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燃烧特征

合成纤维燃烧特征

合成纤维燃烧特征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综合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 + O2 = 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 = 2H2↑ + 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 + H2O = 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催化2KCl + 3O2↑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 MnO2催化2H2O + O2↑ 共同知识点:(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 + O2 = CO2 不充分燃烧:2C + O2 = 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 目前,生物质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就是生物质燃烧。研究生物质燃料的组成成分,了解其燃烧特点,有利于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从刘建禹、翟国勋等[20]对生物质燃料特性的研究可以发现,生物质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化学的角度上看,生物质属于碳氢化合物,含固定碳少。生物质燃料中含碳量最高的也仅50%左右,相当于褐煤中的含碳量。因此,生物质燃料不抗烧,热值较低;若生物质燃料中含氢量变多,挥发分就明显增多。生物质燃料中的碳元素多数和氢元素结合成小分子的碳氢化合物,燃烧需要长时间的干燥,在一定的温度下热分解而析出挥发物。所以,生物质燃料易被引燃,燃烧初期,烟气量较大;生物质燃料含氧量明显地多于煤炭,它使得生物质燃料热值低,但易于引燃;生物质燃料的密度小于煤炭,其质地较疏松,特别是农作物秸杆和一些粪类,因此生物质燃料易于燃烧和燃尽,但其热值较低,发热量小,灰烬中残留的焦碳量少于燃烧煤炭;生物质燃烧排放烟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含量较少,故对环境的污染将小于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烧时无需设置控制气体污染装置,从而降低了成本,这也是生物质优于化石燃料的一方面[22]。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主要分为挥发份的燃烧和残余焦炭的燃。 本文有宇龙机械整理。 4 烧,其主要燃烧过程的特点是[23]: (1)生物质水分含量较多,燃烧需要较长时间的干燥,产生的烟气量较大,排烟造成热损失较高; (2)生物质燃料的密度较小,结构比较疏松,燃烧时受风面积大,较易造成悬浮燃烧,容易产生一些黑絮; (3)由于生物质热值低,发热量小,在锅炉内比较难以稳定的燃 烧; (4) 由于生物质挥发份含量高,燃料着火温度较低,一般在250℃ ~350℃温度下挥发份就大量析出并开始剧烈燃烧,此时若空气供应量不足,将会增大燃料的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 (5)挥发份析出燃尽后,受到灰烬包裹和空气渗透困难的影响,焦炭颗粒燃烧速度缓慢、燃尽困难,如不采取适当的必要措施,将会导致灰烬中残留较多的余碳,增大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 生物质燃烧利用现状 涂装生物质燃烧机第一品牌-淳元将陆续为你带来行业新资讯。 生物质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自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使用这种能源。人们主要是将生物质进行燃烧,其产生的热能可以用于做饭,取暖等日常生活;或者将生物质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也可以用来替代生物质能源,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20]。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达几亿吨。生物质是唯一可转化成可替代常规液态石油燃料和其他化学品的烧,其主要燃过程的特点是[23]:(1)生物质水分含量较多,燃烧需要较长时间的干燥,产生的烟气量较大,排烟造成热损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重点) 1.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 2点燃C+2MgO ;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 +Cl 2点燃2NaCl (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 (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 注意: ①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② 要掌握含C 、H 、O 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二.灭火的原理: ①.移走可燃物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 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灭火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1) 移走可燃物可燃物: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管道煤气着火先关掉阀门,釜底抽薪等; (2)隔绝氧气:酒精灯用等冒盖灭,油锅着火用用锅盖盖灭,向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少量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等;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等大量的冷却剂灭火,用嘴将灯吹熄, (4)用灭火器灭火:①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一般火灾,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火灾;②干粉灭火器:除了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用于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 3.二氧化碳与灭火 (1)原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灭火器主要是用二氧化碳灭火,二氧化碳不能扑灭所有的火灾:如镁带燃烧就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4火灾处置、自救 (1)火警电话:119 (2)电器、管道煤气、天然气着火,首先要关闭电源或气阀。 (3)楼层着火,人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匍匐前进,脱离火灾区。 (4)室内火灾,不能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会让火势更旺。 (5)森林火灾,应从逆风方向逃离。 三.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木炭燃烧:C+O 2(氧气充足)点燃 CO 2 ;2C+O 2(氧气不足)点燃 2CO ;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煤制成蜂窝煤、粉成煤粉;柴油机把柴油喷成雾状燃烧等。 四.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发生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就产生了爆炸。 2.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 3.爆炸的条件: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遇到高温、明火或撞击。 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即可燃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可燃性气体浓度低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爆炸下限;可燃性气体浓度高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叫爆炸上限。 5.与燃烧、爆炸有关的消防标识 五.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 燃 烧 爆 炸 缓慢氧化 自 然 概念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急速燃烧 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的燃烧 温度 达到了着火点 达到了着火点 没有达到着火点 达到了着火点 现象 发热、发光 发热、发光 只放热、不发光 发热、发光

常见反应的现象

常见反应的现象 CO 2 SO 2 2P 2 2H 2 Fe 2 2Al 2 2 2CuO 2 2 2 2HgO

CO 2 2H 2H 2 3 +CuO C+2CuO

CO+CuO 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但可以根据生成物的化学性质来描述生成物。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固体 ●红色:红磷P、铜Cu、氧化铁Fe2O3、氧化汞HgO ●红褐色:氢氧化铁Fe(OH)3 ●黄色:金Au、硫S ●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紫黑色:高锰酸钾晶体KMnO4 ●淡蓝色:固态氧O2 ●蓝色: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银白色:大多数金属(铁Fe、银Ag、铝Al、锌Zn、镁Mg……) ●黑色:木炭C、铁粉Fe、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亚铁FeO等●深灰色:石墨C ●灰白色:大多数磷肥 ●无色:金刚石C、干冰CO2、冰H2O ●白色:除了上述固体之外,我们学过的其他固体、固体粉末或晶体基本上都是白色的。 ●有刺激性气味的固体:碳酸氢铵NH4HCO3 液体 ●淡蓝色:液态氧O2 ●蓝色:含有Cu2+的溶液 ●浅绿色:含有Fe2+的溶液 ●黄色:含有Fe3+的溶液 ●银白色:汞Hg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液体都是无色的。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C2H5OH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醋酸CH3COOH 气体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NO2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O3等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纤维的简单鉴别方法

各种纤维的简单鉴别方法 识别各种纤维最简便的方法是燃烧法。根据燃烧时的现象不同和燃烧后产物形态及烟、烟灰、味和燃烧后灰烬的性能的不同,可以区分出哪种纤维。 棉纤维:易燃,燃烧速度快,有烧纸的气味,烧出灰保持原形,手触灰即散碎。 麻:燃烧快,产生黄色或蓝色火焰。燃烧时仍保持原来线形,有烧枯草的气味,灰烬少,呈浅灰色。 羊毛:近火即卷缩,烧时臭味与烧毛发同,灰缩成黑色易碎的颗粒。 丝:现象与毛相似。但烧前丝线长而细,有光泽,与毛区别。 人造纤维(黏胶纤维):易燃,燃烧速度快,有烧纸的气味,但灰烬很少。 锦纶(尼龙):接近火焰时立即卷缩,边熔融边缓慢燃烧,有芹菜的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灰烬味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涤纶(的确良):接近火焰时,纤维迅速卷缩,边熔融边冒黑烟燃烧,火焰呈亮黄色,有芳香气味,灰烬为黑褐色玻璃状小球,能用手压碎。 腈纶(人造羊毛):接近火焰时,边收缩熔融边燃烧,火焰有闪光,有酸的气味,灰烬为脆的黑色无光泽硬球。 将Tencel纤维、Modal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竹素纤维及粘胶基甲壳素纤维与粘胶纤维、棉、蚕丝、羊毛及涤纶纤维分别用显微镜法、溶解法、燃烧法及着色法这几种鉴别方法来进行鉴别和比较。 1.显微镜观察法 制作纤维的纵向片子和横截面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纵向及横向形态,根据形态特征差异来鉴别纤维:纤维种类纵向形态截面形态 T encel纤维光滑较规则圆形或椭圆形,有皮芯层 Modal纤维纵向有1~2根沟槽不规则类似腰圆形,较圆滑,有皮芯 大豆蛋白纤维表面有不规则沟槽和海岛状凹凸呈扁平状哑铃型和腰圆形 竹纤维表面有沟槽锯齿型,有皮芯层 甲壳素纤维表面有明显沟槽边缘锯齿型,芯层有明显的细小空隙 粘胶纤维表面有沟槽锯齿型,有皮芯层 棉纤维有天然转曲腰圆形,有中腔 蚕丝表面平滑不规则三角形 毛纤维表面有鳞片圆形 涤纶纤维棒状、表面光滑圆形 2.燃烧法:燃烧法是根据纤维燃烧时和燃烧后的特征来区分纤维种类 3.着色法:着色法是将纤维放在碘-碘化钾溶液中显色,根据纤维显色差别来鉴别纤维以上两种试验结果如下: 纤维种类接近火焰火焰中离开火焰燃烧气味残渣形态湿态显色 T encel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黑蓝青 Modal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蓝灰 大豆蛋白纤维收缩燃烧不熔融,有黑烟不易延烧烧毛发味松脆黑灰褐色 竹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蓝灰 甲壳素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黑色 粘胶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少量灰白色的灰黑蓝青 棉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少量灰白色的灰不染色 蚕丝收缩逐渐燃烧不易延烧烧毛发味松脆黑灰淡黄 毛纤维收缩逐渐燃烧不易延烧烧毛发味松脆黑灰淡黄 涤纶纤维收缩熔融先熔后烧,有溶液滴下能延烧特殊芳香味玻璃状黑褐色硬球不染色

燃烧的种类

燃烧的种类 燃烧现象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自燃、闪燃、爆燃四种。 (一)着火 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这是曰 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例如,用火柴点燃柴草,就会引起它们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物质 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可燃物质在一定温度Tc下开始氧化反应,放出热量。物质进一步受热,氧化反应加剧,这时吸收的热量消耗于物质的升温、熔化、 分解或蒸发及向周围的散热上。如果反应继续加快,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 散失的热量,此时即使不再加热,氧化反应也能加速进行,物质的温度很快达 到 Tc,在此温度下或稍高于此温度,物质就开始燃烧。Tc就是燃点。例如木 柴的着火过程是:加热到110℃以前是木柴干燥(失去自由水分)的过程;到175℃是分解出化学固定水;到185℃开始分解,230℃开始炭化,300℃以上开始燃烧。我们说木柴的燃点为300℃,当然这个过程是在局部进行的。 (二)自燃 可燃物质虽没有受到外界点火源的直接作用,但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或由 于物质内部的物理(辐射、吸附等)、化学(分解、化合等)或生物(细菌、腐败作 用等)反应过程所提供的热量聚积起来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从而发生自行燃烧 的现象叫自燃。例如黄磷暴露于空气中时,即使在室温下它与氧发生氧化反应 放出的热量也足以使其达到自行燃烧的温度,故黄磷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自燃。可燃物质无需直接的点火源就能发生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三)闪燃 这是液体可燃物的特征之一。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做闪燃。闪燃是短暂的闪火,不是持续的燃烧。这是因为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速度不快,液体表面上聚积的蒸气一瞬间燃尽,而新的蒸气还未来得及补充,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尽管如此,闪燃仍然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易燃和可燃液体蒸发出足够的蒸气,以致在液面上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物质的闪点。闪点与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越低。同一液体的饱和蒸气压随其温度的增高而变大,所以温度较高时容易发生闪燃。如果可燃液体的温度高于它的闪点,随时都有接触点火源而被点燃的危险。所以把闪点低于45℃的液体叫易燃液体,表明它比可燃液体危险性高。 (四)爆燃(或燃爆) 爆燃是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的快速燃烧。一般燃料的燃烧需要外界供给助燃的氧,没有氧燃烧反应就不能进行,而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中含有较丰富的氧元素或氧气、氧化剂等,它们燃烧时无须外界的氧参与反应,所以它们是能够发生自身燃烧反应的物质,燃烧时若非在特定条件下,其燃烧是迅猛的甚至会从燃烧转变为爆炸。例如,黑火药的燃烧爆炸,煤矿井下巷道甲烷气或煤尘与空气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即所谓瓦斯爆炸)等情况就是这样。 使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燃时所需的最低点火温度叫做该物质的发火点。由于从点火到爆燃有个延滞时间,通常都规定采用5秒钟或5分钟作延滞期,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延滞期下的发火点。例如含8%的甲烷~空

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生物质由C、H、O、N、S等元素组成,是空气中CO2、水和阳光通过光合作用的产物,且有挥发份高,炭活性高、S、N含量低(%%,%--3%,)灰分低(%%)等特点,生物质燃料中可燃部分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按质量计量,纤维素占40%--50%,半纤维素20%--40%,木质素占10%--20%。 由于与化石燃料特性不同,生物质燃料的燃料机理、反应速度及燃料产物成分与化石燃料的相比都有较大的差别。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主要分为挥发份的析出,燃烧和残余焦炭的燃烧、燃尽两个独立阶段。其燃烧过程的特点: ①水分含量多,燃料需要较高的干燥温度和较长的干燥时间,产生的烟气体积较大,排烟损失较高。 ②燃料的密度小,结构松散,迎风面积大,易吹起,悬浮段燃 烧份额较大。 ③发热量低,灰熔点低,炉内温度水平低,组织稳定的燃烧比 较困难。 ④由于挥发份高,燃料着火温度较低,一般在250—350℃温度下挥发份便大量析出并开始剧烈燃烧,此时若空气量不足,会增大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 ⑤会犯分析出燃尽后,受到灰烬包裹和空气渗透困难的影响,焦炭颗粒燃尽困难,燃烧过度缓慢,如不采取适当的必要措施,将会导致灰烬中残留较多的余碳,增大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 ⑥秸秆等部分生物质燃料含氯量较高,因此需要对床层部分结构和运行工况加以特殊考虑,防止其对床层部分的腐蚀。 由此可见,生物质燃烧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方式的选择应从不同种类生物质燃料特性出发才能保证生物质燃料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提高生物质开发利用的效率。

(完整版)初中常见燃烧现象总结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 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 SO2 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 单质 烧烧现象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

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2)放热; (3)生成物的特性

九年级:物理教案-燃料及其热值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物理教案-燃料及其热值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燃烧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燃烧值表. 能力目标 会计算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燃料. 情感目标 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有两部分,“燃料的热值”从生产和生活的一些现象出发,说明了现代社会中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内能,且由燃料燃烧得到.又提供了科学资料,列举了几种燃料的热值,并给

出了热值的定义和单位,本处要求学生能做简单的计算. “有效利用燃料”直接联系实际介绍了燃料燃烧利用的情况,并分析现代的大型锅炉,说明了提高利用率的方法,最后结合具体数据介绍了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实际意义.教法建议 引入新课的方法,可以由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来举例分析,而知道在现代社会中,使用能量主要还是从燃料燃烧中获得的内能. “燃料的热值”,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的或教师提供的科技资料,学习热值的概念,并用简单的数学方法,会进行有关的热值计算. “有效利用燃料”,教师分析,使学生知道燃料实际很难完全燃烧,只有一部分被利用,引出了使用效率问题,可以用画比例图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炉子的效率.接着学生阅读资料(课本上的或教师提供的)得出提高锅炉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的方法.本部分内容可以学生小组讨论.对于提高燃料利用率,也是采用提供学生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课下收集相关内容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学设计方案 燃料及其热值 【课题】燃料及其热值

森林火灾的燃烧类型

导言:将森林火灾的燃烧状况进行分类,对正确估计火灾的危害和可能引起的后果,对于预防火灾,扑救火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内容:森林火灾的燃烧类型,一般简称为森林火灾种类,通常分为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和树干火.(图6-1) 一地下火 在泥炭和腐殖质层燃烧;蔓延的火称为地下火.在泥炭中燃烧的火称为泥炭火,在腐殖质层中燃烧的火称为腐殖质火. 地下火在地面下燃烧,一般见不到火焰,只有少量的烟.这种火可一直燃烧到矿物质层和地下水的上部.地下火蔓延的速度缓慢,每小时仅4-5米.一昼夜可燃几十米或更多,但不易扑救.地下火的温度高,破坏力强,火灾后树木枯死,出现大量倒木.由于地下火受风的影响很小,火场一般量圆形,典型的地下火初始期的燃烧模式如图6-2.大面积的燃烧状况如图6-1C. 地下火持续时间长,能烧几天,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秋季发生的地下火.可以越冬,直到翌年春季还在继续燃烧.所以又称越冬火.这种越冬火多发生在高纬度地区,特别是干旱季节的针叶林内.1966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县就发生过原始森林地下火灾. 二地表火 火沿地表蔓延,烧毁地被物,危害幼林;灌木;下木;烧伤大树干基和下部枝时以及露出地面的树根.此类火称为地表火(图6-1a) 高强度(3500KW/m以上)的地表火,严重影响林木生长,有时造成林木

大面积枯死.低强度(3500KW/m以下)的地表火常对林木生长有利,可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树木更新,防治病虫害,提高产脂量等 . 地表火按其蔓延速度可分为急进地表火和稳进地表火. 急进地表火:火蔓延速度快,每小时可蔓延几百米或1公里甚至更多,这种火往往燃烧不均匀,常留下末烧的地块,有的乔,灌木没有烧伤,危害较轻,火烧迹地呈长椭圆形. 稳进地表火:火的蔓延较缓慢,一般每小时几十米,燃烧时间长,温度高,燃烧彻底,几乎能烧毁所有地被物,有时乔木底层的枝条也被烧毁,对森林危害较重,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火烧迹地呈椭圆形. 地表火按蔓延速度亦可分为慢速地表火,蔓延速度在2m/min以内;中速地表火,蔓延速度在 2.1-20m/min;快速地表火,蔓延速度大于20m/min. 地表火按火强度和火焰高度分为轻度地表火;中度地表火;高度地表火和强度地表火,如表6-1. 表6-1 地表火按火强度和火焰高度分类 三林冠火 能引起林冠层燃烧的火称为林冠火(图6-16).林冠火燃烧温度高,火强度大,蔓延速度快,破坏性大,不易扑救.林冠火多发生在长期干旱的针叶幼龄林,中龄林或针叶异龄林内. 林冠火可分为典型的林冠火,冲冠火,连续型林冠火或间歇性树冠火等. 典型林冠火:能在林冠层燃烧横向蔓延的火叫典型林冠火.按其蔓延速度可分为急进林冠火和稳进林冠火.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单质烧烧现象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 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 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 (2)放热; (3)生成物的特性

总结纤维的鉴别方法

纤维的鉴别方法 纺织品织物从品种上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类。丝、棉、麻、羊毛这四大家族属于天然纤维,粘胶人丝、锦纶丝、涤纶丝、维纶丝则属于用化学品合成的化学纤维。鉴别织品或服饰是用何种原料制成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三种,即手感目测法、燃烧鉴别法、显微镜法和化学药品着色鉴别法。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几种鉴别织物的方法。 一、手感目测方法 手感目测方法是用手触摸,眼睛观察,凭经验来判断纤维的类别。这种方法简便,不需要任何仪器,但需要鉴别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对服装面料进行鉴别时,除对面料进行触摸和观察外,还可从面料边缘拆下纱线进行鉴别。 1、手感及强度 棉、麻手感较硬,羊毛很软,蚕丝、粘胶纤维、锦纶则手感适中。用手拉断时,感到蚕丝、麻、棉、合成纤维很强;毛、粘胶纤维、醋酯纤维则较弱。 2、伸长度 拉伸纤维时感到棉、麻的伸长度较小;毛、醋酯纤维的伸长度较大;蚕丝、粘胶纤维、大部分合成纤维伸长度适中。 3、长度与整齐度 天然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差、化学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好。棉纤维纤细柔软,长度很短。羊毛较长且有卷曲、柔软而富有弹性。蚕丝则长而纤细,且有特殊光泽。麻纤维含胶质且硬。 4、重量 棉、麻、粘胶纤维比蚕丝重;锦纶、腈纶、丙纶比蚕丝轻;羊毛、涤纶、维纶、醋酯纤维与蚕丝重量相近。 二、燃烧法 常用纺织纤维燃烧特征 纤维近焰时现象在焰中离焰以后嗅觉灰烬形状 棉近焰即燃燃烧续燃较快,有余辉燃纸味极少、柔软、黑色或灰色 毛熔离火焰熔并燃难续燃,会自熄烧羽毛味易碎、脆,黑色 丝熔离火焰燃时有丝丝声难续燃,会自熄,且燃时飞溅烧羽毛味易碎、脆,黑色 麻近焰即燃燃时有爆裂声续燃冒烟有余辉同棉同棉 粘胶近焰即燃燃烧续燃极快无余辉烧纸夹杂化学品味除无光者外均无灰, 间有少量黑色灰 锦纶近焰即熔缩熔燃,滴落并起泡不直接续燃似芹菜味硬、圆、轻、棕到灰色,珠状 涤纶同上同上能续燃,少数有烟极弱的甜味硬圆,黑或淡褐色 腈纶熔,近焰即灼烧熔并燃速燃、飞溅弱辛辣味硬黑,不规则或珠状 三、显微镜观察法 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纤维纵向外形和截面形状,或配合染色等方法,可以比较准确

燃料燃烧及分析

燃料及燃烧 从整个燃烧过程来看,燃料的燃烧是物理学化现象的综合过程,这些物理化学现象之间互相联系和制约,并以其纵使关系决定着燃料燃烧的最终结果。特别是在工业炉的燃烧条件下,由于燃烧空间中燃料与空气的混合过程以及反应物质的浓度与温度的分布都和流体介质的速度分布密切相关,因此,燃烧空间的气体动力场的结构及其热力条件往往是影响整个燃烧过程的主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一、煤的种类 根据母体物质炭化程度的不同,可将煤分为四大类: 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1、泥煤 泥煤是最年青的煤,也就是由植物刚刚变来的煤。在结构上,它尚保留着植物遗体的痕迹,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含天然水份高达40%以上,需要进行露天干燥,风干后的堆积密度为300~450kg/m3。在化学成分上,与其他煤种相比,泥煤含氧量最多,高达28%~38%,含碳较少。在使用性能上,泥煤的挥发分高,可燃性好,反应性强,含硫量低,机械性能很差,灰分熔点很低。在工业上,泥煤的主要用途是用来烧锅炉和做气化原料,也可制作焦炭供小高炉使用。由于以上特点,泥煤的工业价值不大,更不适于远途运输,只可作为地方性燃料在产区附近使用。 2、褐煤 褐煤是泥煤经过进一步变化后所生成的,由于能将热碱水染成褐色而得名。它已完成了植物遗体的炭化过程,在性质上与泥煤有很大的不同。与泥煤相比,它的密度较大,含碳量较高,氢和氧的含量较小,挥发分产率较低,堆积密度750~800kg/m3。褐煤的使用性能是粘结性弱,极易氧化和自燃,吸水性较强。新开釆出来的褐煤机械强度较大,但在空气中极易风化和破碎,因而也不适于远地运输和长期储存,只能作为地方性燃料使用。 3、烟煤 烟煤是一种炭化程度较高的的煤。与褐煤相比,它的挥发分较少,密度较大,吸水性较小,含碳量增加,氢和氧的含量减少。烟煤是冶金工业和动力工业不可缺少的燃料,也是近代化学工业最要原料。烟煤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粘结性,这是其他固体燃料所没有的,因此它是炼焦的主要原料。应当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烟煤都具有生气同样的粘结性,也不是所有具有粘结性的煤都适于炼焦。为了适应炼焦和造气的工艺要求来合理地使用烟煤,有关部门又根据粘结性的强弱及挥发分产率的大小等物理化学性质,进一步将烟煤分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结焦煤、瘦煤等不同的品种。其中,长焰煤和气煤的挥发分含量高,因而容易燃烧和适于制造煤气。结焦煤具有良好的结焦性,适于生产优质冶金焦炭,但因在自然界储量不多,为了节约使用,通常在不影响焦炭质量的情况下与其他煤种混合使用。 4、无烟煤 无烟煤是矿物化程度最高的煤,也是年龄最老的煤。它的特点是密度大,含碳量高,挥发分极少,组织致密而坚硬,吸水性小,适于长途运输和长期储存。无烟煤的主要缺点是受热时容易爆裂成碎片,可燃性较差,不易着火。但由于其发热量大(约为29260kJ/kg,灰分少,含硫量低,而且分布较广,因此受到重视。据有部门研究,将无烟煤进行热处理后,可以提高抗爆性,称为耐热无烟煤,可以用于气化,或在小高米和化铁炉中代替焦炭使用。 二、煤的化学组成 煤的主要可燃原素是碳,其次是氢,并含有少量的氧、氮、硫,它们与碳和氢一起构成可燃化合物,称为煤的可燃质。除此之外,在煤中还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不可燃的矿物质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引言 本篇消防基础知识部分全篇共分为四章十五节。 其中,燃烧基础知识一章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燃烧产物等内容;火灾基础知识一章主要涉及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内容; 爆炸基础知识一章中主要介绍了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内容;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一章主要介绍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内容。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 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 掌握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与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知识点:燃烧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加火源条件就产生了)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 助燃物(氧化剂) 引火源(温度)

燃烧发生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一、可燃物 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按其所处的状态——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 二、助燃物(氧化剂) 助燃物——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温度) 引火源——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常见的引火源: (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产生电弧和电火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击穿,导线短路,绝缘导线外绝缘层损坏,开断感应电路产生拉弧现象。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成的。 (3)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

常见的燃烧现象

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物质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 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 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

各种纤维燃烧特性

各种纤维燃烧的特征: 棉、麻:遇火即燃,离火仍燃。火焰为黄色,烟为蓝色。由于它们都是纤维素纤维,所以燃烧时的气味与烧纸的气味一样。烧焦部分为黑褐色,原因是纤维素失水后成为炭状物。继续燃烧后炭状物成氧化物逸去,所以灰烬很少,灰末细软为灰白色,它们为不能气化的微量杂质。 羊毛:着火后冒烟起泡并燃烧。由于羊毛为动物性蛋白纤维,所以燃烧时发出的气味和烧毛发时的臭味一样。灰烬为黑色有光泽的块状物。 蚕丝:着火燃烧很慢,燃烧缩成球状物。由于蚕丝也是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所以燃烧时发出的气味也同烧毛发时的臭味相似。蚕丝烧后的灰烬为黑褐色小球,一捻即碎。 粘胶纤维:遇火即燃,燃烧速度很快,产生黄色火焰。由于粘胶纤维为再生的纤维素纤维,所以燃烧发出的臭味相似。烧后灰烬也很少,呈灰色。 醋酯纤维:近火即熔化并收缩。遇火即烧,燃烧速度较慢。醋酯纤维虽然也是再生纤维素纤维,但经醋酯化已属半合成纤维,所以烧起来有刺鼻的醋酸味。灰烬为黑色,不仅松而且脆。未烧完部分成硬块。 涤纶:燃烧时卷缩、熔化并冒烟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时发出芳香味,灰烬为黑褐色玻璃圆球状,用手可以捻碎。 锦纶(尼龙):遇火一面熔化,一面缓慢燃烧,燃烧时无烟或略有白烟,火焰很小,为蓝色。燃烧时有芹菜香味。灰烬为浅褐色玻璃圆球状,不易捻碎。 氯纶:接近火焰时收缩迅速,离火即熄灭。燃烧时有刺鼻的氯味。灰烬为无定形的黑色硬块。 维纶:燃烧时收缩迅速,但燃烧缓慢。火焰很少,有黑烟。燃烧时有醛味。灰烬为褐色的无定形硬块,可以捻碎。 腈纶:遇火边熔边烧,燃烧速度很慢。火焰为白色,十分明亮。有时有少许黑烟,并有鱼腥味。灰烬为黑色小硬球,很脆易碎。 用燃烧法鉴别纤维简单易行,但混纺产品不易判断。交织面料则从经纬方向(即直和横的方向)各抽取一根纱线分别燃烧鉴别。

关于爆炸分类及其与燃烧的关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55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关于爆炸分类及其与燃 烧的关系(正式版)

关于爆炸分类及其与燃烧的关系(正 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核心提示 在提到爆炸和与爆炸相关的专业(行业)书籍教 材中,关于爆炸的论述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特别是 爆炸的分类及其与燃烧的关系问题,互相之间出入很 大,叙述不全面,提法不准确,内容不系统;不但使 许多专业人士感到模糊不清,也让接受教育培训的一 线受众无所适从,同时带来政府主管部门界限不清、 机构职责不明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与业内同行商榷。 一、爆炸分类及定义

㈠按性质 1物理性:系指所有气体或气态物质的状态参数(压力、体积等)迅速变化,瞬间放出大规模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它主要发生在器(承压设备)内空间超压时。如压缩气体、液化气体、锅炉饱和汽饱和水。2化学性:主要指可燃气体由一种化学结构迅速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瞬间放出大规模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它主要发生在器外受限空间(室内)的、气态可燃物燃烧时,以及可燃物分解、聚合时。前者如液化石油气、一氧化碳,后者如乙炔。 ㈡按受限空间位置 1器内受限空间:所有气体介质压力超过承压能力,或承压能力降低引起的超压爆炸。2器外受限空间(室内):可燃气或气态可燃物达到一定浓度范围时引燃的空间爆炸。 ㈢按物质原始状态 1气体:器内气体超压或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