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

1、魏晋风流: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特点:颖悟、旷达、真率。文

学于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时代。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永明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曹操:‘《魏武帝集》,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古直悲凉”),均为

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五言诗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汉末实录”之称,《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四言诗在《诗经》后四百年爆发的绝响。散文方面被鲁迅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5、曹丕:诗歌具有“便娟婉约”特点,其《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

诗,所著《典论·论文》是最为完整的一篇文艺理论专著。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6、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文采气骨兼备,《曹子建集》,代表作:《赠

白马王彪》。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

《赠从弟》。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长于辞赋,《登楼赋》,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

8、蔡琰:五言《悲愤诗》、

9、竹林七贤:陈留、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论说文作家)、

山涛、刘伶(《思旧赋》),阮咸、向秀、王戎

10、陆机《文赋》,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创作矛盾;“物感说”的思想;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11、太康诗风,陆机、潘岳为代表,特征:“繁缛”

12、左思:《三都赋》,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

道路,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标志。《娇女诗》中国古代儿童诗歌

13、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代表作:《扶风歌》。郭璞:《游仙诗》

14、王羲之:《兰亭集序》。

15、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秋日诗》、许询《农里诗》,诗特点“理过其

辞,淡乎寡味”。

16、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诗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其田园诗的创立在文

学史上第一次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主要作品:田园诗《归园田居》;咏怀诗和咏史诗《饮酒》、《拟古》、《读山海经》;行役诗和赠答诗。散文、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

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8、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

吴歌和西曲两类。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19、鲍照、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20、谢灵运: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力摹写山水的诗人,正式确立了山水诗的独

立地位(山水诗之父、元嘉之雄)。《谢康乐集》。

21、鲍照:《芜城赋》、《拟行路难》十八首为其诗文代表作;创造以七言为主

的歌行体,丰富了七言诗的内容,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开始自由换韵。

22、永明体代表人物:沈约(奠基人)、谢朓、王融。沈约倡导声律论,是“新

体诗”的实践者之一;提出“四病八声”之说;诗歌特点:“长于清怨”。

23、四声:平上去入;八病:平头、上尾、蜂腰等。

24、任昉:“竟陵八友”中人物,以文笔见称于世,与沈约齐名,有“沈诗任笔”

的并称。

25、萧统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26、钟嵘:《诗品》,以“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方式品评诗家作品,专论五

言诗家和五言诗作,后世视为“诗话之祖”。

27、宫体诗:特点是“情调流于轻艳,诗风较为靡弱”;代表人物有:萧氏父子、

徐氏父子、庾氏父子等

28、庾信: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骈文有“四六宗匠”之称;代表作有《拟

咏怀》二十七首、《小园赋》、《哀江南赋》等。与徐陵的作品成为“徐庾体”。

29、王褒:名作有《渡河北》、《关山月》、《出塞》等,其边塞诗对唐诗发展

有一定影响。

30、郦道元:《水经注》:集六朝地志之大成;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31、唐传奇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宋元话本标志着白话小说的成熟。

32、《燕丹子》:古今小说杂传小说之祖。

33、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和志人小说(刘义庆《世

说新语》)两类。

34、隋朝:卢思道:《从军行》采用“思妇—征夫”为内容的南朝歌行体;杨素

《出塞》;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

35、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绮错婉媚)提出“六对”、“八对”之说;

36、王绩:代表作《春望》最早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

37、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杨二人工于五律,为五律的

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

38、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沈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是早期七言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39、陈子昂:“海内文宗”,38首《感遇诗》集中体现复归风雅,名作《登幽

州台歌》

40、张若虚:《春江花夜月》“孤篇盖全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41、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42、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名作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

43、孟浩然:诗歌风格“自然平淡”,名作有《春晓》、《宿建德江》、《临洞

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等。

44、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二首》其一为唐七绝的压卷之作,又有“诗家

夫子(天子)”之称。

45、高适:代表作:《营州歌》、《燕歌行》、《塞下曲》、《塞上听吹笛》等

46、岑参:代表作《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

47、李白:创新意识:借古题写现事、用古题写己怀;有“诗仙”之称。代表作见后面部分。

48、杜甫: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如《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以律诗写组诗。风格:沉郁顿挫。

49、元结:代表作《舂陵行》、《贼退官吏》,编《箧中集》。

50、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韩翃、钱起等。

51、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

52、韩愈诗特点:气魄大,格调高,取境阔,蓄势远;以文以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刻意求新,奇险生涩。代表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山石》等。

53、孟郊:代表作有《游子吟》、《秋怀》、《游终南山》等,和贾岛有“郊寒岛瘦”之称。

54、李贺:有“天才诗人”之称,作品有《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

55、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重写实、尚通俗。

56、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非填空题

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企图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汤一介)。“玄”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义如王弼《老子指略》所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则为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肇端于汉末,兴盛于魏晋,以《老子》、《庄子》、《周易》即所谓“三玄”为思想基础,尤其推《老》、《庄》为“玄宗”。“本末有无”是魏晋玄学所讨论的中心命题,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人为魏晋玄学家的重要代表。

魏晋玄学的基本特点

学界认为魏晋玄学包括六个方面的特点,即:(1)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2)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3)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4)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5)以“得意忘言”为方法;(6)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方式

建安、正始文学

这近一百年间,前有三国纷争,后有八王之乱,最后西晋灭亡,政权南迁。与汉代大一统的文化背景不同,这一时期处于由统一到分裂的动荡期和过渡期,中央集权统治衰落代之以家族政治的兴起,文学的发展反而获得新的生命和更为自由的空间;与东晋以后的情形相比,这一时期的政治中心仍在中原地区,文化

的中心亦如此,故文学虽然走上追求华美的一路,但仍不失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刚健淳厚的内在之美,再出之以绮靡的辞采,较东晋和南朝文风诗风绝不相类。

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一220),共25年。文学史上的“建安”实际上包括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到曹植死为止),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和蔡琰。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建安风骨形成的因素

(1)时代因素:天下纷乱,生灵涂炭(灾难);群雄角逐,各骋才智(舞台)。(2)思想因素:儒学定于一尊的地位趋于动摇,道家和刑名之学兴起。

(3)文人因素:生命意识,悯时情怀,理想张扬,个性风发

(4)文学因素:汉乐府的健朗风格,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幽怨情调。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1、状貌生动,有声有势;

2、清峻雄奇,风骨自见;

3、善用比兴,抒情性强;

4、沉郁顿挫,韵律谐美;

5、工于起调,且多警句。他创造了一种雅与怨、文与质、风与骨、刚与柔完美统一的诗歌美。钟嵘《诗品》评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并由此誉之为“建安之杰”。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正始之音:正始时出现了玄谈领袖何晏、王弼,另有名士裴徽、荀粲、傅嘏、夏侯玄、钟会以及“竹林七贤”等。何晏、王弼祖述老庄,为无为、无名之论,主张“天地万物以无为本”,掀起玄谈之风,世称“正始之音”。正始玄学经历了从何、王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调和)到阮籍、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对立)的发展变化,其主流是崇尚老庄之学,反对标榜名教而实际追求名利甚至谋求篡权(司马氏)的丑恶行经。

阮籍的创作:

阮籍为阮瑀之子,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有《阮步兵集》,诗以《咏怀诗》八十二首、文以《大人先生传》为代表作。其作品内容大致有三类:(一)表现诗人“身在乱朝,常恐罹谤”的孤寂和苦闷,如“夜中不能寐”P274、“嘉树下成蹊”P275、“独坐空堂上”P276、“一日复一夕”P278等;(二)讽谕时政之作,如“湛湛长江长”P275、“驾言发魏都”P277等,(三)揭露和讽刺礼法之士的虚伪,如“洪生资制度”P278、《大人先生传》等。其中,忧生之嗟是其诗歌的主调。

阮籍诗歌的艺术特点及成就:

其一,玄思与诗情的完美统一,既创造了哲学境界的诗化,又创造了诗歌境界的哲理化(阮是富有诗人情怀的哲学家,同时又是具有哲人气质的诗人);其二,比兴象征和化典为喻是其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其三,风格隐约含蓄,形成了“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其四,专力于五言诗创作,而开始完全不模仿乐府诗,把五言诗推上了“地位更是稳固,艺术更是成熟”(刘大杰)的“文人化”的发展阶段,被誉之为“东汉建安以来第一个用全力作五言的大诗人”(刘大杰);其五,创抒情咏怀的组诗体例,由此形成“宏大的艺术世界和很有张力的艺术结构”(钱志熙),对唐代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嵇康的创作:

嵇康,字叔夜,谯国銍zhì(安徽宿县)人,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有《嵇中散集》。他的创作主要以文章著称,有《琴赋》、《与山巨源绝交书》(P413)、《养生论》(文学史P166)、《答难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管蔡论》(P423)、《太师箴》、《家诫》等名作。嵇唐之文气度俊伟,文辞壮丽,语多振绝,尤其以思想新颖取胜,鲁迅称其“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在体例上长于辨难之论体文,刘师培谓“论体之能成文者,魏、晋之间,以嵇氏为最”。

嵇康之诗,以“清峻”别成一格。“清”即“清远”,是“一种空灵高洁的境界”(钱基博),体现其诗平淡的一面,《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文学史P46)、《酒会诗》七首中多数皆如此(《酒会诗》之一:“淡淡流水,沦胥相率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鼓楫容裔;放櫂投竿,优游卒岁。”);“峻”即“峻切”,是傲视世俗、卓然不群的诗人气质在其创作中的反映,也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的性格特征在诗歌中的自然流露。钟嵘曾批评嵇康之诗:“过于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幽愤诗》(P282)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向秀和刘伶的作品:

“竹林七贤”中另如向秀、刘伶亦有文名。向秀的《思旧赋》(文学史P164)是嵇康、吕安被害后作者“经其旧庐”、“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的作品,是抒情小赋中的篇什。刘伶的《酒德颂》(文学史P164)状写醉态云:“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见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利欲之感情。俯视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是其放浪人生和脱俗情怀的艺术写照。

太康文人集团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俱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钟嵘《诗品序》)按,此八人包括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潘尼叔侄,以及左思。其中,代表太康诗风文风的是陆机、潘岳,创作成就最高的为左思。此外,“三张”中张协的诗歌成就最高,《诗品》列之为上品;张载则以《剑阁铭》一文名世,文中有“一夫荷戟,万夫趑趄”的名句,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即点化此句而成。

陆机

在文学理论方面,陆机有着独特的建树。他的《文赋》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堪称不朽之作。文章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创作矛盾,最早揭示了物——意——文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最早在文学理论中提出“物感说”的思想;文章描述创作过程的情景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最早对艺术想象的心理特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章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文章还说:“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最早涉及艺术灵感的重要问题。此外,对写作技巧、结构艺术、剪裁和修辞等方面皆有很好的论述。总之,《文赋》是我国第一篇全面研究文学创作问题的重要的理论文章。

潘岳的创作

潘岳诗、文、赋兼长,《闲居赋》、《怀旧赋》等为其诗文代表作。潘岳诗文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哀而婉,浅而丽。其一,其作品往往善叙悲哀之情,流露低沉、感伤的情绪,形成以“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其二,“辞藻绝丽”(《晋书》)是其作品的另一特色,谢混谓:“潘诗灿若舒锦,无处不佳。”(《诗品》引)其三,与陆机相比,潘岳诗文用语较浅,不及陆之精美工致,深于刻炼。

左思及其《咏史》之作

《咏史》的艺术特点在于:(一)借咏史以咏怀,将史事、世情、己怀融为一体,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二)借古讽今,语典而怨,思想深刻,抒情性强;(三)胸次浩荡,气概豪迈,形成“左思风力”(《诗品》)。钟嵘左思诗曰:“其源出于公干,文典而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清陈祚明谓其诗:“胸次浩荡,洒然流咏,似孟德而加流丽,仿子建而独能简贵。”沈德潜认为:“太冲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制伟词,故是一代伟手,岂潘、陆辈所能比埒?” 左思的其他作品

左思诗今存十四首,除《咏史》之外,尚有《招隐诗》P307、《娇女诗》P309亦具特色。如“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两句,状天籁之美,境界清奇幽雅。他的《白发赋》藉人、发对话的寓言体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以构思奇特、深于寄托见长。

江左玄风与孙绰、许询的玄言诗

玄言诗是起于西晋、盛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其代表人物是孙绰(314—371)和许询(生卒不详)。它的基本特点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钟嵘《诗品》)。孙绰《赠谢安诗》曰:“不有其一,二理曷彰?幽源散流,玄风吐芳。”又《答许询诗》:“冥运超感,遘我玄逸。宅心辽廊,咀嚼妙一。”许询《农里诗》曰:“亹亹玄思得,濯濯情累除。”但当谈玄论道与写景咏物有机地融为一体时,玄言诗亦不乏像孙绰《秋日诗》那种较好的作品(文学史P65)。

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的意义在于:其一,一定程度上对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发展兴起了催发的作用;其二,开拓了文人情趣的新的天空,培植了文人平淡自在的心境;其三,促进了文学与哲理的融合,强化了诗歌的哲理化倾向,在审美上把文学导向追求理趣之美的一路。

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的思想和人生志趣

《归去来兮辞序》:“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崇尚自然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乐贫行道、诗化人生

《杂诗》其三:“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消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用世的一面,从积极到消极、从乐观到悲观的转变,生命忧患的意识

《形影神?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否定佛教“形尽神不灭”(慧远)的观点和道教“长生久视”之说。

《桃花源诗》:“……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返朴归真的道家社会理想。

陶渊明作品的主要内容

其一,田园之作

(1)田园风光:如《归园田居》其一P327等,此类作品的特点表现在:首先,往往体现农村风光的恬淡、静谧,反映乡居生活的闲适、自由;其次,融情入景,借景物衬托诗人对故土的无比喜爱之情;其三,在写景中刻划心理,喜悦之情常溢于言表(“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其四,运用比兴手法,寄托人生志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农耕劳作,乡居苦乐:《归园田居》其三(3)归隐之趣,闲适情怀:《归园田居》其二《读山海经》其一《归去来兮辞》等。(4)理想世界:《桃花源记并诗》

其二,咏物、咏怀、怀古、议理、行役、赠答之作

文有《五柳先生传》、《闲情赋》等,诗有《咏贫士》七首、《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P342)、《拟古》九首等。

陶渊明作品的艺术成就

其一,创立田园诗,开拓了诗歌新题材,拓宽了诗歌发展的道路。

其田园诗远承《诗经》农事诗传统,而有了许多独创和发展,内容不局限对劳动过程、劳动场面的描写,而以抒怀为中心,着意写眼中景、心中情,发抒感慨,阐释人生哲理。其田园诗还体现了异常广泛的内容,描写农村风光,叙述劳动感受,畅谈村居生活,展示归隐情怀,表现社会理想等等,使田园诗一经产生,就获得了充实的艺术生命力。

田园诗的创立的另一贡献是,在文学史上第一次实行了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雅俗共赏诗歌样式的新尝试,以文人诗写田家生活,使诗歌从狭窄的贵族生活圈子中解脱出来,寻得了一片异常清新的新领域。在陶之前及同时,田园生活通常为贵族文人不曾涉足或不屑涉足;在陶之后,农村素材一经文人提炼则往往成为富有诗情画意的绝好诗材。以此而论,陶渊明的艺术实践实际上具有诗歌革新的重大意义。陶诗在当时尽管被斥之为“田家语”,但正是这叫人耳目一新的“田家语”让人千载而下,玩味不已。

其二,开创平淡自然的诗风,创造情、景、事、理有机融合的诗歌境界,建立了一种淡而淳真、质而深厚、浑融本色、意境高远的诗歌美。

陶诗独特的艺术个性一般认为在于:(1)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诗人胸襟冲淡,情系田园,肆力农耕,贴近生活,故诗风质朴平淡;同时,平淡之中蕴含诗人炽热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故其诗淡而有情,淡而有味,情味隽永,颇具真醇之美。(2)是情、景、事、理的统一。陶诗扬弃了东晋“平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风,改造了议理的艺术方式,即寓情趣、理趣于写景和叙事之中,使其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3)是诗歌语言本色与精工的统一。

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于自然中见精工,于平淡中见华彩,体现了诗人艺术上追求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诗品》谓其“文体省净,迨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虽“世叹其质直”,但亦“风华清靡”,不能轻而视之为“田家语”。

其三,以人格完美而臻于诗格完美。

其作品塑造了个性鲜明、情操高洁的诗人主人公形象,展示了具有审美力量的诗化人生,让人读其诗而“想其人德”,在心灵世界中获得“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净化和提升。陶诗之美,美在胸境,美在品格,美在诗化的人生。

南北朝文学

元嘉体与刘宋时期的文学——永明体与萧齐时期的文学——《文心雕龙》、《诗品》与《文选》——宫体诗、徐庾体与梁陈文学——庾信与北朝文学——南北朝民歌

此一时期,诗歌方面先后出现了元嘉体、永明体、宫体——以题材言,扩大了诗歌创作的内容,以表现技巧言,奠定了近体诗的基础;散文方面骈体文的盛行,标志着美文衍化达到了新的高峰;小说方面不仅志怪小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诞生了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文学理论方面《文心雕龙》和《诗品》堪称双璧,既说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繁荣,同时也标志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和诗歌审美思想的臻于成熟;此外,《文选》、《玉台新咏》等文学选集和类编的出现,在文学史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元嘉体与刘宋时期的文学

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年号(424—453),包括三十年,这一时期出现了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为代表的作家,称“元嘉三大家”,他们的创作体现了共同的倾向:在题材方面表现了浓厚的山水之趣,注重描绘山水之美;在诗歌艺术方面,追求笔调的细腻、用典的繁富、对偶的工整和词藻的华艳,体现“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创作潮流。后世把元嘉年间出现的这种诗风和诗体称之为“元嘉体”。

谢灵运与山水诗

谢灵运(385—433),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有《谢康乐集》。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摹写山水的诗人。正式确立了山水诗的独立地位,是他最为突出的文学成就,故后世以“山水诗之父”目之。其作品的特点是:(1)刻画生动,色调明朗,境界清新自然,时人誉之为“初发芙蓉”(鲍照);(2)笔墨细腻,工于锤炼词句,辞采繁富,讲究对偶,且多用典,体现“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特点;(3)在诗体结构方面,其诗往往前半写景,后半议理,带有一个“玄言尾巴”;(4)多警句而少佳篇,体现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倾向也是谢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谢诗的名句如“林壑敛冥色,山色收夕霏”、“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琴”、“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春晓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等皆可入画(“池塘”二句,自以为“此语有神助”;“明月”一联,钟惺评曰“有骨,有韵,有色”),点缀其诗中,产生了通常所说的以妙句成佳篇的艺术效果。结构单调,雕琢太甚,晦涩难解(用典),带有“玄言尾巴”,是谢诗的不足之处。

谢灵运在文学史有着重要的地位,此由一些并称如“陶谢”、“颜谢”、“鲍谢”、“大小谢”、“三谢”等即可略知一斑。钟嵘誉之为“元嘉之雄”,并列其诗为上品。南宋诗论家严羽亦极其推崇他的诗作,《沧浪诗话?诗评》有“谢灵运之诗,无一篇不佳”之谓。

颜延之及其诗文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瑯琊临沂人,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有《颜光禄集》。他与谢灵运、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是元嘉体的代表作家。其诗文雕词炼句,好用典故,人谓“铺锦列绣”、“雕缋满眼”。《五君咏》(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陶征士诔》等为其诗文佳作。

(三)鲍照的乐府诗及辞赋、散文

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江苏涟水)人,官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与谢灵运并称“鲍谢”,后人称其诗为“七言之祖”,有《鲍参军集》。《拟行路难》十八首、《芜城赋》为其诗文代表作。

鲍照在诗歌史上的贡献在于:(1)大力创作乐府诗(八十多首,近占其诗的半数);(2)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丰富了七言诗的内容,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开始自由换韵);(3)诗风俊逸豪迈,笔力雄健,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传统,且又自创格调,“开人世之未有”(陆时雍)。

鲍照亦为重要的辞赋、骈文和散文作家,名篇如:

《芜城赋》:广陵城盛衰——对比手法——文字遒丽——发慨惊绝(姚鼐《古文辞类纂》评此赋:“驱迈苍凉之气,惊心动魄之词,皆赋家之绝境也。”)

永明体与萧齐时期的文学

永明体与“四声八病”之说

永明是齐武帝萧赜的年号(482—493),永明体是永明年间形成的新诗体,又叫新体或新变体,其特点是注重声律和对仗,要求严格遵守“四声八病”之说作诗,代表人物是沈约、谢眺、王融等。永明体是由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态,为促进诗歌向近体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四声八病”是永明体的诗歌声律理论,一般认为是由沈约提出的。四声指平、上、去、入;八病指平头、上尾、蜂腰等。

谢眺的山水诗创作与对永明体的贡献

谢眺(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与谢灵运同族,人称“小谢”,曾为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有《谢宣城集》。

谢眺的创作以山水诗著称。其诗受谢灵运影响较大,吸取了大谢山水诗观察细腻、描写逼真的长处。但在思想倾向上,谢眺之诗更为突出地流露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畏惧,写法上避免了晦涩平板的弊病,较少繁芜词句与玄言成分,情景浑融一体,诗风清新流丽,与谢灵运富艳精工、典丽繁缛的风格颇不相同。山水诗至谢眺达到了比较优美完整的境界而更臻于成熟。但小谢之诗仍存在题材较为狭窄、多佳句少佳篇的毛病,且笔力贫弱,故《诗品》谓之:“善自发诗端,而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

具言之,大小谢诗之别在于:

(1)大谢注重言理,小谢重在抒情;

(2)大谢情景两分,小谢融情于景;

(3)大谢写景刻板,小谢善于剪裁;

(4)大谢富艳典重,小谢清新流丽。

谢朓是永明新体诗的重要实践者,他的创作推进了诗歌形体的发展。在他的诗中,出现了不少形制短小如五言四句的小诗(如《玉阶怨》等),构思、意境、风格等方面皆已渐趋衍变,这说明永明新体诗在他这里不仅表现为声律的规范化,而且表现在注重熔炼诗歌的情境、寄不尽之意于象外的特点,即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将意象提炼到能包含较大意义容量的程度,省略古诗中回环往复、淋漓尽致的感慨和议论。“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集中概括了他对诗歌美的新追求和新创作。这样,清丽的语言、婉约的情致、新巧的构思以及更为讲究炼字炼句的艺术化即成为永明体的重要标志,这种变化使我国古代诗歌向前迈进了极富意义的一步。

宫体诗、徐庾体与梁陈时期的文学

1、梁氏父子与文学

梁武帝萧衍与其子萧统、萧纲、萧绎皆为文学家。梁衍(464—549),与沈约、谢眺等为“竟陵八友”,502年代齐称帝,在位48年。工书法,通音律,笃信佛教,重用文士,提倡文学创作,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萧统(501—531),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卒,谥昭明,编纂《文选》(《昭明文选》)。萧纲(503—551),武帝第三子,父皇被侯景所囚饿死,立为帝,称简文帝。文学上主张“立身之道与文章异”,提出了“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的重要观点。萧绎(508—555),武帝第七子,侯景杀简文帝后在江陵即位,称梁元帝,后为西魏所虏被杀。著《金楼子》十五篇,书中论及文、笔之分,提出“情灵摇荡”的文学创作观(《立言篇下》)。

2、《文选》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先秦至梁八百年间130多位作家的作品700余篇,全书三十卷,分为赋、诗、骚、七、诏、册等三十八类。其编选的标准是:(1)不选“经”、“史”、“子”类文章(赞论除外),一定程度上把文学与非文学作品加以区分;(2)“事出于沉思,义归于藻翰”,文质兼备而注重形式美、辞藻美,体现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的鉴赏倾向。

3、宫体诗

宫体诗是南朝梁、陈时期盛行的一种诗风和诗体。《梁书?简文帝纪》萧纲谓:“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代表人物是萧氏父子(衍、统、纲、绎)、徐氏父子(摛、陵)、庾氏父子(肩吾、信)等。诗的内容多描写女子体态和生活,亦有一些抒情、咏物之作。总的特点是,情调流于轻艳,诗风较为靡弱,朱熹说“读之使人四肢皆懒慢不收拾”。宫体诗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陈子昂)的诗风一直蔓延到隋代和初唐;二是形式上比永明体更趋格律化,对后来律诗的成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合律诗格律的已占40﹪)。

4、徐庾体

徐庾体是指南朝梁文学家徐摛、徐陵和庾肩吾、庾信为代表的诗风和文风。《北史?庾信传》曰:“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其作品风格淫靡浮艳,多奉和应制之作。庾信后期的诗文,内容和风格都有极大的变化,则另当别论。

徐陵《玉台新咏》: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山东郯城)人,与其父徐摛为宫廷诗人,编《玉台新咏》十卷,《玉台新咏序》为其骈文代表作。《玉台新咏》收东周至梁代诗歌769篇,编纂宗旨是“选录艳歌”,即主要收录男女闺情之作,但比较重视民歌,《东雀东南飞》即首见于此书。

庾信与北朝文学

庾信的创作分期及文学成就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河南新野)人,在北周时官至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有《庾子集》。以554年(42岁)以界,庾信的一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为官于梁,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文学成就不高;后期仕于西魏和北周,创作上多抒写乡关之思、亡国之哀,笔意纵横,沉郁顿挫。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诗句集中概括了庾信后期创作的艺术风格和杰出成就。就文学而言,庾信入魏是一件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促使庾信成为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且使南北文风的融通搭起了桥梁,为隋唐文学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庾信后期的诗歌和辞赋

庾信后期诗文的主要内容是身世之感和乡关之思,代表作有《拟咏怀》二十七首、《小园赋》、《哀江南赋》等。庾信之诗,五言在声律上已暗合后来的五律、五绝,七言有的在句数、章法、对仗等方面皆可视为唐人七律、七绝的先躯。庾信之文,辞赋堪称大家,骈文有“四六宗匠”之誉。情感悲愤深厚,风格苍劲沉郁,用典繁密,语言精美,声韵和谐,是庾信诗文最基本的艺术特点。

王褒及其诗歌

王褒(约513—576),字子渊,早年仕于梁,为宫廷诗人,江陵陷后,被俘掳入魏,先后仕于西魏和北周,经历同于庾信。后期创作多写乡关故国之思,风格质朴刚健,名作有《渡河北》P375、《关山月》、《出塞》等,其边塞诗对唐诗发展有一定影响。

南北朝民歌

1、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今存近500首,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之中,其中“吴歌”326首,“西曲”142首。此外,“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也有少量作品。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是:(1)形式短小而灵活,多五言四句的体式,为绝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以抒情为主,感情缠绵,真率动人;(3)多用比兴、象征、双关等艺术手法,使表情达意含蓄蕴藉,更耐人寻味;(4)语言自然晓畅,清新婉丽,体现“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的风格。

2、北朝民歌(附:南北朝民歌之比较)

北朝民歌共70余首,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的“梁鼓角横吹曲”,此外“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亦有少数作品。

北朝民歌多为北方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风格粗犷质朴。译成汉语后,句式有长短参差的特点。

较之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内容更为丰富,题材更为广泛,包括游牧生活(牧歌)、征战和尚武精神(战歌)、婚恋情感(情歌)以及反映人民疾苦、揭露贫富对比等方面的作品。

北朝民歌以叙事为主,抒情则多直抒胸臆。体制不限于五言,句式亦变化多样。以乐调而言,它属军乐、武乐,故刚健粗犷,慷慨雄奇,不同于南朝民歌多为佐饮而歌的女乐,用丝竹琴弦演奏,声调婉曲清丽。

隋唐五代文学(581—960)

隋代文学(581—618)

(1)国家统一与南北文学的合流;

(2)齐梁宫廷文学的延续与变革;

(3)边塞诗启唐人之先鞭。

(4)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到唐代文学的过渡阶段。

唐代文学(618—907)

(1)国力昌盛,文学全面繁荣;

(2)唐诗为一代文学之标志,进入我国古典诗

歌的全盛时期

(3)散文取代了骈文的统治地位,堪称继秦汉

散文后的一次新高峰;

(4)传奇小说的兴起标志着进入“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和中国古代小说趋于成熟的时期;

(5)俗讲、变文和词,开启了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隋代与初唐文学

隋代文学

1、卢思道(532—583):《从军行》(文学史P217)以歌行体写边塞军旅生活,深婉而又有苍劲之气。

2、杨素(?——606):《出塞》二首、《赠薛播州》十四首、《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以武人而为诗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

3、薛道衡(540—609):《昔昔盐》为写闺怨的抒情长诗,“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名句历来传诵。《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亦属名作。

4、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批判魏以来“竞骋文华”的创作倾向和“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的文风,主张“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5、题材和诗风的过渡以及文学思想的变革,标志隋代文学上承六朝文学之余绪,下开唐代文学之先路。

6、由隋入唐的诗人王绩

王绩(585—644)为王通之弟,王勃叔祖。其山水田园诗上承陶、谢,下启王、孟,《野望》为代表作。此诗是最早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沈德潜曰:“五言律,前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首。”

从上官体到沈宋近体诗

1、上官仪与上官体

上官仪(?—664):太宗和高宗前期的宫廷诗人,指出“六对”、“八对”之说。《旧唐书·上官仪传》:“(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2、文章四友

指杜审言、李峤、崔融、苏味道,简称“崔李苏杜”,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

文学贡献主要在近体诗的创作上:数量多,比例大,合格率高,诗体已趋兼备,美学格调有了提升(参许总《唐诗史》上)。

3、沈宋与律体

“沈宋”是沈佺期(656?—714)、宋之问(?—712)的并称,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稍后于“文章四友”)。

《新唐书·宋之问传》:“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明·王世贞)沈之《独不见》为成熟的七律,宋之《度大庾岭》为成熟的五律。

走出宫体的“初唐四杰”

四杰的作品

王勃(650—676):《王子安集》二十卷,《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为代表作。

杨炯(650—695?):《杨盈川集》十卷,《从军行》为代表作。

卢照邻(637?—689?):《幽忧子集》七卷,《长安古意》为代表作。

骆宾王(640—684?):《骆临海集》十卷,《帝京篇》、《于易水送别》、《在狱咏蝉》《代李敬业檄天下文》等为代表作。

4、四杰的成就

(1)诗歌基调的初建:其诗风变革的努力,促使昂扬之气与壮大之美的“唐音”之初立。健朗的风格,体现了时代精神的面貌;

(2)诗歌题材的开拓:从宫廷走上市井,从风花雪月走上江山寒漠,诗歌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3)诗歌体式的发展: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其歌行体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杨工于五律,为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

(4)诗歌风格的形成:王勃“高华”,杨炯“雄厚”,卢照邻“清藻”,骆宾王“坦易”(明陆时雍)。个性各异,自成一格。

陈子昂复古以革新的诗歌主张

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文学创作

(1)《感遇》三十八首(其二P24)——“始扫艳丽之旧习,而趋于雅正劲练”(郑振铎)

(2)《登幽州台歌》P28——“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李泽厚)

《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诗意、诗格、诗语皆脱胎于此。

《与韦五虚己书》

“命之不来也,圣人犹无可奈何,况于贤者哉!仆尝窃不自量,谓以为得失在人,欲竭闻见,抗衡当代之士,不知事有大谬异于此望者!乃令人惭愧悔赧,不自知大笑颠蹶,怪其所以者尔。虚己足下,何可言耶?夫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也,命也。子昂其如命何!雄笔雄笔,弃尔归吾东山,无汩我思,无乱我心,从此遁矣!……”

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

1、盛唐文学的范围

文学史所谓“盛唐”,一般指从开元元年(713)到大历元年(766)的半个世纪,包括玄宗、肃宗、代宗三个历史时期,即陈子昂之后、大历十才子之前的时期。盛唐文学也可指开元元年到安史之乱爆发时(755)的文学(郑振铎),依此说则仅指玄宗一朝,共四十三年。

2、盛唐时期的主要作家

(1)由初唐入盛唐的诗人:张若虚、贺知章、张说、苏颋(与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张九龄等。

(2)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689—740)、王维(?—761)、储光羲(707?—760?)、祖咏(699?—746?)、裴迪(716—?)、王缙、张子容、刘昚虚、常建、綦毋潜等。

(3)边塞诗人:高适(702?—765)、岑参(715?—770)、王之涣(688—742)、王昌龄(?—756?)、王翰、李颀(690?—751?)、崔颢(?—754)等。(4)李白(701—762)与杜甫(712—770)

(5)古文运动的先躯:萧颖士(716—768)、李华(715—774)、贾至(?—772)、元结(719—772)、独孤及(725—777)等。

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1、孟浩然的生平和思想

赴洛求仕(36岁)—应举落第(40岁)—干谒张相(45岁)—荆州入幕(49岁)

“为学三十年,闭门江汉阴”——隐居襄阳鹿门

“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心存用世之志而命运不济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盛世遭遗的隐士、浪子

2、孟浩然之诗

(1)名篇:《春晓》、《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2)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一是借景抒怀、表达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遭际的,如《岁暮归南山》、《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二是描写故乡胜景、表现山林隐

逸生活和闲适之情的,如《春晓》、《过故人庄》等;三是描写旅途风光、寄托身世漂零孤寂潦倒感慨的,如《宿建德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夜泊浔阳望庐山》、《舟中晓望》等。

孟诗寂寥孤清之境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宿桐……》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江上思归》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夜泊……》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新唐书》本传引。

(3)孟诗的艺术特点

平淡自然,清旷冲逸,是孟诗的总体风格。具体表现为:其一,诗风古澹,近于自然,闻一多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其二,取景阔大,洋溢壮逸之气,王达津谓其诗有一种“由用世心的执着和不屈权贵的豪迈而形成的一定的风骨”;其三,情语寄于景语,诗中多“有我之境”,陶文鹏认为其诗体现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特点;其四,兴象超逸,别有妙境,严羽评曰:“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三、王维及其诗歌

王维之诗

(1)内容: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等;

其二,游侠、边塞诗,名作有《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老将行》、《陇西行》等;

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其二、《送元二使安西》、《送沈之福之江东》、《相思》等;

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2)特点:其一,“诗中有画”(苏轼);其二,以禅入诗;其三,风格“清而秀”(胡应麟);其四,“五言宗匠”(高棅)

禅与诗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书事》:“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四、高适及其诗歌(?—765)

边塞诗及其特点

代表作:《营州歌》、《燕歌行》、《使青夷军入居庸》、《塞下曲》、《塞上听吹笛》等。

高适边塞诗的基本特点:(1)反映社会现实的多维性和深刻性;(2)叙事、描写与议论、抒情熔为一炉;(3)“多胸臆语”,尚质主理,兼有气骨;(4)风格凝重深沉,雄浑悲壮。

高适的其他作品

咏怀之作:《人日寄杜二拾遗》,杜甫“泪洒行间,读终篇末”。“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二句尤为动人。

送别之作:《别韦参军》、《别董大》,“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前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后诗)皆为名句。

悯农之作:《封丘作》“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同颜少府旅宦秋中》“不是鬼神无正直,从来州县有癖疵”等皆具深浓的黎元情怀。

五、岑参及其边塞诗(715—770)

1、岑参的边塞诗及其特点

代表作:《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基本特点:内容广泛,想象丰富,奇情壮采,节奏多变。风格奇丽雄放,富有浪谩气息;语言“稍点秾色”,瑰奇壮丽;诗体长于七言歌行,舒卷自如,变化多姿。概言之,岑诗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妙在一“奇”字。

六、“七绝圣手”王昌龄(698—757?)

1、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其二“青海长云暗雪山” 为名作;《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2、宫怨诗:《春宫曲》、《西宫春怨》、《长信秋词》五首等。

3、闺怨诗:《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4、送别诗:《芙蓉送辛渐》

5、其他写女子的诗:《越女》、《采莲曲》、《浣纱女》等。

王昌龄诗歌的艺术特点

善于细节描写、心理刻划和艺术概括,富于想象,妙用比兴,精于炼句炼字。意境高远而情致深长,语言婉曲含蓄,音调优美浏亮。诗体尤工七绝,人称堪与李白争胜,并称“神品”(王世贞),又有“七绝圣手”之称。“诗家夫子(天子)王江宁”(《唐才子传》)则标志他在盛唐诗坛有着重要的地位。

七、盛唐其他诗人

1、王之涣(688—742)

《全唐诗》仅存其诗六首,《登鹳鹊楼》、《凉州词》为名作。

《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备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旗亭画壁”故事)

2、崔颢(704?—754)

早年多写闺情,诗流于轻艳;后历边塞,诗风变而雄浑奔放。名作为怀古思乡融为一体的《黄鹤楼》。严羽评曰:“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唐才子传》载李白登黄鹤楼,竟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还,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李颀(690—751)

诗风秀丽而气格雄浑,以边塞诗著称,长于律诗和七言歌行,代表作为《古从军行》。

4、王翰(生卒不详)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白与杜甫

1、蜀中时期(701—725):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登锦城散花楼》《峨眉山月歌》《白头吟》

2、远游求仕时期(725—742):《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横江词》六首、《望天门山》、《金陵酒肆留别》、《长干行》三首、《子夜吴歌》、《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游泰山》六首等。

3、居京时期(742年秋—744年春):《清平词》、《古风》(十五“珠玉买歌笑”、二十四“大车扬飞尘”)、《月下独酌》、《行路难》、《蜀道难》(有争议)等。

4、再次漫游时期(744—755):

《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宣州谢眺北楼饯别校书叔云》、《秋浦歌》十七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丁都护歌》、《赠汪伦》等。

5、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古风》十九“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山水行旅诗:《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横江词》六首、《望天门山》、《游泰山》六首、《蜀道难》、《月下独酌》、《独坐敬亭山》、《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帝城》等。

总结:

李白此类诗前后风格不一:前期重在咏唱祖国的壮丽河山,表现对自然风光的无比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无比向往,以描写为主,气概豪迈;后期即景生情,托物言志,将自己的人生遭际和傲岸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抒情为主,慷慨不平之志寓于字句之中。

2、人生感遇诗:

《玉壶吟》、《行路难》三首、《梁甫吟》、《梁园吟》、《将进酒》、《宣州谢眺北楼饯别校书叔云》等。

3、时事讽谕诗:

《古风》(十五“燕昭延郭隗”、《古风》十九“西上莲花山”、二十四“大车扬飞尘”)、《秋浦歌》十七首、《丁都护歌》》等。

4、爱情、乡情、友情诗

《乌夜啼》、《春思》、《子夜吴歌》、《长干行》、《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等。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及成就

其一,以气夺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李诗感情浓烈,气势磅礴,如大河长江,不可阻遏,如飞流直下,生气贯注,形成以气夺人的艺术风貌。具体表现在:气骨端翔,体现出“侠”的傲岸之气;气韵生动,体现出“道”的飘逸之气;气象超远,体现出“仙”的高举之气。艺术上往往能因才蓄势,因时成势,因情造势,因物助势,突出地反映盛唐气象的昂扬之气和盛唐艺术的壮大之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其二,想落天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刘枣强碑》)李诗想象丰富,神思超卓,多表现幻境、梦境和神话世界的奇丽之境,且不拘古与今、天与地、神与俗、物与人、虚与实的界限,诗情驰骋不羁,文思奔放无束,笔势如天马行空,如水涌云走,天机自出,飘然难踪。加之巧妙的比喻、独特的比拟、新奇的夸张,使其诗境、意象更显奇幻多姿。这充分体现盛唐艺术匠师惊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盛唐气象中那种勇于革新的独创精神。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其三,自然飞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大鹏赋》)

李诗的语言具有“仙风道骨”的特点,不以华丽求精美,而以变化显神奇,不以齐整求工巧,而以自然见真纯。这也是盛唐艺术追求气韵飞动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与吴道子的画、裴旻的剑、公孙大娘的舞、张旭的草书异曲同工。李诗自然飞动的语言风格表现在散文化、口语化、跳跃性、流动美等方面。

杜甫生平与创作分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6)

“群书万卷常暗诵”——吴越、齐赵、梁宋三次漫游——“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744、745)——《望岳》

2、困居长安十年(746—755)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应制举落第(747)——“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进赋自荐(751、754)——授官兵曹参军(755)——《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北迁羌村(755)——宁武投效(756)——陷贼居京(756)——潜逃凤翔(757)——出仕左拾遗——贬华州司功参军(758)——弃官赴秦州(759)——《月夜》、《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

4、漂泊西南时期(760—770)

投奔高适(760)——入严武幕(761)——检校工部员外郎(761)——草堂生涯(760)——移居夔州(766)——漂泊荆湘(768)——卒耒水舟中(770)——《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秋兴》八首、《又呈吴郎》、《登高》、《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

杜诗的主要内容

1、爱国忧民诗篇:《春望》、《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2、咏怀抒情诗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3、写景咏物诗篇:《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四首、《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等。

4、思乡怀友诗篇:《月夜》、《月夜忆舍弟》、《梦李白》二首、《不见》等。

5、咏史怀古诗篇:《蜀相》、《琴台》、《八阵图》、《咏怀古迹》五首等。

6、题画论诗诗篇:《画鹰》、《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戏为六绝句》等。

六、杜诗的特点及成就

1、深广的忧国忧民思想;

2、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3、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4、雄浑跌宕的作品结构;

5、苍凉悲壮的语言风格;

6、出神入化的律诗成就。

注:若是论述题可用下面诗句填充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兵车行》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同上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悲陈陶》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阁夜》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对雪》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新安吏》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石壕吏》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垂老别》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又呈吴郎》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白帝》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就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就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就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您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与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 ,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与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与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就是与。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 ,这就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就是《毛诗正义》与《诗集传》。《毛诗正义》就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就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与。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与、、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就是“” ,“”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与 5篇。 四.简答 1、《诗经》就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与作者情况如何? 2、您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不?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就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就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新 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修订稿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 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简答题 1、简述《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寓言》篇自称其创作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就是“庄子三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读音chóng或zhòng)言,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是重复、增益之言;另一解释为借重之言,即引用长者、尊者和名人的言语,来证明己言,以便被他人接受。这些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来。庄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人生理想等,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一个个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中,把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趣味盎然,让读者去领悟体会其真谛。 2、《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的感情。即“寓论断于序事中”(顾炎武《日知录》),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这一写法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简述苏轼记叙文的特点。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传记文、碑传、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其传记文善于用所写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亮节。他的游记文,往往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如赋体、问答、赞颂之类),从而使体式为之一变。写景记游,融入诗情雅趣,无不脍炙人口。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4、简述“讲史”话本的体式特征。 (一)篇幅较长,分卷分目。一般均有四、五万言,最长的《五代史平话》有十多万字,有的话本因为篇幅较大,所以要分卷分目。 (二)都有“开场诗”和“散场诗”。 (三)采用断代编年的方法叙述历史。讲史话本大多按朝代断限,依据正史中的朝代兴衰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采取按年目顺序的讲叙方法。 (四)语言多为半文半白,以讲说为主。语言比较质朴粗糙。 5、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章学诚批评《三国演义》。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

1、杨维帧:牛鬼蛇神。鉄崖体,诗文标新立异,义象大,用语奇,题材有所开拓。风格秾丽瑰奇,纵横豪气而又沉沦妖治之气。《题苏武牧羊图》“牦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2、《琵琶记》艺术成就:形象塑造以情动人;情节双线;文辞有神韵、语言个性化、心理描写;格律独创吻合剧情;扶植人伦,注重教化作用。 3、《窦娥冤》:悲剧审美;戏剧结构单纯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窦娥性格发展;语言自然本色。 《西厢记》:体制创新,五本二十一折适应复杂剧情;结构起伏,悬念;人物刻画;语言本色中又见典雅富丽,点染名句,诗化,叠字排比等修辞。 4、关汉卿豪放派,叠字衬字,情感细腻,玩世态度,倔强性格。马致远清丽派,寓情于景,意境深幽。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5、茶陵派李东阳,追求典雅流丽,师法先秦古文,诗宗杜甫。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宋派文擅韩欧,唐宋古文。归有光,感情真挚动人者深;讲究剪裁布局,其文简明扼要。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具无足观。文学结派斗争,拟古恶流。 6、公安派袁宏道,反对贵古贱今剽窃,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作家个性,发展观点反抄袭);推崇民歌小说通俗文学。局限,琐事,缺深厚社会内容;过于率直浅俗。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通变标新立异;深幽孤峭的诗歌风格。 7、沈汤之争吴江派,合律依腔;语言本色通俗质朴。沈璟吕天成王骥德。临川派,至情论;意趣说;不妨折拗了天下人的嗓子。 8、《三国》主题:拥刘反曹(对比名义;执政思想;内部关系。正统观,底层人民愿望。)忠义,诸葛亮关羽。艺术:七实三虚(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凭空造影)人物塑造(对比,夸张渲染,类型)结构(纵式,主线,横面设计,重要场面人物)语言通俗,人物刻画简略 9、《西游》成书:三藏取经;民间流传与创作(历史与传统融合;宗教色彩淡化,神话世俗色彩加重;个人集大成)。思想内容:隐喻现实(三国度);三教观念;人性多重组合;悟空反抗;思想矛盾。艺术:奇人事境,人物神物人性;幽默讽刺手法;线性结构,小故事,主线 10、《金瓶梅》西门庆:金钱权势色欲。典型意义:真实立体的人性,时代人物(官商霸,好货食利的市民社会,纵欲主义的时代潮流)艺术:文人创作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新题材,开两大流派);网状结构,辐射;类型化向典型化。 11、“三言”主旨:爱情,统治黑暗,友谊,市民生活。艺术:市民文学与文人文学的融合。情节奇;语言口语化;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人情世态描绘,心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书共有()。 A.100篇B.105篇 C.300篇D.305篇 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A.孟子B.荀子 C.司马迁D.班固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地域B.社会作用 C.音乐D.内容 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 C.大雅D.颂 7.“风、雅、颂”是《诗经》的()。 A.分类B.表现手法

C.思想内容 D.特征 8.汉代“四家诗”指()。 A.齐鲁郑毛 B.齐鲁韩毛 C.齐郑韩毛 D.齐鲁韩郑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A.齐诗B.鲁诗 C.韩诗D.毛诗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B.五言 C.杂言 D.七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召南·摽有梅》 B.《郑风·褰裳》 C.《周南·关睢》 D.《邶风·静女》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A.《邶风·静女》 B.《周南·关睢》 C.《陈风·月出》 D.《秦风·蒹葭》 13.《七月》是一首()。 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 B.农事诗 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 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 A.毛苌 B.毛亨 C.郑玄 D.班固 15.《论语》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 B.长篇论文 C.杂记 D.语录体著作 16.道家学派开创者是()。 A.孔子B.孟子 C.老子D.庄子 17.《庄子》今存()。 A.2O篇 B.30篇 C.33篇 D.52篇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 1、魏晋风流: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特点:颖悟、旷达、真率。文 学于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时代。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永明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曹操:‘《魏武帝集》,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古直悲凉”),均为 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五言诗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汉末实录”之称,《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四言诗在《诗经》后四百年爆发的绝响。散文方面被鲁迅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5、曹丕:诗歌具有“便娟婉约”特点,其《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 诗,所著《典论·论文》是最为完整的一篇文艺理论专著。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6、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文采气骨兼备,《曹子建集》,代表作:《赠 白马王彪》。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 《赠从弟》。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长于辞赋,《登楼赋》,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 8、蔡琰:五言《悲愤诗》、 9、竹林七贤:陈留、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论说文作家)、 山涛、刘伶(《思旧赋》),阮咸、向秀、王戎 10、陆机《文赋》,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创作矛盾;“物感说”的思想;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11、太康诗风,陆机、潘岳为代表,特征:“繁缛” 12、左思:《三都赋》,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 道路,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标志。《娇女诗》中国古代儿童诗歌 13、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代表作:《扶风歌》。郭璞:《游仙诗》 14、王羲之:《兰亭集序》。 15、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秋日诗》、许询《农里诗》,诗特点“理过其 辞,淡乎寡味”。 16、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诗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其田园诗的创立在文 学史上第一次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主要作品:田园诗《归园田居》;咏怀诗和咏史诗《饮酒》、《拟古》、《读山海经》;行役诗和赠答诗。散文、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 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8、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 吴歌和西曲两类。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19、鲍照、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名词解释

三唐诗国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廷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称做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8、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9、高岑诗派: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10、“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总起来是说杜诗用曲折跌宕的表现方法把深沉的文思和忧郁的心情巧妙表现,沉雄浑厚,苍莽悲壮,博大精深。 11、“三吏,三别” : 指杜甫的六首诗歌。杜甫在洛阳至华州的途中亲眼目睹官府强行拉夫的残暴景象,以及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写下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简称“三吏”、“三别”,这六首诗,既揭露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痛苦,又忍痛勉励人民积极参加唐王朝救亡图存的战争。字里行间有着深刻而强烈的情感,艺术感染力极强。12、诗圣:指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以诗歌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时代的变化,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带着盛唐诗歌的伟大气魄,全面反映战乱以后的现实,及对现实矛盾、人们痛苦做了深刻的揭露。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同时,也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诗歌史上占据着划时代的地位,后世称之为“诗圣”。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编:先秦文学 1、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英雄神话6.发明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色:1.深重的忧患意识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社会性3.体现了先民的抗争精神 2、《诗经》风雅颂: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赋比兴: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 4、《诗经》的审美价值 1.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优美自然的语言和形式: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4.反映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5、《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诗歌意象的创造。 3.负面影响:开启了庙堂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文学先河。 6、屈原作品:《九歌》(11篇)、《九章》(9篇)。 7、①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 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 A. 从诗风言,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B.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②与楚辞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 8、《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即便遭际不平,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也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9、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10、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1.作为爱国志士深受后人景仰(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 2.奠定了浪漫主义(想象与夸张)诗歌的传统。 3.创造了骚体文学的样式与技巧(楚辞体:句法参差灵活,结构富于变化,吸收民歌手法,打破四言体的格局) 11、(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微言大义) (3)《左传》编年史,作者左丘明。1.民本思想2.赞扬开明政治,揭露残害人民的暴政、暴君以及统治者的败得丑行3.局限性:过分强调礼制,等级观念很深,对旧制度的崩溃表示惋惜 《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4)《国语》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 (5)《战国策》铺排纵恣,国别史。一)纵横家的思想:1.崇尚计谋策略。2.重视名位利禄。3.重视审时度势。 二)文学色彩:1.叙写事物,铺张凌厉。2.说理论事,纵横驰骋。3.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4.叙事记人,情节曲折,富于故事性。5.善用寓言譬喻,而不引《诗经》《尚书》。 (6)《吕氏春秋》文学特征《吕氏春秋》文章一般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其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作品整理版本

第一编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隋代诗歌 第一节隋代诗坛的总特征 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第二节主要作家(诗人)作品 隋代文学(诗歌)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卢思道 卢思道(约530-582),今传辑本《卢武阳集》一卷。主要生活在北朝。 他有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但他的《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点,是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前半写将士们英勇出征,杀敌报国,久戍不归,生活艰苦,思亲念家。后半写思妇遥念亲人,情兼忧怨。结句讽刺靠战争猎取功名的将军。 诗中不仅具有北朝诗歌刚健雄劲的风格,而且也具有南朝诗歌清丽流畅的特色。两种风格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从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的是南朝歌行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胡应麟《诗薮》:“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 杨素 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出塞》二首为代表作。《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隋书·杨素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汉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史 唐宋复习

古代文学唐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唐高宗后期,介于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2、山水田园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尔反映农家现实生活。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3、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世又称高岑诗派。 4、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提倡。 5、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对新乐府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 6、古文运动:广义上是一场以复兴儒学为号召的政治革新运动,狭义上是指中唐

贞观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的一场以倡导古文,谋求政治核心的文学革新运动,争取文体挣脱骈文的桎梏,旨在谋求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实行变革的散文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7、唐传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的统称,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作用,形成作章好奇有意为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生动曲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更加复杂的社会内容,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传奇”一词始于元缜的《莺莺传》。 8、花间词派:西蜀词派,以韦庄为首。最推崇晚唐诗人温庭筠。花间词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 500 首,花间词大多反映的是“花间尊前”的娱宾遣兴之作,在内容上转向闺阁情怀及内心世界,风格上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形成了缛彩轻艳的花间词风。 9、西昆体:是以《西昆西州唱集》而得名,宋初形成的一种新的诗风,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其写诗的目的是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揖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靡。西昆集中的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效仿李商隐诗的诗风,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同时由于专门模仿而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10、江西诗派:出现在南宋后期,得名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这些作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