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林业(秦岭)建设方案

数字林业(秦岭)建设方案
数字林业(秦岭)建设方案

数字林业(秦岭)建设方案

2020年07月

一、项目背景

秦岭是位于中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青海,东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长约1600公里。秦岭是中国南北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北坡短而陡,水流急湍,多山涧深谷,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山涧河谷和盆地构成特别秀丽的风光,为生态旅游之胜地。有“秦岭七十峪”之称。

秦岭范围700多平方公里,重点监管范围主要以秦岭生态保护区的“五乱”现象为主,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秦岭生态保护区的产业、旅游、矿产、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封山育林进行统一管理。

为了提升秦岭的生态治理、环境监测和综合办公及服务的能力,秦岭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日趋紧迫,“数字林业(秦岭)”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为了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建立高效的调度和联动的工作基础设施,结合秦岭特殊的政治、地理、经济的特殊地位,以防止“五乱”为基础打造“美丽秦岭”、“智慧旅游”等系列解决方案;提升秦保办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丰富服务旅客的方式,打造新型智慧秦岭。

二、需求分析

数字林业(秦岭)项目建设以履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满足秦岭保护局数字信息化监管的需求、保持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目标。综合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形成智能化、网格化、精准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创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模式,对秦岭进行全域监管,对重点区域进行全时监管,提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决策规划能力,增强秦岭生态环境精细化监管和行政执法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完善,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

二、整体规划

(一)数字林业(秦岭)平台

依托数字林业(秦岭)“一张图”平台能力,具体功能包括:

1)、实现各类委办局视频监控的统一纳管。包括:前端监控视频采集、视频传输、指挥中心呈现、图像解析、无人机巡查监控、火情监控报警等功能。

2)、依托平台的成熟建模与大数据能力,对既有环保、、城管、游客服务版块各业务(例如服务事项)实现数据统计分析与交互能力,并能够实现大数据的预测研判。

3)、须立足整个秦岭生态保护区、聚焦72个峪口的“智能监管”案卷上报(公众、政府监察2类)、统一受理、各

职能部门分派与处置、回馈并公示,以及全闭环流程的效能呈现、分析、比对、趋势预测能力。

(二)重点系统建设

1、峪口管理

对于秦岭涉及管辖的72个峪口,通过对出入人员一码通扫出入及视频监控与监测,实时的对区域内的人、车做到精细化监管,实时掌握峪口人员车辆动向,为峪口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2、秦岭生态保护区乱搭乱建管理

管辖范围涵盖XX个行政村,对在保护区非建筑用地的

乱搭乱建需要重点监管。采用网格员定点巡查加无人机高拍比对的手段,在数字林业(秦岭)“一张图”平台上,既可以通过网格员实时上传回来的数据进行生态保护区乱搭乱

建现象的监督,也可以通过无人机图像对比,对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段的图像进行分析比对,发现可疑建筑物并上报平台。

3、珍贵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

秦岭生态保护区是大自然的宝库,其中孕育了各种珍稀动植物,对于珍贵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管理也是数字林业(秦岭)必不可少的一环节。对于珍贵植物的保护,可采用视频

监控及电子二维码的形式,对每一株珍贵树木,在平台生成一个电子二维码,记录它的生长情况;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借助特制的传感器与声纳设备,根据每种野生动物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可以探测到所辖区域的野生动物,并统计分析种类、数量。

同时依托卫星、无人机、定制高清红外监测摄像机等手段,对红色区域的森林火灾与病虫害情况进行全天无间断的监测,通过高分卫星实时进行监测,无人机与高清摄像机巡查监测,形成立体的森林火灾防护及森林病虫害防护体系。

4、秦岭保护区乱采乱挖管理

对于秦岭生态保护区中乱采乱挖现象的管理,主要通过网格员的巡查及重要点位的实时视频监控进行管理,在区县数字林业(秦岭)“一张图”平台上,既可以通过网格员实时上传回来的数据进行生态保护区乱采乱挖现象的监督,也可以通过实时视频监控,及时发现乱采乱挖行为并进行管理。(三)、指挥大厅建设

数字林业(秦岭)也需建设实体指挥中心,主要由包括指挥大屏、配套供电、空调及网络设备(与区县中心机房连接),此外增设配套轮值坐席、指挥坐席等指挥中心必备设备组成。

三、建设思路

数字林业(秦岭)系统主要实现山区监控管理和人员工作管理,包含网格化GIS应用子系统、视频监测、定位监测子系统、执法巡检子系统、应急抢险子系统等。

通过平台可以对管内区域网格视频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管内的网格员进行日常工作记录,对管理者、网格员的权限范围和处理事件进行记录。网格员可利用系统便捷高效处理各类事件问题。系统将网络内的人、地、物、组织、事五种要素统一在网格内,为网格员的日常管理以及服务工作提供数据查询和任务提醒。同时基于智能终端系统的定位技术和位置信息,系统还能能提供统计分析图表,为管理者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网格化巡查监控

通过建设网格化管理平台,紧紧围绕秦岭预防“五乱”工作的需要,覆盖涉及所有街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以秦岭办为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职能,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对各自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做到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建设统一的网格化监管信息系统。具体目标如下:

1)、底数全摸清:

熟悉主要敏感区域,摸清监管点的情况及关注的重点“五乱”问题等,建立一事一档,建立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动态掌握秦岭“五乱”问题底数。

2)、问题全掌握:拓展专职网格化日常巡查、热线投诉、领导交办等多种问题发现渠道,全面掌握“五乱”问题发生情况,及时消除问题,实现了监管人员与企业和群众的“零距离”对接、良性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把纠纷和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3)、监管全覆盖:深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

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覆盖秦岭生态保护区、街镇、村社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当落实各部门的“五乱”问题监管责任,形成定责、履责、问责的工作机制后,可按要求形成“政府组织实施、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网格化工作格局。

(二)重点区域固定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作为社会治安的重要信息化手段,是主动预测、预警、预防的主要技术,也是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数据。视频监控依托各运营商网络资源,采用视频监控、图像传输、云存储、物联网等技术,可实现快速部署、高清视频动态回传,视频云存储实时可用等功能,可快速高效的实现对各峪口,环山路沿线(景区、民俗村)等主要路口等区域内的较

大范围的综合监控。

(三)无人机巡查监控

无人机的适应性广,可遥感操纵、空中作业,不受地形环境约束,突破了以往在环境监测、应急指挥、监察执法等过程中经常受地形、环境、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快速获取空间信息,完成图像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分析。无人机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凭借其机动、快速、全天候运行等优势,可以实现大面积的环境视频监控、应急指挥调度、森林火灾侦查、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灾后评估等业务功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