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灵动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灵动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灵动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灵动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五年级数学组刘伟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灵动课堂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我的收获很大,虽然只是简单的笔记,但专家老师们的话语已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经历了专家老师的示范课。我对灵动课堂基本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导学案的编写

这是课前老师编写,上课发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我觉得他们的导学案实际上就是把我们老师的导学案和学生的活动单合二为一了。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必须体现教师的绝对主导。专家在培训时讲到编写的八个原则,规定、考虑这么多原则,是不是为了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方向,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导学案的主要内容分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学习反思八个部分,我觉得和我们活动单的内容差不多,甚至不如我们的学习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提升的层次性强。

二、导学案的使用

听专家说这一份导学案一般要用两节课,这和我们的课是不同的。第一节是预习课:上课后学生先自己看10分钟的书,教师把导学案发下去学生独做大约20分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再用7-8分钟小组站立交流,最后的3-4分钟确定下节展示课各小组要展示的内容。这就是预习课的基本流程。我觉得本节课中学生的站立交流非常好。老师规定,坐着不能说,要说站起来,效果非常好。第二节就是展示课了,

继续使用这份导学案。首先教师会让学生重申学习目标,第二步让预习课指定的小组展示不同的内容。我觉得这个环节比较好:1、把导学案中的众多问题分摊到各小组中。2、小组展示环节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展示到投影上,他们是展示到黑板上,交流时有固定的三句话: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我们组的黑板上来:我们组要展示的是……;请问对我们组的问题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包括展示的语气,站姿,书写,展示的原则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展示是高效课堂最精彩的环节。事实证明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定对组织教学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3、而质疑对抗环节学生已经通过独学,对学,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质疑对抗即群学,就是对自己观点的一个检验或者是进一步的深化。4、使用双色笔的习惯。预习课和展示可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老师、学生都能清楚看出错题在哪,有助于学生纠错。5、教师的评价非常细化:教师分别从预习、板书、站立交流、展示、质疑对抗、纪律6个方面给予评价加分。6、学习反思环节。我们平常都是上完课老师写反思,他们要求学生写反思。很遗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看到学生写的反思。不过我很期待。

以上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拓展阅读:东城一小灵动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五年级数学组刘伟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让学生学会,学好,又要让学生会学,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虑。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何谓"灵动课堂"

何谓"灵动课堂"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灵动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习顺利完成就算"灵动课堂"我认为,灵动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定导,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1、优化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2)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在全班展示他们的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激烈地辩论。

2、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

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和要求告诉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

二、如何评价"灵动课堂"

"灵动课堂"实施以来,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从教师层面看,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组织、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措施使后进生收益很大,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总之,我对"灵动课堂"的操作也在探索之中,认识难免粗浅,更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创建更"灵动"的课堂。

“灵动”课堂模式构建

忠州二小“灵动”课堂模式 一、何为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努力探索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科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将课程的目标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体系。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关注《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重新定位和对教学的新要求,要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还必须考虑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还应该关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当前,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该在既定的模式下灵活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完整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 2.操作性。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 3.稳定性。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4.灵活性。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三、“灵动”课堂教学模式

灵动课堂的心得反思范文

灵动课堂的心得反思范文 我们学校二年多来实行的“灵动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课堂模式,他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彻底的该改变了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以前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在台上尽情的表演,学生只是一名观众,被动的接受台上演员的灌输,结果就是以填鸭式让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多都是囫囵吞枣,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消化。新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家作主,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看法和理解,真正做到了我会学习,我能学会。老师只是作为参与者来和学生共同学习。 说实话这种教学模式一开始我很难接受,因为我觉得老师不讲学生能够怎么能懂?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知识,而不是让他们在课堂上任意说出自己的想法。事实上我们的确是低估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在开始时有些孩子的表现确实出乎我的意料,看法和观点新颖独特。但是由于我对这种模式运用的不熟练,一知半解且急于求成,又对小组的培训不到位,常常出现上课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让我对这种模式产生了怀疑。但是孩子们的进步我是看在眼里的,加上学校经常对我们进行培训,以及和同行们对于出现的问题经常讨论和反思。经过二年多的实践,灵动课堂这种模

式逐渐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了。 首先学生个人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语言表达,积极思考,课前预习,学习兴趣方面,有个别学生俨然成了小老师,而且学生之间交流让学习更为轻松,因为我们往往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而学生之间恰恰可以。最主要的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小组合作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小组共同进步,才是最大的荣誉,这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帮助组内的同学,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因为他们是一个整体,落下任何一人他们的小组就会落后。无形中他们就理解了“木桶理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收获也很大,在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重新认识了我的孩子们,发现了孩子的很多闪光点,在和他们交流的是时候我们的关系更融洽更亲近,就更有利于我的教学。 二年多的教学实践成绩可喜,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和思考。 首先我们在编写活动单的时候,需要更深刻的了解学情,课

打造灵动课堂 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2019年教育文档

打造精巧课堂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 看过那么多赞美一堂优质课的文字,在我心中,再华丽的词语都比上“精巧”二字。即使未曾谋面,也会因这两字的存在,而立刻填塞灵气,新鲜起来。它让人明了,原来课堂不单单是物化的教学方式,亦可以成一首绮丽的诗、一段跃动的音符、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品读,使人喜悦,促人顿悟,激人创造。 在我的眼中,精巧的课堂就是填塞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是闪动着智慧与人性的课堂,是填塞创造性与拓展性的课堂,就如泰戈尔说:“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精巧”的课堂,成了我一直追寻的目标。 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打造“精巧”的信息技术课堂,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一、重构教材,教学情境活起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学习内容自身的局限,直接导致了教材的编写多是字典是的功能讲解,基本就是软件的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书。我们不能一味指责教材的局限性,恰恰应该看到,因它的不完备性,为我们的教材二次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欢乐。 在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中,如何将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应该着力思考的重点。比如,苏教版教材所有的开题都是以“小问号”这个卡通人物引路,而对于“小问号”这个教材里创设出来的卡通人物,学生均无任何感知,不对他带有任何兴趣。可见,不是你随意构思出来的卡通,孩子都喜欢,他们需要更加新鲜的形象,让其喜好,从而产生亲近感,乐于被它引领,进入它所创设的情境下,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那“小问号”的创设,是不是教材编写者的多此一举呢?不是。他在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告诉我们,是否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也建立起一个卡通形象,由它的带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我们所学知识全部贯通起来?由此,我得到启发。 我就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选择了我校的形象大使“多多”。它是一只幽美的“海豚”,名字意喻着老师对孩子们最深的祝福,希望他们喜悦多多、进步多

让英语课堂灵动起来

)。另外,教师还应开发课程资 让英语课堂灵动起来 ----- 由当前英语改革想到的 近一段时间以来, 关于英语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部分省市也岀台了相应的改革方案。 改革 是大势所趋,只有改革才能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面对高考英语改革的新局面, 目前有些英 语教师开始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将来也许会被辞退,甚至会失业;部分学生也岀现了心理浮动, 认为英语可学可不学,更有甚者岀现了厌学情绪, 这恐怕不是我们改革的初衷。 鉴于此,笔者认 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顺应改革洪流, 积极转变教学角色,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创建教学新 模式,千方百计地使我们的课堂“活”起来,高效起来。 一是培养新情感。一方面,要变“重教师情感”为“重学生情感”。以往教师往往只注重自 己的情感态度,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存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并随时进行 调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变“情感隔膜”为“情感交融”。近 些年来,师生之间的感情总体上趋于淡漠。很多教师虽然备课认真、教法娴熟、工作勤恳,但其 教学效果却不佳, 这与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与沟通有很大关系。 由 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且英语教学传授的是“表情达意”的语言,因此 要实现新课程标准, 教师就必须改变师生间的情感现状。 教师如果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关注 他们的喜、怒、哀、乐,喜其所喜,忧其所忧,学生自然就会把你当成知心朋友。事实证明,很 多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某位教师,才喜欢上他教的那门课,学习成绩才得以快速提高。 二是创建新模式。要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旧的传统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 程序、内容、方式、方法,决定了教师怎样传授,学生就要怎样接受。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学过 程变为师生积极互动、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学生 是主体,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 “示范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如每节课最后的一个环节是语言的巩固运用 环节,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采访对话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 接受新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是借助新载体。要变“单一利用传统资源”为“综合开发现代资源”。一本教科书、一支 粉笔、一块黑板,这些单一、传统的课程资源既让学生感到乏味,又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听、说、 读、写等综合能力的目的。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 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资源, 尽量创造条件,使学生从不同的渠道、 以不同的形式接触英语。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单词、短语等语言知识点时,列举的例子应尽可能贴近中学生 的日常生活,符合他们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易于被他们所理解和接收,以求达到“师生共鸣”, 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例如,学习 Itis/hasbeen+ —段时间+since...(自从”以来已 经有多长时间了)句型时,我们可以例举更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自从初中毕业已经有两年了 (Itis/hasbee ntwoyearssi ncewegraduatedfromju niorschool. 源,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活泼的画面,配之以恰当的解说,充分刺激

灵动课堂高校教学开题报告

《灵动课堂高效教学》开题报告 昔阳县北关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课改实验的蓬勃发展,各种新理念、新模式百花齐放,层出不穷,“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智慧教学、情智教学”等改革实践如火如荼;“洋思经验、东庐经验、后六经验、如皋经验”等典型经验如雨后春笋;“智慧课堂、人本课堂、生态课堂、和谐课堂、绿色课堂、快乐课堂”......各种课堂争奇斗艳。以学习方式变革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教学的本色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活动仍然以掌握知识为根本,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依然习惯于“牵着学生走”,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则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境化、教学过程的活动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的趣味化,从而导致有效教学时间的大量流失,课堂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突破新课改操作过程中的瓶颈,就必须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变“牵着学生走”为“让学生自己走”,变浮光掠影式的表演为扎实深入的探究,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通过主观能动地学习,形成个人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学会学习,自能发展。 “后课改时代”的今天,“灵动高效”已经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主题词。叶澜教授说:“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快乐,就得走一条令你不快的路;若要到达尚不具备的有知,就得走一条无知无识的路;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富有,就得走一条一无所有的路;若要成为不同于现在的你,就得走一条不是现在的你的路”。我们生活在当下的社会,我们更生活在传统的思维中。只有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只有挣脱“路径依赖”的囚笼,走一条别人未曾走过的属于自己的路,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之为教育者的本真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本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

灵动的课堂 智慧的课堂

灵动的课堂智慧的课堂 发表时间:2014-01-23T14:20:39.6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5期供稿作者:施丽菜[导读] 《太阳》一课教学伊始,我边播放课件(拟人化的太阳公公)边告诉孩子们 施丽菜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阳溪中心小学362241 灵动的课堂,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活力充盈的激情课堂,教学相长的智慧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将获得广博的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学习的快乐。 一、快乐孕育灵动,激发智慧 《太阳》一课教学伊始,我边播放课件(拟人化的太阳公公)边告诉孩子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大家熟悉的老朋友,谁愿意和他打招呼?”(可爱的太阳公公一出现,就成了所有孩子关注的焦点,惊叹声一片,孩子们纷纷热情地和太阳公公打招呼。)生:太阳公公,您好! 生:太阳公公,欢迎您来到我们的课堂!师:孩子们,听了你们的话语,太阳公公笑得更开心了。(播放课件:太阳公公的笑容更灿烂了。)他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允许大家向他提问题。 生:太阳公公,您有多大? 生:太阳公公,您离我们有多远? …… 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和让孩子心动的情境的创设,营造了充满情趣的自主、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学中,孩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课堂成为孩子交流的课堂,想象创造的课堂,情浓浓、乐融融的课堂。 二、探究创造灵动,点燃智慧 1.激发兴趣,让孩子“乐”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是在于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一双手》一课,我通过“猜手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相同。老师这儿有三双手的具体描写,你们猜猜它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 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 师:孩子们,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是啊,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板书课题),想了解这双手吗?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课文。 2.提供时空,让孩子“愿”探究 教学《和时间赛跑》时,我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孩子和文本进行对话,孩子达到了“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第二节课一开始,我就提出了进一步阅读探究的要求,并提供了让孩子充分探究的时空,创造了表达展示探究成果的机会。师:孩子们,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用心体会每一句话,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等会儿交流。生:我想送给全班同学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珍惜时间吧!生:如果我们也和时间赛跑,就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生: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同学们,努力吧! 三、生成捕捉灵动,演绎智慧 在学习课文《钓鱼的启示》的重点段,当读到“父亲再没有说话。詹姆斯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他使劲地闭上眼睛,脑中一片空白。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睁开了眼睛,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鱼钩从那大鱼的嘴上摘下来,双手捧起这条沉甸甸的、还在不停扭动着的大鱼,吃力地把它放入水中”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读着读着,我忽然同情起詹姆斯来了,他好不容易钓到这条大鲈鱼,放掉多可惜呀,更何况没有人发现。我觉得不放掉鲈鱼,也没有多大错误。” 师:“你能在读书后提出自己的想法,真好!对于他的看法,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当孩子的问题偏离了预设时,我没有让“精彩”悄悄溜走,而是及时地捕捉了孩子生成的问题。对于孩子的问题,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进行了“冷处理”,让有疑问的孩子畅所欲言,然后花时间让孩子去读、去思考、去感悟,为孩子思维的飞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听—— 生:“我读完这段话,也有同感。詹姆斯放掉鱼是很不情愿的,父亲逼他放鱼,是对他幼小的心灵的一个打击。” 生:“我从这段话中读出来的是,这条大鱼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生:“不是的。课文的最后一段:‘这件事在詹姆斯的记忆中永远是那样清晰,他为自己的父亲而骄傲,也为自己骄傲,他还可以骄傲地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们和他的子孙后代们。’这就是说,詹姆斯一生难以忘怀的是自己所受到的教育。” 生:“是的。从爸爸的话语中,可以知道他的崇高品质——放掉一条鱼,培养的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好品质。” 生:“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应该严格地遵守规则。” 师:“同学们的争论很精彩,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明确,感悟也越来越深。现在,你们认为詹姆斯应不应该放鱼?” 生(异口同声地):“放——” 我很庆幸能够巧妙地捕捉住孩子稍纵即逝的灵感,并让它变成有价值的“生成”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有了我的巧妙引领,孩子们妙语连珠,这不曾预约的精彩才会不期而至。灵动的课堂,智慧的课堂,能让孩子多一些心灵和精神的自由空间,能让教师和孩子多一些真诚而深刻的对话,能让课堂成为师生有滋有味的精神会餐,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沃土。参考文献 [1]马宏《构建智慧课堂,实践有效教学》。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2019年教育文档

打造精巧课堂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看过那么多赞美一堂优质课的文字,在我心中,再华丽的词语都比上“精巧〃二字。即使未曾谋面,也会因这两字的存在,而立刻填塞灵气,新鲜起来。它让人明了,原来课堂不单单是物化的教学方式,亦可以成一首绮丽的诗、一段跃动的音符、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品读,使人喜悦,促人顿悟,激人创造。 在我的眼中,精巧的课堂就是填塞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是闪动着智慧与人性的课堂,是填塞创造性与拓展性的课堂,就如泰戈尔说:“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精巧〃的课堂,成了我一直追寻的目标。 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打造“精巧〃的信息技术课堂,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一、重构教材,教学情境活起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学习内容自身的局限,直接导致了教材的编写多是字典是的功能讲解,基本就是软件的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书。我们不能一味指责教材的局限性,恰恰应该看到,因它的不完备性,为我们的教材二次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欢乐。 在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中,如何将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应该着力思考的重点。比如,苏教版教材所有的开题都是以“小问号”这个卡通人物引路,而对于“小问号〃这个教材里创设出来的卡通人物,学生均无任何感知,不对他带有任何兴趣。可见,不是你随意构思出来的卡通,孩子都喜欢,他们需要更加新鲜的形象,让其喜好,从而产生亲近感,乐于被它引领,进入它所创设的情境下,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那“小问号〃的创设,是不是教材编写者的多此一举呢?不是。他在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告诉我们,是否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也建立起一个卡通形象,由它的带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我们所学知识全部贯通起来?由此,我得到启发。 我就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选择了我校的形象大使“多多〃。它是一只幽美的“海豚〃,名字意喻着老师对孩子们最深的祝福,希望他们喜悦多多、进步多多、收获多多。孩子们作业写得棒了,本子上会刻上多多的卬章,竞赛获奖了,会有将到多多图案的水笔……所有的学生都很喜欢它,都希望能够得到“多多的奖励〃。于是,我让

灵动的课堂

灵动的课堂 ——3月赴上海学习听课观感 为了进一步的把握理解教育的本质,更好的将理解教育的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一行17人走进了上海理解教育的实验基地——平乐中学。两天的听课学习,受益匪浅。下面仅摘取平乐中学理解教育课的特点谈点滴感受。 1、利用课室环境氛围烘托 (1)墙壁文化——会说话的墙 在平乐中学的每一间课室,我们都可以看到理解教育的实施以各种形式或画面或格言展示在墙壁上,形成一幅会说话的墙壁。例:面向学生,墙壁左边是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一行醒目流动的大字:十个道德的好习惯,仿佛一面镜子映照着……一付严谨而朴实的格言在墙壁中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墙壁的右前边是荣誉角,涟光闪闪的奖状记录着同学们闪光的足迹,也时刻激励着同学们奋发向上。右中间墙壁是学习园地,镶满了学生习作和心得;正面是一行遒劲有力的理解教育心声:勤奋、诚实、理解、创新。整洁、朴实、平和的课室墙壁文化,将理解教育的理念柔和、散发……学生置身其中,影响却是一生。 (2)利用音乐氛围的渲染 伴随着一串风铃般的铃声,原来是上课了。首先是优美的音乐响起弥漫整个课室,学生开始做理解操,这也是理解教育在课堂上实施的第一个步骤。宁静而又温馨的氛围,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学生完全的沉静及愉悦,无论是注意力还是心境。 (3)创设一种平等互助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我们时时的感受到一种平等互助的氛围。例师生课堂上互相鞠躬的问候;老师上课当中不时的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可以帮帮他吗、你可以告诉他吗、请坐下……等等。课堂上这种宽松自由的人际氛围,老师尊重、理解、热爱每个学生及鼓励帮助的目光,使每个学生无不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理解教育中提倡的沟通理解,交流感情,通过师生间这种心灵相同的默契在缓缓的流淌…… (4)鼓励学生质疑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 在教学中大胆运用创读即创造性的教学。在平乐中学的课堂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根据知识点带着学生启发他们质疑。例英语老师给出三个有关的问题请同学们拓展发挥练习口头作文,有小组、两人和个人的上台表演,形式不断的循环,同时鼓励学生课前参与查找资料、准备讨论等学习活动;数学课中按学生的程度分小组、分题目学习新课,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此设置分层练习和分层作业,给学生们提供机会说话,由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方式,并解答下面同学提出的问题,当小老师。这些都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尽可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了他们积极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也使他们在解疑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增添了学习的兴趣。 (5)重视反思 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进行反思也是平乐中学课堂上的一大奇景。主要是学生根据这节课的感受对老师和课堂的形式进行反思,指出缺点,讨论不足,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反思,不仅引导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视和思考,也使师生之间有了更透彻的了解。 平乐中学通过实践,将理解教育在课堂上贯彻渗透的实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气,这种灵动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使我对理解教育如何在课堂上的应用有了深层次的理解。理解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它通过氛围的熏陶,它把现实的主体和潜在的主体共溶,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主,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

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灵动”课堂

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灵动”课堂 这两年,在自我实践“灵动”课堂语文教学模式构建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着“灵动”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让我对这种新的课堂模式有了更深更透彻的理解与认识。 一. 灵动,既符合火的精神与内涵,同时也体现了我校课堂教学“以学定导,多元互动”的教学特点。此种教学模式旨在极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合作性。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学讨论代替教师讲解,以当堂展示、检测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先展示自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然后检查学习效果,针对疑难点精讲点拨,再检测反馈,归纳总结,当堂达标。 “灵动”课堂源于陶行知先生对于学生的“六大解放”而提出的,即在课堂让孩子的大脑、双眼、双手、嘴巴、学习空间、学习方式等灵动起来。让孩子的头脑灵动起来,让他敢想、能想、会想;让孩子的双手灵动起来,让他敢写、能干、会画;让孩子的眼睛灵动起来,让他多看、能看、会看;让孩子的嘴巴灵动起来,让他敢说、能说、会说;让孩子的学习空间灵动起来,让他敢问、善思、能辨;让孩子学习的方式灵动起来,让他展示、表现、成长; “灵动”课堂是基于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过程要突出五个重点,促使学生课堂灵动:即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方式指导上;把改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

把导的重点放在学习知识,学生思维疏导上;把考(作业、测试)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 二.“灵动”课堂的特色。 (一)“灵动”课堂,要有效处理“三动”。 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主动探究,主动交流,主动合作,主动展示,主动质疑,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 思维充分拓展,情感充分表达,能力充分发挥. 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参与权: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达到“活而不散,动而不乱”的效果。使知识在互动中生发,在质疑中生成,在检测中生根,使学生在多元评价中成长。 能动——让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让我说”到“我想说”;“能质疑”到“会质疑”;“我学会”到“我会学”,实现知识——能力——学科素养的飞跃。(二)灵动课堂,要有效开展好“四学”。 独学——是学生个体独立学习,也是灵动课堂学生学习的第一步。独学要求学生借助指导单(学习单),通过学习教材或查阅资料,尝试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需要每名学生静下心来,真正的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知。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疑点做好标注,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便于留待后边的环节予以解决。 对学——是指同等学习程度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一般为2—3名学生,根据独学快慢,自然成对。目的一是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对子互相完善达成共识,三是形成共同问题,提交小

如何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

捕捉精彩的生成演绎灵动的课堂 宁津县宁津镇一中刘彦卿 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课堂上应创造出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在当前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大好形式下,作为中学语文一线教师,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敢于冲破课本、教参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捕捉精彩的动态生成,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的很多教育同行已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对教学过程本质的剖析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 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而教学过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授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善于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各样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和需要整合形成新的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二、在实践中构建动态课堂 动态课堂生成过程中,会出现新情景、新问题、新方法、新过程,新内容。而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生命活动,更是促成课堂生成的关键。如何将二者结合,构建愉快的动态课堂呢?我将从亲身经历的课堂实践中略作探讨。 (一)以大多数同学所关注的问题为基点发展动态课堂 案例:《行道树》百川汇海的教学 《行道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以物喻人,赋予行道树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写出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理历程。 教学预设:先整体感知行道树的形象,再理清结构,后赏析语言。 实际教学过程: 1、初读之后,谈整体感受时,学生大多从“行道树是一种----的树”来回答,这不算意外,但发言 的同学十分踊跃,每一个同学都渴望自己的理解不被忽视。于是我尽可能地记录并板书: 行道树是一种自由的树行道树是一种快乐的树

激发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灵动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灵动课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作为兴趣种类之一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倾向,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教者演绎新角色,构建活泼灵动课堂 1.做个妙语连珠的主持人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语文教师精心设计闪耀着智慧火花,浸透情感的教学语言,使语言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形象思维比较重要,所以,教师应该多运用“儿童化”的语言,走进孩子的世界,将拼音叫做“宝宝”,将生字称为“小伙伴”,将难点寓为“敌人”,这些运用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了知识启迪了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做个博学的智者

教师不能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丰富自己的人文积累,陶冶自己的人文品格。要凭自己丰富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谈吐、真诚大方的态度、和蔼可亲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和爱戴。一个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学识水平及综合素质本身就是一个标志,一个品牌,学生喜欢老师,往往就是喜欢这一学科的开始。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老师自己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人,他也会在学生中播下“终身学习”的种子。 3.做个“形象代言人” 低年级的孩子还处于“模仿”老师的阶段。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展示自身的优势,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化自身魅力为语文课的形象,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课堂中注入情感,以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辅以动情的朗诵,清晰美观的板书以及睿智风趣的语言来典型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你的影响,这样定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倾注授课激情,探求灵活教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仅取决于培养者的学识、才华、教艺和语言,而且主要也是一个方法策略问题。因此教师想要收获高效的课堂要倾注情感,同时更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

还给学生一个思维灵动的课堂

还给学生一个思维灵动的课堂 作为老师最害怕什么样的课堂呢?必然是沉默的、呆滞的、没有思维流动的课堂。一直以来,我都渴望着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交流互动的课堂,那样的课堂才会有高涨的情绪,灵动的思维,投入的情感。我也期待能用自己的激情,来生成一个这样的课堂。 还记得在教学《信任》这一课时,学生们对文中那个无人看守的桃园充满了好奇。几个大胆调皮的家伙在下边小声嘀咕议论起来。“哪会有这样的好事啊?没人看守,桃子还不被人给偷光?”“就是,谁还会花钱买桃子,随便摘了走掉都没人管哦。”“自己买了桃子把钱放下,钱会不会被人偷走啊?”听着这些议论,我的心里一边感叹这些小家伙的“复杂”思想,一边感叹他们的单纯,真是想什么说什么,还没学会掩饰。而其他听到这些议论的学生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既然桃园主人能这样做,就是因为他相信来摘桃子的人啊!”“我觉得会有这样的事情,我奶奶家在杏坛的古朗村,经常有人把菜放在门外的石条上,让过路的人自己买呢。”“人家桃园主任这么信任顾客,谁还会去偷桃子啊,丢人不丢人呀!” 你看,不需要老师将课文逐字逐句的分析讲解,不需要找出重点句重点词去反复感悟,也不需要所谓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之间的这些思维碰撞在课堂上激起了涟漪,自然地引发出学生对课文主旨的进一步思考,课堂才能活起来啊。 旁躺着的大花猫很感兴趣。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这是桃园主人长期训练的结果。正因为有这样一位真诚热忱、以一片善

意待人的主人,才会有这么听话,乖顺的大黄狗和大花猫。听着学生的分析,我觉得一点都不要低估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许他们的表达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可能还会说出一些不通顺的语句,也许他们的理解还流于表面,没有华丽的形容词,但是,他们却从无人看管的桃园,无人看管的钱箱,主人体贴入微的告示牌和留言条上,体会到了桃园主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的身上,孩子们懂得了“信任”是能为彼此带来喜悦的,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学生们需要的不是老师讲“大道理”式的道德说教,他们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充满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沉浸在思考之中,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才是有价值的阅读和学习,才是把握了学习的本质,才是值得我高兴的。 作为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的个体,我们所面对的课堂也是不停变化的课堂。很多时候,我备好课上课,却会发现学生并不是只会被你牵着绳子动的小木偶,课堂上会出现各种我没有预设到的临时生成的东西。有时候整个课堂突然变得十分热闹。现在我还常常回忆起早已毕业的那届学生上文言文《活见鬼》时的“突发事件”。扮演雨夜赴宴夜归人的梁浩同学,在我绘声绘色地说完引言之后开始表演,结果作为重要道具的雨伞却在关键时刻怎么也打不开,他却一本正经,一脸平静地在那儿开来开去,我和学生笑作一团,师生之间的无形屏障一瞬间消失了。这篇课文本来就是两个怕鬼的人闹出的笑话,这一来,还真是充满欢笑了。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一节课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学生们意犹未尽的还想表演呢。

以活动为引擎,打造灵动课堂

以活动为引擎,打造灵动课堂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使学生通过体验、感受进而达到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在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复习备考等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活动的引擎和抓手作用,打造灵动活泼、丰富有趣、高效务实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关键词:课堂活动高效课堂课程资源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使学生通过体验、感受进而内化为行动,也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课堂活动为引擎和抓手,采取多种方式激活课堂,打造灵动活泼、丰富有趣、高效务实的思品课堂。 一、以课堂活动为依托导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教学导课就好比唱歌定调,只有第一个音定准了,才能为整个歌唱奠定良好的基础。运用活动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把分散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我在上高二哲学《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一课时,用游戏方式导入新课,在这个游戏中去掉大拇指上的绳子是

整个游戏的关键,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得出“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结论,从而顺利导入课题。 二、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开展新课的讲授 (一)校园情景剧表演 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表现欲比较强的这一特点,在导入和讲授新课环节我经常采用校园剧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剧本的创作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如果课前时间充裕,就要求学生排练;如果课前时间不充裕,就采取老师念剧本、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的方式进行(不允许说话)。学生参演这种校园剧的热情特别高,甚至会出现因没让某个学生参与表演而与老师怄气的现象。 (二)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有的放矢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效能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其核心在于激疑而诱思。情境的创设可以是实物直观情境,也可以是紧贴生活的体验情境,还可以是创设的故事情境。 我校的一位老师在讲到“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的时候就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位置发生了火灾,门被锁死了,请你利用现有的物品进行自救”。学生找到了教室前面的窗帘、灭火器、老师放在桌子上的手机等,教学效果非常好。

灵动课堂教学模式(1)

灵动课堂教学模式 以“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为基本操作模式,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努力构建“启发式”新型课堂模式——灵动课堂。“灵动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为“三段七步导学法”。 “三段七步”指课堂导学分为三个阶段:准备学习阶段、主体尝试阶段和拓展延伸阶段,这三个阶段又分七个步骤:准备学习、导学定向、自学课本、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再次练习。以上七个步骤中第一步是准备学习阶段,第七步是拓展延伸阶段,其余五步是主体尝试阶段。 第一步:准备学习 一般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 心理准备(或情感准备):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学习兴趣。 知识准备: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起来的,新知的学习实际上就是用“七分熟”的旧知识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所以必须准备“七分熟”的旧知识。 第二步:导学定向 即提出导学问题,也就是为学生的尝试学习提出任务,也是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思考。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也是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核心。导学问题既可以是教师事先根据学习内容精心编制或拟定,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课题自行提出,师生共同整理。导学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及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通过导学问题的解决,获取自主学习的反馈信息。 第三步:自学课本 学生根据导学问题并依托课本开展自主学习。提出导学问题并不是目的,而是诱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导学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说,出示导学问题是课堂的起步,那么“自学课本”就是起步后学生

简约、高效,展现灵动课堂——“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简约、高效,展现灵动课堂——“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的探索与实践 简约、高效,展现灵动课堂——“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江兴玲江冰 “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安庆市迎江区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在试点实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形成的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三环五步”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环节和五个教学步骤,即明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三个教学环节,突出“预习一提问一梳理—探究一练习”五步教学流程。 “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而言,体现为“五个关注”: ——关注预习: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经历一段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的预习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注问题:教师充分把握教材潜在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把思维的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关注合作:小组学习成为课堂最大特色,“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关注生成: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力求通过动态生成的课堂完善教学资源,提升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关注效果:教师正确认识练习的功用,把握练习设计的原则,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积极思考、激活思路的过程中掌握、巩固、探索和获取新知识。

“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能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行为,打造简约、高效的生本课堂。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就该模式的实践操作稍作阐述。 一、加强预习指导管理,以学定教促进“储能” 叶圣陶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预习也是上好课的基础。在教师明确的预习要求下,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准备,可以保证新课的教学时间有效缩短,大家都会的知识不用讲,只讲和点拨大多数学生存在的疑惑。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有效预习来成就高效课堂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构建可行性强且适用于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预习操作模式。 1.教给预习方法。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且行之有效,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一是通过预习指导课,教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语文学习中,常用的基本的预习方法有查问求助、读通课文、摘抄词句、圈画批注、预习思考等,由于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预习任务不同,方法也不同,我们针对不同年级教给学生不同的基本预习方法。 低年级学生要掌握的基本预习方法有: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了解字音;②给课文自然段标序号,把你喜欢的、认为有意思的句子多读几遍;③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把你的好办法告诉你的好朋友,学着写一写生字。 中年级的学生要掌握的基本预习方法有: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懂自然段的意思;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③试着查阅资料了解文章的相关内容,与同伴交流。

灵动的课堂,有效的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b5036809.html, 灵动的课堂,有效的教学 作者:沈菊芳 来源:《教师·上》2011年第04期 近年来,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已经引起幼教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孩子一种积极的情感和愉悦的情绪生活体验。要想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就得发生转变。这不仅需要教师去解读、探索新的教法、学法,开发新的教育资源,还要应用新的理念去活化自己的角色。 一、做孩子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孩子喜爱宽松的课堂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合作者,因此,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孩子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摒弃“填鸭式” “满堂灌”的方式。面对广阔的生活空间、无限的未知世界,孩子总是自发地表现出模仿、生疑、探究、求知的欲念和本能,他们的言行、思维蕴涵着无限的创造力,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捕捉孩子行为表现中的信息点,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感受、体验幼儿的思想、感情、认知,抓住教育的契机。一次户外活动,云云来告诉我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让我去看看。我走过去时发现一个瓶盖在不停地移动,看见孩子们充满疑惑的眼神,我灵机一动,何不和孩子们一起打探瓶盖移动的奥秘呢?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我给孩子们讲了“蚂蚁大力士”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蚂蚁腿部的肌肉很特殊,收缩起来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一只蚂蚁能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 西……看见孩子们自由地体验着、快乐着,我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由此可见,教师不但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认知水平,还要尊重幼儿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这将成为幼儿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成为幼儿终生受益无尽的财富。 二、做课程的塑造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孩子喜爱动脑、有趣的课堂 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呼唤,面对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重大改革,作为孩子教育接力棒的第一人——幼儿园教师,如何担当起培养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的重任?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名特教师所作的公开课,他们在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曾经观摩过特级教师上的《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活动课,这一感受更加明显。教师选取的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整个课堂表现了一种活泼、轻快的气氛。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幼儿参与学习活动时思维活跃,时刻保持情绪高涨。在活动中我发现,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孩子有

有效的教学 灵动的课堂

有效的教学灵动的课堂 襄州区张家集镇中心小学邵秀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如何实现“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如何组织教学才能构建低 负高效的灵动课堂?……带着一连串的问题,笔者开始对“有效课堂”进行追寻与思考。 一、学习材料应该有“数学内涵” 学习材料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载体,师生对话的物质基础。它对课堂教学的走向,课时目标的达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材料的选择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材观与教学观。那么,怎样的学习材料才是有效的、高效的?结合我在实践中的一个案例,谈一谈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 【案例】节选自四年级《速度、路程与时间》——体验速度 师:人走路是有速度的,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速度? 生1:火车的速度。 生2:乌龟爬行的速度。 生3:光的速度。 师:那你知道世界上“110米栏”跑得最快的人是谁吗? 生:刘翔。 师:他跑步的速度是多少?(课件展示:8.5米/秒。生读。) 师:这个舞台从前到后共8米,嘀嗒一下,刘翔已经从这里跑到台下了。(老师生动的描述引起学生及台下老师的笑声。)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快了。 师:人跑步有速度,动物跑步也有速度,世界上什么动物跑起来最快?生:猎豹。 师:(课件展示)猎豹奔跑的速度是1800米/分(生读)。 师:看了猎豹的速度你有什么感想? 生:人外有人啊!(全场哄笑) 师:什么意思? 生:比刘翔还快。 师:你怎么知道? 生:1800米除以60秒等于30米,每秒要跑30米。 生:简直太快了! 师:不过不是所有动物跑起来都会很快的,也有跑起来很慢的。 生1:乌龟。 生2:蜗牛。课件呈现: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8米/时。(生读)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慢了,从舞台这里走到那里,刘翔只要1秒钟,蜗牛要爬1小时多 上述案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那么什么是速度?但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理解速度的含义只要学生感受速度的快慢,对于速度的方向不作要求。学习材料的选择应着眼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在数据的呈现上,刘翔的速度是用“米/秒”作单位,猎豹的速度是用“米/分”作单位,而蜗牛的速度是用“米/时”作单位,这样的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