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控制实验报告剖析

飞行器控制实验报告剖析
飞行器控制实验报告剖析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

实验报告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1120410333

姓名:

设计时间:2015/12/12

上机实验1:

使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微分方程

sin()ω=+dy

t b dx

(1)

先定义参数,ωb ,初值条件可以自己任取。 1. 源程序:

function [x,y] = M1(fun,x0,xt,y0,PointNum) if nargin<4 | PointNum<=0 PointNum=100; end

if nargin<3 y0=0; end

y(1,:)=y0(:)';

h=(xt-x0)/(PointNum-1); x=x0+[0:(PointNum)]'*h; for k=1:(PointNum)

f1=h*feval(fun,x(k),y(k,:)); f1=f1(:)';

f2=h*feval(fun,x(k)+h/2,y(k,:)); f2=f2(:)';

f3=h*feval(fun,x(k)+h/2,y(k,:)); f3=f3(:)';

f4=h*feval(fun,x(k)+h,y(k,:)); f4=f4(:)';

y(k+1,:)=y(k,:)+(f1+2*(f2+f3)+f4)/6; end

2、运行文件: x0=0; xt=2; Num=100;

h=(xt-x0)/(Num-1); x=x0+[0:Num]*h; a=1;

yt=1-exp(-a*x); fun=inline('-y+1','x','y'); y0=0;

PointNum=100;

[xr,yr]=M1(fun,x0,xt,y0,Num); M1_x=xr'

M1_y=yr'

plot(x,yt,'k',xr,yr,'r-') legend('jiexi','Runge-Kutta',2)

3、实验结果:

上机实验2:

假设飞行器恒速率飞行,飞行器的动力学方程可简化为: 0=v (2) cos θθ=-y v a g

(3)

cos θψ-=v z v a

(4)

飞行器的运动学方程为: cos cos θψ=v x v

(5) sin θ=y v (6)

cos sin θψ=-v z v

(7)

初始条件000000,,,,,θψv v x y z 自己选取,,y z a a 为控制加速度,

4040<

(8)

选择合适的控制加速度变化规律,画出飞行轨迹。

代码如下:

dt=0.01; %设置微小的时间量 vm=400; %导弹的速度 am=30;

ae=pi/180; %角度转换倍数

x(1)=0;y(1)=0;z(1)=0; %导弹的初始位置 pmr(:,1)=[x(1);y(1);z(1)]; %导弹位置信息矩阵 time=0; %初始化角度和时间信息 sm=vm*dt; %导弹微小时间内飞行距离 % ft=0.4*ae; % st=0.2*ae; % vm=vm+am*time; ft=0; st=0; for (k=2:500) time=time+dt; vm=vm+am*time;

pmr(:,k)=[pmr(1,k-1)+vm*dt*cos(st)*cos(ft);pmr(2,k-1)+vm*dt*sin(st); pmr(3,k-1)-vm*dt*cos(st)*sin(ft)]; %目标位置信息的计算 st=(980-9.8*cos(st))/vm*dt+st; %侧滑角的变化 ft=(980/(-vm*cos(st)))*dt+ft; end

plot3(pmr(1,:),pmr(2,:),pmr(3,:)); grid on ;

实验图如下:

上机实验3:

从升降舵舵偏角到弹体俯仰角速率和法向加速度的传函分别为:

()()()()32534

12

14142

?δ-+-==++++z s a s a a a a G s s s a a s a a a (9)

()()

()()25152534

22

14142

δ++-==++++y z n s a s a a s a a a a V G s s g s a a s a a a (10)

加速度指令指令跟踪控制系统设计为如下图所示:

其中,()(),g a G s G s 分别为陀螺与加速度计的传递函数,()(),d C s G s 为待设计的控制器,请设计合适的()(),d C s G s ,使系统能够跟踪输入指令,具有较好的性能。

系统性能指标及系统模型:

液面自动控制装置

液位自动控制装置 摘要 本系统采用分布式微机控制系统,通过测量传感器的信号频率来获取液面高度。系统采用主从式结构,主站和从站都采用以“8051系列单片机+电容式液面高度传感器”模式。并通过电磁阀来调整液面高度,构成了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可通过键盘设定所需液面高度,范围为0~25cm,误差不超过±0.3 cm。并可实时显示当前液位高度和瓶内液体重量以及阀门状态。当液面超过25cm或液位低于2cm时,可进行声光报警。 主从站之间通过RS232C总线构成串行通讯星型网络。主站可对8个从站进行定点或巡回监测,查询各从站的实时状态,并可显示其从站传输过来的从站号和液位讯息,并可控制从站液位。并且在巡回检测时,主站能任意设定要查询的从站数量、从站号和各从站的液位讯息。当收到从站发来的报警信号后,能声光报警并显示相应的从站号,可自动调整从站液位为20cm。从站能够输出从站号、液位讯息和报警信号,并且能对主站设定的液位控制信息相应。 该系统布局合理,运行平稳,控制精度较高,完全达到了题目基本部分的要求,并基本实现了发挥部分要求。 一、总体方案的设计 1、主站的整体设计: 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液位传感器实时获取储液瓶B的液面高度,并通过显示器实时显示液面高度、重量。当键盘有输入时,单片机根据键盘输入的功能要求,单片机通过控制电磁阀1、2来提升或降低液面高度达到设定值,根据题意整体规划主站的系统如图(1) 图(1) 2、主站和从站整体设计 主从站之间通过RS232C总线构成串行通讯网络,主站定期查询液面信息,并对液面信息进行控制。

图(2) 二、系统模块的确定和设计 分析题目要求,系统为一个主从式测控系统。由通讯网络把主站和多个从站连成一个系统。通讯网络可采用RS232C 等接口组成。液位监测与控制装置的功能可有多种方案实现,但一般都都由控制单元、执行机构和检测单元单元三部分组成。 下面具体论述一下液位监测与控制装置的各个部分模块的方案确定和设计。 1、检测元件的选择 (1)传感器的选择 检测液面高度有多种元件可选,如超声波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等。 方案—:使用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具有不受被测液体的浓度和导电性能影响的特性,因此精度比较高,但价格比较贵。 方案二:使用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在测量高频信号时,精度较高。但要求液位 变化速度较为缓慢,而且距离不能太远,本题采用的进出水管较细,进出水速度合适,由于只要求测量范围最大为0~25cm ,距离较小,此传感器正好符合条件,而且该传感器比较经济,考虑到液体流速和测量范围、精度以及价格,故从实用性和经济性角度考虑选择电容式传感器。 我们选择第二种方案,由于采用了电容式传感器,所以我们需要对电容信号进行采集。 (2)电容信号采集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方案—:将电容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由于输出电压信号比较微弱,采用该方案时,采集信号的灵敏度不高,误差一般较大,难以控制,而且电压信号要通过A/D 转换后才能被单片机处理,比较复杂。原理图如图(3)所示: 图(3) 方案二:将电容信号转换为频率信号。压感电容传感器对由液面高度变化引起的水压变化的检测灵敏比较高,对由于液位高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水压的微小变化,通过传感器中的压控电容的变化,得到的输出的信号的频率变化非常明显。我们通过采集信号的频率就能得出对应的液位的高度,从而通过控制单片机,来进行设置所对应的液面的频率就能对所要求的高度进行任意控制,这样的系统能满足题目所要求的基本要求。 综合考虑我们选择第二个方案,接着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将电容信号转换为频率信号。 (3)电容信号处理方案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整理版]

一Sniffer 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在windows环境下安装Sniffer; 2. 熟练掌握Sniffer的使用; 3. 要求能够熟练运用sniffer捕获报文,结合以太网的相关知识,分析一个自己捕获的以太网的帧结构。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PC机,能互相访问,组成局域网。 三、实验原理 Sniffer程序是一种利用以太网的特性把网络适配卡(NIC,一般为以太同卡)置为杂乱模式状态的工具,一旦同卡设置为这种模式,它就能接收传输在网络上的每一个信息包。 四、实验过程与测试数据 1、软件安装 按照常规方法安装Sniffer pro 软件 在使用sniffer pro时需要将网卡的监听模式切换为混杂,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2、使用sniffer查询流量信息: 第一步:默认情况下sniffer pro会自动选择网卡进行监听,手动方法是通过软件的file 菜单下的select settings来完成。 第二步:在settings窗口中我们选择准备监听的那块网卡,把右下角的“LOG ON”勾上,“确定”按钮即可。 第四步:在三个仪表盘下面是对网络流量,数据错误以及数据包大小情况的绘制图。 第五步:通过FTP来下载大量数据,通过sniffer pro来查看本地网络流量情况,FTP 下载速度接近4Mb/s。 第六步:网络传输速度提高后在sniffer pro中的显示也有了很大变化,utiliazation使用百分率一下到达了30%左右,由于我们100M网卡的理论最大传输速度为12.5Mb/s,所以4Mb/s刚好接近这个值的30%,实际结果和理论符合。 第七步:仪表上面的“set thresholds”按钮了,可以对所有参数的名称和最大显示上限进行设置。 第八步:仪表下的“Detail”按钮来查看具体详细信息。 第九步:在host table界面,我们可以看到本机和网络中其他地址的数据交换情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线性系统串联校正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自动化班号 组别指导教师陈艳菲姓名同组者

三、实验结果分析 1.开环传递函数为) 1(4 )(+= s s s G 的系统的分析及其串联超前校正: (1)取K=20,绘制原系统的Bode 图: 源程序代码及Bode 图: num0=20; den0=[1,1,0]; w=0.1:1000; [gm1,pm1,wcg1,wcp1]=margin(num0,den0); [mag1,phase1]=bode(num0,den0,w); [gm1,pm1,wcg1,wcp1] margin(num0,den0) grid; 运行结果: ans = Inf 12.7580 Inf 4.4165 分析: 由结果可知,原系统相角裕度r=12.75800,c ω=4.4165rad/s ,不满足指标要求, 系统的Bode 图如上图所示。考虑采用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以增加系统的相角裕度。 确定串联装置所需要增加的超前相位角及求得的校正装置参数。 ),5,,45(0000c m c Φ=Φ=+-=Φ令取为原系统的相角裕度εγγεγγ m m ??αsin 1sin 1-+= 将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处的频率 作为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 。则有: α ωωω1)(0)()(lg 2000=?=c c c c j G j G j G 即原系统幅频特性幅值等于 时的频率,选为c ω。 根据m ω=c ω ,求出校正装置的参数T 。即α ωc T 1 = 。 (2)系统的串联超前校正:

源程序代码及Bode图: num0=20; den0=[1,1,0]; w=0.1:1000; [gm1,pm1,wcg1,wcp1]=margin(num0,den0); [mag1,phase1]=bode(num0,den0,w); [gm1,pm1,wcg1,wcp1] margin(num0,den0) grid; e=5; r=50; r0=pm1; phic=(r-r0+e)*pi/180; alpha=(1+sin(phic))/(1-sin(phic)); [il,ii]=min(abs(mag1-1/sqrt(alpha))); wc=w( ii); T=1/(wc*sqrt(alpha)); numc=[alpha*T,1]; denc=[T,1]; [num,den]=series(num0,den0,numc,denc); [gm,pm,wcg,wcp]=margin(num,den); printsys(numc,denc) disp('校正之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printsys(num,den) [mag2,phase2]=bode(numc,denc,w); [mag,phase]=bode(num,den,w); subplot(2,1,1);semilogx(w,20*log10(mag),w,20*log10(mag1),'--',w,20*log10(mag2),'-.'); grid; ylabel('幅值(db)'); title('--Go,-Gc,GoGc'); title(['校正前:幅值裕量=',num2str(20*log10(gm1)),'db','相位裕量=',num2str(pm1),'0']); subplot(2,1,2); semilogx(w,phase,w,phase1,'--',w,phase2,'-',w,(w-180-w),':'); grid; ylabel('相位(0)'); xlabel('频率(rad/sec)'); title(['校正后:幅值裕量=',num2str(20*log10(gm)),'db','相位裕量=',num2str(pm),'0']); 运行结果: ans = Inf 12.7580 Inf 4.4165 num/den = 0.31815 s + 1

四旋翼飞行器建模与仿真Matlab

四轴飞行器的建模与仿真 摘要 四旋翼飞行器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多旋翼飞行器,它非常适合近地侦察、监视的任务,具有广泛的军事和民事应用前景。本文根据对四旋翼飞行器的机架结构和动力学特性做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四旋翼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四旋翼飞行器有各种的运行状态,比如:爬升、下降、悬停、滚转运动、俯仰运动、偏航运动等。本文采用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姿态。在上述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飞行器的建模。动力学建模是通过对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和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受力关系以及参考牛顿-欧拉模型建立的仿真模型,模型建立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进行仿真。 关键字:四旋翼飞行器,动力学模型,Matlab/simulink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for a quad-rotor aircraft ABSTRACT The quad-rotor is a VTOL multi-rotor aircraft. It is very fit for the kind of reconnaissance mission and monitoring task of near-Earth, so it can be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applications. In the dissertati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rack structur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boratory four-rotor aircraft is showed in the dissertation.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four-rotor aircraft areestablished. It also studies on the force in the four-rotor aircraft flight principles and course of the campaign to make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four-rotor aircraft has many operating status, such as climbing, downing, hovering and rolling movement, pitching movement and yawing movement. The dynamic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four-rotor aircraft in flight in the disser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modeling of the aircraft can be made. Dynamics modeling is to build models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flight of the aircraft and a variety of state of motion, and Newton - Euler model with reference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实现 自动控制系统作为目前工业领域控制的核心,已经为大家所熟悉。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可使生产过程或其他过程按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的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是实现自动化的主要手段,其组建了整个系统的大脑及神经网络。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机构和变送器四个环节组成。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按控制原理主要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一)开环控制系统 在开环控制系统中,系统输出只受输入的控制,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特性都比较差。开环控制系统中,基于按时序进行逻辑控制的称为顺序控制系统;由顺序控制装置、检测元件、执行机构和被控工业对象所组成。主要应用于机械、化工、物料装卸运输等过程的控制以及机械手和生产自动线。 (二)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建立在反馈原理基础之上的,利用输出量同期望值的偏差对系统进行控制,可获得比较好的控制性能。闭环控制系统又称反馈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信号分类,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三)恒值控制系统 给定值不变,要求系统输出量以一定的精度接近给定希望值的系统。如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高度、电动机转速等自动控制系统属于恒值系统。 (四)随动控制系统 给定值按未知时间函数变化,要求输出跟随给定值的变化。如跟随卫星的雷达天线系统。(五)程序控制系统 给定值按一定时间函数变化。如程控机床。 在我们的工业领域中,因控制的工艺流程复杂、生产数多、对产品质量控制严格,所以一般控制系统均为闭环控制系统。 二、控制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一)控制器 目前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主要包括PLC、DCS、FCS等主控制系统。在底层应用最多的就是PLC控制系统,一般大中型控制系统中要求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场合就会采用DCS 控制系统,FCS系统主要应用在大型系统中,它也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现场总线控制系

计算机网络ACL配置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ACL配置实验报告 件)学院《计算机网络》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成绩单开设时间:xx学年第二学期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题目ACL自我评价本次ACL的实验,模拟实现了对ACL的配置。在实验中,理解ACL对某些数据流进行过滤,达到实现基本网络安全的目的的过程。我加深了对网络中安全的理解,如何控制非法地址访问自己的网络,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数据过滤,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过滤,可以使不良数据进入青少年中的视野,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该实验加深了我对网络的理解,同时加强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教师评语评价指标:l 题目内容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l 对算法原理的理解程度优□ 良□ 中□ 差□l 程序设计水平优□ 良□ 中□ 差□l 实验报告结构清晰优□ 良□ 中□ 差□l 实验总结和分析详尽优□ 良□ 中□ 差□成绩教师签名目录 一、实验目的3 二、实验要求3 三、实验原理分析3 四、流程图5 五、配置过程 51、配置信息 52、配置路由器R

1、R 2、R37(1)配置路由器R17(2)配置路由器R27(3)配置路由器R3 83、配置主机PC0、PC18(1)配置PC0的信息8(2)配置PC1的信息 94、配置路由器R2(R1)到路由器R1(R2)的静态路由10(1) 路由器R2到R1的静态路由10(2)路由器R1到R2的静态路由105、配置路由器R2(R3)到路由器R3(R2)的静态路由10(1) 路由器R2到R3的静态路由10(2) 路由器R3到R2的静态路由10六、测试与分析1 11、配置静态路由前1 12、配置好静态路由后1 23、结论13七、体会13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可以掌握如下技能: (1) ACL的概念(2) ACL的作用(3)根据网络的开放性,限制某些ip的访问(4)如何进行数据过滤 二、实验要求Result图本实验希望result图中PC2所在网段无法访问路由器R2,而只允许主机pc3访问路由器R2的tel 服务 三、实验原理分析ACL 大概可以分为标准,扩展以及命名ACL

骑士飞行棋实训报告

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训报告 《DOS界面开发基础实训》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七月五日 实训任务书及成绩评定 课题名称骑士飞行棋 Ⅰ、题目的目的和要求: 1、设计目的 本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旨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希望通过案例实践,帮助学生掌握DOS界面的开发和应用,具备熟练使用C语言开发界面、感受游戏开发过程等。 2.要求学生掌握: (1)、C语言的规范、结构和标记。 (2)、数组、链表的定义和使用。 (3)、C语言的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编程、操作、事件处理和特效,感受游戏的开发过程等 (4)、综合应用各种前台技术开发DOS页面。 2、设计题目要求: 第一部分 游戏端首页 (1)角色的分配及及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和传统的飞行棋一样,支持两人对战 采用100格小型游戏棋盘 游戏规则:对战双方轮流掷骰子控制自己的骑兵前进或后退,在游戏棋盘上设置有关卡普通 地雷 暂停 时空隧道

幸运轮盘(提供两种运气:交换位置和轰炸) 棋盘上的关卡只在骑兵第一次移动遇到时有效 (2)棋盘示例: 第二部分:游戏过程 (1)地图显示思路: 将对战地图划分成4个部分分别显示 奇数行:顺序输出地图数组中代号对应图像 右竖行:先输出空格,再输出数组中代号对应图像 偶数行:逆序输出地图数组中代号对应图像 (2)游戏进行中的界面 第三部分:游戏结束,玩家胜负已分 Ⅱ、设计进度及完成情况 日期内容 分析所给题目,初步划分侧重点,并初步制定流程 对所给题目进行详细的研究并细读有关资料 做出所给题目,讨论研究并调试检查错误, 对所给题目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再次修改 答辩,思考老师的评价 Ⅲ、系统实现--主要功能代码 void Welcome() { printf("※※※※※※※※※※※※※※※※※※※※※※※※※※※※※※\n"); printf("操 2.孙权 3.刘备 \n"); printf("请玩家1选择角色:");个玩家轮流掷骰子,如果上轮走到暂停关卡,停掷一次\n\n"); printf("2.若玩家走到幸运轮盘,则和对方交换位置或者对方后退6步\n\n"); printf("3.若玩家走到某格,而对方也在此格,则对方退回原点\n\n"); printf("4.若遇到地雷后退6步\n\n"); printf("5.若遇到暂停则此玩家下一回合停止掷骰子\n\n"); printf("6.若遇到时空隧道再前进10步\n\n");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时段: 成绩: 工学院自动化系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MATLAB 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 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K R K R R R Z Z s G 200,1002)(211 212==-=-=- =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3所示。 三、实验内容 按下列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建立相应的SIMULINK 仿真模型,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① 比例环节1)(1=s G 和2)(1=s G ; ② 惯性环节11)(1+= s s G 和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s s G =)(1 ⑤ 比例+微分环节(PD )2)(1+=s s G 和1)(2+=s s G ⑥ 比例+积分环节(PI )s s G 11)(1+=和s s G 211)(2+=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图1-3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

①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s G 和2)(1=s G ②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1+= s s G 和1 5.01)(2+=s s G 11)(1+= s s G 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

四旋翼设计报告

四旋翼自主飞行器(A题) 摘要 四旋翼飞行器是无人飞行器中一个热门的研究分支,随着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与惯导传感器精度的提高,四旋翼飞行器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为了满足四旋翼飞行的设计要求,系统以STM32F103VET6作为四旋翼自主飞行器控制的核心,处理器内核为ARM32位Cortex-M3 CPU,最高72MHz工作频率,工作电压3.3V-5.5V。该四旋翼由电源模块、电机电调调速控制模块、传感器检测模块、飞行器控制模块等构成。飞行姿态检测模块是通过采用MPU-6050模块,整合3轴陀螺仪、3轴加速度计,检测飞行器实时飞行姿态,实现飞行器运动速度和转向的精准控制。传感器检测模块包括红外障碍传感器、超声波测距模块,在动力学模 型的基础上,将四旋翼飞行器实时控制算法分为两个PID 控制回路,即位置控制回 路和姿态控制回路。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可通过各个模块的配合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具有平均速度快、定位误差小、运行较为稳定等特点。 关键词:四旋翼飞行器;STM32;飞行姿态控制;串口PID

目录 1 系统方案论证与控制方案的选择...................................................................- 2 - 1.1 地面黑线检测传感器...................................................................... .............- 2 - 1.2 电机的选择与论证...................................................................... .................- 2 - 1.3 电机驱动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 2 - 2 四旋翼自主飞行器控制算法设计...................................................................- 3 -

ACL配置实验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实习)名称ACL的配置实验(实习)日期得分指导教师刘生计算机专业计科年级 09 班次 03 姓名童忠恺学号 20092308916 1.实验目的 (1)了解路由器的ACL配置与使用过程,会运用标准、扩展ACL建立基于路由器的防火墙,保护网络边界。 (2)了解路由器的NA T配置与使用过程,会运用NA T保护网络边界。 2.实验内容 2.1 ACL配置 (1)实验资源、工具和准备工作。Catalyst2620路由器2台,Windows 2000客户机2台,Windows 2000 Server IIS服务器2台,集线器或交换机2台。制作好的UTP网络连接(双端均有RJ-45头)平行线若干条、交叉线(一端568A,另一端568B)1条。网络连接和子网地址分配可参考图8.39。 图8.39 ACL拓扑图 (2)实验内容。设置图8.39中各台路由器名称、IP地址、路由协议(可自选),保存配置文件;设置WWW服务器的IP地址;设置客户机的IP地址;分别对两台路由器设置扩展访问控制列表,调试网络,使子网1的客户机只能访问子网2的Web服务80端口,使子网2的客户机只能访问子网1的Web服务80端口。 3.实验步骤 按照图8.39给出的拓扑结构进行绘制,进行网络互连的配置。 ①配置路由器名称、IP地址、路由协议(可自选),保存配置文件。 ②设置WWW服务器的IP地址。设置客户机的IP地址。 ③设置路由器扩展访问控制列表,调试网络。使子网1的客户机只能访问子网2的Web服务80端口, 使子网2的客户机只能访问子网1的Web服务80端口。 ④写出各路由器的配置过程和配置命令。 按照图8.38给出的拓扑结构进行绘制,进行网络互连的配置。参考8.5.7节内容。写出各路由器的配置过程和配置命令。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1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实验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名称: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院(系):仪器科学与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学号: 实验室:常州楼五楼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8/10/17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例展示,认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 (2)会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 (3)通过开、闭环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 二、实验原理: (1)利用各种实际物理装置(如电子装置、机械装置、化工装置等)在数学上的“相似性”,将各种实际物理装置从感兴趣的角度经过简化、并抽象成相同的数学形式。我们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必研究每一种实际装置,而用几种“等价”的数学形式来表达、研究和设计。又由于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人对数学而言,不能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物理属性,这给我们分析和设计带来了困难。所以,我们又用替代、模拟、仿真的形式把数学形式再变成“模拟实物”来研究。这样,就可以“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实际上,在后面的课程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实际物理对象,而“模拟实物”的实验方式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就是用下列“模拟实物”——电路系统,替代各种实际物理对象。 (2)自动控制的根本是闭环,尽管有的系统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闭环形式,如步进电机控制,专家系统等,从大局看,还是闭环。闭环控制可以带来想象不到的好处,本实验就是用开环和闭环在负载扰动下的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劣,其原因之一就是取决调节器的结构和算法的设计(本课程主要用串联调节、状态反馈),本实验为了简洁,采用单闭环、比例调节器K。通过实验证明:不同的K,对系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以说明正确设计调节器算法的重要性。 (3)为了使实验有代表性,本实验采用三阶(高阶)系统。这样,当调节器K值过大时,控制系统会产生典型的现象——振荡。本实验也可以认为是一个真实的电压控制系统。 三、实验设备: THBDC-1实验平台 四、实验线路图: 五、实验步骤: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7)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实验

一、实验项目名称 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实验 二、实验目的 对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ACL 进行配置。 三、实验设备 PC 3 台;Router-PT 3 台;交叉线;DCE 串口线;Server-PT 1 台; 四、实验步骤 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新建Packet Tracer 拓扑图 (1)路由器之间通过V.35 电缆通过串口连接,DCE 端连接在R1 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主机与路由器通过交叉线连接。 (2)配置路由器接口IP 地址。 (3)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让三台PC 能够相互Ping 通,因为只有在互通的前提下才涉及到方控制列表。 (4)在R1 上编号的IP 标准访问控制。 (5)将标准IP 访问控制应用到接口上。 (6)验证主机之间的互通性。 扩展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新建Packet Tracer 拓扑图 (1)分公司出口路由器与外路由器之间通过V.35 电缆串口连接,DCE 端连接在R2 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主机与路由器通过交叉线连接。 (2)配置PC 机、服务器及路由器接口IP 地址。 (3)在各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让PC 间能相互ping 通,因为只有在互通的前提下才涉及到访问控制列表。 (4)在R2 上配置编号的IP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5)将扩展IP 访问列表应用到接口上。 (6)验证主机之间的互通性。 五、实验结果 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PC0: PC1:

PC2:

PC1ping:

PC0ping: PC1ping: 扩展IP 访问控制列表配置:PC0: Server0:

飞行器控制实验报告剖析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 实验报告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1120410333 姓名: 设计时间:2015/12/12

上机实验1: 使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微分方程 sin()ω=+dy t b dx (1) 先定义参数,ωb ,初值条件可以自己任取。 1. 源程序: function [x,y] = M1(fun,x0,xt,y0,PointNum) if nargin<4 | PointNum<=0 PointNum=100; end if nargin<3 y0=0; end y(1,:)=y0(:)'; h=(xt-x0)/(PointNum-1); x=x0+[0:(PointNum)]'*h; for k=1:(PointNum) f1=h*feval(fun,x(k),y(k,:)); f1=f1(:)'; f2=h*feval(fun,x(k)+h/2,y(k,:)); f2=f2(:)'; f3=h*feval(fun,x(k)+h/2,y(k,:)); f3=f3(:)'; f4=h*feval(fun,x(k)+h,y(k,:)); f4=f4(:)'; y(k+1,:)=y(k,:)+(f1+2*(f2+f3)+f4)/6; end 2、运行文件: x0=0; xt=2; Num=100; h=(xt-x0)/(Num-1); x=x0+[0:Num]*h; a=1; yt=1-exp(-a*x); fun=inline('-y+1','x','y'); y0=0; PointNum=100; [xr,yr]=M1(fun,x0,xt,y0,Num); M1_x=xr'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学号: 班级: 姓名: 老师:

一.运动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一.硬件电路的熟悉和控制原理复习巩固 实验目的:综合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器机械结构、各部分硬件电路以及控制原理,复习巩固以前课堂知识,为下阶段实习打好基础。 实验内容: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的几个基本电路: 单片机控制电路(键盘显示电路最小应用系统、步进电机控制电路、光槽位置检测电路) ISA运动接口卡原理(搞清楚译码电路原理和ISA总线原理) 步进电机驱动检测电路原理(高低压恒流斩波驱动电路原理、光槽位置检测电路)两轴运动十字工作台结构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掌握步进电机三相六拍、三相三拍驱动方法。) 微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控轮廓插补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硬件编程等知识。 实验结果: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 控制信号接口: (1)PUL: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脉冲控制信号,每当脉冲由低变高是电机走一步;双 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正转脉冲信号。 (2)DIR: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方向控制信号,用于改变电机转向;双脉冲控制方式 时为反转脉冲信号。

(3)OPTO :为PUL 、DIR 、ENA 的共阳极端口。 (4)ENA :使能/禁止信号,高电平使能,低电平时驱动器不能工作,电机处于自由状 态。 电流设定: (1)工作电流设定: (2)静止电流设定: 静态电流可用SW4 拨码开关设定,off 表示静态电流设为动态电流的一半,on 表示静态电流与动态电流相同。一般用途中应将SW4 设成off ,使得电机和驱动器的发热减少,可靠性提高。脉冲串停止后约0.4 秒左右电流自动减至一半左右(实际值的60%),发热量理论上减至36%。 (3)细分设定: (4)步进电机的转速与脉冲频率的关系 电机转速v = 脉冲频率P * 电机固有步进角e / (360 * 细分数m) 逐点比较法的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一.直线插补原理: 如图所示的平面斜线AB ,以斜线起点A 的坐标为x0,y0,斜线AB 的终点坐标为(xe ,ye),则此直线方程为: 00 00Y Ye X Xe Y Y X X --= -- 取判别函数F =(Y —Y0)(Xe —Xo)—(X-X0)(Ye —Y0)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装置(平时作业)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装置 白太:刘万炮 1.AAT装置有哪两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AAT装置由低压起动和自动合闸两部分组成。低压起动部分的作用是:当母线因各种原因失去电压时,断开工作电源。自动合闸部分的作用是:在工作电源断路器断开后,将备用电源断路器投入。 2、简述AAT装置明备用和暗备用的含义。(掌握明备用和暗备用的典型一次接线图) 答:明备用是指两路电源变压器其中一台工作运行,而另一台备用。两台变压器的容量都是按计算负荷100%确定的。暗备用是指两台变压器都工作,两路电源变压器容量都是按计算负荷一、二级负荷确定,在供电系统中变压器容量占全部计算负荷的70%,而工业则是40%。 简而言之就是:系统正常运行时,备用电源不工作,称为明备用;系统正常运行时,备用电源同时投入运行的,称为暗备用,暗备用实际上是两个工作电源的互为备用。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当线路或用电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迅速、准确的把备用电源投入用电设备中或把设备切换到备用电源上,不至于让用户断电的一种装置,简称APD。 3、什么是重合闸前加速保护?什么是重合闸后加速保护?各具有什么优点?

答:(1).重合闸前加速:重合闸前加速保护方式一般用于具有几段串联的辐射形线路中,重合闸装置仅装在靠近电源的一段线路上。当线路上发生故障时,靠近电源侧的保护首先无选择性地瞬时动作于跳闸,而后再靠重合闸来纠正这种非选择性动作。前加速的优点就是能快速切除故障,提高重合成功率,使用设备少,只需装设一套重合闸装置,经济性好。缺点是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时切除时间可能过长,断路器动作次数较多,工作条件恶劣。主要适合35kV及以下线路。(2).重合闸后加速:重合闸后加速是检定同期重合闸是当线路一侧专无压重合后,另一侧在两端的频率不超过属一定允许值的情况下才进行重合的。 4、双电源线路上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时,需要考虑哪些特殊问题?为什么? 答:(1)需要考虑故障点的断电时间问题。因为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线路两侧的继电保护可能以不同的时限跳开两侧断路器,这两种情况下只有两侧的断路器都跳开后,故障点才完全断电,所以重合闸应加较长的延时。 (2)同步问题。因为当线路发生故障,两侧断路器跳闸后,线路两侧电源之前电动势夹角摆开,甚至有可能失去同步,所以,后重合侧重合时应考虑是否允许非同步合闸和进行同步检定的问题。 5、什么是综合重合闸?综合重合闸装置能实现哪几种重合

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实验报告

课设5:访问控制列表ACL的配置 【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网络的基本配置连接 2.对网络的访问性进行配置 【实验说明】: 路由器为了过滤数据包,需要配置一系列的规则,以决定什么样的数据包能够通过,这些规则就是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定义的。访问控制列表是偶permit/deny语句组成的一系列有顺序的规则,这些规则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来描述。 【实验设备】: 【实验过程记录】:

步骤1:搭建拓扑结构,进行配置 (1)搭建网络拓扑图: (2 虚拟机名IP地址Gateway PC0 PC1 PC2 PC3 PC4 上节课的实验已经展示了如何配置网关和IP地址,所以本次实验将不再展示,其配置对应数据见上表。 (3)设置路由信息并测试rip是否连通

三个路由器均做route操作。 对rip结果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为连通。

(4)连通后对访问控制列表ACL进行配置 代码如下: Route(config)#route rip Route(config-route)#net Route(config-route)#net Route(config-route)#exit Route(config)#access-list 1 deny Route(config)#access-list 1 permit any Route(config)#int s3/0 Route(config-if)#ip access-group 1 in Route(config-if)#end

步骤2:检验线路是否通畅 将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完成后点开PC0进行ping操作,ping 。 检验结果:结果显示目的主机不可达,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成功。

飞行控制系统大作业

《飞行控制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班级 0314102 学号 031410224 姓名孙旭东 成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年4月

(一)飞机纵向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1、分析飞机纵向动力学模态,求飞机的长周期与短周期阻尼与自然频率。 在MATLAB环境下导入数据文件,输入damp(alon),得出结果: Eigenvalue Damping Freq. (rad/s) -2.29e+000 + 4.10e+000i 4.88e-001 4.69e+000 -2.29e+000 - 4.10e+000i 4.88e-001 4.69e+000 -3.16e-002 1.00e+000 3.16e-002 -7.30e-003 + 3.35e-002i 2.13e-001 3.42e-002 -7.30e-003 - 3.35e-002i 2.13e-001 3.42e-002 长周期的根为 -7.30e-003 + 3.35e-002i 和 -7.30e-003 - 3.35e-002i 阻尼为 2.13e-001 自然频率为 3.42e-002(rad/s) 短周期的根为 -2.29e+000 + 4.10e+000i 和 -2.29e+000 - 4.10e+000i 阻尼为 4.88e-001 自然频率为 4.69e+000(rad/s) 2、对升降舵及油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飞机自然特性进行仿真,画出相应的状态曲线。 sys=ss(alon,blon,clon,dlon) [y,t]=step(sys,500) subplot(221) plot(t,y(:,1,1)) xlabel('t(s)') ylabel('\Deltau(m/s)') subplot(222) plot(t,y(:,1,2)) xlabel('t(s)') ylabel('\Deltau(m/s)') subplot(223) plot(t,y(:,2,1)) xlabel('t(s)') ylabel('\Delta\alpha(deg)') subplot(224) plot(t,y(:,2,2)) xlabel('t(s)') ylabel('\Delta\alpha(deg)')

无人机实训报告

关于无人机模拟操控技能实训的报告 目录 一、前言 1.实训背景与意义 (2) 2.无人机的发展现状 (2) 3、本次实训的任务安排与技术要求 (4) 二、实训的基本情况 (5) 三、实训总结 (8)

一.前言 本次实训主要是通过实体操控四旋翼无人机的不同姿态运动来提升自己对无人机的运动机制、动力原理以及飞行实操的了解。主要要求是使用提供的四旋翼无人机实现无人机在导航模式下实现原地360°旋转、矩形飞行以及固定翼的模拟航线飞行等,需要控制飞机高度方向,指导老师现场考核评分并记录好实训操控时的图像或音频,以完成实训总结报告。 1.实训背景与意义 无人机,是一种不需要有人驾驶,可以通过远程操控来实现某些特定功能的飞行器,具有可持续续航、飞行高度高、可携带外接设备等一系列优点,目前无人机在多个领域取得应用,并且经过行业的不断完善,已经形成初步的产业链。无人机以其自身的突出的优点、高性价比等巨大优势吸引人们的关注,并且在不断地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从无人机整个行业的前景来看,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并且现有技术不断革新的情况下无人机在未来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无人机作为现代的新星宠儿,对它的研究应用无论是对自身发展还是国家技术改革创新都具有很大作用,在无人机势如春笋的发展背景下,通过实训去了解无人机,熟练的操控无人机将对未来就业以及自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无人机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技术、轻量化/小型化任务载荷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复合材料结构技术、高效空气动力技术、新型能源与高效动力技术、起降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性能不断提升、功能不断扩展,各种类型和功能的无人机不断涌现,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无人机按规模可分为微型无人机、小型无人机、中型无人机、大型无人机;按飞行高度可分为低空无人机、中空无人机、高空无人机、临近空间无人机;按飞行速度可分为低速无人机、高速无人机;按机动性可分为低机动无人机、高机动无人机;按能源与动力类型可分为螺旋桨式无人机、喷气式无人机、电动无人机、太阳能无人机、燃料电池无人机;按活动半径可分为近程无人机、短程无人机、中程无人机、远程无人机;按起降方式可分为滑跑起降无人机、火箭助推/伞降回收无人机、空投无人机、炮射无人机、潜射无人机等;按功能用途可分为靶标无人机、诱饵无人机、侦察无人机、炮兵校射无人机、电子对抗无人机、电子侦听无人机、心理战无人机、通信中继无人机、测绘无人机、攻击无人机、察打一体无人机、预警无人机…… 人机系统主要包括飞机机体、飞控系统、数据链系统、发射回收系统、电源系统等。飞控系统又称为飞行管理与控制系统,相当于无人机系统的“心脏”部分,对无人机的稳定性、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精确度、实时性等都有重要影响,对其飞行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数据链系统可以保证对遥控指令的准确传输,以及无人机接收、发送信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以保证信息反馈的及时有效性和顺利、准确的完成任务。发射回收系统保证无人机顺利升空以达到安全的高度和速度飞行,并在执行完任务后从天空安全回落到地面。 无人机主要分为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以及组合式无人机三大类。 多旋翼无人机又有四旋翼、六旋翼、八旋翼甚至十旋翼等,最常见的是四旋翼无人机,以下是常见的多旋翼无人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