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实践(二):走班选课背景下年级管理方式的变革.doc

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实践(二):走班选课背景下年级管理方式的变革.doc
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实践(二):走班选课背景下年级管理方式的变革.doc

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实践(二):走班选课

背景下年级管理方式的变革

全面的选课走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

习需求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也对一直以来

的行政班 (班主任 )管理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行政班

模式下 ,学生的组织形式是静止的,通常以行政班为单位

形成一个集体,班主任承担着这个集体的主要管理职责,教育与管理大多通过集体教育原则进行。经过多年的探索,教师们对于班级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与方法。而在选课

走班的背景下 ,由于选课不同 ,学生分散在不同的教室里 ,行政班形同虚设 ,到处抓不着学生 ,职责无法落实 ,班主任焦虑难耐。每一节课、每一个时段 ,每一位学生都处于变动中 ,流动中的

学生如何管理?面对拥有课程选择权的学生 ,什么样的管理方式

才是适切和有效的?这都要求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作

出相应的变革。一、探索“分布式领导”管理模式“分布式领导”

是20 世纪末西方国家 ,尤其是英、美、澳等国家兴起的学校

领导改革模式 ,它是相对于以个人为中心的集权式领导提出

的不同领导方式 ,是根据管理任务特点和组织成员能力 ,由组织内

的多个成员共同承担和动态更替领导角色的集体领导

模式,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第一 ,领导角色由多个组织成员

共同承担。年级主任不再负责所有年级的事 ,每个不同的项

目由不同的教师领导 ,大家都是领导者 ,而不是管理者。第二 , 领导角色的更替主要依据的是任务的特点和成员能力的匹

配程度 ,谁能干就让谁领导。第三,领导角色是动态更替的。

分布式领导岗位都是根据需要灵活设立的 ,因为学生在成长 , 学生在变化 ,管理也必须变化。学校实施分布式领导的指导思想是发挥团队成员个性特长 ,为整体服务 ;提供多元平台 ,成就教师事业 ;提升团队的管理效能。师生共同梳理取消行政班后的年级管理事务 ,设立了导师、咨询师、教育顾问、课程管理(选课排课 )、诊断与评价、小学段与研究性学习、常规及自

习管理、自主管理学院、出国课程管理等 9 个项目组 ,每个项目组由 1 位项目主管和 1~ 9 位成员组成 ,各个项目组均由该年级的任课教师担任。经过实践探索 ,形成了各个项目组的工作职责和流程。例如 ,导师的职责是“人生引导、心理疏导、

学业指导”。咨询师的责任是引导健康和谐的人际交往;引导学生制订适合其自主发展的学习规划与生涯规划;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调整心态、调节情绪。教育顾问的责任是帮助学生

由他律到自律 ,培育社会责任意识。小学段项目组教师的责任

是引导学生养成规划意识和习惯,提升用规划引领和督促自

己学习行为的能力。常规和自习管理项目组的职责是督促学

生养成规则意识和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课程管理项目组服务于学生的自主选课和课程调整。自主管

理学院则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特长发挥搭建一个个的平

台??各个分布式目独立开展工作 ,每一个目的主管就是年

在个域中的最高。每个目的主管与年主任在一起成年委

会 ,目的各教育和管理事提供服和支持。分布式每个人都

真正

有自己的大 ,从操作行者智慧决策的管理者 , 于学校种知、智

力密集型尤适用。种生

的分布式 ,有助于促学型的形成 ,它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推,也不是自下而上的自然生成,而是扁平化的以目、主、任

主 ,以体—反思—分享—合作常

,通各自真体后碰撞而生的富有造性和力的

管理模式 ,其在于弥合界 ,接生。二、从分布式

到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一的践探索 ,学校逐步建立起一套与

走班相适的分布式模式。随着程改革的深入推 ,管理的革也

在不断深化 ,学校在高中取消了固定 ,每一位教都是教育者 ,都

是学生的。每一位

任教既是自己学科教室的者,也是教学班的管理者 ;

任教从的教学走上了教育的前台 ,入教室、个教学班的每

一位学生及每一位学生的各个方面都位教和管理。人人都是

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像去的班主任那把学生看住、管死,更多的是一一

的沟通、商、咨、服。教从去“警察”“看守”“ ”的角色中退出来 ,开始找回教育人的感。期末学生愿

意让哪位教师写,就可以选哪位教师;小学段自习,学生可以提前在网上选择自己信任的教师,请他指导自己的规划。从班主任到导师,到全员育人,实质上就是管理往后退,教育的力量真正显示出来,是从管理与控制走向陪伴与引领。这里面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要相信学生!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对光荣与梦

想的追求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希望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的作

用,正是要通过提供选择性的课程,使学生发现自己能够最优秀

的地方 ,激发其内在的动力机制 ,让学生沿着自己最优秀的领域

去发展最好的自己。每个教师都在体验、发现自己的潜

能,发现自己的领导风格 ,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 ,发现合作的力

量 ,由此必然生发出相信学生的力量 ,进而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最强的大脑。在年级管理模式的变革中 ,分布式领导不是建立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完善 ,而仅仅是在选课走班背景下年级管理模式变革的一个过渡。随着学生自主管理意

识和能力的提升 ,随着每一位教师教育责任的觉醒 ,其规模将逐步减小 ,向回归教育本质的方向发展 ,给学生更自由的空间 ,

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自己的管理者,每一位教师都肩负起教

育的使命和责任。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 2016 年第一期,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