惯是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并 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让这些不良习惯漫延下去的话,不但影响学校的 学习氛围,也会使学生延误终身,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不负责任。要想改 变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的 办法就是从孩子入学时抓起。为此,我们决定开展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 习惯养成的研究。因为农村孩子没有进行学前教育,所以低年级学生在 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学习习惯。譬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浮皮 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 - 1 -

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地影响了后继学习。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学习习惯也很难改变,因此,根据儿童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是势在必行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能够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可以为一线低年级教师提供操作性较强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矫正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以便于在教学实践中参考运用。 3.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进一步认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增强培养学习习惯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在孩子生长的特定时期需要学习和发展特定的行为,如果在特定的关键期- 2 -

传统养殖土猪肉黑土猪介绍

一、项目介绍 “香村猪传统养殖”是国家社科基金的子项目——猪肉信用评价指标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基地——漳州绿山家庭农场,是以传统方法喂养农家猪为主业的绿色生态猪场。猪场全权委托信用专业机构为养殖经营建立全程信用管理机制,形成“传统养殖+信用管理”的创新经营协作体。 香村猪项目的源由: 食品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基础健康。绿色安全的纯生态猪肉能给消费者安全可靠的安全保障。人们热切的呼唤“诚信绿色猪肉”早日摆上餐桌。 香村猪项目的推进: 香村猪是国内首次把全程信用管控机制引进生猪养殖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由信用管控为抓手的集专业育种研发、养殖生产、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协作体。 自传统喂养猪肉研究成果取得以来,在漳州绿山家庭农场培育了多批次的传统养殖生猪。其品质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有重拾旧时“一家杀猪,香遍全村”的留恋之感。 香村猪的每一参与者皆经过良好的诚信素质教育,“香村猪,诚信肉”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和庄重承诺。 香村猪项目的展望:

期待香村猪得到更多民众的认可。逐渐使香村猪产品多样化,扩大惠众面。在不久的将来,香村猪会成为肉质食品安全的行业旗帜和带头兵。 香村猪采用“F2C”(即养殖场到消费者)的线上运营模式、线下体验的新型运行模式,立志?“为有缘众生提供绿色健康猪肉”。 二、产品特色 1、生猪的养殖与喂食特色 从每一头幼猪落户猪场,猪场人员就严格对其进行传统生态喂食。依据农村传统的生态喂食方法,香村猪研究团队制定严格的喂养食谱,采用生态青饲料:水浮莲、水葫芦、红薯藤、苜宿、牛皮菜、各种富含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硒硅等的蔬菜等;以及农副产品:玉米、米糠、小麦、豆粨为主食;并且每天规定时间段进行放养,延长生猪的生长周期,保证肉质品质。 生猪养殖过程充分尊重生态规律,没有人工催化,且生猪活动空间大,运动能量消耗大,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其肉质具有特别的醇香。 营养上,传统喂养的猪肉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属于优质蛋白质。 三、品质保障 (1)养殖方法与时间 ①每一头香村猪都是传统方法养殖、纯生态喂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